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5|回复: 0

第五十三课 主体性与主体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9 17: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是人之本,确保人能通神接物;德化是德的基本实现形式,是具体的通神接物,使人的每一次内部运转所指导的对外输出,都符合形势要求;德化的基本障碍是个人好恶,好恶使人的内聚性“一次性”地脱离神威的覆盖区域,转投个人好恶的“天外之天”而被拐带而成就了主体;主体性受好恶进一步异化,导致人感受到的主体存在变异为情绪而不再是主体感。

  人的主体性,是人心的功能输出。作为形势的一个接收单元和九窍十二舍的有机结合体,自然的形成了一个质性结构,要么作为被对待的功能对象,要么作为对待他人他物的功能主体。就像三块石头撘成一个灶,作为一个被使用同时又使用他人他物的客观存在物。在能产生魂魄有心理的物种中,这种质性结构的存在,不仅表现为一定时空范围的客观功能存在,也表现为“自己把自己当做自己”的主观主体性存在。这种主观存在,便是主体性。也就是说,人们可以用客观功能性和主观主体性,来描述天下万类

  我们可以说,天下万类,存在一个客观功能性和主观主体性按照不同比例复合的复合比例序列。完全不包含主观性的物类(无物和普通有机物),是天道的领土领空和自然资源;主观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物类(最高者为人),是天道的代理人(类比中央部委);主观性“含量”居于二者之间的,是天下的基本组成部分,类比各级“地区行政区域”(各生物界)。


  这样,我们可以定义主体性了。当人把相互作用的一方当作输出控制端,而把对方当作输入被控端,并自居于输出控制端的时候,对输出控制端的身份判定便是主体,相应地,对对方的身份判定便是客体。这种主体身份的倾向性特质,便是主体性。作为人和动物的个体,围绕这种主体身份的感受性体验则被称之为主体感


  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放大到适当的时间和空范围,是分不出主从的,真正的控制者不是相互作用的双方。主体客体的区分,是人类认识的高级性的局限性造成的主观真实而事实错误的印象,所以主体性的完整名称应该叫做“主观主体性”。主观主体性的合理性在于,他是实现(不那么高级的人)的“高级性”的工具性机制,属于补救性的馀食赘行。主观主体性割裂并矮化了自身的功能性,异化性的突出了只有在局限性状态下,才能观察到的主动控制身份,而否认客体可能也会拥有的主体感受。主观主体性会在人的意识(不是神识)中有丰富生动的感受性体验内容,比如统整-破碎感、秩序-混乱感、活力-无力感和安宁-动荡感等等。


  我们说,主观主体性对依靠类知的人来说,是补救性的馀食赘行,表达着人的高级性。意思是说,这是已经退化了的人,可以从此回家的一条回归之路;同时,人停留在主体性上,还能拥有一部份人的功能,因为他虽然虚构了主客双方的身份,但还保留了对所谓客体的功能关注。


  更糟糕的情况在于,当人获得了主体性之后,会进一步退化到对主体状态的评估和维护之中,这样便会把主体不良的“责任”归咎到对象上,从而在事实上放弃了主体意识(主观上又不承认所谓客体的主体性),从而产生情绪。


  情绪的本质追求是,“都是你的错-你的责任-你的权力”,彻底放弃主观主体性,而事实上把自己置于了当初设定的客体身份上。这就事实上完成了对主客二分化这种思维方式的证伪。但从这里我们还是只能(只愿意)回到主体性上!!这样后果就很严重了——从类知系统中退下来,跌入以窍为大的窍知系统中。


  由此观之,主观主体性,来源于对矛盾双方的异化,偏好自居的身份而否认自身的功能,同时偏好对象功能而否认对象身份。情绪,来源于在主体性中对主体身份和功能的否认,同时对对象身份的不恰当重视提升。由此,道知、类知和窍知,贤、愚和不肖,便产生出来了。这一些列演化的操作本质在于“好恶”,也就是自我选择。


  课后练习 说说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感,好恶是怎么推动主体、主体感的产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1:10 , Processed in 1.089785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