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53|回复: 139

郑欣的《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8 15: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2-6-19 10:10 编辑

一个人被控制着生活,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当控制者是个自私鬼的时候尤其如此。可是,人对人的控制,人对事和事情对人的控制,不可避免,想不被控制确实不行。我们可以指望控制我们的是圣人,还可以指望我们自己的“蔽”少一些——直接接受规律的控制而不纠结于是否被人被事控制。
     当今世代,不是贤良遍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必不可少的控制,往往掌握在邪官、奸商、奸邪人的手里。就剩下华山一条道了——读经典解蔽,以求自控。
      可以阅读一些兵家经典,以备时需。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子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是纵横家、兵家、阴阳家、名家的鼻祖,更是伟大的教育家。总的来说,在古圣先贤中,鬼谷子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应用心理学大师”。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们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集中了国人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军事外交、经商谈判的精华。是乱世之治学,治世之哲学,又是谋略学巨著,成功学宝典,融合了鬼谷子卓绝智慧和纵横韬略。它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论和侩同,讲求名利与进取,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具有极完整的领导统御、智谋策略学体系,在今天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鬼谷子的思想、智慧和奇谋韬略,在从政、外交、经营、管理、公关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
      组织方式:
       进度计划:《鬼谷子》共14篇,其中转丸和胠乱亡遗,剩下12章。加上《持枢》和《中经》。本轮阅读总共十四章(本应阴符七术已经读过不在本次计划内),原则上每周一章加上总结消化时间,计划总共用时20周。
       开始时间:6月12日星期日
       任务安排:阅读活动按照精读要求,每天布置任务每天完成(任务不多,但每天都有)。
       费用和保证金:每人缴纳口水钱每周20元共计400元,保证金每周20元支持考核共计400元。报名时合计缴纳800元。
      考核基本要求:每周有三天没有完成任务,视为本周未完成任务;具体考核方式和标准同以往:三周没完成退出不退费,经同意可以重交保证金继续。扣分事项为论坛分享不完整和不参加群讨论出现一项即判本日未完成。。
      推荐导读作品:  中华书局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鬼谷子》许富宏 译注 书号:ISBN 978-7-101-08314-9
      


      
继续上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15: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2-6-19 10:19 编辑

第一周

第一天
捭阖第一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一、查字正音
捭阖[ bǎi hé ]:开合,纵横家游说之术,指分化和拉拢。捭阖的本义是开阖。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并且运用在其游说术中。

捭:两手横向对外旁击。

阖:本义为门扇,理解为动词时,解释为关闭。通常与其反义词“捭”联系在一起。理解为形容词时,是总共的意思,如《汉书·武帝纪》记载“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
稽: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品尝美食。稽,金文旨,品尝美食頁,头脑,省思、审察),表示代尝并审查食物的安全性。籀文在“旨”的中间误加一横,并将金文字形中的“頁”省略成“首”。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頁”,并加“禾”(稻米,代粮食),强调代尝食物;同时在“旨”(品尝、试吃)上加“尤”(特别),表示有安全针对性地品尝试吃。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忠臣为帝王的日常食品代尝检查,以身试毒,排除帝王饮食的安全隐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说文解字》:稽,停留。字形采用“、尤”会义,采用“旨”作声旁。所有与稽相关的字都采用“稽”作边旁。

名: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牙形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字”。


古: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有的甲骨文再加一个“口”(言说),强调“古”的“传说”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由一竖表示的“十”写成一竖加一点的“十”。有的金文将一竖加一点的“十”写成一竖一横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言说),强调“古”与“言说”的关系。繁体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籍中常“古昔”并用,“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先:“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说文解字》: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门户:枢纽,关键。


筹:壽,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生生不息,年高、岁数大。籌,篆文竹,签条壽,数量多),表示大量竹签。造字本义:名词,用来计数的大量的竹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筹”,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壽”简化成“寿”。在汉字结构中,“寿”多有“大、多、广”的意思:聚签为“筹”;广田为“畴”;大浪为“涛”;大帐为“帱”。《说文解字》:筹,投壶用的竹签,形如箭矢。

策: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刺”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竹”的变形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说文解字》:策,赶马的竹鞭。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朿”作声旁。

筹策:原指古代计算用具,这里引申为谋划。


终:“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系”),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同时加“仌”(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纟”(结绳)另造“终”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说文解字》:
终,将丝线缠紧。

始: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始,金文司,掌管女,妇女),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金文又加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台,即“胎”的省略,怀胎女,妇女),表示怀胎妇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说文解字》:
始,女子的初生。

理: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王,玉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说文解字》:
理,加工玉石。

朕:朕,甲骨文双手掌舵舟,船只),表示船夫双手把持的船舵。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双手掌舵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船舵的写成“火”造字本义:名词,船舵。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舟”写成“月”,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关”。由此,金文字形中表示双手掌舵的,演变成楷书字形中的“关”,字形面目全非。


权: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勸”的省略,表示上级勉励下级。權,金文木,杖雚,即”的省略,上级勉励下级),表示手杖所代表的上对下的支配资格。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勸”省去“爪”,简化为“雚”造字本义:名词,手杖所代表的决策、支配的资格,影响环境的势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雚”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权”,依据类推简化原则将正体楷书的“雚”简化为“又”


能:“能”是“熊”的本字。能,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突出了大型猛兽的大嘴和利爪。繁体甲骨文将兽嘴“口”写成,将兽爪写成三个“爪”和一个“止”构成的。金文将猛兽的头写成,将猛兽的大嘴写成“月”(长满利齿的大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写成“以”和“月”构成的,将金文字形的熊爪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熊,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游泳的食肉猛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熊爪写成。俗体楷书将由两个“匕”构成的熊爪写成“长”。在远古中原没有狮子称霸的丛林中,既可上树,亦可下水的熊,堪称所向无敌的食肉猛兽,于是“能”由“食肉猛兽”的名词本义,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不可阻挡的、有行动力的”。当“能”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火”(烧山)另造“熊”代替,表示凶猛可怖、常常不得不火攻捕猎的猛兽。


伎: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技”的本字,表示巧能。伎,籀文支,即“技”,巧能),表示有一技之长的人。造字本义:名词,古代表演百戏杂技的艺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伎”代替“技”。《说文解字》:
伎,党与。

巧: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像有握柄的吹管或号角。金文有所变形。古籍中有时以“丂”代“巧”。巧,篆文工,灵便多用的匠具丂,报警、传令的吹管或号角),表示富于智慧的匠具和号角。造字本义:名词,高度智慧所创造的劳动、通讯工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说文解字》:
巧,善于做工的技能。

二、翻译
考察古代的历史,圣人势天地间芸芸众生的主宰。圣人能够根据阴阳开合的变化来创造万物,并给万物命名,圣人知道万物生死存亡的关键,谋划自然万物从产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并能深入到人的内心,看见人内心的细微变化,掌握背离死亡趋向生存的规律。所以,圣人在天下,从古到今,他的道是恒一不变的。

万事万物的变化虽然是无穷无尽的,但是都以避亡趋存作为它们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表现为柔,有的表现为刚;有的表现为开,有的表现为闭;有的表现为弛,有的表现为张。因此,圣人掌握了阴阳两种枢纽,就能审察万事万物的先后,杜两万五的才能,比较万物各自的短长。

三、理解联想事例
宇宙的生成模式:天道(决策层)——圣人(管理层)——万物众生(执行层);国家的生成模式:君(决策层)——臣(管理层)——民(执行层);家庭的生成模式夫(决策层)——妻(管理层)——子(执行层)。三层组织架构是最合乎道的管理模式。找准自己的位置,做自己该做的事,尽职尽责做天道的打工仔,使自己的言行合乎道。否则,等到天刑来时,只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天地阴阳二气,生化出万物生灵。圣人观天地阴阳之开阖状态,知万物生灵之存亡,给万物生灵起了名字。

自古及今,圣人之道,一以贯之。

今天的问题:
经文说: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这里的“一”,什么意思?经文还说,“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这里的“一”又是什么意思?
----------------------
其道一也的“一”是指圣人之道自古及今从来没有变过。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的“一”是指圣人内炼内守,保持同天合道。

师说:
   人不能不知道,人不能失道,更不能试图以自己的想法建立一个无道的天下,尤其不能躺平。一句话,人的天命是:不可自以为是,自行其是。
   人的自由,从不自由开始,从听话开始,并且还是主动听话,也就是主动学习开始。因为老天爷传道,从来不露声色,尤其不说话。不会跟你喋喋不休,只是做给你看,从不言语。一旦错了就开惩,惩的还挺认真,从不减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作为合格的天到打工崽,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人受天刑时,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应该叫自己,此时呼天喊地,唯一的意义是,知道有天地了——不给点厉害,你不晓得马王爷有几只眼。
  圣人,大耳朵善听之人。听天道,听万物之欲。听话的人。人生如戏不是戏!戏的本意是假装,错误的误,人生就像是假装的一样,但不可以假装,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过的 ,柜子里确实装着宝贝,可用,家中保险柜里真的存着现金,实而可用,不是假钞或者营业员的练习币,更不是冥币。
提个问题:经文说: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这里的“一”,什么意思?经文还说,“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这里的“一”又是什么意思?
  顺与控是末。“我”这主体感在本的位置上,本的位置上的基本内容是“内紧外松”,“我”是内紧外松出错,紧到内痣痔以后生出来的伪主体感,找到真的“本”,就明了了,要有工作位置感,顺与控的纠结和分离,归根到底是分离,并追求二择一,而这个分离并二择一,从技术上来源于位置没到,工位没到,浅了,外了。还可以说,生而不有长而不宰,功成弗居,居了,就会有那样的纠结,居得没对,居在功上了,——顺功是我的,还是控功是我的。硬把我掺进去了,这个体验的中心我,是在这个系统的本位上的,顺与控在末位。我跨界由本位居到末了。居错了。居没问题,居错才是问题,我的特性就是我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前一个我在哪里是说这个体验的我精神的我,他客观上在哪里?后一个我在哪里,是这个我主观上的确认。便于理解的话,后面那个我在哪里可以说成是哪里就是我。这样就变成了这种表达,我的特性是:我在哪里我就认为哪里就是我。这就是所谓的居的机制。居对了就通神通志。居错了,就通鬼通痣痔。所以真正深刻的讨论心理活动的时候,一般要少讲逆顺、顺控,多讲做。因为逆顺顺控在末上。做,则在本上,一旦混起来就永远讲不清楚了。就好像鸡同鸭讲,鸡和鸭一直都在讲,一直都在叫,但是谁都不知道谁在说什么。做是本,结果是末,为什么做,是根,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乱居,居混了,叫混帐——混住帐篷,为了不混账,所以人总是不停的搬家嗯居无定所流浪漂泊。因为该搬不搬别人就来了,然后就跟别人混上了。只有一个永恒居住久居不动的地方。这就是生命之源。就是今天这一节说的一。大事有大一,小事有小一。根本的事儿有根本的一,一般说来就是志之所在,最最根本的一就是道。居于道的志是什么?是神,在那什么都明,所以叫神明。道乃神明之源,所以人要守真一而不化。不自生,不化而能化万物,不自生而能生生。
本节中的或阴或阳,应该是在说各有其所归的“归”的外貌,关于“以名命物”,我会联想到华夏文脉中一直强调的名实之别,名是数理,实是形与象,而命,是命令调遣,所以名命物,是物尽其用,用时必命名。



第二天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一、查字正音
贤:“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臤”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古籍多以“贤”代替“臤”。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说文解字》:
贤,多才多能。

肖: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形体不大。肖,金文小,形体不大肉,借代身体),表示形体很小的新生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父母的小型肉身,即亲生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月”写成。《说文解字》:
肖,上下两代人的体貌相似。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小”作声旁。有些孩子不像他们的父母,所以就说他们“不肖”。

差:“差”是“搓”的本字。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麦”的本字,表示麦穗。差,金文来,即“麦”的本字,麦穗又,抓持工,巧具),表示手持麦穗在脱粒器上搓转。籀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庄稼谷穗在脱粒器具上拍打或搓转,使谷子脱粒;脱粒器上有众多高低长短、错落不齐的尖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麦穗状“来”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左”写成。当“差”的“搓穗脱粒”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提手旁”另造“搓”代替。说文解字》:
差,相异为二,不一致。二者不相当。

仁:“忈”是“仁”的异体字。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普天之下不同身份地位的生活者。仁,甲骨文人,他人二,等同、相等,参见“均”、“齐”),表示人人相等,亦即等而视之,视人若已,将心比心,同情包容。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尸”写成。有的籀文写成“千”(众多,代表众生)、“心”(慈爱)会义的结构,表示心怀众生,宽容博爱。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楷书异体字“忈”用“心”(慈爱)代替“单人旁”,强调以慈爱之心同等对待。古籍多以“仁”代替“忈”。


义:“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的本字,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的本字,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贱: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戈相加。賤,篆文貝,贝壳戔,刀戈相加),表示用刀、戈破坏贝壳。远古时代完整的贝壳曾经是可流通的货币,而贝壳的碎块没有货币功能。造字本义:动词,毁坏贝壳,使其失去货币价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戔”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戔”简化成“戋”。《说文解字》:
贱,价格卖得低。

贵:貴,甲骨文双手,抓、捧土,故土),像双手捧着泥土。有的甲骨文增加“宁”(即“贮”,存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性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土的崇敬与珍爱。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宁”写成不知所云的“人”,并用“貝”(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的神圣“价值”。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说文解字》:
贵,货物价格不低贱。


无为:道家的哲学概念,意即顺应自然。牧:驾驭。


嗜:“耆”是“嗜”的本字。耆,金文老,老人甘,享受美食),造字本义:名词,保持一生的口味。“耆”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嗜”代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说文解字》:
嗜,食欲,终生喜好的口味。

欲:“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以“人”代“心”。 篆文用“欠”(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慾”加“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意: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音,声心,情感),表示所传达的心声。有的金文写成“音”(声)、“曰”(说)混合重叠的结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说文解字》:
意,心志。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微:“”是“微”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微”代替“”。《说文解字》: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

排:“非”是“排”的本字。非,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相背的两个人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两人思想相冲突、相排斥。有的甲骨文变形,指事特征消失。当“非”的“排斥”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双手另造“排”代替,强调“排”的推挡特征。金文综合甲骨文的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单手造字本义:动词,两手向外推挤,表示拒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说文解字》:
排,推挤出列。

情: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漂亮。情,金文心,意愿青,即“倩”的省略,漂亮),表示美意。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丽水为“清”,丽日为“晴”,美言为“请”,美意为“情”。《说文解字》:
情,内心有所欲求的隐性动力。

诚: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实现、达到。誠,金文成,实现、达到“言”的简写,承诺),表示实现承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在“成”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实现诺言,践行承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说文解字》:
诚,说实话。

审:“宷”是“審”的本字;“审”是“審”的异体字。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番”的本字,表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宷,金文宀,密室米,是“釆”误写,即“番”,古西北少数民族),表示古代中原人将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当“宷”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口”(问讯)、或金文加“曰”(说明)另造“審”代替,明确“审讯”的含义。篆文“審”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口”(问讯)或“曰”(说明),同时用“番”(古西北少数民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釆”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中原人将敌对的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番”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审”,用既作声旁也作形旁的“申”(申明)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番”,表示要被问讯者自我申明。古籍多以“審”代替“宷”。《说文解字》:
宷,知悉。详知详察。

原:“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加“下”(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厂”(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泉”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泉”写成。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再加“水”再造“源”代替。在古籍中,“元”和“原”都有时空上起始、最初的意思:“元”侧重于抽象的、时间性的、整体性的起始;“原”侧重于个体的、空间性的、具象性的起



始;因此表达“蒙昧太古”时,“元始”比“原始”更准确,但现代汉语以“原始”代替“元始”。古籍有时将“元”与“原”相互假借。


周:周,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定领域的空间内,进行反复的纵横切割划分,形成众多相对独立的、封闭的较小区域。有的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字形在纵横划分的若干区域内加上几点指事符号,表示在划分的封地内耕种生产(参考“画”即“劃”*)。远古时代的天子取得天下之后,划分出若干领地,由众多宗亲诸侯封而建之,以期巩固政权。简体甲骨文将纵横划分的封地简写成“田”。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闭的圈)写成会义结构:封地而建口,封闭的圈,围墙),表示封地而建的界墙。有的金文省去四点指事符号。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封建”的字形写成“用”造字本义:名词,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田”形若隐若现。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说文解字》:
周,密闭。

密: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密,金文宓,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山,深岰),表示没有战乱之忧的、太平安定的山岰。远古时代追求和平的人们,为逃避战乱而避隐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岰。有的金文将戈戟堆写成“二”和“戈”组成的“二戈”。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二戈”写成“必”,导致本义线索消失。造字本义:名词,与外界俗世隔绝、无战乱之忧的大山深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宓”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山”写成。  《说文解字》:
密,形状像堂室的山。

追:追,甲骨文兵符,代表权印、政令趾,借代脚板,借代行进,赶路抓捕罪犯),表示执令急行抓捕。金文(彳,行进),突出急行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执令寻踪,缉拿罪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寻踪在逃犯为“追”,现场缉捕犯人为“拿”。
指:通“旨”。

二、翻译
人的秉性是有差异的,有的是德才兼备的贤人,有的是无德无才的不肖之人;有的人智慧,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分别采用或捭或阖。或进或退、或贵或贱的方法和手段,顺应每个人的特点来驾驭他。如果尧弄清对方是有还是无,高清对方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方法是顺着他的爱好和欲望来推测出对方心里的真实意图。可以暗中排查对方言辞,然后依据已知情况反问过去,以得其实情,了解到他的真实意图;先"阖“后”捭”,从中得到利益。

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现实给对方,或不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而将他隐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当己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与对方完全相同的时候,就可以公开显示给对方看;当己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与对方不同的时候,就不能公开。上述办法可用还是不可用,首先是要搞清楚对方的考虑和谋划,来探究己方与对方是同还是异。是离是合需等待时机,先从对方的意愿来尽量满足他,然后适时而动。如果要用“捭”的方式,一定要做到周到;如果要用“阖”的方式,一定要做到严密。周到、严密好要注意隐蔽,隐蔽的最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三、理解联想事例
德足者(天赋异禀)必贤,天赋异禀+圣贤教育=主宰万物的智慧,智慧生出勇敢;无德者(先天不足)必不肖,先天不足+后天不努力=愚蠢的笨蛋,愚蠢导致怯懦。哪有什么天生的软弱怯懦,人要变勇敢,得先从变聪明开始。要变聪明需要接受系统的圣贤教育。不想做愚蠢的笨蛋,就要一刻不停的向圣贤祖宗学习。

捭阖实操三步骤:第一步,推门进入他的内心,把他内心里的一切都全面了解清楚。(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第二步,利用对方的志意,设定策略路径,牵着他往自己既定的方向走。(实得其旨;阖而捭之)第三部,在既定的目的地设置一张网,以求达到趋利避害的最终目的(以求其利)。

捭阖的原则:贵在周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今天的提问:
本节讲牧人,就是像放牛一样牧人,而人分三六九等,三教九流。问题是,贤、不肖、智、愚、勇、怯之人,怎么牧?
---------------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他想喝水,就带他到有水的地方;他想吃东西,就带他去吃东西的地方。贤不肖、智愚、勇怯、有无、虚实皆是相对概念,都由“阴阳”生发。仔细考究阳阳之道,施以阴阳,顺其自然,即能成功(无为以牧之)。





第三天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一、查字正音
料:料,金文米,谷物、粮食斗,量器),表示用斗量米。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斗测量米的体积,量米而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斗”写成。《说文解字》:料,称量谷物。

结: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結,篆文糸,绸带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红绸带。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说文解字》:结,丝线绞织在一起不可分解。

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说文解字》:
虑,谋划、思考。

权: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勸”的省略,表示上级勉励下级。權,金文木,杖雚,即”的省略,上级勉励下级),表示手杖所代表的上对下的支配资格。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勸”省去“爪”,简化为“雚”造字本义:名词,手杖所代表的决策、支配的资格,影响环境的势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雚”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权”,依据类推简化原则将正体楷书的“雚”简化为“又”


衡:行(há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借代古代的路口集市。衡,金文行,路口集市西,装盛货物的囊袋大,人),表示用囊袋装盛货物到集市交易。籀文省去“行”,改成由“西”(囊袋)、“大”(成人)会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西”写成“鱼”形造字本义:动词,在路口集市估量货物,议价交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行”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鱼”写成。《说文解字》:
衡,是牛角上的横木,因为有些牛脾性暴倔,喜欢用尖角抵触人或物,造成损失,所以在牛角上绑上比两角更宽的横木,这样使牛角不能直接
抵触到人或物。字形采用“角、大”作边旁,用“行”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设计一款牛角上的横木。”,古文的“衡”是这样写的。


出:出,甲骨文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省去“彳”。有的甲骨文将“囗”(城邑)写成“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凵”写成“山”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山”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出”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出”与“各”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为“出”,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为“各”,表示异族入侵。
取: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去:“去”是“却”的本字。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凵”(厶)。篆文异体字“在“去”的字形基础上加“户”(门),强调“出门远行”。造字本义:动词,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了“土”;将篆文字形中的“凵”写成“折”加“点”的“厶”,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囗”(邑)形消失。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再加“卩”(人)另造“却”代替。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变: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戀”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變,金文变,“,誓言相爱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中断恋情。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简化成“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简化成“亦”


动: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说文解字》:动,起身作事。

化: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一个头朝下入土的”),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说文解字》:化,教化施行。

纵: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听从、听任。纵,籀文糸,绳索从,听任),表示解绳听任被缚者自由。篆文以“從”代替籀文的“从”造字本义:动词,解开绳索,听任被俘被捕者逃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糹,将篆文字形中的“從”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的“從”简化成“从”。《说文解字》:纵,松绑。另一种说法认为,“纵”是放弃的意思。

横:“黄”与“寅”同源后分化,表示练习射箭。横,篆文木,架子黄,即,练习射箭),表示架弓射箭。造字本义:动词,把弓身平放在弓架上。弓子竖挂时弓身与地面垂直,弓子平放时弓身与地面平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黄”写成
覆: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覆,金文像罩盖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篆文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罩盖状的写成“西”,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忤: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纵横交错。忤,金文午,交错),表示不顺心。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内心违逆,内心有抵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内:同”納“。


复:“复”是“復”的本字。复,甲骨文南北两端各有瓮城的城邑夂,倒写的“止”,行走),表示往返于城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带瓮城的城邑写成,并用“人”代替“夂”。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的城邑简写成表示两个瓮城的“吕”,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一点一横的。造字本义:动词,往返于城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瓮城“吕”简化成“日”,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当“复”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彳”(行,走动)另造“復”代替,强调“行走往返”的含义。古籍多以“復”代替“复”。《汉字简化方案》用“复”代替“復”,并用“复”(復)合并代替“複”。

二、翻译
用捭使对方开,而对其虚实进行辨别;辨别清楚之后用阖,确定下来对方的实情。圣人都是根据对方的实际需要的轻重缓急来揣度对方的所想,然后再顺其所想而为对方做出谋划。圣人因之作出测度与分析,若其谋略措施得当,与我们距离较小,合乎我们的准则,我们就可以据此帮他完善谋略措施;若其谋略措施失当,与我们距离较大,不合我们的准则,我们只好舍弃不用,自己另谋良策。

所以用捭或能使对方开而真实情况暴露出来,或能让对方开而使己方的观点被接纳;用阖或能使己方有所收获,或能使己方顺利地躲过祸患。捭阖之术,以阴阳之道为主旨。捭阖,就是变动阴阳,用开闭之法构成四季轮回,使万物化生、万事兴亡交替。纵和横,返和出,反和覆,反与忤,皆为阴阳之道的具体表现,都可用阴阳变动来区别、说明它们。

三、理解联想事例
捭阖之术,以阴阳之道为主旨。是天地之道。天地是怎么生杀万物的呢?合道的存之,背道德亡之。一个生命生机盎然,天地就对它进行捭的操作,让它兴旺,生生不息。一个生命孱弱病态,天地就会对它进行阖的操作,让它灭亡。具体的操作:通过变动阴阳,以四时的阴阳变化,来生杀万物,造化万物。

今天的问题:

经文中说:“……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为之虑是虑什么,自为之虑是虑什么?两虑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
圣人因而为之虑,是为权衡度数而谋虑。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是为另谋良策而谋虑。
为之虑是前因;自为之虑是后果,也是新的开始。





第四天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言恶以终其谋。

一、查字正音
说:“兑”是“説”和“悦”的本字。兑,甲骨文八,表示发音,参见“只”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兑”的“为祈求而颂神许诺”动词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许诺)另造“説”代替。当“兑”引申出形容词“因祈求实现而深感快慰喜乐”之后,篆文再加“心”另造“悦”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为祈求而颂神许诺,讨好神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兑”写成。楷书异体字将“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写成“讠”。古籍常假借“説”代替字形相似的“悦”,表示因祈求兑现而深感愉快满足。  《说文解字》:说,解释。字形采用“言、兑”会义。另一种观点认为,“说”是“谈论”的意思。

豫:予,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舒”的省略,表示安适的、徐缓的。豫,篆文予,即“舒”的省略,安适的、徐缓的象,陆地上身体最庞大的动物),表示大象通过。籀文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说文解字》:豫,是特大的象。贾侍中说:象对各种动物无害。

吉: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古帝王或诸侯在隆重仪式上使用的玉牌礼器,刻有祥瑞图案或祝福文字。吉,甲骨文圭,刻有祥瑞图案或祝福文字的玉牌礼器口,说话、祝祷),表示手持玉圭礼器向上苍和禇神赞颂和祝祷。有的甲骨文误将上尖下窄、便于持握的圭形,写成两个形似“士”字的字形。有的甲骨文误将写成不知所云的。简体甲骨文将两个形似“士”的写成明确的两个“士”,并将两个“士”的省略成一个“士”。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天子与诸侯手持玉圭礼器向上苍和禇神赞颂、祝祷祈求国泰民安,百业呈祥。隶书承续篆文字形。《说文解字》:
吉,祥瑞美好。

凶:凶,篆文凵,像凹陷的坑乂,像交错的利刺),表示在陷阱里布满尖刺,以刺杀坠落的猎物。造字本义:名词,致命的陷阱。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凶”是客观环境险恶;“兇”是人为的凶恶;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多以“凶”合并“兇”。《说文解字》:凶,恶难。字形像地面塌穿,而人交陷其中。

大: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隶书失去手形。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说文解字》:
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字像人的形象。

命:“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朝下的“口”㔾,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居高临下地对下级发话。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再加“口”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㔾”写成“单耳旁”
大命:生命。


心: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门:門,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房屋入口并列安装两“户”。有的甲骨文省去房屋入口的上框。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


义:名词,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门”,根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完全淡去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双“户”形状。《说文解字》:门,活动的两户,开或关时可以听到转动的声响。字形采用两个“户”会义。像门板的样子。

户:户,甲骨文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一般房间的入口只有单扇门板,大厅的入口才有两扇门板。籀文有所变形,误将甲骨文“户”的上格断开写成,并加“木”,强调木质材料。篆文省去“木”。造字本义:名词,装在建筑出入口、可以开关的单扇门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不完整的小门上格淡化成一短横或一点。户,可开可关、用以保护家园的活动设置。半边门叫“户”。字形像半边的门板。
门户:原意是指正门、房屋的出入口;后来引申为派别,宗派;门第;人家等。现多用于互联网的门户网站,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服务的Web站点,又称为网络门户。现在通常认为网络门户就是网上浏览者的出发地点,人们经由这道门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看作上网的“启动港”,上网第一站。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另造“神”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说文解字》: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


主:住所也。


思:思,篆文囟,脑心,心灵),表示脑和心的能力。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囟”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自虑为“思”;他念为“想”。《说文解字》:思,把人事放在头脑、心坎。

智:“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传授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说明),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干”写成“亏”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亏”,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曰”。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谋: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謀,金文言,商议某,不确定),表示为不确定的问题而商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找人商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说文解字》:
谋,讨论、筹划如何解决困难叫“谋”。

关:“関”是“關”的异体字。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穿连贯通。關,金文門,控制房屋进出的设施两个,是两个的简写,双手),表示双手将敞开的两扇门合上,阻止进出。有的金文用“串”穿连贯通)代替“廾”双手抓持),表示将一根门栓穿插进左右两扇门上的栓孔。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串”写成“丝”,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形状写成不知所云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不知所云的写成明确的双手“廾”造字本义:动词,将门栓插进左右两扇门的两个栓孔,紧闭大门。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关”,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行书将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写成;草书将行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点带弧钩的;而简体楷书则将草书字形中的点带弧钩的简化成两点,将草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天”。楷书异体字“関”误将草书字形中的“当作“关”。尽管笔画简单的“关”,表面上与笔画复杂的“關”看起来毫不相干,但若沿着草书字形追溯,可知“关”本来就是“關”,所以“”的楷书异体字字形,纯属结构误解。古籍多以“關”代替“関”。汉语中常“关闭”并用,“关”(關)与“闭”(閉)近义,但有所不同:“关”表示拉上门栓,阻止出入;而“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闭”是更彻底的“关”。《说文解字》:
关,用木栓横穿两扇门的栓孔,使两扇门板牢牢紧闭。

制:制,甲骨文木,树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字形中的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表示刀剪之间的枝叶碎屑。有的金文用“未”代替,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在繁茂的枝叶“未”与修剪工具“刀”之间加“彡”(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未”写成不知所云的,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说文解字》:制,剪裁。字形采用“刀、未”会义。未,表示植物的果实已初步长成,略有滋味,末梢和新枝可以剪断了。一种说法认为,“制”是“抑止”的意思。,古文的“制”写法如此。


开:開,金文門,户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幵”连写成“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闭:閉,金文是指事字,在门栓“闩”上加上一竖指事符号,表示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一根木棍,构成牢固的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撞。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十”写成“才”造字本义:动词,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木棍,构成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才”写成“下”。《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關”(关)表示拉上门栓,拒绝出入;“閉”(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閉”(闭)是更彻底的“關”(关)。   《说文解字》:
闭,将两扇门板拉合。字形采用“门、才”会义。才,是用来顶住门板的木棍。

默: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墨”的省略,表示深黑色。默,金文黑,即“墨”的省略,深黑色犬,狗),表示狗毛墨黑一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夜色中,犬黑不吠,则无声无形,悄然靠近也无法发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说文解字》:默,狗悄无声息地追逐人。

和:“咊”是“龢”的简化异体字;“和”是“咊”的异体字;“訸”也是“和”的异体字。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龢,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写成“龠”,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简体金文“和”省去“龠”的中下部分,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写成,或将金文字形写成,或将篆文字形写成。篆文“和”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金文异体字“訸”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咊”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



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说文解字》:咊,言论相呼应。

义:“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的本字,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的本字,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说文解字》: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

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写成“艹”加“口”的
恶:惡,篆文亞,位居第二的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亞”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亞”简化成“亚”


二、翻译
捭阖是阴阳之道的无限变化,是游说时应变的关键。游说前一定要对各种变化事先有所准备,吉凶存亡的关键全系于捭阖。口是心意的门户,心是精神的住所。心所产生的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等,皆由口说出来。所以用捭阖来控制讲话,控制言语的出入。

捭就是开,就是开口言说,就是阳;阖就是闭,就是默而不说,就是阴。阴阳相互调和,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符合捭阖之理。所以说,把凡是有关长生、安乐、富贵、尊容、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的,都视作“阳”,称为“始”。把凡是有关死亡、忧患、贫贱、苦辱、摒弃、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的,都视作“阴”,称为“终”。那些在言谈时采用“阳”一类的事情来立说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始”,因为他们是从事情好的一面来进行游说,劝诱对方开始行动,促成游说得到成功;那些在言谈时采用“阴”一类的事情来立说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终”,因为他们是从事情恶的一面来进行游说,阻止对方的谋略策划实施,使它终止行动。

三、理解联想事例
为什么用游说可以控制他人?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要真正实现对人的控制,就应该直接进入他的内心,通过控制人神来控制他人。

游说的根本策略分为捭术(阳)和阖术(阴)。捭术三步走:开启(开),游说(言),推动(阳);阖术术三步走:关闭(闭),游说(默),阻止(阴)。

常言道“祸从口出”,所以游说时,要想成功成事,就要管好口这个门户,“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

言善以始其事,言恶以终其谋。要想善终,必先善始。

今天的提问:
昨天的经文说,天地对万物的所谓“化”,就是对万物的生与杀,来实现万物的存与废;生杀的办法是通过变动阴阳来开闭四时,春夏为阳宜生,秋冬为阴宜死。开启阳而益生者叫捭,开启阴而宜死叫做阖(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今天的经文讲述圣人怎么替天捭阖,以言语开闭人神。针对今天的经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言语为什么能够控制另一个人的“神”,怎么做的?
-----------------
口是心意的门户,心是精神的住所。天地能造物,是因为天地有神;人能化物御物,是因为人心里住着神。在游说时运用捭阖之术进入对方的内心这座房子,放进自己想放进去的东西,拿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利用对他人心神的操纵,来控制他人。




第五天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一、查字正音
试: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程序、套路。試,金文式,程序言,提问),表示按程序提问、考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任用官员之前根据程序对候选人进行提问、考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试”,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说文解字》:试,人员作用步骤。
依: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装。依,甲骨文衣,上装,借代前胸人,人体),表示一个人偎在他人胸上,不愿离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偎在对方胸口,表示心连心,不愿离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衣”写成。《说文解字》:依,倚偎。

崇: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祖源。崇,篆文山,山脉宗,祖),比喻万山之宗,表示最高大的山脉。造字本义:名词,山之宗,比喻山系中最高耸巍峨的山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山”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宗”写成。《说文解字》:崇,山岭巍峨高耸。

高:高,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建在环形城墙上的多层塔楼,下方的“口”像城墙的门拱。古人在城门的城墙上建筑多层塔楼,目的是在垂直方向远远超越地面的位置,让守城卫兵获得俯看和瞭望城门周围的宽广视野,以便在城门面临危险时发出预警。简体甲骨文把多层的尖顶塔楼简化成、或、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多层塔楼简化成造字本义:名词,城墙上瞭望预警的多层楼台。楷书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承续篆文字形。甲骨文的“京”、金文的“亭”、甲骨文的“高”,字形相似,含义相关:“京”是环护都邑的城墙,多引申为都城;“亭”都城内供王亲贵族祭祀的楼台,尖顶无墙,但可遮阳蔽雨,多引申为供行人或游客歇脚的简易建筑;“高”是城墙上的多层楼台,多引申为由上往下大距离的俯瞰状态。 《说文解字》:高,崇高。字形像台观建筑高耸的样子。

卑:卑,金文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十”。俗体楷书误加一撇,将隶书字形中的扇形写成。《说文解字》:卑,地位低贱。被迫劳作。

小;“小”是“沙”的本字;“少”和“小”同源。小,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三(众多)颗细微的沙粒。金文突出沙粒形状。有的金文将中间的点写成长竖,将左边的点写成撇画,将右边的点写成捺画,沙粒形象消失。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细微的沙粒。隶书略有变形。当“小”的“沙粒”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水”另造“沙”代替,表示水边的细沙。《说文解字》:
小,物体细微的特征。

求:“求”是“裘”和“俅”的本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求,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水”。当“求”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裘”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裘”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用“人”代替“衣”另造“俅”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说文解字》: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大: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隶书失去手形。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说文解字》:
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人: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概括了古人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常见姿态。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说文解字》: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是籀文字形。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

家: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生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生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另外,对古代农户来说,生猪意味着一笔重要财产,将生猪养在居所范围内,也是对这笔肥胖财产的必要保护。有的甲骨文将猪形的“豕”简化成。金文突出了“豕”的尾巴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豕”写成。《说文解字》:家,居住的地方。

国:“或”是“國”和“域”的本字;“国”和“囯”是“國”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或”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國”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國”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说文解字》:国,诸候受封之地。

内:内,甲骨文冂,门框入,由外而里),表示进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门框“冂”写成屋形。有的金文将屋形简写成“宀”。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宀”与“入”连写混合结构,字形严重变形。造字本义:动词,进门,回到家中。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古人称平安栖身的家室为“内”;称风险重重的山野为“外”。《说文解字》:
内,进入。字形采用“冂”作边旁,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


外:外,甲骨文倒写的“人”,是“队”即“坠”的省略,从高空坠落内,居室、家庭),表示远离居所、发生坠亡的风险环境。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内”写成“夕”。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倒写的“人”写成“卜”。有的金文将“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离居所、充满个人生命安全风险的山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古人称平安栖身的家室为“内”;称风险重重的山野为“外”。《说文解字》:
外,远处。占卜的人平常喜欢在白天占卜,而今在夜晚占卜,这对于占卜之事来说就是例外了。

益:“益”是“溢”的本字。益,甲骨文盛器),字形像水从盛器的开口处溢出。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四点的“水”简写成三点的。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横写的“水”,强调“水横溢”。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有的隶书将横写的“水”写成。当“益”的“横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说文解字》:益,富饶有盈余。

损: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钟鼎的圆口。損,金文手,捣毁钟鼎的圆口),表示捣毁钟鼎器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简化成造字本义:动词,捣毁、破坏钟鼎等贵重器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损”,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简化成“员”


就: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手在屋顶忙碌,表示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尤”写成。《说文解字》:就,特别高。

御:御,甲骨文人,驯马者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加“攴”(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丝”(缰绳)写成“午”。有的金文将“人”形写成“卩”,“人”形模糊;同时加“辵”(行进),强调驾马骑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禦”是对“御”的比喻,含义全然不同,但古籍中多假借“御”代替“禦”,或将“禦”与“御”相混用。《说文解字》:
御,驾驭马匹。


二、翻译
游说中运用捭阖之术时,先用阴言和阳言去试探对方(以确定对方是喜欢阴言还是喜欢阳言)。由此,与喜欢阳言的人论谈时,以使用涉及上述阳类事物的崇高语言为主;与喜欢阴言的人论谈时,以使用涉及上述阴类事物的卑下语言为主。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卑下的阴言去打动小人,用崇高的阳言去说服君子。照此而论,用捭阖之术去游说,就没有探测不出来的真情,就没有不听从我们决策的人,就没有不能说服的对象。用捭阖之术去游说,可以说动每个普通民众,可以说动每个家人,可以说动每个有封地的大夫,可以说动每个诸侯国的国王,甚至可以说动天下的君主。若要成就小事,可以小到极限;若要成就大事,可以大到极限。所有的裨益或损害、离去与接近、背叛和复归,都是阴阳之道的行为表现,可用阴阳之道加以掌控和驾驭。

三、理解联想事例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与昨天的“言善以始其事,言恶以终其谋”都是在讲御人御事的方法。对于一些不好的人和事,加重他们的阳气,让他们逐渐消亡;对于一些好事,植入更多的阳气,让他们发展壮大。

运用好阴阳开阖之术,没有不可以征服的对象,个人、家、国、天下都不在话下。

今天的问题:
昨天的经文说,口是心之门户,一以守司于此,豫审其变化,便可以用“言善以始其事,言恶以终其谋”的方法,拿捏得住吉凶的大命。今天的经文讲述不同目的说不同的话。针对今天的经文,提一个这样的问题:“以下求小,以高求大”是什么意思?
-------------------
阴言卑下,故曰以下求小;阳言崇高,故曰以高求大。“以下求小,以高求大”意思是用卑下的阴言去打动小人,用崇高的阳言去说服君子。




第六天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一、查字正音
动: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行: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止:“止”是“趾”的本字。止,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藏:“臧”是“”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臧”。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臧”写成。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和“”。
“藏”字合并代替了“(zàng)”和“(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和“”;而“”字和“”字已被废弃。


隐: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简写成“急”。“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随: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墮”的省略,表示坠崖。隨,篆文辵,行进隋,是的异体字,抛崖天葬),表示跟进入葬,即活体陪葬。造字本义:动词,生者跟着死者陪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随”,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苞: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裹着的圆球状物。苞,甲骨文林,丛林乃,即“奶”的本字),表示丛林中吃奶的草木幼蕊,比喻草木芽包。有的甲骨文用“艸”(植物)代替“林”,将“乃”写成。金文用“包”(圆球状物)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乃”,强调草木芽包的圆球状。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植物欲开而未开、被叶子裹着的花骨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简写成“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德: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繁体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静:“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爭”简化成“争”。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说文解字》:
静,自审内省。

形: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研)写成“开”。“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

施: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㫃,是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㫃”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方”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人”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㫃”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说文解字》:
施,旗帜飘动的样子。

圆:“員”是“圓”的本字。員,甲骨文口,圆形开口鼎,有脚的鼎),表示鼎的圆口。金文将“鼎”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鼎”误写成“貝”。当“員”的“鼎的圆口”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圈形的“囗”另造“圓”代替。造字本义:名词,鼎口流畅的弧圈。《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圆”,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简化成“员”


方:“方”是“放”、“旁”的本字。方,甲骨文像剔发刺字的犯人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将指事字简化成。有的简体甲骨文将枷形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简化成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隶书变形,导致“人”形消失,枷形消失。当“方”的“流放犯人”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旁”代替;或加“攴”(打击)另造“放”代替,表示刑罚驱逐。

二、翻译
万事万物,都要以阴阳来制御。圣人要使用阳的操作策略,人和事就会随着圣人的指挥启动,向前行动和发展。圣人要使用阴的操作策略,人和事就会随着圣人的指挥终止。阳动,事物的势能就会出现。阴隐,事物的势能就会消散掉,消弭在静默中。阳的生长和运动到了极致,事物就会随后进入阴的周期和进程。事物进入阴的进程之后,会一路消亡下去,直到上一事结束,下一事萌发。使用阳的操作,万物有了天地之大德。使用阴的操作,万物有了形态。把阳的操作作用于阴类的人或事,就是用德使万物生发以兴其利。把阴的操作作用于阳类的人或事,就是用强力终止祸患以除其害。阴阳之间相互依赖,这是由捭阖之道决定的。圣人所行的捭阖之道,都是天地阴阳之道,是游说驾驭他人的法则。捭阖之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法则,是统御天地万物的门户。

三、理解联想事例
捭阖,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
圣人所行的捭阖之道,都是天地阴阳之道,是游说驾驭他人的法则。捭阖之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法则,是统御天地万物的门户。

今天的提问:
今天的文字,是捭阖章的结语,概述对阴和阳的各种运用方式和情形,以及阴阳之道“圆方之门户”的地位。提一个问题是:对阴和阳有些什么运用情形?
----------------
阴和阳的运用情形: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第七天
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在一代代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里,在众生到达之前,圣人便在天地间有房有地,居家无所事事。众生到达之后,圣人很忙,在傍晚醒而未眠的闲暇时光里,警觉地察看天地阴阳的开合,并依此给万物取了名字,洞悉万物传宗接代、战败而亡的关键,掌握了万物从终结到开始生生不息的的规律,并能在人的心里畅通无阻,察看变化的船舵,尽职尽责的守在天地万物的门户处,保护着万物生灵的平安。观阴阳变化,为天地守造化;观万物变化,为天下守太平。自古及今,圣人之道,一以贯之。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一切的变化最终都可以归于阴阳的变化。

所以圣人虚静无为地保持着同天合道的精神智力状态,才能对万物的变化了然如胸,才能守好天地万物的门户。了解万物生产和变化的先后,度量万物在变化中的权变和势能,勘察万物变化过程中的阴阳相合的技巧,并理解他们在阴阳变化中各个方面的尺度和周期。


阴的造字本义:山地背阳的潮湿北坡。阳的造字本义:山地受光的南坡。可见,阴阳是事物的两个属性。圣人观阴阳变化,为天地守造化;观万物变化,为天下守太平。自古及今始终如此。捭阖之道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口为心志门户,心为神之主。纵横家以捭阖之道言天地万物。
捭阖的定义:捭阖即阴阳开合,一阴一阳,或开或合,变化无穷。
说人之法: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分为阴阳两类:或贤不肖,或智愚,或勇怯。皆与阴阳之理暗合,故将捭阖之术用于游说他人之法。

圣人保持虚静无为同天合道的精神状态,才能随心所欲地出入对方的内心,以神察志、以神察物、以神御物,便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00: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2-6-19 01:33 编辑

第二周 反应第二

第一天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第二天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第三天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第四天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第五天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第六天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先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0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2-6-19 16:45 编辑

第二周 第1天

一、原文抄写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二、查字正音


反:“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石崖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彳”(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

应: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迁徙飞行时能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大型候鸟天鹅。應,篆文疑为”的变形,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候鸟心,意念),表示像大雁一样意念相通。造字本义:动词,彼此存在息息相通的共鸣,能默契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雁”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应”,依据狂草字形对正体楷书字形进行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雁”简写成“广”加三点的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简化成一横。光影的折射为“映”,强调客观性;对某一事物的反响为“应”,强调主观性。

大化:陶弘景注:“大化者,谓古之圣人,以大道化物也。”《捭阖》篇曰:捭阖者,道之大化。


无形:陶弘景注:“无形者,道也。动必由道,故曰无形俱生也。”

俱:“具”是“俱”的本字。具,甲骨文双手,持举鼎,既是祭器也是高级饮食器皿),表示为招待客人拿出高级饮食器皿。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篆文又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造字本义:动词,拿出高贵的饮食器皿铜鼎来宴请佳宾,意即准备齐全,招待贵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具”的常用动词含义引申为“持有、拥有”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俱”代替。

生: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复:“复”是“復”的本字。复,甲骨文南北两端各有瓮城的城邑夂,倒写的“止”,行走),表示往返于城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带瓮城的城邑写成,并用“人”代替“夂”。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的城邑简写成表示两个瓮城的“吕”,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一点一横的。造字本义:动词,往返于城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瓮城“吕”简化成“日”,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当“复”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彳”(行,走动)另造“復”代替,强调“行走往返”的含义。古籍多以“復”代替“复”。《汉字简化方案》用“复”代替“復”,并用“复”(復)合并代替“複”。


往:“㞷”是“往”的本字。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贤明之君。往,甲骨文之,前行、投奔王,贤君),表示投奔贤君。有的甲骨文将“王”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简写成类似“屮”形的。有的金文将“王”写成。当“㞷”成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彳”(前行)另造“往”代替,表示朝某地“前行投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心一意投奔贤明之君,归附安乐之国。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由“止”与“王”合写的“㞷”简写成“主”。古籍多以“往”代替“㞷”。时间逝去为“往”;远古时代为“昔”。

验: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檢”的省略,表示查对、核实。驗,篆文馬,力畜,核查),表示相马师检测马匹。造字本义:动词,相马师检查、测试马匹。隶书将篆文“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僉”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验”,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简化成“佥”

来:“來”是“麥”的本字。來,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叶子对生的麦子,顶部的一撇像麦穗。有的甲骨文略有变形,误将表示麦茎的中间一竖穿透表示麦穗的一横。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彳”(行,迁移)、加“止”(脚趾,借代行走、移动),强调麦子由异域“引进”中原。麦子是从南欧及西亚引进中原的农作物品种,产量大大高于黍、粟等中原本土的农作物,古人将这种优良农作物命名为“來”——强调“外来”的起源。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但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对生的麦叶写成“从”。造字本义:名词,麦子,从外域引进的农作物。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将“从”简化成两点一横,至此麦形完全消失。当“來”的“麦子”名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夂”(倒写的“止”,脚,表示迁徙,引进)另造“麥”代替。当“來”派生出“麥”之后,逻辑上,显示植物形象的“來”理应作为名词,加了“止”(迁徙)的“麥”理应作为动词,但汉字史的选择相反:把“來”当作动词,把“麥”当作名词。

今:“今”是“亼”的异体字;而“今”是“吟”的本字。亼,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将“口”(张开的嘴巴)上下颠倒,表示朝下张嘴,即俯首低吟、饮食、或居高临下发话命令的状态。当“亼”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异体字在倒写的“口”下方,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另造“今”代替,表示俯首低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短横指事符号写成折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低头吟语。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今”的“低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吟”代替;或加“口”另造“含”代替;或加“心”另造“念”代替。

彼: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皮,借代羊皮。彼,篆文彳,即“行”,四通大道皮,兽皮、羊皮),表示羊皮上的大道,即古代用羊皮制作的舆图,借代远离中原的漫漫西域。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羊皮制作舆图的遥远西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皮”写成。古人称立足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己:“己”是“纪”的本字。己,甲骨文像绳子系绕的样子。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或标明物品的归属者。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丝”另造“纪”代替。捆绑的绳子为“乙”* ,用绳子捆绑叫“己”(纪)。

虚:“虚”是“墟”的本字。虚,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实:實,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理:
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裏”的省略,表示内部。理,篆文王,玉里,即“裏”的省略,内部),表示玉石内部的纹路。造字本义:名词,玉石内部奇妙天成的绚丽纹案。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合:合,甲骨文口,向下的张开的嘴巴口,向上张开的嘴巴),表示两口相接。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隶书将篆文字形上部的“口”拆写成“人”、“一”的组合结构。

事:“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



意: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音,声心,情感),表示所传达的心声。有的金文写成“音”(声)、“曰”(说)混合重叠的结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察: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三、翻译
  在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里,一个顶天立地的成年人,知道人从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自然的死去的自然规律,他与道一同破土而出。攀岩翻山,警醒地察看,一心一意投奔贤明之君,归附安乐之国。在安乐之国,往返于城门,让相马师检查、测试马匹,以便从外域引进麦子。攀岩翻山,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于久远时代里口口相传。往返于城门,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低头吟语。攀岩翻山,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了解羊皮舆图上遥远的西域。往返于城门,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结绳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者)。使用体力,负重劳动,清除污染,使之纯洁。虎豹横行的地方,了无人烟;家境富裕,则柜中藏有宝贝。玉石内部的纹路与低头吟语的不一致,于是攀岩翻山,回到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里穿上皮毛外衣保暖,努力获得它。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攀岩翻山,并往返于城门,这是圣人的心声,不可以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

四、理解联想事例
  反以观古往,复以知今来,古往今来一切尽在掌握;反以知彼,复以知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进入时空隧道,穿越到相传久远的天地之初,警醒地察看万物的本源,找出变化之因,然后才能从本质出发理解和预判事物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同理,驾驭他人,也要建立在对他人的了解之上,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谋划。

  事物的变化是动态的,圣人的认知系统和控制系统也是动态的,当我们的认知系统不能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时,运用反复之术,逆向溯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定能用以驾驭万事万物。反复之术是圣人智慧的心声,不可不仔细究察。

五、今天的提问

  提问:本篇讲述怎么从对方说的话中,听出真实想法的捭阖之术。今天的经文,讲述在认识中如何处理现象和本质。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是反?什么是复?什么是“事有反而得复”?
----------------------------
反:今是由古变化来的,沿着时间轴逆向回到相传的久远时代里,寻找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这就是反。
复:在反的现场,获得真理性认识,这就是复
事有反而得复:逆向溯本求源,在本源的现场获得真理性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4: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2-6-20 20:30 编辑

第二周 第2天

一、原文抄写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二、查字正音
言:言,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舌”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鼓舌说话。有的甲骨文在“言”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横指事符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写成。俗体隶书变化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舌”简写成。有的俗体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大幅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幅简化成三横,字形遂面目全非。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默: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墨”的省略,表示深黑色。默,金文黑,即“墨”的省略,深黑色犬,狗),表示狗毛墨黑一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夜色中,犬黑不吠,则无声无形,悄然靠近也无法发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

因: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xí)的省略;甲骨文“”是“𠩛”的本字,而“𠩛”是“席”的本字。因,甲骨文”的省略,是“𠩛”即“席”的本字大,成人,休息者),表示人在席上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坐或躺在席子上,以阻隔或减缓地面湿气对身体健康的损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


听: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欣”的省略,表示开心。听( yǐn),篆文口,嘴巴斤,即,开心),表示张嘴大笑。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字形简单的同音字形“听”( yǐn)合并代替字形复杂的“聽”(tīng)。当“听”合并“聽”之后,“听”不再读它原有读音 yǐn ,而转读被合并字“聽”的读音 tīng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常见的“变读”现象。


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金文字形像纺织者手工整理纺织机上散乱或混杂无序的丝线,使丝线条理有序,便于纺织。辭,甲骨文,纺织者整理织机上的乱丝辛,刑具、司法),表示法官整理诉讼双方陈述的混乱案情,辨察真相,公正断案。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加“舌”(说话)写成“”,强调法官用谨慎、严密、正式的言词,陈述并辨析案情,做出终审结论。有的金文省去“舌”,并用“司”(执法、施刑)代替“辛”(刑具)。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法官用谨慎、严密、正式的言词,陈述并辨析案情,做出终审判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中“”和“”后来多由“治”合并代替;“”后来多由“辭”代替。


象:“𤉢”和“𤊱”是“象”的异体字。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鼻、大口、大耳、形体超大的动物。简体甲骨文省去耳朵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的形状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简写成。有的金文描画出长鼻、长牙、大耳的剪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大象的长鼻、大口的形状写成长鼻、大口、大耳的,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在古人眼里,陆地上的万千生命中,象的体形最为庞大而且优美,鼻子曲长动感,富于视觉震撼力,遂以大象借代世间万物之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𤉢”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𤊱”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古籍多以“象”代替“𤉢”和“𤊱”。


比: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字形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匕”


次;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拟打喷嚏时发出的暴发声“哈欠”。次,甲骨文水,涶沫掩口打喷嚏),表示身体欠安打喷嚏,涶沫横飞。字形像一个人伸手遮掩自己的嘴巴打喷嚏,像飞溅的涶沫。简体甲骨文省去手形,将“欠”写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用“气”(呼吸)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口”,强调“次”由呼吸不畅的症状引起,并将金文字形中“口”加“人”构成的“欠”,写成“气”加“人”构成的造字本义:动词,身体欠安,打喷嚏。隶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气”简化为“勹”,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


钓: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凹状的食器。釣,篆文像渔人手执渔竿头朝上的鱼),表示捕鱼人手执渔竿将蚕食鱼饵的鱼儿钩上来。金文突出了渔竿、渔线和渔钩。有的金文像钩子钩在鱼的头部。篆文另造会义字:金,金属勺,凹形食物盛器),表示用凹形带倒刺的鱼钩捕鱼。造字本义:动词,用带诱饵的鱼钩捕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语:“吾”是“唔”和“晤”的本字;“語”是“晤”的异体字。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汇。吾,金文两个“五”重叠,表示反复交叉、交替口,说话),表示反复交替地说话,即深入交谈。简体金文将重叠的“五”简化成一个“五”。当“吾”的“长谈”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日”(疑为“曰”的变形,说话)另造“晤”代替。当“晤”强调“会面”后,金文异体字用“言”代替“日”(“曰”的变形)另造“語”代替,强调“长谈”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吾”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式会面并长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吾”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张: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空间距离大。張,金文弓,搭弦的射击武器長,距离大),表示拉开弦与弓的距离,即将松驰的弓弦处于绷紧状态,即使之进入高弹力状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拉开弦与弓的距离,使弓弦紧绷,为射箭作准备。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長”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张”,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長”简化成“长”。“张”是绷紧弓子上的弦,使弓子处于有弹力状态;“弛”是拆解紧绷在弓上的弦,使弓子处于没有弹力的休养状态。


网:“冈”是“网”的简体字。网,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两根立柱之间绳线交织成许多格状的捕具,这种捕具不遮光,又通风通水,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可以捕鱼、捕鸟、捕兽,是狩猎时代的伟大发明。简体甲骨文将众多交织的绳线简化成两纵两横。有的甲骨文在格线上下各加一条横线,表示除了两根立柱之外,还有两根固定和控制捕具的纲绳。有的简体甲骨文将两条横线简化成一横。有的简体甲骨文“冈”将格状的绳线简化成一个绳结状的叉形。甲骨文异体字网,捕具举起双手的人),表示张臂抖网捕鱼。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用众多绳线结成的多格状捕具,可捕鱼、捕鸟、捕兽。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古籍多以“網”代替“网”。《汉字简化方案》用“网”代替“網”。民间假借“冈”(网)代替“岗”,并将“冈”(本该读 wǎng )读成“岗”( gāng )。古人称捕鱼的罩为“网”,称捕鸟的罩为“罗”。


网:原指捕兔子的网。这里指捕野兽的网。


驱:“驅”是“敺”的异体字。區,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拟声词“嘔”的省略,拟驱赶动物时发出“呿”的声音。敺,甲骨文馬,善跑的力畜攴,持械打击),表示策马前进。金文區,拟“呿”的喝令,喝马的叫声攴,持械打击),表示挥鞭喝马。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的字形,省去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挥鞭的“攴”和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会义的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对马喝“呿,赶马匹或牲畜起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简写成“区”。古籍多以“驅”代替“敺”。马夫喝马起程时喊“驱”,喝马加速时喊“驾”,喝马驻足时喊“驭”。

三、翻译
  对方侃侃而谈,为动;自己无声倾听,为静。依据对方的言辞来辨析并
判断其真实意图。言辞如果与自己的判断不一致,这时就用反复之术,洞察对方的实情。语言是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出的象,事情各个方面的信息要进行度量,有了象比,就能把握事情的条理。象,就是通过言语对事情的全貌做直观的判断;比,就是通过言语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分析出事情的更深层次的道理。保持高度的全神贯注,通过对方的言语,便能洞悉对方的实情。针对对方的引诱的言辞如果与对方所想一致,便可探得对方的真实意图。就像拉上兽网捕捉野兽一样,收集对方言语中的有效信息并仔细地观察和侦察。以无形求有声,对方的实情必然会被我们获悉,我们应该常常拿着这张网,把我们想要控制的对象都抓到自己的网里来。

四、理解联想事例
  
把对方的言语成“象”,逆向推导对方的心意,是“反”的操作,可以知彼;对事情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比”并做出一个整体的完备的认知和判断,是“”的操作,可以知己。知彼知己,方可用计谋游说和控制他人。

五、今日问题
  昨天的文字讲了如何认识现象本质和往来古今彼己,指出反与复两种工作方法:“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事有反而得复。指出反复这种工作方法的对象是:本质和往来古今彼己。指出反复这种工作方法的内容是:动静虚实之理。
今天的经文开始讲述“动静虚实”。所提问题是:本节讲的动-静,象比,是怎么编织出了“钓人之网”的?

------------------

以无形求有声。自己全神倾听(静,无形),对方侃侃而谈(动,有声),用神编织出一张无形的网(钓人之网)。象比并不能准确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1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2-6-21 12:51 编辑

第二周 第3天

一、原文抄写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二、查字正音
报:“”是“報”的本字。,甲骨文人,嫌犯又,抓、押送),表示带押嫌犯。金文、篆文加“幸”,强调“報”的刑事特征。造字本义:动词,古代法官升堂传令,带押罪犯受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随: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墮”的省略,表示坠崖。隨,篆文辵,行进隋,是的异体字,抛崖天葬),表示跟进入葬,即活体陪葬。造字本义:动词,生者跟着死者陪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随”,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定:定,甲骨文宀,房屋足,结束征战归邑),表示结束征战,消除暴乱,归家安生。远古男子为了觅食和战争,总是常常外出远行奔波,回归家园是身心踏实的歇息。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足”写成“正”。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结束征战,安居度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


基: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箕”的本字,表示土箕,装土的平口竹筐,建筑用具。基,甲骨文土,土石竹筐,即“箕”),表示用箕畚挑运土石筑墙。金文加“廾”,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竹筐装土筑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其”写成。古人称筑屋的墙脚为“基”,称铺垫房柱的石头为“础”。


重: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重,甲骨文人,旅者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落在了旅人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画出了旅人和行囊之间的背带,画出了脚板,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负装土的筐子,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远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人”和“東”构成的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人”形消失、“東”形消失。


袭: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袖。襲,甲骨文像一个人有所执握,机警专注,长途急行戉,宽刃兵器),表示特种兵手执斧钺武器,机警隐蔽,长途急行,以便在敌方的意料之外发动突击。甲骨文字形中的“目”(蹙眉)表示机警专注、“爪”(抓)表示执握、“戉”(斧钺)表示武器、“止”(脚)表示急行军。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手执斧钺的形象写成似“龍”非“龍”的,并加“衣”(借代衣袖),强调“袖藏兵器、发动突击”的含义。先秦古人的衣袖长而宽大,可以内藏刀锥之类的利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似“龍”非“龍”的写成明确的“龍”;将金文字形中的“衣”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袖藏武器,趁敌不备,突然近距离攻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龍”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衣”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龍”简化成“龙”


诱:誘,籀文羊,美好),表示将人向善引导。篆文加“厶”(代婴幼),表示引导幼儿。有的篆文言,说秀,漂亮),表示用好话吸引和引导孩子;或言,说,渐进),表示耐心渐进地引导孩子。造字本义:动词,用好话吸引孩子,一步步开导孩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疑:“”是“疑”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大,成年人),表示张嘴问话。有的甲骨文像行路人拄杖的行路人张嘴问话。繁体甲骨文加“亍”(“行”的省略,四通大道),强调行路人在十字路口询问方向。金文加“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亍”写成“辵”,加“牛”(疑为“屰”的误写,即“逆”的本义,反向迎面而来),表示向迎面而来的人问路。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口”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矢”;用“子”(儿童)代替金文字形中的“牛”,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疑”代替“​​​​​​​”。“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当: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遮阳挡雨的屋顶。當,金文尚,屋顶,遮挡土,土墩),表示被土墩遮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田”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当”,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为三点加“彐”。当“當”的“遮挡”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擋”代替。


得:“䙷”是“得”的本字。䙷,甲骨文手,捡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捡拾贝壳。当“䙷”的本义消失后,繁体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得”代替,强调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持有)写成“攴”(持械打击)。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見”,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寸”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䙷”写成,“貝”形消失。古籍多以“得”代替“䙷”。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三、翻译
  如果对方不说话,我方就无从分析,这时就要改变谈论的方式。用“象”的操作,投其所好,驱使或利诱对方开口说话,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对方的实情,从而驾驭对方。自己返回去,使对方返过来,所说的话有象比,心里就有了底数。运用重袭之术和反复之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说话反映出来。不管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圣人都用这种方法去诱捕他,就不会出现捉摸不定的事情了。以无形求有声,善于反听对方心声的人,就像变成鬼神一样可以随意探察出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想法。如果我们的象比变化得当,我们的钓情操作就是正确的。如果我方操作不对,就无法得到对方内心中的实情。如果我们得不到对方心中的实情,那么我们进行分析判断谋划决策的基础,就是不确然和不信实的。


四、理解联想事例
  重袭之术重在使对方在“不言无比”的情况下重新开口说话,这样我们才能“以无形求有声”,运用反复之术探察对方的真实意图,这样便可“万事不失其辞”。


五、今日问题
  昨天的文字重点在于讲述什么是运用动静、象比的反复之术反听而编织钓人之网。那如果人不说话呢,反复之术怎么用呢?今天的内容讲述到用重袭之术,使人继续讲话。问题是:重之袭之是一种什么操作?


---------------
重之袭之,就是投其所好,不停地驱迫或利诱对方,让对方重新开口说话,进而捕捉对方更多的真实信息。重袭之术是对方“不言无比”情况下的应对之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2 1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2-6-22 23:13 编辑

第二周 第4天

一、原文抄写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二、查字正音
变: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戀”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變,金文变,“,誓言相爱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中断恋情。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简化成“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简化成“亦”

远: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简体甲骨文将“袁”简写成“衣”。金文加“止”(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远”,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袁”简化成“元”


欲:“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以“人”代“心”。 篆文用“欠”(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慾”加“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闻: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聞,甲骨文像一个人举起一只手在耳边夸张的大耳朵),表示举掌在耳边,以增强对声音信号的捕捉。金文有所变形,突出了耳朵形象。篆文“聞”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双户耳,耳朵),表示竖起耳朵在门里听门外的动静。造字本义:动词,竖起耳朵,用心注意地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写成“门”


敛: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力排众议,统一认识,执行命令。斂,金文攴,持械打击),表示以行罚的权威强制统一认识,接受命令。造字本义:动词,以行罚的权威强制臣民统一认识,征收赋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敛”,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简化成“佥”


呼:“乎”是“呼”的本字;“𧦝”是“呼”的异体字。乎,甲骨文于,号角向上的“气”、或发出的响声),表示号角
吹得紧急、响亮,表示危机来临,部落紧急“呼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气”写成一撇两点的,将金文字形中的“于”写成。当“乎”的“呼叫”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吹号)另造“呼”代替,表示吹号示警。 造字本义:动词,吹奏管角,发出召集信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乎”写成。篆文异体字“𧦝”用“言”(说话)代替“口”(吹号),表示朝廷以行政或外交的正式辞令召唤。古籍多以“呼”代替“𧦝”。古人称张口吐气为“呼”,称张口吞气为“吸”,称胎儿在娘胎里不用口鼻的寄生呼吸为“息”。


归:歸,甲骨文,兵符,代表中央朝廷授权的军政权力方,方国、边境势力),表示边境方国依附中央,获得中央的军政授权。繁体甲骨文将“方”写成,并加“止”(终结、停止),表示停止与中央朝廷的对抗。有的甲骨文将“止”写成似“爪”又似“帚”的。有的甲骨文误将本为“止”的与“方”所组成的,混写成了“帚”。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行”,表示与中央朝廷保持来往。有的金文加“口”(讲和),表示讲和调停。有的金文加“辵”。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和“行”的上半部,合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边境方国顺服中央朝廷,获得军政授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归”,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高:高,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建在环形城墙上的多层塔楼,下方的“口”像城墙的门拱。古人在城门的城墙上建筑多层塔楼,目的是在垂直方向远远超越地面的位置,让守城卫兵获得俯看和瞭望城门周围的宽广视野,以便在城门面临危险时发出预警。简体甲骨文把多层的尖顶塔楼简化成、或、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多层塔楼简化成。造字本义:名词,城墙上瞭望预警的多层楼台。楷书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承续篆文字形。甲骨文的“京”、金文的“亭”、甲骨文的“高”,字形相似,含义相关:“京”是环护都邑的城墙,多引申为都城;“亭”都城内供王亲贵族祭祀的楼台,尖顶无墙,但可遮阳蔽雨,多引申为供行人或游客歇脚的简易建筑;“高”是城墙上的多层楼台,多引申为由上往下大距离的俯瞰状态。


下:“丅”是“下”的异体字。下,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一横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两横(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顶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底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异体字“丄”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顶端的短横的短横写成竖线。古籍多以“下”代替“丅”。“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情: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漂亮。情,金文心,意愿青,即“倩”的省略,漂亮),表示美意。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丽水为“清”,丽日为“晴”,美言为“请”,美意为“情”。

声:聲,甲骨文殸,击磬奏乐口,说唱耳,听),表示耳朵听到的乐音或说唱的话音乐音。篆文省略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殸”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造字本义:名词,音波,包括乐音、话语以及耳朵能辨别的所有听觉信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声”,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殳”和“耳”

同:同,甲骨文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多柄夯具叫“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


三、翻译
  如果对对方实情不明了,就要用“变象比”之法,不断变换己方言辞中透露出来的“象”和“比”,对方一定有反应的言辞,然后己方再返回来听。总之,想听到对方说话,己方反而先要静默;想让对方张开,己方反而先要收敛;如果想升高,己方反而先要下降;己方想取得,反而先要给予对方好处。要让对方“开”而露出实情,就通过“象”和“比”综合使用的办法,来驾驭言辞。声音节奏统一就会彼此呼应,看法一致就会走到一起。

四、理解联想事例
  以默求有声,以敛求张,以下求高,以与求取,把舞台交给对方,把光芒交给对方,把表演权交给对方,运用反复重袭之术让对方彻底暴露。

五、今日问题
  昨天的文字讲述以重袭反复之术“变鬼神以得其情”,愚智不疑。今天的文字讲述象比在反复重袭操作中的运用方法(如何得其情)。请问:打开对方的内部世界(开情)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
欲开其情的第一步操作:象而比之(向对方描述事情,分析事情);第二步操作:同声相呼(使我方钓情的话与对方的内心隐藏实情保持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2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2-6-23 23:38 编辑

第二周 第5天

一、原文抄写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二、查字正音
或:“或”是“國”和“域”的本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武器囗,城郭),表示武力守城。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囗”(城郭)写成,表示四边有护墙的城邑。有的金文将四边护墙省略为一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军队守卫的一方疆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当“或”的“军队守卫的疆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土”另造“域”代替。当“域”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加“囗”另造“國”代替。古人称军队守城为“或”,称全民皆兵为“咸”。


此: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真:同源,后分化。,甲骨文人,巫师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祭祀占卜的巫师。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巫师)写成“卜”(神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匕”,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占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具”,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伪;“爲”是“僞”和“撝”的本字。爲,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当“爲”引申出“人为的、不自然的”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为的主观意志因素。篆文调整金文字形结构的左右顺序,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有意识地加工、做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爲”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為”简化成“为”。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 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


异: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巳,胎儿双手抱持),表示手抱婴儿。造字本义:动词,送养或遗弃不正常的婴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由于“异”和“異”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古籍常常将“异”和“異”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异”合并代替“異”。“尤”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是不正常的婴儿。


诈: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作”的本字,表示有所作为。詐,金文言,说乍,即”的本字),表示言语作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假报战功,冒领奖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乍”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作:“乍”是“作”的本字。乍,甲骨文刀,匠具纵横的刻纹),表示用斧削刻器物。有的甲骨文在刀形上方加一个缺口,表示用刀斧砍斫木头。有的甲骨文省去纵横刻纹。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的缺口“V“写成“卜”。当“乍”的“砍斫制作”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木匠)另造“作”代替,强调巧匠“人为创造”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成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乍”写成。古籍常“做作”并用,词义偏指“做”,行为夸张、不自然。“做”的所指范围小,“作”的所指范围大,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交叉,因此准确区别使用“做”和“作”颇为不易。“做”强调人类行事的姿态,带有表现、表演的意味,只用于描述显性的、直观的人类活动(比如“做事、做生意”,不能写成“作事、作生意”);“作”强调从无到有的前后变化, 可以、并用常常描述隐性、非直观的行为、以及大自然的状态(如不外露的创造性思维,文艺“创作”不能写成“创做”;“风雨大作”不可写成“风雨大做”)。大体上说,“做”的行为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对应于“作”的行为抽象性、自然性、自发性;但实际用字习惯中,二者存在一定交叉,如“做学问”虽然不强调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却不能写成“作学问”;“认作、当作”,也可用“认做、当做”代替。


喜:“喜”是“嘻”的本字。喜,甲骨文壴,鼓,代庆典口,欢笑),表示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欢笑。有的甲骨文以“彭”(嘭)代“壴”,强调庆典中的鼓乐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庆祝中欢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当“喜”的“欢笑”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嘻”代替。


怒: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俘获或抢劫女子,迫使其劳役。怒,篆文奴,役使心,不满态度),表示被奴役而不满。造字本义:动词,因失去自由、遭受奴役而发泄不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


式:式,籀文弋,干,武器工,生产、劳动器具),表示武器或工具。古代的先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打仗,因此劳动工具与武器的使用方法至关重要。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工具、武器的使用套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托;“乇”是“托”的本字。乇,甲骨文是象形字,是方向朝上的“力”,表示手向上用力托举。篆文为了将字形区别于“七”,在手臂顶端另加一撇指事符号。当“乇”成为单纯字件后,楷书再加“手”另造“托”代替,强调手的动作。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掌向上用力持举物品。古籍多以“托”代替“乇”。古籍有时假借“托”代替“讬”。《汉字简化方案》以“托”合并“讬”。


察: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论:“侖”是“論”的本字。侖,甲骨文口,评说册,典籍),表示商讨、评说典籍中的教义。当“侖”的“评说”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言”另造“論”()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商讨准则,评说是非。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论”,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侖”简化成“仑”


别:“别”是“捌”的本字。别,甲骨文刀,屠刀像多关节的骨头),表示用刀剔骨。篆文将甲骨文字形的左右顺序反转,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关节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解剖,剔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当“别”的“解剖剔骨”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捌”代替。


雌:“鴜”是“雌”的异体字。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脚踩。雌,金文此,踩在脚下隹,鸟),表示被雄鸟踩在脚下的鸟。造字本义:名词,交配时被踩在下面的鸟,母鸟。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用“鳥”代替“隹”。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雌”代替“鴜”。古人称阳性的鸟为“雄”;称阴性的鸟为“雌”。


雄: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肱”的本字,表示健壮有力的、富于男性特征的。雄,篆文厷,即“肱”,男性的隹,鸟),比喻像男人一样有支配力的公鸟。造字本义:名词,公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古人称阳性的鸟为“雄”;称阴性的鸟为“雌”。在古人眼里,“英雄”是杰出的生灵:“英”是植物中的精华,“雄”是动物中的精灵。


微:“”是“微”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微”代替“”。


类:“頪”是“類”的异体字。類,金文米,借代谷物、植物犬,借代动物、野兽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頪”省去“犬”。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頪”写成,并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大”。《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类”,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页”。古籍多以“類”代替“頪”。


探: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探”的本字。罙,金文穴,洞穴口,洞口分,拨开人,探穴者),表示勇敢者进入洞穴探索。篆文的“罙”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口”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分”与“人”合成的写成“火”,其中像“又”,表示伸手掏摸。当“罙”作为单纯的字件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探”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把手伸进看不见的洞穴里摸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简写成“木”


射:射,甲骨文弓,射箭战械矢,箭只),表示箭矢从弓子上发出。有的甲骨文将箭只写成。金文将箭矢简写成,并在箭尾加“又”(抓持),表示持箭搭弓。有的金文加“目”、用“廾”代替“又”,表示拉弓、搭箭、瞄准。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弓”写成形似“身”的,导致“弓”形消失。有的篆文将石鼓文中形似“身”的“弓”写成明确的“身”,将金文字形中持箭搭弓的形象简写成“寸”。有的篆文用“矢”代替“寸”,强调“箭矢”的武器性质。造字本义:动词,用弓弦将箭只弹出,攻击远处目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寸”写成。在甲骨文字形中,箭只竖在弓后的是“引”;箭只横穿于弓子的是“射”


符: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府”的省略,表示官署。符,篆文竹,借代竹片,轻便、易于直劈二分的材料付,即“府”,官署),表示有官署标记的竹片。造字本义:名词,一种竹制的核验信物,即,古人将刻有特殊图文的竹片剖成两半,一半留在上级,一半留在下级,作为朝廷或官署封爵、置官、命使和调遣兵将时双方核验的凭证,以双方所持竹片图文是否相吻合来检验持符者的身份真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应: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迁徙飞行时能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大型候鸟天鹅。應,篆文疑为”的变形,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候鸟心,意念),表示像大雁一样意念相通。造字本义:动词,彼此存在息息相通的共鸣,能默契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雁”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应”,依据狂草字形对正体楷书字形进行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雁”简写成“广”加三点的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简化成一横。光影的折射为“映”,强调客观性;对某一事物的反响为“应”,强调主观性。


指: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含义、意思。指,篆文手,手枝子旨,意思),表示用手枝子表达意思。籀文误将“旨”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比画,用手语表达意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引:引,甲骨文[img=17,24]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F--wuli==/--CF4--gong(zu)--/010yin/[1]jia(1).gif[/img]弓,射箭战械攴,像手持箭只),表示张弓搭箭。有的甲骨文用“大”(成人)代替“攴”,表示弓箭手张弓搭箭。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弓”写成开弓形状的。篆文是对甲骨文字形的省略,省去“又”,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一手持箭的字形“攴”省略成一竖,表示箭在弦上。造字本义:动词,拉弓搭箭,张弦待发。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人称张弓搭箭为“引”,称张弓放箭为“射”。

三、翻译
  反听之法,或者用在这里,或者用在那里,或者用来侍奉上司,或者用来驾驭下属。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听到实情或不实之情。知道与己方的判断是同还是异,能够看出对方是真诚或是伪诈。对方外在的身体行动或者内心的喜怒,都与反听之法相合拍,也都由反听之法来掌握它的规律。所有这些,都以己方要先全神贯注为根本法则。用“反”来求对方回应,然后观察对方的真实意图,所以用这种方法。己方要平心静气来听对方的言辞,察名事理,议论万物,分别好坏。即使不是这个事,也可以从同类事物的微小征兆来推理认识此事的类别、实质和发展趋势。这就像钻到人恶心中来探测人一样,知悉对方的能力,捕捉对方的意图。这种方法就像腾蛇所指祸福不差,后羿发箭必定命中那样百验不失。


四、理解联想事例
  “皆以先定,为之法则。己之先定(全神贯注)是钓情的根本法则。操作方法有了,神还要一,才可“守司其门户”开门关门,从而探得对方的真实意图。

五、今日问题
  前面的文字讲到,动静虚实是重要的,讲了如何采用反复之术来实现动静虚实;讲述了动静(人言己默)虚实(言有象事有比)是如何编织“钓人之网”。讲述了在不言无比的情况下要重袭,开情才能继续以言钓心的工作。至此以言钓心的外围工作,和可能遇到的困难都解决了。

  今天的文字则专心致力于核心操作:如何跟着对方的动作言默出入其心,实现以言钓心进而做到“符应不失”。问题是:今天鬼谷子的文字完整的呈现了“反应”的核心环节,我们能不能尝试对鬼谷子这段文字“以反求复,观其所托”,看看鬼谷子认定如此“以言钓心”可以成功的人性基础是什么?



------------------
  鬼谷子认定如此“以言钓心”可以成功的人性基础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对方心里有想法,他是期待我方去钓的。因为有心声之人,本能地渴望有人回应他的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23: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2-6-24 23:40 编辑

第二周 第6天

一、原文抄写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二、查字正音
光:光,甲骨文火炬人,奴仆、侍者),字形像蹲跪着的人擎着火炬,高过头顶。金文将火炬简化成。有的金文将火炬进一步抽象化。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提供照明的、由奴隶手举的火把。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变形为,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变形为

影:“景”是“影”的本字。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用以瞭望预警的高大亭台。景,篆文日,太阳京,高大亭台,借代楼台建筑),表示日照楼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当“景”的“影子”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再加“彡”(光彩)另造“影”代替。造字本义:名词,太阳在高大亭台上投下的暗斑。  


磁: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滋”的省略,表示产生、增加。磁,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石,矿物兹,产生),表示产生引力的矿物。推测造字本义:名词,对铁、镍等金属产生奇特引力的矿石。


针:“針”是“鍼”的异体字。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竹针缝衣。鍼,籀文金,金属箴,用竹针缝衣),表示用金属衣针缝衣。有的籀文把“箴”省略成“咸”。篆文承续籀文字形。篆文异体字金,金属十,“又”的变形,抓持),表示手执金属衣箴缝衣。造字本义:动词,手执金属衣箴缝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古籍多以“針”代替“鍼”。


舌:舌,甲骨文像分叉的蛇信子,蛇的味觉器官若干小点,借代空气中的气息口,口腔),表示从蛇的口腔吐出的搜集气味的分叉蛇信子。中国远古的造字先人,敏锐地观察到蛇信子是所有动物中最发达的辩味器官。蛇将分叉的信子伸进空气中,搜集两个位置不同浓度的化学分子信息,放到口腔上壁的双孔助鼻器进行嗅觉数据辨析,根据来自两个位置的化学分子的浓度差,判断出气味源的大致方位,通过快速而反复的方位数据叠加,便可准确定位食物或天敌的方位。简体甲骨文省去表示气息的三点。甲骨文异体字误将蛇信子分叉状的写成类似于倒写的“大”。金文综合几款甲骨文字形。金文异体字用“曰”(说话)代替“口”(嘴巴),强调“舌”对天人类而言的“说话”功能。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类似于倒写的“大”写成“干”。造字本义:名词,蛇信子,连接于口腔下端的器官,用于辨味、感知环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干”写成“千”


燔:“膰”和“燔”都是“”的异体字:“燔”作动词,强调烧烤全牲以祭祀,“膰”作名词,强调烤熟的祭祀的全牲。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手直接抓食。,篆文炙,烤肉番,用手抓食),表示可以抓食的烤熟的肉。篆文异体字将“炙”省略成“火”,强调烧烤;有的篆文异体字则将“炙”省略成“肉”,强调熟肉。造字本义:动词,烤熟用于祭祀的全牲,祭祀之后参与祭典的人们可以直接用手抓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膰”或“燔”代替“”。


骨:骨,甲骨文像动物的大块的甲状坚硬器官,用于支撑和保护动物的其他器官。有的甲骨文在甲状器官上加“卜”,表示古人用这种质地坚硬、表面宽平的材料来记录占卜结果。有的甲骨文将组合的形状简化成。江陵楚简的字形上部像人体均匀排列的肋骨;下部像肉,表示“骨”与“筯肉”相连。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形状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与肌肉、筋脉组织所相连的保护性支架。隶书继承篆文字形。


疾: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只。疾,甲骨文大,人矢,箭),像一个人被箭矢射中。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人”、加“疒”(病床),表示因中箭受伤而卧床疗养。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床形写成船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中箭受伤,卧床休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外伤为“疾”;称内患为“病”。  


策: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刺”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竹”的变形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圆:“員”是“圓”的本字。員,甲骨文口,圆形开口鼎,有脚的鼎),表示鼎的圆口。金文将“鼎”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鼎”误写成“貝”。当“員”的“鼎的圆口”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圈形的“囗”另造“圓”代替。造字本义:名词,鼎口流畅的弧圈。《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圆”,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简化成“员”

方:“方”是“放”、“旁”的本字。方,甲骨文像剔发刺字的犯人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将指事字简化成。有的简体甲骨文将枷形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简化成。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隶书变形,导致“人”形消失,枷形消失。当“方”的“流放犯人”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旁”代替;或加“攴”(打击)另造“放”代替,表示刑罚驱逐。


三、翻译
  所以,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己方对对方的掌握有多少,只有先自知然后才能知他人。对方对自己的情况了解有多少,我方对他的了解就有多少,就如同比目鱼一样,是两两并列而行的。对方的任何言默动作喜怒哀乐,我方以反复之术,都可以洞察出对方内心的形迹,就如同用光照射事物,显现出影子一样。己方做到了自知,在观察对方的言辞,从中得到己方想要的东西时,就像磁铁取针,舌头从烤肉中退出骨头一样容易。己方安静地倾听对方说话,微妙玄通。对方一有动静,我方就能迅速地识破对方的意图。即象阴变阳,又象阳转阴,象圆变方,又象方转圆一样,都可以得心应手。如果未见到对方实情,则说一些迎合对方的话,引导对方说出实情;如果得到对方实情,那么就按照己方已经设计好的对策去行事。是进还是退,都是据此来定夺。总之,己方如果不先定,那么就不能驾驭对方。如果在己方未定的情况下仓促行事,那就是忘记得情的规律。己方先定然后来驾驭对方,做到计策谋略不露行迹,对方找不到识破己方的任何缝隙,这是获得对方实情的最高境界。



四、理解联想事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从明生,明能生智。故欲知人,先须自知也。是谓自知而后知人也。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五、今日问题

  怎么概括前面的做法,这样做了会怎么样,今天的内容对反应之道做了一个总的梳理,从而结束反应章。今天提问:“天神”是怎么做到的?
----------------------------
第一步操作:己先审定,以之牧人;第二步操作:无形容而策。可谓天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5 08: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2-6-25 23:57 编辑

第二周 第7天
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因其对大道“一”的把握和认识程度不同,而产生了正邪之分,有了捭阖者与被捭阖者,有了钓者与被钓者。正邪双方、捭阖者与被捭阖者、钓者与被钓者双方,都是天道的打工仔,出路只有一个,就是都要服从天道的裁决。贤、智、勇者,对天道掌握程度高,忠诚程度高,自然成为裁决者;不肖、愚、怯者做着不符合天道的自我坚守,成为被裁决者。捭阖与被捭阖、钓与被钓皆为阴阳,皆是大道为一,若要双方各不相同的目标都得以实现,必须双方共同持一,践行天理,双方“同声相呼,实理同归”了。


对反应的理解

  所谓反应,即反复之回应。陶弘景有言:“听言之道,或有不合,必反以难之,彼因难而更思,比有以应也。“钓言不合事,运用反复之术而使之合,其终必归于当,而牧之审也。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也就都有反复,反以知彼,复以知己。要知彼,必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反复论难,经过多次验证,才能成功。反应术包括:钓语、象比之辞、反听和见微知类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3 16:08 , Processed in 1.268118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