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89|回复: 1

第6课 家是暗渡陈仓(2017033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7 10: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家好!我们现在终于回来了哈。又可以在微信群里边听课了,不用到处跑了。恭喜大家,我也挺高兴的。我们在外边总共上了三堂课。到现在,今天之前为止呢,我们跟大家讲了两个单元了。第一个单元是在讲家的缘起,从思考人为什么要结婚开始,看看家这种现象是怎么样发生发展起来的,它为什么那么普遍地都要去搞个家?诶,我们从感受上去体会了这个东西。然后呢我们的第二个单元,其实是在讲家的结构。
  【第一个主题:家是一堆泡沫】
  嗯,已经跟大家讲了两个主题了,一个主题是说我们要去看家的结构的话,不能看表面的结构,一定要看它实质上的结构。所以呢,讲了第一个主题叫家是一堆泡沫,透过这堆泡沫呢我们看到家的内在结构,真正的家,它的核心呢,是分系统的,呃,什么夫妻系统、父母系统、同胞系统。然后这些系统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就是它们有一个魂。我们可以把这个魂叫家魂。而这个系统的组成呢,它是由个体组成的。那个体呢?它也有魂,我们可以叫人魂。这是第一讲跟大家讲的泡沫,实际上是希望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到家所运行的这个本质。
  【第二个主题:家是一个角斗场】
  家的结构,第二讲呢,是在讲,说家是一个角斗场,这里边天天打仗的哈,它是个战场。那这个是想跟大家说,我们家里边这些家魂、人魂哪,经常出现一些错位的现象。这些错位呢,它源于两种形态,一种是边界错位,就是位置搞错了,该站在A点的站到了C点,该跟B发生关系的呢,跟D发生了关系。这就乱了,是吧?像我们一个单位一样,这个层次不大对。另外一种原因呢,就是能力不匹配、不对位。这样呢,这个家里头就会出现混乱。这也就是说家的结构,呃,它经常出现这种错位。其实这也就是说,家庭的结构呢,它的实际上的功能,可能在于保持那种位置的边界的清晰,和这个什么?这个功能的匹配。也就是说,在家的结构研究当中要高度关注这两个指标:一个就是边界的情况,边界没划好,位置就乱了;一个要注意在位置上的人的状况,这个能力问题。这是家庭结构提示出来的要关心家庭结构的话,这两个方面,是我们做这个事情的这个目的,或者是动机,或者是落脚点。
  【第三个主题 家是暗渡陈仓】
  今天呢,我们要跟大家谈谈第三个主题,就是家透过表面,我们观察它的结构是那样子的,那个结构要想达到的目标或者是功能要求呢?——是我们说的德位相配,那个样子的,那么在运行当中,在结构的运行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奇妙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家是暗渡陈仓。
  这是想要给大家讨论一种现象:这样的一个结构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它经常会被我们观察到在动机、在目标上的自相矛盾。它们可能,比方说我们一个人在家里生活,他可能同时带着两个自相矛盾的目标:一个目标是要发展自己,发展自己其实就会剥削或者消耗家里边的资源,就是对家庭的破环;那么另外一个目标它又是来建设家庭的,那建设家庭就要消耗个人自己的能量,那对个人就是一种消耗,或者是叫剥削。是这两个目标它同时都带着的,嗯,是想跟大家来讨论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呢?它总体上呈现为一个什么样的风格呢?
  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在公元前206年的时候,项羽带领天下英雄攻陷了陕西咸阳,也就是秦朝的皇朝所在的地方,然后自称西楚霸王,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他在封赏刘邦的时候呢,违背了他自己的诺言:就是谁拿下了咸阳,谁就分封咸阳,把刘邦分封到了巴蜀,就是现在的重庆和四川这样的两个地方,叫做汉王。
  后来呢,刘邦的朋友,呵呵,哥们,有一个叫张良的哥们,把刘邦送给他的那些财宝,转赠给了项伯,让项伯去跟那个项羽说情,说这个刘邦功劳很大,你跟他分封到巴蜀这样的一个蛮荒之地,这个其实挺不好的。项羽最后把那个汉中,陕西的汉中追加给了刘邦。这样刘邦就有了三块地盘,汉中,和这个巴蜀三块地盘,这样他就正式成了汉王。
  对于这个项羽的这个分封啊,刘邦是很生气的,一个是这个巴蜀之地,其实真的不咋地,不像现在的重庆跟四川呐漂亮死了,是吧。呃,那是个蛮荒之地,是边疆。然后呢,项羽其实也是违背了自己的诺言的,刘邦攻占了这个咸阳,那咸阳就应该是他在那里封王。但是刘邦,项羽不是怕他吗?所以呢他(刘邦)就很想干点什么。当然还有一些事情,也让刘邦很生气:刘邦有十万大军,那项羽给他分割了,只给了他三万,这个也是挺令人愤怒的一件事情,所以他就想干点什么。刘邦另外一个好朋友萧何,就跟张良一起劝说这个刘邦,说这个使不得啊,这个很麻烦啊,你看现在项羽这么厉害,你干得过他吗?并且刚刚打过仗呢,说你还是去吧,去做你的汉王吧。所以刘邦呢,就带领项羽跟他分割以后给他的三万人马,和被分出去的七万人马当中,有念旧情私底下投奔过来的几万人马,总共接近六七万人马,就到了汉中巴蜀这个地方呢,做汉王来了。
  大家知道陕西西安咸阳跟重庆四川之间呢,横亘着秦岭和大巴山,这两座巨大的山脉。在那个山窝窝里头,靠四川这一侧的山窝窝里头,有一个小盆地叫汉中,跟四川省的广元是接界的,这样的一个地方。那么汉中跟陕西西安之间有一条大路叫子午道,这条子午道呢,是非常地险峻的,沿途呢,就靠修一些栈道来提供这个人马的通行。刘邦采纳了他的两个好朋友萧何、张良的意见,说我们过去以后,就把这个子午栈道给烧掉了。这样的话,一可以迷惑项羽,让他们觉得我们安心地做汉王去了。第二呢,如果项羽想要打……,所以这个栈道就这样被烧掉了。项羽也真的觉得刘邦这家伙也还算识时务,至少短时间内,可能对我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心里边也踏实一些了。但是他还是在陕西派了秦朝的三个降将,把这个巴蜀大地和汉中给死死地就是守起来了。三秦大地呢,大概可能跟这个是有关的,就是整个陕西境内是三个秦朝的大将军在那里守卫。这样项羽也放心了,刘邦也放心了,是吧?那刘邦就在汉中和四川重庆这个地区呢,就在那里励精图治,好好地休整。   
  那么到了同年的八月份,公元前206年的八月份呢,刘邦他们呢,就要对项羽动手了。这样刘邦就派他的大将韩信带领一些老弱残兵,去修复那个栈道。因为这都是老弱残兵哪,所以项羽那边一听说这个动静,也不是很着急:韩信这家伙,没什么用的人啊,他能当什么大将呢?从人家胯下都愿意爬过,什么将军呢?所以看不起他。然后又看那栈道修得速度也挺慢呀。所以呢,虽然有所防范,那也不太在意。韩信带着兵马在那里慢悠悠地修缮着栈道,刘邦呢却一点都没有闲着,飞快地带领人马暗渡陈仓,也就是现在陕西省宝鸡市,迅速地杀入这个三秦大地,很快地就把整个陕西全占领了。听说刘邦占领了陕西,项羽是怒不可遏呀,要带兵平定。那项羽也不是,如果此时此刻带兵过来,那刘邦可能……所以潜回韩国的张良,这个时候就跟项羽打马虎眼,说啊,说那个主公呀,这个汉王吧,他是因为功劳,我们给他的赏赐挺(少),他占领了这个陕西,(“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如果)去打他,现在最大的敌人(齐国),他那边可在谋反,把兵往东边带吧,带过去把他灭了。这项羽吧,还真信了,所以就带了他的人马把那个韩国(齐国),打了个落花流水。结果刘邦就乘机,害得,把项羽给灭了,汉朝就此建立。
  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和这个故事的整体氛围,大家可以用心地体会一下,这个故事和这个整体的氛围:它们在一起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和印象?啊。这个氛围是个什么样的味道?家庭的运行,它整体上的这个氛围呀,跟这个故事和这个故事背景的氛围也差不多,都这么诡异。我们这个家庭里边的人魂,它在建设这个家庭,也在破坏这个家庭;我们这个家庭的运行,它既在仗仰着每一个人,也在剥削着每一个人;家庭在社会当中既服务于社会,又向社会索取;社会对家庭又在仗仰,又在剥削。这样的一个复杂的两重性,构成了一个诡异的氛围:第一,个人在家庭中的目标二重性;第二,家庭在社会中的目标的二重性;第三,自然与社会,也就是这个世界对家庭反作用的二重性。
  【1、个人在家庭中的目标二重性;2、家庭在社会中的目标的二重性;第三,自然与社会对家庭反作用的二重性。】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个故事和它的背景所组成的氛围是如此的诡异,那大家有没有体会出来,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怎么就变得那么诡异的呢?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有相同的看法:这个氛围之所以如此的诡异,是因为那个氛围里边到处都充斥着自相矛盾。一个行为下去,它所产生的效果,具有自相矛盾的两重功能。那么,这种现象呢,我们把它称之为二重性,这个就像马丁。布伯所说的:“世界在人的面前,呈现为两重世界。”在家庭生活当中,到处都充斥着这种两重性,或者双重性,二重性等,二,两,双都一个意思,到处充斥着这样的一种双重性。正因为这样的双重性,这样的自相矛盾,一个行为做下去,这边这个情况也出现了,另外跟它完全相反的那种情况也出现了,这个就会把我们搞得有点头疼。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啊,先来看看,个人行为对家庭这个作用的二重性。
  【1、个人在家庭中的目标二重性。】
  (1)发展自己与建设家庭
  讲三点:第一点,发展自己与建设家庭。个人他是有一个双重任务的,在家庭里边生活,一方面我们是要建设家庭的,希望把这个家庭做得更好。很少有人从心底里边就反对这个,所以人人都是顾家的,因此有人这样来批评家庭这种社会现象,说家庭是自私的根源。这个对不对我们不管它,至少说明人人都是想要建设家庭的,但是同时人人都是希望发展自己的。那么一个人生活在家里,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目标的。那这个目标它是在建设自己呢,还是在建设家庭?这是一个二重性,也就是说,他的一个行为下去,到底在这两个方面各自起了什么作用?这是第一点,发展自己与建设家庭的这种两重性,这个目标两重性。
  第二个方面呢,我们说说看,个人在家庭生活当中的行为,他的内外行为的矛盾性,这是不一致的。比方说我们心里头明明不太耐烦了,对这个孩子老是这样唧唧唧地叫,我们已经不爽了,但是我们还装着什么样子,我们还忍着,所以外部行为和内部行为经常是不一致的,我们在家庭生活的很多场景都是这样,所以这种现象,那么也是很值得重视的。
  (2)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矛盾
  这是从两个维度在说,个人在家庭当中的行为,它一个行为做出来,这行为本身会产生矛盾,它的效果上会产生矛盾。一个矛盾就是,我个人发展跟家庭建设,这是有对立的,因为那个资源它的总和是不变的,是不是会形成彼此消耗?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我们一个人采取的行动,这行动本身,这也是矛盾的。内部和外部是不一致的,这是常常发生的事情。这样它们两对矛盾放在一起,其实都可以叫二重性。那么,这两对矛盾放在一起,这会让我们的家庭生活变得非常地复杂。我们很多的困扰都从这个二重性和这个内外不一致的矛盾性上来产生的。因为在家庭生活当中,每个人经常体会到这种冲突,所以就会感觉到做任何事情,都会很消耗。比方说我发展自己吧,我可能损伤了家庭,那你看我发展自己这个事情就做得不爽;那我说我去建设家庭吧,我就会觉得委屈了自己,哎呀这样的话我去建设家庭这个事情也做得不爽。就是好像哪,拉拉扯扯的。
  然后呢,我们在做一个行动的过程当中,我们所体会到的也是怪怪的感觉。我内心里边明明是这种愿望,而外部呢,做出来却是另外的行为。这样子,我们的很多问题就产生了,很多困扰就发生了,很多事情就做不成了。有些事情即便做成了,那么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我们不想要的效果。比方说,我们明明是如此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孩,最后却把小孩养成了白眼狼。我们明明是希望孩子长大了之后,他能够对父母有所回报,可是孩子却是想到父母都生气,天天抱怨父母在我小时候给了我创伤。但是你让他回来不回报父母,你让他真正地去做白眼狼,那么他心里边呢,又觉得有点撕扯,他连生气连怪罪都只能生气父母怪罪父母……所以你看这人哪,这样就变得很纠结了。嗯,从家庭的活动的纠结变成了人心理结构上的纠结。这样的一种情况,它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有没有办法去解决它呢?这是不是汇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么这是我们要跟大家讲的第三点:个人的能做和所做。
  (3)个人的能做和所作
  我们来考察一下,前面两种情形,它发生的时候,我们自己在干什么?你看,假定第一种情形,发展自己跟这个建设家庭相冲突了,这是第一种情形。我们假设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去发展自己,那发展自己呢,一定会对家庭建设的资源有所消耗,这个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即便你不消耗别的资源,那你作为家庭的建设者,本身就是家庭的资源,你去建设你自己了,那么家庭建设这个资源不就少了吗?我们怎么就会感觉到纠结了呢?在建设自己的时候怎么就纠结了呢?在纠结的情况下,我们那个时候为什么还只是想着建设自己呢?这是一种什么心情?我们心里边在干什么?好,那另外的,反过来的情形是,那好嘛,那你说我自己觉得我自己自我建设做多了,消耗了家庭的建设(资源),那好嘛,我又来建设家庭嘛。哈,我来把这个行为拿来建设家庭嘛。那么,我这样的话,我不把家庭就建设了嘛。但是我又觉得不对头啊,我自己不就委屈了嘛!
  在这样两个过程当中,大家发现什么?两个现象当中,是不是发现它只想在这两个当中选一个,只想选一个,选一个惦记另外一个,把一个放在工作台面上,一个放在背后吊着,是不是这样的一种心理操作?只要它心里边坚守着,在个人和家庭之间只选择一个,那么这个问题就没办法克服。嗯,那么,他把两者,就是分裂开来了,并且只能解决一个,他认同其中的一个,另外一个呢,在此时此刻就不认同了,这样,他就陷入了这样一个自我矛盾的所谓二重性对立的一个情况。
  克服这个问题,克服这个困境,那么,大家想到了办法没有?克服这个困境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们可不可以把发展自己和建设家庭这(两)件事情同时都放在台面上,就是我们把这两件事情不对立起来,同时加工、同时处理?我们是兼顾,这要求我们什么?要求我们在做内心操作的时候,就是你内心里边有个动作,那个动作一定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分开对待,要同时加工、同时操作。我们在只加工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选用的操作要领、操作标准是什么?就是那一个方面的标准、一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如果把两个方面都同时拿到操作台上来,同时纳入关注,同时予以兼顾,我们是不是就需要两个方面的标准同时运用?那么,我们所采取的行动的范围是什么?——是两个目标的标准的交集。是不是这样可以解决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方面,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的行为和外部采取的行为之间,它是经常不一致的,并且对于我们来说,基本上都不太一致,那么,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是不是心里边惦记的是一个要求、一个目标?而外部的行为呢,它执行的又是另外一个要求、又是在实现另外一个目标?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把我们的身心系统割成两个互不相干的、来执行两个对立任务的这样子的两个部分。你看,这把我们自己人给割开了:内部一套、外部一套。我们被割开的那两个部分的每一个部分,它都只管一个事情、只管一个方面,是不是?这是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内心里面这样操作,你把自己割开,然后一半来管一件事情、管一个目标,那就必然是这种困境。我们现在能不能够考虑,把自己内部的两个部分不割开,合起来,合起来我们把我们心里面的两个愿望同时纳入观察、同时兼顾、同时思考,这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当我们在选择做个人建设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够像前面说的,用一个标准,要用双重标准。因为我们的行为具有双重性,所以我们指导自己的行为要有双重标准。怎么理解呢?怎么理解用双重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呢?我,用我现在所能够操纵的资源,去做自我建设,那么我这个资源量其实是挺大的,就是当我把所有的资源都拿过来用的时候,那么家庭这边就出问题了。所以呢,我不能够只是依照我的发展的标准来,我还要兼顾到另外一个:家庭不被破坏的那个极限的那个标准。这不两个标准了吗?所以这个双重标准,是这个意思。这样呢,用以我自己所能够操纵的资源,来做自我建设,所决定的,是我可做的范围,这是能做的。那么,再把家庭的这个维持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第二个标准拿进来以后呢,对我先前那些可做的、能做的,会形成一个限制。限制以后的,那个范围,就是我实际上所做的,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能做和所做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说,个人在家庭生活当中的目标,它的对家庭作用的一个二重性,这个矛盾,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在个人跟家庭这样的一组关系当中,以个人为中心的时候,以个人的发展为中心任务的时候,是这样子的。那么反过来呢,有时候我们会以家庭为中心,那你反过来就行了,它也有一个能做和所做的问题,都有这样一个东西,我相信大家是理解这个了,对不对?
  好,刚才这个现象和我们克服这个混乱现象所采取的措施,那么,说明了两点,我觉得在这里需要大家引起重视。第一,克服这个困境,它的根据,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操作方式:你是把它割开了,各占一头呢?还是把它合起来,都同时放在工作台上?啊,你是用一个标准呢?还是用双重标准?这是一个内心的操作,是吧?那么,另外一个,揭示出来的,那就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做到能够熟练地运用双重标准的工作模式?这是不是个问题?好吧,这样的一种情形,和我们的应对策略,以及所对应的心理操作样式,和我们要去练习的能力,我相信大家慢慢理解,是能够理解清楚的。有的朋友可能不用慢慢理解,直接一下就明白了。有的朋友可能根本就明白,但是呢,为了照顾到大多数人呢,我们就,今天就不跟大家说更多的内容,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嗯,除了我们个人在家庭生活当中的行为,存在着这种二重性以外,我们还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来考虑这种二重性,这种二重性是普遍存在的。那就是我们提纲里面列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嗯,第二点就是,当我们把一个家庭,放在一个社会里头,我们前面那种情形,是把个人放在一个家庭里头,是不是?这一大一小的。我们第三点,是把一个家庭放在一个世界里头,就包括了自然界,这样一个更大的系统,这样,那么,在这两种情形下,也存在这种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它所展现的结构样式,和解决的要点呢,跟我们个人跟家庭这种关系当中的二重性,是一致的。我今天就不去说这个,希望大家呢,运用对我们一点的理解,去尝试理解、开拓、拓展另外两个主题,在我们的分享和提问当中,希望大家能提出问题来,然后呢我们在答疑当中来说它。
  【2、家庭在社会中的目标二重性与内外性】
  【3、自然与社会对家庭反作用的二重性与内外性】
  【以上两个视角跟个人跟家庭之间关系二重性性质完全相同,希望大家在理解了家庭与个人的二重性以后尝试整理并提出问题。我在答疑课中来回应大家】
  好,那我们今天呢就跟大家说那么多,有史以来,这可能是说得最少的一次。祝大家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9: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课答疑 万变不离其宗20170413

  大家好,今天是答疑课,我们对第六课“家是暗渡陈仓”做答疑。
  在“家是暗渡陈仓”的这个课程当中,我们试图提醒大家注意一种令人沮丧的现象,那就是,在家庭生活当中,我们实现了一个目标,同时也实现了它的反目标。比如通过多年的共同生活,夫妻两个人实际上克服了很多困难,受了很多委屈,彼此支持了对方,实现、完成了夫妻的该完成的事情,从而使家庭的发展得到一个很好的实现。也就是说,夫妻功能得到实现。但与此同时,多年下来,夫妻两个人之间的感受却变得有点糟糕。比方说,相互厌倦,相互地抱怨,相互地视对方为麻烦。也就是说,夫妻呢,他们这个关系的基础却遭到了破坏。再比如,通过很多年的努力,我们支持鼓励和督促孩子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学业,孩子在这个读书方面功成名就了,可与此同时呢,孩子呢,又跟这个老师、跟父母之间的关系,遭到了很深刻的破坏,孩子对读书、对书、对知识、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情感,却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孩子考上了大学了,可是他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本身的感受,对书的感受却严重地下降。在家庭生活和个人成长当中呢,我们往往非常注意我们想要的那个目标、想要的那个成果,而对必然要出现的那些反成果、反目标,往往注意不够,甚至对它连意识都没有,这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困扰跟麻烦。讲这个内容是希望大家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且要着手研究它的规律,着手采取一个有效的应对。
  我们跟大家讲啦,提出来的哈,这个应对的准则是什么?双重标准原则,是吧?双重标准的原则。课后收到了一些提问,呃…也从大家的笔记当中看到了一些关切,其中有两点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呢,就是有同学说,是的,生活当中的事情啊,它都是成双成对的出现的,那要把两个方面都纳入到观照里头去,要像一个大领导者一样,去做一个好的决策,那么这个就有点儿像哲学上讲的什么?那样子。这个表达方式呢,我觉得是很有领悟的一个方式,但是这个方式里边呢,有两点值得跟大家说清楚。
  首先要说清楚的是,我们生活当中的所有事情,它都可以被哲学研究、提炼以后呢,纳入到一个哲学的范畴里边去成为哲学命题,这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定做得到的。但是呢,我们是在过生活,是在过日子,是在做家庭建设,那么,我们首先遇到的这些问题,它不是哲学问题,它是一个生活问题,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在我们这个主题下,它是一个心理问题,一个心理建设的问题。当然如果我们有哲学的功底,用哲学的思想,回过头来统揽它,那真的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因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一个来自于我们心里头最高的指导跟统摄,那是好事情。我们要警惕的是什么呢?要警惕的是一种现实,这跟哲学本身没有关系,这跟我们个人的状态有关系。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我们哪,把那些不太愿意做的事情,觉得离我生活很远的事情,我把它抛在边上、现在不做的事情归为哲学问题,给自己不做事情、不采取行动、不认真研究,提供了一个我们自己的理由,这一点要高度警惕。这是要在这个问题下提示的第一点。
  在这个问题里头呢,我们的朋友提到了,就是,决策者,一个大决策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我们通常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境,那段时间的心境其实是很狭窄的,我们就觉得我不过是个什么什么什么,不过是个什么什么,所以对那些事情,我这个一介小民,一介草民,管不着。我们往往是在这个心境下的。那么这个心境呢,它就会让我们的思维窄化,让我们的责任心减弱,那么,我们把自己时时刻刻做成大决策者,站在那个位置上,以那个心态来思考和把握生活当中的现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效策略。这个策略,它可以让我们有条件去把二重性的矛盾双方同时纳入到我们的意识范围,同时纳入我们的考虑当中,能够让我们具备一个统筹兼顾的这样子的一个思想基础,这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没有这样一个准备,一个大决策者的准备状态,那么其实我们在上一课里边谈到的那个双重标准的事情,是没办法做的,所以这个点呢,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策略。
  这么好的一个方式,这么好的一个思考,我为什么还要在这里说它呢?是因为,我们实际上不愿意这样做,我们这样想到了都不一定会这样做,没想到就更不会这么做。我们太习惯把自己当成一个碌碌无为的、一个渺小的东西,我们不太愿意去考虑事情的多面性,不太愿意考虑过多的事情。我们就想着,“啊!我要干这件事情,就像那个什么东西一样,钻头不顾尾的,做了就行了,这样好省力嘛”。所以说这个呢,是要强调这个东西真的值得我们去尝试哈。我们这位同学呢,她做出这个表达呢,其实是,我觉得抓住了我们上一堂课的最重要的这个核心。只要抓住了这个,我们就能落实我们上一堂课的目标。
  我们同学们提出来的第二个问题呢,有点深邃,那我跟大家尝试描述一下。她的意思大概是说,二重性,包括内外性,它都在显示一种现象,就是我们做的任何事情,它都是矛盾体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同时出现的,我们在追求一个方面,不影响另外一个方面自然而然的出现,尽管你认为你没有追求。但是呢,这两个方面它必然是统一的,那么它们的统一之处,统一的那个地方,那个内部,那个点儿,是个什么样子?大家听起来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很牛的问题呀?好厉害呀!这个问题。我们在课上讲的说,用双重标准,都在外头呢,都站在事情的外部呢,是吧?都还没在那个点上来说呢,这位朋友提出,那个统一的点儿,是个什么样子呢?这个是回答我们上一周提出了这个课题的真正的关键之处。
  所以呢,我们要用今天一堂课的时间呢,来回答这个问题。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呢,也能够让朋友们去思考,或者说能够去发现,其实呢,我们讲的这个现象它真的是一个心理现象。那我们今天的主题呢,就根据这个确立下来的。那今天的这个课题的名称叫做“万变不离其宗”,跟大家讲三点:第一个,二重性的对立统一;第二点呢,内部和外部的对立统一;第三,万变不离其宗。
  【万变不离其宗1、二重性的对立统一
  2、内部和外部的对立统一
  3、万变不离其宗】
  听到或者是看到这个标题和它下面的子题目哈,子标题,可能大家真的觉得,天啦!这是真的不是哲学课吗?!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当成哲学课,因为二重性啊,对立统一呀我们都很熟悉,我们一听到这几个字就会想到哲学,想到哲学就会想到我们当初学哲学的时候那种喜欢。大家注意了,不要跟你的哲学联系起来,我们这里讲的不是哲学。那么你看看,二重性是指什么?肯定不是在讲哲学上的二重性。我们这不是哲学课,是不是?肯定讲的是我们上一堂课提到的那种二重性:你做这个事情,你要想做…呃想要这个目标,那它的反目标跟着来啦,这就是二重性。对不对?对立统一,那么在二重性这两个目标之间,目标和反目标不就是对立的嘛,那么它们在哪里统一呢?就这个意思。
  打消了这种顾虑,排遣了这种烦恼之后呢,诶!你注意把那个心思收到我们的这个主题范围内来,哈。我们只不过是不小心跟哲学名词之间发生了这个什么…撞脸哈,撞了个脸。这个撞脸呢,只能说明哲学水平太低啦,呵呵我们这些老百姓、小老百姓讲的小事情都撞到那上面去了。其实那是我没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其实可以换一个表达方式,就不跟哲学撞上了。真不是个哲学问题。
  1、二重性的对立统一
  (1)二重性的来源——“我-你”和“我-它”
  (2)对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3)统一性
  好,我一个一个跟大家说。二重性是什么呢?是吧?二重性是指,我们想要的东西,来了,不想要的,也来了。啊,或者是想要的还没来呢,不想要的先来了。这就是二重性。我们在这里说的二重性是指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普遍的存在。你看我们做哪件事情不是这样啊?想做的想要的没有,麻烦全来了,对不对?或者是想要的来了,麻烦也来了,这种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大家说说看,你现在心里边可以自己回答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要的你来了就行了嘛,那不想要的你来什么呢,甚至还来得更快。这是为什么?——这世界不好,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混账,专门跟我们做对呢,还是我们自己有毛病?或者说导致这种现象的,“不想要的也来了”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自己造成的?还是世界就跟我们是敌对的?大家想想看。
  大家有答案了吗?是因为这个世界专门跟人做对呢?还是这个世界喜欢搞这个捆绑销售。一句话,是这世界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呢?我们自己这个人呢,想问题的方式,我们心里的工作方式决定了我们只能这样?答案是后者,这个世界跟我们没有仇,这个世界也不搞捆绑销售,它该是什么都是什么,它特别讲信用的,也特别守规矩的。我们人这个物种,这个心性,这个心理活动,不是心性哈,这个心理活动喜欢这样活动,所以就搞出来了这么个事儿。这个事儿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那我们怎么干出来的呢?在这里,我们就要去探索,自己去体会,每个人都能随时体会到的,现在你也能体会,跟着我体会就能知道。
  (1)二重性的来源——“我-你”和“我-它”
  我们人呐,在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时候,或者说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往往是做了这样一种下意识的划分,我们非常喜欢这样划分,并且我们也经常这样划分。那就是划分成“你我它”。我们把全世界的所有的东西,包括自己在内,都分成你我它三种心态。除了你我它,这个世界再也没有其它了。我们把世界就分成了你我它三块,分成了三块。但是实际上这个世界,它不是你我它,这个世界就是世界,它是个完整的一个整体。
  比方说,一个水杯子里边装了一杯水,你看我们把它分成了杯子和水,两个部分,但是实际上这个杯子跟水它们浑然一体的。是吧?杯子和水它能这样分吗?它需要这样分吗?杯子和水本身不需要,我们需要。为什么呢?我们要把杯子留下来,把水喝下去。但是水和杯子它们两个它们需要这样分吗?不需要,反正水说,“我待着就行”。杯子说,“我反正就这么个样子,你里边装什么都可以”。所以世界不是你我它,但是我们认为世界就是你、我、它。
  现在开始大家好好体会一下,跟着我体会。“我”,当你在那里说“我”,你专心致志地说“我”,你成为“我”自己的时候,成为“我”的时候,“我”是什么?我是世界的中心,对不对?是这样吗?“我”,体会。好好深深地去跟自己说“我”,跟自己说“我”,“我”。我是世界的中心,对不对?是不是这种中心的感觉?
  好,再来体会一下“你”,现在你想象着一个什么人儿,如果没有人儿,你那里有个什么东西,你拿着,你对它说,“你,你,你”。我拿着一个烟盒子,“你”,对它说“你”,像一个活人一样对它说。“你”是什么?你跟我是有关系的,我非常在乎你,我的心跟你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当我说“你”的时候,我是跟它连着的,是这感觉吗?
  好,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它”呢,这个“它”怎么体会?你现在想着,自己在自己心边对自己说话,“它、它、它”,想象某一个东西,比方说那个水杯,心里边对自己说,“它”,装多少水呢能够?“它、它、它”。好了,体会到了吗?它,是不是你跟它没什么关系?你的心跟它的心之间没什么联系,你只在乎它有什么用。
  好,大家有了感觉以后哈,你在这里其实可以按一下暂停的哈。你把那个你我它,那三种感觉先体会好了,再接着往后听。
  你看,体会了这个你、我、它,三个感觉不同啊,体会好了之后,现在你来回答一下。我们把世界就这样了!——硬生生地分成了你、我、它,我们这是在干什么呢?这是不是在划分世界,原本没有什么区分的,没有我们在你我它中所感受到的那种“我的心跟你远与近”,没有这样一种远近关系的这些东西,我们把它划分成了有远有近的那样子的各种不同组成部分,我们在划分世界。我们这样划分世界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划分?划分这个好玩吗?做游戏吗?当然是为了做游戏,但肯定不是为了好玩。为了什么呢?为了我,是不是?你同意吗?这划分是为了我,一切都是以我为中心。当我跟你连在一起,我对着你了,我现在对你用心呐,你看,这就形成了我你之间就有关系了,我你,我你。好,体会一下,我你,我把你当成你的时候,你看看,我是不是就很关心你?我很在乎你的感受,我很在乎你是不是那么好、那么舒服,你不舒服那不行,就像我不舒服一样。我会很体贴,是这样吗?我你,是不是体贴的?是不是?
  好,现在我们体会到我你,我你,我很体贴,那我很体贴,就意味着,我做事情会让你舒服的,我会照顾到你的规律的,是不是这样?我对你的要求不会视而不见的。
  嗯,好,现在换过来,把“我”跟“它”连接一下,杯子,“它”,我它。当“我”跟“它”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你看看,我是不是只在乎什么?只在乎它对我有什么用处,我那个时候的体会中心是:只照顾好自己,它是拿来照顾我自己的,至于它怎么样,我是不管的,只考虑它对我有用没用,没用拿开,有用拿来。拿来跟拿开,我都不管你舒服不舒服,只管我,拿来了,我得到了什么好处;没拿来,我得到了什么坏处。感受中心在我这里。
  体会到了吗?我它跟我你是不一样的,当我和一个东西之间建立起来的是我你这种性质的关系,那我会照顾得到,我把它照顾得舒舒服服的,当然我也会照顾我自己。我在照顾我自己的同时我会照顾到它。那么我跟另外一个东西之间建成一个我它关系的时候,我在照顾自己的时候我是完全要蹂躏它,我完全不管它的,我只管我自己的,对它的感受、对它的发展,一点也不在意。我你,我它,两种关系。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成你我它,最终都是为了这样子地去对待它们的。是这样吗?
  好,刚才这段,希望大家不要太上头哇,你上头你是完全听不懂我在讲什么的,一定要在你心里边去体会哈。如果你听到这里了,你刚才太上头,或者过后你觉得迷迷糊糊的,好,你在这里停一下,回去再体会一遍过来,再接着听。
  那说了我你、我它这种关系形态是指,我们把这个世界,人家原来是没什么差别的,在那种关系性质上没什么差别的,一个完完整整的世界,我们咔嚓、咔嚓、咔嚓用剪刀跟它剪成一片一片的,然后分成两种形态去对待它,建立两种关系,一种是我你关系,一种是我它关系。这样这个世界就成了我的世界,是这样吗?如果不这样用剪子这样剪了之后重新连接,按这两种方式的连接,你会觉得这个世界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会在心里觉得很恐慌。所以我们跟世界建立关系,其实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个改造。而我们这个改造,它真的改造了世界吗?没有!这个世界的客观上的状态是没有改变的,没有被改造的,只是在我们心里边这个世界被改造了。那么我们人在采取行动的时候,是依据那个客观的世界的状况在采取行动呢,还是依照我们这个心里边的那种感受、那种关系性质在采取行动?大家在这里思考一下。给个答案,给自己一个答案。
  我们一般说来,是不擅于去按照世界的本来样子去采取行动的,即便是按照本来的样子采取了行动,那也是因为我们认定我们心里头那个世界是那样子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最终是依照我们心里边的世界的样子去采取行动的。所以我们人把世界分成你我它,然后分别去建立、有选择地去建立我你、我它两种形态的关系,不是弄着玩的,不是在玩游戏,是为了生活,是这样吗?我们这是在过日子,这是很重要的,正儿八经的事情。
  (2)对立(二重性)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那现在问一个问题,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把世界割成这样子,然后建立成这样的一个关系,是为了去过日子。那我的问题是,我它和我你,这两种对待世界的态度,哪一种态度更能够得到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哪一种关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更有实效?——我你,是不是这样?因为我你这种关系性质,它会让我时时刻刻地观照到它的生存状态。它在我去拨弄它的过程当中所发生的变化,会不会把它给坏掉?它会带着什么来?这个我们能知道这些东西,因为我们对它关心。我它就不行,是不是?我它就是只在管我的,(着急地说)我要喝水了,杯子抓过来,抓过来烫不烫我都管不着、我都不知道,是不这样?我都不会在意。所以我它就不行,我它老出问题,老出乱子。我你,就不那么多地出乱子。因为我你,我是关心它的,我是感同身受地去关心它,这样我就知道它到底要干啥,到底会怎么样?是不是这样?
  好,现在,我们能不能回答刚才我们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是你要的也来了,不要的也来了,这双重性的问题。双重性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我们用我它的方式跟世界打交道。为什么呢?因为我它不关心“它”的情况,我们拔起来一个萝卜,我们心里面就,我们的眼睛就盯着萝卜,就想着萝卜,根本不管那萝卜上还有泥,看都看不到上面的泥,结果我们就感到很意外,我要的是萝卜,怎么来了泥了呢?是不是?两重性来啦!我要吃萝卜,我不吃泥,是吧?不吃那泥巴,哈,这样子的。这样。我它就是这样子的嘛,因为我们不关心萝卜本身,是不是这样?看不到,就觉得意外。这就两重性来了。
  二重性就是这两重的一个相互对立,也就是对立性,对不对?好,那这个二重性和对立性,在后面我们就不去区分了,这个二重对立性为什么产生的呢?——是因为我们用了我它的那种态度去处理世界,它就产生了。那它可不可以不产生?大家想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这样我它呢,你还是来我喜欢的,那不喜欢的不来,可不可能?可不可能我们这样想就这样做到了?我们还是“我它”地这样对待他,我们就想着另外一面不来吧,我们祷告吧,烧香吧,拜佛吧,它会不会…我们一边坚持我它,一边它就不来,它听佛的话,会不会?——不会!是不是?不会听我们的话,也不会听佛的话。你做了什么就得什么,来什么,由它决定。所以这个对立它是必然的,对不对?必然的,所谓必然的意思就是不由我们自己决定、也不由我们的愿望或者说我们拜托的那神决定。由谁决定?只要我们我它了,那就由那对象决定。我们用我它的方式去处理世界上的事物,就等于我们把我们的决定权,这个成败的决定权交给了别人,而不是交给自己。所以它就有必然性,这种二重性的对立,这种对立是必然的呀,要发生的啊。这是一种必然性。如果不这样发生,它可有可无,它爱来不来,它在那里懒洋洋地说,“管它的呢,反正人家在想往,不用去了,那我就不用去了”。这样可以不?这样对我们人有没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有坏处。是不是?因为这个事情,它来源…就它矛盾的那一面,它来与不来这个事情,如果交给它决定,它随心所欲地决定,我们人就不知道它的规律性。啊,就不知道这是一条规律呀!那…正因为它该来就一定会来,而不由我们的意志所主宰,那么它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告诉我们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才让我们有希望去学习,才让我们知道转向另外一种关系形态。什么形态?——我你,是吧?这是我们讲的二重性的对立统一的第二点。这个对立是必然的和必须的——必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这两点。
  那么接下来,我们跟大家说一说,这种“必然发生的”和“必须要发生的”,这种二元对立,它源于…不是二元对立,说错了啊,这种就是双重性对立,它来源于我们人用两种态度对待世界,也就是说我们人自己搞出来的。我们要统一的话,对立必须要统一呀,那这个统一怎么统一?就第三个问题,统一性。
  (3)统一性
  好,我们现在来体会一下,这个统一是指什么样的统一?这个世界需要统一吗?是我们自己需要统一。,很明显,在这里,世界本来就是统一的,世界不存在统一不统一的问题,是这样吗?但是我们自己需要统一,那么我们自己需要统一的话,那我们要统一什么呢?要统一对立的两个方面,所谓的双重性。那双重性我们一直以为是世界的,其实不是的,是我们内部操作的双重性决定的。就是我们用我你、我它这两种方式,这两种操作方式,这样操作导致了双重的结果,而我们认为是世界本身就这个样子的,实际是我们的操作引起的。所以我们要统一的是这两种操作,是我你和我它的统一,是不是这样?统一性的落脚点在这里。
  怎么统一?大家在这里,有什么头绪没有?我们要统一的不是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本来就是统一的。我们要统一的是我们的内部世界,我们也知道要统一的是我们的两种操作。我们的两种操作是我你,现在温习一下,“你”,“我你”,我对你关照很多,那是“我你”。“我他”,是我不太观照你,我不观照你什么,我只观照你一点:你对我有什么用?有用没用?你符不符合我的要求?(这是)我他。
  简单地说,“我关照你”和 “我关照你对我的用处”这两点,在我们心里操作上怎么统一?当然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我,因为你已经烦了,因为这事不好办,所以你可能就会有点儿抱怨:我不统一可不可以?可以不统一,但是你决定不统一的话,那么你就要决定另外一个事项,就是你要决定好“接受所发生的任何的后果”。这个决定你能做吗?我们一般不会做后面一个决定,我们愿意做前面一个决定,那你要干什么?所以你不得不决定,你不得不做这样一个决定,最终是必须要统一的。是不是这样?所以你想跑也跑不掉,现在还是回来统一吧。统一这件事情,讲道理一点用处都没有,你看到的道理太多了。现在我们不给你讲道理,找感觉,因为这个统一是在内心里边发生的,所以只有在内部找感觉。
  现在体会一下,我你的时候,那个我你的我你,我你,你身上哪地方有反应?在哪个区域?把那个区域划下来,把那感觉稍微记住一下,我你。我你解决什么问题呢?——解决“我对你的了解”。是这样吗?
  好,再体会一下我他。那你说“我它,我它,它,它,它”的时候,身上哪地方在反应?再把区域界定下来,身体的区域界定下来,然后把那感觉记住一下,我它是要干什么?我它是在知道我要什么,确定我自己的目标,是不是这样?有感觉吗?
  你现在再感受一下,我——,我——。,说我的时候,你感觉,我在身体的哪里?或者在游动或者在一个地方,我,我,有感觉了吗?我,我在哪里?也一样,把那个位置大概划定。然后感觉一下。
  现在你的身上有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它”,我它的它。另外一个部分是我你,“你”。还有一个部分是“我”,三角形,对不对?怎么统一呢?怎么统一?是不是:就让“我”连着“我你”,连着“它”,连着“我它”,以“我”为中心,把“我”给守住,守不住“我”,如果守到“它”那里去了,那你就是疯狂的,那就成了一个我它关系,你就只管你要什么的,你要什么,对“它”是不管不顾的。如果跑到“你”那里呢?你就只知道“它”,而不知道你自己。是不是这样?你在内心里边你待在哪里,这是我们在寻求统一的根本点,你待在“你”那里,对不起,你对自己的要求不知道,呵呵,是不是?你就成了它了,你就跟着成了跟屁虫了。你待在“它”那里,对不起,你就一门心思地就只…就会去折磨它。你应该待在哪里?应该待在自己“我”那里。你看,你的心里边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立体的一个画面,有这样一张图。这张图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是不是这样?这个时候是不是出来一个树叉叉,那个我是体积最大的,它就是树干,你和他都是树丫丫,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区域,一个体。
  2、内部和外部的对立和统一:
  (1)内部和外部的来源——让我独立(空间知觉)
  (2)对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3)统一性
  好,二重性的来源,来源于我们内心的操作,这个世界没有二重对立,而是我们自己这样操作出来的对立。而这个对立是我你、我它,是不是这样?好,这个对立是必须要发生的,并且一定要发生的,不发生还不行,不发生对我们人没有好处,这必要性和必然性,是吧?然后我们要统一它,不统一,我们要吃苦头。这是我们第一个问题,就讲完了。那就是我们内心的操作,人的特点决定了这种对立。我们有不对立的操作方式,也有对立的操作方式,你如果愿意选择对立,你就会不断地去运用导致对立的操作方式。如果你对立导(致)…让你受到的、吃的苦头太多,那你就可能会偶尔地回来用一下那种不导致对立的操作。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真正有事业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你就会有意识地去学习那种不导致对立的内心操作方式:统一,发生在内部。
  3、万变不离其宗
  重新回到我们前面的体会,在你身体里头有三个点,一个是我,一个是你,我你,一个是它,我它,这样子的三个点。这三个点,你看,把它…这三个点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以后,他们会辐射你身体的一个范围,可能是全部,可能是局部,是不是?这就是,这就是这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宗,这就是宗,这就是人魂,你的魂,这就是家魂,你们家的魂。
  (1)对立开出璀璨的花
  这个魂,这个魂,它是一个体,呃,它的偏核心之外的地方,核心在哪里?核心是在我之外,偏核心之外,偏外边呢,它那个地方开出大量的对立的花,二重性的对立,内部和外部的对立,各种各样的对立,越偏外边,这个对立越厉害,因为这种对立、这种碰撞,所以让这个地方变得生机盎然,变得鲜花盛开。统一呢? 统一在哪里呀?统一在“我”那里,对不对?你我它嘛,“我”那里,当我们自己走在我它、我你,那你它外边的时候,我们在那个位置的时候我们就打仗,我们就在开花。
  (2)统一提供无限生机
  当我们守在了“我”那个统一之处的时候,我们就是统一的,那就是“我”。那个时候,你是“我”的时候,你的生命呈现出无穷无尽的根基,统一提供无限生机。有一个词叫“生机盎然”,“生机”指的是“我”,“盎然”指的是“你他”,打仗开花。生机盎然,这就是你的灵魂,人魂,家魂。
  (3)成为自己——你站在“宗”的不同部位,你就做不同的事情,产生不同的体验和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内部站在那里你就成了什么。
  这是有层次的,有不同的分布的,不同的位置的,一个有体积的一个体。这个体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区位,都是你,都是你自己,都是你,都属于你。那么你可以成为…,你可以站在你最核心的地方,那叫成为你自己的核心,要跟自己、跟我在一起;你可以成为那核心之外的任何的一个地方,你在那个任何的地方去站着,去执行那个地方的状态,——这就是成为自己,成为你不同部位的自己,这就叫成为自己。成为你人魂、家魂的不同部位的人魂、家魂,成为不同部位的人魂、家魂,你就会做不同的事,你就会采取不同的行动,你就会获得不同的体会,你就会对社会对家庭产生不同的作用。就看看你愿意成为什么部位的自己。
  成为自己,你一直都在践行,你一直都做得很成功,你一直都是在成为自己。希望你成为一个好的、有效的、你自己喜欢的自己。那就是说你要在你自己的那个魂上选择个位置站着。
  好,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了,祝大家晚安。
  (后记,(老师说):宗,是在屋子里边拜神。你要真站在“我”的位置,就会很聪明智慧和开朗。当你充满情绪,其实你跑到了“它”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4 08:34 , Processed in 1.100418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