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62|回复: 59

子君的《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8 21: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每天对经文要开展的功课包括如下内容:
1.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提交到作业本。
2.原文抄写和翻译,提交到作业本。
3.背诵原文,提交到微盘里面各自的文件夹。
4.理解联想事例。提交到作业本并提交群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2 13: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捭阖bǎi hé第一



一、抄写及翻译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金,其道一也。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祭祀奏乐,顺从忠于古书中所记载的道义,圣人在天地之间,能够体道御世,为天下百姓的领头人。仔细稽查天地阴阳二气的交合,并记录天地阴阳所示,以此来给万物命名。自己熟识并能向他人传授万物存亡的原理。圣人要统筹计数并驱使世间万物的终结与开端,通达了解人的心理,帮助百姓正确运用心理,正确应对变化,守位管理好天地秩序。所以圣人处在天地之间,从古到今,所遵循的道都是一以贯之的天地之道。
天地万物变化没有穷尽,但都最终归为两类根本的变化: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所有的变化都归位于阴阳变化。因此,圣人守住天地给自己的职责,同天合道守住天地的门户,仔细考察万物生产变化的先后,度量万物的权变和势能,校对万物变化中的技巧,理解万物在阴阳变化中各个方面的的尺度周期。如此才能管理统摄万物。

二、查字正音:
捭阖bǎi hé:开合。捭,拨动;阖,闭藏。捭阖,与人言之道。谋略的根本方法。
1.粤:“粤”与“雩”同源,后分化。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竽”的本字,表示吹管乐器。粤,金文雨,代天象于,即“竽”本字,乐器),表示奏乐祈雨。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雨”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于”写成“亏”。造字本义:动词,祭祀奏乐,祈天降雨。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与“于”的第一横合写成,同时也误将正体楷书的“于”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粤,于也。审慎之词也。从于,从寀,会意。《周書》曰:“粤三日丁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粤,奏乐。是审度慎重的词。字形采用“于、寀”会义。《周书》上说:“乐祭三日是丁亥日。”

2.若:
”是“若”的本字;“若”是“喏”的本字;而“诺”是“喏”的异体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发柔顺的人,一手持梳(匕)、一手扶发(又),梳理头发,显示女子特有的柔顺形象特征。有的甲骨文将柔顺飘扬的头发形象写成“屮”状的省去表示梳子的“匕”。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若”加“口”写成会义字:,整理长发的柔顺女子口,应答),表示女子顺从应答。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长发的“屮”写成“艸”,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廾”简化一只手“又”,字形面目全非。造字本义:动词,女子顺从答应。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字头“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若”的“顺从答应”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喏”代替;或再加“言”另造“诺”代替。当“若”从动词“像、有如、与……一致”引申出代词“如此,这样,这么,那么”后,俗体隶书加“人”另造“偌”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若,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若,择捡菜蔬。字形采用“艸、右”会义,“右”表示与“手”有关。另一种说法认为,“若”是“杜若”,是一种香草。

3.稽:
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品尝美食。稽,金文旨,品尝美食頁,头脑,省思、审察),表示代尝并审查食物的安全性。籀文在“旨”的中间误加一横,并将金文字形中的“頁”省略成“首”。篆文省去“頁”,加“禾”(稻米,代粮食),强调代尝食物;同时在“旨”(品尝、试吃)上加“尤”(特别),表示有安全针对性地品尝试吃。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忠臣为帝王的日常食品代尝检查,以身试毒,排除帝王饮食的安全隐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稽,畱止也。从,从尤,旨聲。凡稽之屬皆从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稽,停留。字形采用“、尤”会义,采用“旨”作声旁。所有与稽相关的字都采用“稽”作边旁。


4.众:
”、“”、“”和“”,“㐺”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从,相随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从”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第一个“人”写成,将第二个“人”写成,将第三个“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众”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加“口”、或加“日”,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目”;楷书异体字“衆”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血”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眾,多也。从乑目,衆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众,人多。字形采用“乑、目”会义,众多的意思。


5.先:
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6.开:
開,金文門,户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连写成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開,張也。从門,从幵。,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开,开张大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开”字。

7.阖:
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上盖子。闔,籀文双手宀,房屋,借代房门盍,合上盖子),表示手拉两扇门板,把敞开的门合上。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将籀文字形中的“宀”写成“门”,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拉合两扇门板,关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阖”,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闔,門扇也。一曰:閉也。从門、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阖,门扇。另一种说法认为,“阖”是关门的意思。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盍”作声旁。

8.名: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牙形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与“”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是对“”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名,自称。字形采用“口、夕”会义。夕,天黑。天黑了人们不相见,所以用嘴向别人说自己的名。


9.命: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朝下的“口”㔾,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居高临下地对下级发话。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再加“口”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㔾”写成“单耳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命,使也。从口,从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命,使令下级。字形采用“口、令”会义。

10.存: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存,籀文“才”的变形,居所子,后代),表示表示定居生活,繁衍后代。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存,恤問也。从子,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存,体恤而关切。字形采用“子”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11.亡:
亡,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的手部位置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手持盾、甲之类的护具作掩护。有的甲骨文误将反写的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盾甲的一竖指事符号写成折笔的,强调盾甲的抵挡、护卫作用。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战败的士兵手举盾甲逃命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晚期隶书变形,将写成一点一横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亡,逃也。从入,从∟。凡亡之屬皆从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亡,逃跑。字形采用“入、∟”会义。所有与亡相关的字,都采用“亡”作边旁。

12.户:
户,甲骨文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一般房间的入口只有单扇门板,大厅的入口才有两扇门板。籀文有所变形,误将甲骨文户”的上格断开写成,并加,强调木质材料。篆文省去”。造字本义:名词,装在建筑出入口、可以开关的单扇门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不完整的小门上格淡化成一短横或一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户,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从戶。㦿,古文户从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户,可开可关、用以保护家园的活动设置。半边门叫“户”。字形像半边的门板。所有与户相关的字,都采用“户”作边旁。㦿,这是古文写
法的“户”字,字形采用“木”作边旁。

13.筹:,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生生不息,年高、岁数大。籌,篆文竹,签条壽,数量多),表示大量竹签。造字本义:名词,用来计数的大量的竹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筹”,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壽”简化成“寿”在汉字结构中,“寿”多有“大、多、广”的意思:聚签为“筹”;广田为“畴”;大浪为“涛”;大帐为“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籌,壺矢也。从竹,壽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筹,投壶用的竹签,形如箭矢。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寿”作声旁。


14.策: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竹”的变形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策,馬箠也。从竹,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策,赶马的竹鞭。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朿”作声旁。


15.类:”是“”的异体字。,金文米,借代谷物、植物犬,借代动物、野兽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頪”省去“犬”。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頪”写成,并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大”。《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类”,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页”。古籍多以“類”代替“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類,種類相似,唯犬爲甚。从犬,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类,同一种属的事物之间相互呈现相似,这一点在犬科动物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頪”作声旁。


16.终:的本字。,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同时加(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结绳)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生,长,收,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終,絿絲也。从糸,冬聲。,古文终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终,将丝线缠紧。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冬”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


17.始: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始,金文司,掌管女,妇女),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金文又加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台,即“胎”的省略,怀胎女,妇女),表示怀胎妇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18.达: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
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19.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王,玉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理,治玉也。从玉,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理,加工玉石。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里”作声旁。

20.变: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金文变,“,誓言相爱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中断恋情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简化成“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简化成“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變,更也。从攴,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变,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䜌”作声旁。

21.朕:
朕,甲骨文双手掌舵舟,船只),表示船夫双手把持的船舵。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双手掌舵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船舵的写成“火”造字本义:名词,船舵。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舟”写成“月”,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关”。由此,金文字形中表示双手掌舵的,演变成楷书字形中的“关”,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朕,我也。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朕,我,自称。暂缺对“朕”字之字形与字义关系的解析。

22.司:
同源,后分化。,甲骨文卜,权杖口,问审),表示问审判案。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继承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掌权执法,判案施刑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有的金文加“爪”(即手)、(打结的乱丝)、(十,“又”的变形,表示用手抓),用双手解开乱丝,比喻庭审理清案情。当“司”的“掌权执法”本义消失后,篆文将“司”反写成“后”,表示母系时代掌握第一权力的女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司,臣司事於外者。从反后。凡司之屬皆从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司,在外办事的官史。字形采用反写的“后”字。所有与司相关的字,都采用“司”作边旁。

23.一:
,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原始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道家鼻主老子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远古中国的数字美学,充满了朴素鸿蒙的宇宙和地球起源想象:一,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弌,
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24.穷: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弓身屈体。,金文穴,洞躬,弓身屈体),表示人在穴中,无法站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穷”,以“力”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躬”,表示无能为力。古籍常“贫穷”、“贫困”并称——“貧”是缺乏钱财,没有支点,经济不自由;“穷”是没有出路,失去希望,身心不自由;“困”是环境不利,行为被动,人身不自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窮,極也。从穴,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穷,洞穴不可行进的终极处。字形采用“穴”作边旁,采用“躳”作声旁。

25.
無:㷻这六个字之间的源流关系比较复杂,本源字是“”。“”表示双手挥动花枝,且舞且唱,是“”的本字;“”是“”即“”的异体字,表示手执火炬或围绕篝火舞蹈;“”也是“㷻”的本字;“”是“”的异体字,表示祭亡之舞;“”是“”的异体字,表示祭亡舞蹈中巫师轻拂遗体的安魂仪式;而“”是“”的异体字,强调“祭亡”的舞蹈意义。

,简体甲骨文大,成年人两条树枝或两缕花草),表示双手抓着花草或带叶子的枝条,兴奋地挥舞,释放内心的激情。繁体甲骨文加“口”(说、唱、诵、念),表示一边双手挥舞花枝,一边嘴上吟念唱诵。金文“调整结构,将“口”从人的头上位置移到双手下方,用“木”代替甲骨文字形中枝条形状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两个“口”和两个“木”所构成的字形连写成。当“”的“舞蹈”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双脚“舛”另造“舞”代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舛”写成。“”即“舞”的异体字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人”,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口”写成,并用“四点底”(火)代替篆文字形中的“舛”,表示执火舞蹈。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成员在黑夜里手执火炬或围绕篝火,舞蹈诵唱。当“無”的“执火舞蹈”本义消失后,楷书异体字再加“火”另造“㷻”代替。“”的篆文异体字加“亡”(丧命、死灭)另造“”,表示祭亡之舞。“”的篆文异体字将“”省略成“”,并加“手”(轻拂、触摸),表示祭亡舞蹈中巫师轻拂遗体的安魂仪式。古籍多以“無”代替“㷻”,表示“执火舞蹈”。古籍也多假借“無”代替“”表示“没有”。《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
附 、舞、無、㷻、、撫六字之间的源流关系:
  大,成人口,诵唱木,花枝(1)强调一边挥动花枝,一边诵唱;
  手挥花枝诵唱舛(双脚舞(2)强调激情之下,不仅手挥口诵,同时跳跃踢踏;
  手挥花枝诵唱灬(四点底,火無(3)强调手执火炬或围绕篝火舞蹈;
   無(手执火炬或围绕篝火舞蹈火(火炬或篝火㷻(4)强调火在舞蹈中的道具作用;
  手舞口诵亡(丧命、死灭(5)强调舞蹈祭亡安魂的宗教意义;
  舞蹈祭亡安魂手(轻拂、触摸撫(6)强调祭亡舞蹈中巫师轻拂遗体的安魂仪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亡也。从亡,無聲。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没有。字形采用“亡”作边旁,采用“無”作声旁。“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
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26.归:,甲骨文,兵符,代表中央朝廷授权的军政权力方,方国、边境势力),表示边境方国依附中央,获得中央的军政授权。繁体甲骨文将“方”写成,并加“止”(终结、停止),表示停止与中央朝廷的对抗。有的甲骨文将“止”写成似“爪”又似“帚”的。有的甲骨文误将本为“止”的与“方”所组成的,混写成了“帚”。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行”,表示与中央朝廷保持来往。有的金文加“口”(讲和),表示讲和调停。有的金文加“辵”。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和“行”的上半部,合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边境方国顺服中央朝廷,获得军政授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归”,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歸,女嫁也。从止,从婦省,聲。,籒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归,女子出嫁。字形采用“止”和“帚”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歸”字,省去了“”。

27.各:
“各”是“略”的本字。各,甲骨文彳,行军夂,朝向城邑的囗,城邑),表示向城邑进军。简体甲骨文省去“彳”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异族军队进犯城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当“各”的“进犯”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田”(疆界)另造“略”代替,表示异族越界犯边。在甲骨文中,“出”与“各”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为“出”,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为“各”,表示异族入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各,異辭也。从口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各,说法不同,各说各话。字形采用“口、夂”会义。夂,表示有人要行进,有人要阻止,两两不相听从。



28.或:或”是“國”和“域”的本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武器囗,城郭),表示武力守城。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囗”(城郭)写成,表示四边有护墙的城邑。有的金文将四边护墙省略为一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军队守卫的一方疆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当“或”的“军队守卫的疆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土”另造“域”代替。当“域”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加“囗”另造“國”代替。古人称军队守城为“或”,称全民皆兵为“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或,小邦国。字形采用“囗、戈”会义,用以守“一”。“一”,代表土地。“域”,这是“或”的异体字,再加“土”的边旁。

29.柔: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带锋的木枪。柔,篆文矛,带锋头的木枪)木,枪杆),表示矛枪的木柄。造字本义:名词,富有弹性、适宜作矛枪长柄的木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柔,木曲直也。从木,矛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柔,糅扳木条,使之由曲变直。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矛”作声旁。

30.刚:
的简体字;而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捕猎工具。,甲骨文等字形结构多样化,字件包括:网(捕杀)、刀(砍杀)、矢(射杀)、幸(锁押)、钺斧(劈杀),都表示远古祖先行猎或作战的果敢、勇毅表现。甲骨文网,猎捕工具刀,猎具或兵器矢,猎具或兵器),表示手持刀箭和捕网,行猎或征战,强悍无畏。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钺斧写成似而似的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似而似写成明确的造字本义:动词,持网持刀,挥钺搭箭,猎兽、追凶或杀敌,强悍坚定,勇敢无畏,尽显大丈夫气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立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省略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剛,彊斷也。从刀,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刚,强力摧断。字形采用“刀”作边旁,采用“岡”作声旁。

31.闭:
閉,金文是指事字,在门栓上加上一竖指事符号,表示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一根木棍,构成牢固的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撞。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木棍,构成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才”写成“下”。《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關”(关)表示拉上门栓,拒绝出入;“閉”(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閉”(闭)是更彻底的“關”(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閉,闔門也。从門;才,所以歫門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闭,将两扇门板拉合。字形采用“门、才”会义。才,是用来顶住门板的木棍。

32.弛:
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同源,表示蛇形。,篆文弓,射箭工具也,蛇),表示蛇形的弓。造字本义:动词,拆除绷紧的弦,剩下蛇形的弓是给空的弓子绷上弦,使弓子处于有弹力状态;是拆解紧绷在弓上的弦,使弓子处于没有弹力的休养状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弛,弓解也。从弓,从也。,弛或从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弛,弓弦解除拉力,恢复松懈状态。字形采用“弓、也”会义。,这是“弛”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虒”作边旁。

32.张:
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空间距离大。張,金文弓,搭弦的射击武器長,距离大),表示拉开弦与弓的距离,即将松驰的弓弦处于绷紧状态,即使之进入高弹力状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拉开弦与弓的距离,使弓弦紧绷,为射箭作准备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長”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张”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長”简化成“长”“张”是绷紧弓子上的弦,使弓子处于有弹力状态;“弛”是拆解紧绷在弓上的弦,使弓子处于没有弹力的休养状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張,施弓弦也。从弓,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张,将弦系在弓上。字形采用“弓”作边旁,采用“长”作声旁。

33.审:
“宷”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金文宀,密室米,是“釆”误写,即“番”,古西北少数民族),表示古代中原人将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当“宷”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口”(问讯)、或金文加“曰”(说明)另造“”代替,明确“审讯”的含义。篆文“審”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口”(问讯)或“曰”(说明),同时用“番”(古西北少数民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釆”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中原人将敌对的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番”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审”,用既作声旁也作形旁的“申”(申明)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番”,表示要被问讯者自我申明。古籍多以“審”代替“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宷,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審,篆文宷从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宷,知悉。详知详察。字形采用“宀、釆”会义。“審”,这是篆文写法的“宷”字,采用“番”作声旁 。


34.察:
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祭”作声旁。


35.后:
本同源,后分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嘴巴,发音、说话的器官。,甲骨文卜,权杖口,嘴巴,借代号令、命令),表示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卜”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生殖崇拜的母系氏族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卜”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合并代替同音不同义的“”。在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社会最高权力者为智慧而生殖力强的妇女“后”;进入父系社会后,最高权力掌握在能征善战的男性手里,“后”的地位由女王下降为第一女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后,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令者,君后也。凡后之屬皆从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后,继承王位的君主。象人之形。发布号令通告天下四方,所以广布。字形采用“一、口”会义,发号施令者,就是君王之后。所有与后
相关的字,都采用“后”作边旁。


36.度: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庶”省略,即为庶”的上半部,表示石块。度,甲骨文石,即“庶”的省略,石块、石料又,抓持、测量),表示建筑施工时设计师或石匠测量、评估石料。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庶”的省略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测量、评估石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度,法制也。从又,庶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度,法制所依据的标准。字形采用“又”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四点底”的“庶”作声旁。


37.权: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上级勉励下级。,金文木,杖雚,即”的省略,上级勉励下级),表示手杖所代表的上对下的支配资格。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勸”省去“爪”,简化为“雚”造字本义:名词,手杖所代表的决策、支配的资格,影响环境的势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雚”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权”,依据类推简化原则将正体楷书的“雚”简化为“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權,黃華木。从木,雚聲。一曰反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权,黃华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雚”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权”是反常。


38.量:
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装行李的布包、布袋。,甲骨文口,即“日”,代替日月星辰——参见“日”、“天”束,即“囊”,行囊,代表旅行),表示行者以日月星辰为参照,计算行程。有的甲骨文将“口”明确写成“日”,将“束”明确写成“东”。金文字形中“日”与“东”的形象更加明确。有的金文在“东”下面加一横,形成“土”形,表示将行囊放在地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日月星辰为参照,估算行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的字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量,稱輕重也。从重省,曏省聲。,古文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量,用秤子测出物品的轻重。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重”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鄉”的“曏”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量”。


39.能:

”的字源解说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3.5分



“能”是“熊”的本字。能,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突出了大型猛兽的大嘴和利爪。繁体甲骨文将兽嘴“口”写成,将兽爪写成三个“爪”和一个“止”构成的。金文将猛兽的头写成,将猛兽的大嘴写成“月”(长满利齿的大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写成“以”和“月”构成的,将金文字形的熊爪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熊,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游泳的食肉猛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熊爪写成。俗体楷书将由两个“匕”构成的熊爪写成“长”。在远古中原没有狮子称霸的丛林中,既可上树,亦可下水的熊,堪称所向无敌的食肉猛兽,于是“能”由“食肉猛兽”的名词本义,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不可阻挡的、有行动力的”。当“能”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火”(烧山)另造“熊”代替,表示凶猛可怖、常常不得不火攻捕猎的猛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能,熊屬。足似鹿。从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能,熊属。足形似鹿。字形采用“肉”作边旁,“㠯”作声旁。能(熊)是兽的中坚,因此称贤者为“能”;而强壮者,则称为“能杰”。所
有与能相关的字,都采用“能”作边旁。


40.校: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叉腿而立。校,甲骨文交,双腿木,桎梏),表示用桎梏连锁双脚,使双脚不能自由活动。金文将甲骨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包围结构。篆文则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用来将两脚连锁的桎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校,木囚也。从木,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校,木头作的囚车。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交”作声旁。


41.伎:
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技”的本字,表示巧能。伎,籀文支,即“技”,巧能),表示有一技之长的人。造字本义:名词,古代表演百戏杂技的艺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伎”代替“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伎,與也。从人,支聲。《詩》曰:人伎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伎,党与。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支”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穷究他人,伤害他人而手段多端。”


42.巧:
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像有握柄的吹管或号角。金文有所变形。古籍中有时以丂”代“巧”。巧,篆文工,灵便多用的匠具丂,报警、传令的吹管或号角),表示富于智慧的匠具和号角。造字本义:名词,高度智慧所创造的劳动、通讯工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巧,技也。从工,丂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巧,善于做工的技能。字形采用“工”作边旁,采用“丂”作声旁。



三、理解联想事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运转的基础,便是阴阳。天地为尊,圣人把握阴阳,领承天地的任务,以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来治理世间万物。不可违背。
人的敬畏之心,也在于此。人不该以自我为中心,而无道。也不该自觉于天地之上,唯我独尊。这是现今时代进步而人类退步的根源,人在心底越发远离道,远离天地,没有敬畏之心,越来越普世化的个人主义、自我中心,造就着人之末路。
另外关于开阖,阴阳便是这天地开阖的枢纽,是世界运转的枢纽。如此,万事万物的本质规律,寻其根源,便是“阴阳”。所有变化都可以归于阴阳变化。阴阳是世间最本质的真理。
圣人的职责,是领天地道义,承于百姓。这是天地赋予圣人的职责,与牺牲无关、与伟大无关,牺牲和伟大是百姓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圣人会去说的,而真正在圣人位置上的人,只是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天地的打工仔罢了。也似乎提示,我们过往追名逐利的东西,是何等虚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18: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二天




一、抄写及翻译
   夫贤不肖、智勇、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人的秉性是有差等的,有的是德才兼备的贤人、有的是无德无才的不肖之人;有的人智慧,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分别采用或捭或阖、或进或退、或贱或贵的方法和手段,以虚静无为的态度顺应每个人的特点来驾驭他。仔细勘察确定他内心的想要的以此来看清他的志向和心意。顺着他言语中冲突的地方来用捭的方式来反问,以此获得真实情况,贵在获得他的真实意图;先阖后捭,从中收获结果。
   或者把对方真实意图打开展示给自己,或者用阖的方式终止对方的意图。打开对方之后发现可以同行的人,就继续推动他心中的愿望;不可以同行的人,就要关上他的意图,用与他所相信的相反的语言来做到。   可用不可用,要仔细审察清楚对方的谋划计策,从对方本源的目的来探究与自己的异同。是与对方相合还是相离,需要守候时机,先跟随他的志向。要用捭,则一定要周到;要用阖,则一定要严密。无论是捭之贵周,还是阖之贵密,一定要做到极致,算无遗策,如此才是与道相随的境界。


二、查字正音
1.贤:“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臤”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古籍多以“贤”代替“臤”。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賢,多才也。从貝,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贤,多才多能。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臤”作声旁。

2.肖:
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形体不大。肖,金文小,形体不大肉,借代身体),表示形体很小的新生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父母的小型肉身,即亲生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肖,上下两代人的体貌相似。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小”作声旁。有些孩子不像他们的父母,所以就说他们“不肖”。

3.智: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传授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说明),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干”写成“亏”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亏”,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曰”。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智,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智,器物上可辨识的标志性文字。字形采用“白、亏、知”会义。

4.愚:
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面具。愚,金文禺,像手持面具心,困惑),表示戴上面具装神弄鬼,使人困惑。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戴上面具装神弄鬼,使人难以判断共真实面目,故意欺弄不知情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未见世面为“蒙”;内心黑暗为“昧”;缺乏心智为“愚”;无知且钝为“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愚,戇也。从心,从禺。禺,猴屬,獸之愚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愚,痴顽。字形采用“心、禺”会义。禺,属猴类,为兽中顽愚的动物。

5.勇: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使、操作。勇,金文用,使,操作戈,武器),表示英武之士,敢打敢拼,无所畏惧。有的金文甬,“用”的误写),表示农业时代在家庭里起关键作用的大力壮丁,敢做敢担。篆文字形有的从心”,强调胆大无惧;有的从“力”,强调力大敢为;有的从“戈”,强调英武无敌。造字本义:形容词,力大胆大,敢做敢担,无所畏惧隶书承续金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勇,气也。从力,甬聲。,勇或从戈用。恿,古文勇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勇,使人充满力量的志气。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甬”作声旁。,这是“勇”的异体字,采用“戈、用”会义。“恿”,这是古
文写法的“勇”,采用“心”作边旁。

6.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离开、逃离。怯,篆文犬,恶狗去,逃离),表示躲狗而逃。造字古人发现,“怕狗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经典的胆怯场面。篆文异体字心,怕去,逃离),突出因心理恐惧逃避。造字本义:动词,因惧怕而想逃避、畏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㹤,多畏也。从犬,去聲。怯,杜林說,㹤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㹤,充满畏惧。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去”作声旁。“怯”,杜林说这是“㹤”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心”作边旁。

7.差:
“差”是“搓”的本字。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麦”的本字,表示麦穗。差,金文来,即“麦”的本字,麦穗又,抓持工,巧具),表示手持麦穗在脱粒器上搓转。籀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庄稼谷穗在脱粒器具上拍打或搓转,使谷子脱粒;脱粒器上有众多高低长短、错落不齐的尖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麦穗状“来”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左”写成当“差”的“搓穗脱粒”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提手旁”另造“搓”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差,貳也。差不相值也。从左,从,籀文差从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差,相异为二,不一致。二者不相当。字形采用“左、”会义。,这是籀文写法的“差”,采用“二”作边旁。

8.捭:开

9.阖:
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上盖子。闔,籀文双手宀,房屋,借代房门盍,合上盖子),表示手拉两扇门板,把敞开的门合上。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将籀文字形中的“宀”写成“门”,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拉合两扇门板,关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阖”,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闔,門扇也。一曰:閉也。从門、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阖,门扇。另一种说法认为,“阖”是关门的意思。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盍”作声旁。

10.进:
進,甲骨文隹,鸟止,脚,表示追逐),表示追鸟。金文加“彳”(行走),强化追逐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进”,用“井”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隹”,其中“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来捕兽的陷坑。古人称急速寻捕犯人为“追”,称追兽为“逐”,称追鸟为“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進,登也。从辵閵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进,向上登高。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門”的“閵”作声旁。

11.退:
退,甲骨文豆,食器止,即,脚板),脚趾朝着与食器相反的方向,表示离开进食的餐桌。有的甲骨文把食器豆”写成空的,表示食物吃完。金文(行),强调从餐桌走开。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器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再加。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止”造字本义:动词,餐毕下桌离席隶书承续籀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走之底,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退,郤也。一曰行遲也。从彳,从日,从夂。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退,却步。一种说法认为“退”是走得慢。字形采用“彳、日、夂”会义。

12.贱:
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戈相加。賤,篆文貝,贝壳戔,刀戈相加),表示用刀、戈破坏贝壳。远古时代完整的贝壳曾经是可流通的货币,而贝壳的碎块没有货币功能。造字本义:动词,毁坏贝壳,使其失去货币价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戔”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戔”简化成“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賤,賈少也。从貝,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贱,价格卖得低。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戋”作声旁。

13.贵:
貴,甲骨文双手,抓、捧土,故土),像双手捧着泥土。有的甲骨文增加(即,存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性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土的崇敬与珍爱。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写成不知所云的,并用(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的神圣价值”。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貴,物不賤也。从貝,臾聲。臾,古文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贵,货物价格不低贱。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臾”作声旁。臾,古文写作“蕢”。

14.牧:
牧,甲骨文持械打击牛,力畜),表示鞭打驱赶牛羊。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调整了结构顺序。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放养牛群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牛角形象消失,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古人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牧,饲养牛的人。字形采用“攴、牛”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牧人于是进入梦乡。”

14.定:
定,甲骨文宀,房屋足,结束征战归邑),表示结束征战,消除暴乱,归家安生。远古男子为了觅食和战争,总是常常外出远行奔波,回归家园是身心踏实的歇息。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足”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结束征战,安居度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定,安也。从宀,从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定,安生度日。字形采用“宀、正”会义。

15.实:
,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16.虚:
”是“”的本字。,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17.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坠崖。,篆文辵,行进隋,是的异体字,抛崖天葬),表示跟进入葬,即活体陪葬。造字本义:动词,生者跟着死者陪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随”,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隨,从也。从辵,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随,跟从。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省略了“土”的“”作声旁。

18.嗜:
耆”是“嗜”的本字。耆,金文老,老人甘,享受美食),造字本义:名词,保持一生的口味。“耆”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嗜”代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嗜,嗜欲,喜之也。从口,耆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嗜,食欲,终生喜好的口味。字形采用“口”作边旁,“耆”作声旁。

19.欲:
“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以“人”代“心”。 篆文用“欠”(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加“”,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20.微:”是“”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微”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微,隱行也。从彳,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春秋传》上说:“白公的门徒将他的尸体隐匿在山上。”

21.排:
的本字。非,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相背的两个人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两人思想相冲突、相排斥。有的甲骨文变形,指事特征消失。当“非”的“排斥”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双手另造“排”代替,强调“排”的推挡特征。金文综合甲骨文的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单手造字本义:动词,两手向外推挤,表示拒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排,擠也。从手,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排,推挤出列。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非”作声旁。

22.指: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含义、意思。指,篆文手,手枝子旨,意思),表示用手枝子表达意思。籀文误将“旨”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比画,用手语表达意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指,手指也。从手,旨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指,手指。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旨”作声旁。

23.利:
利,甲骨文禾,庄稼刀,带锋刃的切割工具),表示用刀收割庄稼,镰刀与庄稼之间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简体甲骨文省去两点。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和的结
果。”

23.示:示,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一横指事符号代表”;一竖指事符号代表地上人间的世人向上天的祝祷求告。有的甲骨文把代表上苍的横指事符号写成两横,用上短下长代表朝上的方向,代表天宇。有的甲骨文向上天祝祷求告水,血滴,借代牺牲祭品),表示向天神奉献牺牲祭品,祈求天神显明奥秘,赐福人间。有的甲骨文将“水”(血滴)简写成两点。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牺牲的血肉为祭品,向天神祝祷求告,祈求显明奥秘和降福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古文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示,上天垂示征象,向求告者显示吉凶。字形采用“二”(天)作边旁。字形中的三垂笔,分别代表日、月、星辰。人内务观察宇宙天象,借
以推测时世的变化。示,是神祇的事。所有与示相关的字,都采用“示”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示”。

24.情: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漂亮。情,金文心,意愿青,即“倩”的省略,漂亮),表示美意。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丽水为“清”,丽日为“晴”,美言为“请”,美意为“情”。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情,人之陰气有欲者。从心,青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情,内心有所欲求的隐性动力。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青”作声旁。

25.同:
同,甲骨文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多柄夯具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同,合會也。从,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同,会合。字形采用“、口”会义。

26.异: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巳,胎儿双手抱持),表示手抱婴儿。造字本义:动词,送养或遗弃不正常的婴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由于异”和“異”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古籍常常将“异”和“異”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异”合并代替“異”。“尤”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是不正常的婴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异,舉也。从廾,㠯聲。《虞書》曰:“岳曰:异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异,推举。字形采用“廾”作边旁,采用“㠯”作声旁。《虞书》上说:“诸侯长说,推举他吧!”


27.诚: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实现、达到。,金文成,实现、达到“言”的简写,承诺),表示实现承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在“成”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实现诺言,践行承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誠,信也。从言,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诚,说实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28.原:
“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加“下”(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当“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岩石、石洞)另造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泉”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泉”写成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再加“水”再造“源”代替。在古籍中,“元”和“原”都有时空上起始、最初的意思:“元”侧重于抽象的、时间性的、整体性的起始;“原”侧重于个体的、空间性的、具象性的起始;因此表达“蒙昧太古”时,“元始”比“原始”更准确,但现代汉语以“原始”代替“元始”。古籍有时将“元”与“原”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厵,水泉本也。从泉出厂下。原,篆文从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厵,泉水的本源。字形采用“泉”作边旁,像泉水从石崖下流出。篆文字形灥,采用“泉”作边旁。

29.离: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捕鸟。,甲骨文隹,飞鸟禽,即“擒”,捕鸟),表示用网罩抓捕飞鸟。简体甲骨文将“禽”简化为。繁体甲骨文再加“又”(抓捕),强调“擒捕”的含义。金文用“林”(树林)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表示在林中捕鸟,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篆文用“屮”(草丛)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林”(树林),表示在草丛捕鸟。繁体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加“隹”造字本义:动词,鸟儿落入猎人抓捕的网罩。简体隶书承续简体篆文结构,将篆文字形中的“屮”(草丛)简写成一点一横的,将篆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繁体隶书承续繁体篆文结构。古籍多以“離”代替“离”。《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离”,采用简体隶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离,就是离黃,仓庚鸟。仓庚鸟鸣噪的季节,蠢虫就四处繁生了。字形采用“隹”作边旁,采用“离”作声旁。


30.合:
合,甲骨文口,向下的张开的嘴巴口,向上张开的嘴巴),表示两口相接。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隶书将篆文字形上部的拆写成的组合结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合,合口也。从亼,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合,口相合。字形采用“亼、口”会义。

31.守:
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32.先:
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33.即:
“皀”是“即”的本字。皀,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被盛满了的豆器顶部露出尖椎体形的白米饭,表示炊熟的米饭已经装盛上桌,即将开饭。有的甲骨文“皀”将豆器简写成,将尖椎体形的白米饭与豆器连写,弱化了豆器的象形。繁体甲骨文“皀”在豆器外围加上代表雾气的,表示满盛在豆器里的白米饭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当“皀”的动词本义“即将开饭”消失后,甲骨文加“人”(用餐者)另造“即”代替。即,甲骨文人,用餐者皀,装在豆器里的白花花的热米饭),表示一个人跪坐在白花花、香喷喷的米饭面前,准备马上进食。“即”的简体甲骨文将满盛白米饭的豆器略写成“白”,省去了豆器的支脚。食,甲骨文表示一个人低头朝下张开大口,对着香气扑鼻的白米饭尽情享用。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把“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白花花的热米饭装在豆器中,正要开饭就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耳旁”。古人称近食就餐为“即”;称餐毕离席为“既”。 

附 字形演变线索分解:(皀);    (即);    (食);   (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即,即食也。从皀,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即,入席就餐。字形采用“皀”作边旁,采用“卪”作声旁。

34.
周,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定领域的空间内,进行反复的纵横切割划分,形成众多相对独立的、封闭的较小区域。有的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字形在纵横划分的若干区域内加上几点指事符号,表示在划分的封地内耕种生产(参考“画”即“劃”*)。远古时代的天子取得天下之后,划分出若干领地,由众多宗亲诸侯封而建之,以期巩固政权。简体甲骨文将纵横划分的封地写成“田”。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闭的圈)写成会义结构:封地而建口,封闭的圈,围墙),表示封地而建的界墙。有的金文省去四点指事符号。篆文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封建”的字形写成“用”造字本义:名词,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田”形若隐若现。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周,密也。从用、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周,密闭。字形采用“用、口”会义。

35.密:
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密,金文宓,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山,深岰),表示没有战乱之忧的、太平安定的山岰。远古时代追求和平的人们,为逃避战乱而避隐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岰。有的金文将戈戟堆写成“二”和“戈”组成的“二戈”。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二戈”写成“必”,导致本义线索消失。造字本义:名词,与外界俗世隔绝、无战乱之忧的大山深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宓”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山”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密,山如堂者。从山,宓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密,形状像堂室的山。字形采用“山”作边旁 ,采用“宓”作声旁。

36.追:
追,甲骨文兵符,代表权印、政令趾,借代脚板,借代行进,赶路抓捕罪犯),表示执令急行抓捕。金文(彳,行进),突出急行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执令寻踪,缉拿罪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寻踪在逃犯为“,现场缉捕犯人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追,逐也。从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追,追逐。字形采用“辵”作边旁,“”作声旁。

37.
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相,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
鼠有多厚的皮!”



三、今天的提问:
本节讲牧人,就是像放牛一样牧人,而人分三六九等,三教九流。问题是,贤、不肖、智、愚、勇、怯之人,怎么牧?
------------------------------
捭阖即牧人之术。跟随其爱好,找到其志意,明其志意产生的本源原因,以此来判断该用捭,还是该用阖。

四、理解联想事例
今天的这一段,联想到“损兑”,“转圆”,如何查其志意,就要损兑,空虚状态呆在那里,心理学里的神入,叩击叩击,待神往来。之后变要循间而动,以间观间,牢牢跟随对方,随其嗜欲,以此来见其志意。如此明了了对方目的之后,便要用捭阖之术来影响对方。同其情,以捭;异其诚,以阖。明了对方计谋产生的本源,以此来离合。确实很像心理咨询的过程,也是谋士以说服君王的过程,对人心的控制。这里面也要抓住一个“根本末”,不要居错位,纠结在末端枝节,丢了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4 15: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三日


一、抄写及翻译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就要像用都测量米一样计算揣摩清楚对方的真实志意;阖,就要像不可解开的死结一样终结对方自己一定要实现的志向。无论是捭还是阖,都要仔细权衡考量利害得失的轻重,然后在详细计算分析。圣人因此而为权衡度数来谋虑;如果对方的情况与之前的权衡度数考虑不适应,圣人就要因此重新谋划。
   所以捭,就是利用捭出入对方的内心。阖,或是用阖的方法让对方改变或放弃自己的志意,如果不改变,可直接进行消灭;或是用阖的方式,保护自己,离开躲得远远的,避免对方危害自己。捭阖,是天地的道。捭阖,以捭阖来变动阴阳,四时的阴阳开闭,来生杀万物,造化万物。出纳为纵,取去为横,反复的运用捭术,进入一个人的内心,弄清楚他的志意;在有了新变化的时候作出新的对策和计谋,根据对象变化重新调整;如果能控制,就继续合作,不能控制就取代或者离开,捭阖之术,必须经由这样到达。


二、查字正音
1.料:料,金文米,谷物、粮食斗,量器),表示用斗量米。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斗测量米的体积,量米而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斗”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讀若遼。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料,称量谷物。字形采用“米、斗”会义,表示米在斗中。读音像读“遼”。

2.结:
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篆文糸,绸带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红绸带。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結,締也。从糸,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结,丝线绞织在一起不可分解。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吉”作声旁。

3.诚: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实现、达到。,金文成,实现、达到“言”的简写,承诺),表示实现承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在“成”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实现诺言,践行承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誠,信也。从言,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诚,说实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4.权: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上级勉励下级。,金文木,杖雚,即”的省略,上级勉励下级),表示手杖所代表的上对下的支配资格。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勸”省去“爪”,简化为“雚”造字本义:名词,手杖所代表的决策、支配的资格,影响环境的势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雚”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权”,依据类推简化原则将正体楷书的“雚”简化为“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權,黃華木。从木,雚聲。一曰反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权,黃华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雚”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权”是反常。

5.衡:
há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借代古代的路口集市。,金文行,路口集市西,装盛货物的囊袋大,人),表示用囊袋装盛货物到集市交易。籀文省去“行”,改成由“西”(囊袋)、“大”(成人)会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西”写成“鱼”形造字本义:动词,在路口集市估量货物,议价交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行”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鱼”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衡,牛觸,橫大木其角。从角,从大,行聲。《詩》曰:“設其楅衡。”,古文衡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衡,是牛角上的横木,因为有些牛脾性暴倔,喜欢用尖角抵触人或物,造成损失,所以在牛角上绑上比两角更宽的横木,这样使牛角不能直接
抵触到人或物。字形采用“角、大”作边旁,用“行”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设计一款牛角上的横木。”,古文的“衡”是这样写的。

6.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便道、小道。,篆文車,战车巠,即“徑”,便道、小道),表示可以在小道上运转自如的小型战车。造字本义:形容词,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輕,輕車也。从車,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轻,轻型战车。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巠”作声旁。

7.重:
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甲骨文人,旅者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落在了旅人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画出了旅人和行囊之间的背带,画出了脚板,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负装土的筐子,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远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人”和“東”构成的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形消失、“”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重,厚也。从壬,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重,厚重。字形采用“壬”作边旁,采用“東”作声旁。所有与重相关的字,都采用“重”作边旁。

8.度: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庶”省略,即为庶”的上半部,表示石块。度,甲骨文石,即“庶”的省略,石块、石料又,抓持、测量),表示建筑施工时设计师或石匠测量、评估石料。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庶”的省略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测量、评估石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度,法制也。从又,庶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度,法制所依据的标准。字形采用“又”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四点底”的“庶”作声旁。

9.数:
數,金文双手,表示体罚人,代表受罚者目,代表脸言,表示责骂),表示列举孩子的错误,并加以体罚、教训。诅楚文双手,体罚人,代表受罚者今,即“吟”和”的本字,念念有词女,妇人攴,持械打击),表示对犯有过错的妇女念念有词地责骂,进行体罚。在男权占优势的社会,妇女是常常受罚的弱势群体。篆文误将诅楚文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列举过错,并加以惩罚。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数”,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的“婁”写成“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數,計也。从攴,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数,计算。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娄”作声旁。

10.因:
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xí)的省略;甲骨文“”是“𠩛”的本字,而“𠩛”是“席”的本字。因,甲骨文”的省略,是“𠩛”即“席”的本字大,成人,休息者),表示人在席上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坐或躺在席子上,以阻隔或减缓地面湿气对身体健康的损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因,就也。从囗、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因,就近依凭。字形采用“囗、大”会义。

11.为:
”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为,象兩母猴相對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为,弥猴。作为走兽的弥猴喜欢用它的爪子。爪,就是弥猴的形象特征所在。“为”的篆文字形下部像弥猴的形状。王育说:“爪的字形,
像弥猴的爪形”。,这是古文写法的“为”字,像两只弥猴相对的样子。

12.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13.中:
中,甲骨文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表示南北方向两旗相连,即表示两国南北毗邻。有的甲骨文在两旗(两国)之间的二分位置,加一个圆点指事符号,表示国家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北两国之间;并在圆点指事符号两侧各加一点,代表东西方向的两面旗或两个国家;即甲骨文字形表示南北东西四方周围与其他国家毗邻,或者说,国家位于南北东西的四面诸国之间。有的甲骨文省去表示东西方向两面旗的两点指事符号,并用“囗”(国家或疆域)代替圆点指事符号,表示两国之间的国家。简体甲骨文将字形下端的旗帜“㫃”省去。极简甲骨文“中”进一步将上端的旗帜“㫃”也省去,字形最终简化成特殊指事字:一竖指事符号表示国土相连相邻;一圈指事符号表示国土所在位置。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古文中。,籒文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中,事物的内部。字形采用“口”作字根。中间的一竖丨,表示上下贯通。,这是古文的“中”。,这是籒文的“中”。

14.出:
出,甲骨文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省去。有的甲骨文(城邑)写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表示异族入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15.纳:
”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里面。,金文糸,缝内,里面),表示缝在里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布料缝在里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纳”,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籍多以“納”代替“衲”。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納,絲溼納納也。从糸,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纳,丝品湿漉漉的样子。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内”作声旁。

16.取:
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獲者取左耳。”《司馬法》曰:“載獻聝。”聝者,耳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取,捕杀。字形采用“又、耳”会义。《周礼》上说:“获胜者割下敌人的左耳。”《司马法》上说:“载献聝。”聝,就是耳朵。

17.去:
“去”是“却”的本字。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凵”(厶)。篆文异体字“在“去”的字形基础上加“户”(门),强调“出门远行”。造字本义:动词,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了“土”;将篆文字形中的“凵”写成“折”加“点”的“厶”,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邑)形消失。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再加“卩”(人)另造“却”代替。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去,人相違也。从大,凵聲。凡去之屬皆从去。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去,两人相背而行。字形采用“大”作边旁,采用“凵”作声旁。所有与去相关的字,都采用“去”作边旁。

18.变: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金文变,“,誓言相爱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中断恋情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简化成“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简化成“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變,更也。从攴,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变,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䜌”作声旁。

19.动:
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動,作也。从力,重聲。,古文动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20.四:
”代表混沌太初。古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混沌太初分出天地“”极,天地间生出人;“”,即天地人,衍化出宇宙万物。“”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的字形,表示其为“”的两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横笔竖写,就成了;将(二,表示4是2的倍数)合写,就成了。有的金文的基础上再加“二”,强调“四”与“二”的倍数关系。篆文省去金文中的“二”造字本义:数词,两倍于二的正整数。楷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从四。,古文四。亖,籒文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四,阴数。像四分的形状。所有与四相关的字,都采用“四”作边旁。,这是古文中的“四”。亖,这是籒文中的“四”。

21.时: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行进。,甲骨文止,行进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将籀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加(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造字本义: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趾)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时”,依据草书字形删减字件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四季为“时”;一天为“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時,四時也。从日,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时,四季。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22.纵: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听从、听任。纵,籀文糸,绳索从,听任),表示解绳听任被缚者自由。篆文代替籀文的“从”造字本义:动词,解开绳索,听任被俘被捕者逃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糹,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的“從”简化成“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縱,緩也。一曰舍也。从糸,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纵,松绑。另一种说法认为,“纵”是放弃的意思。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從”作声旁。

23.横:
“黄”与“同源后分化,表示练习射箭。,篆文木,架子黄,即,练习射箭),表示架弓射箭。造字本义:动词,把弓身平放在弓架上弓子竖挂时弓身与地面垂直,弓子平放时弓身与地面平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横,闌木也。从木,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横,栏杆。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黄”是声旁。

24.反:
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石崖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彳”(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反,覆也。从又,厂反形。,古文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25.覆: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金文像罩盖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篆文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罩盖状的写成“西”,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覆,覂也。一曰蓋也。从襾,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覆,覆盖。一种说法认为“覆”是盖子。字形采用“襾”作边旁,采用“復”作声旁。

26.忤:
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纵横交错。忤,金文午,交错),表示不顺心。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内心违逆,内心有抵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27.必:“必”是“的本字。,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变形,似乎成了字加一撇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形消失。当“必”的“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手柄)另造“柲”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必,分極也。从八、弋,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必,分成两极。字形采用“八、弋”会义,“弋”也是声旁。


28.由: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三、今天跟大家提个这样的问题。

经文中说:“……圣人
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为之虑是虑什么,自为之虑是虑什么?两虑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
圣人因而为之虑。这里的之应该是前面的“权衡度数”,”权衡度数“这一分析过程结束之后,需要圣人为分析结果而进行谋虑。虑,象形字意为”忧患安全,担忧“说文解字,虑,谋划、思考。所以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谋划思考,谋虑。这一句是”权衡度数“的结果”中“之后,需要做的;下一句”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是说之前的”权衡度数“已经”不中“,即不适合所要捭阖的对方的志意了,这个时候,圣人需要重新回到对方的志意,此处”自“象形字意为”鼻子,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代指自己,中心“,可以理解成圣人需要重新调动自己从对方现在的志意来”谋划思考“制定新的计谋。
两个虑,都指谋划思考,制定计谋。但是时间维度不同,对象也不同,一个是权衡度数与对象合的时候的谋划思考;另一个是不合时,需要推翻旧有计划,重新谋划。


四、理解联想事例
捭阖是圣人把握阴阳之后,将阴阳运用于万物的一个工具化体现,这个工具进行操作的时候有诸多精细化的细节(如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7: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四日


一、抄写及翻译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是道,造化顶天立地的人从生到死存在与世间的形态,是可以把口中念念有词祝祷神明的话语中断违背的操作。必须要如同大象缓慢踱步一般仔细审察他的变化,吉凶和命运牢牢的系于此。口是心的门户;心是神的核心。心之所向和心中所念、喜好和欲望、思虑、智谋,都是经由口出入。所以通过捭阖来关上这个门户,通过让对方跟着自己的计谋出入来控制对方。
   捭,是开,是言,是阳;阖,是闭,是默,是阴。阴阳相合,才能保证自始至终程序正确。因此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叫做“始”;所以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叫做“终”。所有效法阳一类得,都叫做“始”,通过说好一面来启动和推动他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做某事;所有效法阴一类的,都叫做“终”,通过言说坏的一面来终止他人的谋略。

二、正音查字
1.大: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隶书失去手形。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字像人的形象。大,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才”字。所有与大相关的字,都采用“大”作边旁。


2.说:”是“”和“”的本字。,甲骨文八,表示发音,参见“只”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的“为祈求而颂神许诺”动词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许诺)另造“”代替。当“”引申出形容词“因祈求实现而深感快慰喜乐”之后,篆文再加“心”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为祈求而颂神许诺,讨好神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兑”写成。楷书异体字将“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写成“讠”古籍常假借“説”代替字形相似的“悦”,表示因祈求兑现而深感愉快满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説,釋也。从言、兌。一曰談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说,解释。字形采用“言、兑”会义。另一种观点认为,“说”是“谈论”的意思。


3.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金文变,“,誓言相爱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中断恋情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简化成“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简化成“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變,更也。从攴,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变,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䜌”作声旁。

4.豫:
,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的省略,表示安适的、徐缓的。,篆文予,即“舒”的省略,安适的、徐缓的象,陆地上身体最庞大的动物),表示大象通过。籀文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从象予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豫,是特大的象。贾侍中说:象对各种动物无害。字形采用“象”作边旁,采用“予”作声旁。


5.吉:
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古帝王或诸侯在隆重仪式上使用的玉牌礼器,刻有祥瑞图案或祝福文字。吉,甲骨文圭,刻有祥瑞图案或祝福文字的玉牌礼器口,说话、祝祷),表示手持玉圭礼器向上苍和禇神赞颂和祝祷。有的甲骨文误将上尖下窄、便于持握的圭形,写成两个形似“士”字的字形。有的甲骨文误将写成不知所云的。简体甲骨文将两个形似“士”的写成明确的两个“士”,并将两个“士”的省略成一个“士”。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天子与诸侯手持玉圭礼器向上苍和禇神赞颂、祝祷祈求国泰民安,百业呈祥。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 字形演变的分解线索:;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吉,善也。从士、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吉,祥瑞美好。字形采用“士、口”会义。


6.凶:
凶,篆文凵,像凹陷的坑乂,像交错的利刺),表示在陷阱里布满尖刺,以刺杀坠落的猎物。造字本义:名词,致命的陷阱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凶”是客观环境险恶;“兇”是人为的凶恶;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多以“凶”合并“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凶,惡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凡凶之屬皆从凶。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凶,恶难。字形像地面塌穿,而人交陷其中。所有与凶相关的字,都采用“凶”作边旁。


7.命:
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朝下的“口”㔾,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居高临下地对下级发话。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再加“口”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㔾”写成“单耳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命,使也。从口,从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命,使令下级。字形采用“口、令”会义。


8.系:
,甲骨文又,用手抓像一根总绳上有三根结绳记事的绳子),表示动手在绳子上打结;每根绳子上都打了若干个结,表示不同主题的事件纪录。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籀文将三根记事绳子简化为两根。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简化为一撇,将籀文字形中的两根记事绳子简化为一根造字本义:动词,结绳纪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穿绳打结为系”;结绳记事为“纪”;结束纪事的绳子为“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系,繋也。从糸,丿聲。凡系之屬皆从系。,系或从毄、處。,籀文系,从爪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系,相连结。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丿”作声旁。所有与系相关的字,都采用“系”作边旁。,这是“系”的异体字,字形采用
“毄、處”会义。,这是籀文写法的“系”字,字形采用“爪、丝”会义。
9.户:户,甲骨文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一般房间的入口只有单扇门板,大厅的入口才有两扇门板。籀文有所变形,误将甲骨文户”的上格断开写成,并加,强调木质材料。篆文省去”。造字本义:名词,装在建筑出入口、可以开关的单扇门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不完整的小门上格淡化成一短横或一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户,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从戶。㦿,古文户从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户,可开可关、用以保护家园的活动设置。半边门叫“户”。字形像半边的门板。所有与户相关的字,都采用“户”作边旁。㦿,这是古文写
法的“户”字,字形采用“木”作边旁。
10.主:主”是“柱”的本字。主,甲骨文较小的方榫插在较大的方孔中木,房柱),表示凿出了方孔、可以榫接横梁的房柱。有的甲骨文将方孔方榫的简化成。有的甲骨文则将“木”省略成。金文误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木”的写成“土”,导致“木”形消失。金文异体字另造会义字,表示造屋(“宀”)的柱梁(“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支撑屋架的核心房柱,即顶梁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顶端开口的柱形简写成“王”,导致“柱”形消失。当“主”的“房柱”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柱”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主,鐙中火主也。从,象形。从丶,丶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主,像灯中的火炷。字形采用“”作基本造型,像灯盏、灯架的形状。字形同时采用“丶”表义,“丶”也作声旁。

11.喜:
的本字。,甲骨文壴,鼓,代庆典口,欢笑),表示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欢笑。有的甲骨文(嘭)代,强调庆典中的鼓乐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庆祝中欢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当“喜”的“欢笑”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嘻”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喜,樂也。从壴,从口。凡喜之屬皆从喜。歖,古文喜从欠,與歡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喜,快乐。字形采用“壴、口”会义。所有与喜相关的字,都采用“喜”作边旁。“歖”,这是古文的“喜”字,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造
字方法与“欢”相同。
12.皆:皆”是“谐”的本字。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相并列。皆,金文比,两相并列曰,言说),表示两人一齐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曰”改成“白”(说明)。造字本义:动词,两人或众人异口同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比”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当“皆”的“异口同声”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谐”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皆,俱詞也。从比,从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皆,口径一致。字形采用“比、白”会义。

13.入:
入,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写成屋形的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隶书有所变形,写成“反人”的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入,内也。象从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从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入,进到内部。字形像什么东西一齐从上面落下的样子。所有与入相关的字,都采用“入”作边旁。

14.关:
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穿连贯通。,金文門,控制房屋进出的设施两个,是两个的简写,双手),表示双手将敞开的两扇门合上,阻止进出。有的金文穿连贯通)代替双手抓持),表示将一根门栓穿插进左右两扇门上的栓孔。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形状写成不知所云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不知所云的写成明确的双手造字本义:动词,将门栓插进左右两扇门的两个栓孔,紧闭大门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关”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行书将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草书将行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点带弧钩的;而简体楷书则将草书字形中的点带弧钩的简化成两点,将草书字形中的简化成。楷书异体字误将草书字形中的当作。尽管笔画简单的,表面上与笔画复杂的看起来毫不相干,但若沿着草书字形追溯,可知本来就是,所以的楷书异体字字形,纯属结构误解。古籍多以“關”代替“関”。汉语中常“关闭”并用,“关”(關)与“闭”(閉)近义,但有所不同:“关”表示拉上门栓,阻止出入;而“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闭”是更彻底的“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關,以木橫持門戶也。从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关,用木栓横穿两扇门的栓孔,使两扇门板牢牢紧闭。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15.制:
,甲骨文木,树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字形中的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表示刀剪之间的枝叶碎屑。有的金文用“未”代替,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在繁茂的枝叶“未”与修剪工具“刀”之间加“彡”(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未”写成不知所云的,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古文制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制,剪裁。字形采用“刀、未”会义。未,表示植物的果实已初步长成,略有滋味,末梢和新枝可以剪断了。一种说法认为,“制”是“抑
止”的意思。,古文的“制”写法如此。
16.开:開,金文門,户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连写成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開,張也。从門,从幵。,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开,开张大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开”字。


17.言:,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舌”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鼓舌说话。有的甲骨文在“言”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横指事符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写成。俗体隶书变化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舌”简写成。有的俗体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大幅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幅简化成三横,字形遂面目全非。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言,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䇂”作声旁。所有与言相关的字,都采用“言”作边旁。


18.阳: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暘”的本字,表示日光照耀。陽,甲骨文阜,山地昜,即“暘”,日光照射),表示受光的山坡。金文在甲骨文中“昜”(日光照射)的字形上加“彡”(光影),表示日光照射物体产生的投影。造字本义:名词,山地受光的南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阳”,以“日”代正体楷书的“易”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陽,高、明也。从,昜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阳,高而亮。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


19.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深黑色。默,金文黑,即“墨”的省略,深黑色犬,狗),表示狗毛墨黑一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夜色中,犬黑不吠,则无声无形,悄然靠近也无法发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默,犬暫逐人也。从犬,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默,狗悄无声息地追逐人。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黑”作声旁。


20.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天空多云、没有阳光、有雨情。金文阜,山地侌,天空多云、没有阳光),表示山地背阳、缺少阳光的北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山地背阳的潮湿北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与相对,表示没有阳光)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天空多云而没有阳光)另造会义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阴,昏暗无光。阴坡,在河川南面、山岭北面。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侌”作声旁。


21.和:”是“”的简化异体字;“”是“”的异体字;“”也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写成“龠”,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简体金文“和”省去“龠”的中下部分,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写成,或将金文字形写成,或将篆文字形写成。篆文“和”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金文异体字“訸”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咊”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咊,相譍也。从口,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咊,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22.义: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的本字,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的本字,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
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23.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里面加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長,久遠也。从兀,从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纼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仧,古文長。,亦古文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长,时空久远。字形采用“兀、匕”作边旁。兀,是高远的意思。匕,表示久则变化。字形采用“亡”作声旁。,是倒写的“亡”字。所
有与长相关的字,都采用“长”作边旁。仧,这是古文写法的“长”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长”字。


24.安: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安,靜也。从女在宀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义,表示女在屋下。


25.乐: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说唱、倾诉。樂,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曰“(说唱、抒情),强调伴随着丝弦的演奏歌唱抒情,同时也以“”为“”的声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造字本义:动词,边弹边唱,和着琴声的节奏歌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丝”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乐”,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樂,五聲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乐,五声八音的总称。,像鼓鞞的样子。木,表示鼓鞞的支架。

26.富:
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酉”同源,表示用酒篓滤糟打酒。富,金文宀,房屋畐,与“酉”同源,用酒篓滤糟打酒),表示家中有酒。远古时代粮食匮乏,酒品稀有,家中有酒是生活宽裕的标志。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酒坛形状写成由“”构成的“畐”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殷实宽裕,有余粮酿酒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富,備也。一曰厚也。从宀,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富,所需皆备。另一种说法认为,“富”是家底厚实。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畐”作声旁。

27.尊:
尊,甲骨文酉,酒坛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捧着酒坛。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简体篆文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酒器也。从酋、廾以奉之。《周禮》六尊: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賓客之禮。尊,或从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尊,盛酒的器皿。字形采用“酋、廾”会义,像双手捧举酒坛。《周礼》提到六尊是:犧牛角作的酒罇、象牙作的酒罇、没有尊脚尊底着地的
酒罇、壶形的酒罇、太古的酒罇、刻画了山峦的酒罇,以备祭祀和宴请宾客时用作礼器。尊,这是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寸”作边旁。


28.荣:
“燊”、“爃”是“榮”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熒”的本字,表示花丛密集的花蕊和花粉色彩明亮,眩人眼目。榮,篆文“”,即“熒”的本字,花蕊荧亮木,树),表示树木花开满枝,眩目荧亮。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繁花绽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荣”,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篆文异体字“燊”用“ 焱”代替“”。楷书异体字“爃”再加“火”,写成左右结构。古籍多以“榮”代替“燊”和“爃”。古籍常“荣华”并用,表示草木花开繁盛,也比喻地位出众,风光气派,引人称羡;“荣”多指木本开花;“华”多指草本开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榮,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荣,桐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用省略了“火”的“熒”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荣”是屋梠两头翘起的檐角。

29.显: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看到。,金文日,光亮丝,细线見,看到),表示光线亮到连细丝细线都看得清。有的金文误将“見”写成“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光线充足,细丝可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㬎”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显”,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在道家处世观念中,“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顯,頭明飾也。从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显,头上突出的装饰物。字形采用“页”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30.名:
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牙形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与“”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是对“”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名,自称。字形采用“口、夕”会义。夕,天黑。天黑了人们不相见,所以用嘴向别人说自己的名。

31.爱:
愛”的本字。,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简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繁体篆文“愛”再加“夂”(倒写的“止”,行进),表示因疼惜对方而奔波。造字本义:动词,用心疼惜呵护,喃喃倾诉柔情,为之奔波辛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爱”,采用行书字形,行书字形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和“夂”简化成“友”。楷书由“愛”简写成“爱”,不仅导致金文字形中的“欠”形(温柔的呢喃)消失,连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形也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愛,行皃。从夊,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爱,行走的样子。字形采用“夊”作边旁,采用“㤅”作声旁。

32.好:
好(hào),甲骨文女,女子子,男子),表示男女亲密相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男女之间,相悦相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好,美也。从女、子。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好,女子美丽漂亮。字形采用“女、子”会义。

33.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用途。財,篆文貝,宝物、货币才,即“材”的本字,用途),表示宝物、有用途的东西。造字本义:名词,金钱及有通货价值的重要物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财”,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財,人所寶也。从貝,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财,人们当作宝贝珍藏的东西。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34.得:
䙷”是“得”的本字。䙷,甲骨文手,捡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捡拾贝壳。当“䙷”的本义消失后,繁体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得”代替,强调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持有)写成“攴”(持械打击)。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見”,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寸”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䙷”写成,“貝”形消失。古籍多以“得”代替“䙷”。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得,远行而有所收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㝵”作声旁。䙷,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35.始:
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始,金文司,掌管女,妇女),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金文又加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台,即“胎”的省略,怀胎女,妇女),表示怀胎妇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36.死:
死,甲骨文跪着的人口,哭歺,即,尸骨),表示跪着对不舍的尸骸哭泣。简体甲骨文省去。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生命结束,他人对遗体痛哭哀悼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死,澌也,人所離也。从歺,从人。凡死之屬皆从死。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死,生气耗尽,表示人的灵魂与躯体相分离。字形采用“歺、人”会义。所有与死相关的字,都采用“死”作边旁。

37.亡:亡,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的手部位置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手持盾、甲之类的护具作掩护。有的甲骨文误将反写的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盾甲的一竖指事符号写成折笔的,强调盾甲的抵挡、护卫作用。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战败的士兵手举盾甲逃命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晚期隶书变形,将写成一点一横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亡,逃也。从入,从∟。凡亡之屬皆从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亡,逃跑。字形采用“入、∟”会义。所有与亡相关的字,都采用“亡”作边旁。

38.忧: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特别多。,篆文心,思虑尤,特别多),表示思虑特别多。造字本义:动词,多思多虑, 放心不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尤”写成“忧”与“憂”同义,《汉字简化方案》用“忧”字合并“憂”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忧,心動也。从心,尤聲。讀若祐。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忧,心动。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尤”作声旁。诗音像读“祐”。


39.患: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从内部连贯在一起。患,金文宀,房屋像疼痛皱眉的病人双手),表示为家中的病人按摩、抚慰。籀文门,代表室内卄,皱眉的形象心,忧虑),表示古人因某种可怕的疾病躺在家里痛苦皱眉。篆文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串,从内部连贯在一起心,忧虑),表示家人生病,亲人同感忧虑。造字本义:动词,生病卧床,居家疗养,亲人忧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患,憂也。从心上貫吅,吅亦聲。,古文从關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患,忧虑。字形采用“心”作边旁,心上一竖贯穿“吅”,“吅”同时也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患”字,采用有所省略的 “關”作声
旁。

40.贫:“貧”是“”的异体字。,籀文宀,房屋,借代家产分,将整体切割成若干小单元),表示分割家产。篆文异体字“貧”用“(钱财)代替籀文字形中的房屋“宀”强调分割财产。造字本义:动词,分割家产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分”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贫”,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古籍多以“貧”代替“”。古籍常“贫穷”、“贫困”并称——“貧”是缺乏钱财,没有支点,经济不自由;“穷”是没有出路,失去希望,身心不自由;“困”是环境不利,行为被动,人身不自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貧,財分少也。从貝,从分,分亦聲。,古文从宀、分。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贫,家产而众人分割而减少。字形采用“贝”会义,“分”也是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贫”,字形采用“宀、分”会义。


41.苦: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久远。苦,金文(艸,植物)古,古老),表示古老的植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远古采集时代发现的味似黄连的荼草,捣烂涂抹病痛部位,可以清热解毒,是远古中药系统中的重要消炎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苦,大苦,苓也。从艸,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苦,非常苦涩,苓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古”作声旁。

42.辱:
”是“”的异体字;而“”是“䢅”、“”和“”的本字;而“”又是“”的本字。,甲骨文,是“石”的简写,借代石器是“丮”的简写,即“执”的本字,双手持握),表示手执石器,进行原始的劳作生产;其中“是“石”的简写、是“丮”(执,双手抓持)的简写。简体甲骨文将“石”简写成,将“丮”简写成。甲骨文异体字用“又”(单手抓持)代替“丮”(执,双手抓持)。当“”的“手持石器、砍斫挖凿”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又”(抓持)另造“”代替、或甲骨文加双手“廾”另造“䢅”代替、或金文再加“手”另造“”代替,强调手持石器的劳作的含义。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辰”写成。有的金文将“又”写成“寸”,强调“持握”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辰”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石器时代的先民手持石器,伐木锄草,垦田耕作,辛勤忙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辰”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寸”写成。当“”的“垦田耕作”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翻土耕地)另造“”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辱,恥也。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畺上戮之也。辰者,農之時也。故房星爲辰,田候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辱,蒙恥。字形采用“寸”作边旁,表示“寸”(法“在“辰”(农时)下,意思是,有人错过农耕时机,人们就在封土上羞辱他。“辰”代
表农历三月,是农耕时令。也因此房星叫“辰星”,代表开春耕田的征候。

43.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箕”的本字,表示箕筐,农用盛具。棄,甲骨文子,幼婴其,即“箕”,竹筐双手),表示双手持箕,将箕筐中的幼婴送出家门。远古时代有些先民出于生存环境的压力,被迫将病婴、女婴、或无力养育的婴儿装在箕筐里,送到确信有人经过的地方,让善心人收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倒写的形状,表示初生的婴儿。篆文则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其”写成。籀文简化字形,省去篆文字形中的“其”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婴装在箕筐里送出门外等人收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子”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双手持箕的形状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弃”,承续简体的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棄,捐也。从廾推棄之,从,逆子也。弃,古文棄。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弃,遗弃婴儿。字形采用“廾”作边旁,表示双手推着箕筐将婴孩丢在有人过往的地方。字形也用作边旁。,是头朝下的孩子,表示被
遗弃的婴孩。弃,这是古文写法的“弃”。

44.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钟鼎的圆口。損,金文手,捣毁钟鼎的圆口),表示捣毁钟鼎器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简化成造字本义:动词,捣毁、破坏钟鼎等贵重器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损”,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简化成“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損,減也。从手,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损,减少。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员”作声旁。

45.利:
利,甲骨文禾,庄稼刀,带锋刃的切割工具),表示用刀收割庄稼,镰刀与庄稼之间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简体甲骨文省去两点。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和的结
果。”

46.害:”是“”的本字。,甲骨文被系扎捆绑的舌头口,嘴巴),表示系扎捆绑舌头,以防人之口。金文在舌头中间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割断舌头。有的金文将独体形写成断开的两部分,强调“割断”。繁体金文加“丮”(执,紧紧抓住),强调恶意致伤的强制性。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上部的舌形分解成“宝盖头”,同时用“丯”突出纵横切割的创伤。造字本义:动词,古人为了消灭口供或证词,抓捕并割去当事人舌头。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丯”( jiè )写成“丰”( fēng)。当“害”的“切割”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刀”另造“割”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害,傷也。从宀,从口。宀、口,言从家起也。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害,使人受伤。字形采用“从、口”会义。“宀、口”会义,是说伤人的言语从家中而起。采用“丯”作声旁。

47.刑: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井”形的木枷。刑,金文“井”中加一点,表示套在头上的木枷刀,刑具),表示戴着木枷受刑。有的金文省去“井”中的一点。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的“井”写成“开”造字本义:动词,用刀砍杀披枷戴锁的罪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刑,剄也。从刀,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刑,割颈砍头。字形采用“刀”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48.戮: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僇”的本字,表示头戴羽饰的老族长。戮,篆文翏,即“僇”的本字,老族长戈,杀伐),表示杀死族长。造字本义:动词,杀死头戴羽饰的长者(即族长),表示部族灭绝,集体屠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戮,殺也。从戈,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戮,屠杀。字形采用“戈”作边旁,采用“翏”作声旁。

49.诛: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红色。,金文朱,即,红笔戈,刑具),表示用红笔写受刑者的名字,寓意让名字的主人流血见红。有的金文言,话语、词句朱,红),表示用红笔写仇者名字或咒骂仇者的话语,以示消灭对方的决心。造字本义:动词,在罪犯背上披挂红笔写的名字,执行死刑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诛”,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誅,討也。从言,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诛,声讨。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朱”作声旁。


50.罚:,金文网,逮捕言,议论、观点人,臣子或士民),表示逮捕持不同政见的人士。有的金文将“网”简写成“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网”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强调使用刑械惩治不同政见者。造字本义:动词,逮捕因言获罪者,并施以轻刑惩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网”简写成“四”,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罰,辠之小者。从刀,从詈。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罵詈则應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罚,对较轻罪行的处置。字形采用“刀、詈”会义。未曾持刀劫掠,但持刀威胁者则应当处罚。
三、提问:昨天的经文说,天地对万物的所谓“化”,就是对万物的生与杀,来实现万物的存与废;生杀的办法是通过变动阴阳来开闭四时,春夏为阳宜生,秋冬为阴宜死。开启阳而益生者叫捭,开启阴而宜死叫做阖(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今天的经文讲述圣人怎么替天捭阖,以言语开闭人神。针对今天的经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言语为什么能够控制另一个人的“神”,怎么做的?  
口为心之门户,心为神之住所。人的心无法直接对心作用,需要通过言语这个媒介,为什么言语可以成为心发力得媒介呢?因为言语从口出,口为心之门户。要对另一颗心做功,便需要进入另一颗心,口为心之门户,则是通过言语交流,经由口,进入心这个屋子,而神就住在这个屋子里。
如何做,进入神住的屋子心,如果想要对方按照我的计谋来做,那就用阳来生,何为阳,经文中提到的“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这一类,皆为阳,可启动和推进对方顺我们的想法来做;如果想要终止对方的志意,那就要用阴来杀,何为阴,经文中提及的“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这一类,皆为阴,以阴游说对方,便可终止对方的谋划。

四、理解联想事例
口为心之门户,心为神之住所,要扰动、影响一个人的神,便要能进入神的住所,以口为媒介。
阳生,阴杀。捭阖的根本在于阴阳的运行,阳生,阴杀。应用于游说他人,本质是抓住了阴阳这个根本。指导何为阳类事物,何为阴类事物,以此来纵横捭阖。
这样想,君王之所以制定刑法,奸臣为何常能迷惑君主,忠臣为何容易造陷害,道理便很清晰了。文化侵略为何会如此成果,道理也在此处。
阴杀是被厌恶的,所以起到压迫制衡的作用,阳生是被喜爱的,所以放纵开来变会助力推动。要影响一个人,原来如此简单。而如何能真正反制与对方,定神,守位,不被蛊惑,真的值得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五日


一、抄写及翻译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捭阖之道,要用阴阳的法则来测试和践行。所以我们要推动一件事情,就要描绘事物的阳,说阳就要与最高的山峰和高高的楼台相联系;要终止一件事情,要描绘事物的阴,说阴就要与卑下的仆人和细小的沙粒相连。对于不好的人和事,可以用小来加重他们的阴气,让他们逐渐消亡。对于好事,可以植入更多的阳气,让他们发展壮大。凭借这样来言语,对方的任何内心想法,我们都可以探索出来。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真实志意,植入我们想植入的任何操作指令和意见主张。我们可以谋划和完成任何事。这套方法,可以用来游说人,可以用来游说一个家庭,可以用来游说国家,可以用来游说天下。要操纵别人没有下限的卑小,是没有界限区别的,要发展壮大一个事物,也是没有界限区别的。对利害进行评估,有利的可以行动、不利的终止行动或是避开,使事物的发展或者形式演变成倍扩增、让事物终止发展回归前一个状态,都是运用阴阳的法则来驱使形势的。

二、正音查字
1.试: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程序、套路。,金文式,程序言,提问),表示按程序提问、考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任用官员之前根据程序对候选人进行提问、考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试”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試,用也。从言,式聲。《虞書》曰:“明試以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试,人员作用步骤。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式”作声旁。《虞书》上说,“公开考核他们的业绩。”


2.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装。依,甲骨文衣,上装,借代前胸人,人体),表示一个人偎在他人胸上,不愿离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偎在对方胸口,表示心连心,不愿离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依,倚也。从人,衣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依,倚偎。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衣”作声旁。


3.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祖源。崇,篆文山,山脉宗,祖),比喻万山之宗,表示最高大的山脉。造字本义:名词,山之宗,比喻山系中最高耸巍峨的山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山”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宗”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崇,嵬高也。从山,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崇,山岭巍峨高耸。字形采用“山”作边旁,采用“宗”作声旁。 


4.高:高,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建在环形城墙上的多层塔楼,下方的“口”像城墙的门拱。古人在城门的城墙上建筑多层塔楼,目的是在垂直方向远远超越地面的位置,让守城卫兵获得俯看和瞭望城门周围的宽广视野,以便在城门面临危险时发出预警。简体甲骨文把多层的尖顶塔楼简化成、或、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多层塔楼简化成造字本义:名词,城墙上瞭望预警的多层楼台。楷书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承续篆文字形。甲骨文的“京”、金文的“亭”、甲骨文的“高”,字形相似,含义相关:“京”是环护都邑的城墙,多引申为都城;“亭”都城内供王亲贵族祭祀的楼台,尖顶无墙,但可遮阳蔽雨,多引申为供行人或游客歇脚的简易建筑;“高”是城墙上的多层楼台,多引申为由上往下大距离的俯瞰状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凡高之屬皆从高。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高,崇高。字形像台观建筑高耸的样子。字形采用“冂”作边旁。囗,与“仓”、“舍”字形下部的“囗”意思相同。所有与高相关的
字,都采用“高”作边旁。

5.卑:卑,金文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十”。俗体楷书误加一撇,将隶书字形中的扇形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卑,賤也。執事也。从、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卑,地位低贱。被迫劳作。字形采用“、甲”会义。


6.小:小”是“沙”的本字;“少”和“小”同源。小,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三(众多)颗细微的沙粒。金文突出沙粒形状。有的金文将中间的点写成长竖,将左边的点写成撇画,将右边的点写成捺画,沙粒形象消失。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细微的沙粒。隶书略有变形。当“小”的“沙粒”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水”另造“沙”代替,表示水边的细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凡小之屬皆从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小,物体细微的特征。字形采用“八”作边旁,“丨”现而加细分。所有与小相关的字,都采用“小”作边旁。


7.下:“丅”是“下”的异体字。下,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一横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两横(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顶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底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异体字“丄”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顶端的短横的短横写成竖线。古籍多以“下”代替“丅”。“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丅,底也。指事。下,篆文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丅,底部。这是指事字。下,篆文写法的“丅”字。  


8.求:”是“”和“”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水”。当“”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用“人”代替“衣”另造“”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裘,皮衣也……求,古文省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9.所: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刀斧砍、削。,金文户,门窗,借代房屋斤,即“斫”的省略,用刀斧砍、削),表示伐木筑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造门筑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所,伐木聲也。从斤,戶聲。《诗》曰:“伐木所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所,砍伐树木的声音。字形采用“斤”作边旁,采用“户”作声旁。《诗经》有诗句唱道:“挥斧伐木,所所传响。”


10.家: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生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生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另外,对古代农户来说,生猪意味着一笔重要财产,将生猪养在居所范围内,也是对这笔肥胖财产的必要保护。有的甲骨文将猪形的“豕”简化成。金文突出了“豕”的尾巴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豕”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家,居也。从宀,豭省聲。,古文家。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家,居住的地方。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叚”的“豭”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家”字。


11.国:”是“”和“”的本字;“”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國”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國,邦也。从囗,从或。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义。 


12.说:”是“”和“”的本字。,甲骨文八,表示发音,参见“只”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的“为祈求而颂神许诺”动词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许诺)另造“”代替。当“”引申出形容词“因祈求实现而深感快慰喜乐”之后,篆文再加“心”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为祈求而颂神许诺,讨好神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兑”写成。楷书异体字将“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写成“讠”古籍常假借“説”代替字形相似的“悦”,表示因祈求兑现而深感愉快满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説,釋也。从言、兌。一曰談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说,解释。字形采用“言、兑”会义。另一种观点认为,“说”是“谈论”的意思。

13.内:
内,甲骨文冂,门框入,由外而里),表示进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门框“冂”写成屋形。有的金文将屋形简写成“宀”。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宀”与“入”连写混合结构,字形严重变形。造字本义:动词,进门,回到家中。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古人称平安栖身的家室为“内”;称风险重重的山野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内,进入。字形采用“冂”作边旁,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


14.外:
外,甲骨文倒写的“人”,是“队”即“坠”的省略,从高空坠落内,居室、家庭),表示远离居所、发生坠亡的风险环境。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内”写成“夕”。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倒写的“人”写成“卜”。有的金文将“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离居所、充满个人生命安全风险的山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古人称平安栖身的家室为“内”;称风险重重的山野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外,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外,远处。占卜的人平常喜欢在白天占卜,而今在夜晚占卜,这对于占卜之事来说就是例外了。

15.益:
益”是“溢”的本字。益,甲骨文盛器),字形像水从盛器的开口处溢出。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四点的“水”简写成三点的。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横写的“水”,强调“水横溢”。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有的隶书将横写的“水”写成。当“益”的“横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益,饒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益,富饶有盈余。字形采用“水、皿”会义,“皿”表示水从器皿上满出来。


16.就: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手在屋顶忙碌,表示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就,高也。从京,从尤。尤,異於凡也。,籒文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就,特别高。字形采用“京、尤”会义。尤,表示异于一般。,这是籀文写法的“就”。


17.倍: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唾弃、不接受。倍,篆文人,当事者咅,即“呸”的本字,唾弃),表示唾弃、背叛。造字本义:动词,唾弃、背叛。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咅”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倍,反也。从人,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倍,违反。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咅”作声旁。

18.御:
,甲骨文人,驯马者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丝”(缰绳)写成“。有的金文形写成形模糊;同时加(行进),强调驾马骑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是对的比喻,含义全然不同,但古籍中多假借代替,或将”相混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御,使馬也。从彳,从卸。馭,古文御从又从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御,驾驭马匹。字形采用“彳、卸”会义。“驭”,古文的“御”采用“又、马”会义。


19.事:
”是“使”的本字;“”、“”与“”同源。,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三、提问:昨天的经文说,口是心之门户,一以守司于此,豫审其变化,便可以用“言善以始其事,言恶以终其谋”的方法,拿捏得住吉凶的大命。今天的经文讲述不同目的说不同的话。针对今天的经文,提一个这样的问题:“以下求小,以高求大”是什么意思?
下:象形字意,与天相对的地;高:象形字意,城墙上瞭望预警的层层楼台;小:象形字意,细微的沙粒;大: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用远离天,贴近地面的方式来加之于细微的沙粒;用城墙上瞭望的层层的楼台来加之于顶天立地的成年人。意思是说要让小更小,让大更大。也就是说对于要终止的事物,要用阖的方式来言阴,给他注入更多的阴气,来让他消亡;对于要推动延续的事物,要用捭的方式言阳,注入更多的阳气,来壮大他。

四、理解联想事例
捭阖的根是阴阳,以阴阳法则来行捭阖。守住阳所代表的,和阴所代表的。在明确对方志意,确立目标之后,就以阴阳之话语来游说对方,为阴者则更阴,最终消亡;为阳者则更阳,推动扩大。便可御人。
说来这世间的事从来只有一个,那就是阴阳。种种计谋,种种行为,根源都在阴阳。阳生阴杀,所谓天道,抓住这个本质,便可成圣人。想到黄帝内经说的,真人,把握阴阳提携天地。俗人中间曲里拐弯的转,不过是人自以为自己是天,一场游戏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1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六日


一、抄写及翻译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阴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使用阳的操作策略,人和事就会随之启动,向前行动和发展;使用阴的操作策略,人和事就会随之而终止。阳动,事物的势能就会出现;阴隐,事物的势能就会消散,消弭在静默之中。阳的生长运动达到极致,事物完成和结束了,事物就会随后进入阴的周期和进程。阴的进程中,事物一路消亡下去,直到上一事结束,下一事萌发。凭借强阳之气来发展壮大,是天地之大德来造化万物生万物;凭借阴气来停止继续发展,动态的变化被定格成静态的形态。以阳母子脐带相连来求得阴,要母子脐带相连般的像草木苞芽般以德来苞养;以阴母子脐带相连般的终结阳,要让力量如军旗在空中飘扬般。阴阳互相预警制约、互相抓取彼此,是由捭阖实现的。这捭阖之道是天地阴阳之道,并且是游说人御人的自然法则,是御使万物的根本法则,是统御天地万物的门户。

二、查字正音
1.动: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動,作也。从力,重聲。,古文动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2.而:
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巴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口”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承续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
旁。
3.止:”是“”的本字。止,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止,事物的底基。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所有与止相关的字,都采用“止”作边旁。


4.藏:”是“”的异体字;而“”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当“”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臧”写成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和“”。
--------------------------------------------------------------------------------------------------------------------------------------------------
“藏”字合并代替了“(zàng)”和“(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和“”;而“”字和“”字已被废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藏,匿也。臣鉉等案:《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藏,隐匿。臣铉等案:《汉书》上“臧”字与“藏”字相通用。字形采用“艸”作边旁,这个“草头”是后人所加。

5.隐:
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简写成“急”。“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隱,蔽也。从,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㥯”作声旁。

6.入:
入,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写成屋形的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隶书有所变形,写成“反人”的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入,内也。象从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从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入,进到内部。字形像什么东西一齐从上面落下的样子。所有与入相关的字,都采用“入”作边旁。

7.还: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配边境的犯人。,甲骨文行,前进眉目,张望方,发配边境的犯人),表示被发配边境的犯人对家乡眷念回望。金文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方”,用“瞏”(環,围绕、环视)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强调远行者“眷念回望”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离家远行者眷念回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睘”简化成“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還,復也。从辵,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还,去了又回。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瞏”作声旁。

8.极:
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住。极,篆文木,械具及,抓住),表示起控制作用的器械。造字本义:名词,绑在马背或驴背上的木架子,方便载物或插、挂物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及”写成。古籍有时假借“极”代替同音的“極”。《汉字简化方案》用“极”合并简化“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极,驢上負也。从木,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极,绑驴背上用以载物的木架。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及”作声旁。

9.極:
的本字;的本字;而的本字。,甲骨文二,天和地人,世人),表示表示人之上、与人之下两方向所达到的天地两端的限度。当字偏废后,金文(喝令)另造代替,表示口头催逼到最后限度。字偏废后,金文再加(持械打击)另造代替,表示武力威逼所达到的限度。当限度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房柱)另造”代替,表示房屋中最高位置的正梁。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房屋中最高位置的正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有时假借“代替同音的。《汉字简化方案》用合并简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極,棟也。从木,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極,房柱。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亟”作声旁。

10.者:者”是“煮”的本字。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燃烧的干柴。者,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火,火堆),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着火的木材写成;并用“口”(言说、交谈)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火”,表示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简体金文将“口”写成“曰”,强调“者”的“交谈”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着火木材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说清楚),进一步强调“者”的“谈论”含义。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着火的木材写成不知所云的。至此“者”的字形中“木”形、与、“火星”形状完全消失。楷书则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当“者”由动词“生火煮食”引申出代词义项后,篆文再加“火”另造“煮”代替。作为动词,古籍多以“煮”代替“者”。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者,別事詞也。从白,聲。,古文旅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者,表示事物判断的代词。字形采用“白”作边旁,是声旁。,是古文的“旅”字。


11.德: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繁体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德,升也。从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12.相: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相,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


13.静:”和“”是“”的异体字;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14.形: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研)写成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15.苞: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裹着的圆球状物。苞,甲骨文林,丛林乃,即“奶”的本字),表示丛林中吃奶的草木幼蕊,比喻草木芽包。有的甲骨文用“艸”(植物)代替“林”,将“乃”写成。金文用“包”(圆球状物)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乃”,强调草木芽包的圆球状。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植物欲开而未开、被叶子裹着的花骨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简写成“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苞,艸也。南陽以爲麤履。从艸,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苞,花托下面的叶子。南阳以为“苞”是麤履。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包”作声旁。

16.施:
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同源,是“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金文㫃,是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㫃”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㫃”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施,旗皃。从㫃,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㫃”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17.以:
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倒写的“巳”,新生儿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将甲骨文字形中“巳”和“人”相连的,分离成“㠯”和“人”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㠯”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18.力:
同源。,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向下伸展的手臂,是右手(即)的变形。古人的手臂,由于大量的日常手工劳动而强壮有劲,造字者遂以强壮有劲的手臂代表无形的力量。在甲骨文中,有力的男子为,有力的女子为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突出了手指的形象。篆文将甲骨文、金文的横写字形,写成竖写字形,淡化了手形。造字本义:名词,强壮有劲的手臂隶化后楷书有所变形,手臂形象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凡力之屬皆从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力,筋骨。像人的筋骨形状。平治天下的功能也叫“力”,这种“力”可抵御大灾。所有与力相关的字,都采用“力”作边旁。

19.地:
”是“”的异体字;“”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是“”的异体字;“”是“”的异体字;“”是“”的异体字;而“”是“”的异体字。队,甲骨文阜,石阶,借代山崖倒写的“子”,早夭的儿童),表示将早夭的儿童从山崖抛葬。有的甲骨文用倒写的“人”(亡故的成年人)代替倒写的“子”(早夭的儿童),表示将亡故的成年人从山崖抛葬。远古时代人们将死者从山崖上抛坠而下,自然简葬。金文将甲骨文字形“队”写成(即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人”写成),并再加“人”、加“又”(抓持、托举),表示托举死者从高崖抛葬。当“”的“抛葬”本义消失时,繁体金文加“女”(女尸)、加“土”(深坑)另造“”代替,表示抛葬于深坑,表明远古葬史由抛葬发展成土葬。篆文误将繁体金文字形中倒写的“人”当作猛兽的血盆大口,进而将繁体金文中表示抛葬动作的字形写成表示猛兽的“㒸”,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隊”写成导致本义线索消失。篆文异体字“墬”误将“㒸”写成“彖”俗体隶书用“它”(虫蛇)代替篆文字形“墬”中的“彖”(猛兽),将“”的字形变成“”,表示虫蛇赖以栖身之地。简体篆文省去“左耳旁”,将“”字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字中的“”写成“也”,将“”的字形大幅简化成“”。客家方言称“扫墓祭祖”为“告地”,表示“在祖先墓前祝祷。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抛葬尸体的人造土坑,即最原始简陋的填埋式坟堆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当“地”由“人造的抛葬土坑”引申出“天下广土”之后,籀文异体字“埊”另造“山、水、土”三形会义的新结构,表示由大山、大河组成的广野沃土。楷书异体字“坔”省去“山”。古籍多以“地”代替“墬”、“”、“埊”、“坔”。古人称抛尸深谷的天葬为“坠”,称抛葬尸体的深谷为“壑”,称人造的抛葬尸体土坑为“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地,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列也。从土,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地,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
“也”作声旁。

20.天:天,甲骨文口,即“日”的简写,太阳大,成年人),表示人的头顶上方、日月星辰所在的太空。有的甲骨文将“大”写成“夫”。有的甲骨文用“上”代替“日”:上,与地相对的空间大,成年人),强调太空在人的头顶之上。有的甲骨文将“上”和“大”混写。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上”简写成“一”。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类头顶上方的太空苍穹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天,头顶。至高无上,字形由“一、大”构成。

21.法:
”是“”的异体字。,金文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篆文将金文字形的混合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简体篆文“法”省去“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法”承续简体篆文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去”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灋,刑法。量刑标准平得像水面一样,因此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廌,是用来在疑犯中撞触不正直真犯的动物,判别出真犯后将其除灭,
所以字形也采用“去”作边旁。“法”,今天文字的写法省去“廌”。
22.为:”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为,象兩母猴相對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为,弥猴。作为走兽的弥猴喜欢用它的爪子。爪,就是弥猴的形象特征所在。“为”的篆文字形下部像弥猴的形状。王育说:“爪的字形,
像弥猴的爪形”。,这是古文写法的“为”字,像两只弥猴相对的样子。


23.万:“万”是民间代替笔画繁复字形“萬”的俗体字。“万”是特殊指事字,是特殊指事字“”的孪生字。千,甲骨文在“人”的小腿部位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不停地行走位移,当“千”引申出数词“一百的十倍数”后,字形由“迁”字代替。万,甲骨文在“人”的头顶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超越“千”(迁)的极限,即在造字时代的中原祖先眼里,向东有海涯,向西却有无尽的路途,西域之西,还有遥远的西域。据古籍记载,“万”姓为周代天子对进贡匈奴的赐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永远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楷书承续金文字形。大约秦汉时期民间用“万”引申出数词含义,代替“萬”表示一千的十倍数。“十”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百”是不断地说(白);“千”是不断地走(迁);“万”是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億”是无限地憧憬(亿)。《汉字简化方案》用“万”合并代替笔画繁复的“萬”。
24.事:”是“使”的本字;“”、“”与“”同源。,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25.先: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26.谓: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金文言,说话胃,即喟”的省略,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不发不快的评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胃”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謂,報也。从言,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谓,报告。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胃”作声旁。


27.是:
“是”是“昰”的异体字。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昰,金文日,太阳又,即“手”的变形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有的金文弱化“又”的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一横,将金文字形中由“又”和“止”构成的简化成“正”,表示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隶书异体字将“正”写成。古籍多以“是”代替“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屬皆从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太阳直射。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


28.圆:
員”是“圓”的本字。員,甲骨文口,圆形开口鼎,有脚的鼎),表示鼎的圆口。金文将“鼎”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鼎”误写成“貝”。当“員”的“鼎的圆口”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圈形的“囗”另造“圓”代替。造字本义:名词,鼎口流畅的弧圈。《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圆”,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简化成“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圓,圜全也。从囗,員聲,讀若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圆,完整封闭的弧圈。字形采用“囗”作边旁,“员”作声旁,读音像读“员”字。


29.方:
的本字。,甲骨文像剔发刺字的犯人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将指事字简化成。有的简体甲骨文将枷形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简化成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隶书变形,导致消失,枷形消失。当“方”的“流放犯人”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旁”代替;或加“攴”(打击)另造“放”代替,表示刑罚驱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凡方之屬皆从方。汸,方或从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方,相并的两只船。字形下部像两个“舟”字省略合并成的样子,字形上部像两只船总缆在一起的样子。所有与方相关的字,都采用“方”作
边旁。“汸”,“方”的异体字采用“水”作边旁。      

三、理解联想事例
会产生一个画面,阴阳互相你咬我我咬你,首尾相交,此消彼长。然后德是调控这个此消彼长的枢纽,德气弥散在阴阳周遭,因这个德气,而使得阴阳在一定节律内此消彼长的变化。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就在这其中。这样下来,圣人以阴阳着核心来纵横捭阖,御万物,看似是圣人在变动天下,实则不是,而是这天地阴阳的核心运转本就在内部运转着,圣人只是搬运工,天地的打工者。
联想到现实,忽觉得中华民族的发展,道阻且长。如今在这个阴的过程中,每况愈下,而且持续了有诸多朝代了,虽然中间有小的起伏,但大趋势是如此,不知何时到达阴极之处,开始由阳主宰,重新回到秦汉前的鼎盛时期。


四、提问:今天的文字,是捭阖章的结语,概述对阴和阳的各种运用方式和情形,以及阴阳之道“圆方之门户”的地位。提一个问题是:对阴和阳有些什么运用情形?
首先看阴和阳的地位——阴和阳为万物的核心运转本质,即真正驱动万物的那个核心元素就是阴阳。阴阳在每个人每个事物的内部,成为动力马达。这个马达运转带动万物的生命运行,经由这个马达带动的生命再对外创造做功的人造物或事件,也必定会被赋予阴阳的属性。即天地阴阳化万物阴阳,万物阴阳生万物,万物再创造他物阴阳以成他物。这是一个殊途同归的有序运转的系统。所以在这个系统中的所有人、事、物都运用阴阳。生命运转、成事谋略、四时节气等等,但凡天地间所存在的,都运用于阴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七日

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21: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 反应第二 第一日


一、抄写及翻译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在口口相传的远古时代,能够顶天立地以德知周万物生死德人,虽然无形却能向女子乳房为食般生万物。返回来观察过往,原其本质来检验未来;返回认真了解古时,原其本质来了解明白现今;返回了解对方的情况,原其本质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事物动静虚实内部的纹理,于现今不能相合,就要返本溯源从过往来获得判断。事物持有原其本质因而获得返回了解的道理,是圣人的心意,不可以不仔细研究。


二、查字正音
1.古: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有的甲骨文再加一个“口”(言说),强调“古”的“传说”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由一竖表示的“十”写成一竖加一点的“十”。有的金文将一竖加一点的“十”写成一竖一横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言说),强调“”与“言说”的关系。繁体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籍中常“古昔”并用,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2.化: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一个头朝下入土的),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3.形: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研)写成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4.俱:具”是“俱”的本字。具,甲骨文双手,持举鼎,既是祭器也是高级饮食器皿),表示为招待客人拿出高级饮食器皿。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篆文又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造字本义:动词,拿出高贵的饮食器皿铜鼎来宴请佳宾,意即准备齐全,招待贵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具”的常用动词含义引申为“持有、拥有”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俱”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俱,偕也。从人,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俱,共同,一起。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具”作声旁。


5.生: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6.与:
与,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食勺)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用勺子添食。造字本义:动词,用食勺为别人添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与”合并代替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与,賜予也。一勺爲与。此与,與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与,赐予。“一”、“勺”会义成“与”字。这个字与“與”字含义相同。

7.往:
㞷”是“往”的本字。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贤明之君。往,甲骨文之,前行、投奔王,贤君),表示投奔贤君。有的甲骨文将“王”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简写成类似“屮”形的。有的金文将“王”写成。当“㞷”成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彳”(前行)另造“往”代替,表示朝某地“前行投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心一意投奔贤明之君,归附安乐之国。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由“止”与“王”合写的“㞷”简写成“主”。古籍多以“往”代替“㞷”。时间逝去为“往”;远古时代为“昔”。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往,之也。从彳,㞷聲。迬,古文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往,去,到……去。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㞷”作声旁。迬,古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

8.复:
”是“”的本字。,甲骨文南北两端各有瓮城的城邑夂,倒写的“止”,行走),表示往返于城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带瓮城的城邑写成,并用“人”代替“夂”。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的城邑简写成表示两个瓮城的“吕”,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一点一横的。造字本义:动词,往返于城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瓮城“吕”简化成“日”,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当“复”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彳”(行,走动)另造“復”代替,强调“行走往返”的含义。古籍多以“復”代替“复”。《汉字简化方案》用“复”代替“復”,并用“复”(復)合并代替“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复,行故道也。从夊,畗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复,走回头的老路。字形采用“夊”作边旁,采用省略“田”的“畗”字作声旁。

9.验: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查对、核实。,篆文馬,力畜,核查),表示相马师检测马匹。造字本义:动词,相马师检查、测试马匹。隶书将篆文“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僉”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验”,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简化成“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驗,馬名。从馬,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验,一种马的名称。字形采用“马”作边旁,“佥”作声旁。

10.来:
“來”是“麥”的本字。來,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叶子对生的麦子,顶部的一撇像麦穗。有的甲骨文略有变形,误将表示麦茎的中间一竖穿透表示麦穗的一横。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彳”(行,迁移)、加“止”(脚趾,借代行走、移动),强调麦子由异域“引进”中原。麦子是从南欧及西亚引进中原的农作物品种,产量大大高于黍、粟等中原本土的农作物,古人将这种优良农作物命名为“來”——强调“外来”的起源。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但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对生的麦叶写成“从”造字本义:名词,麦子,从外域引进的农作物。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将“从”简化成两点一横,至此麦形完全消失。当“來”的“麦子”名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夂”(倒写的“止”,脚,表示迁徙,引进)另造“麥”代替。当“來”派生出“麥”之后,逻辑上,显示植物形象的“來”理应作为名词,加了“止”(迁徙)的“麥”理应作为动词,但汉字史的选择相反:把“來”当作动词,把“麥”当作名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峰,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来,周代先人所接受的西域瑞麦。一支來麦有二支麦峰(指篆文“來”字形中的),象麦子的芒刺形状。它是上天送来的宝贵礼物,所以称
这种庄稼为“行来”的“来”。《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诒我來麰。”所有与来相关的字,都采用“来”作边旁。

11.今:“今”是“亼”的异体字;而“今”是“吟”的本字。亼,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将“口”(张开的嘴巴)上下颠倒,表示朝下张嘴,即俯首低吟、饮食、或居高临下发话命令的状态。当“”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异体字在倒写的“口”下方,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另造“”代替,表示俯首低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短横指事符号写成折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低头吟语。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今”的“低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吟”代替;或加“口”另造“含”代替;或加“心”另造“念”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今,是時也。从亼从乁。乁,古文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今,此时此刻。字形采用“亼、乁”会义。乁,这是古文写法的“及”。

12.彼: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皮,借代羊皮。彼,篆文彳,即“行”,四通大道皮,兽皮、羊皮),表示羊皮上的大道,即古代用羊皮制作的舆图,借代远离中原的漫漫西域。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羊皮制作舆图的遥远西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皮”写成。古人称立足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彼,往有所加也。从彳,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彼,前往有益的地方。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皮”作声旁。



13.己:己”是“纪”的本字。己,甲骨文像绳子系绕的样子。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或标明物品的归属者。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丝”另造“纪”代替。捆绑的绳子为“乙”* ,用绳子捆绑叫“己”(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凡己之屬皆从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己,定位在中央。像万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弯弯曲曲的形状。己继承戊,字形像人腹。所有与己相关的字,都采用“己”作边旁。

14.静:
”和“”是“”的异体字;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15.虚:
”是“”的本字。,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16.实:
,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17.理:
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裏”的省略,表示内部。理,篆文王,玉里,即“裏”的省略,内部),表示玉石内部的纹路。造字本义:名词,玉石内部奇妙天成的绚丽纹案。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理,治玉也。从玉,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理,加工玉石。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里”作声旁。

18.合:合,甲骨文口,向下的张开的嘴巴口,向上张开的嘴巴),表示两口相接。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隶书将篆文字形上部的拆写成的组合结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合,合口也。从亼,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合,口相合。字形采用“亼、口”会义。


19.于: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倒写的“口”,撮口吹奏像有吹嘴的“L”形的复杂管乐器有握柄的吹奏乐器),表示乐师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其中“于”表示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简体甲骨文将吹奏乐器简写成。有的甲骨文省去“口”,同时用多折曲线代替“L”形的复杂管乐器,表示乐音曲折婉转的吹奏乐器。简体甲骨文省去表示乐音曲折婉转的曲线符号,字形由(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革命性地简化成“于”(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金文承续甲骨文合体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单甲骨文字形。篆文变形,写成“亏”形。造字本义:动词,吹奏乐音婉转起伏的竽管。隶书恢复简体金文字形。当“于”由动词引申出名词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竽”代替。由于“于”(男女新婚仪式上的音乐演奏)与“於”(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籍常假借“于”代替“於”(鸿雁飞 = 鸿雁飞)。《汉字简化方案》用“于”合并代替“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屬皆從亏。今變隸作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用“亏”作边旁。现今
“於”简化写作“于”。


20.不:”是“不”的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而产生的特殊指事字;,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而产生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帝,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就产生“不”的字形,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扎的“工”,就产生“”的字形。甲骨文“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省去篆文字形中表示“才”的倒三角形古籍多以“不”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21.事:
”是“使”的本字;“”、“”与“”同源。,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23.有:
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手张开,有所抓持。当又”的“持有”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又”的字形基础上再加“夕”(肉)另造“”代替,突出“手持肉食”的含义。繁体金文将肉块写成“肉”。远古时代肉食是生存资料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因此将“持肉”借代为“持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肉”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手持肉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简写成“𠂇,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凡有之屬皆从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有,不合理的持有。《春秋传》上说:“日、月有吞食它们的日食、月食现象。”字形采用“月”作边旁,采用“又”作声旁。所有与“有”
字有关的字,都采用“有”作边旁。
24.得:䙷”是“得”的本字。䙷,甲骨文手,捡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捡拾贝壳。当“䙷”的本义消失后,繁体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得”代替,强调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持有)写成“攴”(持械打击)。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見”,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寸”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䙷”写成,“貝”形消失。古籍多以“得”代替“䙷”。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得,远行而有所收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㝵”作声旁。䙷,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25.察:
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祭”作声旁。

三、理解联想事例
这段感觉是溯源,想到那个,要认识长江,不是把长江从头到尾走一遍,而是来到天山脚下长江源头,在那里认真的体会感受长江之源,以此来了解认识长江。生命从种子开始萌发,长出各式各样的形态,而要真正了解这个生命,需要去了解当年这颗种子所归属的所经历的。也确实像心理咨询的过程,对一个来访的判断,需要从来访讲述的现实事件中寻其根本,找到他人格结构形成的根本,精神分析喜欢回溯童年,这应该只是“反”在某一个关键节点,但还没有“复”到根本源头,童年之外的根本应该是家魂,从来访讲述的生活事件中看到他家魂的运转所展现的课题,才是真正了解这个来访、找到建设方向的机会,而不是纠结在他所谈论的现实事件里。今天永远从昨天而来,不是独立开的。

四、提问:本篇讲述怎么从对方说的话中,听出真实想法的捭阖之术。今天的经文,讲述在认识中如何处理现象和本质。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是反?什么是复?什么是“事有反而得复”?
反,逆行探寻事物发展的根因。复,原其本质。也就是从当下现象出发,逆向而行,回到本源的地方,究其本源,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原因。所谓溯源。我们看到世界的变化,时刻进行着,每时每刻都不同,如果要真的认识世界,就沿着世界变化的逆向而行,倒回过去,追溯变化尚未发生的那个开端,看看在源头发生了什么,以此来了解认识世界变化的真正原因。
“事有反而得复”:事物抓取住反之后,才能获得复。也就是对事物逆向回溯其过往发展变化的根因,找到一切事物发展过去阶段的关键节点的原因,这样才能最终回归到本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23: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应第二 第二日


一、抄写及翻译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人鼓舌说话,是在负重前行;在绳子上打结记事得归属者像夜晚的黑狗一样无声无形,悄然靠近,是清除污渍变得纯洁。坐或躺在席子上,以阻隔减缓地面湿气对身体的损害,双手抓持者簸箕承装者对方鼓舌说话得言语,因双手抓持着簸箕承装着谨慎严密得案情陈词而开心大笑。用手抓取鼓舌说话却不能亲吻般相合的,要逆向攀岩登山来像取得过冬的皮毛一般求得他。双手持着簸箕承装他的应,彼此之间能够息息相通、共鸣,立刻就力邑出发。鼓舌说话持有象,详细事物记录有密切相关的。持取装有象和两人并肩挨着紧密相关,以此来瞪大眼睛看清它的欠佳的地方。象,象承装着详细事物记录;比,比盛装着严密的言辞陈述。用没有形象来求取有声音。它像钓语一样钓语言以合事,获得人的实情。它犹如用自己的神张一张捕兽网来捕获野兽,根据他的言语混合多张网来仔细审察判断。道与对方的事情相合,遥远的西域还是自己也能被获悉,这是钓人的网,圣人常常拿着它驱赶抓捕。

二、正音查字
1.言:,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舌”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鼓舌说话。有的甲骨文在“言”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横指事符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写成。俗体隶书变化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舌”简写成。有的俗体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大幅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幅简化成三横,字形遂面目全非。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言,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䇂”作声旁。所有与言相关的字,都采用“言”作边旁。

2.己:
己”是“纪”的本字。己,甲骨文像绳子系绕的样子。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或标明物品的归属者。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丝”另造“纪”代替。捆绑的绳子为“乙”* ,用绳子捆绑叫“己”(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凡己之屬皆从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己,定位在中央。像万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弯弯曲曲的形状。己继承戊,字形像人腹。所有与己相关的字,都采用“己”作边旁。

3.默: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深黑色。默,金文黑,即“墨”的省略,深黑色犬,狗),表示狗毛墨黑一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夜色中,犬黑不吠,则无声无形,悄然靠近也无法发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默,犬暫逐人也。从犬,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默,狗悄无声息地追逐人。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黑”作声旁。

4.因:
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xí)的省略;甲骨文“”是“𠩛”的本字,而“𠩛”是“席”的本字。因,甲骨文”的省略,是“𠩛”即“席”的本字大,成人,休息者),表示人在席上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坐或躺在席子上,以阻隔或减缓地面湿气对身体健康的损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因,就也。从囗、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因,就近依凭。字形采用“囗、大”会义。

5.其:“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而成,是“箕”的本字。简体金文、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甲骨文加“廾”写成会义字:竹制盛具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簸箕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繁体金文误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廾”连写成“丌”。有的繁体金文误将本该写成“廾”写成一横两点的。繁体篆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框“、与“廾”字上部的一横所构成的,连写成,导致字形费解。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箕,簸也。从竹、,象形,下其丌也。,古文箕省。其,籀文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其,箕簸。字形采用“竹、”会义,象形,下部是箕脚丌。,古文的写法是“箕”省略“竹”。其,就是籀文写法的“箕”字。


6.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开心。yǐn),篆文口,嘴巴斤,即,开心),表示张嘴大笑。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字形简单的同音字形“听”( yǐn)合并代替字形复杂的“聽”(tīng)。当“听”合并“聽”之后,“听”不再读它原有读音 yǐn ,而转读被合并字“聽”的读音 tīng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常见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听,笑皃。从口,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听,张口大笑的样子。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斤”作声旁。


7.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金文字形像纺织者手工整理纺织机上散乱或混杂无序的丝线,使丝线条理有序,便于纺织。,甲骨文,纺织者整理织机上的乱丝辛,刑具、司法),表示法官整理诉讼双方陈述的混乱案情,辨察真相,公正断案。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加(说话)写成,强调法官用谨慎、严密、正式的言词,陈述并辨析案情,做出终审结论。有的金文省去,并用(执法、施刑)代替(刑具)。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法官用谨慎、严密、正式的言词,陈述并辨析案情,做出终审判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中后来多由合并代替;后来多由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辭,訟也。从猶理辜也。,理也。,籒文辭从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辞,诉讼辩词。字形采用“、辛”会义。好比辨清案情与罪行。,表示理清乱情,还原真相。,这是籒文写法的“辞”,字形采用
“司”作边旁。

8.反: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石崖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彳”(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反,覆也。从又,厂反形。,古文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9.求:”是“”和“”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水”。当“”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用“人”代替“衣”另造“”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裘,皮衣也……求,古文省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10.应: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迁徙飞行时能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大型候鸟天鹅。應,篆文疑为”的变形,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候鸟心,意念),表示像大雁一样意念相通造字本义:动词,彼此存在息息相通的共鸣,能默契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雁”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应”,依据狂草字形对正体楷书字形进行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雁”简写成“广”加三点的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简化成一横光影的折射为映”,强调客观性;对某一事物的反响为“应”,强调主观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應,當也。从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应,当,该。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11.必:“必”是“的本字。,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变形,似乎成了字加一撇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形消失。当“必”的“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手柄)另造“柲”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必,分極也。从八、弋,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必,分成两极。字形采用“八、弋”会义,“弋”也是声旁。


12.出:出,甲骨文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省去。有的甲骨文(城邑)写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表示异族入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13.象:
𤉢”和“𤊱”是“”的异体字。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鼻、大口、大耳、形体超大的动物。简体甲骨文省去耳朵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的形状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简写成。有的金文描画出长鼻、长牙、大耳的剪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大象的长鼻、大口的形状写成长鼻、大口、大耳的,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在古人眼里,陆地上的万千生命中,象的体形最为庞大而且优美,鼻子曲长动感,富于视觉震撼力,遂以大象借代世间万物之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𤉢”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𤊱”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古籍多以“象”代替“𤉢”和“𤊱”。

14.比:
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字形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匕”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比,密也。二人爲从,反从爲比。凡比之屬皆从比。夶,古文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比,相从密切。两人相随构成“从”字,反写“从”字遂成“比”。所有与比相关的字,都采用“比”作边旁。夶,这是古文写法的“比”
字。

15.次: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拟打喷嚏时发出的暴发声“哈欠”。次,甲骨文水,涶沫掩口打喷嚏),表示身体欠安打喷嚏,涶沫横飞。字形像一个人伸手遮掩自己的嘴巴打喷嚏,像飞溅的涶沫。简体甲骨文省去手形,将“欠”写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用“气”(呼吸)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口”,强调“次”由呼吸不畅的症状引起,并将金文字形中“口”加“人”构成的“欠”,写成“气”加“人”构成的造字本义:动词,身体欠安,打喷嚏。隶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气”简化为“勹”,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次,不前,不精也。从欠,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次,行旅中停滞不前,也表示物品的做工不精。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二”作声旁。

16.形:
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研)写成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17.声:
,甲骨文殸,击磬奏乐口,说唱耳,听),表示耳朵听到的乐音或说唱的话音乐音。篆文省略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殸”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造字本义:名词,音波,包括乐音、话语以及耳朵能辨别的所有听觉信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声”,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殳”和“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聲,音也。从耳,殸聲。殸,籒文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声,音响。字形采用“耳”作边旁,“殸”作声旁。殸,籀文将它写作“磬”。


18.钓:
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凹状的食器。,篆文像渔人手执渔竿头朝上的鱼),表示捕鱼人手执渔竿将蚕食鱼饵的鱼儿钩上来。金文突出了渔竿、渔线和渔钩。有的金文像钩子钩在鱼的头部。篆文另造会义字:金,金属勺,凹形食物盛器),表示用凹形带倒刺的鱼钩捕鱼。造字本义:动词,用带诱饵的鱼钩捕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釣,鉤魚也。从金,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钓,用钩子钩鱼。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勺”作声旁。

19.语:
“吾”是“唔”和“晤”的本字;“語”是“晤”的异体字。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汇。吾,金文两个“五”重叠,表示反复交叉、交替口,说话),表示反复交替地说话,即深入交谈。简体金文将重叠的“五”简化成一个“五”。当“吾”的“长谈”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日”(疑为“曰”的变形,说话)另造“晤”代替。当“晤”强调“会面”后,金文异体字用“言”代替“日”(“曰”的变形)另造“語”代替,强调“长谈”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吾”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式会面并长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吾”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20.犹:”和“”同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误写,表示酒坛。,甲骨文酉,酒坛犬,狗),表示狗喝酒。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酒坛“酉”写成“酋”。篆文调整金文结构的左右顺序,将金文字形中“”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狗喝醉而动作迟缓,不知所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反犬旁”,将篆文字形中的“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犹”,用“尤”代替同音的“酋”。古籍多以“猶”代替“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猶,玃屬。从犬,酋聲。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犹,玃属动物。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酋”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陇西地带称幼犬为“猷”。

21.张:
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空间距离大。張,金文弓,搭弦的射击武器長,距离大),表示拉开弦与弓的距离,即将松驰的弓弦处于绷紧状态,即使之进入高弹力状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拉开弦与弓的距离,使弓弦紧绷,为射箭作准备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長”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张”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長”简化成“长”“张”是绷紧弓子上的弦,使弓子处于有弹力状态;“弛”是拆解紧绷在弓上的弦,使弓子处于没有弹力的休养状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張,施弓弦也。从弓,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张,将弦系在弓上。字形采用“弓”作边旁,采用“长”作声旁。

22.
罝(ju)

23.取: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獲者取左耳。”《司馬法》曰:“載獻聝。”聝者,耳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取,捕杀。字形采用“又、耳”会义。《周礼》上说:“获胜者割下敌人的左耳。”《司马法》上说:“载献聝。”聝,就是耳朵。

24.兽:
同源,后分化。,甲骨文弹,石弹犬,猎狗),表示用石弹、猎犬捕猎。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单”写成不知所云的“嘼”造字本义:动词,带着猎犬,以石弹干器为武器,埋伏狩猎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嘼”简写成,至此甲骨文、金文字形中表示狩猎武器的“”的字形完全消失,将篆文字形中的“犬”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兽”,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犬”,并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中的两个“口”简化成两点。当““狩猎”本义消失后,篆文另造”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獸,守備者。从嘼,从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獸,守候时机、备战行猎。字形采用“兽、犬”会义。

25.会:
”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金文合,合并米,米饭,代主食),表示将菜肴与米饭主食同锅合煮。有的金文将食物“米”写成两团食物糅合状,进一步明确“糅合食物”的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物糅合状写成不知所云的,并误将金文字形下端的“口”写成“曰”造字本义:动词,把主食米饭和菜肴混合在一起烹煮。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会”,依据草书字形,对繁体楷书字形进行大幅度整体简化。当“會”的“合煮”本义消失后,后代楷书再加“火”(炊煮)另造“燴”代替,强调炊煮”的含义。表示本义时,古籍多以“燴”代替“會”。表示“相遇、聚集”以及相关引申义时,古籍多以“會”代替“徻”。《汉字简化方案》用“會”合并代替“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會,合也。从亼,从曾省。曾,益也。㣛,古文会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会,集合。字形采用“亼”和省略了两点的“曾”会义。“曾”表示增益。㣛,古文写法的“会”就写成这样。

26.司:
同源,后分化。,甲骨文卜,权杖口,问审),表示问审判案。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继承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掌权执法,判案施刑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有的金文加“爪”(即手)、(打结的乱丝)、(十,“又”的变形,表示用手抓),用双手解开乱丝,比喻庭审理清案情。当“司”的“掌权执法”本义消失后,篆文将“司”反写成“后”,表示母系时代掌握第一权力的女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司,臣司事於外者。从反后。凡司之屬皆从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司,在外办事的官史。字形采用反写的“后”字。所有与司相关的字,都采用“司”作边旁。

27.多:
多,甲骨文夕,肉块夕,肉块),表示两份肉食。在物质匮乏的原始共产平分时代,人们均分物用,尤其均分对生在影响重大的肉食,一人独占双份或数份肉食,就是“超额”的破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人独占双份、数份肉食。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平分肉食为“宜”;独享双份肉食为“多”;堆积大量肉食为“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凡多之屬皆从多。,古文多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多,重复。字形采用“重夕”会义。夕,表示相演绎,所以变成多。重叠“夕”字叫“多”;重叠“日”字叫“曡”。所有与多相关的字,都
采用“多”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多”。
28.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皮,借代羊皮。彼,篆文彳,即“行”,四通大道皮,兽皮、羊皮),表示羊皮上的大道,即古代用羊皮制作的舆图,借代远离中原的漫漫西域。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羊皮制作舆图的遥远西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皮”写成。古人称立足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彼,往有所加也。从彳,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彼,前往有益的地方。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皮”作声旁。

29.常:
裳”是“常”的异体字。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常,金文尚,崇尚、流行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裳”用“衣”代替“巾”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代称连体裙为“裳”,称长裙为“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30.持:
寺”是“持”的本字。寺,金文之,止,不动又,手,表示持握),表示持守、维护、控制。有的金文以“寸”代替“又”。有的金文加“口”),表示辅政官员聚集的地方。有的金文加“邑”都邑),表示“寺”是设在都城供官员暂住的地方。秦代前后称都城接待官员的地方为“寺”;汉代开始亦将接待西来高僧的地方称为“寺”。当“寺”的“维护、持守”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手”另造“持”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保守,维护,控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持,握也。从手,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持,抓握。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31.网:
的简体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两根立柱之间绳线交织成许多格状的捕具,这种捕具不遮光,又通风通水,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可以捕鱼、捕鸟、捕兽,是狩猎时代的伟大发明。简体甲骨文将众多交织的绳线简化成两纵两横。有的甲骨文在格线上下各加一条横线,表示除了两根立柱之外,还有两根固定和控制捕具的纲绳。有的简体甲骨文将两条横线简化成一横。有的简体甲骨文将格状的绳线简化成一个绳结状的叉形。甲骨文异体字网,捕具举起双手的人),表示张臂抖网捕鱼。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用众多绳线结成的多格状捕具,可捕鱼、捕鸟、捕兽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古籍多以“網”代替“网”。《汉字简化方案》用“网”代替“網”。民间假借“冈”(网)代替“岗”,并将“冈”(本该读 wǎng )读成“岗”( gāng )。古人称捕鱼的罩为“网”,称捕鸟的罩为“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網,庖犧所結繩以漁。从冂,下象网交文。凡网之屬皆从网。,网或从亡。,网或从糸。,古文网。,籒文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網,庖牺氏结绳编织的捕鱼工具。字形以“冂”为字根,“冂”下像网状交织。所有与网相关的字,都采用“网”作边旁。,有的“网”
字采用“亡”作边旁。,有的“网”采用“糸”作边旁。,这是古文的“网”。,这是籀文写法的“网”。   


32.驱:
是“”的异体字。區,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拟声词“嘔”的省略,拟驱赶动物时发出“呿”的声音。,甲骨文馬,善跑的力畜攴,持械打击),表示策马前进。金文區,拟“呿”的喝令,喝马的叫声攴,持械打击),表示挥鞭喝马。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的字形,省去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挥鞭的“攴”和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会义的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对马喝“呿,赶马匹或牲畜起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简写成“区”。古籍多以“驅”代替“敺”。马夫喝马起程时喊“驱”,喝马加速时喊“驾”,喝马驻足时喊“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驅,馬馳也。从馬,區聲。敺,古文驅从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驱,跃马奔驰。敺,这是古文写法的“驱”字,字形采用“攴”作边旁。

三、理解联想事例

会有一个画面,最上边为道,圣人以道之丝线编织成一张大网,这张网为神,圣人与对方的言辞交谈,是在御神,用这个注入神的网来跟随对方的言语探其心象,以心象动其神。当对方后续的言语出现不同于圣人的判断的情况,便开始反复,溯源探其根本,找到本质源头,来重新勾画对方的心象,动其神。对方就这样通过言语被牢牢地网在圣人以道之根本编织的这张神网之中。
说实话,真的像心理咨询的工作过程,或者说,远古时候的祝由术便是如此,如何凭借言语探知对方的心象,动其神,来调神,调心,祛其邪气,恢复其神智、认知。


四、提问:昨天的文字讲了如何认识现象本质和往来古今彼己,指出反与复两种工作方法:“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事有反而得复。
指出反复这种工作方法的对象是:本质和往来古今彼己。
指出反复这种工作方法的内容是:动静虚实之理。
今天的经文开始讲述“动静虚实”。所提问题是:本节讲的动-静,象-比,是怎么编织出了“钓人之网”的?


这里的“动静”是一对阴阳,以“静”取“动”。静,指圣人的姿态,圣人静心,以定神,通神接物,以神肃察,这是圣人用静御神,来觉察对方滔滔不绝地话语中暗藏的动机。动,一方面是对方正在说话的过程,更深层也是对方心中推动对方如此说话的核心动力。如此圣人便用静的姿态在编织神所形成的丝线,将其编织成网。“象比”,这里的困惑是不知道“象比”是否可以也理解成一对阴阳。“象”,心象,是无形之物,由心象来推动我们输出话语逻辑,或者由输出的言语来反向推出心象,这是圣人织网所包含的编织方法,存在于反复之中。“比”较量,度量,对所交谈的事情中包含的各个信息进行认真度量,深入剖析,确定其深层含义。“象”是一个直觉层面的操作方法,“比”是一个逻辑层面的操作方法。提示圣人织网,是高路和低路(理性和感性)共同做功以编织成“钓人之网”的。
“动-静”提示织网的内部核心驱动
“象-比”提示织网的操作维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3 17:26 , Processed in 1.510898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