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第一天抄写原文
捭阖第一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一查字正音:
1捭[url=][ bǎi ]〈动〉 (形声。从手,卑声。本义:两手横击) 两手横向对外旁击 捭,两手击也。[/url]2阖hé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上盖子。闔,籀文  (双手) (宀,房屋,借代房门) (盍,合上盖子),表示手拉两扇门板,把敞开的门合上。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双手 ,将籀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门”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拉合两扇门板,关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阖”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简化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闔,門扇也。一曰:閉也。从門、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阖,门扇。另一种说法认为,“阖”是关门的意思。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盍”作声旁。
3稽jī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品尝美食。稽,金文  (旨,品尝美食) (頁,头脑,省思、审察),表示代尝并审查食物的安全性。籀文 在“旨” 的中间误加一横 ,并将金文字形中的“頁” 省略成“首 ”。篆文 省去“頁” ,加“禾” (稻米,代粮食),强调代尝食物;同时在“旨” (品尝、试吃)上加“尤” (特别),表示有安全针对性地品尝试吃。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忠臣为帝王的日常食品代尝检查,以身试毒,排除帝王饮食的安全隐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稽,畱止也。从 ,从尤,旨聲。凡稽之屬皆从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稽,停留。字形采用“ 、尤”会义,采用“旨”作声旁。所有与稽相关的字都采用“稽”作边旁。
4古gǔ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甲骨文  (口,言说) (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有的甲骨文 再加一个“口” (言说),强调“古”的“传说”含义。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由一竖表示的“十” 写成一竖加一点的“十” 。有的金文 将一竖加一点的“十” 写成一竖一横的“十” 。有的金文 将“口” 写成“曰” (言说),强调“古”与“言说”的关系。繁体金文 在“古” 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 ,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古籍中常“古昔”并用,“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5开kāi開,金文  (門,户) (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幵” 连写成“开”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開,張也。从門,从幵。 ,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开,开张大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开”字。
6达dá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  (彳,大道) (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 加“止” (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竹” ,同时加“羊” (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简体字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 恢复简体篆文字形。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 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7筹chóu壽,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生生不息,年高、岁数大。籌,篆文  (竹,签条) (壽,数量多),表示大量竹签。造字本义:名词,用来计数的大量的竹签。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筹”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壽” 简化成“寿” 。在汉字结构中,“寿”多有“大、多、广”的意思:聚签为“筹”;广田为“畴”;大浪为“涛”;大帐为“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籌,壺矢也。从竹,壽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筹,投壶用的竹签,形如箭矢。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寿”作声旁。
8策cè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刺”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  (“竹”的变形) (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策,馬箠也。从竹,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策,赶马的竹鞭。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朿”作声旁。
9朕zhèn朕,甲骨文  (双手掌舵) (舟,船只),表示船夫双手把持的船舵。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双手掌舵的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船舵的 写成“火” 。造字本义:名词,船舵。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月”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关” 。由此,金文字形中表示双手掌舵的 ,演变成楷书字形中的“关” ,字形面目全非。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朕,我也。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朕,我,自称。暂缺对“朕”字之字形与字义关系的解析。
10司sī“司”与“后”同源,后分化。司,甲骨文  (卜,权杖) (口,问审),表示问审判案。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继承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掌权执法,判案施刑。隶化后楷书 继承篆文字形。有的金文 加“爪” (即手)、 (打结的乱丝)、 (十,“又” 的变形,表示用手抓),用双手解开乱丝,比喻庭审理清案情。当“司”的“掌权执法”本义消失后,篆文将“司”反写成“后”,表示母系时代掌握第一权力的女王。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司,臣司事於外者。从反后。凡司之屬皆从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司,在外办事的官史。字形采用反写的“后”字。所有与司相关的字,都采用“司”作边旁。
11度duó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庶”省略,即为“庶”的上半部,表示石块。度,甲骨文  (石,即“庶”的省略,石块、石料) (又,抓持、测量),表示建筑施工时设计师或石匠测量、评估石料。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庶”的省略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测量、评估石料。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度,法制也。从又,庶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度,法制所依据的标准。字形采用“又”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四点底”的“庶”作声旁。
12权quán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勸”的省略,表示上级勉励下级。權,金文  (木,杖) (雚,即“勸”的省略,上级勉励下级),表示手杖所代表的上对下的支配资格。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勸” 省去“爪” ,简化为“雚” 。造字本义:名词,手杖所代表的决策、支配的资格,影响环境的势力。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雚”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权” ,依据类推简化原则将正体楷书的“雚” 简化为“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權,黃華木。从木,雚聲。一曰反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权,黃华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雚”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权”是反常。
13量liáng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装行李的布包、布袋。量,甲骨文  (口,即“日”,代替日月星辰——参见“日”、“天”) (束,即“囊”,行囊,代表旅行),表示行者以日月星辰为参照,计算行程。有的甲骨文 将“口” 明确写成“日” ,将“束” 明确写成“东” 。金文 字形中“日” 与“东” 的形象更加明确。有的金文 在“东”下面加一横,形成“土”形 ,表示将行囊放在地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日月星辰为参照,估算行程。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東”的字形消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量,稱輕重也。从重省,曏省聲。 ,古文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量,用秤子测出物品的轻重。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重”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鄉”的“曏”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量”。
14能néng“能”是“熊”的本字。能,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突出了大型猛兽的大嘴 和利爪 。繁体甲骨文 将兽嘴“口” 写成 ,将兽爪 写成三个“爪”和一个“止”构成的 。金文 将猛兽的头写成 ,将猛兽的大嘴 写成“月” (长满利齿的大嘴)。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 写成“以” 和“月” 构成的 ,将金文字形的熊爪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熊,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游泳的食肉猛兽。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熊爪 写成 。俗体楷书 将由两个“匕”构成的熊爪 写成“长” 。在远古中原没有狮子称霸的丛林中,既可上树,亦可下水的熊,堪称所向无敌的食肉猛兽,于是“能”由“食肉猛兽”的名词本义,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不可阻挡的、有行动力的”。当“能”的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火” (烧山)另造“熊”代替,表示凶猛可怖、常常不得不火攻捕猎的猛兽。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能,熊屬。足似鹿。从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能,熊属。足形似鹿。字形采用“肉”作边旁,“㠯”作声旁。能(熊)是兽的中坚,因此称贤者为“能”;而强壮者,则称为“能杰”。所 有与能相关的字,都采用“能”作边旁。
15伎jì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技”的本字,表示巧能。伎,籀文  (人) (支,即“技”,巧能),表示有一技之长的人。造字本义:名词,古代表演百戏杂技的艺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常假借“伎”代替“技”。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伎,與也。从人,支聲。《詩》曰: 人伎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伎,党与。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支”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穷究他人,伤害他人而手段多端。”
16巧qiǎo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 像有握柄的吹管或号角。金文 有所变形。古籍中有时以“丂”代“巧”。巧,篆文  (工,灵便多用的匠具) (丂,报警、传令的吹管或号角),表示富于智慧的匠具和号角。造字本义:名词,高度智慧所创造的劳动、通讯工具。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巧,技也。从工,丂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巧,善于做工的技能。字形采用“工”作边旁,采用“丂”作声旁。
17粤yuè
“粤”的字源解说
“粤”与“雩”同源,后分化。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竽”的本字,表示吹管乐器。粤,金文  (雨,代天象) (于,即“竽”本字,乐器),表示奏乐祈雨。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雨”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于” 写成“亏” 。造字本义:动词,祭祀奏乐,祈天降雨。俗体楷书 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与“于”的第一横 合写成 ,同时也误将正体楷书的“于”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粤,于也。审慎之词也。从于,从寀,会意。《周書》曰:“粤三日丁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粤,奏乐。是审度慎重的词。字形采用“于、寀”会义。《周书》上说:“乐祭三日是丁亥日。”
18弛chí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表示蛇形。弛,篆文  (弓,射箭工具) (也,蛇),表示蛇形的弓。造字本义:动词,拆除绷紧的弦,剩下蛇形的弓。“张”是给空的弓子绷上弦,使弓子处于有弹力状态;“弛”是拆解紧绷在弓上的弦,使弓子处于没有弹力的休养状态。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弛,弓解也。从弓,从也。 ,弛或从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弛,弓弦解除拉力,恢复松懈状态。字形采用“弓、也”会义。 ,这是“弛”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虒”作边旁。
二翻译:
考察古代的历史,圣人是天地间芸芸众生的主宰。圣人能够根据阴阳开合的变化来创造万物,并给万物命名,圣人知道万物生死存亡的关键,谋划自然万物从产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并能深入到人的内心,看见人内心的细微变化,掌握背离死亡的规律。所以,圣人在天下,从古到今,他的道是恒一不变的。区
万事万物的变化虽然是无穷无尽的,但是都以避亡趋存作为它们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表现为柔,有的表现为刚;有的表现为开,有的表现为闭;有的表现为弛,有的表现为张。因此,圣人掌握了阴阳两种枢纽,就能审察万事万物的先后,度量万物的才能,比较万物各自的短长。
三理解联想事例:
1感觉圣人是神真的盛,精神内守,志坚专一的,德全所以才可以能够掌握阴阳两种枢纽,随后能审察万事物的先后,度量万物的才能,比较万物各自的短长。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创造万物,并给万物命名,圣人知道的万物生死存亡的关键,谋划自然万物从产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并能深入人的内心。
2万物万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但是,归根于阴阳。
四背诵发微盘。
五老师提问题:经文说: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这里的“一”,什么意思?经文还说,“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这里的“一”又是什么意思?
其道一:道恒一不变,就是那一个。这里面的道是阴阳之道。
一守司其门户:一指的是阴阳之道。圣人有一颗坚定的守道的志,一直守着的这个道就是阴阳的规律。
第二天抄写原文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一查字正音:
1贤xián“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  (臣,官吏) (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再加“貝” (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臤”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 简化成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古籍多以“贤”代替“臤”。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賢,多才也。从貝,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贤,多才多能。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臤”作声旁。
2肖xiāo,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形体不大。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肖,上下两代人的体貌相似。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小”作声旁。有些孩子不像他们的父母,所以就说他们“不肖”。
3智zhì“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  (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 (口,谈论、传授) (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省去“干” ,简化字形。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 再加“曰” (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曰” 写成“白” (说明),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干” 写成“亏” 。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 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亏”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白” 写成“曰” 。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智,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智,器物上可辨识的标志性文字。字形采用“白、亏、知”会义。
4愚yú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面具。愚,金文  (禺,像手持面具) (心,困惑),表示戴上面具装神弄鬼,使人困惑。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戴上面具装神弄鬼,使人难以判断共真实面目,故意欺弄不知情者。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未见世面为“蒙”;内心黑暗为“昧”;缺乏心智为“愚”;无知且钝为“蠢”。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愚,戇也。从心,从禺。禺,猴屬,獸之愚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愚,痴顽。字形采用“心、禺”会义。禺,属猴类,为兽中顽愚的动物。
5勇yǒng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使、操作。勇,金文  (用,使,操作) (戈,武器),表示英武之士,敢打敢拼,无所畏惧。有的金文  (甬,“用”的误写) (力),表示农业时代在家庭里起关键作用的大力壮丁,敢做敢担。篆文字形有的从“心” ,强调胆大无惧;有的从“力” ,强调力大敢为;有的从“戈” ,强调英武无敌。造字本义:形容词,力大胆大,敢做敢担,无所畏惧。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勇,气也。从力,甬聲。 ,勇或从戈用。恿,古文勇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勇,使人充满力量的志气。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甬”作声旁。 ,这是“勇”的异体字,采用“戈、用”会义。“恿”,这是古 文写法的“勇”,采用“心”作边旁。
6怯qiè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离开、逃离。怯,篆文  (犬,恶狗) (去,逃离),表示躲狗而逃。造字古人发现,“怕狗”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经典的“胆怯”场面。篆文异体字  (心,怕) (去,逃离),突出因心理恐惧逃避。造字本义:动词,因惧怕而想逃避、畏缩。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㹤,多畏也。从犬,去聲。怯,杜林說,㹤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㹤,充满畏惧。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去”作声旁。“怯”,杜林说这是“㹤”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心”作边旁。
7差chāi“差”是“搓”的本字。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麦”的本字,表示麦穗。差,金文  (来,即“麦”的本字,麦穗) (又,抓持) (工,巧具),表示手持麦穗在脱粒器上搓转。籀文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庄稼谷穗在脱粒器具上拍打或搓转,使谷子脱粒;脱粒器上有众多高低长短、错落不齐的尖齿。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麦穗状“来”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左” 写成 。当“差”的“搓穗脱粒”本义消失后,隶书 再加“提手旁” 另造“搓”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差,貳也。差不相值也。从左,从 。 ,籀文差从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差,相异为二,不一致。二者不相当。字形采用“左、 ”会义。 ,这是籀文写法的“差”,采用“二”作边旁。
8捭
9阖hé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上盖子。闔,籀文  (双手) (宀,房屋,借代房门) (盍,合上盖子),表示手拉两扇门板,把敞开的门合上。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双手 ,将籀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门”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拉合两扇门板,关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阖”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简化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闔,門扇也。一曰:閉也。从門、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阖,门扇。另一种说法认为,“阖”是关门的意思。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盍”作声旁。
10进jìn進,甲骨文  (隹,鸟) (止,脚,表示追逐),表示追鸟。金文 加“彳” (行走),强化追逐含义。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隹”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进” ,用“井” 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隹” ,其中“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来捕兽的陷坑。古人称急速寻捕犯人为“追”,称追兽为“逐”,称追鸟为“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進,登也。从辵閵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进,向上登高。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門”的“閵”作声旁。
11退tuì退,甲骨文  (豆,食器) (止,即“趾”,脚板),脚趾朝着与食器相反的方向,表示离开进食的餐桌。有的甲骨文 把食器“豆” 写成空的“皿” ,表示食物吃完。金文 加“彳” (行),强调从餐桌走开。籀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器“豆” 写成“日”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同时再加“止” 。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止” 。造字本义:动词,餐毕下桌离席。隶书 承续籀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退,郤也。一曰行遲也。从彳,从日,从夂。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退,却步。一种说法认为“退”是走得慢。字形采用“彳、日、夂”会义。
12贱jiàn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戈相加。賤,篆文  (貝,贝壳) (戔,刀戈相加),表示用刀、戈破坏贝壳。远古时代完整的贝壳曾经是可流通的货币,而贝壳的碎块没有货币功能。造字本义:动词,毁坏贝壳,使其失去货币价值。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戔”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贱”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戔” 简化成“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賤,賈少也。从貝,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贱,价格卖得低。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戋”作声旁。
13贵guì貴,甲骨文  (双手,抓、捧) (土,故土),像双手 捧着泥土 。有的甲骨文 增加“宁” (即“贮”,存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性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土的崇敬与珍爱。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宁” 写成不知所云的“人 ”,并用“貝” (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 ,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的神圣“价值”。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臾”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貴,物不賤也。从貝,臾聲。臾,古文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贵,货物价格不低贱。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臾”作声旁。臾,古文写作“蕢”。
14牧mù牧,甲骨文  (持械打击) (牛,力畜),表示鞭打驱赶牛羊。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调整了结构顺序。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牛”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攴”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放养牛群。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牛” 写成 ,牛角形象消失,将篆文字形中的“攴” 写成“反文旁” 。古人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牧,饲养牛的人。字形采用“攴、牛”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牧人于是进入梦乡。”
15审shěn“宷”是“審”的本字;“审”是“審”的异体字。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番”的本字,表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宷,金文  (宀,密室) (米,是“釆”误写,即“番”,古西北少数民族),表示古代中原人将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当“宷”的本义消失后,金文 加“口” (问讯)、或金文 加“曰” (说明)另造“審”代替,明确“审讯”的含义。篆文“審” 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口” (问讯)或“曰” (说明),同时用“番” (古西北少数民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釆” 。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中原人将敌对的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番”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审” ,用既作声旁也作形旁的“申” (申明)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番” ,表示要被问讯者自我申明。古籍多以“審”代替“宷”。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宷,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審,篆文宷从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宷,知悉。详知详察。字形采用“宀、釆”会义。“審”,这是篆文写法的“宷”字,采用“番”作声旁 。
16实shí實,金文  (宀,家) (伫物柜) (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 误将伫物柜 与“貝” 写成合“貫” ,表示钱财万贯。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头”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16虚xū“虚”是“墟”的本字。虚,金文  (“虍”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 (两个“匕”,表示虎爪) (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 和“土” 合成的 写成了“丘” 。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17随suí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墮”的省略,表示坠崖。隨,篆文  (辵,行进) (隋,是“坠”的异体字,抛崖天葬),表示跟进入葬,即活体陪葬。造字本义:动词,生者跟着死者陪葬。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随”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隨,从也。从辵, 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随,跟从。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省略了“土”的“ ”作声旁。
18嗜shì“耆”是“嗜”的本字。耆,金文  (老,老人) (甘,享受美食),造字本义:名词,保持一生的口味。“耆”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 再加“口” ,另造“嗜”代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嗜,嗜欲,喜之也。从口,耆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嗜,食欲,终生喜好的口味。字形采用“口”作边旁,“耆”作声旁。
19欲yù“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  (谷,高深空阔的沟壑) (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 以“人” 代“心” 。 篆文 用“欠” (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 ,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谷”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欠” 写成 。楷书异体字“慾”加“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20志zhì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  (之,前往) (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 写成“士”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21意yì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  (音,声) (心,情感),表示所传达的心声。有的金文 写成“音” (声)、“曰” (说)混合重叠的结构。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意,心志。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22微wēi“ ”是“微”的本字。 ,甲骨文  (長,长发的老人) (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 加“辵” (行进),强调行进。篆文 大体综合了金文“ ” 和 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古籍多以“微”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微,隱行也。从彳, 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春秋传》上说:“白公的门徒将他的尸体隐匿在山上。”
23排pái“非”是“排”的本字。非,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相背的两个人 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两人思想相冲突、相排斥。有的甲骨文 变形,指事特征消失。当“非”的“排斥”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再加双手 另造“排”代替,强调“排”的推挡特征。金文 综合甲骨文 和 的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 写成单手 。造字本义:动词,两手向外推挤,表示拒绝。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排,擠也。从手,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排,推挤出列。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非”作声旁。
24示shì示,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一横指事符号 代表“天”;一竖指事符号 代表地上人间的世人向上天的祝祷求告。有的甲骨文 把代表上苍的横指事符号 写成两横 ,用上短下长代表朝上的方向,代表天宇。有的甲骨文  (向上天祝祷求告) (水,血滴,借代牺牲祭品),表示向天神奉献牺牲祭品,祈求天神显明奥秘,赐福人间。有的甲骨文 将“水” (血滴)简写成两点 。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牺牲的血肉为祭品,向天神祝祷求告,祈求显明奥秘和降福。隶化后楷书 继承篆文字形。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 ,古文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示,上天垂示征象,向求告者显示吉凶。字形采用“二”(天)作边旁。字形中的三垂笔,分别代表日、月、星辰。人内务观察宇宙天象,借 以推测时世的变化。示,是神祇的事。所有与示相关的字,都采用“示”作边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示”。
25闭bì閉,金文 是指事字,在门栓“闩” 上加上一竖指事符号 ,表示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一根木棍,构成牢固的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撞。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十” 写成“才” 。造字本义:动词,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木棍,构成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简体楷书 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才” 写成“下”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闭”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简化成“门” 。“關”(关)表示拉上门栓,拒绝出入;“閉”(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閉”(闭)是更彻底的“關”(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閉,闔門也。从門;才,所以歫門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闭,将两扇门板拉合。字形采用“门、才”会义。才,是用来顶住门板的木棍。
26异yì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  (巳,胎儿) (双手抱持),表示手抱婴儿。造字本义:动词,送养或遗弃不正常的婴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由于“异”和“異”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古籍常常将“异”和“異”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异”合并代替“異”。“尤”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是不正常的婴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异,舉也。从廾,㠯聲。《虞書》曰:“岳曰:异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异,推举。字形采用“廾”作边旁,采用“㠯”作声旁。《虞书》上说:“诸侯长说,推举他吧!”
27诚chéng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实现、达到。誠,金文  (成,实现、达到) (“言”的简写,承诺),表示实现承诺。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在“成”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实现诺言,践行承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诚”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誠,信也。从言,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诚,说实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28密mì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密,金文  (宓,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 (山,深岰),表示没有战乱之忧的、太平安定的山岰。远古时代追求和平的人们,为逃避战乱而避隐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岰。有的金文 将戈戟堆 写成“二” 和“戈” 组成的“二戈” 。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二戈” 写成“必” ,导致本义线索消失。造字本义:名词,与外界俗世隔绝、无战乱之忧的大山深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宓”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山”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密,山如堂者。从山,宓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密,形状像堂室的山。字形采用“山”作边旁 ,采用“宓”作声旁。
29周zhōu周,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定领域的空间 内,进行反复的纵横切割划分 ,形成众多相对独立的、封闭的较小区域 。有的甲骨文 写成指事字,字形在纵横划分的若干区域 内加上几点指事符号 ,表示在划分的封地内耕种生产(参考“画”即“劃”*)。远古时代的天子取得天下之后,划分出若干领地,由众多宗亲诸侯封而建之,以期巩固政权。简体甲骨文 将纵横划分的封地 简写成“田” 。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加“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闭的圈)写成会义结构:  (封地而建) (口,封闭的圈,围墙),表示封地而建的界墙。有的金文 省去四点指事符号。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封建”的字形 写成“用” 。造字本义:名词,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用” 写成 ,“田”形若隐若现。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周,密也。从用、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周,密闭。字形采用“用、口”会义。
30贵guì貴,甲骨文  (双手,抓、捧) (土,故土),像双手 捧着泥土 。有的甲骨文 增加“宁” (即“贮”,存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性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土的崇敬与珍爱。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宁” 写成不知所云的“人 ”,并用“貝” (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 ,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的神圣“价值”。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臾”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貴,物不賤也。从貝,臾聲。臾,古文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贵,货物价格不低贱。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臾”作声旁。臾,古文写作“蕢”。
31微wēi“ ”是“微”的本字。 ,甲骨文  (長,长发的老人) (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 加“辵” (行进),强调行进。篆文 大体综合了金文“ ” 和 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古籍多以“微”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微,隱行也。从彳, 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春秋传》上说:“白公的门徒将他的尸体隐匿在山上。”
32追zhuī追,甲骨文  (兵符,代表权印、政令) (趾,借代脚板,借代行进,赶路抓捕罪犯),表示执令急行抓捕。金文 加 (彳,行进),突出急行含义。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执令寻踪,缉拿罪犯。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寻踪在逃犯为“追”,现场缉捕犯人为“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追,逐也。从辵, 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追,追逐。字形采用“辵”作边旁,“ ”作声旁。
二翻译:人的禀性是有差等的,有的是德才备的贤人,有的是无德无才的不肖之人;有的人智慧,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勇敢,有的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禀性,分辊采用或捭或阖、或进或退、或贱或贵的方法和手段,顺应每个人的特点来驾驭他。如果要弄清对方是有还是无,搞清对方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方法是顺着他的爱好和欲望来推测出对方心里的真实意图。可以暗暗排查对方言辞,然后依据已知情况反问过去,以得其实情,了解到他的旨意;先“阖”后“捭”,从中得到利益。
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不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而将它隐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 。当己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等与对方完全相同的时候,就可以公开显示给对方看;当己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等与对方不同的时候,就不能公开。上述办法可用还是不可用,首先是要搞清楚对方的考虑和谋划,来探究己方与对方是同还是异。是离是合须等待时机,先从对方的意愿来昼满足他,然后适时而动。如果要用“捭”的方式,一定要做到周到;如果要用“阖”的方式,一定要做到严密。周到、严密还要注意隐蔽,隐蔽,还要注意隐蔽,隐蔽的最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三理解联想事例:想起,本经里面讲的损兑转圆。2又想起最近学的感知觉。内紧外松,看清楚听清楚得真知,见机行事。3理解联想事例:今天读完这两段话,想到了本经中的固志,实意,分威,损兑,转圆。无为以牧之:欲牧他人,自己必定先是无为的状态。紧着一颗合道的志。首先志坚,欲少,意正,心安静则神明荣,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规,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审: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定:结束征战,安居度日。 不断的通过损兑来审定有无与实虚。( 随其欲而知其志意,后老人拄杖缓行般的排查对方的言辞,根据已知情况询问对方以得出实情,查得其意志。通过捭,阖,来劝对方与自己同志向。当探得对方与自己的意向是相同时,可以开而示之。当探得对方与自己意向不同时,选择阖而闭之。开要做到周到,阖要做到严密。 (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四:背诵发微盘。
五老师提的问题:6.13.今天的提问:
本节讲牧人,就是像放牛一样牧人,而人分三六九等,三教九流。问题是,贤、不肖、智、愚、勇、怯之人,怎么牧?
1状态是无为。没有自己的主观意断。心中紧着一颗合道的志。
2牧人:根据每个人的禀性,分别采用或捭或阖、或进或退、或贱或贵的方法和手段,顺应每个人的特点来驾驭他。搞清楚其对方真的真实的考虑谋划的方法是:顺着他的爱好和欲望来推测其对方的真实意图,暗暗排查对方的言辞,然后依据已经情况反问过去,得其实情,了解他的真实志意。先“阖”后"捭”从中得到利益。(根据道来阖,捭。)
什么时候开而示之?什么时候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要在自己的实际情况或目的与对方完全相同时候。阖而闭之者,当自己的实际情况或目的与对方不同的时候,就不能公开。
2 捭------做到周到。阖-------做到严密。最佳效果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第三天抄写原文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一查字正音
1料liào料,金文  (米,谷物、粮食) (斗,量器),表示用斗量米。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用斗测量米的体积,量米而炊。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斗”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讀若遼。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料,称量谷物。字形采用“米、斗”会义,表示米在斗中。读音像读“遼”。
2结jié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結,篆文  (糸,绸带) (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红绸带。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结”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結,締也。从糸,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结,丝线绞织在一起不可分解。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吉”作声旁。
3诚chéng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实现、达到。誠,金文  (成,实现、达到) (“言”的简写,承诺),表示实现承诺。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在“成”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实现诺言,践行承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诚”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誠,信也。从言,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诚,说实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4虑lǜ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  (吕,代表伴侣) (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  (虍,代表虎豹猛兽) (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 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楷书 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 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5纳nà“衲”是“納”的异体字。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里面。納,金文  (糸,缝) (内,里面),表示缝在里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布料缝在里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纳”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古籍多以“納”代替“衲”。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納,絲溼納納也。从糸,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纳,丝品湿漉漉的样子。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内”作声旁。
6纵zòng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听从、听任。纵,籀文  (糸,绳索) (从,听任),表示解绳听任被缚者自由。篆文 以“從” 代替籀文的“从” 。造字本义:动词,解开绳索,听任被俘被捕者逃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糹 ,将篆文字形中的“從”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纵”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的“從” 简化成“从” 。
7横héng“黄”与“寅”同源后分化,表示练习射箭。横,篆文  (木,架子) (黄,即“寅”,练习射箭),表示架弓射箭。造字本义:动词,把弓身平放在弓架上。弓子竖挂时弓身与地面垂直,弓子平放时弓身与地面平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横,闌木也。从木,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横,栏杆。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黄”是声旁。
8覆fù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覆,金文  (像罩盖) (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篆文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罩盖状的 写成“西”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覆,覂也。一曰蓋也。从襾,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覆,覆盖。一种说法认为“覆”是盖子。字形采用“襾”作边旁,采用“復”作声旁。
9反fǎn“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  (厂,石崖) (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加“彳” (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 、篆文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反,覆也。从又,厂反形。 ,古文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 ,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10忤wǔ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纵横交错。忤,金文  (午,交错) (心),表示不顺心。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内心违逆,内心有抵触。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11必bì “必”是“柲”的本字。必,金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戈 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 ,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 变形,似乎成了“心” 字加一撇 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戈” 形消失。当“必”的“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木”(手柄)另造“柲”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必,分極也。从八、弋,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必,分成两极。字形采用“八、弋”会义,“弋”也是声旁。
12由yóu“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  (像液滴) (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 从器皿 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 像液滴 穿过器皿 小孔的样子。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 写成一点 ,并加“入” ,表示液滴 滴入 器皿 内。篆文 误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十” 。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二翻译
用捭使对方开,而对其虚实进行辨别;辨别清楚 之后用阖,确定下来对方的实情。圣人都是根据对方的实际需要的轻重缓急来揣度对方的所想,然后再硕其所想而为对方作出谋划。圣人即因势考虑,如果不合对方的心意或其实际所需,就替自己作谋划,留好退路。
所以用捭或能使对方开而真实情况暴露出来,或能让对方开而使己方的观点被接纳;用阖或能使己方有所获取,或能使己方顺利地躲过祸患。捭 阖,就是天地间的道。捭 阖,能够使阴阳发生变动,阴阳变动产生四季,四季的更替化育万物。纵或横、返与出、翻与覆、反与背,都是由捭 阖而生的。
三理解联想事例
6.14 想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捭 阖,就是天地间的道。它们生出各种阴阳:如纵或横、返与出、翻与覆、反与背。 捭 阖,(开、关)能够使阴阳发生变动,阴阳变动产生四季,四季的更替化育万物。 捭------料其情;阖----结其诚。 捭----或使对方开而真实情况暴露,或能让对方开使自己的观点被接纳。 阖-----或使自己有所获取,或能使自己顺利地躲过祸患。 四背诵发微盘。
五6.14老师今天的提问:经文中说:“……圣人
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今天跟大家提个这样的问题。
为之虑是虑什么,自为之虑是虑什么?两虑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权:手杖所代表的决策、支配的资格,影响环境的势力。 衡:在路口集市估量货物,议价交易。 度:测量、评估石料 数:列举过错,并加以惩罚。 虑:忧患安全,担忧。 区别:为之虑是虑的是根据对方的实际需要的轻重来揣度对方的所想中最终志向,从而为对方作出谋划。 自为之虑,虑的是为自己作谋划。如果不合对方的心意或其实际所需,给自己留后路。 联系:两个虑都是在因势考虑。在捭阖之间产生。
第四天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言恶以终其谋。
一查字正音
1化huà化,甲骨文  (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 (一个头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 写成“匕”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匕” 写成 。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2豫yù予,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舒”的省略,表示安适的、徐缓的。豫,篆文  (予,即“舒”的省略,安适的、徐缓的) (象,陆地上身体最庞大的动物),表示大象通过。籀文 将篆文字形中的“予”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象”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予”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象”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从象予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豫,是特大的象。贾侍中说:象对各种动物无害。字形采用“象”作边旁,采用“予”作声旁。
3审shěn“宷”是“審”的本字;“审”是“審”的异体字。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番”的本字,表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宷,金文  (宀,密室) (米,是“釆”误写,即“番”,古西北少数民族),表示古代中原人将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当“宷”的本义消失后,金文 加“口” (问讯)、或金文 加“曰” (说明)另造“審”代替,明确“审讯”的含义。篆文“審” 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口” (问讯)或“曰” (说明),同时用“番” (古西北少数民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釆” 。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中原人将敌对的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番”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审” ,用既作声旁也作形旁的“申” (申明)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番” ,表示要被问讯者自我申明。古籍多以“審”代替“宷”。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宷,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審,篆文宷从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宷,知悉。详知详察。字形采用“宀、釆”会义。“審”,这是篆文写法的“宷”字,采用“番”作声旁 。
4默mò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墨”的省略,表示深黑色。默,金文  (黑,即“墨”的省略,深黑色) (犬,狗),表示狗毛墨黑一团。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夜色中,犬黑不吠,则无声无形,悄然靠近也无法发觉。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黑”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犬”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默,犬暫逐人也。从犬,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默,狗悄无声息地追逐人。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黑”作声旁。
5始shǐ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始,金文  (司,掌管) (女,妇女),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金文 又加 (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  (台,即“胎”的省略,怀胎) (女,妇女),表示怀胎妇女。篆文承 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台” 写成 。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6法fǎ“法”是“灋”的异体字。灋,金文  (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 (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 (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篆文 将金文字形的混合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简体篆文“法” 省去“廌” 。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楷书异体字“法” 承续简体篆文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去”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7和hé“咊”是“龢”的简化异体字;“和”是“咊”的异体字;“訸”也是“和”的异体字。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龢,甲骨文  (侖,即“龠”,吹奏排笛) (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 写成“龠”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 写成 。简体金文“和” 省去“龠” 的中下部分 ,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 写成 ,或将金文字形 写成 ,或将篆文字形 写成 。篆文“和”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禾” 写成 。金文异体字“訸” 用“言” (说话)代替“口” (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咊”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咊,相譍也。从口,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咊,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8恶wù惡,篆文  (亞,位居第二的) (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亞”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恶”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亞” 简化成“亚”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惡,過也。从心,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恶,罪过。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亚”作声旁。
9门mén門,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在房屋入口 并列安装两“户” 、 。有的甲骨文 省去房屋入口的上框 。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门” ,根据草书字形 整体简化,完全淡去了正体楷书字形 中的双“户” 、 形状。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門,聞也。从二戶。象形。凡門之屬皆从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门,活动的两户,开或关时可以听到转动的声响。字形采用两个“户”会义。像门板的样子。所有与门相关的字,都采用“门”作边旁。
10户hù户,甲骨文字形 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 的一半。一般房间的入口只有单扇门板,大厅的入口才有两扇门板。籀文 有所变形,误将甲骨文“户” 的上格断开写成 ,并加“木” ,强调木质材料。篆文 省去“木”。造字本义:名词,装在建筑出入口、可以开关的单扇门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 不完整的小门上格淡化成一短横或一点。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户,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从戶。㦿,古文户从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户,可开可关、用以保护家园的活动设置。半边门叫“户”。字形像半边的门板。所有与户相关的字,都采用“户”作边旁。㦿,这是古文写 法的“户”字,字形采用“木”作边旁。
11制zhì制,甲骨文  (木,树) (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 字形中的 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 表示刀剪 之间的枝叶碎屑 。有的金文 用“未” 代替 ,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 在繁茂的枝叶“未” 与修剪工具“刀” 之间加“彡” (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未” 写成不知所云的 ,将篆文字形中的“刀” 写成“立刀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 ,古文制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制,剪裁。字形采用“刀、未”会义。未,表示植物的果实已初步长成,略有滋味,末梢和新枝可以剪断了。一种说法认为,“制”是“抑 止”的意思。 ,古文的“制”写法如此。
二翻译:捭阖是阴阳之道的无限变化,是游说时应变的关键。游说前一定要对各种变化事先有所准备,吉凶死亡的关键全系于捭阖。口是心意出入的门户,心是精神的居所。心所产生的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等,皆由口说出来。所以用捭阖来控制讲话,控制言语的出入。
捭就是开,就是开口言说,就是阳;阖就产闭,就是默而不说,就是阴。阴阳相互调和,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符合捭阖之理。所以说,把凡是长生、安乐、宝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的,都视作“阳,称为”始“。把凡是有关死亡
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的,都视作”阴“,称为”终“。那些他们是从事情好的一面来进行游说,劝诱对方开始行动,促成游说得到成功;那些在言谈时采用”阴“一类的事情来立说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终“,因为他们是从事情恶的一面来进行游说,阻止对方的谋略策划实施,使它终止行动。
三理解联想事例
理解联想事例: 捭阖--------阴阳之道的无限变化。------游说时应变的关键。------吉凶死亡的关键 口-------是心意出入的门户。心------精神居所。心产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等皆由口说出来。所以捭阖-------控制讲话,控制言语的出入。 捭----------开:开口言说。(阳) 阖--------闭:默而不说。(阴) 阴阳相互调和,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符合捭阖之理。 阳:长生、安乐、宝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的。-----始---言善以始其事。 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终-----言恶以终其谋。 掌握好捭阖,足以把握好局面。 无论从阴来阻止对方的恶。还是从阳上来促成开始行动,都是得合阴阳之道的。 有时候,实在劝阻不了就要从事情的恶的结果方面来让对方看到,使对方有停止之意。
四背诵发微盘。
五老师提问:昨天的经文说,天地对万物的所谓“化”,就是对万物的生与杀,来实现万物的存与废;生杀的办法是通过变动阴阳来开闭四时,春夏为阳宜生,秋冬为阴宜死。开启阳而益生者叫捭,开启阴而宜死叫做阖(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今天的经文讲述圣人怎么替天捭阖,以言语开闭人神。针对今天的经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言语为什么能够控制另一个人的“神”,怎么做的?当一个人对方的志欲,这个时候正好对方的志意与我要表达的方向是相同的,就很容易用言语去控制另一个人的神。运用捭阖,见机行事,打开对方,使自己的志和对方的志相结在一起,影响对方,或使对方打开使自己有所获得。当看到对方志欲相反时,我们就要阖,为自己找其他机会。 陈刚 6-15 07:31:05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想看:人为什么怕死怕失败?怎么才能不怕? 死代表着生命的终结,一切的结束。人们对于终结和结束有一种说不出的害怕。失败里面会有很多痛苦的过往。人们不想再次经历那样的苦难,所以会怕失败。怎么才能不怕?了解到阴阳之意义,一切事物都有阴阳,死与生是一对阴阳,成功和失败是一对阴阳,物极必反,这就是正常的现象。反而,不会怕死,不会怕失败了。
第五天抄写原文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一查字正音
1崇chóng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祖源。崇,篆文  (山,山脉) (宗,祖),比喻万山之宗,表示最高大的山脉。造字本义:名词,山之宗,比喻山系中最高耸巍峨的山脉。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山”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宗”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崇,嵬高也。从山,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崇,山岭巍峨高耸。字形采用“山”作边旁,采用“宗”作声旁。
2卑bēi卑,金文  (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 (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简化成“十” 。俗体楷书 误加一撇,将隶书字形中的 扇形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卑,賤也。執事也。从 、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卑,地位低贱。被迫劳作。字形采用“ 、甲”会义。
3益yì“益”是“溢”的本字。益,甲骨文  (盛器) (水),字形像水 从盛器 的开口处溢出。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四点的“水” 简写成三点的 。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横写的“水” ,强调“水横溢”。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有的隶书 将横写的“水” 写成 。当“益”的“横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益,饒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益,富饶有盈余。字形采用“水、皿”会义,“皿”表示水从器皿上满出来
4损、sǔn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钟鼎的圆口。損,金文  (手,捣毁) (钟鼎的圆口),表示捣毁钟鼎器物。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 。造字本义:动词,捣毁、破坏钟鼎等贵重器皿。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 ,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损”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 简化成“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損,減也。从手,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损,减少。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员”作声旁。
5去qù“去”是“却”的本字。去,甲骨文  (大,人) (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囗” (村邑)写成“凵” (厶)。篆文异体字“ ” 在“去”的字形 基础上加“户” (门),强调“出门远行”。造字本义:动词,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 简写成了“土” ;将篆文字形中的“凵” 写成“折”加“点”的“厶” ,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囗”(邑)形消失。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 再加“卩” (人)另造“却”代替。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去,人相違也。从大,凵聲。凡去之屬皆从去。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去,两人相背而行。字形采用“大”作边旁,采用“凵”作声旁。所有与去相关的字,都采用“去”作边旁。
6就jiù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  (又,用手抓持、托举) (京,高层建筑),手在屋顶忙碌,表示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京” 写成 ,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尤” 。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京”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尤”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就,高也。从京,从尤。尤,異於凡也。 ,籒文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就,特别高。字形采用“京、尤”会义。尤,表示异于一般。 ,这是籀文写法的“就”。
7倍bèi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呸”的本字,表示唾弃、不接受。倍,篆文  (人,当事者) (咅,即“呸”的本字,唾弃),表示唾弃、背叛。造字本义:动词,唾弃、背叛。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咅”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倍,反也。从人,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倍,违反。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咅”作声旁。
8反fǎn“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  (厂,石崖) (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加“彳” (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 、篆文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反,覆也。从又,厂反形。 ,古文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 ,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9御yù御,甲骨文  (人,驯马者) (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 加“攴” (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 加“彳” (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丝” (缰绳)写成“午” 。有的金文 将“人” 形写成“卩” ,“人”形模糊;同时加“辵” (行进),强调驾马骑行。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禦”是对“御”的比喻,含义全然不同,但古籍中多假借“御”代替“禦”,或将“禦”与“御”相混用。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御,使馬也。从彳,从卸。馭,古文御从又从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御,驾驭马匹。字形采用“彳、卸”会义。“驭”,古文的“御”采用“又、马”会义。
二翻译:捭阖之道,就是反复地使用阴阳进行试探。所以与品行高尚的人言说,就要说”阳“类的事;与品行卑劣的人言说,就要说”阴“类的事。下与小,均为阴,故可以用低下的去求合志向渺小的人;高与大,均为阳,故可以用高尚的去求合志趣高远的人。照这样去言说,可出可入,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可以的。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他人,可以游说 大夫,可以游说诸侯国的国君,可以游说周天子。不论内部有多小,也不论外部有多大,均不能局限于本身,而须辩证地对待。益损、去就、背反,都是用阴阳开合之道来驾驭。
三理解联系事例:理解联系事例:崇:山之宗,比喻山系中最高耸巍峨的山脉。 卑: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 御:驯服马匹,握缰骑行。 试:古代任用官员之前根据程序对候选人进行提问、考查。 1捭阖之道-----反复地使用阴阳考查。 阳----依崇高。阴-----依卑小。 阳----高与大。阴-----下与小。 对方志向渺小的话,我们就得张开自己的耳朵去切近对方心理,从这个渺小处入手。 对方志趣高远,能感受到那个志的力量感,我们从这个高点入手直接切入。 无论我们面对的是啥样的人,不论内部有多小,也不论外部有多大,都不要被自身给限制了,根据阴阳开合之道,辩证地去对待,捭阖。 这里面,我们的目的必须是合道的,我们围着这个道去开展工作,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跟什么人从什么场景说话切入,根据实际情况来捭阖。总之,我们要有一个合道的目标,并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展工作,上刀山,下火海,目标大方向不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自由应对。
四背诵发微盘。
五老师提问:昨天的经文说,口是心之门户,一以守司于此,豫审其变化,便可以用“言善以始其事,言恶以终其谋”的方法,拿捏得住吉凶的大命。1今天的经文讲述不同目的说不同的话。针对今天的经文,提一个这样的问题:“以下求小,以高求大”是什么意思? 阳----依崇高。阴-----依卑小。 阳----高与大。阴-----下与小。 对方志向渺小的话,我们就得张开自己的耳朵去切近对方心理,从这个渺小处入手。 对方志趣高远,能感受到那个志的力量感,我们从这个高点入手直接切入。 无论我们面对的是啥样的人,不论内部有多小,也不论外部有多大,都不要被自身给限制了,根据阴阳开合之道,辩证地去对待,捭阖。 这里面,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合道的,我们围着这个道去开展工作,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跟什么人从什么场景说话切入,根据实际情况来捭阖。总之,我们要有一个合道的目标,并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展工作,上刀山,下火海,目标大方向不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自由应对。 第六天抄写原文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一查字正音
1动dòng动(動),金文  (被刺瞎眼睛的男奴) (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  (辵,行进) (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  (重,包袱) (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 简化成“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動,作也。从力,重聲。 ,古文动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2止zhǐ止”是“趾”的本字。止,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 简化为线描。金文 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 略有变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止,事物的底基。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所有与止相关的字,都采用“止”作边旁。
3行xíng行(háng),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 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 、 ,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 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4藏cáng“臧”是“ ”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 ,甲骨文  (臣,即“目”的竖写,睡卧) (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用“口” (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 (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 (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 加“走” (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 综合甲骨文字形 和金文字形 ,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 ”演变成“臧”。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 再加“艸” (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草头” ,将篆文字形中的“臧” 写成 。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 ”和“ ”。-------------------------------------------------------------------------------------------------------------------------------------------------- “藏”字合并代替了“ (zàng)”和“ (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 ,甲骨文  (宀,房屋) (爿,卧床) (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 ”  (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 (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 ”和“ ”;而“ ”字和“ ”字已被废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藏,匿也。臣鉉等案:《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藏,隐匿。臣铉等案:《汉书》上“臧”字与“藏”字相通用。字形采用“艸”作边旁,这个“草头”是后人所加。
5出chū出,甲骨文  (彳,行军) (止,脚) (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 省去“彳” 。有的甲骨文 将“囗” (城邑)写成“凵”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误将“凵” 写成“山” 。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止” 、“山” 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出”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出”与“各”是反义词,脚趾 背向城邑 为“出” ,表示离乡征战;脚趾 朝向城邑 为“各” ,表示异族入侵。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6随suí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墮”的省略,表示坠崖。隨,篆文  (辵,行进) (隋,是“坠”的异体字,抛崖天葬),表示跟进入葬,即活体陪葬。造字本义:动词,生者跟着死者陪葬。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随”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隨,从也。从辵, 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随,跟从。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省略了“土”的“ ”作声旁。
7入rù入,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写成屋形的“宀”。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隶书 有所变形,写成“反人”的字形。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入,内也。象从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从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入,进到内部。字形像什么东西一齐从上面落下的样子。所有与入相关的字,都采用“入”作边旁。
8相xiāng相,甲骨文  (木,树) (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 写成左右结构。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目”在“木”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相,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 鼠有多厚的皮!”
9苞bāo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裹着的圆球状物。苞,甲骨文  (林,丛林) (乃,即“奶”的本字),表示丛林中吃奶的草木幼蕊,比喻草木芽包。有的甲骨文 用“艸” (植物)代替“林” ,将“乃” 写成 。金文 用“包” (圆球状物)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乃” ,强调草木芽包的圆球状。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植物欲开而未开、被叶子裹着的花骨朵。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简写成“艹”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苞,艸也。南陽以爲麤履。从艸,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苞,花托下面的叶子。南阳以为“苞”是麤履。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包”作声旁。
10结jié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結,篆文  (糸,绸带) (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红绸带。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结”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結,締也。从糸,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结,丝线绞织在一起不可分解。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吉”作声旁。
11施shī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  (㫃,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 (也,即“蛇”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㫃” 写成 ,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 写成“方”形的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 写成“人”形的 。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㫃”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也”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施,旗皃。从㫃,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㫃”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12求qiú“求”是“裘”和“俅”的本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求,甲骨文  (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 (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 写成“水” 。当“求”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 再加“衣” 另造“裘”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裘”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 用“人” 代替“衣” 另造“俅”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裘,皮衣也……求,古文省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13先xiān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  (之,即“趾”,借代腿脚) (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儿” 。古籍多以“先”代替“兟”。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14圆yuán員”是“圓”的本字。員,甲骨文  (口,圆形开口) (鼎,有脚的鼎),表示鼎的圆口。金文 将“鼎”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误写成“貝” 。当“員”的“鼎的圆口”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圈形的“囗” 另造“圓”代替。造字本义:名词,鼎口流畅的弧圈。《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圆”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 简化成“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圓,圜全也。从囗,員聲,讀若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圆,完整封闭的弧圈。字形采用“囗”作边旁,“员”作声旁,读音像读“员”字。
15方fāng
二翻译:
阳就是行动前进,阴就是静止潜藏,阳活动外出,阴隐藏入内。阳返还停止于阴,阴走到极点又还回为阳。阳动,道德就生成了;阴静,形体就产生了。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阴阳之间相互依赖,这是捭阖之道决定的。这是天地阴阳的大道,是游说他人的根本法则。捭阖是处理万事之本,是天地的门户。
三理解联系事例:动:使用体力,负重劳作。止: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 行: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 藏: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 随:生者跟着死者陪葬。 入:收存物品,加盖封藏。 苞:植物欲开而未开、被叶子裹着的花骨朵。 阳-----行动前进,负重劳作。阴------静止潜藏。 阳----活动外出。阴-----隐藏入内。 阳------到了最高阶段就返还于阴。阴----走到极点会返回到阳。 阳动-----道德生成。阴静------形体产生。 以阳求阴,-----包容有德。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游说他人的根本法则-------处理万事之本是圆方之门户。 联想到阴符经中的这两句: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阴阳相推变化顺矣。 物极必反。厚德载物。
四背诵发微盘。
五提问:今天的文字,是捭阖章的结语,概述对阴和阳的各种运用方式和情形,以及阴阳之道“圆方之门户”的地位。提一个问题是:对阴和阳有些什么运用情形?阴阳互根,阴到了尽头就会产生阳,阳到了尽头就会产生阴。阴阳相互依存,观好捭阖之机,便能够达到阴阳相推变化顺矣。
第七天
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1圣人是通过观阴阳之开阖掌握阴阳之道来管理天下万物。阴阳是天地之道的了阴根本。圣人一直待在道里面的。 2天下人分为很多相对的类型: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禀性可捭可阖。进退,贱贵,顺应阴阳之道无为以牧之(管理)。无为:紧着合道的志,没有自己的主观意断。要想管理好,首先得先了解审定不同的人的有无虚实,具体怎么做呢?随他的爱好和欲望来使他充分表露他的真实志意,暗暗排查对方的言辞,然后展开反示给他以得实情,了解他的志意。先捭后阖。 3捭阖:意思是开阖。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并且运用在其游说术中。 捭:两手横向对外旁击。 阖,本义为门扇,理解为动词时,解释为关闭。 依据其人的志意,捭之阖之。捭的操作贵在周祥,阖的操作贵在严密 捭阖是阴阳之道的无限变化,是游说时应变的关键。捭阖能够很好的做到的关键在于心虚无为,心舍神。如何用言语开闭人神。了解清楚当对方志意与我方表达的方向志意一致,很容易用言语去控制另一个人的神。当看到对方志欲相反时,我们就要阖,为自己的其他机会。 4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捭阖之道决定着阴阳相推。捭阖是处理万事之本,是圆方的门户。
心得:圣人观阴阳相胜之机,或捭或阖。无为掌管着万事万物,使之合道。
师:陈刚 6-13 09:20:33
当感觉到事情多的时候,注意建立两个心念:
1、不为别人做,不做给别人看;
2、坚决完成任务
陈刚 6-13 09:21:53
有了这两个信念的加持,慢慢就会出现方法和程序的转化
陈刚 6-13 09:22:07
效率和效果就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