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暖心

暖心读《韩非子》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5 20:1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显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5 20:1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5 20:15: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5 20:1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饬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5 20:1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5 20:1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制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13:4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子》树形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22:0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子,先贤,法家思想的代表人。提倡法治,他坚定的认为依法治国治民是“利民萌便众庶之道”。
他是韩国的宗族公子,与秦国丞相李斯共同问学于荀子,而荀子是儒家代表人之一,主张“人性本恶”,主张以“礼,法”治。所以,韩非子继承“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以法治国是于君于民都十分有利的事情。
在《问辩》中,他提出“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立法,应力求详明而又“易见,易知,易为”,在韩非子看来,国家要富强,君主要成就霸业,百姓要安居乐业,都需要依赖法治。
而法,由政府颁布和保存,是臣民们一切言行的标准,其中的刑罚必须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也就是说法是具有公开性和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如《二柄》中说刑德,“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二柄,刑德也。何为刑德?曰:杀戮之为刑,庆赏之为德。”也就是明确的告诉臣民们什么不该做,做了要受罚,什么应该做,做了会得赏赐。
既然以法治国利君利民,那制定法的原则是什么呢?韩非子认为就是“因道全法”,在《大体》中“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如此,则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那当法令颁布后,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执法”,因为法得不到正确的执行,就变成了空话。所以韩非子认为执法的两个原则,一是要一视同仁,不避亲贵。二是要信赏必罚,严格谨慎。《有度》中说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所以,国家或者君主,在民众的心里是要有公信力的,如果不能严格执法甚至徇私枉法,就会造成公信力的下降。这样必然造成违法乱纪的发生,或者攀权附贵或者认为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这样的天下,还敢指望民死力效忠?桀纣能制天下,不过是在堆积矛盾而已。
所以《五蠹》中说“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悍,以斩者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蓄王资而承敌国之衅,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君王天下,什么最重要?毛主席曾经说过“地在人失,则人地皆失。地失人在,则人地皆在。”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吧。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体现在“法,术,势”必须结合而为。术,就是君主驾驭臣下的一种政治艺术。但它又必须是隐蔽而秘密的让人捉摸不透的,还是君主独操的。如《难三》中说“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
势,韩非子认为是“胜众之资也”,包括自然之资和人为之资。
韩非子被称为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因为他充分肯定了前辈商鞅的“刑重而必,法不阿贵,任法不任智,修耕战,告奸连坐之法”,也肯定了申不害的用术之功,还有慎到主张的托势治国,但他又清晰的认识到这些主张的长短利弊,所以他取长补短,主张“古今异俗,新故异备”。立法“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所以,韩非子取老师荀子的儒家“人性本恶,当隆礼重法”思想,但对无益于治国的“崇尚文饰,空谈仁义”等思想也做出了批评,这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真正客观的剖析。
刚开始读《韩非子》,我对于书中的一些思想有抵触,从而觉得韩非子不是可以与商鞅等先贤并论的人。后来老师再次提到了读经典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小”和“私”,我没有先贤的境界,是真正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所以,再次翻阅,我力求做到“只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21:2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的“法术势构成的治理逻辑”:
君主以心术通上(天)下(臣民)。
通上,所以能因道全法;通下,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
如果用根本末来表达,我认为根(术)本(势)末(法)。君主代天行道治理天下,所以能制定出合道的法规,而法规的施行需要各级官吏的执行。能不能执行,能不能正确的执行,不执行和不能正确执行会承担什么后果,民众对法规的理解和遵守是不是到位,奖罚是不是明确,违法能不能必须承担后果,这都要靠君主的“势”做保障。君主有势,则法令威严,君主失去势,则乱法者比比皆是。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商君书)在远古时代,人知母不知父,故爱亲而私利,并为了私利而争斗不止,所以,圣人以“尚德”治理天下,让天下的人都学着有爱人之心。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方法不能有效治理天下了,又提出“名分”治理天下。再然后,就有人想暴力获取,于是“法令”出现,法令需要人去执行,所以有了官职,而各个官职需要统一领导,所以君主就出现了。也就是随着时间推移,人性逐渐改变,想要生生不息,就需要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而这个环境的维持,就需要管理者的法术势相统一的治理,使大家各司其职,守职不废。
而欲国富兵强,全国必须上下同心,各安其职,努力耕战,成就霸业,成就王业。也就是要遵循“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天地道法在心中,毫无怨言。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自己的辛苦劳动成果被领导侵占,领导风光无限好,自己觉得不平衡而失去动力,就像植物失去土地的滋养,必然枯萎死亡。而冲锋陷阵不惧生死的解放军战士,心中没有个人私利,他们心中装的是人民,是自己的家人。
君主因道全法,而有刑德二柄,这体现了君主的权威性和合理性。商君书《修权》中也说“国之治,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也是表达了法规的制定实施执行的保障。
君法生成,需要传达,需要执行,需要达到预定成果,即防止民性自私自利,好逸恶劳。
所以官吏执法,一要一视同仁,不避亲贵。二要信赏必罚,严格谨慎。所以,自古以来民众对“包青天,海瑞”这样的人物敬爱有加,就是内心渴望公平的体现。如果官员贪腐,践踏法律尊严,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天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花钱消灾,杀人免死,长久下去一定官逼民反,君主也难逃身死国灭。就像现在,都知道喝酒开车的危害,所以提出酒驾入刑,而有的人喝酒被查就可以通过关系不被处理,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也可以花钱消灾而不被处理,如此,国家法律尊严就丧失了。“”执法,有法不胜其乱,与无法同。”
而对于官吏的执法,君主必须以术观之,以势制之,禁止奸邪必用重刑。术,是君主潜御群臣的方法,是必须牢牢掌握的。“行法,无术以知奸,是以富强资人臣而已。”就像我们新中国建立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果思想领域被敌人占领,那我们的成果就是给帝国主义做嫁衣。汉奸,需要国家和人民共同打击。
因为法律的易见易知易为,所以臣民知道什么该做,得赏,什么不该做,必罚。即厚赏民利之,罚重民畏之。
所以,我想到在一个家庭中,父亲的威严(势),母亲的慈爱(术),而生成了子女的孝顺(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6 23:4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梳理树形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3 00:11 , Processed in 1.066450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