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19|回复: 138

付燕《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2 21:1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鬼谷子》读书笔记
第一周 捭阖第一
第一天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校”jiào: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校,木囚也。从木,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校,木头作的囚车。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交”作声旁。
①本义,名词:古代锁脚的桎梏 jiào 。  本义只见于古文

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

屦校灭趾。——《易  噬嗑》

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

②动词:纠正,改正 jiào 。  校测 校订 校对 校改 校核 校勘 校验 校正 校注 校准    校场    校样 校阅   

本义,动词:掌权执法,判案施刑。  本义只见于古文

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书  胤征》

②动词:发号施令;主持;管理。  司仓 司库    司辰 司晨    司法 司律 司狱    司工 司空    司机 司炉    司谏 司籍 司寇 司南

司令 司命    司马 司牧    司药    司仪    司候 司守 司掌    司令员 司务长    司空见惯  /  公司    各司其职

司,主也。——《小尔雅》

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司王朝。——《周礼  师氏》

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孔子《 大同  列词传》

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庄子》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三国  诸葛亮《出师表》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  三守》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非子  扬权》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③名词:最高管理机构。  /  教育司    礼宾司 人事司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①本义,动词:在密室对西北俘虏问讯详查。  本义消失

②动词: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相关内情。  审判 审问 审讯    审判官 审判长  /  初审 一审 终审    陪审制度   

其罪惟均,其审克之。——《书  吕刑》

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管子  幼官》

六纪审密,贤人之守也。——《管子  幼官》

将于家父子带回城去听审。——《老残游记》第四回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

③动词:详察,详知,査核,追究,判别。  审查 审察 审处 审定 审订 审改 审核 审计 审结 审校 审理 审批 审议    审慎    审美 审时    审稿人

审美观    审慎行事    审时度势   

副词:査核性地,慎重地,谨慎地,严格地。

度duó

本义,动词:测量、评估石料 duó 。  本义消失

②动词:推测,思虑 duó 。  度德量力  /  忖度 揣度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  小雅  巧言》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史记  项羽本纪》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名词:心思,心胸,大脑 dù 。  度量  /  风度 气度 态度    置之度外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  燕策》

吾忘持度。——《韩非子》

④动词:测量,丈量 dù 。  度尺 度规    度量    度量衡  /  测度

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  小雅  巧言》

度地居民。——《礼记  王制》

不度民械。——《礼记  少仪》

执鞭度守门。——《周礼  司市》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史记  项羽本纪》

⑤动词:越过,过 dù 。  度过    度假 度日 度夏    度假村    度蜜月    度日如年  /  调度    欢度 虚度

年忽忽而日度。——《楚辞  刘向  九叹  惜贤》

度百里之限。——《汉书  王莽传》

将欲度唐虞之隆。——《汉书  匡衡传》

则必度越诸子矣。——《汉书  扬雄传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⑥名词:数量,范围,界限,标准 dù 。  /  程度    法度 制度    国度    年度    过度 极度 限度    透明度    知名度

度,法制也。——《说文》

度作刑以诘四方。——《书  吕刑》

九曰以度教节。——《周礼  大司徒》

公室无度。——《左传  昭公三年》

度不可改。——《左传  昭公四年》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⑦量词:表示多种计量单位 dù 。  度数  /  宽度 高度 深度 长度    尺度    二度 几度 再度    弧度 角度    经度 纬度    亮度


本义,动词:拉合两扇门板关门。  本义只见于古文(阖闭 阖开 阖辟    阖户 阖门    捭阖 开阖 辟阖    纵横捭阖 纵横开阖)   

阖,闭也。——《说文  门部》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  系辞上》

是故阖户谓之坤。——《易  系辞上》

欲阖口而无言兮。——《楚辞  东方朔  七谏谬谏》

当且阖閤,勿有所问。——《汉书  孙宝传》

径幽萤阖开,池涨鱼噞喁。——宋  陆游《月下作》

阖门善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以可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阖门投火死。——清  邵长衡《青门剩稿》

②副词:全家,全部,全都。  该义项为“壛”的假借义(阖第 阖家 阖闾    阖门百口)   

阖,总合也。——《字汇  门部》

阖四境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庄子  胠箧》

阖朝危惧,田野隐忧。——宋  陈亮《与彭子寿祭酒》

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汉书  武帝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弌,
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①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正整数。

本义,名词:用以计数的大量的竹制道具。  筹码  /  签筹    算筹    一筹莫展

筹,壶矢也。——《说文》

筹室中五扶。——《礼记 投壶》

箭筹八十。——《仪礼  乡射礼》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动词:计算,推测,策划。  筹办 筹备 筹措 筹划 筹集 筹建 筹借 筹谋 筹算 筹商 筹饷  /  统筹    自筹    运筹帷幄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  高祖纪》

本义,动词:代尝食品,以身试毒,排除安全隐患。  本义消失   

②动词:拜见帝王时平摊双掌至地,以示无威胁。  稽拜 稽首    稽古 稽天    稽首再拜   /  再拜稽首   

再拜稽首。——《礼记  射义》

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仪礼  士丧礼》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  春官  大祝》

至地曰稽颡,下衡曰稽首。——《荀子  大略》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  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

③动词:查核,查考,落实根据。  稽备 稽固    稽查 稽度 稽核 稽考 稽盘 稽算 稽问 稽疑 稽诣    稽迟 稽留 稽延  /  

滑稽 无稽    会稽    滑稽剧    无稽之谈    荒诞无稽 有案可稽

稽其功绪。——《周礼  宫正》   

简稽乡民。——《周礼  大司马》


本义,动词:祭祀奏乐,祈天降雨。  

粤,于也。审慎之词也。从于,从寀,会意。——《说文》

粤,曰也。又,于也。——《尔雅》

粤三日丁亥。——《书  召诰》

粤詹(瞻)雒伊。——《史记  周本纪》

尚粤其几,沦神域兮。——班固《幽通赋》

②名词:古代南方部族。  /  百粤 闽粤   

粤无镈,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周礼  考工记叙》

秦并天下,略定扬粤,置桂林、南海、象郡,以適徙民与粤杂处。——《汉书  南粤王传》

人生动若参与商,咫尺无论限秦粤。——宋  韩驹《至国门闻苏文饶将出都戏赠长句》

③名词:特指广东省地区。  粤菜 粤剧 粤绣    粤东 粤西    粤江 粤海 粤峤    粤寇


本义,名词:船舵。  本义只见于古文

视其朕,欲其直也。——《周礼  考工记》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庄子  应帝王》

②代词:第一人称,我。  义项只见于古文

朕,我也。——《尔雅》

汝能庸命巽朕位。——《书  尧典》   

古者尊卑共称朕。——蔡邕《独断》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楚辞  离骚》

③代词:皇帝自称。  义项只见于古文。

太宗尝曰:“朕思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新唐书  循吏传序》

朕非约耳。——《明史》

二、翻译
考察古代的历史,自古以来圣人都是天地间芸芸众生的主宰。他们根据阴阳开合的变化规律调度万物,依据万物生死存亡的关键谋划自然万物生死存亡的全过程,并能深入到人的内心,看见人内心的变化的蛛丝马迹,而掌握其人其事存亡的规律。所以,圣人在天下,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
万事万物的变化无穷无尽,但都以避亡趋存作为它们的归宿。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因此,圣人审查万事万物的先后、度量他们的才能,比较他们的长短,便能管理好他们,使其统一在天门内外。

三、理解联想事件
看起来我们自己在决定自己的命运,实际上我们是在宇宙的规律里运转。如果不顺应天道,做许多的努力很可能是徒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22:36: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谷子》读书笔记
第一周 捭阖第一
第二天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一、查字正音
肖 xiāo
肖”的词汇分类我评词汇分类:     
①本义,名词:父母的小型的肉身,亲生孩子 xiāo 。  本义只见于古文

肖,小也。——《方言十二》

②动词:相像,酷似 xiào 。  肖似  /  逼肖 酷肖    生肖    不肖子孙    惟妙惟肖   

肖,骨肉相似也。——《说文》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傅)说筑傅岩之野,惟肖。——《书  说命上》

丹朱之不肖。——《孟子》

肖形而蕃。——《淮南子  地形》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③名词:形象,容貌 xiào 。  肖像



牧,养牛人也。——《说文》

马有圉,牛有牧。——《左传  昭公七年》   

谁扞牧圉。——《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②动词:放养牲畜。  牧放    牧场 牧区    牧草    牧畜 牧马 牧犬 牧羊    牧工 牧民 牧人 牧师 牧童 牧主    牧歌  /  畜牧    放牧   

郊外谓之牧。——《尔雅》

掌牧六牲。——《周礼  牧人》

周宣王之牧正。——《列子  黄帝》

牧人乃梦。——《诗  小雅  无羊》

使牧羝。——《汉书  李广苏建传》

郴州荛牧儿。——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本义,名词:内心追求的目标。  志气 志趣 志愿    志士    志大才疏    志同道合    志向往之  /  得志    大志    同志

心志 意志    有志之士    专心致志   

志,意也。——《说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  为政》

动词:用书面语记录内心目标以备忘却。  本义消失

③动词:记录,登记,做笔记。  志哀 志喜  /  杂志    永志不忘    博闻强志


“贵”的词汇分类我评词汇分类:      网友总评: 0分
①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崇敬与珍爱。  本义消失

②动词:崇尚,重视。  义项只见于古文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礼  中庸》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  察今》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商君书  画策》

贵货而贱土。——《国语  晋语》

不贵难得之货。——《老子》

③形容词:受尊敬的的,受重视的,地位高的。  贵宾 贵客    贵妃 贵妇    贵人 贵子    贵姓 贵族    贵干  /  富贵 显贵 尊贵    高抬贵手

贵,尊也。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广雅》

民犹犯贵。——《礼记  坊记》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  陈涉世家》

④形容词:价值高的,值得珍惜的。  贵贱    贵重    贵金属    贵在坚持  /  昂贵 宝贵    可贵    人贵有志

贵,物不贱也。——《说文》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学而》

⑤副词:高价地。  贵卖    贵买贱卖



①本义,名词: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  本义只见于古文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管子  八观》

合内空周外,强国为圈,弱国为属。——《管子  右东方本图》
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开塞》

②名词:四围,外围。  周边 周围 周缘 周遭    周长    周延  /  四周    圆周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诗  唐风  有杕之林》

③形容词:紧密的,无缺漏的,全部的。  周密 周全 周详 周正    周身

周,密也。——《说文  口部》

橐之而约则周也。——《周礼  考工记  函人》

周而成,泄而败。——《荀子  解蔽》

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④副词:详尽地,彻底地;全面地,普遍地。  周到 周至    周济 周恤  /  众所周知

⑤本义,动词:环绕而行,回旋。  周旋 周游 周折 周转



①本义,名词:与外界隔绝、无战乱之忧的大山深岰。  本义只见于古代地名   

密,深也。——《字汇  宀部》

密人不恭,敢拒大邦。——《诗  大雅  皇矣》 (今甘肃省灵台县境)

恭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国语  周语上》 (今甘肃省灵台县境)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春秋  隐公二年》(春秋时莒国的都城,今山东省诸城市境内)

(河南郡)县二十二……密。——《汉书  地理志上》 (汉置县,故地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东南)

密州,唐曰密州,宋因之,亦曰安化军,领诸城等县六。——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今山东省诸城市)

②形容词:神秘而不可知的。  密报 密电 密件 密令 密码 密文 密语 密约 密诏    密使    密室    密而不宣  /  保密 泄密    绝密    秘密

枢密使   

密,秘也。——《集韵  质韵》

不窥密。——《礼记  少仪》

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礼记  乐记》

退藏于密。——《易  系辞上》

凡事不密则害成。—《易  系辞上》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宋  周邦彦《风流子  秋怨》

大家庄客、水手,撑驾船只,当夜密地望无为军来。——《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

过去又是三间密屋,乃杜少卿自己读书之处。——《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

③副词:暗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  密藏 密传 密奏    密谋 密商 密谈    密探   

密通洞庭。——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古之为国者,甚虑敌深,其防患密。——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  防微》

密奏请皇上。——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④形容词:封闭的,周严的,紧实的。  密度    密缝    密实 密致  /  精密 严密 缜密 致密 周密   

凡道必周必密。——《管子  内业》

甲不坚密,与俴者同实。——《管子  参患》

刺兵同强,举围欲重,重欲缚人,缚人则密。


本义,动词:送养或遗弃不正常的婴儿。  本义只见于古文

岳曰:“异哉,谁可乃已。”——《书  尧典》

②动词:非正常分开,非正常离开。  /  离异   

③本义,动词:戴上面具主持活祭或行刑。  本义由“戴”代替

④形容词:不同寻常的,不一样的 。  异彩 异能 异香    异常    异日    异词    异说    异闻 异言    异地 异国 异乡 异域    异端 异己


本义,动词:执令寻踪,缉拿罪犯。  追捕 追购 追击 追缉 追剿 追缴 追歼    追赃 追踪    追亡逐北

追,逐也。——《说文》

公使阳处父追之。——《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

公追戎于济西。——《左传  庄公十八年》   

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管子  七臣七主》

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庄子  应帝王》

以比追胥。——《周礼  小司徒》

追亡逐北。——汉  贾谊《过秦论》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汉  贾谊《过秦论》

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唐  杜甫《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追购又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②动词:赶超,紧跟其后。  追赶 追随 追寻 追逐    追风逐影  /  穷追不舍 穷追紧逼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动词:紧逼不放。  追逼 追还 追索 追讨    追查 追究 追询    追悔    追求 追寻    追溯    追本穷源 追根究底 追根溯源    追悔不及   

苟有不晓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论衡  问孔》

以骥之可以追利避害也。——《韩非子》

④动词:紧接着。  追补 追加 追赠    追悼 追怀 追念    追思 追想 追记    追肥    追认 追诉 追述


本义,形容词:善于组织管理的,德才出众的。 贤达 贤德 贤慧 贤良 贤明 贤能 贤淑  贤臣 贤君 贤宰 贤主  贤才 贤人 贤士 贤哲

贤弟 贤妻 贤侄 / 选贤举能  任人唯贤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经  坤卦》
师不必贤于弟子。——唐  韩愈《师说》

②名词:善于理财生财、富国强民的大臣。  /  前贤 先贤    圣贤    古贤今人    礼贤下士 思贤若渴    古圣先贤 竹林七贤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易经   颐卦》


二、翻译
人的禀性是有差等的,有的是德才兼备的贤人,有的是无德无才之人;有的智慧;有的愚蠢;有的勇敢;有的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禀性,分别采用或捭或阖、或进或退、或贱或贵的方法和手段,顺应每个人的特点来驾驭他。如果要弄清楚对方是有还是无,搞清对方的实际情况,顺着他的爱好和欲望来推测出对方心里的真实意图。可以暗暗排查对方言辞,如何依据已知情况反问过去,了解到他的旨意,先“阖”后“捭”,从中得到利益。
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不公开。当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对方相同时,可以公开显示给对方看;当自己的目的与对方不同时,不能公开。上述办法可用还是不可用,首先要搞清楚对方的考虑和谋划,来探究彼此是同还是异。是合是离须等待时机,先从对方的意愿来尽量满足他,然后适时而动。如果要用“捭”的方式,一定要做到周到;如果要用“阖”的方式,一定要做到严密。周到、严密还要考虑隐蔽,隐蔽的最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在



三、理解联想事例
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应对。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在咨询中或是平时的人际互动中可以将对方的心理活动呈现给他,或加以引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4 22:5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谷子》读书笔记
第一周 捭阖第一
第三天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查字正音



,动词:由昂首向天到翘脚入土,即自然死亡。  /  仙化 羽化    造化 坐化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修短随化。——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明八年,讲《百论》。至《破尘品》,忽然坐化,春秋五十七矣。——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  义解  慧次》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②动词:改变,改造,变成。  化冻 化脓    化名 化身    化学    化缘 化斋    化装 化妆    化险为夷 化整为零  

/  变化    火化    教化 文化    融化 消化    绿化 美化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纵横交错。忤,金文(午,交错)(心),表示不顺心。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内心违逆,内心有抵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①本义,动词:攀岩翻山。  本义由“扳”代替

②动词:翻转;逆转;回还。  反常    反侧 反复    反倒 反转    反而 反之    反光    反目 反胃    反唇相讥 反戈一击    反躬自问

反客为主    反其道而行  /  易如反掌   



本义,名词:痴心,美意。情爱 情色 情欲    情场    情敌 情夫 情妇 情郎 情侣 情人 情种    情分 情感 情怀 情谊 情义 情意    情歌 情话

情诗 情书    情杀    情结 情丝 情网 情缘    情不自禁 情投意合    情窦初开  /  催情 发情    春情 色情    感情    热情 温情

无情    钟情    谈情说爱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说文  心部》

情伪相感。——《易  系辞》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  滕文公上》

情,性也。——《吕氏春秋  上德》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  正名》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  情形》

②名词:内心感受、心绪。  情操’ 情调 情理 情趣 情商 情思



①本义,动词:用斗测量米的体积。  本义只见于古文

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义。——《说文》

②名词:内容,货物。  料斗    料酒    料子  /  本料 材料 原料 资料    布料 草料 燃料   旧料 好料 笑料 洋料    没料 有料    配料 调料 左料 备料 加料    是块料    不是块料

官优有禄料。——唐  白居易《咏所乐》

③动词:估测,测量,推测。  料到 料定 料及 料想   

本义,动词:颠倒器皿、将盖口朝上放置。  本义消失

②动词:遮盖,遮蔽,掩盖。  覆盖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诗  大雅  生民》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孟子  离娄上》

故功业覆于天下。——《汉书  邹阳传》

玉隐石间,珠匿鱼腹,故为深覆。——《论衡  自纪》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  张衡传》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唐  杜牧《阿房宫赋》

③动词:翻转,掀翻,顶与底颠倒。  覆没    覆辙 覆水难收 覆巢之下无完卵  /  颠覆   


①本义,动词:用红绸带上的死疙瘩象征解不开的姻缘。  结婚 结为连理

亲结其缡。——《诗  豳风  东山》

施衿结褵。——《后汉书  马援传》

②动词:联合,联盟。  结拜 结缔 结合 结集    结伴 结伙    结仇 结怨    结党 结盟 结社    结核    结交 结识    结亲 结义 结缘  /   

团结 缔结 集结 纠结

③动词:将丝绳穿绕成疙瘩。  结彩 结绳    结构    结扎    结发夫妻

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左传  哀公十五年》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渊明《饮酒》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④名词:丝绳穿绕成的死疙瘩。  /  绳结 网结    心结    蝴蝶结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①本义,动词:忧患,担心。  虑及    虑已  /  挂虑 焦虑 忧虑    不必过虑 不足为虑    无忧无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将军勿虑。——《资治通鉴》

虑患之具。——苏轼《教战守》

虑戚吾心。——清  袁枚《祭妹文》

虑人逼取。——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②动词:思考对策,谋划。  /  考虑 谋虑 思虑    深谋远虑  



①本义,动词:将布料缝在里面。  纳鞋底  /  百纳衣    补补纳纳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②动词:收藏,收入,归并。  纳入  /  出纳

③动词:遭受,接受,享受。  纳福 纳凉    纳罕 纳闷    纳贿 纳降    纳妾 纳新  /  采纳 接纳    笑纳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  晋语》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几以不纳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  唐纪》   

④动词:缴付。  纳彩 纳贡 纳粮 纳税    纳聘  /  交纳 缴纳



本义,动词:解开绳索,放走被俘被捕者。  纵虎归山  /  欲摛故纵

纵,一曰舍也。——《说文》

李种坐故纵死罪。——《汉书  昭帝纪》。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

七擒七纵。——《李靖》

纵虎归山也。——《三国演义》   

②动词:放开,不加限制。  纵步 纵目 纵身    纵火    纵酒    纵令 纵使    纵然    纵容 纵许    纵情 纵欲    纵身一跃

/  放纵   

纵,缓也。——《说文》

纵欲而不忍。——《离骚》

抑纵送忌。——《诗  郑风  大叔于田》

纵言至于理。——《礼记  仲尼燕居》

夫民气纵则底。——《国语  楚语》

我实纵欲,而不能自克也。——《左传  昭公十年》

蓬发施纵,无形仪,不治家业。——《南齐书》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唐  韩愈《秋怀诗》之六

谈道之余,纵言及文辞,…,非凡子所及。——陆游《重修天封寺记》

③副词:开放地,无约束地。  纵览    纵论 纵谈    纵览天下

白日放歌须纵酒。——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纵情以傲物。——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④形容词:垂直的,南北方向的。  纵队    纵横    纵深 纵向   

不别横之与纵。——《楚辞  沈江》

⑤副词:垂直地,竖向地。  纵观    纵贯 纵隔    纵剖面   

⑥量词:相当于“队”、“列”。  /  一纵人马



本义,动词:把弓身平放在弓架上 héng 。  本义只见于古文

上射揖进坐,横弓却手,自弓下取一个。——《仪礼  乡射礼》

②形容词:与地面平行的,与竖立相反的 héng 。  横竖 横直    横匾 横标 横幅    横梁 横木 横波 横笛    横眉 横肉    横步    横纹肌   

横眉立目 横眉怒目 横眉冷对  /  纵横

横柯上蔽。——南朝  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横无际涯。——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形容词:东西方向的,与纵向相反的 héng 。  横向    横笔 横街 横批 横队 横排    横坐标    横挑鼻子竖挑眼

坐横弓。——《仪礼  大射仪》

不别横与纵。——《楚辞  沈江》

纵横间之。——《淮南子  览冥》

曰从与横。——《太玄卷  七玄莹》

横田其亩。——《韩诗南山》

④动词:在东西方向上运动,阻挡 héng 。  横隔 横贯    横心    横空出世    横七竖八    横尸遍野   

有神十人,各曰女娲之肠,横道而处。——《山海经  大荒西经》

⑤形容词:不顺的,阻挡的,无理的 hèng 。  横财 横祸  /  蛮横 强横


二、翻译
用捭使对方开,而对其虚实进行辨别;辨别清楚后用阖,确定下来对方的实情。圣人都是根据对方的实际需求的轻重缓急来揣度对方所想,然后再顺其所想而为对方做出谋划。圣人因势考虑,如果不合对方的心意或其实际所需 ,就替自己作谋划,留好退路。
所以用捭或能使对方开而真实情况暴露出来,或能使对方开而使己方的观点被接纳;用阖或能使己方有所获取,或能使己方顺利地躲过祸患。捭阖,就是天地间的道。捭阖,能够使阴阳发生变动,阴阳变动产生四季,四季的更替产生万物。纵或者横、返或出、翻与覆、反与背,都是由捭阖而生的。

三、现实联想
在谈判过程中,先要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确定对方的实情。根据对方的实际需求的程度来揣度对方的想法,顺着对方做应对策略,如果不合对方的实际需求,则留好退路。
阴阳变动是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则,世间万物都顺应这个基本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2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谷子》读书笔记
第一周 捭阖第一
第四天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言恶以终其谋。

翻译
捭阖是阴阳之道的无限变化,是游说时应变的关键,游说前一定要对各种变化事先有所准备,吉凶死亡的关键全在于捭阖。口是心意出入的门户,心是精神的居所。心所产生的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等,皆由口说出来。所以用捭阖来控制讲话,控制语言的出入。捭就是开,就是开口言说,就是阳;阖就是闭,就是默而不说,就是阴。阴阳相互调和,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符合捭阖之理。所以说,把凡是有关生长、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的,都视作“阳”一类的事情来说,我们都可以称作”始”,因为他们是从事情好的一面来进行游说,劝诱对方开始行动,促成游说得到成功;那些在言谈时采用阴一类的事情来立说,我们都可以称为“终”,因为他们是从事情恶的一面来进行游说,阻止对方的谋略策划实施,使它终止行动。


查字正音

凶,篆文(凵,像凹陷的坑)(乂,像交错的利刺),表示在陷阱里布满尖刺,以刺杀坠落的猎物。造字本义:名词,致命的陷阱。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凶”是客观环境险恶;“兇”是人为的凶恶;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多以“凶”合并“兇”。

“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朝下的“口”)(&#13630;,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居高临下地对下级发话。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再加“口”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13630;”写成“单耳旁”。

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看到。顯,金文(日,光亮)(丝,细线)(見,看到),表示光线亮到连细丝细线都看得清。有的金文误将“見”写成“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光线充足,细丝可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15118;”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显”,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显”。在道家处世观念中,“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好(hào),甲骨文(女,女子)(子,男子),表示男女亲密相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男女之间,相悦相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好,美也。从女、子。&#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好,女子美丽漂亮。字形采用“女、子”会义。

“利”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160;
1分2分3分4分5分
&#160;
网友总评:&#160;4分
利,甲骨文(禾,庄稼)(刀,带锋刃的切割工具),表示用刀收割庄稼,镰刀与庄稼之间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简体甲骨文省去两点。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和的结

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暘”的本字,表示日光照耀。陽,甲骨文(阜,山地)(昜,即“暘”,日光照射),表示受光的山坡。金文在甲骨文中“昜”(日光照射)的字形上加“彡”(光影),表示日光照射物体产生的投影。造字本义:名词,山地受光的南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阳”,以“日”代正体楷书的“易”。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陽,高、明也。从,昜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阳,高而亮。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

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霒”的本字,表示天空多云、没有阳光、有雨情。金文(阜,山地)(侌,天空多云、没有阳光),表示山地背阳、缺少阳光的北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侌”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山地背阳的潮湿北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侌”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月”(与“日”相对,表示没有阳光)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侌”(天空多云而没有阳光)另造会义字“阴”。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侌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阴,昏暗无光。阴坡,在河川南面、山岭北面。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侌”作声旁。

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硃”的省略,表示红色。誅,金文(朱,即“硃”,红笔)(戈,刑具),表示用红笔写受刑者的名字,寓意让名字的主人流血见红。有的金文(言,话语、词句)(朱,红),表示用红笔写仇者名字或咒骂仇者的话语,以示消灭对方的决心。造字本义:动词,在罪犯背上披挂红笔写的名字,执行死刑。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诛”,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誅,討也。从言,朱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诛,声讨。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朱”作声旁。

“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系”),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同时加“仌”(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冬”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纟”(结绳)另造“终”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終,絿絲也。从糸,冬聲。,古文终字。&#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终,将丝线缠紧。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冬”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

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謀,金文(言,商议)(某,不确定),表示为不确定的问题而商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找人商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謀,慮難曰謀。从言,某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谋,讨论、筹划如何解决困难叫“谋”。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某”作声旁。

“法”是“灋”的异体字。灋,金文(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篆文将金文字形的混合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简体篆文“法”省去“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法”承续简体篆文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去”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理解理想事例
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在了解对方的意志的基础上,修正对方的信念,植入我们想要主导对方的信念,如果对方的意志符合我们的预期,则推动事物的发展。不符合我们预期的事物,我们要强调它的不利的一面,阻止它的发展。
我们做事情需要顺应宇宙的规律,盲目地行动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7: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谷子》读书笔记
第一周 捭阖第一
第五天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 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一、查字正音
言,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舌”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鼓舌说话。有的甲骨文在“言”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横指事符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写成。俗体隶书变化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舌”简写成。有的俗体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大幅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幅简化成三横,字形遂面目全非。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16834;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言,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16834;”作声旁。所有与言相关的字,都采用“言”作边旁。
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装。依,甲骨文(衣,上装,借代前胸)(人,人体),表示一个人偎在他人胸上,不愿离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偎在对方胸口,表示心连心,不愿离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衣”写成。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依,倚也。从人,衣聲。&#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依,倚偎。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衣”作声旁。
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祖源。崇,篆文(山,山脉)(宗,祖),比喻万山之宗,表示最高大的山脉。造字本义:名词,山之宗,比喻山系中最高耸巍峨的山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山”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宗”写成。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崇,嵬高也。从山,宗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崇,山岭巍峨高耸。字形采用“山”作边旁,采用“宗”作声旁。 
高,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建在环形城墙上的多层塔楼,下方的“口”像城墙的门拱。古人在城门的城墙上建筑多层塔楼,目的是在垂直方向远远超越地面的位置,让守城卫兵获得俯看和瞭望城门周围的宽广视野,以便在城门面临危险时发出预警。简体甲骨文、、把多层的尖顶塔楼简化成、或、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多层塔楼简化成。造字本义:名词,城墙上瞭望预警的多层楼台。楷书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承续篆文字形。甲骨文的“京”、金文的“亭”、甲骨文的“高”,字形相似,含义相关:“京”是环护都邑的城墙,多引申为都城;“亭”都城内供王亲贵族祭祀的楼台,尖顶无墙,但可遮阳蔽雨,多引申为供行人或游客歇脚的简易建筑;“高”是城墙上的多层楼台,多引申为由上往下大距离的俯瞰状态。&#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凡高之屬皆从高。&#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高,崇高。字形像台观建筑高耸的样子。
卑,金文(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十”。俗体楷书误加一撇,将隶书字形中的扇形写成。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卑,賤也。執事也。从、甲。&#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卑,地位低贱。被迫劳作。字形采用“、甲”会义。
“小”是“沙”的本字;“少”和“小”同源。小,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三(众多)颗细微的沙粒。金文突出沙粒形状。有的金文将中间的点写成长竖,将左边的点写成撇画,将右边的点写成捺画,沙粒形象消失。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细微的沙粒。隶书略有变形。当“小”的“沙粒”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水”另造“沙”代替,表示水边的细沙。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凡小之屬皆从小。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小,物体细微的特征。字形采用“八”作边旁,“丨”现而加细分。所有与小相关的字,都采用“小”作边旁。
“下”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160;
1分2分3分4分5分
&#160;
网友总评:&#160;4.2分
“丅”是“下”的异体字。下,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一横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两横(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顶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底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异体字“丄”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顶端的短横的短横写成竖线。古籍多以“下”代替“丅”。“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丅,底也。指事。下,篆文丅。&#160;&#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丅,底部。这是指事字。下,篆文写法的“丅”字。&#160;&#160;
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隶书失去手形。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屬皆从大。&#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字像人的形象。大,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才”字。所有与大相关的字,都采用“大”作边旁。
出,甲骨文(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省去“彳”。有的甲骨文将“囗”(城邑)写成“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凵”写成“山”。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山”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出”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出”与“各”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为“出”,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为“各”,表示异族入侵。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入,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写成屋形的“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隶书有所变形,写成“反人”的字形。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入,内也。象从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从入。&#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入,进到内部。字形像什么东西一齐从上面落下的样子。所有与入相关的字,都采用“入”作边旁。

“可”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160;
1分2分3分4分5分
&#160;
网友总评:&#160;1.67分
“可”是“哥”、“謌”和“歌”的本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和着音乐唱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竽形写成”丁“。当“可”的“吹笙唱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可”另造“哥”代替,表示对唱。当“哥”本义消失之后,金文再加“言”(倾诉)另造“謌”代替,或者篆文再加“欠”(撮口而吹)另造“歌”代替。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可,肎也。从口、丂,丂亦聲。凡可之屬皆从可。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可,肯,同意。字形采用“口、丂”会义,“丂”也是声旁。所有与可相关的字,都采用“可”作边旁。

二、翻译
捭阖之道,就是反复地使用阴阳进行试探。所以与品行高尚的人言说,就要说阳类的事;与品行卑劣的人言说,就要说阴类的事。下与小,均为阴,故可以用低下的去求合志向渺小的人;高与大,均为阳,故可以用高尚的去求合志趣高远的人。照这样去言说,可出可入,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可以的。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他人,游说大夫,游说诸侯国的国君,可以游说周天子。不论内部有多小,也不论外部有多大,均不能局限于本身,须辩证地对待。益损、去就、背反,都是用阴阳开合之道来驾驭。
三、理解联想事例
跟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志向高远的人,鼓励他,让他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能,服务于民众。捭阖之术,可以用在与他人沟通、建设家庭、谈判等许多方面。好的事业可以蓬勃发展,卑小的事情也可以无限没有下限,他们的空间是很大的。养成好的习惯,把精力用在有建设性的事情上,可以持续往好的方面发展;不好的习惯,也会没有下限,不断消耗自己的精力。所以我们在了解这些规律之后,可以学着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11: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谷子》读书笔记
第一周 捭阖第一
第六天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动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一、查字正音
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動,作也。从力,重聲。,古文动从辵。&#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止”是“趾”的本字。止,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止,事物的底基。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所有与止相关的字,都采用“止”作边旁。
“臧”是“”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臧”。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160;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臧”写成。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和“”。
--------------------------------------------------------------------------------------------------------------------------------------------------
“藏”字合并代替了“(zàng)”和“(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和“”;而“”字和“”字已被废弃。&#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藏,匿也。臣鉉等案:《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藏,隐匿。臣铉等案:《汉书》上“臧”字与“藏”字相通用。字形采用“艸”作边旁,这个“草头”是后人所加。
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急”。“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隱,蔽也。从,&#14703;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14703;”作声旁。
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住。极,篆文(木,械具)(及,抓住),表示起控制作用的器械。造字本义:名词,绑在马背或驴背上的木架子,方便载物或插、挂物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及”写成。古籍有时假借“极”代替同音的“極”。《汉字简化方案》用“极”合并简化“極”。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极,驢上負也。从木,及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极,绑驴背上用以载物的木架。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及”作声旁。
“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石崖)(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彳”(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反,覆也。从又,厂反形。,古文反。&#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繁体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德,升也。从彳,聲。&#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目”在“木”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相,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
鼠有多厚的皮!”
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15043;,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蛇”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15043;”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方”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人”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15043;”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施,旗皃。从&#15043;,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15043;”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二、翻译
阳就是行动前进,阴就是静止潜藏。阳活动外出,阴隐藏入内。阳返还停止于阴,阴走到极点又还为阳。圣人寿策万类,让万物奋发,同 样也是以天地之德来造化万物,故曰德相生也。 当事物发展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阳气用完了,停止继续发展,这时, 动态的变化,就被定格成了静态的形态,这叫形相成。怎么才能让一个小的事物发展壮大呢?需要圣人以德苞养它。如果事 物的发展出现了病态趋势和现象,就需要阴来克制终结它的继续发展,要 以强力来约束终止甚至是消灭它。 圣人所行的捭阖之道,都是天地阴阳之道,并且是说人御人之法,是管理天下万物处理天下万事的根本法则,是统御天地万物的门户。

三、理解联想事例
事物都有它的发展壮大至衰退消亡的运行规则,如果符合道,则会发展,发展到极致之后停止发展,趋于稳定。如果事物的发展不符合道,则会一路消亡,下一事物萌发。
有些行业发展了一段时间就慢慢衰败了,新的行业又起来。看起来是大环境的影响,实则是阴阳的演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1:5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和心得
阴阳之间是相互转化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稳定下来。顺应道的事物则推动它的发展,不顺应的事物则加速它的消亡。万事万物皆可以操纵,削弱它可以将其削弱到极致,壮大它,也可以将其壮大到极致。
如果对方的意志符合己方的需求,则推动它发展;如果不符合看能否改变,不能改变则让对方停止下来,最大程度上保障己方的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22: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P16
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動,作也。从力,重聲。,古文动从辵。&#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止”是“趾”的本字。止,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止,事物的底基。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所有与止相关的字,都采用“止”作边旁。
“臧”是“”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臧”。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160;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臧”写成。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和“”。
--------------------------------------------------------------------------------------------------------------------------------------------------
“藏”字合并代替了“(zàng)”和“(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和“”;而“”字和“”字已被废弃。&#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藏,匿也。臣鉉等案:《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藏,隐匿。臣铉等案:《汉书》上“臧”字与“藏”字相通用。字形采用“艸”作边旁,这个“草头”是后人所加。
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急”。“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隱,蔽也。从,&#14703;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14703;”作声旁。
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住。极,篆文(木,械具)(及,抓住),表示起控制作用的器械。造字本义:名词,绑在马背或驴背上的木架子,方便载物或插、挂物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及”写成。古籍有时假借“极”代替同音的“極”。《汉字简化方案》用“极”合并简化“極”。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极,驢上負也。从木,及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极,绑驴背上用以载物的木架。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及”作声旁。
“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石崖)(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彳”(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反,覆也。从又,厂反形。,古文反。&#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繁体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德,升也。从彳,聲。&#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目”在“木”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相,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
鼠有多厚的皮!”
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15043;,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蛇”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15043;”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方”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人”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15043;”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施,旗皃。从&#15043;,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15043;”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反应第二

“虚”是“墟”的本字。虚,金文(“虍”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匕”,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實,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160;&#160; &#160;&#160;&#160;&#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求”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160;
1分2分3分4分5分
&#160;
网友总评:&#160;0分
“求”是“裘”和“俅”的本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求,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水”。当“求”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裘”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裘”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用“人”代替“衣”另造“俅”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裘,皮衣也……求,古文省衣。&#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爭”简化成“争”。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xí)的省略;甲骨文“”是“”的本字,而“”是“席”的本字。因,甲骨文(“”的省略,是“”即“席”的本字)(大,成人,休息者),表示人在席上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坐或躺在席子上,以阻隔或减缓地面湿气对身体健康的损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因,就也。从囗、大。&#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因,就近依凭。字形采用“囗、大”会义。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金文字形像纺织者手工整理纺织机上散乱或混杂无序的丝线,使丝线条理有序,便于纺织。辭,甲骨文(,纺织者整理织机上的乱丝)(辛,刑具、司法),表示法官整理诉讼双方陈述的混乱案情,辨察真相,公正断案。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加“舌”(说话)写成“”,强调法官用谨慎、严密、正式的言词,陈述并辨析案情,做出终审结论。有的金文省去“舌”,并用“司”(执法、施刑)代替“辛”(刑具)。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法官用谨慎、严密、正式的言词,陈述并辨析案情,做出终审判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中“”和“”后来多由“治”合并代替;“”后来多由“辭”代替。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辭,訟也。从,猶理辜也。,理也。,籒文辭从司。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辞,诉讼辩词。字形采用“、辛”会义。好比辨清案情与罪行。,表示理清乱情,还原真相。,这是籒文写法的“辞”,字形采用
“司”作边旁。&#160;
“”和“”是“象”的异体字。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鼻、大口、大耳、形体超大的动物。简体甲骨文省去耳朵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的形状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简写成。有的金文描画出长鼻、长牙、大耳的剪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大象的长鼻、大口的形状写成长鼻、大口、大耳的,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在古人眼里,陆地上的万千生命中,象的体形最为庞大而且优美,鼻子曲长动感,富于视觉震撼力,遂以大象借代世间万物之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古籍多以“象”代替“”和“”
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字形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匕”。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比,密也。二人爲从,反从爲比。凡比之屬皆从比。夶,古文比。&#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比,相从密切。两人相随构成“从”字,反写“从”字遂成“比”。所有与比相关的字,都采用“比”作边旁。夶,这是古文写法的“比”
字。
“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凹状的食器。釣,篆文(像渔人手执渔竿)(头朝上的鱼),表示捕鱼人手执渔竿将蚕食鱼饵的鱼儿钩上来。金文突出了渔竿、渔线和渔钩。有的金文像钩子钩在鱼的头部。篆文另造会义字:(金,金属)(勺,凹形食物盛器),表示用凹形带倒刺的鱼钩捕鱼。造字本义:动词,用带诱饵的鱼钩捕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釣,鉤魚也。从金,勺聲。&#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钓,用钩子钩鱼。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勺”作声旁。
“驅”是“敺”的异体字。區,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拟声词“嘔”的省略,拟驱赶动物时发出“呿”的声音。敺,甲骨文(馬,善跑的力畜)(攴,持械打击),表示策马前进。金文(區,拟“呿”的喝令,喝马的叫声)(攴,持械打击),表示挥鞭喝马。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的字形,省去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挥鞭的“攴”和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会义的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对马喝“呿”,赶马匹或牲畜起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简写成“区”。古籍多以“驅”代替“敺”。马夫喝马起程时喊“驱”,喝马加速时喊“驾”,喝马驻足时喊“驭”。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驅,馬馳也。从馬,區聲。敺,古文驅从攴。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驱,跃马奔驰。敺,这是古文写法的“驱”字,字形采用“攴”作边旁。



反应第二
古代化育万物的圣人,都是与至道共同存在的。圣人处事都是从实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反复考虑的。返回去可以看到以往,覆过来可以看到未来;返回去可以看到古代,覆过来可以看到现在;运用反可以知道对方,运用覆可以了解自己。动和静、虚和实的道理,如果与今天不相符的,就返回到古代寻求答案。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运用“反”而得到“覆”,这是圣人教导我们的,我们每个人不能不详加考察。
别人在说话,是动;自己沉默,是静。根据对方说的话,听出对方言辞中透露的真实想法。对方言辞透露的意思与己方想要得到的不相符合,就运用“反”的方法来求,对方的回应必定满足己方的需要。言语中有“象”,事物中有“比”,通过“象”和“比”的手法来探索言辞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所谓“象”,便是用形象化的手法来比喻事物;所谓“比”,是以同类的言辞来作类比。因为采用象、比手法皆不直说,故能于无形中得到对方对应,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情况。如果使用象、比手法说出的用作引诱的话能合于对方所想,那么对方的回应必然会暴露事实,这些实情将为我所得。这就像张着兽网捕猎野兽一样,只要在野兽出没的地方多设一些网,伺机观察等候着,就一定能捕捉到野兽。针对对方使用的方法只要切合事理,对方自然会暴露实情,这就是钓人的网,在实际生活中,常常要持钓人之网去驱使对方,使其为我所用。
“”和“”是“象”的异体字。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鼻、大口、大耳、形体超大的动物。简体甲骨文省去耳朵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的形状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简写成。有的金文描画出长鼻、长牙、大耳的剪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大象的长鼻、大口的形状写成长鼻、大口、大耳的,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在古人眼里,陆地上的万千生命中,象的体形最为庞大而且优美,鼻子曲长动感,富于视觉震撼力,遂以大象借代世间万物之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古籍多以“象”代替“”和“”
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字形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匕”。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比,密也。二人爲从,反从爲比。凡比之屬皆从比。夶,古文比。&#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比,相从密切。两人相随构成“从”字,反写“从”字遂成“比”。所有与比相关的字,都采用“比”作边旁。夶,这是古文写法的“比”
字。
“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凹状的食器。釣,篆文(像渔人手执渔竿)(头朝上的鱼),表示捕鱼人手执渔竿将蚕食鱼饵的鱼儿钩上来。金文突出了渔竿、渔线和渔钩。有的金文像钩子钩在鱼的头部。篆文另造会义字:(金,金属)(勺,凹形食物盛器),表示用凹形带倒刺的鱼钩捕鱼。造字本义:动词,用带诱饵的鱼钩捕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釣,鉤魚也。从金,勺聲。&#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钓,用钩子钩鱼。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勺”作声旁。
“驅”是“敺”的异体字。區,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拟声词“嘔”的省略,拟驱赶动物时发出“呿”的声音。敺,甲骨文(馬,善跑的力畜)(攴,持械打击),表示策马前进。金文(區,拟“呿”的喝令,喝马的叫声)(攴,持械打击),表示挥鞭喝马。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的字形,省去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挥鞭的“攴”和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会义的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对马喝“呿”,赶马匹或牲畜起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简写成“区”。古籍多以“驅”代替“敺”。马夫喝马起程时喊“驱”,喝马加速时喊“驾”,喝马驻足时喊“驭”。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驅,馬馳也。从馬,區聲。敺,古文驅从攴。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驱,跃马奔驰。敺,这是古文写法的“驱”字,字形采用“攴”作边旁。

“&#18039;”是“得”的本字。&#18039;,甲骨文(手,捡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捡拾贝壳。当“&#18039;”的本义消失后,繁体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得”代替,强调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持有)写成“攴”(持械打击)。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見”,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寸”。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18039;”写成,“貝”形消失。古籍多以“得”代替“&#18039;”。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得,行有所得也。从彳,&#14197;聲。&#18039;,古文省彳。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得,远行而有所收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14197;”作声旁。&#18039;,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音,声)(心,情感),表示所传达的心声。有的金文写成“音”(声)、“曰”(说)混合重叠的结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意,心志。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具”是“俱”的本字。具,甲骨文(双手,持举)(鼎,既是祭器也是高级饮食器皿),表示为招待客人拿出高级饮食器皿。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篆文又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造字本义:动词,拿出高贵的饮食器皿铜鼎来宴请佳宾,意即准备齐全,招待贵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具”的常用动词含义引申为“持有、拥有”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俱”代替。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俱,偕也。从人,具聲。&#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俱,共同,一起。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具”作声旁。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合,甲骨文(口,向下的张开的嘴巴)(口,向上张开的嘴巴),表示两口相接。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隶书将篆文字形上部的“口”拆写成“人”、“一”的组合结构。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合,合口也。从亼,从口。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合,口相合。字形采用“亼、口”会义。
“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倒写的“口”,撮口吹奏)(像有吹嘴的“L”形的复杂管乐器)(有握柄的吹奏乐器),表示乐师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其中“于”表示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简体甲骨文将吹奏乐器简写成。有的甲骨文省去“口”,同时用多折曲线代替“L”形的复杂管乐器,表示乐音曲折婉转的吹奏乐器。简体甲骨文省去表示乐音曲折婉转的曲线符号,字形由(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革命性地简化成“于”(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金文承续甲骨文合体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单甲骨文字形。篆文变形,写成“亏”形。造字本义:动词,吹奏乐音婉转起伏的竽管。隶书恢复简体金文字形。当“于”由动词引申出名词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竽”代替。由于“于”(男女新婚仪式上的音乐演奏)与“於”(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籍常假借“于”代替“於”(鸿雁于飞&#160;=&#160;鸿雁於飞)。《汉字简化方案》用“于”合并代替“於”。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屬皆從亏。今變隸作于。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用“亏”作边旁。现今
“於”简化写作“于”。
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井”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研”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研)写成“开”。“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二、翻译
古代化育万物的圣人,都是与至道共同存在的。圣人处事都是从实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反复考虑的。返回去可以看到以往,覆过来可以看到未来;返回去可以看到古代,覆过来可以看到现在;运用反可以知道对方,运用覆可以了解自己。动和静、虚和实的道理,如果与今天不相符的,就返回到古代寻求答案。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运用“反”而得到“覆”,这是圣人教导我们的,我们每个人不能不详加考察。

三、理解联想事例

所有事物和所有变化的都有一个本源,如果只停留在变化本身的表象上面分析变化,既无法理解变化,也无法预测变化。只有穿透事物和事物变化的表象,看到事物及其变化的本质,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9: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谷子》读书笔记
反应第二
第九天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而驱之。
一、查字正音
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鼻、大口、大耳、形体超大的动物。简体甲骨文省去耳朵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的形状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简写成。有的金文描画出长鼻、长牙、大耳的剪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大象的长鼻、大口的形状写成长鼻、大口、大耳的,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在古人眼里,陆地上的万千生命中,象的体形最为庞大而且优美,鼻子曲长动感,富于视觉震撼力,遂以大象借代世间万物之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古籍多以“象”代替“”和“”
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字形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匕”。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比,密也。二人爲从,反从爲比。凡比之屬皆从比。夶,古文比。&#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比,相从密切。两人相随构成“从”字,反写“从”字遂成“比”。所有与比相关的字,都采用“比”作边旁。夶,这是古文写法的“比”
字。
“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凹状的食器。釣,篆文(像渔人手执渔竿)(头朝上的鱼),表示捕鱼人手执渔竿将蚕食鱼饵的鱼儿钩上来。金文突出了渔竿、渔线和渔钩。有的金文像钩子钩在鱼的头部。篆文另造会义字:(金,金属)(勺,凹形食物盛器),表示用凹形带倒刺的鱼钩捕鱼。造字本义:动词,用带诱饵的鱼钩捕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釣,鉤魚也。从金,勺聲。&#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钓,用钩子钩鱼。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勺”作声旁。
“驅”是“敺”的异体字。區,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拟声词“嘔”的省略,拟驱赶动物时发出“呿”的声音。敺,甲骨文(馬,善跑的力畜)(攴,持械打击),表示策马前进。金文(區,拟“呿”的喝令,喝马的叫声)(攴,持械打击),表示挥鞭喝马。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的字形,省去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挥鞭的“攴”和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会义的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对马喝“呿”,赶马匹或牲畜起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简写成“区”。古籍多以“驅”代替“敺”。马夫喝马起程时喊“驱”,喝马加速时喊“驾”,喝马驻足时喊“驭”。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驅,馬馳也。从馬,區聲。敺,古文驅从攴。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驱,跃马奔驰。敺,这是古文写法的“驱”字,字形采用“攴”作边旁。


聲,甲骨文(殸,击磬奏乐)(口,说唱)(耳,听),表示耳朵听到的乐音或说唱的话音乐音。篆文省略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殸”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造字本义:名词,音波,包括乐音、话语以及耳朵能辨别的所有听觉信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声”,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殳”和“耳”。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聲,音也。从耳,殸聲。殸,籒文磬。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声,音响。字形采用“耳”作边旁,“殸”作声旁。殸,籀文将它写作“磬”。
實,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160;&#160; &#160;&#160;&#160;&#160;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獲者取左耳。”《司馬法》曰:“載獻聝。”聝者,耳也。&#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取,捕杀。字形采用“又、耳”会义。《周礼》上说:“获胜者割下敌人的左耳。”《司马法》上说:“载献聝。”聝,就是耳朵。
“司”与“后”同源,后分化。司,甲骨文(卜,权杖)(口,问审),表示问审判案。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继承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掌权执法,判案施刑。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有的金文加“爪”(即手)、(打结的乱丝)、(十,“又”的变形,表示用手抓),用双手解开乱丝,比喻庭审理清案情。当“司”的“掌权执法”本义消失后,篆文将“司”反写成“后”,表示母系时代掌握第一权力的女王。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司,臣司事於外者。从反后。凡司之屬皆从司。&#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司,在外办事的官史。字形采用反写的“后”字。所有与司相关的字,都采用“司”作边旁。
“&#18039;”是“得”的本字。&#18039;,甲骨文(手,捡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捡拾贝壳。当“&#18039;”的本义消失后,繁体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得”代替,强调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持有)写成“攴”(持械打击)。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見”,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寸”。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18039;”写成,“貝”形消失。古籍多以“得”代替“&#18039;”。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得,行有所得也。从彳,&#14197;聲。&#18039;,古文省彳。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得,远行而有所收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14197;”作声旁。&#18039;,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二、翻译
一个人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是什么动机和 想法会让他说这句话呢?背后一定存在推动他讲这句话的原因和动力。 只要对方开口说话,我们就可以顺藤摸瓜一样,捋着他的话,找到他 这句话背后的动机和根因。当别人说话的同时,我们就要进行反复之术的 操作,保持最高度的注意力,安静的仔细聆听对方说话,做到以神肃察。 这样就可以穿透对方的话,穿透到他的内心里,找出他的真实想法和志意。 因其言,根据对方说的话。听其辞,反听对方说的话,分析背后的真 实想法和意图。这里的言和辞,是不同的。言,只是纯粹的话。辞,则是 话的背后所蕴藏的深层信息。只有靠反听,才能听懂。 什么是反听呢?寻常人听别人说话,只是单纯听别人的言语。而善于 反听者则是穿透对方的言语,直接抵达对方的内心,在对方的内心里,获 知对方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真正想做什么。
如果对方的话语,和我们之前的判断不一致。这说明对方内心里,一 定还隐藏着一些我们了解的不彻底的隐情。这时候,就要使用反复之术的 操作,通过对方的言语,洞察出对方的实情。
道生万物,道无形,万物有形,万物生出来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万物 并作,展现出来各种现象。同理,心生万言,心无形,言语表达出来之后, 我们就能通过言语,看到言语所展现出来的现象。正向的机制,是由心到 言。反向的机制则是,通过言语,逆向推导出来对方的心意。
这就像张着兽网捕猎野兽一样,只要在野兽出没的地方多设一些网,伺机观察等候着,就一定能捕捉到野兽。针对对方使用的方法只要切合事理,对方自然会暴露实情,这就是钓人的网,在实际生活中,常常要持钓人之网去驱使对方,使其为我所用。
三、理解联想事例
前两句我联想到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倾听,就是听出来访者的言外之意,不仅是听他说了什么内容,更要听他说话的语气,观察他说话时的状态,感受他的情绪,就像翻译里说的,找出他的真实想法和志意。
这些在交流中尤其重要,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盲目地说,是没有用的。就像有些人买东西的时候讲价,一味地说少点嘛少点嘛,作用不大,店家最多少一点点意思一下给你个台阶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1 20: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谷子》读书笔记
反应第二
第十一天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一、查字正音



”是“報”的本字。,甲骨文(人,嫌犯)(又,抓、押送),表示带押嫌犯。金文、篆文加“幸”,强调“報”的刑事特征。造字本义:动词,古代法官升堂传令,带押罪犯受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報,當罪人也。从幸,从。,服罪也。&#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报,承担与其罪行相应刑罚的人。字形采用“幸、”会义。,表示服罪。
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箕”的本字,表示土箕,装土的平口竹筐,建筑用具。基,甲骨文(土,土石)(竹筐,即“箕”),表示用箕畚挑运土石筑墙。金文加“廾”,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竹筐装土筑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其”写成。古人称筑屋的墙脚为“基”,称铺垫房柱的石头为“础”。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基,牆始也。从土,其聲。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基,墙壁的起建点。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其”作声旁。
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重,甲骨文(人,旅者)(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落在了旅人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画出了旅人和行囊之间的背带,画出了脚板,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负装土的筐子,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远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人”和“東”构成的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人”形消失、“東”形消失。
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袖。襲,甲骨文(像一个人有所执握,机警专注,长途急行)(戉,宽刃兵器),表示特种兵手执斧钺武器,机警隐蔽,长途急行,以便在敌方的意料之外发动突击。甲骨文字形中的“目”(蹙眉)表示机警专注、“爪”(抓)表示执握、“戉”(斧钺)表示武器、“止”(脚)表示急行军。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手执斧钺的形象写成似“龍”非“龍”的,并加“衣”(借代衣袖),强调“袖藏兵器、发动突击”的含义。先秦古人的衣袖长而宽大,可以内藏刀锥之类的利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似“龍”非“龍”的写成明确的“龍”;将金文字形中的“衣”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袖藏武器,趁敌不备,突然近距离攻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龍”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衣”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龍”简化成“龙”。
“”是“疑”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大,成年人),表示张嘴问话。有的甲骨文像行路人拄杖的行路人张嘴问话。繁体甲骨文加“亍”(“行”的省略,四通大道),强调行路人在十字路口询问方向。金文加“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亍”写成“辵”,加“牛”(疑为“屰”的误写,即“逆”的本义,反向迎面而来),表示向迎面而来的人问路。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口”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矢”;用“子”(儿童)代替金文字形中的“牛”,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疑”代替“&#8203;&#8203;&#8203;&#8203;&#8203;&#8203;&#8203;”。“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宷”是“審”的本字;“审”是“審”的异体字。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番”的本字,表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宷,金文(宀,密室)(米,是“釆”误写,即“番”,古西北少数民族),表示古代中原人将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当“宷”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口”(问讯)、或金文加“曰”(说明)另造“審”代替,明确“审讯”的含义。篆文“審”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口”(问讯)或“曰”(说明),同时用“番”(古西北少数民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釆”。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中原人将敌对的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番”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审”,用既作声旁也作形旁的“申”(申明)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番”,表示要被问讯者自我申明。古籍多以“審”代替“宷”。
定,甲骨文(宀,房屋)(足,结束征战归邑),表示结束征战,消除暴乱,归家安生。远古男子为了觅食和战争,总是常常外出远行奔波,回归家园是身心踏实的歇息。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足”写成“正”。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结束征战,安居度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
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遮阳挡雨的屋顶。當,金文(尚,屋顶,遮挡)(土,土墩),表示被土墩遮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田”。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当”,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为三点加“彐”。当“當”的“遮挡”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擋”代替。
附一&#160;文言版《説文解字》:
當,田相值也。从田,尚聲。&#160;&#160;
附二&#160;白话版《说文解字》:
当,两块田地面积相对等。字形采用“田”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
誘,籀文(羊,美好)(人),表示将人向善引导。篆文加“厶”(代婴幼),表示引导幼儿。有的篆文(言,说)(秀,漂亮),表示用好话吸引和引导孩子;或(言,说)(即“循”,渐进),表示耐心渐进地引导孩子。造字本义:动词,用好话吸引孩子,一步步开导孩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二、翻译
遇到对方不说话,这是不 言。不再表达和流露出来更多的信息,我们也无从分析,这叫无比。我们 可以进行类似发出声响,和怕打草丛的操作,让对方再次开口说话。如果对方不言无比,我们可以驱迫他不得不言,或者诱惑他不得不言。 这样对方就可以重新落入我们的网中。是把对方比较关切的事,以危险或者利益两大类,以及 其他的方式,给他描绘出来,以有形的言语装进他的内心,让他先心动, 言由心生,就可以驱迫或者利诱对方,继续表达和流露更多的信息。 48 他只要一说话,就又落入了我们的网中。我们就可以继续掌握他更多 的情况,这叫随而牧之我们输入新的动作,对方的新接受到我们输入的动作,给出反馈。重 新开始言说,并做出新动作。我们通过对方的新动作,就可以捕捉更多的 情实。这是己反往,彼复来。 只要对方重新开始说话,展现出来新的动作,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有 形有声的新动作,语言所描绘的情况,以及通过对方所说的情况,逬行深 入分析出的得出信息,来推知对方内心里的实情。通过重袭之术,和反复之术的操作,我们就可以要了解对方内心里, 我们所想要了解的一切。我们和对方所交流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做到从对 方的言语突破进去,准确的把握对方话里所蕴含的信息,洞悉对方内心真 实的志意,这叫万事不失其辞。 圣人用这种方法,所诱捕的人,不管聪明的,还是愚螽的,都可以全 面获悉准确对方内心真实的信息。从来都不会出现疑惑不明捉摸不定的事。对方开讲,我们可以反听出对方内心的情实。如果对方不言无比,我 们可以策动他继续说话。只要对方出现有形有声的动作,我们就可以捕捉 他。即便对方不言无比,我们也可以让他继续说话,继续变得有形有声。 这种无论对方讲话还是不讲话,动作皆有我们来掌 握,并按照我们的预 期和计谋,逐步全然表露出来自己的真实意图和想法,如果我们的象比变化比较得当,我们的钓情操作就会是正确的。如果 我方操作不对,就无法得到对方内心中的实情。如果我们得不到对方心中 的实情,那么我们进行分析判断谋划决策的基础,就是不确然和不信实的。

三、理解联想事例

当对方不继续说时,我们可以进行类似发出声响,和怕打草丛的操作,让对方再次开口说话。如果对方不言无比,我们可以驱迫他不得不言,或者诱惑他不得不言。 我对这部分挺有感触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对方不说的情况,很可能陷入僵局,我没有想过可以用给对方制造恐慌或者给出诱惑的方式让对方继续说。平常按照惯性思维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我们不妨参照这样的方式,寻找新的突破口,而不是在原来的解决路径上绞尽脑汁。生活中的许多僵局,也可以把握核心,寻找新的突破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3 13:10 , Processed in 1.100060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