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40|回复: 143

王巧云《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9 14:1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开始读经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2 19: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5026102209 于 2022-6-12 19:35 编辑

留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2 19: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5026102209 于 2022-6-13 21:01 编辑

第一周 捭阖第一

第一天
  捭阖第一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一道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一、查字正因
1.捭阖:bǎi hé,意思是开阖。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并且运用在其游说术中。
  捭:两手横向对外旁击
  阖,本义为门扇,理解为动词时,解释为关闭。通常与其反义词“捭”联系在一起。理解为形容词时,是总共的意思,如《汉书·武帝纪》记载“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
2.:旨,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品尝美食。稽,金文(旨,品尝美食)(頁,头脑,省思、审察),表示代尝并审查食物的安全性。籀文在“旨”的中间误加一横,并将金文字形中的“頁”省略成“首”。篆文省去“頁”,加“禾”(稻米,代粮食),强调代尝食物;同时在“旨”(品尝、试吃)上加“尤”(特别),表示有安全针对性地品尝试吃。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忠臣为帝王的日常食品代尝检查,以身试毒,排除帝王饮食的安全隐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说文解字》:稽:停留。
3.间:“間”与“閒”同源,后分化。閒,金文(門,借代家居)(“夕”或“月”),表示月明之夜,居家而无所事事。篆文、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在生产力落后的远古农业时代,人们为求生存不得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觉和劳作,是时间的两大形态,因此夜而不寐、醒而不作的月明之夜,就成了难得的放松自在的时光片断,在这个宝贵的时光片断里,可以无所事事而坦然。“当“閒”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之后,俗体隶书用“日”代替“月”另造“間”代替,表示时光片断。造字本义:名词,月明之夜无所事事而坦然的时光片断。《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古籍常以“閒”代替“間”。《汉字简化方案》用“間”合并代替“閒”。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閒,隙也。从门,从月。,古文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间,缝隙。字形采用“门、月”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閒”字。
4.先:“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5.名: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牙形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名,自称。字形采用“口、夕”会义。夕,天黑。天黑了人们不相见,所以用嘴向别人说自己的名。
6.:“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朝下的“口”)(㔾,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居高临下地对下级发话。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再加“口”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㔾”写成“单耳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命,使也。从口,从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命,使令下级。字形采用“口、令”会义。
7.:壽,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生生不息,年高、岁数大。籌,篆文(竹,签条)(壽,数量多),表示大量竹签。造字本义:名词,用来计数的大量的竹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筹”,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壽”简化成“寿”。在汉字结构中,“寿”多有“大、多、广”的意思:聚签为“筹”;广田为“畴”;大浪为“涛”;大帐为“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籌,壺矢也。从竹,壽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筹,投壶用的竹签,形如箭矢。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寿”作声旁。
8.: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刺”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竹”的变形)(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策,馬箠也。从竹,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策,赶马的竹鞭。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朿”作声旁。
9.: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王,玉)(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理,治玉也。从玉,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理,加工玉石。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里”作声旁。
10.:甲骨文(双手掌舵)(舟,船只),表示船夫双手把持的船舵。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双手掌舵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船舵的写成“火”。造字本义:名词,船舵。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舟”写成“月”,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关”。由此,金文字形中表示双手掌舵的,演变成楷书字形中的“关”,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朕,我也。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朕,我,自称。暂缺对“朕”字之字形与字义关系的解析。
11.:“司”与“后”同源,后分化。司,甲骨文(卜,权杖)(口,问审),表示问审判案。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继承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掌权执法,判案施刑。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有的金文加“爪”(即手)、(打结的乱丝)、(十,“又”的变形,表示用手抓),用双手解开乱丝,比喻庭审理清案情。当“司”的“掌权执法”本义消失后,篆文将“司”反写成“后”,表示母系时代掌握第一权力的女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司,臣司事於外者。从反后。凡司之屬皆从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司,在外办事的官史。字形采用反写的“后”字。所有与司相关的字,都采用“司”作边旁。
12.:“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而成,是“箕”的本字。简体金文、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甲骨文加“廾”写成会义字:(竹制盛具)(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簸箕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繁体金文误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廾”连写成“丌”。有的繁体金文误将本该写成“廾”写成一横两点的。繁体篆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框“”、与“廾”字上部的一横所构成的,连写成,导致字形费解。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箕,簸也。从竹、,象形,下其丌也。,古文箕省。其,籀文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其,箕簸。字形采用“竹、”会义,象形,下部是箕脚丌。,古文的写法是“箕”省略“竹”。其,就是籀文写法的“箕”字。
13.:“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抓)、“又”(抓)、“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道,人们所走的路。字形采用“辵、首”会义。直达的大路叫作“道”。
14.: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弓身屈体。窮,金文(穴,洞)(躬,弓身屈体),表示人在穴中,无法站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穷”,以“力”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躬”,表示无能为力。古籍常“贫穷”、“贫困”并称——“貧”是缺乏钱财,没有支点,经济不自由;“穷”是没有出路,失去希望,身心不自由;“困”是环境不利,行为被动,人身不自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窮,極也。从穴,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穷,洞穴不可行进的终极处。字形采用“穴”作边旁,采用“躳”作声旁。
15.:歸,甲骨文(,兵符,代表中央朝廷授权的军政权力)(方,方国、边境势力),表示边境方国依附中央,获得中央的军政授权。繁体甲骨文将“方”写成,并加“止”(终结、停止),表示停止与中央朝廷的对抗。有的甲骨文将“止”写成似“爪”又似“帚”的。有的甲骨文误将本为“止”的与“方”所组成的,混写成了“帚”。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行”,表示与中央朝廷保持来往。有的金文加“口”(讲和),表示讲和调停。有的金文加“辵”。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和“行”的上半部,合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边境方国顺服中央朝廷,获得军政授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归”,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歸,女嫁也。从止,从婦省,聲。,籒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归,女子出嫁。字形采用“止”和“帚”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歸”字,省去了“”。
16.: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带锋的木枪。柔,篆文(矛,带锋头的木枪)(木,枪杆),表示矛枪的木柄。造字本义:名词,富有弹性、适宜作矛枪长柄的木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柔,木曲直也。从木,矛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柔,糅扳木条,使之由曲变直。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矛”作声旁。
17.:“岡”是“剛”的简体字;而“罡”是“岡”的异体字。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捕猎工具。剛,甲骨文、、、等字形结构多样化,字件包括:网(捕杀)、刀(砍杀)、矢(射杀)、幸(锁押)、钺斧(劈杀),都表示远古祖先行猎或作战的果敢、勇毅表现。甲骨文(网,猎捕工具)(刀,猎具或兵器)(矢,猎具或兵器),表示手持刀箭和捕网,行猎或征战,强悍无畏。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钺斧写成似“戉”而似“山”的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似“戉”而似“山”的写成明确的“山”。造字本义:动词,持网持刀,挥钺搭箭,猎兽、追凶或杀敌,强悍坚定,勇敢无畏,尽显大丈夫气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岡”省略成“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剛,彊斷也。从刀,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刚,强力摧断。字形采用“刀”作边旁,采用“岡”作声旁。
18.:一,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原始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道家鼻主老子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远古中国的数字美学,充满了朴素鸿蒙的宇宙和地球起源想象:一,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附三:《阿拉伯数字,中国造 • 汉字“一”如何演变成阿拉伯数字“1”》*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弌,
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19.: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祭”作声旁。
20.: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庶”省略,即为“庶”的上半部,表示石块。度,甲骨文(石,即“庶”的省略,石块、石料)(又,抓持、测量),表示建筑施工时设计师或石匠测量、评估石料。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庶”的省略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测量、评估石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度,法制也。从又,庶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度,法制所依据的标准。字形采用“又”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四点底”的“庶”作声旁。
21.: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叉腿而立。校,甲骨文(交,双腿)(木,桎梏),表示用桎梏连锁双脚,使双脚不能自由活动。金文将甲骨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包围结构。篆文则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用来将两脚连锁的桎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校,木囚也。从木,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校,木头作的囚车。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交”作声旁。
22.: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技”的本字,表示巧能。伎,籀文(人)(支,即“技”,巧能),表示有一技之长的人。造字本义:名词,古代表演百戏杂技的艺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伎”代替“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伎,與也。从人,支聲。《詩》曰:人伎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伎,党与。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支”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穷究他人,伤害他人而手段多端。”

二、翻译
  考察古代的历史,圣人是天地间万物的老大。圣人能够根据阴阳开合的变化来创造万物并给万物命名,圣人知道万物生死存亡的关键,谋划自然万物从产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并能深入到人的内心,看见人内心变化的细微变化。掌握背离死亡趋向生存的规律。所以,圣人在天下,从古到今,都行走在神明之域(观阴阳变化,为天地守造化,为天下守太平)没有变化。
  万事万物的变化虽然是无穷无尽的,但都是避亡趋存作为它们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表现为柔,有的表现为刚;有的表现为开,有的表现为闭;有的表现为弛,有的表现为张;因此,圣人审察万事万物的先后,度量万物的才能,比较万物各自的长短,便能管理好他们,使其统一在天门之外。

三、理解联想事物
  查阅翻看古籍,做天下之先的圣人挺不容易的,既要知道天地自然界万物的规律,还要知道天地间人的内心变化规律。所有的大道或者人道都是以避亡趋存为本的。也就是天下所有的运行都是遵循规律的。不遵规律不守规矩都是要受到上天惩罚的。顺天道者昌,逆天道者亡。人也是天地间的万物之一,所以做人也要遵守天道和人道。

四、背诵已上传至微盘文件夹内

五、今日老师提问
提个问题:经文说: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这里的“一”,什么意思?经文还说,“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这里的“一”又是什么意思?

摘录:暖心回答:其道一:我理解为圣人以道为唯一的指引去做,不偏。
                         圣人一:我理解为圣人进入道中,与道合一,所以能守司。
        子君回答:其道一也的一:天地最原初的道,圣人所遵循的道一直都是唯一的、天地最原初,从未改变过,道立于一。同时也有一以贯之,始终如一的意思。
                       圣人一:统合为一。是说圣人要做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守司其门户“,通过后面的方法审察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长短,这诸多方式来最终完成唯一的目标”守司其门户“。       我的回答:其道一的一是亘古不变就是天道;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的一也有守一这个天道,还有圣人一个人就能守好门户的意思,一夫当关之意!

六、今日师说   第一天读书感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的一切都在某种统御之下展开。

人是天下万类中,唯一能够事先理解、预测和主动恭敬的物种,需要并有能力秉持道德仁义礼。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人要知道并主动行道,而不能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人得天道人,必须要替天行道,使万物各得其所欲,成为老天爷认真虔诚的打工者。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人通过自己的所亲的行为,以慈惠恻隐之心,遂万物生成或灭亡。行使着生杀予夺之权。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人类要约束自己,宜做不宜做,自行是赏善罚恶, 按照天道规律的标准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人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夙兴夜寐,按照天道规律的标准,建立起人类自己的伦常秩序。

  人类不是其他物种,只是被动的被控制、被逼迫。人必须要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所以,作为天道规律的打工崽,要知天道、行天道、并建立符合执行天道规律的人类组织生活秩序。所以本节说:

  人不能不知道,人不能失道,更不能试图以自己的想法建立一个无道的天下,尤其不能躺平。一句话,人的天命是:不可自以为是,自行其是。
人的自由,从不自由开始,从听话开始,并且还是主动听话,也就是主动学习开始。

因为老天爷传道,从来不露声色,尤其不说话。

不会跟你喋喋不休,只是做给你看,从不言语。一旦错了就开惩,惩的还挺认真,从不减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作为合格的天到打工崽,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人受天刑时,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应该叫自己。此时呼天喊地,唯一的意义是,知道有天地了——不给点厉害,你不晓得马王爷有几只眼。

人往往是受刑时,才想起天地,而且抱怨天地。但一旦转时运,又把老天爷抛脑后了。

圣人,大耳朵善听之人

听天道,听万物之欲。听话的人。

人生如戏不是戏!

戏的本意是假装


错误的误

人生就像是假装的一样,但不可以假装

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过的

对头,柜子里确实装着宝贝,可用

家中保险柜里真的存着现金

实而可用

不是假钞或者营业员的练习币

更不是冥币。

暖心(王雪良) 6-12 18:14:33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以“道”为标杆去做,还是以“我”为主宰去做。
这两个意思?

平面化的思考会在这里卡上,或者是晕的

顺与控是末

“我”这主体感在本的位置上

本的位置上的基本内容是“内紧外松”

“我”是内紧外松出错,紧到内痣痔以后生出来的伪主体感

找到真的“本”,就明了了

要有工作位置感

顺与控的纠结和分离,归根到底是分离,并追求二择一

而这个分离并二择一,从技术上来源于位置没到,工位没到

浅了,外了

还可以说,生而不有长而不宰,功成弗居

居了

就会有那样的纠结

居得没对,居在功上了

——顺功是我的,还是控功是我的

硬把我掺进去了

这个体验的中心我,是在这个系统的本位上的,顺与控在末位。我跨界由本位居到末了。居错了。

居没问题,居错才是问题

不然守位又怎么说呢?

子君(刘佳珺) 6-12 18:48:06
我如何跨界由本位居到末位呢?这个不是很理解,感觉我就在那个我的地方呀

陈刚 6-12 18:48:38
@子君(刘佳珺) 这就是我的劣根性,也是我生存的基础。

我的特性就是我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前一个我在哪里是说这个体验的我精神的我,他客观上在哪里?

后一个我在哪里,是这个我主观上的确认。

便于理解的话,后面那个我在哪里可以说成是哪里就是我。

这样就变成了这种表达,我的特性是:我在哪里我就认为哪里就是我。

这就是所谓的居的机制。

居对了就通神通志。

居错了,就通鬼通痣痔。

所以在呃真正深刻的讨论心理活动的时候,一般要少讲逆顺、顺控,多讲做。因为逆顺顺控在末上。

做,则在本上

一旦混起来就永远讲不清楚了。
陈刚 6-12 20:05:39
关于“以名命物”,我会联想到华夏文脉中一直强调的名实之别

名是数理

实是形与象

而命,是命令调遣

所以名命物,是物尽其用

用时必命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08: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5026102209 于 2022-6-15 14:16 编辑

第一周 捭阖第一
第二天 捭阖第一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一、查字正因
1.: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形体不大。肖,金文(小,形体不大)(肉,借代身体),表示形体很小的新生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父母的小型肉身,即亲生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肖,上下两代人的体貌相似。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小”作声旁。有些孩子不像他们的父母,所以就说他们“不肖”。
2.: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离开、逃离。怯,篆文(犬,恶狗)(去,逃离),表示躲狗而逃。造字古人发现,“怕狗”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经典的“胆怯”场面。篆文异体字(心,怕)(去,逃离),突出因心理恐惧逃避。造字本义:动词,因惧怕而想逃避、畏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㹤,多畏也。从犬,去聲。怯,杜林說,㹤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㹤,充满畏惧。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去”作声旁。“怯”,杜林说这是“㹤”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心”作边旁。
3.:牧,甲骨文(持械打击)(牛,力畜),表示鞭打驱赶牛羊。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调整了结构顺序。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放养牛群。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牛角形象消失,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古人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牧,饲养牛的人。字形采用“攴、牛”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牧人于是进入梦乡。”
4.:“宷”是“審”的本字;“审”是“審”的异体字。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番”的本字,表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宷,金文(宀,密室)(米,是“釆”误写,即“番”,古西北少数民族),表示古代中原人将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当“宷”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口”(问讯)、或金文加“曰”(说明)另造“審”代替,明确“审讯”的含义。篆文“審”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口”(问讯)或“曰”(说明),同时用“番”(古西北少数民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釆”。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中原人将敌对的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番”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审”,用既作声旁也作形旁的“申”(申明)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番”,表示要被问讯者自我申明。古籍多以“審”代替“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宷,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審,篆文宷从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宷,知悉。详知详察。字形采用“宀、釆”会义。“審”,这是篆文写法的“宷”字,采用“番”作声旁 。
5.:“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以“人”代“心”。 篆文用“欠”(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慾”加“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6.: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音,声)(心,情感),表示所传达的心声。有的金文写成“音”(声)、“曰”(说)混合重叠的结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意,心志。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7.:“”是“微”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和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微”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微,隱行也。从彳,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春秋传》上说:“白公的门徒将他的尸体隐匿在山上。”
8.:貴,甲骨文(双手,抓、捧)(土,故土),像双手捧着泥土。有的甲骨文增加“宁”(即“贮”,存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性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土的崇敬与珍爱。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宁”写成不知所云的“人”,并用“貝”(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的神圣“价值”。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貴,物不賤也。从貝,臾聲。臾,古文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贵,货物价格不低贱。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臾”作声旁。臾,古文写作“蕢”。
9.: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含义、意思。指,篆文(手,手枝子)(旨,意思),表示用手枝子表达意思。籀文误将“旨”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比画,用手语表达意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指,手指也。从手,旨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指,手指。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旨”作声旁。
10.:利,甲骨文(禾,庄稼)(刀,带锋刃的切割工具),表示用刀收割庄稼,镰刀与庄稼之间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简体甲骨文省去两点。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和的结
果。”
11.示:示,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一竖指事符号代表地上人间的世人向上天的祝祷求告。有的甲骨文把代表上苍的横指事符号写成两横,用上短下长代表朝上的方向,代表天宇。有的甲骨文(向上天祝祷求告)(水,血滴,借代牺牲祭品),表示向天神奉献牺牲祭品,祈求天神显明奥秘,赐福人间。有的甲骨文将“水”(血滴)简写成两点。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牺牲的血肉为祭品,向天神祝祷求告,祈求显明奥秘和降福。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古文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示,上天垂示征象,向求告者显示吉凶。字形采用“二”(天)作边旁。字形中的三垂笔,分别代表日、月、星辰。人内务观察宇宙天象,借
以推测时世的变化。示,是神祇的事。所有与示相关的字,都采用“示”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示”。
12.: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漂亮。情,金文(心,意愿)(青,即“倩”的省略,漂亮),表示美意。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丽水为“清”,丽日为“晴”,美言为“请”,美意为“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情,人之陰气有欲者。从心,青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情,内心有所欲求的隐性动力。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青”作声旁。
13.: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实现、达到。誠,金文(成,实现、达到)(“言”的简写,承诺),表示实现承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在“成”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实现诺言,践行承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誠,信也。从言,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诚,说实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14::“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加“下”(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厂”(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泉”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泉”写成。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再加“水”再造“源”代替。在古籍中,“元”和“原”都有时空上起始、最初的意思:“元”侧重于抽象的、时间性的、整体性的起始;“原”侧重于个体的、空间性的、具象性的起始;因此表达“蒙昧太古”时,“元始”比“原始”更准确,但现代汉语以“原始”代替“元始”。古籍有时将“元”与“原”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厵,水泉本也。从泉出厂下。原,篆文从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厵,泉水的本源。字形采用“泉”作边旁,像泉水从石崖下流出。篆文字形灥,采用“泉”作边旁。
15::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16:,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定领域的空间内,进行反复的纵横切割划分,形成众多相对独立的、封闭的较小区域。有的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字形在纵横划分的若干区域内加上几点指事符号,表示在划分的封地内耕种生产(参考“画”即“劃”*)。远古时代的天子取得天下之后,划分出若干领地,由众多宗亲诸侯封而建之,以期巩固政权。简体甲骨文将纵横划分的封地简写成“田”。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闭的圈)写成会义结构:(封地而建)(口,封闭的圈,围墙),表示封地而建的界墙。有的金文省去四点指事符号。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封建”的字形写成“用”。造字本义:名词,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田”形若隐若现。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周,密也。从用、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周,密闭。字形采用“用、口”会义。
17.: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密,金文(宓,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山,深岰),表示没有战乱之忧的、太平安定的山岰。远古时代追求和平的人们,为逃避战乱而避隐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岰。有的金文将戈戟堆写成“二”和“戈”组成的“二戈”。篆文密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二戈”写成“必”,导致本义线索消失。造字本义:名词,与外界俗世隔绝、无战乱之忧的大山深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宓”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山”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密,山如堂者。从山,宓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密,形状像堂室的山。字形采用“山”作边旁 ,采用“宓”作声旁。
18::追,甲骨文(兵符,代表权印、政令)(趾,借代脚板,借代行进,赶路抓捕罪犯),表示执令急行抓捕。金文加(彳,行进),突出急行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执令寻踪,缉拿罪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寻踪在逃犯为“追”,现场缉捕犯人为“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追,逐也。从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追,追逐。字形采用“辵”作边旁,“”作声旁。

二、翻译
人的禀性是有差别的,有的是德才兼备的贤人,有的是无德无才的不肖之人;有的人智慧,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禀性,分别采用或捭或阖、或进或退、或贱或贵的方式和手段,顺应每个人的特点来驾驭他。如果要弄清对方是有还是无,搞清对方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方法是顺着他的爱好和欲望来推测出对方心里的真实意图,可以暗暗排查对方言辞,然后依据已知情况反问过去,以得其实情,了解到他的旨意,先“阖”后“捭”,从中得到利益。
或公开自己的实际情况显示给对方,或不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并把它隐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当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目的等与对方完全相同的时候,就可以公开显示给对方看自己的真实意图;当自己的实际情况或目的与对方不同的时候,就不能公开。上述办法可用还是不可用,首先是要搞清楚对方的考虑或谋划,来探究对方与对方是同还是异。是离是阖等待时机,先从对方的意愿来满足他,然后伺机而动。如果要用“捭”的方式,一定要做到周到;如果要用“阖”的方式,一定要做到严密。周到、严密还要注意隐藏,隐藏的最佳效果就是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三、理解联想事物
  今天内容读后体会:天下的人分两类,比如贤人、智者、勇者,对应的就是不肖、愚人、胆怯之人,前者求同善用“捭”,后者因异仍求同善用“先阖后捭”,但普通世人大多居于二者之间,贤与不肖、智与愚、勇与怯皆有,故先明辨何者为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然后据此采用“捭”、“阖”、“捭反之”及“先阖后捭”等不同策略来使得对方和自己利益相合,各得其利各得其所,求同存异,殊途同归。在生活中和同事、朋友、家人以及患者打交道时,大部分都希望先表达自己的主张和立场,那我就先听对方说什么,然后揣测其心意,联想到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后就知道要说些什么来和对方合拍,目标一致就配合的好。有时候需要提醒对方的错误或过失,我选择先示其情,后异其诚。

   今日老师读书体会:贤、智、勇者可以开,不肖、愚、怯者只能闭、退、贱。自己是个什么货色,别人是个什么,心中要有点数,要审定有无与其实虚,根据对方有什么和没什么,来决定是推心置腹还是虚与委蛇。
        牧人无为,以志不可以痣痔,不可情绪化,不可反移情。
        牧人之法捭阖、进退、贵贱、何时为之?需先捭而求其实,从情欲入手探索志意,分析其言语然后捭反而得其实;然后贵其指,尊重他的志意,实际觉得自己的要求不是那么奇怪的,可以被人对待的;最后阖耳捭之求其利,采取行动以获得成果。

四、背诵已上传至微盘文件夹中。

五、今日老师提问:
本节讲牧人,就是像放牛一样牧人,而人分三六九等,三教九流。问题是,贤、不肖、智、愚、勇、怯之人,怎么牧?
天下的人分两类,比如贤人、智者、勇者,对应的就是不肖、愚人、胆怯之人,前者求同善用“捭”,后者因异仍求同善用“先阖后捭”,但普通世人大多居于二者之间,贤与不肖、智与愚、勇与怯皆有,故先明辨何者为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然后据此采用“捭”、“阖”、“捭反之”及“先阖后捭”等不同策略来使得对方和自己利益相合,各得其利各得其所。

六、今日师说:
况智迪(小迪) 6-13 08:40:06
@暖心(王雪良)  一准备开工,工作量就突然增加了,昨天完成作业都急得快上火了。

这是一步兵书(游说首脑的战略环节),就是要拿下对方统帅部

也包括拿下自己精神世界的反动堡垒

——心理咨询和自我成长

兵者诡道也

所为诡道,不是装神弄鬼

而是道的正确运用

捭阖之间定乾坤

守在对方的门口,替他(和自己)开门关门

侦查,度量,约束

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区分出贤、不肖、智、愚、勇、怯

以进退贵贱捭阖,像放牛一样

采取行动

陈刚 6-13 08:52:20
今天这节,讲述的,基本上就是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了

咨询在于促进改变

改变帝王,改变自己,算是最厉害的心理咨询了

自己要舍得对自己下手,如本节所言

捭阖进退贵贱自己

陈刚 6-13 09:20:44
当感觉到事情多的时候,注意建立两个心念:
1、不为别人做,不做给别人看;
2、坚决完成任务

有了这两个信念的加持,慢慢就会出现方法和程序的转化

效率和效果就变了

如前节所言,守在门口

一守司其门户

天门开阖

@陈刚 对,刚开始头大不知从何下手,晃了一上午做不到电脑跟前,下午了没得选了,就想着自己要学经典的,作业写给自己看的,要认真,要写好。有了诚心后意就正了,静下心去做,一步一步来,坚决完成任务的志在心中,耗费几个小时完成了作业,觉得也没那么难了,今天学聪明点分段完成。
嗯,把这两个信念常想常念,心里有了法——信念支撑,就有了术——做事和怎么做事的行动,势——有信心做好,的确能做好的势头就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4 10: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5026102209 于 2022-6-14 20:22 编辑

第一周 捭阖第一
第三天 捭阖第一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一、查字正因
1.:料,金文(米,谷物、粮食)(斗,量器),表示用斗量米。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斗测量米的体积,量米而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斗”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讀若遼。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料,称量谷物。字形采用“米、斗”会义,表示米在斗中。读音像读“遼”。
2.: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結,篆文(糸,绸带)(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红绸带。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結,締也。从糸,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结,丝线绞织在一起不可分解。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吉”作声旁。
3.: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勸”的省略,表示上级勉励下级。權,金文(木,杖)(雚,即“勸”的省略,上级勉励下级),表示手杖所代表的上对下的支配资格。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勸”省去“爪”,简化为“雚”。造字本义:名词,手杖所代表的决策、支配的资格,影响环境的势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雚”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权”,依据类推简化原则将正体楷书的“雚”简化为“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權,黃華木。从木,雚聲。一曰反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权,黃华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雚”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权”是反常。
4.:行(há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借代古代的路口集市。衡,金文(行,路口集市)(西,装盛货物的囊袋)(大,人),表示用囊袋装盛货物到集市交易。籀文省去“行”,改成由“西”(囊袋)、“大”(成人)会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西”写成“鱼”形。造字本义:动词,在路口集市估量货物,议价交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行”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鱼”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衡,牛觸,橫大木其角。从角,从大,行聲。《詩》曰:“設其楅衡。”,古文衡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衡,是牛角上的横木,因为有些牛脾性暴倔,喜欢用尖角抵触人或物,造成损失,所以在牛角上绑上比两角更宽的横木,这样使牛角不能直接
抵触到人或物。字形采用“角、大”作边旁,用“行”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设计一款牛角上的横木。”,古文的“衡”是这样写的。
6.duó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庶”省略,即为“庶”的上半部,表示石块。度,甲骨文(石,即“庶”的省略,石块、石料)(又,抓持、测量),表示建筑施工时设计师或石匠测量、评估石料。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庶”的省略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测量、评估石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度,法制也。从又,庶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度,法制所依据的标准。字形采用“又”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四点底”的“庶”作声旁。
7.:數,金文(双手,表示体罚)(人,代表受罚者)(目,代表脸)(言,表示责骂),表示列举孩子的错误,并加以体罚、教训。诅楚文(双手,体罚)(人,代表受罚者)(今,即“吟”和“念”的本字,念念有词)(女,妇人)(攴,持械打击),表示对犯有过错的妇女念念有词地责骂,进行体罚。在男权占优势的社会,妇女是常常受罚的弱势群体。篆文误将诅楚文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列举过错,并加以惩罚。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数”,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的“婁”写成“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數,計也。从攴,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数,计算。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娄”作声旁。
8.: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9.:zhōng中,甲骨文(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表示南北方向两旗相连,即表示两国南北毗邻。有的甲骨文在两旗(两国)之间的二分位置,加一个圆点指事符号,表示国家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北两国之间;并在圆点指事符号两侧各加一点,代表东西方向的两面旗或两个国家;即甲骨文字形表示南北东西四方周围与其他国家毗邻,或者说,国家位于南北东西的四面诸国之间。有的甲骨文省去表示东西方向两面旗的两点指事符号,并用“囗”(国家或疆域)代替圆点指事符号,表示两国之间的国家。简体甲骨文将字形下端的旗帜“㫃”省去。极简甲骨文“中”进一步将上端的旗帜“㫃”也省去,字形最终简化成特殊指事字:一竖指事符号表示国土相连相邻;一圈指事符号表示国土所在位置。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古文中。,籒文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中,事物的内部。字形采用“口”作字根。中间的一竖丨,表示上下贯通。,这是古文的“中”。,这是籒文的“中”。
10.:“衲”是“納”的异体字。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里面。納,金文(糸,缝)(内,里面),表示缝在里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布料缝在里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纳”,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籍多以“納”代替“衲”。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納,絲溼納納也。从糸,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纳,丝品湿漉漉的样子。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内”作声旁。
11.:“去”是“却”的本字。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凵”(厶)。篆文异体字“”在“去”的字形基础上加“户”(门),强调“出门远行”。造字本义:动词,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了“土”;将篆文字形中的“凵”写成“折”加“点”的“厶”,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囗”(邑)形消失。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再加“卩”(人)另造“却”代替。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去,人相違也。从大,凵聲。凡去之屬皆从去。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去,两人相背而行。字形采用“大”作边旁,采用“凵”作声旁。所有与去相关的字,都采用“去”作边旁。
12.: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獲者取左耳。”《司馬法》曰:“載獻聝。”聝者,耳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取,捕杀。字形采用“又、耳”会义。《周礼》上说:“获胜者割下敌人的左耳。”《司马法》上说:“载献聝。”聝,就是耳朵。
13.:出,甲骨文(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省去“彳”。有的甲骨文将“囗”(城邑)写成“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凵”写成“山”。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山”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出”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出”与“各”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为“出”,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为“各”,表示异族入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14.: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戀”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變,金文(变,“戀”,誓言相爱)(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中断恋情。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简化成“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简化成“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變,更也。从攴,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变,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䜌”作声旁。
15.: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動,作也。从力,重聲。,古文动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16.:開,金文(門,户)(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幵”连写成“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開,張也。从門,从幵。,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开,开张大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开”字。
17.:閉,金文是指事字,在门栓“闩”上加上一竖指事符号,表示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一根木棍,构成牢固的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撞。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十”写成“才”。造字本义:动词,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木棍,构成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才”写成“下”。《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關”(关)表示拉上门栓,拒绝出入;“閉”(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閉”(闭)是更彻底的“關”(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閉,闔門也。从門;才,所以歫門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闭,将两扇门板拉合。字形采用“门、才”会义。才,是用来顶住门板的木棍。
18.: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头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19.:“万”是民间代替笔画繁复字形“萬”的俗体字。“万”是特殊指事字,是特殊指事字“千”的孪生字。千,甲骨文在“人”的小腿部位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不停地行走位移,当“千”引申出数词“一百的十倍数”后,字形由“迁”字代替。万,甲骨文在“人”的头顶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超越“千”(迁)的极限,即在造字时代的中原祖先眼里,向东有海涯,向西却有无尽的路途,西域之西,还有遥远的西域。据古籍记载,“万”姓为周代天子对进贡匈奴的赐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永远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楷书承续金文字形。大约秦汉时期民间用“万”引申出数词含义,代替“萬”表示一千的十倍数。“十”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百”是不断地说(白);“千”是不断地走(迁);“万”是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億”是无限地憧憬(亿)。《汉字简化方案》用“万”合并代替笔画繁复的“萬”。
20.:“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石崖)(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彳”(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反,覆也。从又,厂反形。,古文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21.: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听从、听任。纵,籀文(糸,绳索)(从,听任),表示解绳听任被缚者自由。篆文以“從”代替籀文的“从”。造字本义:动词,解开绳索,听任被俘被捕者逃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糹,将篆文字形中的“從”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的“從”简化成“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縱,緩也。一曰舍也。从糸,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纵,松绑。另一种说法认为,“纵”是放弃的意思。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從”作声旁。
22.:“黄”与“寅”同源后分化,表示练习射箭。横,篆文(木,架子)(黄,即“寅”,练习射箭),表示架弓射箭。造字本义:动词,把弓身平放在弓架上。弓子竖挂时弓身与地面垂直,弓子平放时弓身与地面平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横,闌木也。从木,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横,栏杆。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黄”是声旁。

二、翻译
用捭使对方开,而对其虚实进行辨别;辨别清楚之后用阖,确定下来对方的实情。圣人都是根据对方的实际需要的轻重缓急来揣度对方的心意,然后再顺其所想而为对方做出谋划。圣人即因势考虑,如果不合对方的心意或者实际需要,就替自己做谋划,留好退路。

   所以用捭或能使对方开而真实情况暴露出来,或能让对方开而使己方观点被接纳;用阖或能使己方有所获取,或能使己方顺利的躲过祸患;捭阖,就是天地间的道。捭阖,能够使阴阳发生变动,阴阳变动产生四季,四季的更替化育万物。纵与横、返与出、翻与覆、反与背,都是由捭阖而生的。

三、整体联想事例
    今天这两段内容的体会,昨天讲捭阖的纲领和原则,今天是讲具体怎么做,游说君王或者掌权者者,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合乎天道和人道为原则,还要揣测对方的秉性做使他能接受对他有利的谋略。联系想到我的生活中我该怎么做?我想要让对方接受我的主张,我就要从对方的个性上考虑,意见一致就说情处,用捭之策略;意见不同先顺着对方说,感情有了之后再说自己的主张,阖而捭之策略。换个角度来说,对方来游说我接受他的主张,那我就要先知道自己的主张和立场,同处就顺之,同就合;异处看对方情况,异可转同就说出自己的主张,异不可转就保留自己的主张,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保存自己。

四、背诵已上传至微盘

五、今日师说
   今天跟大家提个这样的问题:
经文中说:“……圣人
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为之虑是虑什么,自为之虑是虑什么?两虑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我的回答:为之虑指的是为他人谋划,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和利益上来,以对方为主,己方为次来制定策略。
  自为之虑指的是替自己谋划,要自保留后路,以自己为中心,对方为次来制定策略。上述是两者的区别,二者联系就是合作谋划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具体来讲,每次和每个阶段的计划都要根据做事的目标来做合乎对方和己方做计划。

  苗苗回答:自为之虑,是根据权衡度数虑他人。自为之虑,是他人不能用权衡度数,为自己虑。两虑的位置,对象不同,但是都是在权衡度数后,结果不同,选择不同。

  子君回答:圣人因而为之虑。这里的之应该是前面的“权衡度数”,”权衡度数“这一分析过程结束之后,需要圣人为分析结果而进行谋虑。虑,象形字意为”忧患安全,担忧“说文解字,虑,谋划、思考。所以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谋划思考,谋虑。       这一句是”权衡度数“的结果”中“之后,需要做的;下一句”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是说之前的”权衡度数“已经”不中“,即不适合所要捭阖的对方的志意了,这个时候,圣人需要重新回到对方的志意,此处”自“象形字意为”鼻子,脸 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代指自己,中心“,可以理解成圣人需要重新调动自己从对方现在的志意来”谋划思考“制定新的计谋。
两个虑,都指谋划思考,制定计谋。但是时间维度不同,对象也不同,一个是权衡度数与对象合的时候的谋划思考;另一个是不合时,需要推翻旧有计划,重新谋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4: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5026102209 于 2022-6-16 13:37 编辑

第一周 捭阖第一
第四天 捭阖第一: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言恶以终其谋。


一、查字正因
1.变: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金文变,“,誓言相爱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中断恋情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简化成“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简化成“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變,更也。从攴,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变,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䜌”作声旁。
2.,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的省略,表示安适的、徐缓的。,篆文予,即“舒”的省略,安适的、徐缓的象,陆地上身体最庞大的动物),表示大象通过。籀文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从象予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豫,是特大的象。贾侍中说:象对各种动物无害。字形采用“象”作边旁,采用“予”作声旁。
3.命: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朝下的“口”㔾,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居高临下地对下级发话。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再加“口”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㔾”写成“单耳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命,使也。从口,从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命,使令下级。字形采用“口、令”会义。
4.系:,甲骨文又,用手抓像一根总绳上有三根结绳记事的绳子),表示动手在绳子上打结;每根绳子上都打了若干个结,表示不同主题的事件纪录。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籀文将三根记事绳子简化为两根。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简化为一撇,将籀文字形中的两根记事绳子简化为一根造字本义:动词,结绳纪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穿绳打结为系”;结绳记事为“纪”;结束纪事的绳子为“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系,繋也。从糸,丿聲。凡系之屬皆从系。,系或从毄、處。,籀文系,从爪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系,相连结。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丿”作声旁。所有与系相关的字,都采用“系”作边旁。,这是“系”的异体字,字形采用
“毄、處”会义。,这是籀文写法的“系”字,字形采用“爪、丝”会义。

5.口,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张开的嘴巴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嘴巴,人类用来进食、呼吸、发音的器官隶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口,人们用来说话、吃饭的器官。象形。所有与口相关的字,都采用“口”作边旁。
6.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也有博学之士说,心是属火的臟器。所有与心相关的
字,都采用“心”作边旁。
7.主”是“柱”的本字。主,甲骨文较小的方榫插在较大的方孔中木,房柱),表示凿出了方孔、可以榫接横梁的房柱。有的甲骨文将方孔方榫的简化成。有的甲骨文则将“木”省略成。金文误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木”的写成“土”,导致“木”形消失。金文异体字另造会义字,表示造屋(“宀”)的柱梁(“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支撑屋架的核心房柱,即顶梁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顶端开口的柱形简写成“王”,导致“柱”形消失。当“主”的“房柱”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柱”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主,鐙中火主也。从,象形。从丶,丶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主,像灯中的火炷。字形采用“”作基本造型,像灯盏、灯架的形状。字形同时采用“丶”表义,“丶”也作声旁。
8.,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9.,篆文囟,脑心,心灵),表示脑和心的能力。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囟”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自虑为“思”;他念为“想”。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思,容也。从心,囟聲。凡思之屬皆从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思,把人事放在头脑、心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囟”作声旁。所有与思相关的字,都采用“思”作边旁。
10.,甲骨文木,树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字形中的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表示刀剪之间的枝叶碎屑。有的金文用“未”代替,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在繁茂的枝叶“未”与修剪工具“刀”之间加“彡”(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未”写成不知所云的,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古文制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制,剪裁。字形采用“刀、未”会义。未,表示植物的果实已初步长成,略有滋味,末梢和新枝可以剪断了。一种说法认为,“制”是“抑
止”的意思。,古文的“制”写法如此。

11.,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深黑色。默,金文黑,即“墨”的省略,深黑色犬,狗),表示狗毛墨黑一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夜色中,犬黑不吠,则无声无形,悄然靠近也无法发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默,犬暫逐人也。从犬,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默,狗悄无声息地追逐人。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黑”作声旁。
12.”是“”的简化异体字;“”是“”的异体字;“”也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写成“龠”,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简体金文“和”省去“龠”的中下部分,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写成,或将金文字形写成,或将篆文字形写成。篆文“和”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金文异体字“訸”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咊”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咊,相譍也。从口,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咊,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13.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的本字,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的本字,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
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14.zhǎng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里面加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長,久遠也。从兀,从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纼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仧,古文長。,亦古文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长,时空久远。字形采用“兀、匕”作边旁。兀,是高远的意思。匕,表示久则变化。字形采用“亡”作声旁。,是倒写的“亡”字。所
有与长相关的字,都采用“长”作边旁。仧,这是古文写法的“长”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长”字。

15.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安,靜也。从女在宀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义,表示女在屋下。
16.yuè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说唱、倾诉。樂,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曰“(说唱、抒情),强调伴随着丝弦的演奏歌唱抒情,同时也以“”为“”的声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造字本义:动词,边弹边唱,和着琴声的节奏歌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丝”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乐”,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樂,五聲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乐,五声八音的总称。,像鼓鞞的样子。木,表示鼓鞞的支架。
17.“燊”、“爃”是“榮”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熒”的本字,表示花丛密集的花蕊和花粉色彩明亮,眩人眼目。榮,篆文“”,即“熒”的本字,花蕊荧亮木,树),表示树木花开满枝,眩目荧亮。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繁花绽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荣”,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篆文异体字“燊”用“ 焱”代替“”。楷书异体字“爃”再加“火”,写成左右结构。古籍多以“榮”代替“燊”和“爃”。古籍常“荣华”并用,表示草木花开繁盛,也比喻地位出众,风光气派,引人称羡;“荣”多指木本开花;“华”多指草本开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榮,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荣,桐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用省略了“火”的“熒”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荣”是屋梠两头翘起的檐角。
18.,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看到。,金文日,光亮丝,细线見,看到),表示光线亮到连细丝细线都看得清。有的金文误将“見”写成“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光线充足,细丝可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㬎”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显”,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在道家处世观念中,“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顯,頭明飾也。从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显,头上突出的装饰物。字形采用“页”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19.,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钟鼎的圆口。損,金文手,捣毁钟鼎的圆口),表示捣毁钟鼎器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简化成造字本义:动词,捣毁、破坏钟鼎等贵重器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损”,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简化成“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損,減也。从手,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损,减少。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员”作声旁。
20.,,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僇”的本字,表示头戴羽饰的老族长。戮,篆文翏,即“僇”的本字,老族长戈,杀伐),表示杀死族长。造字本义:动词,杀死头戴羽饰的长者(即族长),表示部族灭绝,集体屠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戮,殺也。从戈,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戮,屠杀。字形采用“戈”作边旁,采用“翏”作声旁。
21.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始,金文司,掌管女,妇女),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金文又加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台,即“胎”的省略,怀胎女,妇女),表示怀胎妇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22.的本字。,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同时加(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结绳)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生,长,收,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終,絿絲也。从糸,冬聲。,古文终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终,将丝线缠紧。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冬”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
23.”是“”和“”的本字。,甲骨文八,表示发音,参见“只”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的“为祈求而颂神许诺”动词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许诺)另造“”代替。当“”引申出形容词“因祈求实现而深感快慰喜乐”之后,篆文再加“心”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为祈求而颂神许诺,讨好神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兑”写成。楷书异体字将“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写成“讠”古籍常假借“説”代替字形相似的“悦”,表示因祈求兑现而深感愉快满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説,釋也。从言、兌。一曰談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说,解释。字形采用“言、兑”会义。另一种观点认为,“说”是“谈论”的意思。
24.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一个头朝下入土的),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25.
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穿连贯通。,金文門,控制房屋进出的设施两个,是两个的简写,双手),表示双手将敞开的两扇门合上,阻止进出。有的金文穿连贯通)代替双手抓持),表示将一根门栓穿插进左右两扇门上的栓孔。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形状写成不知所云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不知所云的写成明确的双手造字本义:动词,将门栓插进左右两扇门的两个栓孔,紧闭大门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关”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行书将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草书将行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点带弧钩的;而简体楷书则将草书字形中的点带弧钩的简化成两点,将草书字形中的简化成。楷书异体字误将草书字形中的当作。尽管笔画简单的,表面上与笔画复杂的看起来毫不相干,但若沿着草书字形追溯,可知本来就是,所以的楷书异体字字形,纯属结构误解。古籍多以“關”代替“関”。汉语中常“关闭”并用,“关”(關)与“闭”(閉)近义,但有所不同:“关”表示拉上门栓,阻止出入;而“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闭”是更彻底的“关”。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關,以木橫持門戶也。从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关,用木栓横穿两扇门的栓孔,使两扇门板牢牢紧闭。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二、翻译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日  “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是阴阳之道的有无化生,是游说应变的关键。游说前一定要对各种变化有所准备,吉凶生死的关键全系于捭阖。口是心意出入的门户,心是精神的居所。心所产生的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等,皆从口这里说出来。所以用捭阖来作为关闭讲话的门栓,进而控制言语的进退。
    捭就是开,就是开口说话,就是阳;阖就是闭,默不作声,就是阴。阴阳相互调和,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符合捭阖之理。所以说,把凡是有关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的九种表现形式视作为“阳”,成为“始”;把凡是有关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的十种表现形式都视作为“阴”,称为“终”。那些在游说时采用“阳”一类的事情来立说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始”,因为他们是从事情好的一面来进行游说,劝导对方开始行动,促使游说得到成功;那些在游说时采用“阴”一类的事情来说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终”,因为他们是从事情恶的那一面来进行游说,阻止对方谋略策划实施,使它终止行动。

三、背诵已上传至微盘

四、整体联想事例
    今日段落体会:对于谋臣幕僚来说,在游说对方前要实现做好各种可能变化的准备,有备无患;游说对方中要及时应变策略,避免杀身之祸,因为从嘴里说出来的话会暴露你的意图和动机,所以要紧口之门,避免祸从口出。游说对方时始终要遵循阴阳互生调和的道理,可以从对方好的、优点的“阳”  面进行游说,劝导对方开始行动,这叫“始”,为万物之母。游说时还可以从对方不足、有缺点的“阴”面进行游说,阻止对方的计划实施,这叫“终”。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想到了我是如何跟随老师的这种从源头从根上,由心学起做起的这种学习模式,它完全打破了我原来那种从尾端、从末上、由脑多想少做的过去惯用模式。老师从头到尾都做了说了什么,就把我从对老师从半信半疑、半真半假的学做方式到不疑不惑、老老实实的学做方式转换,我要立志:坚决不做伪人演戏做给人看,要做真人心诚做给自己看。老师也是用了捭阖之道,刚开始上课就通过情绪聚焦把我们的兴趣给激发出来,让我们觉得心理是可以接触到的,情绪是可以操控的,然后用听音乐的方式让我们意识到心理是可以接近靠近的,把我们的胃口吊足了,要好好学心理的志激发出来的,趁热打铁让我们进入感知觉学习这个路上来,起初还觉着有意思,挺好走的,越走越难,生出来抵抗随便吧以及后退之心,老师看到后给我们打气鼓舞士气,大部分人可能都会在半路上遇难有退反之心,但如果再坚持一下,多走几步,度过了难关,坚持再坚持,两年下来你肯定能收获良多的。至少到目前来看,我们2N11这个班还没有掉队的,不断有新人加入,同学们要学好心理得志也在慢慢的立起来,因志生意,大家愿意好好做练习,从练习中找到得的喜悦。

五、今日提问
1.今日提问:昨天的经文说,天地对万物的谓“化”,就是对万物的生与杀,来实现万物的存与废;生杀的办法是通过变动阴阳来开闭四时,春夏为阳宜生,秋冬为阴宜死。开启阳而益生者叫捭,开启阴而宜死叫做阖(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今天的经文讲述圣人怎么替天捭阖,以言语开闭人神。
针对今天的经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言语为什么能够控制另一个人的“神”,怎么做的? 答:口,心之门户,神,心之主也,一个人心里的好恶会通过他说出来的话表现出来,用心有神在心中的人就能依次推测对其有所了解后,根据他好的,不好的两方面去游说制定方案,始其优点开始行动,终其缺点止损,用捭阖之术就这样通过言语控制了另一个人的“神”。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想看:人为什么怕死怕失败?怎么才能不怕?
    答:人怕死怕失败究其原因应该是人内心的恐惧、担心在作祟是,人没有底气做事,伪知伪志上位。如何不怕就是去伪存真,松痣痔,紧正志,养心中的神上位,通过仁来通神接物,精神内收就有底气不怕了,就能做好事,有志者事竟成。多说一句不忘本:好好做感知觉练习吧。
六、今日师说
陈刚 6-15 22:31:09
人为什么怕死呢?
本来,道对世界的管理 ,就那么简单粗暴的一个操作,顺者昌逆者亡。借此在天下实现道自己——道法自然
昌与亡,就是阴阳,就是开合
生与死对应阴阳、对应开合
这两面都是道的操作,不可偏废
人怕死,为啥不怕活呢?
这说明了什么呢?
怕死贪生的人可能会说,活着好啊
那问题是,道说的是,死活都好
你为啥要说活好,死不好呢?
怕死的意思是,听我的不听天老爷的
死和失败造成的痛苦多么真切多么沉重啊
可是,这分明是戏精嘛
就是!搞得跟真的似的
精神分析师们,分析啥呢?
是不是跟戏精一伙的?
看戏的文艺评论家?
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评戏的是骗子?
狼狈为奸
狼狈勾肩搭背
归天就生了,不有自生

陈刚 6-15 22:50:09
最近老看到一些娃娃打针的小视频
我也想到死刑犯
执行死刑前,他也会说我没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09: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5026102209 于 2022-6-16 12:48 编辑

第一周  第五天  捭阖第一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一、查字正因
1.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程序、套路。,金文式,程序言,提问),表示按程序提问、考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任用官员之前根据程序对候选人进行提问、考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试”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試,用也。从言,式聲。《虞書》曰:“明試以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试,人员作用步骤。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式”作声旁。《虞书》上说,“公开考核他们的业绩。”
2.言:,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舌”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鼓舌说话。有的甲骨文在“言”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横指事符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写成。俗体隶书变化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舌”简写成。有的俗体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大幅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幅简化成三横,字形遂面目全非。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言,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䇂”作声旁。所有与言相关的字,都采用“言”作边旁。
3.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装。依,甲骨文衣,上装,借代前胸人,人体),表示一个人偎在他人胸上,不愿离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偎在对方胸口,表示心连心,不愿离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依,倚也。从人,衣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依,倚偎。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衣”作声旁。
4.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祖源。崇,篆文山,山脉宗,祖),比喻万山之宗,表示最高大的山脉。造字本义:名词,山之宗,比喻山系中最高耸巍峨的山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山”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宗”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崇,嵬高也。从山,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崇,山岭巍峨高耸。字形采用“山”作边旁,采用“宗”作声旁。 
5.高,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建在环形城墙上的多层塔楼,下方的“口”像城墙的门拱。古人在城门的城墙上建筑多层塔楼,目的是在垂直方向远远超越地面的位置,让守城卫兵获得俯看和瞭望城门周围的宽广视野,以便在城门面临危险时发出预警。简体甲骨文把多层的尖顶塔楼简化成、或、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多层塔楼简化成造字本义:名词,城墙上瞭望预警的多层楼台。楷书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承续篆文字形。甲骨文的“京”、金文的“亭”、甲骨文的“高”,字形相似,含义相关:“京”是环护都邑的城墙,多引申为都城;“亭”都城内供王亲贵族祭祀的楼台,尖顶无墙,但可遮阳蔽雨,多引申为供行人或游客歇脚的简易建筑;“高”是城墙上的多层楼台,多引申为由上往下大距离的俯瞰状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凡高之屬皆从高。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高,崇高。字形像台观建筑高耸的样子。字形采用“冂”作边旁。囗,与“仓”、“舍”字形下部的“囗”意思相同。所有与高相关的
字,都采用“高”作边旁。

6.卑:卑,金文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十”。俗体楷书误加一撇,将隶书字形中的扇形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卑,賤也。執事也。从、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卑,地位低贱。被迫劳作。字形采用“、甲”会义。
7.小:小”是“沙”的本字;“少”和“小”同源。小,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三(众多)颗细微的沙粒。金文突出沙粒形状。有的金文将中间的点写成长竖,将左边的点写成撇画,将右边的点写成捺画,沙粒形象消失。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细微的沙粒。隶书略有变形。当“小”的“沙粒”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水”另造“沙”代替,表示水边的细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凡小之屬皆从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小,物体细微的特征。字形采用“八”作边旁,“丨”现而加细分。所有与小相关的字,都采用“小”作边旁。
8.下:“丅”是“下”的异体字。下,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一横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两横(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顶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底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异体字“丄”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顶端的短横的短横写成竖线。古籍多以“下”代替“丅”。“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丅,底也。指事。下,篆文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丅,底部。这是指事字。下,篆文写法的“丅”字。
9.大: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隶书失去手形。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字像人的形象。大,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才”字。所有与大相关的字,都采用“大”作边旁。
10.出:出,甲骨文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省去。有的甲骨文(城邑)写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表示异族入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11.入:入,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写成屋形的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隶书有所变形,写成“反人”的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入,内也。象从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从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入,进到内部。字形像什么东西一齐从上面落下的样子。所有与入相关的字,都采用“入”作边旁。
12.可:可”是“哥”、“謌”和“歌”的本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和着音乐唱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竽形写成”丁“当“可”的“吹笙唱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可”另造“哥”代替,表示对唱。当“哥”本义消失之后,金文再加“言”(倾诉)另造“謌”代替,或者篆文再加“欠”(撮口而吹)另造“歌”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可,肎也。从口、丂,丂亦聲。凡可之屬皆从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可,肯,同意。字形采用“口、丂”会义,“丂”也是声旁。所有与可相关的字,都采用“可”作边旁。
13.人: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概括了古人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常见姿态。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是籀文字形。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所有与人相关的字,都采用“人”作边旁。
14.家: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生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生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另外,对古代农户来说,生猪意味着一笔重要财产,将生猪养在居所范围内,也是对这笔肥胖财产的必要保护。有的甲骨文将猪形的“豕”简化成。金文突出了“豕”的尾巴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豕”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家,居也。从宀,豭省聲。,古文家。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家,居住的地方。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叚”的“豭”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家”字。
15.国:”是“”和“”的本字;“”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國”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國,邦也。从囗,从或。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义。 
16.天:天,甲骨文口,即“日”的简写,太阳大,成年人),表示人的头顶上方、日月星辰所在的太空。有的甲骨文将“大”写成“夫”。有的甲骨文用“上”代替“日”:上,与地相对的空间大,成年人),强调太空在人的头顶之上。有的甲骨文将“上”和“大”混写。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上”简写成“一”。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类头顶上方的太空苍穹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天,头顶。至高无上,字形由“一、大”构成。
17.无:,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字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兀”写成。“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古籍多以“無”代替“无”。《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18.内,甲骨文冂,门框入,由外而里),表示进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门框“冂”写成屋形。有的金文将屋形简写成“宀”。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宀”与“入”连写混合结构,字形严重变形。造字本义:动词,进门,回到家中。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古人称平安栖身的家室为“内”;称风险重重的山野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内,进入。字形采用“冂”作边旁,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
19.外:外,甲骨文倒写的“人”,是“队”即“坠”的省略,从高空坠落内,居室、家庭),表示远离居所、发生坠亡的风险环境。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内”写成“夕”。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倒写的“人”写成“卜”。有的金文将“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离居所、充满个人生命安全风险的山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古人称平安栖身的家室为“内”;称风险重重的山野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外,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外,远处。占卜的人平常喜欢在白天占卜,而今在夜晚占卜,这对于占卜之事来说就是例外了。
20.益:“益”是“溢”的本字。益,甲骨文盛器),字形像水从盛器的开口处溢出。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四点的“水”简写成三点的。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横写的“水”,强调“水横溢”。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有的隶书将横写的“水”写成。当“益”的“横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益,饒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益,富饶有盈余。字形采用“水、皿”会义,“皿”表示水从器皿上满出来。
22.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手在屋顶忙碌,表示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就,高也。从京,从尤。尤,異於凡也。,籒文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就,特别高。字形采用“京、尤”会义。尤,表示异于一般。,这是籀文写法的“就”。
23.去:“去”是“却”的本字。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凵”(厶)。篆文异体字“在“去”的字形基础上加“户”(门),强调“出门远行”。造字本义:动词,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了“土”;将篆文字形中的“凵”写成“折”加“点”的“厶”,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邑)形消失。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再加“卩”(人)另造“却”代替。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去,人相違也。从大,凵聲。凡去之屬皆从去。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去,两人相背而行。字形采用“大”作边旁,采用“凵”作声旁。所有与去相关的字,都采用“去”作边旁。
24.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唾弃、不接受。倍,篆文人,当事者咅,即“呸”的本字,唾弃),表示唾弃、背叛。造字本义:动词,唾弃、背叛。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咅”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倍,反也。从人,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倍,违反。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咅”作声旁。
25.反: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石崖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彳”(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反,覆也。从又,厂反形。,古文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26.御:,甲骨文人,驯马者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丝”(缰绳)写成“。有的金文形写成形模糊;同时加(行进),强调驾马骑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是对的比喻,含义全然不同,但古籍中多假借代替,或将”相混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御,使馬也。从彳,从卸。馭,古文御从又从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御,驾驭马匹。字形采用“彳、卸”会义。“驭”,古文的“御”采用“又、马”会义。

二、翻译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捭阖的道理规律,可以用阴阳的方式来考核它,所以对品行高尚的人游说,就要说“阳”类的事,对品行卑劣的人游说,就要说“阴” 的事。高与大均为阳,下与小均为阴,是故可以用低下的姿态去求合志向渺小的人;用高尚的姿态去求合志向高远的人。照这样去游说,想到哪去就能去到哪里,想进哪里就能进到那哪里,没有什么地方是不通行的。用捭阖之术,小到可以游说个人和家庭,大到可以游说诸侯国君和周天子。不论内部有多小,也不论外部有多大,均不能局限于本身,而需辩证对待。益损、去就、背反、都是用阴阳之术来驾驭的。

三、整体联想事例
         今日段落体会:捭阖之术可以用阴阳变化的方式来考察它。对于品性高尚的人,游说要捭,从志同道合的阳面来说利;对于品行不端呃人,游说要阖,从切中要害的阴面来说损;如果捭阖之术用的好,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和全世界,都可以用来游说成功的。对目前的我而言,参透捭阖之术,用在自己身上来观察和审察自己的行为,好的方面要加持,比如坚决完成任务,作业做给自己看要做好。不好的方面要削弱,比如老想偷懒、睡觉、刷手机视频来拖延自己做到电脑跟前写作业的正事。

四、背诵已上传至微盘  


五、今日提问
今天的经文讲述不同目的说不同的话。针对今天的经文,提一个这样的问题:“以下求小,以高求大”是什么意思?
    答:查象形字典,下指与天相对为下,可以说地下,小指是细小的沙粒,高指城墙上瞭望预警的高台,大指成人。这四个字从人心理空间的势来排位,从下往上说是下−小−高−大,对品行高尚的人游说就是以高求大,对品行卑劣的人游说就是以下求小。简而言之,游说都是捧人,我的姿态都要            比对方低,对高尚的人,我就是锦上添花,填砖加瓦;对卑劣的人我就是托举止损,查漏补缺。   
         老师回复:
          对符合己方利益的以高求大,对不符合已方利益的小下求小。捭阖以己方利益为纲
         游说不只捧,也杀
          并且捧杀有据
         同时,强调低姿态可能难以捭阖
          像鬼谷子的弟子们的捭阖活动,不恰当强调低姿态和捧,可能会招致杀生之祸

六、今日师说
况智迪(小迪) 6-16 07:55:10
小迪说的昨天路上遇见小婴儿逗孩子玩这个事的体会:可能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于为谁解饥进食而在旅途中让谁作短暂停留
陈刚 6-16 07:56:22
旅途,是有目标的跋涉
人会饿,中途必须吃饭
这有一个总分之别
逗,就是要在这个总分之中
文艺作品,戏,可以表现其中的任何环节
比如可以戏的总分中,单独挑出吃
借此说明人的“吃”
把吃从逗中分的地位,提拔为总
——戏的意思,是脱离实际系统,单独强调想要强调的
改变实际的总分关系,单独强调想要强调的
单独和脱离
也就是压抑(分裂)和择而自居
所谓投射
要真逗,而不要戏
压抑(分裂)之后要懂得还原,自居入戏要知道卸妆
——如果,是抚养者需要进食而逗
那就是戏子、裂子 、食子
食母不食子
虎毒不食子
这是养人类幼崽的捭阖
所以逗孩子,不要见面就上,张口就来
要看人家孩子是不是旅途饥渴,想吃什么不
不然就是吃人家孩子,吃自己孩子
杀生之捭阖
不赦之罪
喂饭,追着喂饭,是物质做工具的杀生
强逗,追着强逗,是精神做工具的杀生
孩子们百折不饶,多年追杀不成,长到现在也只能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不成人形了
游戏是孩子的生活方式,玩具是孩子的天使。这句改开以后从西方引入的金科玉律,包藏祸心。
已经杀人无数

陈刚 6-16 08:45:46
所以我们的课程会时不时上演夺命节奏,精读会更是一上来就夺命
饱满的任务,逼着你不得不调整生活节奏,放弃一些习以为常,升值还需要额外早起
曰劳改

陈刚 6-16 09:32:35
故事:
等待投胎的婴儿给神说,天下这么大,我这么小,我怕。
神说:不用怕,我已经在人间给你安排好了两个照顾你的人
他们迎接你到达人间,并一直陪着你长大
直到你不再害怕了
他们才会离开你,回来跟我复命
婴儿说:他们叫什么,我怎么找到他们?
神说,不用找他们,他们一直在等你。
不需要知道他们的姓名,叫爸妈就好
这就是投胎
投胎技术
——要通神!
通神敬神。
还要接地气——去地上叫爸妈
陈刚 6-16 10:55:52
每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他应该受到的对待是:欢迎人类的新成员,欢迎天道新兵入列.
老兵们,特别本班组班组长,尤其要诚心诚意地做这事
现在新生儿的相关礼仪都过度功利化。
虚有其型而没有其实。有些礼仪干脆取消了。
重要的是在新生儿面前,老兵们的所作所为,天天都是仪式感。
步步深入和发展生活展开,是生命活动(生话)系统每一个站点对新成员的欢迎和辅导。
真逗而不是“戏逗”
这是说老兵
对新兵而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立足自己的力量奔赴使命
感恩老兵的存在,让我有了组织
向班长靠拢,向老兵看齐
为自己是本班成员自豪
视集体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耀
视集体的使命为自已的生命依托
老兵的呵斥和照顾,是集体使命和关怀的表达
陈刚 6-16 11:07:19
不搞小金库,不搞小圈子
不贪污不侵占
不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本班组自建立以来,经历过数千年的风风雨雨。
各位前辈屡历奇功,才让我们这个班组跨越时间的长河,在此时此刻迎接我们的到来和参加。
向祖宗学习,做未来祖宗。
勤勤恳恳鞠躬尽瘁。
向列祖列宗致敬,为子孙万代耕耘。
没有创伤,只有供献
这是人出生的意义。

陈刚 6-16 11:13:52
有部电视剧叫士兵突击,上面有一个连队新兵入列的时候有一个宣誓仪式。
我是什么什么连队,第多少多少名战士。
大家想想看我们这样还有心理疾病吗?
还不会捭阖吗?
还会遇到我们现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00: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5026102209 于 2022-6-17 18:36 编辑

捭阖第一第一周   第五天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一、查字正因
1.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2.”是“”的本字。止,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止,事物的底基。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所有与止相关的字,都采用“止”作边旁。
3. cáng”是“”的异体字;而“”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当“”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臧”写成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和“”。
--------------------------------------------------------------------------------------------------------------------------------------------------
“藏”zàng字合并代替了“(zàng)”和“(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和“”;而“”字和“”字已被废弃。
4.: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简写成“急”。“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隱,蔽也。从,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㥯”作声旁。
5.: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配边境的犯人。還,甲骨文行,前进眉目,张望方,发配边境的犯人),表示被发配边境的犯人对家乡眷念回望。金文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方”,用“瞏”(環,围绕、环视)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强调远行者“眷念回望”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离家远行者眷念回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睘”简化成“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還,復也。从辵,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还,去了又回。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瞏”作声旁。
6.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住。极,篆文木,械具及,抓住),表示起控制作用的器械。造字本义:名词,绑在马背或驴背上的木架子,方便载物或插、挂物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及”写成。古籍有时假借“极”代替同音的“極”。《汉字简化方案》用“极”合并简化“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极,驢上負也。从木,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极,绑驴背上用以载物的木架。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及”作声旁。
7.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繁体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德,升也。从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8.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相,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
鼠有多厚的皮!”
9.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10.”和“”是“”的异体字;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11.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研)写成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12.,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13.”是“”和“”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水”。当“”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用“人”代替“衣”另造“”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裘,皮衣也……求,古文省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14.,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裹着的圆球状物。苞,甲骨文林,丛林乃,即“奶”的本字),表示丛林中吃奶的草木幼蕊,比喻草木芽包。有的甲骨文用“艸”(植物)代替“林”,将“乃”写成。金文用“包”(圆球状物)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乃”,强调草木芽包的圆球状。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植物欲开而未开、被叶子裹着的花骨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简写成“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苞,艸也。南陽以爲麤履。从艸,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苞,花托下面的叶子。南阳以为“苞”是麤履。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包”作声旁。
15.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篆文糸,绸带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红绸带。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結,締也。从糸,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结,丝线绞织在一起不可分解。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吉”作声旁。
16.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同源,是“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金文㫃,是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㫃”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㫃”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施,旗皃。从㫃,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㫃”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17.同源。,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向下伸展的手臂,是右手(即)的变形。古人的手臂,由于大量的日常手工劳动而强壮有劲,造字者遂以强壮有劲的手臂代表无形的力量。在甲骨文中,有力的男子为,有力的女子为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突出了手指的形象。篆文将甲骨文、金文的横写字形,写成竖写字形,淡化了手形。造字本义:名词,强壮有劲的手臂隶化后楷书有所变形,手臂形象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凡力之屬皆从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力,筋骨。像人的筋骨形状。平治天下的功能也叫“力”,这种“力”可抵御大灾。所有与力相关的字,都采用“力”作边旁。
18.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又”(抓)、“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道,人们所走的路。字形采用“辵、首”会义。直达的大路叫作“道”。
19.”是“”的异体字。,金文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篆文将金文字形的混合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简体篆文“法”省去“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法”承续简体篆文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去”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灋,刑法。量刑标准平得像水面一样,因此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廌,是用来在疑犯中撞触不正直真犯的动物,判别出真犯后将其除灭,
所以字形也采用“去”作边旁。“法”,今天文字的写法省去“廌”。
20.”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为,象兩母猴相對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为,弥猴。作为走兽的弥猴喜欢用它的爪子。爪,就是弥猴的形象特征所在。“为”的篆文字形下部像弥猴的形状。王育说:“爪的字形,
像弥猴的爪形”。,这是古文写法的“为”字,像两只弥猴相对的样子。
21.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22.,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金文言,说话胃,即喟”的省略,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不发不快的评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胃”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謂,報也。从言,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谓,报告。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胃”作声旁。
23.員”是“圓”的本字。員,甲骨文口,圆形开口鼎,有脚的鼎),表示鼎的圆口。金文将“鼎”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鼎”误写成“貝”。当“員”的“鼎的圆口”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圈形的“囗”另造“圓”代替。造字本义:名词,鼎口流畅的弧圈。《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圆”,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简化成“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圓,圜全也。从囗,員聲,讀若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圆,完整封闭的弧圈。字形采用“囗”作边旁,“员”作声旁,读音像读“员”字。
24.的本字。,甲骨文像剔发刺字的犯人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将指事字简化成。有的简体甲骨文将枷形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简化成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隶书变形,导致消失,枷形消失。当“方”的“流放犯人”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旁”代替;或加“攴”(打击)另造“放”代替,表示刑罚驱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凡方之屬皆从方。汸,方或从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方,相并的两只船。字形下部像两个“舟”字省略合并成的样子,字形上部像两只船总缆在一起的样子。所有与方相关的字,都采用“方”作
边旁。“汸”,“方”的异体字采用“水”作边旁。          

二、翻译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圣人要使用阳的操作策略,人和事就会随着圣人的指挥启动,向前行动和发展。圣人要使用阴的操作策略,人和事就会随着圣人的指挥终止。阳动而出,事物的势和能就会出现。阴隐而入,事物的势和能就会消散掉,消弭在静默之中。 阳的生长和运动,到了极致,事情完成和结束了,事物就会随后逬入阴的周期和进程;事物进入阴的进程之后,会一路消亡下去,直到上一事结束,下一事萌发。天地之大德曰生,一个事物之所以要发展壮大,最深层的推动力,是天地賦予了它一股强阳之气,催其奋发。圣人寿策万类,让万物奋发,同 样也是以天地之德来造化万物,故曰德相生也。当事物发展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阳气用完了,停止继续发展,这时, 动态的变化,就被定格成了静态的形态,这叫形相成。怎么才能让一个小的事物发展壮大呢?需要圣人以德苞养它。如果事物的发展出现了病态趋势和现象,就需要阴来克制终结它的继续发展,要以强力来约束终止甚至是消灭它。
阳求阴,是让万物奋发,以兴其利;阴求阳,是以强力,让危害祸患终止,以除其害,这就是圣人所行的捭阖之道,都是天地阴阳之道,并且是说人御人之法,是管理天下万物处理天下万事的根本。

三、背诵已上传至微盘

四、整体联想事例
   今日段落体会:本段说圣人所行的捭阖之道,都是天地阴阳之道,并且是说人御人之法,是管理天下万物处理天下万事的根本。阳的生长和运动,到了极致,事情完成和结束了,事物就会随后逬入阴的周期和进程;事物进入阴的进程之后,会一路消亡下去,直到上一事结束,下一事萌发,所以阳的尽头是阴,阴的尽头又复生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生互化就有了万物的生和死相依相随。我想到了太极阴阳图和阴阳鱼的互动图,人也一样,从出生那一刻就已踏上了走向死亡的那条路,人死了身体腐化后归入大地后再次踏上生成新的物种的开始。人死的是肉身,但精神不死不灭,所以会有古之圣贤故事流芳百世。所以,人活着的目的或者终极使命是什么?不是肉身的长生不老,是精神永垂不朽,就像是天安门广场前的英雄纪念碑,又或者是烈士陵园飘荡的精忠之气。我活这一世的使命又是什么?我认为我的使命于自己就是修己身,养己神;于家庭就是做好家庭建设,守好自己的位置,上孝顺父母,下善养孩子,夫妻同进同退。

五、今日提问   提问:今天的文字,是捭阖章的结语,概述对阴和阳的各种运用方式和情形,以及阴阳之道“圆方之门户”的地位。提一个问题是:对阴和阳有些什么运用情形?
答:1.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阳者清扬,其内在的本性要求它要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向上,所以要描述崇高的事,助推他的发展和向上。阴者沉浊,其内在的本性,要求他要不断的消沉,不断的自我毀灭。所以 要和他描述卑小的事,加速他的沉沦。
      2.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为小言阴,即便最卑小的事物,都可以让它变得没有下限地更加卑小。为大言阳,可以让弱小的事物发展壮大,也可以让已经很强大的事物,更加壮大,没有上限地发展壮大。万事万物皆可以操纵,削弱它可以将其削弱到极致壮大它,也可以将其壮大到极致,这便是为小无内,为大无外。损益、去就、倍反,都是 以阴阳御其事。
      3.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 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我们想要启动和推动某个事,就要以阳的一面来游说他人。总的思路, 就是告诉他这样做会有多好,他就会开始这件事。我们想要停止和终结某 个事,要以阴的一面来游说他,让他放弃和终止自己的计划和行动。

六、今日师说
陈刚 6-17 06:44:52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
陈刚 6-17 06:47:03
如果以己察人,以人察天,以今察古,是谓刷油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17:2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5026102209 于 2022-6-18 17:57 编辑

一、抄写全文
       捭阖第一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二、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捭阖篇,阐述的是捭阖之术的总原理,先告诉我们圣人是怎么驾驭众人和君王的,然后我们普通人又如何才能驾驭别人。

《鬼谷子》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粤若稽古开头,可见,鬼谷子的道术,是从上古道术一脉相承传下来的。我们前面在《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中说过,鬼谷子的道术传承源流是这样的:三皇之道传老子,老子传关尹子,关尹子传鬼谷子。鬼谷子再传于苏秦张仪等人。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既然鬼谷子的道术,是从上古流传下来的,如果一直向前溯源,第一个立道圣人又是怎么得道的呢?是他同天合道,通彻了天地万物而得道。其他的人,虽然和万物同为道所主宰,却不知所以然,也就是《素书》中的讲的不知其所由。只有圣人能够得道,百姓对道却是曰用而不知。天下不可一曰没有圣,圣人以道来管理。所以圣人之在天地间,能够体道御世,为众生之先。

圣人运用捭阖之术的三大基本原理。第一个原理是,天地万物皆因阴阳而生,皆因阴阳而化。第二个基本原理是,任何事物的任何变化,都可以归结为阴阳的变化。第三个基本原理是,圣人能把握和度量万物变化的伎巧短长和权变势能,就可以认识理解和主宰万物。我们前面说过,管理天下万物,最难的是管理人。圣人要控制和主宰人,关键是要对不同类别的人,进行针对性的度量和控制。人可以分为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这八类。贤人,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做成功的人。不肖,则和贤人相反,他们是一类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做砸的人。
圣人运用捭阖之术管理人的三步策略,第一步,推门进入他的内心,把他内心里的一切都全面了解清楚。第二步,利用对方的志意,设定策略路径,牵着他往自己既定的方向走。第三步,在既定的目的地设置一张网,以求达到避害趋利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设局布局和做局。

既然圣人可以通过控制君王,来间接实现自己的治国之志。同样,普通人也都可以通过控制有权势的人,来间接实现自己的目的。那怎么才能做到呢?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鬼谷子认为,在于游说。需要什么条件呢?鬼谷子认为,只要有一张嘴就可以了。说话谁不会呢,谁没长一张嘴呢?可见,捭阖之术的门槛很低,低到任何人都有条件学习和掌握。第一,天地之所以能造物,因为天地有神。人之所以有能力化物御物,在于人心里面居住着神。第二,神不是自己下指令来控制外物,而是通过心气思虑。人的心,也没法直接的来控制他人,需要借助于说话来影响或号令他人。他人接到号令,反馈给神,神再做出决断。神影响语言,语言输出给神,神再给出反馈。可见,语言可以间接的影响神。第三,要正向的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了解他的神,与其神会,来直接判断他的志意。反过来,我们通过他人的言语,可以逆向还原出来他的神,从而获悉他的真实志意和打算。第四,左右一个人的根本,在于从神的层面上左右他。怎样才能进入对方的内心,来操纵一个人的神呢?鬼谷子认为,心如同一间房子,里面住的是神,口便是这间房子的门户。志意、宮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第五,怎么左右他人的神呢?非常简单,逬入这间房子,放进去自己想放进去的东西,拿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利用对他人心神的操纵,来控制他。也就是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让他想什么,他就想什么,让他不想什么,他就不想什么。根据需要,开关对方的 心神。进一步,再根据需要,让对方跟着自己的计谋走,这叫制之以出入。在鬼谷子眼里,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人”只是一个空壳,神才是真正的主宰。我们不能通过控“人”来真正的实现对人的控制。而应该直接迸。入他的内心,通过控制神,来左右一个人。

把游说的根本策略,分为阴阳两类。说长生、安乐、畐责、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宮欲,这些为阳。要调动一个人的心气和志意,用言语拨动他内心的机关,让他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计划做事,就需要用捭术,以阳的一面来说服他。反过来,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如果一个人的计划和行动,不符合我方的利益,我们想让他放弃,怎么操作呢?需要和他分析,这样做的结果,有多么多么不好,对方听进去了之后,就会终止这件事。这套方法,可以用来游说人,让别人听从自己。也可以用来说家,让一家人听从自己,让一个家庭和睦兴旺。也可以说国,让诸侯国的公侯听从自己。也可以说天下,让天子听从自己,使天下太平安康。很多人会疑惑,既然圣人的学问那么高深莫测,普通人学了有啥用?圣人的道术,都具备普适性。比如说人,说家,普通人都可以学以致用。

万物万事,都要以阴阳来制御。圣人要使用阳的操作策略,人和事就会随着圣人的指挥启动,向前行动和发展。圣人要使用阴的操作策略,人和事就会随着圣人的指挥终止。阳动而出,事物的势能就会出现。阴隐而入,事物的势和能就会消散掉,消弭在静默之中。 阳还终阴,阴极反阳。阳的生长和运动,到了极致,事情完成和结束了,事物就会随后逬入阴的周期和进程。这是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事物进入阴的进程之后,会一路消亡下去,直到上一事结束,下一事萌发。这叫阴极反阳。阳求阴,是让万物奋发,以兴其利。阴求阳,是以强力,让危害祸患终止,以除其害。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圣人所行的捭阖之道,都是天地阴阳之道,并且是说人御人之法,是管理天下万物处理天下万事的根本法则,是统御天地万物的门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17: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5026102209 于 2022-6-21 16:27 编辑

反应第二  第二周 第一天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一、查字正因
1.反: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石崖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彳”(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反,覆也。从又,厂反形。,古文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2.应: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迁徙飞行时能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大型候鸟天鹅。應,篆文疑为”的变形,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候鸟心,意念),表示像大雁一样意念相通造字本义:动词,彼此存在息息相通的共鸣,能默契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雁”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应”,依据狂草字形对正体楷书字形进行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雁”简写成“广”加三点的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简化成一横光影的折射为映”,强调客观性;对某一事物的反响为“应”,强调主观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應,當也。从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应,当,该。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3.化: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一个头朝下入土的),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4.形: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研)写成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5.俱:具”是“俱”的本字。具,甲骨文双手,持举鼎,既是祭器也是高级饮食器皿),表示为招待客人拿出高级饮食器皿。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篆文又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造字本义:动词,拿出高贵的饮食器皿铜鼎来宴请佳宾,意即准备齐全,招待贵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具”的常用动词含义引申为“持有、拥有”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俱”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俱,偕也。从人,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俱,共同,一起。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具”作声旁。
6.生: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7.观: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着两只大眼的大鸟,两只大眼之上是夸张醒目的眉羽,整个字形像类似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当雚”的“大眼睛猛禽瞪大眼睛察看”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見”另造“觀”代替,强调猛禽夸张的大眼“无所不见”的洞察力。造字本义:动词,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观”,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雚”简写成“又”,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简写成“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觀,諦視也。从見,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观,审谛察看。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雚”作声旁。
8.往:㞷”是“往”的本字。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贤明之君。往,甲骨文之,前行、投奔王,贤君),表示投奔贤君。有的甲骨文将“王”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简写成类似“屮”形的。有的金文将“王”写成。当“㞷”成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彳”(前行)另造“往”代替,表示朝某地“前行投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心一意投奔贤明之君,归附安乐之国。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由“止”与“王”合写的“㞷”简写成“主”。古籍多以“往”代替“㞷”。时间逝去为“往”;远古时代为“昔”。
9.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金文像罩盖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篆文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罩盖状的写成“西”,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覆,覂也。一曰蓋也。从襾,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覆,覆盖。一种说法认为“覆”是盖子。字形采用“襾”作边旁,采用“復”作声旁。
10.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查对、核实。,篆文馬,力畜,核查),表示相马师检测马匹。造字本义:动词,相马师检查、测试马匹。隶书将篆文“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僉”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验”,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简化成“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驗,馬名。从馬,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验,一种马的名称。字形采用“马”作边旁,“佥”作声旁。
11.来:“來”是“麥”的本字。來,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叶子对生的麦子,顶部的一撇像麦穗。有的甲骨文略有变形,误将表示麦茎的中间一竖穿透表示麦穗的一横。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彳”(行,迁移)、加“止”(脚趾,借代行走、移动),强调麦子由异域“引进”中原。麦子是从南欧及西亚引进中原的农作物品种,产量大大高于黍、粟等中原本土的农作物,古人将这种优良农作物命名为“來”——强调“外来”的起源。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但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对生的麦叶写成“从”造字本义:名词,麦子,从外域引进的农作物。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将“从”简化成两点一横,至此麦形完全消失。当“來”的“麦子”名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夂”(倒写的“止”,脚,表示迁徙,引进)另造“麥”代替。当“來”派生出“麥”之后,逻辑上,显示植物形象的“來”理应作为名词,加了“止”(迁徙)的“麥”理应作为动词,但汉字史的选择相反:把“來”当作动词,把“麥”当作名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峰,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来,周代先人所接受的西域瑞麦。一支來麦有二支麦峰(指篆文“來”字形中的),象麦子的芒刺形状。它是上天送来的宝贵礼物,所以称
这种庄稼为“行来”的“来”。《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诒我來麰。”所有与来相关的字,都采用“来”作边旁。

12.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13.古: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有的甲骨文再加一个“口”(言说),强调“古”的“传说”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由一竖表示的“十”写成一竖加一点的“十”。有的金文将一竖加一点的“十”写成一竖一横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言说),强调“”与“言说”的关系。繁体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籍中常“古昔”并用,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14.今:“今”是“亼”的异体字;而“今”是“吟”的本字。亼,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将“口”(张开的嘴巴)上下颠倒,表示朝下张嘴,即俯首低吟、饮食、或居高临下发话命令的状态。当“”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异体字在倒写的“口”下方,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另造“”代替,表示俯首低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短横指事符号写成折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低头吟语。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今”的“低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吟”代替;或加“口”另造“含”代替;或加“心”另造“念”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今,是時也。从亼从乁。乁,古文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今,此时此刻。字形采用“亼、乁”会义。乁,这是古文写法的“及”。
15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皮,借代羊皮。彼,篆文彳,即“行”,四通大道皮,兽皮、羊皮),表示羊皮上的大道,即古代用羊皮制作的舆图,借代远离中原的漫漫西域。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羊皮制作舆图的遥远西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皮”写成。古人称立足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彼,往有所加也。从彳,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彼,前往有益的地方。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皮”作声旁。
16.己:己”是“纪”的本字。己,甲骨文像绳子系绕的样子。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或标明物品的归属者。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丝”另造“纪”代替。捆绑的绳子为“乙”* ,用绳子捆绑叫“己”(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凡己之屬皆从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己,定位在中央。像万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弯弯曲曲的形状。己继承戊,字形像人腹。所有与己相关的字,都采用“己”作边旁。
17.虚:”是“”的本字。,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18.实:,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19.理: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裏”的省略,表示内部。理,篆文王,玉里,即“裏”的省略,内部),表示玉石内部的纹路。造字本义:名词,玉石内部奇妙天成的绚丽纹案。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理,治玉也。从玉,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理,加工玉石。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里”作声旁。
20.合:合,甲骨文口,向下的张开的嘴巴口,向上张开的嘴巴),表示两口相接。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隶书将篆文字形上部的拆写成的组合结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合,合口也。从亼,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合,口相合。字形采用“亼、口”会义。
21.察: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祭”作声旁。

二、翻译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古时候的圣人以德充体,知周万物,德养万物,故全德的人,必先合道,才能全德。道寂寥空虚,虽然无形,却能生万物、充万物、化万物,故圣人与道同一,所以叫与无形俱生。掌握了反复之术,就可以通过洞察过去,来理解现在;通过洞察古代历史,来理解今世的现状;同理,我们要驾驭别人,一定得建立在别人的了解上,我们先了解别的真实情况,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所掌握的资源,进行谋划,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是最优策略;如果对方的情况有所变化,则自己的对策和计谋也要跟着调整,自己的认知体系也要跟着更新。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在任意一个时刻,它有的部分是趋于旺盛的,这部分为实;有的部分是趋于衰落的,这部分是虚。如果事物变化表现出来的事理,和圣人的观察结果不一致,那么圣人要通过当前变化所展现出来的现象,追本溯源的反复之术的操作,重新找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变化的动因,然后再基于这个动因,调整自己的认知体系和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反复之术的操作,无论事物怎么变化,都能够做到时时全面掌握信息,全程进行控制和主刀。这是上古圣人,所教导给我们的道术,我们一定要祥加查究,掌握这套道术和方法,并加以运用,用以驾驭万物。

三、背诵已上传微盘

四、整体联想事例今日段落体会:文中多次出现的复,从《道德经》中,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中“复”的意思是指原其本质的意思。在本篇经文中,复是指原其实情。复就是透过现象,抵达本质。反,则是复的前一个动作,我们怎样才能从其表象回到最深层的本源那?我们需要沿着时间轴逆行,追本溯源,寻找根因,回到本初,这个操作就是反,也就是本文多次提到的反。所以要想复来、复今、复己,就要先反往、反古、反彼。如何应用到生活中那?想到做完夜班接诊了一个孩子反复发热,在外面医院看了几天没用带孩子来我们医院住院。护士接诊过程中患者父母情绪激动说了一些威胁恐吓和辱骂医务人员的话,护士气的和家长理论。我出面平复此时,先听护士这边怎么说,然后又听家长那边怎么说,了解事情始末,明白了双方争执原因出在哪里,找到原因后从两边各自做工作。从头到尾,我的情绪比较平静,我不会让双方影响我的心情和行为,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说服家长配合做完检查,等结果期间不闹事。护士半夜找我诉苦我本着同事情分就听吧,找出来她做的好的部分安慰她,不好的那部分我没提。今早护士向护士长诉苦,护士长直接点题她做的不好那面,批评终结了该话题。

五、今日提问
提问:本篇讲述怎么从对方说的话中,听出真实想法的捭阖之术。今天的经文,讲述在认识中如何处理现象和本质。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是反?什么是复?什么是“事有反而得复”?
答:在本篇经文中,复是指原其实情。复就是透过现象,抵达本质。反,则是复的前一个动作,我们怎样才能从其表象回到最深层的本源那?我们需要沿着时间轴逆行,追本溯源,寻找根因,回到本初,这个操作就是反,也就是本文多次提到的反。“事有反而得复”能够通过反复之术的操作,无论事物怎么变化,都能够做到时时全面掌握真实信息,全程进行控制和主导。
六、今日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3 20:21 , Processed in 1.216438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