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yanjing

闫静《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9 22: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理解: 摩篇在传达摩的具有操作手段及用法。摩之术的要诀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摩之术成功的关键是“摩之以其类”。

心得:要想说服别人,就要抓住别人的意图,合其心意,必然听你的。想要别人表现出实情,必须是你能迎合他人的情感为先。所以,先定性在摩术使用中就能发挥极大作用,迎合别人得欲望,就没有不听我们的现象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9 22: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理解: 摩篇在传达摩的具有操作手段及用法。摩之术的要诀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摩之术成功的关键是“摩之以其类”。

心得:要想说服别人,就要抓住别人的意图,合其心意,必然听你的。想要别人表现出实情,必须是你能迎合他人的情感为先。所以,先定性在摩术使用中就能发挥极大作用,迎合别人得欲望,就没有不听我们的现象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31 21: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1.   完整地辨析论述一下:鬼谷子的捭阖揣摩之术,是阴冷厚黑的奸人之术,还是光明正大的圣人道术?

      从反馈分享中,似乎感觉到,不少人或隐或现地觉得,鬼谷子的捭阖揣摩之术,是阴冷厚黑的奸诈之术。就像曾经听到反馈,一个小学老师说,鬼谷子,一听这名字就知道不是啥好人 。

      这种感觉,对学习和掌握捭阖之术是非常不利的。即便学有所得,这种感觉也会深刻的阻碍学习成果的价值发挥,甚至会使我们跑到人性(天性)的对立面,成为人群中被人唾弃的奸忤之徒。

      因此,今天请大家完整地辨析论述一下:鬼谷子的捭阖揣摩之术,是阴冷厚黑的奸人之术,还是光明正大的圣人道术?

       说明:所谓“论述”,就是要尽可能全面的说清楚,使人信服——也就是把自己说服,对自己说清楚——立志立信。切莫敷衍“简述”。

曾经以为鬼谷子是使者或者谋士读的。学习这一段时间才明白鬼谷子是在论述圣人如何说服君王,然后守司其门户,完成其职责。周围很多人都很浮躁,喜欢拿来就可以用的工具书。也有很多人喜欢被画饼。对于我来说,这本书能很好的教我去分辨真假。也能教我了解自己的职责,守住自己的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31 21: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一、查字正音
①“兑”是“悦” 的本字。是说、笑,表示喜悦(古文的 “悦” 和 “说”相通)。 《说文》: “兑, 说也。 ” 甲骨文、 金文及小篆分别写作 “ 、 、 ” , 下边的 “ ”是人形, 上边的 “ ”是口呈八字形分开的笑纹, 表示人在说或笑。后另加“心”成“悦” ,表示喜悦是心理活动。隶书(汉《西狭颂》等)以特有的波磔笔画分别写作“ 、 ” , 从而脱离了古文字。
“说”是“兑” 的后起字。表示言讲。《说文》: “说,说释也。从言,兑声。一曰: 谈说。 ”小篆写作“ ” , 是在表示喜悦的 “兑”字旁加一表示语言的 “言”字,会意高兴地讲话。

②资,钱财。
③“饰”是刷拭、收拾,使之整洁完美。《说文》: “饰,刷也。从巾、从人,食声。”其实 “饰”是个会意字,由 “飤” (读sì )繁衍而来。“飤”字甲骨文、金文写作“ 、  ” ,是人在食旁,表示以食饲人。而“饰”则是在人下加一“巾”字, 表示收拾食物。金文写作“ 、  ” ,字形不一正是秦未统一文字前的常见现象。小篆规范为“食、人、巾” ,擦拭之义昭然。
④“叚”是“假” 的初文。本义是假借。《说文》: “叚,借也。”金文1-4和古玺文写作“ 、  、 、  、  ” , 左边是岩崖下有物, 其中金文3写作表示山石的 “阜” (详见 “阜” 释文)。金文2右上方加一手爪,表示从别人手中接取,借义表达的更加清楚。金文3、4左上加一人形,也是借别人的意思。 “说文古文”写作“ ” , 将金文的岩崖形变成“冖” 。小篆与古玺文近似, 写作“ ” 。后为表示叚是人的行为, 另加一“人“(亻)而成“ ”(假)。《说文》: “假,非真也。”又因叚(假)毕竟是毛病和瑕疵,所以在表示美玉不纯时将“叚” 与 “玉”组合成“瑕” 。
“叚”用于声符的字很多。如加 “艸” (草)成“葭” ,表示初生的芦苇; 加 “辵” 成“遐”表示走远; 加“雨”成“霞”表示天象等。

⑤损,减少。
⑥钓,取。
⑦“丌” 同 “亓” ,与 “几” (几案)有关,均为有足的几座形。《说文》; “丌,下基也。荐物之丌。象形。”金文、楚帛书、小篆、《三体石经》字形近似, 分别写作 “ 、   、  、 、 、 、  ” 。 为表示 “丌”是承垫物品的器具,金文3-4又在 “丌” 上边加一横写作 “亓” (读qí),也用作姓。随着人类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桌案。小篆分别写作 “ 、 、  ” 。
⑧“仑”本指思想, 道理。 《说文》: “仑, 思也。从亼, 从册。  , 籀文仑。 ” 甲骨文、金文、小篆写作“ 、 、  ” , 上边是表示聚合义的“亼” (即铃口和人的口形,均有言义。见“令”释文),下边是表示简牍书册的“册” , 会意将书中的道理集中起来。 “说文籀文”写作“ ” , 中间有一“竹”字,表明 “册”是竹片编写成的。
“仑”后加人(亻)成“ ” (伦)。本义也是道理, 如伦理。引申辈分,如天伦。《说文》: “伦,辈也。从人,仑声。一曰: 道也。”
“仑” 加语言的 “言” 成 “ ” (论)。 本义是议论。 《说文》 :“论,议也。从言,仑声。”
“仑”加表示丝线的 “糸”成“ ” (纶)。本指丝带。 《说文》:“纶,青丝绶也。”
⑨轻,重量轻。
⑩“成”最初是殷代先王 “大乙” 的名字。后指成功、完成、成就等义。《说文》: “成,就也。” 甲骨文1-3、金文1-2都是斧钺(古兵器)形。反映了武力征服和原始的 “枪杆子里边出政权” 的思想。金文3-5至小篆逐渐失去 “斧钺” 的象形。成为 “从戊,丁声” 的形声字。完成了从 “画” 到 “写”的演化过程。其中字形的不同,反映了秦未统一文字前的异写现象。隶书(汉《孔彪碑》和《帛书》 )在小篆字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笔画横向拉宽。完全失去形象字的初形。好在保留了 “戈”形,使“成” 的本义有踪可觅。
二、翻译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纵横天下就要学会游说,游说的核心是要去说服对方,而说服的内容就是你对他最大的帮助。你在游说时大概会碰到三种人:一种是反对你的人。这种人可能根本不听你的理由,而这种人大多是你的同行;第二种人是赞同你的人,这种人要么是利益获得者,要么是身同感受的人;第三种是吞吞吐吐的人。而这种人是你最需要去了解的人,因为这种人也许知道很多秘密。从吞吞吐吐人中获得秘密,你的游说就很容易成功了。
三、理解联系事例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志,紧志,要不然会很容易被别人带着一步一步走偏,最后去了哪里都不知道。
接着揣摩讲述的权篇,讲述调研结束后的后续工作,跟对方建立权力控制关系,即获得权的术——权术。今天的经文,讲述了权术操作的基本进程,也就是给出了权术的操作性定义。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权术操作的五个环节,为什么能够一环扣一环的往后发展,最终实现权力控制?
答:
第一步,我们说的话,对对方有利,对方才会跟听我们的。紧接着是效果呈现,信任呈现阶段,成交呈现,售后呈现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23: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一、查字正音
①佞,说好话讨好人。
②谄,巴结和奉承。
③“干”是象形字。本义是用树枝作的狩猎或打仗的武器。最初仅是树杈,后在叉的顶端缚以石块或绳套; 又在分叉处缚以重石或网罩,既可进攻又有盾的防护作用。后人在讲 “干戈” 时,戈为矛,干即盾。《说文》: “干,犯也。 ” 即进犯, 引申干(gàn)仗、干(gān)涉。 甲骨文写作“ 、  ” ,确象树杈顶端缚有石块形; 金文1-2写作“ 、  ” , 将石块缚于分叉处; 金文3-4及秦简、小篆写作“ 、  、  、  ” , 显然是字形的线条化, 字义相同。隶书( 《曹全碑》等)写作“ 、  ” , 逐渐失形, 成为今文。
④忠,尽心任事为忠。
⑤“尃” 是 “𢾭” 、 “博” 等字的初文。 甲骨文写作 “ ” , 小篆写作“ ”。均象用手在田间遍布禾苗的情景, 此时是 “尃”字(读fū), 已有广布义《说文》 : “尃,布(施)也。” “博” 是广大、广泛、宽泛的意思。《说文》: “博,大, 通也。从十,从尃。 尃, 布也。 ”金文写作“ 、  ”将手移到田下边,另加一 “十” 字,因为十是数字中最大的数,进一步强化了 “博”字的广大义。 小篆随金文写作“ ” , 后又增加表示击打和劳作的“攴” (读pū)字成“𢾭” , 仍表示布置, 实施, 《说文》: “𢾭, 施也。 ”隶书《西狭颂》、 《袁博碑》等分别写作“ 、 、 、  ” 。
⑥本义指平分、均等。金文、“说文古文” 、石鼓文及小篆分别写作“ 、  、  、  、  ” , 字形虽有不同, 但均是由表示气息平直舒出的 “于” 和表左右均分的 “八”组成。《说文》: “平,语平舒也。”
“坪” 指平坦的地面。《说文》: “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为表示土地平整, 小篆在 “平” 字旁加一 “土” 字, 写作 “ ” 。

⑦决,决堤。
⑧“意” 与 “悥”在古文字中是同音同源的孳乳字。 最初金文写作 “ 、 、  ” 。 上边是“言” , 下边是“口 (曰)” , 表示 “意”是“口” 中说出的 “言” 。 此字 “说文籀文”写作 “ ” , 将 “口”改为 “心” , 表示 “意”是心中想出的 “言” 。 小篆写作“ ” , 将“言”改为 “音” (音是言的繁衍字) 。因此《说文》释作: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言。”此字又假借为最大的数字“億(亿)” 。小篆写作“ ” 。隶书写作“ ” 。
⑨“策” 的本义是用竹片制的马鞭。《说文》 : “策,马箠也。” 箠就是竹杖,用以鞭马。金文的 “策” 字上边是 “竹” ,下边是 “片” 和 “斤”(斤是古时的横刃斧) ,合起来表示 “策” 是用斧子劈成的竹片,所以“策” 也是用竹片编制的 “简册” 。古玺文1上边是非草非木的植物形,下边是 “朿” (读cì) , 是带刺的树枝, 常用作马鞭。 古玺文2受治印布局的约束,结构不类,但有 “竹、木” 字素,仍离字义不远。小篆上边明确为“竹” , 下用 “朿” (棘刺) , 保留了以刺鞭马的原义。 受篆书写法不同的影响,隶书(汉《夏承碑》等》 )也经历了渐变的过程而成为今文。
⑩“繁” 的古文是“緐” 。 金文、 小篆写作 “ 、  、   、  、  、 ” , 字形虽略有不同, 但均由表示 “母、 女” 的 “每” 和 “女” 等女性字符及表示丝,线的 “糸” (读mì)组成。本义是女人纺丝线是件繁忙复杂的事。也有学者认为是女人编结头上的发辫很繁复。此义被《说文》称为:“緐,马髦饰也。” 变成了为马编结马鬃。此字春秋后另加 “糸” 字,将“緐” 讹作 “敏” 而成“繁” 。
“蘩”是指一种叫作白蒿的可食用的草。《说文》: “蘩,白蒿也。”金文写作 “ ” , 四周是草莽的 “茻” , 中间是表示女人繁忙的 “繁” 。 小篆除将“艸”代替了 “茻” 以外, 还随“緐、 繁” 写作 “ 、  ” , 成为“从艸,繁声” 的形声字。
二、翻译
游说就是未来说服对方,要说服对方必须要对他有所帮助。修饰言辞,需要借助动人的言辞,要借助动人的言辞,就要对言辞加以增减修饰。回答对方突然发问,要用机巧的言辞作答。申说义理的言辞必须要让对方明白某个道理,若使对方明白某个道理,又必须要举事加以验证。言谈时双方可能意见不合,就需要反复辩难,意欲使对方让步。双方互相论难时,对方不接受来方的言论,不接受对方言论的目的是未来把对方隐微的事引出来。
三、理解联系事例
大家都喜欢被捧着,喜欢八面玲珑的人。
昨天的经文,指出了权术说之资之,假之益损,利辞轻论,明之符验,却论钓几等操作环节。今天的经文则讲述权术中使用的几种话术及其功效:佞言、谀言、平言、戚言、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22: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 受之也。物有不通者,圣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 “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 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一、查字正音
①“口” 是部首字。也是人和一些动物用来饮食和发声的器官。《说文》 : “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引申人数,如三口人; 比喻象口形的物体,如门口、洞口、窗口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近似,顺序写作“ 、 、  、 、 ” ,都是口(嘴)的形状。隶书以直笔方折取代了篆书的弧笔圆折, 写作 “ ” , 成为今文, 是古今字中变化最小的字形之一。
“吃”字在古文字中表示语呐,即口吃。《说文》: “吃,言蹇难也。从口, 气声。 ”古陶文、小篆写作“ 、   ” , 由说话的 “口” 和 “气”组成,会意说话气不连,因而口吃。

②机,弓上发箭的装置。
③“耳” 是听觉和平衡器官。《说文》 : “耳,主听也。象形。” 甲骨文、金文字形近似, 顺序写作“ 、  、  ” , 正象一只耳朵的形状。小篆、 《三体石经》写作 “  、  ” , 已不如甲、 金文直观。 隶书逐步写作“ ” , 成为今文。
“联” 与 “连” 音同义近。《说文》 : “联,连也。从耳连于颊也。从丝, 丝连不绝也。 ”古玺文、小篆写作“ 、  ” , 字形略异, 字素相同,均由 “耳” 和 “丝”组成。一指耳与脸颊相连,二指用丝将(犯人、俘虏)的耳朵穿在一起,反映了古代战争中一种记功方法。参看“聝” 释文。

④“左” 的字义有二: 一是用左边的手表示左右的 “左” ; 二是辅佐、帮助。 《说文》: “左, 手相左助也。 ” 甲骨文和小篆1的 “左”字写作 “ 、 ” (𠂇) , 用一只左手表示。 金文、 石鼓文、 小篆2多是“手”下加一“工”字,表示佐助右手做工作。金文中也有加 “口”或“言”者,从“言”表示用语言帮助; 从“口”者为“右”字,“右” 同“佑” ,也是帮助、辅佑的意思(详见“右”释)。隶书(汉《白石神君碑》、《景君碑》 )以特有的波磔笔画将“左(佐)”从古文字行列中分化出来,成为今文。注: 古文字中未见 “佐”字,属后起形声字。
⑤窥,向洞内偷看。
⑥“姦”和“奸”在古文字中是字义相近的两个字。《说文》称: “奸,犯婬也。 ” “姦, 私也。 ” “姦”字金文、 小篆及汉帛书分别写作 “ 、  、 ” , 均由三个“女”字组成。会意女人是奸私的根源, 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偏见。 “说文古文”写作“ ” , 用“日” (隐语男女交媾) 、 “干”和“心”会意。 小篆另有 “ ”为形声字。 隶书分别写作 “ 、  ” 。今简化字统一用 “奸” 。
⑦“参”是星宿名。《说文》: “参,商星也。”商甲骨文、周金文、秦小篆的字形虽略有不同, 但均象人在星下参拜的形象。 上边的三个“ ”形和三个“日”相同, “ ”是太阳的象形字, “日”是在 “ ” 中间加一指事符号,以区别其他的圆环形,都表示星星是小的 “日” (太阳)。数千年前的古人能把星星看成是与太阳相同的天体很了不起。为表现星光下射,金文、小篆多加 “彡” (读shān)来表示光芒。古时参拜星星与拜月相同,都属祭祀活动的一种。又因参拜动作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做,所以也作数字“三”使用。后假借为植物 “人参” 的参。汉隶书《史晨碑》虽努力改变着篆书的弧笔,但仍可看到象形字留下的遗痕。
⑧调,调和,协调。
⑨“利” 是“犁” 的初文。 甲骨文写作 “ 、  ” ; 金文写作 “ ” ;“说文古文”写作“ ” ; 小篆写作“ ” 。 均是由表示农作物的 “禾” 和表示 “刀”形的符号(勿)组合而成,其中刀(勿)间的小点表示犁地时翻起的土块。由此可见,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深耕土地有利农业丰收。后小篆将 “禾”改为 “黍” , “勿”字放在 “牛”上边, 组成“𤛿” (犁)字, 反映了原始的人工劳作已进入普遍使用畜力的时代。 《说文》: “𤛿, 耕也” 。
⑩音,“音” 是乐声、语音,与 “言” 同出一源。《说文》 :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 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甲骨文写作 “ ” , 象倒置的铃形, 用铃响声表示声音。 金文、 《侯马盟书》、小篆等写作“ 、  、  、  、  ” , 字形略异, 但可看出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痕迹。 隶书(汉《史晨碑》 )以直笔方折写作 “ ” , 成为今文。
二、翻译
所以,口是人体的机关,用来透露或隐藏真情实意;耳目是心的辅助,可以用来窥察间隙发现奸邪。所以说,口、耳、目三者要协调一致,互相感应,因势利导才能采取行动。因此,言语繁多却不杂乱,纵横驰骋却不迷惑,改变方向却不诡谲,抓住事物要领,看清事物本质。所以,不能向失明的人展示五色,不能向失聪的人展示五音。所以,不值得开导的人,就不要去游说;不来此地游说,是因为没有知音。有些人是无法沟通的,就没有必要去游说。古人云:“口可以用来吃饭,却不能胡乱说话。”一说话,就容易犯忌讳。“众口铄金”,是由于言辞之间难免因为偏见而歪曲事实。
三、理解联系事例
整个系统的作用是确定的,就是为对方的意志而服务。但是系统是动态的,带反馈的,所以要及时的调整。
昨天的经文定义了佞言、谀言、平言、戚言、静言几种权术用语言的操作。今天的经文,讲述成功建立关系之后的权术运行要点:参调而应,利道而动;繁言不乱,翱翔不迷,变易不危,睹要得理;不通不事。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不通不事是怎么做的?
不通不事就是要向下兼容,其实还是得让对方觉得我方是在为对方的意志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22: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shi)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用其用也。
一、查字正音
①情,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漂亮。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
②举,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合力,用手托起重物。
③事,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
④短,造字本义:形容词,箭射得不远。
⑤愚,造字本义:动词,戴上面具装神弄鬼,使人难以判断共真实面目,故意欺弄不知情者。
⑥拙,造字本义:形容词,手脚迟钝,不敏捷,易出差错。
⑦困,造字本义:动词,树干被砌石圈死,生长受阻。
⑧造字本义:动词,古人为了消灭口供或证词,抓捕并割去当事人舌头。
⑨螫,。造字本义:动词,毒虫或毒蛇对人或畜发动有毒的刺咬攻击。
⑩毒,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含有危害生命的化学成份的野草。
二、翻译
人之常情,说话就希望有人接受,做事就希望获得成功。所以,智者总是不用自己的短处,而是采用愚者的长处;总是不用自己的愚拙,而是采用愚人的工巧,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困窘。谈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就要发扬它的长处;谈到事物有害的一面,就要回避它的短处。所以,甲虫防御天敌,必须用坚硬的甲壳;毒虫攻击对方,必须用有毒的尖刺。禽兽都知道发扬自己所长,游说之士更应该懂得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理解联系事例
说别人喜欢听的,别人擅长的。发现自己所擅长的。
昨天经文讲述权术用言,言者有忌讳,言有曲。今天经文讲权术中怎么对待不肖之人,谈者用其用。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对不肖之人用其长避其短,为什么要投其所好?为什么不是离开这样的人?
因为不通不事,所以只能投其所好,才能了解其意志。
圣人的职责是寿司天下,每个人都想成事,所以不能放弃这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4 22: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一、查字正音
①“疒” (读nè)是“病” 的初文,也是表示各种疾病的象形字符。小篆将“疒”和 “病”分释。“病”指重病。古时称重病为 “病” ,轻病为 “疾” 。《说文》: “病,疾加也。” “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 甲骨文写作“ 、 ” , 正象人躺在“爿” (爿, 读pán, 是床的省文。横看“ ”正是床形)上。人形或身下有水,表示汗或血; 或呈鼓腹状,表示妇、内科。小篆1将病人省作一横, 后多用作部首。小篆2加声符“丙”写作“ ” 。成为“从疒, 丙声”的形声字。隶书写作“ 、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造形
②“憂” 是忧愁, 忧虑。 金文1-2写作 “ 、  ” , 象一人手支头部作忧愁状。金文3-4左边或加一个表示头顶的 “囟” (读xìn ) ,会意忧愁来自头脑; 或加一个表示仍然的 “ ” (仍)字, 会意长时间, 继续在烦。 金文5或写作 “ ”, 手与身体分开, 表示他人的手伸过来干扰自己, 被释作烦扰的 “擾” (扰rǎo )。金文6也写作 “ ” , 表示忧是发自心中的事。 小篆在规范字形时, 将此字分为三个: “ ” (憂)、 “ ” (𢚧)、   (𢺕)。隶书《曹全碑》写作“ ” 。 后简化字改为 “忧” 。
注: 古文字中有一 “忧” 字,但非忧愁之忧,《说文》称: “心动也。” 存参。

③“喜” 是听到乐器声音而喜悦,快乐。《说文》 : “喜,乐也。”甲骨文写作 “ 、 ”, 上边是鼓的形状, 即 “壴” (读zhù, 鼓) , 周围的小点是击鼓发出的声音,下边是 “口” ,正是 “闻乐则乐” 的意思。金文、《侯马盟书》 、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说文古文” 在 “喜” 旁另加张开大口的人形 “欠” 字,强化了人因喜悦而大笑的形象。隶书(汉《樊敏碑》 )以平直的笔画取代了篆书的圆弧笔画,成为今文。
“嬉” (读xī)是盛大活动中的嬉戏欢乐。 甲骨文写作 “ 、  ” 。在鼓边加一 “女” 字,会意有女人参加的嬉戏活动。此字未见小篆,按偏旁部首组合应为 “ ” 。

④“绝”是断绝。《说文》: “绝,断丝也。从糸(mì),从刀,从卩(读jié)。 ”这是对小篆字形的解释。最初甲骨文写作“ 、  ” , 象两束丝被三横断开的形状。金文1、 “说文古文”写作“ 、  ” 。断丝的三横已成“ ”(刀)形, 更加直观。 小篆写作“ ” , 左边仍从“糸” , 右边已由 “ ” 和“ ” (跪姿的人形与刀合成“色” ), 会意“杀人绝后” 。 隶书(汉帛书、《曹全碑》 )据此写作“ 、 ” , 已是今文。
“繼” (继)是与 “绝” 相反的字。是接续,连续。《说文》: “继,续也。从糸㡭。一曰: 反𢇍为继。 ”金文写作“ ” , 确像㡭的反写; 小篆加“糸”写作 “ ” 。 与 “绝”字的演化关系十分明白。

⑤“闭” 是关、合上门。此义有两个字。一是象形字 “闭” ,《说文》:“闭,阖门也。从门,才所以拒门也。” 金文、小篆均为象形字,外框的“门” 字甲骨文写作 “ ” , 是带框的两扇门的形状。金文的 “闭”字写作“ 、  ” , 门内的“ ”是T字或十字形抵门的支柱。小篆的支柱写成了人才的 “才” ,这一小小的笔误为后人理解 “闭” 的字义凭添了不少困惑。隶书(汉《鲁峻碑》、 《张迁碑》 )或受小篆这一影响, 将小篆门里的 “ ”写作 “才”或“下” ,直至楷书才将闭写作 “闭” 。第二个字是“閟” ,小篆写作 “ ” , 是 “从门, 必声” 的形声字。 《说文》 : “閟, 闭门也。 ” 与“闭”字音义相同。今简化字统一写作“闭” 。
⑥“宣”是象形字,本义是通达,畅达。甲骨文像宫室有回旋之地,表示宽大的正屋。“宣” 字内的 “亘” 字本义就是水流盘旋,可通四周的意思。金文1-2回纹增加,可能是宫室越建越大的缘故,晚期的金文把回纹写成两个“旦”字,旦表示早晨,太阳初升,有明亮义,与亘的字义(广敞、通达)不悖,也是隶楷成字的依据。小篆又在回纹上下各加一横,表示上下(或天地)通达,故 “宣”有宣扬、公开之义。
⑦“行” 在《说文》 中是个部首字。用四通八达的道路表示行路。《说文》 : “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 甲骨文、金文等字形近似, 顺序写作 “ 、 、 、 、  ” , 正是十字路的形状。 《侯马盟书》 、 小篆等字形变化不大, 为追求线条流畅, 写作 “ 、 ” 。 隶书(汉《刘熊碑》 )写作 “ ” , 已是今文。
“行” 字拆开后是 “彳” (读chì) 、“亍” ( chù)二字,作为“行” 的省文,用于偏旁部首,均表行走义。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⑧“尃” 是 “𢾭” 、 “博” 等字的初文。 甲骨文写作 “ ” , 小篆写作“ ”。均象用手在田间遍布禾苗的情景, 此时是 “尃”字(读fū), 已有广布义《说文》 : “尃,布(施)也。” “博” 是广大、广泛、宽泛的意思。《说文》: “博,大, 通也。从十,从尃。 尃, 布也。 ”金文写作“ 、  ”将手移到田下边,另加一 “十” 字,因为十是数字中最大的数,进一步强化了 “博”字的广大义。 小篆随金文写作“ ” , 后又增加表示击打和劳作的“攴” (读pū)字成“𢾭” , 仍表示布置, 实施, 《说文》: “𢾭, 施也。 ”隶书《西狭颂》、 《袁博碑》等分别写作“ 、 、 、  ” 。
⑨“要” 本指人身体的腰部。但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商甲骨文的“要” 由 “ ” (臼读jū, 象两手相向, 即叉手形)和 “日、 女”组成, 意为男媾女: “臼” 双手叉女腰; 日,至今民间尚用于两性交合义。“日女” 即今人所说的 “要” 。周代金文将 “日” 写作 “目” ,目是 “眼、孔” ,仍可会意。 “说文古文”将日写作“ ” , 是窗形, 代指家和通透。汉帛书将日写作“田” ,可见随着私有制的巩固和发展,田地和家对人们的重要性已日益显露出来,“要” 的意思也在发生变化。秦小篆将日写作 “幺” ,具备了向形声字转化的读音。汉隶书( 《曹全碑》 )写作“要” ,完全脱离了象形字的行列。后加 “肉” (月部)成为腰身的 “腰” ,与 “要”字分道扬镳。
⑩“高” 是由地面向上距离大。《说文》 : “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 甲骨文、金文字形不尽相同,但表达方式基本一样。是以画代写的象形字。 写作: “ 、  、  、  、  、  ” 。 下边的 “冂、 冋” 是有出口的高台或高土坡; 上边的 “ 、  、  ” 是有阶梯的尖顶房屋,不同时期的字形是古人由穴居、半穴居向地面建筑发展的写照。《三体石经》 、 小篆写作 “ 、  ” , 已不如甲、 金文直观。 隶书 (汉《曹全碑》 )就此写作 “ ” , 成为今文。
二、翻译
所以与人辩论需要注意五种情况:病、怨、忧、怒、喜。病,指中气衰竭,没有精神;怨,指肝肠寸断,心神无主;忧,指心情忧戚,不能与人交流;怒,指行事冲动,语无伦次;喜,指夸夸其谈,注意力分散,抓不住要领。这五种情况,精通它才可以很好运用,对自己有利才能行动。
所以和智慧的人说话,要靠渊博的知识;和笨拙的人说话,要能言善辩;和能言善辩的人说话,要善于抓住要点。和高贵的人说话,要有宏达的气势;和富人说话,要用尊敬的态度;和穷人说话,要从利益方面入手;和卑贱者说话,要态度谦和;和勇敢者说话,要果敢有力;和愚蠢者说话,要言辞锐利。这些游说他人的方法,一般人的做法常常与之相反。
所以和智慧的人讲话,可以使他明白这些道理;和愚蠢的人讲话,把这些道理教给他,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论说有多种方法,事情也会千变万化。明白这个道理,整日谈论也不会偏离主题,能做到有条不紊。事情不断变化,也不会失其变化的根本。所以智慧重在不妄动,听话贵在听清楚,智慧贵在明辨事理,言谈贵在变幻莫测。

三、理解联系事例
还是一个思想:得牵着对方的志走,不同类型的人想要的不一样,所以策略也不同。
昨天的经文,讲述因为“出言欲听,举事欲成”的人之常情,不肖者因此也成为天下可用之才。今天的经文进一步讲述各类人才的特征和应对原则。今天提请大家的思考的问题是:不贤者权术失败,会反被控制;不使用权术的人,也会被控制。请问这种控制和反控制是怎么实现的?
控制是完全暴露自己,被对方控制了。
反控制是分类不清楚或者被对方分类,就会被反控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曰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一、查字正音
①“将” 、 “𢪇”两个字在发展使用过程中有两个含义: 一、表示扶持、扶助, 引申为拿、持, 甲骨文写作 “ 、   、   、  、   、  、 ” ,像两手扶持一“爿” (读qiáng,原始床形。会意扶持卧床之人); 二.表示把握, 金文写作 “ ” , 像手持肉置爿案上, 当是古时祭祀情景, 此时当作 “把、 持” 解。 金文2-3和 “古玺文” 写作 “ 、  、  ” 者, 是假借“酱”字作 “将” ,非本字(古文字中常因字数缺少不敷使用时假借同音字, 给后人识读带来很大不便)。小篆写作 “ ” , 将金文的 “ ” (手)改为 “寸” ,寸是尺度,借为将帅之将,为将者必把握好尺度。因此《说文》: “将,帅也。”
注: “酱” 字另释。

②“明”是光明,明亮。《说文》: “明,照也。” 甲骨文、金文写作“ 、  、  、 、 、 ”,象“ ” (月)从“ 、  、 ” (囧,读jiǒng,古时茅舍顶部的窗口)照进屋内。或作“ 、 ”,会意月未落,日已升,更加明亮。小篆随金文写作“ ”。隶书(汉《杨震碑》)受小篆影响写作“ ” , 后渐作“ ” 。
③“教”本义是施教、教育。是上行下效。商甲骨文是一手执教鞭,给孩子讲解数码的形状。 字中的 “ ”是手执教鞭形; “ ”是子, 表示孩子;“爻、乂”是古代算数时用竹木块摆出的数字,也是卦符,以此表示教给孩子知识,字义明白无误。其中甲骨文3省去小儿形于字义无别,仅施、受之分。周金文、秦《睡虎地简》 、“说文古文” 及小篆等字形近似,可以清晰地看出与甲骨文的传承关系。汉隶书( 《郭有道碑》 )用平直的笔画取代了篆书弧笔,跳出象形字而成为今文。
④“多” 字源自古祭祀形式。“多” 是数量大,与 “少” 相对,又重叠的“重” 。 《说文》: “多, 重也。 ” 甲骨文写作“” , 像切好的两块肉形,用一块又一块来会意增多。金文、“说文古文” 、石鼓文及小篆与甲骨文字形近似,都是叠加(肉块)的形状。即是已成今文的隶书(汉《尹宙碑》 )也仅在笔画上成方折,基本结构未变。
⑤“冬”是一年四季的终结。《说文》: “冬,四时尽也。” “冬” 义比较抽象、难于表达。甲骨文1-2、金文1-2的 “冬”字都象丝绳两端做一结束的疙瘩形状,以表示终端,终结义。此字后加 “糸” (读mì)成“终” 。为表示 “冬”是时年的终结,金文3、“说文古文”都在中间加 “日”字,强化了时间的概念。为表明冬天的气候特征,小篆在下边加一“仌” (读bīng)字,“仌”是“冰” 的本字。至此,“冬”义被表述得淋漓尽致。隶书(汉《刘熊碑》 )等写作“ 、  ” , 从此成为今文。
⑥“失” 指遗失,引申逃逸、放纵。《说文》 : “失,纵也。” 金文、小篆、楚帛书等写作“ 、  、  、  、  、  ” , 均象老人失去手中的 “拐杖”或 “匕” (勺,食器)。若理解此字,须参看 “老、考” (老、考均为老人形)字方能悟出字形字义。隶书(汉帛书、《景君碑》等)写作“ 、  ” , 无形可象, 已是今文。
⑦“听” 是用耳朵接受声音。《说文》 : “听,聆也。” 甲骨文写作“ 、  、  ” , 用 “ ” (耳)和 “  、  ” (一口或多口)表示口在说话和喧嚣, 使 “耳有所得” 。 金文写作 “ 、  、  、  ” , 仍由“ 、  ” (耳)和 “ ” (口)会意, 其中有加 “ ” 作声符者是由会意向形声转变的开始。 小篆写作 “ ” , 成为 “从耳、 恴、 壬声” 的形声字。 隶书(汉《曹全碑》 )写作 “ ” , 成为今文。
⑧“贵” 字从甲骨文到今文经历了变义过程。 商甲骨文写作 “ 、  、 ” , 象 “ 、  ” (双手)作业于 “ ” (土块)的形状, 其中 “ ”是手持农具形。此时为 “蒉、隤”(除草整理土地) ,与贵贱无关。古玺文1写作 “ ” , 象手持 “耜” (农具)在劳作。 金文也借 “ ” (愦)作 “贵” 。古玺文2-3和小篆加 “贝” 字,(贝曾用作货币和高级饰品)遂有贵贱义。古玺文4在 “贵” 字头上另加 “艸” (草字初文)成 “蒉” (读kuì), 专指草编物。 隶书(汉《孔宙碑》 )写作“ ” 。
⑨“贵” 字从甲骨文到今文经历了变义过程。 商甲骨文写作 “ 、  、 ” , 象 “ 、  ” (双手)作业于 “ ” (土块)的形状, 其中 “ ”是手持农具形。此时为 “蒉、隤”(除草整理土地) ,与贵贱无关。古玺文1写作 “ ” , 象手持 “耜” (农具)在劳作。 金文也借 “ ” (愦)作 “贵” 。古玺文2-3和小篆加 “贝” 字,(贝曾用作货币和高级饰品)遂有贵贱义。古玺文4在 “贵” 字头上另加 “艸” (草字初文)成 “蒉” (读kuì), 专指草编物。 隶书(汉《孔宙碑》 )写作“ ” 。
⑩“骑”本义是骑马。《说文》: “骑,跨马也。” 引申为两腿分开跨在其他东西上,也指可乘坐的动物,如骑牛、骑驴等。商代的甲骨文象一人骑在非马非栏的物体上边,有学者认为骑的是简化了的马,其实不专一刻画马的形象正是造字者的聪明之处,使骑字更带有广义性(此字也释作 “奇” )。金文1、2均是古玺文,马旁的写法不同,正说明秦未统一文字前的混乱状态。小篆确立了“骑”字的基本写法,为隶书奠定了基础。汉隶书( 《景君碑》 )将小篆的弧笔圆折改为直笔方折, 特别是将“ ”写作“ ” , 脱离了象形字,进入今文时代。今简化字写作 “骑”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二、翻译
与聪明人谈话时,就用这些方法去阐述道理;与愚笨的人谈话时,就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他,然而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说谈话有各种方法,事物也有多种变化。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言辞,那么,即使终日谈论,事情也不会混乱;整日谈话的内容不改变,也不会偏离主题。所以,智慧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处理事情时不轻举妄动,耳朵听事在于聪明,头脑思考在于明辨,说辞、辩辞在于出其不意。
三、理解联系事例
说话要考究窍门和办法,并不是说话越多越好,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让人听。
今日问题: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从“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出发,你将怎么定义权术?
先制人,再制事。一定要认真倾听和分析对方的话。通过对方说话,来
判断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类型和级别的人,然后找一个针对性的刚好可以克制他的说辞,来说服他控制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22: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就是游说对方;游说对方,就要有助于对方。修饰言辞,是为了借助言语打动对方;借助言语打动对方,就要再三斟酌、适当取舍。应对时要敏捷巧辩,敏捷巧辩容易流于形式。要使对方接受某个观点,就要使对方明白真伪;使对方明白真伪,就要列举事实加以佐证。诘难的言辞是驳斥对方的论点。驳斥对方的论点就是要诱出对方隐秘的意图。使用花言巧语,是为了取悦于对方以求忠诚。使用阿谀之词奉承他人,是为了显露渊博的知识,以示自己聪慧多智。使用公正平允之言,说话直截了当有所决断,以示敢于直言。使用忧戚之言,是为了权衡形势,以博取信任。使用深思熟虑的话,就会在能力不足时,反而阻止谬误获取胜利。先揣摩对方的心思再加以奉承,被称为“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被称为“博”;选取策略呈献计谋,被称为“权”;抛开顾虑大胆舍弃,被称为“决”;自己的天分不足难以制止错误,被称为“反”。所以,口是人体的机关,用来透露或隐藏真情实意;耳目是心的辅助,可以用来窥察间隙发现奸邪。所以说,口、耳、目三者要协调一致,互相感应,因势利导才能采取行动。因此,言语繁多却不杂乱,纵横驰骋却不迷惑,改变方向却不诡谲,抓住事物要领,看清事物本质。所以,不能向失明的人展示五色,不能向失聪的人展示五音。所以,不值得开导的人,就不要去游说;不来此地游说,是因为没有知音。有些人是无法沟通的,就没有必要去游说。古人云:“口可以用来吃饭,却不能胡乱说话。”一说话,就容易犯忌讳。“众口铄金”,是由于言辞之间难免因为偏见而歪曲事实。



“口”是人体的机关。用它来封锁、宣传信息。耳目,就是心的辅助,可以用来窥察间隙发现奸邪。所以说,只要口、耳、目三者相互呼应,就会走向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3 17:29 , Processed in 1.071516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