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byssLiu

子君的《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7-9 22: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 飞钳第五 第七天




飞箝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飞钳的操作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根部
一个部分是显现在外的运转部分
根部的关键核心是:天地人,法天则地,守天地,才能运飞钳
运转部分的根基是:立场坚定(明敌我),分清敌我之后,才能操作飞钳。飞钳在操作上的关键是外合,执行方法是钩,通过明细敌方志意,度量清楚彼此的量能级,来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连接,还是倾覆。量能级别和对方志意是决定飞钳实施方向的关键要素,清楚把握这两个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飞钳,以天地为根基来立人事,飞钳就能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0 23: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 忤合第六 第一日


一、抄写及翻译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最大限度囊括奔跑迅速到口口相合,或是背弃反目,计量谋划要合于形势。敌友关系从生到死相互转化,连环相接,各自拥有各自的形势,每当形势变化需要重新谋划调整,顺应性适合自己的战略目标来设计制定计谋。因此,圣人居于天地之间,要首先能让自己的能力智慧站立于天地圣人之位,然后能够进入世间来驾驭天下万物,能够正确的分析形势献计策于君王,圣人的计谋被采纳,能够分析清天下大事,并做出正确引导和推动,这五项必定因事物变化而交会,要观察天时是否适宜,根据其多少,来事先知晓形势局面,并通过观察到的形势变化来调整优化自己的策略。

二、正音查字
1.凡: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方形的重物四周连接了四根手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严重变形,形象难辨。造字本义:名词,多人共同使用的四柄夯地桩隶书继续变形。多柄夯具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凡,最括也。从二,二,偶也。从,古文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凡,最大限度地囊括,全部,一切。字形采用“二、”会义,二,代表偶数;,这是古文写法的“及”字。

2.趋:
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割草,收割,获取。趨,篆文走,跑芻,收割),表示跑着抢收。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庄稼成熟时迅速抢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趨,走也。从走,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趋,小跑。字形采用“走”作边旁,采用“芻”作声旁。

3.倍: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唾弃、不接受。倍,篆文人,当事者咅,即“呸”的本字,唾弃),表示唾弃、背叛。造字本义:动词,唾弃、背叛。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咅”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倍,反也。从人,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倍,违反。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咅”作声旁。

4.适: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最高话语权。適,金文“啻”的省略,最高话语权辵,前行),表示尊令而行。篆文将文字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古代诸侯国按最高人才标准精选出的贡士,遵令往赴中央朝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适”,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啻”简化成“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適,之也。从辵,啻聲。適,宋魯語。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适,前往。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啻”作声旁。适,这是宋鲁方言对“之”的说法。

5.环: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回望、转着圈看。環,金文王,玉睘,转着圈看),表示圆形玉圈。有的金文写成两个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瞏”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穿孔、可以套戴转玩的圈状美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瞏”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环”,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睘”大幅度简化成“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環,璧也。肉好若一謂之環。从玉,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环,圈形的璧玉。玉肉即玉圈体的粗细完全均匀一致的叫作“环”。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睘”作声旁。

6.属: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睁眼察视。屬,篆文尾,末端蜀,睁眼察视),表示观注两端,看头看尾。造字本义:动词,行进的队伍首尾相望。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蜀”写成似“蜀”似“禹”的。简体隶书省去“毛”,并误将写成“禹”,导致“”形、“”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屬,連也。从尾,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属,连续。字形采用“尾”作边旁,采用“蜀”作声旁。

7.制:
,甲骨文木,树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字形中的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表示刀剪之间的枝叶碎屑。有的金文用“未”代替,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在繁茂的枝叶“未”与修剪工具“刀”之间加“彡”(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未”写成不知所云的,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古文制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制,剪裁。字形采用“刀、未”会义。未,表示植物的果实已初步长成,略有滋味,末梢和新枝可以剪断了。一种说法认为,“制”是“抑
止”的意思。,古文的“制”写法如此。

8.居:居”是“毓(育)”的异体字。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孕妇。毓,甲骨文女,孕妇水,产妇的羊水倒写的“,胎儿降生),表示胎儿伴随大量羊水排出母体。甲骨文异体字用“母”代替“女”,强调产子为母。甲骨文异体字将伴随羊水的胎儿省略成倒写的“子”。甲骨文异体字“居”写成“人”(母亲)与倒写的“子”(婴儿)会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字的“子”写成“古”,导致本义线索消失。在古人眼里,妇女生育后安安定定在家里“坐月子”,最能体现“住家过日子”的本质,因此“居”从“生育”的本义引申出“住家过日子”的含义,又因此用“居”代替本义为“住家生活”的“凥”。造字本义:动词,妇女生育坐月子,安安定定在家里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古”写成
附 “凥”的字源解说: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凳子。凥,金文尸,坐着的人几,小凳子),表示坐在小凳子上。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坐在自家几凳上放松停歇,即呆在家里过日子,不在户外奔波。隶化后楷书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几”写成。由于“凥”与“居”在字形、字义上相近,古籍多假借“居”(生育子女)代替“凥”(休闲在家),而“凥”字偏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踞,俗居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居,蹲踞。字形采用“尸、古”会义,原因是蹲踞沿袭古代的习俗。踞,这是“居”的俗体字,采用“足”作边旁。

9.立:
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的脚底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站在地上。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站着的人写成“介”形的造字本义:动词,站在地上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从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立,站住。采用“大”作边旁,在“大”的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立于“一”之上。所有与立相关的字,都采用“立”作边旁。

10.身:
身”与“孕”本同源,后分化。身,甲骨文腹部隆起的人被包裹在里面的“子”,即胎儿),表示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有的甲骨文用“女”代替“人”,强调妇女怀孕。简体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在隆起的腹部内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怀孕。金文孕妇十,是“又”的变形,用手抓),表示孕妇手抚腹部,或用手托着大肚子,减轻沉甸甸的肚子给身体的负担。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隶化后的楷书字形中,篆文的“人”形消失。当“身”的动词“怀孕”本义消失后,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的包围结构调整上下结构,另造“孕”代替。在甲骨文里,半圆在“人”的前部为“身”(孕);半圆在“人”的后部为“臀”;半圆在“又”(手臂)的下方为“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身,躳也。象人之身。从人,厂聲。凡身之屬皆从身。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身,躯体。像人的身体。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厂”作声旁。所有与身相关的字,都采用“身”作边旁。

11.御:
,甲骨文人,驯马者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丝”(缰绳)写成“。有的金文形写成形模糊;同时加(行进),强调驾马骑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是对的比喻,含义全然不同,但古籍中多假借代替,或将”相混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御,使馬也。从彳,从卸。馭,古文御从又从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御,驾驭马匹。字形采用“彳、卸”会义。“驭”,古文的“御”采用“又、马”会义。


12.世:
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传统数学进制的满数,九加一之和。,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三道表示的竖线指事符号下面再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三个相连相加,三十。金文在甲骨文字形中的竖笔指事符号上加一圆点指事符号,写成。有的金文将三竖笔画上的圆点连写成一横。篆文写成由三个构成的会义字,明确三十的含义。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三个连写成,并在第一个的竖笔上加一折笔,写成形的。有的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在三个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三个十相加。楷书简化字形,写成三个相连的结构。楷书异体字写成一个和一个廿。由于的金文异体字误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三个写成的字形分由此化出篆文的和篆文的;篆文隶化后楷书写成,篆文未见相应的隶书和楷书字形,隶书字形是隶书字形的演变发展;楷书异体字是隶书字形的楷化;楷书异体字是隶书字形的楷化。造字本义:数词,三十。古籍多以“世”代替“丗”和“卋”。现代汉语多以双音词“三十”代替单音单字的“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世,三十年爲一世。从卅而曳長之。亦取其聲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世,三十年算作一世。字形采用“”作字形根,通过拉长一竖而成。同时也采用作声旁。


13.施: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同源,是“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金文㫃,是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㫃”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㫃”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施,旗皃。从㫃,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㫃”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14.扬:
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陽”的本字,表示阳光照耀。揚,金文“昜”的简写,“昜”是“陽”的本字,阳光照耀丮,是“执”的本字,持举),表示高举在日光下,即公开、高调地展示。简体金文省去“止”。有的简体金文将“昜”省略成“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丮”写成“手”,将金文字形中的“昜”写成造字本义:动词,高举物品,得意展示,高调彰显。隶化后要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提手旁”,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昜”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扬”,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昜”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揚,飛舉也。从手,昜聲。,古文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扬,高举使之飘荡。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这是古文的“扬”字。


15.声:
,甲骨文殸,击磬奏乐口,说唱耳,听),表示耳朵听到的乐音或说唱的话音乐音。篆文省略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殸”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造字本义:名词,音波,包括乐音、话语以及耳朵能辨别的所有听觉信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声”,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殳”和“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聲,音也。从耳,殸聲。殸,籒文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声,音响。字形采用“耳”作边旁,“殸”作声旁。殸,籀文将它写作“磬”。

16.名:
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牙形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与“”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是对“”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名,自称。字形采用“口、夕”会义。夕,天黑。天黑了人们不相见,所以用嘴向别人说自己的名。

17.会:
”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金文合,合并米,米饭,代主食),表示将菜肴与米饭主食同锅合煮。有的金文将食物“米”写成两团食物糅合状,进一步明确“糅合食物”的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物糅合状写成不知所云的,并误将金文字形下端的“口”写成“曰”造字本义:动词,把主食米饭和菜肴混合在一起烹煮。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会”,依据草书字形,对繁体楷书字形进行大幅度整体简化。当“會”的“合煮”本义消失后,后代楷书再加“火”(炊煮)另造“燴”代替,强调炊煮”的含义。表示本义时,古籍多以“燴”代替“會”。表示“相遇、聚集”以及相关引申义时,古籍多以“會”代替“徻”。《汉字简化方案》用“會”合并代替“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會,合也。从亼,从曾省。曾,益也。㣛,古文会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会,集合。字形采用“亼”和省略了两点的“曾”会义。“曾”表示增益。㣛,古文写法的“会”就写成这样。

18.宜:
同源,后分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祭祖杀牲,平分肉食。,甲骨文且,祭祖杀牲,平分肉食两个“夕”,两肉块),表示祭祖仪式上平分肉食。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的中间一横写成等号,强调平分。有的金文误将写成。籀文、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祭祖杀牲,平分肉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且”从甲骨文字形看,古人称平分肉食为宜”;称独享双份或数份肉食为“多”;称堆积大量肉食为“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宐,所安也。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聲。,古文宜。,亦古文宜。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宜,安居的所在。字形采用“宀、一”会义,表示在宀(房屋)之下、在一(地板)之上,由省略了一半的“多”作声旁。,这是古文写
法的“宜”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宜”字。
19.少:小”、“少”同源,后分化。少,甲骨文在指事字“小”(沙子)字上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小”的相关特征。造字本义:形容词,规模小的,数量不多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为区别于“小”,将底部的一点写成撇“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少,不多也。从小,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少,不多。字形采用“小”作边旁,采用“丿”作声旁。

三、理解联想事例
如何与外部建立联盟,并能应形势而调整。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动态的意识,能真的认清世界的动态变化,这个要做到,根本的立身要做牢,抛弃对自我的执着,因为执着于自我,容易割裂的恒常的认识世界,无法看清世界全貌,变无法建立动态的视角,这里的根本其实也是阴阳,只不过不是单独的阴和阳两个元素,而是阴阳之间的运转状态阴阳交互,此消彼长,从来不是恒定不变的。
前面几篇多在说阴与阳的关系,看起来掌握这一篇的操作根本,在于对阴阳运转状态的认与识。

四、提问:
  鬼谷子开篇以来,先讲述了圣人在天地间为众生之先。筹策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而司守门户,纵横捭阖。捭阖首先要坚守自己“其道唯一”的“孤独”。反应章指出,圣人捭阖,必须要反而复、反而应,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到现场去,实事中求是。
  捭阖者与圣道为一,这是自己跟自己(道)的内揵,接着就要为建立组织而内揵。内揵者内也揵也,内进说辞外揵所谋,内揵之要,素结本始。
  自己与道、自己与组织的内揵,都会出现巇罅。抵巇之术,先独保其身,可治抵而塞之,不可治抵而得之。这是抵巇讲述的组织建设。
  一个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圣人先独保其身,素结本始建立和维护组织,还需要联合和运用组织外资源执行使命。飞钳之术,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凡”度权量能、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这是飞钳章讲述的与组织之外的其他组织建立联盟的基本方法。运用飞钳术建立联盟,基本问题在于怎么确立联合谁、对付谁。忤合章专门回答这个问题。

  今天的经文,定义了忤合术的基本环节,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对于你来讲,反复相求因事为制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困难在于对变动的体会,能够知道世间形势是“化转环属”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是一大困难。人的分裂性夺走了人统一动态看待时间的眼睛,很难再形势中能够第一时间抛弃固有印象,看清当前形势,对于熟悉的人很难快速建立符合当前情形的新印象,容易被固有印象误导,这就会导致反复相求,因事为制受到阻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22: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周 忤合第六 第二日


一、抄写及翻译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世上没有长久的珍贵崇敬,事情没有长久的兵符般的师者。圣人不会经常给予,也不会不给予,也没有将听到的作为筑屋造墙的真理,也不会干脆不听。立功于事件要计谋相合,给予它顶梁柱的位置。与彼方相合就与此方相离散,计谋不会效忠于两方,如果出现效忠两方的情况,必定有背离也有相合:与此相合,必与彼向背;与此相背,必与彼相合。

二、正音查字
1.常:裳”是“常”的异体字。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常,金文尚,崇尚、流行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裳”用“衣”代替“巾”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代称连体裙为“裳”,称长裙为“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2.贵:
貴,甲骨文双手,抓、捧土,故土),像双手捧着泥土。有的甲骨文增加(即,存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性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土的崇敬与珍爱。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写成不知所云的,并用(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的神圣价值”。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貴,物不賤也。从貝,臾聲。臾,古文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贵,货物价格不低贱。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臾”作声旁。臾,古文写作“蕢”。

3.师:
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古代兵符,像是圆块中的一部分。古代朝廷将刻有虎、狮等图案的圆形玉块,切割成裂纹不规则的两块或几块,部分留在朝庭,部分放在地方或军队,朝廷和军队均以所持兵符能否吻合来检验兵权和调动权的真伪。这种有图案的残块是最早的兵符。有的甲骨文加写成会义字:,残块兵符,兽尾制成的帽饰或表示权力的道具),表示代表军队最高指挥权的兵符、和表明军中最高指挥者身份的虎豹彪尾帽饰,的简写(参见)。有的甲骨文误将表示兽尾的写成“帀”。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检验军权的兵符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两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師,二千五百人爲師。从帀,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师,军队编制单位,二千五百人组成一个师。字形采用“帀、”会义。

4.与:
与,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食勺)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用勺子添食。造字本义:动词,用食勺为别人添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与”合并代替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与,賜予也。一勺爲与。此与,與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与,赐予。“一”、“勺”会义成“与”字。这个字与“與”字含义相同。

5.所: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刀斧砍、削。,金文户,门窗,借代房屋斤,即“斫”的省略,用刀斧砍、削),表示伐木筑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造门筑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所,伐木聲也。从斤,戶聲。《诗》曰:“伐木所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所,砍伐树木的声音。字形采用“斤”作边旁,采用“户”作声旁。《诗经》有诗句唱道:“挥斧伐木,所所传响。”

6.成:
,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7.主:
主”是“柱”的本字。主,甲骨文较小的方榫插在较大的方孔中木,房柱),表示凿出了方孔、可以榫接横梁的房柱。有的甲骨文将方孔方榫的简化成。有的甲骨文则将“木”省略成。金文误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木”的写成“土”,导致“木”形消失。金文异体字另造会义字,表示造屋(“宀”)的柱梁(“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支撑屋架的核心房柱,即顶梁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顶端开口的柱形简写成“王”,导致“柱”形消失。当“主”的“房柱”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柱”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主,鐙中火主也。从,象形。从丶,丶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主,像灯中的火炷。字形采用“”作基本造型,像灯盏、灯架的形状。字形同时采用“丶”表义,“丶”也作声旁。

8.彼: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皮,借代羊皮。彼,篆文彳,即“行”,四通大道皮,兽皮、羊皮),表示羊皮上的大道,即古代用羊皮制作的舆图,借代远离中原的漫漫西域。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羊皮制作舆图的遥远西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皮”写成。古人称立足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彼,往有所加也。从彳,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彼,前往有益的地方。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皮”作声旁。

9.此:
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从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此,脚趾踩着的地方。字形采用“止、匕”会义。匕,表示相并列。所有与此相关的字,都采用“此”作边旁。

10.忠: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与四周等距离的核心位置。忠,金文中,核心位置心,感觉和思维器官),表示内心的中央,即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中”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把对方放在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出于道义而非出于个人回报地、自觉利他地、真诚专一地为之服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儒家提倡在处理社会关系时遵循“忠恕”之道,以达成封建时代农业大国的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忠”指充满敬意维护上级,用心专一;“恕”指推已及人,抱持同情同理之心包容下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忠,敬也。从心,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忠,尊敬。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

11.忤:
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纵横交错。忤,金文午,交错),表示不顺心。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内心违逆,内心有抵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三、理解联想事例
昨天讲述了动态发展的眼光,今天强调立场的重要性,同时否认了世界公民,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看问题不能非黑即白,其实非黑即白真的没有问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敌就是敌,友就是友。这些关系虽说会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动,但是在当下时刻,必定是泾渭分明的。做人立事,必须要先守住位置,坚定立场。
这个时代人被洗脑成了一团浆糊,自以为的人道,搅屎棍一样的和气和谐,其实是背离天道的灭亡之路,要遭天杀。


四、提问:昨天的经文定义了忤合之术的根本依据在于“化转环属,各有形势”。今天的经文讲述无不与和无不听的做法和计谋不两中的事实。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无合无离的对外关系为什么是错误的?

无合无离。从根本上看,合离本就是阴阳,万事的根本就是阴阳在主宰,阴阳的此消彼长,才能化万物,如果阴阳永远平衡,何来生化的力量?
表浅来看,无合无离,就是没有敌我,没有立场,世界公民,做事之时连立场都没有,敌我都没有,也就自然没有志意,没有目标,一个目标(志)都没有的航船飘荡在海上,最终会变成一艘鬼船。志是方向,志不定,则混沌一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2 22: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周 忤合第六 第三日


一、抄写及翻译
    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钳之术。
    这个术,用于天下,必定能够以天下为参照来衡量使用;运用于国家,必定衡量国家以国家为参照来使用;应用于家,必定衡量一个家为参照来使用;运用于自身,必定衡量自身才能气势来使用。不论是大是小是进是退,它的使用都是遵循唯一的道。必须先通过谋略计算确定,之后实施与飞钳之术相连。

二、正音查字
1.量: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装行李的布包、布袋。,甲骨文口,即“日”,代替日月星辰——参见“日”、“天”束,即“囊”,行囊,代表旅行),表示行者以日月星辰为参照,计算行程。有的甲骨文将“口”明确写成“日”,将“束”明确写成“东”。金文字形中“日”与“东”的形象更加明确。有的金文在“东”下面加一横,形成“土”形,表示将行囊放在地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日月星辰为参照,估算行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的字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量,稱輕重也。从重省,曏省聲。,古文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量,用秤子测出物品的轻重。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重”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鄉”的“曏”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量”。

2.国:
”是“”和“”的本字;“”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國”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國,邦也。从囗,从或。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义。

3.家:
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生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生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另外,对古代农户来说,生猪意味着一笔重要财产,将生猪养在居所范围内,也是对这笔肥胖财产的必要保护。有的甲骨文将猪形的“豕”简化成。金文突出了“豕”的尾巴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豕”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家,居也。从宀,豭省聲。,古文家。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家,居住的地方。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叚”的“豭”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家”字。

4.身:
身”与“孕”本同源,后分化。身,甲骨文腹部隆起的人被包裹在里面的“子”,即胎儿),表示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有的甲骨文用“女”代替“人”,强调妇女怀孕。简体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在隆起的腹部内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怀孕。金文孕妇十,是“又”的变形,用手抓),表示孕妇手抚腹部,或用手托着大肚子,减轻沉甸甸的肚子给身体的负担。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隶化后的楷书字形中,篆文的“人”形消失。当“身”的动词“怀孕”本义消失后,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的包围结构调整上下结构,另造“孕”代替。在甲骨文里,半圆在“人”的前部为“身”(孕);半圆在“人”的后部为“臀”;半圆在“又”(手臂)的下方为“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身,躳也。象人之身。从人,厂聲。凡身之屬皆从身。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身,躯体。像人的身体。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厂”作声旁。所有与身相关的字,都采用“身”作边旁。

5.材:
是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柱子(半个)上架一根横木,表示房柱上架着的横木,即栋梁。当才”的“栋梁”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材”代替,强调木料性质。造字本义:名词,可用于建筑的木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材,木梃也。从木,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材,木棍。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6.势:
埶(艺yì),疑为“執”(执zhí)的变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拘捕罪犯。勢,篆文埶,疑为“執”的误写,拘捕力,强力),表示强力拘捕。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势”,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埶”简写成“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勢,盛力權也。从力,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势,充满权与力。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埶”作声旁。

7.退:
退,甲骨文豆,食器止,即,脚板),脚趾朝着与食器相反的方向,表示离开进食的餐桌。有的甲骨文把食器豆”写成空的,表示食物吃完。金文(行),强调从餐桌走开。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器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再加。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止”造字本义:动词,餐毕下桌离席隶书承续籀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走之底,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退,郤也。一曰行遲也。从彳,从日,从夂。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退,却步。一种说法认为“退”是走得慢。字形采用“彳、日、夂”会义。

8.后:
本同源,后分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嘴巴,发音、说话的器官。,甲骨文卜,权杖口,嘴巴,借代号令、命令),表示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卜”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生殖崇拜的母系氏族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卜”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合并代替同音不同义的“”。在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社会最高权力者为智慧而生殖力强的妇女“后”;进入父系社会后,最高权力掌握在能征善战的男性手里,“后”的地位由女王下降为第一女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后,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令者,君后也。凡后之屬皆从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后,继承王位的君主。象人之形。发布号令通告天下四方,所以广布。字形采用“一、口”会义,发号施令者,就是君王之后。所有与后
相关的字,都采用“后”作边旁。
9.钳: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将美食含在口中。鉗,篆文金,金属甘,将美食含在口中),比喻条形铁夹子像张口含食一样夹持住物体。造字本义:动词,张开铁夹子夹持住物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甘”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钳”,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鉗,以鐵有所劫束也。从金,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钳,用铁圈刑具紧束颈脖。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甘”作声旁。

10.必:
“必”是“的本字。,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变形,似乎成了字加一撇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形消失。当“必”的“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手柄)另造“柲”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必,分極也。从八、弋,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必,分成两极。字形采用“八、弋”会义,“弋”也是声旁。

三、理解联想事例
今天的内容提示的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思维,运用忤合,在一个系统内需要层层分析,剥洋葱一样的对系统各个部分进行忤合,才能建立起牢固的联盟。
这样看来,前些天忤合强调动态和立场;今天的经文强调的是层级(维度),立体全方位的把控。

四、提问:昨天的经文指出了无常贵常师和计谋不两忠的客观事实,今天的经文讲述忤合术如何“大小进退,其用一”而后“行之以飞钳之术”。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针对不同“大小”非进则退?
系统内部是分层级的,各个层级之间需要分别对待,也就是各个层级的相互运转,像齿轮一样互相关联,如果只是关注一方而不关注另一方,便无法掌控系统。对机器的每一个部件都要保养到位,机器才能运转,对系统也是,把每一个层级掌握在内,与各层级分别进行关系建设,最终这个系统才能牢靠的为我所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1: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 忤合第六 第四日


一、抄写及翻译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古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故归之不疑也。
    古时候善于选择背离和朝向对方的人,能够协同蛮夷戎狄、包揽各方诸侯、把所用政治力量都运用忤合术分析一边,该化敌为友的化,该转为敌人的转,确定了和谁做盟友,再通过飞钳术与对方结盟。因此伊尹五次归向汤,五次归向桀,而并不能分析清楚是不是最明智的抉择,最后还是与汤相合。吕尚三次归于文王,三次入殷商,也不能弄明白这是不是最明智的选择,最后还是合于文王从。这是明晓了天命的指引,而应用的飞钳术,因此归去不再疑惑。

二、正音查字
1.古: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有的甲骨文再加一个“口”(言说),强调“古”的“传说”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由一竖表示的“十”写成一竖加一点的“十”。有的金文将一竖加一点的“十”写成一竖一横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言说),强调“”与“言说”的关系。繁体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籍中常“古昔”并用,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2.背:
北”是“背”的本字。北,甲骨文面朝左的人面朝右的人),表示两个人朝着相反方向,即双方相违逆、相违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北”由动词“背对背”引申出名词“后背”之后,篆文再加“肉”(器官)另造“背”代替,强调身体器官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与正面的胸相对的身体器官,人体躯干的后部、在脖子和骨盆之间的部分。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北”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背,脊也。从肉,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背,脊背。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北”作声旁。

3.协:
協,甲骨文字形或从“口”或从“力”,表示一齐呼喊或一齐发力。甲骨文是指事字,是“叶”的本字,而“叶”是“谐”的本字。在“口”劳动号子)上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众人劳动时一齐喊号子,以达到力量的集中暴发。有的甲骨文),表示众人一齐发力。有的甲骨文综合字形“叶”和“劦”,强调统一号子与众人发力的关系。有的甲骨文劦,众人一齐发力众多猎犬),表示众人合力围捕猎物。金文基本上承续甲骨文字形表示一齐发力。篆文心,想法劦,一齐发力),表示万众一心,目标一致,合作努力。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喊着劳动号子,以一致的节奏使劲。楷书以“十”代替篆文的“心”,强调一齐发力的参与者数量众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协”,将正体楷书的两个“力”省略成两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協,眾之同和也。从劦,从十。旪,古文協从曰十。叶,或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协,众人同声应和,一齐发力。字形采用“劦、十”会义。旪,这是古文写法的“协”字,字形采用“曰、十”会义。叶,这是古文“旪”
的异体字,采用“口、十”会义。
4.四:”代表混沌太初。古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混沌太初分出天地“”极,天地间生出人;“”,即天地人,衍化出宇宙万物。“”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的字形,表示其为“”的两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横笔竖写,就成了;将(二,表示4是2的倍数)合写,就成了。有的金文的基础上再加“二”,强调“四”与“二”的倍数关系。篆文省去金文中的“二”造字本义:数词,两倍于二的正整数。楷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从四。,古文四。亖,籒文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四,阴数。像四分的形状。所有与四相关的字,都采用“四”作边旁。,这是古文中的“四”。亖,这是籒文中的“四”。

5.海: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妇女孕育后代。,金文水,河川每,即“毓”的本字,孕育),表示孕育百川的高山水体。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孕育百川的高山水体,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通常指中国西北陆地上的大池大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每”写成。中国古人的水体等级概念中,“池”是超大的潭;“湖”是超大的池;“海”是超大的湖;“洋”是超大的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从水,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海,天然大湖。赖以浩纳百川的大池。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每”作声旁。

6.包:
包,甲骨文胎膜),像胎膜里有个小人儿。金文像胎膜里的胎儿。有的金文将胎儿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胎膜形象写成勹”造字本义:名词,裹着胎儿的胞衣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包”的“胞衣”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月”(肉)另造“胞”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包,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爲夫  婦。褢妊於巳,巳爲子,
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秊始寅,女秊始申也。凡包之屬皆从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包,像妇女怀孕,“巳”(胎儿)在人的腹中,像胎儿尚未成形的样子。一个人的元气,起于初生的婴儿。婴儿,为父母所生。男子从
“子”位起,由右往左数三十位,女子由左往右数二十位,都立于“巳”位,结为夫妇。女子在“巳”位上怀孕,所以“巳”表示未成形的胎儿,怀胎十月后出生。男子“巳”位起数到“寅”位,女子从“巳”位起数到“申”位。所以算命时,男子的小运从“寅”位开始,女子的小运从“申”位开始。所有与包相关的字,都采用“包”作旁。
7.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参与其中的人。,篆文言,谈论者,参与其中的人),表示参与其中的众人自由谈论。造字本义:动词,众多人自由发问讨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者”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诸”,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諸,辯也。从言,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诸,辩论。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8.转:
(专)是(转)的本字。(専),甲骨文像手转纱轮。当“”的“转轮”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另造”(转)代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让轮子飞旋、滚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转”,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轉,運也。从車,專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转,用车辆运输。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专”作声旁。

9.然:
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月,兽肉犬,代表狩猎火,烧烤),表示烧烤猎物。在远古时代,烤食是生存能力突破性的一大进步,所以“然”也表示“合理、正确”。有的金文将“火”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底”当“然”的“烧烤兽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燃”代替,强调“烧火”含义。古籍中表示动词“烧火”时,“然”与“燃”相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然,燒也。从火,肰聲。䕼,或从艸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然,烧烤。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肰”声旁。䕼,这是“然”的异体字,采用“艸”作边旁,采用“難”作声旁。

10.求:
”是“”和“”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水”。当“”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用“人”代替“衣”另造“”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裘,皮衣也……求,古文省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11.故:
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旧的、已逝的。故,金文古,即“作古”的省略,老朽而自然死亡攴,持械攻击),表示持械击杀老人,有意结束垂死老人的生命(参见“殄”的本义解说)。暴殄是远古时代的野蛮传统之一:当遇到族群生存危机时,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新生代的生长,而杀死无法独立生活的老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结束老人垂死而痛苦的生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故,使爲之也。从攴,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故,有意使它变成这样。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古”作声旁。

12.伊:
尹”是“伊”的本字。尹,甲骨文权杖又,抓),表示手执权杖的高级官员。当“尹”的“手执权杖的官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人”另造“伊”代替,强调权力者的身份。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主管官员,治理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尹”写成。“伊”被用作敬称,客家方言中至今仍称母亲为“伊”。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伊,殷聖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尹。,古文伊,从古文死。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伊,殷代的圣人阿衡,文治天下的人。字形采用“人、尹”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伊”字,采用古文的“死”作边旁。

13.尹:
尹”是“君”的本字。尹,甲骨文权杖又,抓),表示手执权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撇与“又”相交叉。造字本义:动词,手执权杖,管理事务。隶书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尹”的“手执权杖”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口”(命令)另造“君”代替、或加“人”另造“伊”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尹,治也。从又丿,握事者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尹,治理。字形采用“手、丿”会义,表示一手掌握万千事务。

14.五:
”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之间再加一个“”,用两个“”表示“”。“”也是特殊指事字,“”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在字形万物交汇)基础上加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交汇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隶化后楷书“五”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五,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据“二”为字根,“二”表示天地两极,“乂”代表阴气和阳气交错,“五”表示阴阳两气在天地间交错。
所有与五相关的字,都采用“五”作边旁。
15.汤:
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陽(阳)”的本字,日照,表示天然的温热。湯,金文水,泉流昜,即“阳”,表示天然的温热),表示温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天然具有热度的温泉。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昜”简化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湯,熱水也。从水,昜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汤,热水。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

16.桀:
“桀”是“傑”的本字。桀,篆文舛,双脚木,树杈),表示站在树杈上造字本义:动词,……   爬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桀,磔也。从舛在木上也。凡桀之屬皆从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桀,肢解牲畜祭祀。字形采用“舛”作边旁,像“舛”在树上。所有与桀相关的字,都采用“桀”作边旁。

17.吕:
“吕”是“侣”的本字。吕,甲骨文口,唱歌口,唱歌),表示两人或多人相唱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在两个口”之间加一连接竖线,强调两者之间的一体化联系。造字本义:名词,声乐形式之一,两人或多人相唱和。隶化后楷书继承金文字形。当“吕”的“唱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侣”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呂,骨也。象形。昔太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矦。凡呂之屬皆从呂。膂,篆文呂从肉从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呂,骨节。象形。古昔时代太岳为禹心呂之臣,因此封之为呂矦。所有与呂相关的字,都采用“呂”作边旁。“膂”,这是篆文的“呂”

18.尚: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朝阳的窗户,代房屋。尚,金文八,分,打开向,有朝阳窗户的房屋),表示开天窗。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屋顶装天窗,确保室内的采光效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混合结构写成上“小”、下“冋”的上下结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尚,曾也。庶幾也。从八,向聲。  

19.三:
”是特殊指事字。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然后由太初混沌的“”,分出天地“”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上面的一横代表“”,下面的一横代表“”,中间的一横代表“人”。造字本义:名词,衍生万物的天、地、人一,代表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凡三之屬皆从三。弎,古文三从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三,代表天、地、人之道。由三画构成。所有与三相关的字,都采用“三”作边旁。“弎”,这是古文写法的“三”,采用“弋”作边旁。

20.文:
,繁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众多线条交错形成的图案,表示古人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识的图画性符号,即最古老的象形汉字。简体甲骨文简化图案的线条,仅用四段交错的线条,高度概括出纷繁多样的表义图画的本质特征。远古祖先在易于长期保存的岩壁或龟甲兽骨上,刻画能表现事物形象特征的的线条、图案,用来记录战争、天象、祭祀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日常生活经验,以便传诸后世。如“”的甲骨文字形表示河流岸边高崖上的麋鹿岩画(文)。繁体金文在“文”字基础上加“彡”、,突出刻纹的形象。有的繁体金文写成会义字:心,想法、心思乂,“文”的简写,刻划图案), 强调“用象形图案表达心思”的含义。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即最早的象形汉字。隶化后楷书有所变形,错纹的形象被淡化。汉语中“”和“”都表示字体类型,但含义有所区别:“”是用刀具刻划出来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具备较强的形象感;“”是用软笔写出来的表义符号,通常规则而抽象。因此,有“甲骨文”、“金文”之名,没有“甲骨书”、“金书”之称;有“隶书”、“楷书”之说,没有“隶文”、“楷文”之谓;而篆体符号,既有用刀刻画的也有用笔描写的,所以既可称之“篆文”,也可称之“篆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文,錯畫也。象交文。凡文之屬皆从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文,交错刻画的图案。字形象交叉的纹案。所有与文相关的字,都采用“文”作边旁。

21.王:
甲骨文中“同源,后分化。士”的金文字形与“王”的甲骨文字形一致。王,甲骨文字形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有的甲骨文在战斧(士)的基础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王”是超级的“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斧形的简化成“土”形,淡去了斧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的“玉”与篆文的“王”字形相似,区别在于:“玉”的三横疏密均匀,而“王”的三横上密下疏。造字本义:名词,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隶化后楷书与篆文字形中的“玉”无异。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威猛将帅叫“王”。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叫“帝”;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叫“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爲王。”
凡王之屬皆从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董仲舒说“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横画中间用竖笔连接,叫作‘王’字。三道横画,分别代表
天、地、人,而能够参悟、贯通这三者的人,就是王。”孔子也说“能以一贯三者为‘王’。”所有与王相关的字,都采用“王”作边旁。李阳冰说:“‘王’与‘玉’有微妙差异,‘王’字的三横中,中间一横比较靠近上面的一横,而‘玉’字的三横距离均匀。王之所为,就是天义。”








22.殷: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殸”的省略,表示击磬奏乐。殷,甲骨文殷殳,即“殸”,击磬奏乐身,怀胎妇女),表示击磬奏乐,以怡悦孕妇。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金文加“冖”,表示在宫中殿内演奏音乐。繁体金文加磬石(双结绳结下面的表示悬石),明确王宫为孕妇击磬奏乐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身”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王宫为王后王妃孕妇长时间地演奏悠缓祥和的音乐,安神保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殷,作樂之盛稱殷。从,从殳。《易》曰:“殷薦之上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殷,举行盛大的乐舞庆典叫作“殷”。字形采用“、殳”会义。《易经》上说:“乐舞盛大,敬献上帝。”

23.归:
,甲骨文,兵符,代表中央朝廷授权的军政权力方,方国、边境势力),表示边境方国依附中央,获得中央的军政授权。繁体甲骨文将“方”写成,并加“止”(即“趾”的本字,前行),表示顺服并前往中央受权。有的甲骨文将“止”写成似“爪”又似“帚”的。有的甲骨文误将本为“止”的与“方”所组成的,混写成了“帚”。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行”,表示与中央朝廷保持来往。有的金文加“口”(讲和),表示讲和调停。有的金文加“辵”(行进)。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和“行”的上半部,合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边境方国顺服中央朝廷,获得军政授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和“止”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帚”写成。楷书异体字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字被省略成一横。《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归”,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帚”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歸,女嫁也。从止,从婦省,聲。,籒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归,女子出嫁。字形采用“止”和“帚”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歸”字,省去了“”。


三、理解联想事例

内部的本能会给予我们来自天命的提示,如何敏锐的察觉,是是否能钳合天命之选的根本。对外我们需要做的是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与之相关的任何部分都不能放过;内部我们需要做的是虚心以待神往来,内紧外松,让世界自然而然地撞进来,指引我们选择。

四、
提问:

  昨天的经文讲述忤合的操作需要需要仔细的完整的调查研究,“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然后以飞钳之术而合之。今天的经文讲述向背之决不易,需要大胸怀大视野,即便如此还会多次反复。
  今天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说说天命之钳之中,双方内在是什么感受?

天命之钳,双方内在阴阳相合,体会到的感觉是顺畅的流通的,阴阳相合,双方彼此阳亲阴亲,不会拧巴,不会觉得不对劲儿,心里是清明的,目标清晰,然后彼此是信的。阴阳相合,有明有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23: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AbyssLiu 发表于 2022-7-13 21:31
一、抄写及翻译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古伊尹五就汤,五 ...

师说:对提问的提示-事的层面,而非人的层面。不要同内揵混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19: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 忤合第六 第五日


一、抄写及翻译
    非至达圣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非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不是到达圣人层面、通达万物奥义的人,无法驾驭天下;没有劳费心力苦苦思索,不能够探清事物的本原;没有竭尽心力洞察实情,无法看清真实情感,就不能确定明白万事的本来情形;才能本质不够聪慧,就不能用兵打仗;只知道坚持忠臣而看不清现实计谋,就不能了解识别人。因此,要掌握忤合之术的道义,自己必须首先度量才能和智慧是否足够睿智,丈量计算长短远近是否可知晓,于是就可以进,可以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

二、正音查字
1.非:“非”是“排”的本字。非,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相北的两个人(背)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两人思想相背、观念冲突、行为排斥。有的甲骨文变形,指事特征消失。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有所变形。造字本义:动词,思想相背者之间互相抵制、排挤,相互攻击、责难。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当“非”的“排斥”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非”字基础上再加双手另造“排”代替,强调“排”的手部行为特征。从本义上看,时日恰当为“是”;相互抵制为“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非,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凡非之屬皆从非。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非,违背。字形采用“飛”字下部表示“翅膀”的字形部分构成,采用左右两翼相背的含义造字。所有与非相关的字,都采用“非”作边旁。

2.悉:
悉,篆文釆,是的省略,审视、详察),表示审视、详察,了解于心。籀文异体字“用“囧”(“朙”的省略)代替“釆”,表示详知而心明。造字本义:动词,详察详知,内心明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悉,詳盡也。从心,从釆。,古文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悉,详尽。字形采用“心、釆”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悉”字。

3.至:
“至”是“到”和“倒”的本字。至,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倒写的“交”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地板或床铺,“交”表示站立的人,倒写的“交”表示倒卧的人,所以“至”的整个字形表示一个人倒在床上,叉腿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一横指事符号,明确了“地板”(地铺)的含义。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里,躺下休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交”写成不知云的。当“至”的“到家”本义消失后,再加“人”另造“到”代替。篆文的“到”误将“人”写成“刀”。当“到”的“到家”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倒”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至,鳥飛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凡至之屬皆从至。,古文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至,鸟从高处飞落到地面。字形用“一”作边旁,“一”好像地面。字形像鸟从高处飞落到地面。“不”,是鸟飞向高处;而“至”,则是鸟
从高处飞下来。所有与至相关的字,都采用“至”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至”。
4.达: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
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5.奥:奥,篆文宷,即“審”的本字,审察𠬞,双手抓持),表示双手抓持、把玩,反复审视、琢磨。造字本义:形容词,自然形成或人工制造的物品,充满鬼斧神工的魅力,令人把玩审视,却百思不得其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𠬞”简写成“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奥,宛也。室之西南隅。从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奥,宛曲。即房屋的西南角。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6.劳:勞,甲骨文两个“火”,即“炏”,是“炎”的异体字褱,即“懷”,心存、心里装着),内心火烧不断,比喻充满焦虑忧烦。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炏”写成,省去甲骨文字形中“褱”字中的“水”(眼泪),将“褱”简写成“衣”。金文异体字将“炏”写成,同时用“心”(焦虑)代替本为“褱”的“衣”,强调焦虑、操心的心理状态。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炏”写成“”,同时用“力”(体力)代替“心”(焦虑),强调付出巨大体力、心力的艰辛。造字本义:形容词,操心费力,身心负担沉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力”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劳”,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炏”连写成“草头”。古籍常“劬劳”并用,“劬”强调耗体而佝曲;“劳”强调费心而神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勞,劇也。从力,熒省。熒,火燒冂,用力者勞。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劳,生活艰苦。字形采用“力”与省略了“火”的“熒”会义。熒,表示火烧房屋,用力救火者疲惫辛苦。

7.苦:
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久远。苦,金文(艸,植物)古,古老),表示古老的植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远古采集时代发现的味似黄连的荼草,捣烂涂抹病痛部位,可以清热解毒,是远古中药系统中的重要消炎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苦,大苦,苓也。从艸,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苦,非常苦涩,苓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古”作声旁。

8.原:
“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加“下”(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厂”(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泉”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泉”写成。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再加“水”再造“源”代替。在古籍中,“元”和“原”都有时空上起始、最初的意思:“元”侧重于抽象的、时间性的、整体性的起始;“原”侧重于个体的、空间性的、具象性的起始;因此表达“蒙昧太古”时,“元始”比“原始”更准确,但现代汉语以“原始”代替“元始”。古籍有时将“元”与“原”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厵,水泉本也。从泉出厂下。原,篆文从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厵,泉水的本源。字形采用“泉”作边旁,像泉水从石崖下流出。篆文字形灥,采用“泉”作边旁。

9.质:
質,金文斦,双斧双刃构成的铡刀利器,借代武力胁迫貝,钱财),表示武力胁迫以求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斦”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貝”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劫持绑架人员作抵押,以求赎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斦”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斦”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質,物相贅。从貝,从斦。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质,用物品抵押。字形采用“贝、斦”会义。

10.慧:
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扫帚扫地。慧,篆文彗,持帚扫地心,欲念),表示为心除尘,比喻清心、净心。造字本义:形容词,拂去俗尘,清心净虑,洞察真相,明心见性。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慧,儇也。从心,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慧,敏捷聪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彗”作声旁。

11.兵:
兵,甲骨文廾,双手持握斤,斧子),字形像士卒双手持握斧子参战。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斧”写成“斤”;将“廾”写成。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斧子“斤”替换成“干”,并加“人”,强调“兵”是作战者。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斧”写成“斤”造字本义:名词,手持战斧作战的士卒。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斤”连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双手“廾”连写成。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竹制武器叫“不”;带刃的木制武器叫“帝”;文治天下的叫“君”;头戴金冠之王叫“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兵,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皃。𠈯,古文兵,从人廾干。𠬿,籒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兵,军械。字形采用“廾、斤”会义,像双手持斧,使劲的样子。𠈯,这是古文写法的“兵”,字形采用“人、廾、干”会义。𠬿,这是籀
文的“兵”。
12.实:實,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13.真:
“真”与“貞”同源,后分化。真,甲骨文人,巫师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祭祀占卜的巫师。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巫师)写成“卜”(神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匕”,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占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具”,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眞,僊人變形而登天也。从匕,从目,从乚,八所乘载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真:长生不死的人变形升天。字形采用“匕、目、乚、八”会义,“八”表示仙人升天所乘坐的东西。

14.忤:
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纵横交错。忤,金文午,交错),表示不顺心。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内心违逆,内心有抵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15.睿:“睿”和“叡”是“壡”的异体字。壡,金文“壑”的简写,抛葬尸骸的深谷目,察看見,目睹),表示目睹抛葬尸骸的生命终结仪式,冷峻思考生命的存在与意义。籀文“壡”省去金文字形中的“見”,加“又”加“土”,将金文字形中省略写法的“壑”写成。篆文异体字“叡”省去“土”,将省略写法的“壑”写成。籀文异体字“睿”将省略写法的“壑”进一步简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洞察生死无常的生命本质,因而对人生存在的意义有深刻省悟力,为人处世明智通达。隶书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睿”代替“壡”和“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叡,深明也,通也。从,从目,从谷省。睿,古文叡。壡,籀文从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睿,深明真相,智慧通达。字形采用“”、“目”、省略式的“谷”三形会义。“睿”,是古文写法的“叡”。“壡”,籀文采用
“土”作边旁。

附三 网友“尘飘扬”观点:
睿,曾亲眼看见亲手参与抛葬埋葬死者,一切都想开了,对人生有深刻理解,思想明智通达醒悟看开,对事物有了更高境界的认识。

16.量:
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装行李的布包、布袋。量,甲骨文口,即“日”,代替日月星辰——参见“日”、“天”束,即“囊”,行囊,代表旅行),表示行者以日月星辰为参照,计算行程。有的甲骨文将“口”明确写成“日”,将“束”明确写成“东”。金文字形中“日”与“东”的形象更加明确。有的金文在“东”下面加一横,形成“土”形,表示将行囊放在地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日月星辰为参照,估算行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東”的字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量,稱輕重也。从重省,曏省聲。,古文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量,用秤子测出物品的轻重。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重”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鄉”的“曏”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量”。

17.长:
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与“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長,久遠也。从兀,从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纼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仧,古文長。,亦古文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长,时空久远。字形采用“兀、匕”作边旁。兀,是高远的意思。匕,表示久则变化。字形采用“亡”作声旁。,是倒写的“亡”字。所
有与长相关的字,都采用“长”作边旁。仧,这是古文写法的“长”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长”字。


18.短:
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逗”的省略,表示停顿。短,金文矢,箭豆,即“逗”,停顿),表示箭的射程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箭射得不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短,有所長短,以矢爲正。从矢,豆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短,当物体有长短区别时,就用箭只作标准进行测量。字形采用“矢”作边旁,采用“豆”作声旁。

19.孰:“孰”是“熟”的本字。孰,甲骨文祭祖的庙宇丮,执,像伸手献祭),表示在祖庙献祭。金文加“女”,表示用女童献祭。篆文以“羊”代“女”,表示用羔羊献祭。造字本义:动词,带着困惑用煮熟的香肉献祭,向祖先问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丮”写成“丸”;同时以“子”代“羊”,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享”,表示用男童献祭。当“孰”的“祭祀的熟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孰,食飪也。从丮,享聲。易曰孰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孰,食物被煮熟。字形采用“丮”作边旁,采用“享”作声旁。《周易》上曾提到“烹熟

20.如:
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女性,人类的雌性。如,甲骨文口,应答女,女性),表示女子应答。包容、顺从的“随性”是女性突出的性格特征之一,在男权时代被视为女性的美德。有的甲骨文以“每”代“女”,表示“如”的“母性”特征。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传统妇女唯唯诺诺,包容顺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如”由“包容顺随”引申出“往、到”含义,古人称可以到达无限将来的永恒之神为“如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如,从隨也。从女,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如,依从顺随。字形采用“女、口”会义。
21.惠:,金文叀,纺纱的转轮,借代纺织心,表示善良温柔),表示女子纺纱织布,操持家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女子心灵手巧,善良温柔,且心地美好,与人为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古人称大臣善于组织管理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惠,仁也。从心,从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惠,仁厚。字形采用“心、叀”会义。


三、理解联想事例
这一段讲述了忤合之术的实施基础,也就是道术写的再清楚步骤再详细,你不是那块料,照抄都抄不来。这个基础总结看来,其实就是通神接物,合道。内部阴阳运转与天地相合,便能获得天地的智慧;作为天地的打工仔,便能勤恳以应天地;心有天地,便不会被私情私欲蒙蔽双眼,能够盯住事情,而不是被人牵绊,做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通达道义,便明白的溯源,了解世界是溯源而循根本,不会昏乱。如此才能忤合,才能纵横捭阖。


四、提问:昨天经文讲,忤合之地协四海包诸侯,需要经过大量努力反复探索验证,方能获得天命之钳而归之不疑,这是讲忤合术需要对外做的功夫。今天的经文,讲述忤合术各环节,要求忤合者内部需要具备的相应条件,以及忤合术功能是进退纵横。其中指出,忤合者完成知人环节,需要克服“忠实无真”的劣习。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叫忠实无真?
忠实无真的反面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就是万事以事情为中心,而不以人为中心,盯着事情干,守着天地真理。所以“忠实无真”,就是盯着人看,而不是事情,万事以人为中心,把人凌驾于事情和天地之上,即便有智慧,却因为一直守着人而随时会被人种南瓜,自以为豪情万丈,其实是“天真而无真”,说起来性情中人,可能就是这样(虽然确实还挺喜欢性情中人的),不过性情中人确实容易被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5 23: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 忤合第六 第六日

忤合章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本章开篇定圣人忤合的基础——因事为制。以事情为中心
二段明忤合的态度——立场坚定,敌我分明,决不和稀泥
三段讲忤合的操作有几个重点——剥洋葱,逐层进行;实事求是
四段讲忤合的实施过程——先化转,在求合。此处运行有个根本基础,识天命,以事情为中心
五段强调遥忤合,需要有内部基础——首先能具备圣人的内部基础,同时坚守以事为中心,不被种南瓜。

忤合读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如何合外,根本就是以事情为中心,内心明白动态变化的阴阳交互根本,不会一成不变,同时,识天地,守天道,而不是被人所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6 23: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 忤合第六 第七日

第一章到忤合章总体结构梳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7 23: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周 揣篇第七 第一日



一、抄写及翻译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古时候善于运用天下的人,必定度量天下的权力,用手仔细测量诸侯的痴心。度量权力而不仔细审察,不知道强弱轻重之间的不同;仔细测量心意而不仔细审察,不明了隐匿的变动转化的动静。


二、正音查字
1.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写成“艹”加“口”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善,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善,吉祥。字形采用“誩、羊”会义。“善”这个字,与“義”(义)、“美”同义。


2.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上级勉励下级。,金文木,杖雚,即”的省略,上级勉励下级),表示手杖所代表的上对下的支配资格。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勸”省去“爪”,简化为“雚”造字本义:名词,手杖所代表的决策、支配的资格,影响环境的势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雚”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权”,依据类推简化原则将正体楷书的“雚”简化为“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權,黃華木。从木,雚聲。一曰反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权,黃华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雚”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权”是反常。


3.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缓慢、小心地行走。揣,篆文小心拄杖),造字本义:动词,用手仔细地度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揣,量也。从手,耑聲。度高曰揣。一曰捶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揣,度量。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耑”作声旁。揣度高度叫“揣”。一种说法认为,“揣”是“捶打”的


4.审:“宷”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金文宀,密室米,是“釆”误写,即“番”,古西北少数民族),表示古代中原人将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当“宷”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口”(问讯)、或金文加“曰”(说明)另造“”代替,明确“审讯”的含义。篆文“審”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口”(问讯)或“曰”(说明),同时用“番”(古西北少数民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釆”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中原人将敌对的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番”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审”,用既作声旁也作形旁的“申”(申明)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番”,表示要被问讯者自我申明。古籍多以“審”代替“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宷,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審,篆文宷从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宷,知悉。详知详察。字形采用“宀、釆”会义。“審”,这是篆文写法的“宷”字,采用“番”作声旁 。


5.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弘”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強,蚚也。从虫,弘聲。,籒文强,从䖵,从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強,蚚类昆虫。字形采用“虫”作边旁,采用“弘”作声旁。,这是籀文的“强”,采用“䖵”作边旁,“彊”作声旁。


6.弱:,两“弓”会义,表示弓子强劲有力;,像须发,表示年长或衰老。弱,篆文各加,表示强弓已老旧,比喻强劲的弓弩在使用很久之后失去弹力。造字本义:形容词,强弓寿命已到,缺乏力量。隶书省去其中一撇。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弱,橈也。上象橈曲,彡象毛氂橈弱也。弱物并,故从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弱,柔曲。字形上部的“弓”像柔曲的形状;而“彡”,像毛发柔弱的样子。柔弱的事物往往相连相存,因此字形采用两个会义。


7.轻: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便道、小道。,篆文車,战车巠,即“徑”,便道、小道),表示可以在小道上运转自如的小型战车。造字本义:形容词,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輕,輕車也。从車,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轻,轻型战车。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巠”作声旁。


8.重: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甲骨文人,旅者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落在了旅人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画出了旅人和行囊之间的背带,画出了脚板,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负装土的筐子,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远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人”和“東”构成的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形消失、“”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重,厚也。从壬,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重,厚重。字形采用“壬”作边旁,采用“東”作声旁。所有与重相关的字,都采用“重”作边旁。

9.称:
“爯”是“偁”本字;“稱”是“偁”的异体字。偁,甲骨文的混合,提、持再,用鱼笼反复捕鱼),表示用鱼笼反复捕鱼,顺心如意。在造字时代的中国古人眼里,投笼水中,不劳不守,只需临岸收笼,便可天天有鱼,此举既和平便利,又美食维生,可谓顺心如意之至,遂以“爯”或“偁”表示“顺心如意”。在“偁”的“近亲”甲骨文字形中,是调兵遣将),顺心如意);是放鹰)捕猎,顺心如意);是奠基安宅),顺心如意);是开荒辟土,顺心如意;是造船行舟(舟),顺心如意(爯)。偁,有的甲骨文将伸手的人简化成“人”。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篆文以“禾”代“人”,表示稼穑顺心,收成如意。造字本义:形容词,用鱼笼反复捕鱼,顺心如意。《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称”,利用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爯”大刀阔斧地简化成“尔”,导致字形面目全非。秦汉以后,“稱”字流行,而“偁”字偏废;使用中又常以“稱”假借“秤”,导致“称”的含义复杂化。《简化方案》以“稱”合并“秤”。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稱,銓也。从禾,爯聲。春分而禾生。日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而當一分,十分而寸。其以爲重:十二粟爲
一分,十二分爲一銖。故諸程品皆从禾。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称,秤铊。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爯”作声旁。春分时节禾苗生长。时至夏至,晷景可以测度。禾叶有秒芒,秋分时节而秒叶定
型。计算法则规定:十二秒当作一分,十分当作一寸。计算重量的方法则是:十二粟子为一分,十二分为一铢。所以各种计量等级概念都采用“禾”作边旁。

10.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答应。金文匚,是“匸”的变形,围墙,表示躲藏若,即“喏”的本字,表示应答),表示藏而不应。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若”写成,明确“应答”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藏身躲避,不回应。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若”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匿,亡也。从匚,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匿,逃亡。字形采用“匚”作边旁,采用“若”作声旁。

11.变:
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戀”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變,金文变,“,誓言相爱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中断恋情。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简化成“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简化成“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變,更也。从攴,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变,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䜌”作声旁。



三、理解联想事例

这一章似乎换了笔锋,真正转向了“立功立事”,前面六张与人的关系建立清楚之后,这一张开始对系统做工,当然第一步是“知”,明了系统的内部状态,为下一步操作做好“知己知彼”的基础。



四、提问:
本段经文定义了揣术极其必要性。提出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揣术要做的基本事项和目的是什么?

揣术要做的基本事项是量权和揣情,即度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明细一个国家统治者的根本志意。目的:前面六章在讲御人,从这章开始,转向了御世。也就是有了人之后,需要有组织。圣人之德与君主之位相配之后,下一步就要开始立功立事了,立功立事的基础从“知”开始,先要知国家的情况,我方和敌方,才好进行下一步运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3 20:21 , Processed in 1.200831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