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lan

LAN的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5: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1-19 21:13 编辑

第十周  第六课嗅觉味觉的上法
评课任务
老师的课堂
互动环节:
1、对视觉和听觉打包:视觉和听觉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我们把这些信息作为最基本的原材料在内部进行一系列加工,输出各种行为,又作用于环境。老师提出一种现象,人经常会在不知道事实的情况下,直接确认了,还想很多。把人比喻为一家工厂,把做出的砖敲碎了又重新回到第一道工序,这样不停封闭运行。我们需要在第一道工序把原材料选准选好选真。
2、抛出本课主题:嗅觉和味觉。
分享环节:

在紧张、担心中自生、想象着,害怕做决定。老师运用情绪聚焦和空椅子技术带导,“我能救我爸”在后背,有疼的感觉,想说“我需要有人支持我,才能发挥救我爸的能力”;“我没有那个能力”在两个胳膊上,左胳膊紧的感觉说“不行”,右胳膊松的感觉说“差不了多少”。整体命名为"陆纠结“,帮助分享者立下改变的志。
体验环节:

1、带领感受内紧外松,提醒保持这样的状态,我不出去,世界的信息像什么一样就撞到我的心上了,直接就装在我心上了。
2、怎样做练习:始终盯着我该怎么做,过程就有保障了,然后结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我们就努力的搞清楚或嗅清楚这个味道从有到无的,分辨清楚这个过程,分辨清楚从有到无从强到弱的这个过程,全过程不间断的。运用这个适应性的原理,来找这个嗅觉)
3、嗅觉味觉和视觉听觉的不同,前者近或直接接触,后者远。
我的不同

1、老师把感觉作为第一道工序的位置感和感觉内容客观真实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
2、老师示范了精彩的带导,我需要多听多磨。
3、内紧外松的感觉,我很难象老师这般描叙出来
4、我是模仿听觉的练习指令,而老师区分了不同,把过程作为练习领域,强调全过程。

编课任务  设计课堂进程和课后作业、编写课文

课堂进程
互动环节:1、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打包  2、内紧外松的感觉分享
分享环节:听清楚分享者的分享,过程中神入、求证,用情绪聚焦和空椅子的步骤提问、呈现,在损上下功夫。
体验环节:带领感觉皮肤觉和内脏觉。
布置作业:每天至少10次,每次至少1分钟。
课后作业
1、单纯地感受清楚你正在触碰的东西。单纯地感受清楚你的内脏觉。
2、查阅和整理关于机体觉的资料并分享。
课文编写第七课 感觉观察(5)机体觉
皮肤觉、内脏觉、动觉和平衡觉,可以大致归属于一个大的类别——机体觉。说大致,是因为这样说并不十分确切,机体觉通常是指对机体自身状态的觉知,也就是说,机体觉的刺激来自身体的内部状态。这一组感觉的某些种类或者某些部分,刺激并不全部来源于内部。比如皮肤觉中的温度觉,触觉,压觉,触摸觉等等,就可能因为外部刺激引起,还有动觉和平衡觉也有类似情况。但是这一组感觉有一个共同共同特征,那就是刺激物总是直接跟机体接触的,感受刺激可以从机体自身上直接感受——往往是通过感受机体自身的状态来感受刺激的。所以我们把这一组感觉放在一起来介绍。
    从总体上来讲,这一组感觉,跟所有感觉一样,我们理解他,都需要从感觉过程入手。他们跟所有感觉一样,都包含了刺激过程、传导过程和中枢过程,只是因为感觉通道或者感受器的不同,三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跟其他感觉一样,这一组感觉也都具有所有感觉的共同规律,比如感觉阈限、感觉后效、感觉适应等等。
    最重要的是,这一组感觉,跟所有感觉一样,我们必须要去体会它们,并且是用觉的方式去体会。这是同属于感觉的心理现象。
    这一组感觉不像视觉听觉那样大量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信息,其实确切的说,是我们不从这一组感觉中采集那么多的信息。这一组感觉信息往往本身比较朦胧,或者我们主观上把它模糊化、背景化,不那么重视。
    但是,这一组感觉基本上在反应我们有机体的状态,往往给我们的活动提供最基础和最根本性的体验支持。感觉体验,是人类存在感的最基本来源,这一组感觉则是这种基础中的基础。换种说法,这一组感觉虽然不像视觉和听觉那样被我们重视,但对这部分感觉的准确体验,会非常明显地影响我们的身心状态,所以具有特别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实,对这一组感觉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因为从生物机制上,我们的机体运行的绝大部分状态,并没有感受器与我们的大脑中枢相连,我们意识不到机体日常运行中的基本信息。能够产生感觉的,要么是实在太重要的部分,要么是自动运行机制出现问题以后才发生的反应。换句话说,造物主让我们不知道这架生物机器的大部分运行情况,只让我们知道关键信息或者报警信息,如果我们爱惜这架机器的话,当非常重视这些感觉。
    重视这些感觉还有另一个同等重要的理由,我们的情绪往往首先表现为机体状态,从而决定我们这架生物机器的属性!心理学家们甚至认为“身体是投射之池”,这意思是说,我们的心理和精神活动首先是身体活动!


    一、皮肤觉

    皮肤,是人体上最大的一个感觉器官,一般会达到2平方米,受到刺激以后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感觉:
    1、触压觉
    物体接触皮肤表面(不引起皮肤形变)会产生触觉;当物体接触皮肤表面并且引起皮肤形变的时候,便产生压觉。
    不同部位的皮肤触压觉感受性差别非常大:活动频繁的部位比如指尖、嘴唇、眼睑特别敏感,而背部皮肤的感受性则很差。
    2、振动觉
    振动物体跟身体接触的时候会产生振动觉。人体皮肤的振动觉阈限范围是15-1000赫兹,最敏感的频率是200赫兹附近。振动觉可以理解为反复刺激的触压觉。
    3、触摸觉
    触摸觉是人类特有的皮肤觉,他是手部皮肤的触压觉跟动觉的结合产生的一种感觉。人么通过触摸觉获得对世界的重要信息。
    4、温度觉
    皮肤表敏的温度变化一起温度觉。皮肤上有些点对温敏感(温觉),有些点对冷敏感(冷觉),也有的点对两者都敏感。
    用烫刺激引起的冷觉叫做诡冷觉。用冷刺激引起的温觉叫做诡温觉。
    大家要注意,温度刺激产生温觉还是冷觉,是由皮肤表面温度跟刺激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决定的。跟皮肤相同温度的刺激不引起温度觉。
    高于皮肤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低于皮肤温度的刺激引起冷觉,不同位置的皮肤对温度差的感受性不同。面不对冷热有最大的感受性,而下肢有最小的感受性;身体经常被遮盖的部分对冷敏感。
    温觉使人感到舒适,超过45度的温度刺激产生烫觉,这是一种复合感觉,有温觉和痛觉复合而成。
    5、痛觉
    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温度的、放射性的、电能的刺激对皮肤组织产生破坏性作用的时候,产生痛觉。背部、脸颊对痛觉敏感,脚掌手掌最不敏感。痛觉使机体警报系统,他的感觉刺激是“破坏性作用”。痛觉受心理因素影响很大,以至于有的心理学家都不认为痛是一种感觉。
    除了皮肤以外,身体的各部分都会产生痛觉,比如肌肉、关节、内脏组织的损伤都会产生痛觉。


    皮肤觉,属于直接接触性的感觉系统,反应的基本上是外部刺激——人们主要用这类感觉来判断跟身体直接接触的各种刺激。这是人判断自身与环境关系的最基础的感受模式之一。

    生物学和生理心理学对皮肤觉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大家可以去收集整理这些资料,以加深对皮肤觉的了解。但是就临床心理学来说,我们高度重视你对皮肤觉的直接经验的积累——用皮肤去觉。

    二、动觉和平衡觉


    1、动觉
    动觉,是身体活动时产生的感觉。动觉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中。肌肉运动、关节角度的变化等都会引起动觉。人在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几乎都必须要有动觉的参加,比如视觉离不开眼球肌肉的动觉信息的参与;言语器官肌肉的动觉信息同语言听觉和字形的视觉信息相联系,是言语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基础。动觉,了不起!


    2、平衡觉

    平衡觉,是反应头部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感觉。平衡觉的感受器是耳朵里边的前庭器官。
    内耳中的半规管充满了淋巴液,机体加速、减速运动或者改变运动方向,会引起淋巴液的运动,冲击前庭器官的毛细胞发生兴奋从而引起平衡觉。前庭器官的兴奋使人感受到眩晕。
    平衡觉往往跟视觉、内脏觉有密切的联系——联觉,前庭器官受到刺激的时候,视野中的物体会发生“移动”,同时也引起内脏活动剧烈变化,可以使人恶心呕吐。晕车晕船,是平衡觉过敏。


    生理心理学有丰富的关于平衡觉的知识,大家可以去收集整理,增加对平衡觉的了解。同样,我们更在意你有大量的关于平衡觉的直接经验,用前庭器官去觉。


    三、内脏感觉

   
    内脏觉,是内脏各器官活动状态的感觉,严格意义的机体觉。内脏觉的感受器分布在各脏器壁内,比如食道、胃、肠、膀胱、肺、血管等的内壁。他可以把内脏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从而产生内脏感觉。
    常见内脏感觉比如,饥饿觉、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
    内脏觉的特点是,感觉不精确,分辨弱。许多内脏的感受器根本不能引起主观感觉,比如肝,只有在病变的时候才产生痛觉。
    内脏觉对维持机体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没有内脏觉,我们将难以想象人们将怎样活着。同时,内脏觉,往往跟人对自我状态的心理体验紧密相关,在心理临床上意义重大。
    生理心理学提供了大量的内脏觉知识,你可以去整理收集,增加对内脏觉的了解。同样我们更期待你积累丰富的内脏觉直接经验——觉你的内脏,用内脏去觉。

编制课程的感受有点不知所措,感觉要整理成自己的东西很有难度,好多都是照搬的老师的内容。本堂课想把皮肤觉和内脏觉放到一起体会,下堂课重点体会运动觉和平衡觉。我需要再多听多磨,进入实战地做,而不是拖和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0: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3-2 17:35 编辑

第十一周  第七课机体觉的上法
评课任务
老师的课堂

互动环节:
1、对假期的处理:“过年了,想说什么”,“看看每个同学的反馈,不一样,是不是有所发现?”,“功与事”的观点。
2、承上启下回顾见面会结束的松紧状态;回顾从第一课开始的课程重点,采用距离感来区别感觉通道的不同,对应“你我他”的概念,“玩他玩我”的生活状态。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分成两组,你觉得有什么差别?”,“有没有离我更近的感觉?最近的是机体觉”等等。
3、总结感觉练习后的感觉:“生而为人了不起的感觉,好好活”,“谁的功劳,列祖列宗的积德”。
4、抛出广义的机体觉概念。
分享环节:

1、分享带导:感觉与婆婆相处特别艰难,“她的刺激我们反应特别大,特别不舒服”,胸口上插了剑痛的感觉,”那个剑尖它把你的心脏怎么了你这么痛“”刺到之后你的心脏从结构上发生了什么”“怎么变得不完整的(分开的)””你感觉一下这个肉是怎么开的”。(老师的问题很有进程感)包容程度打分:老公对婆婆是10分包容的话,自己是5分;开战机会打分:婆婆向自己开战的机会是10分话,向老公开战的机会是4分。包容的5分和开战的6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你对婆婆的包容只有5分,撇开亲情因为不包容开战也应该是5分,有血缘关系的开战是4分,提炼出血缘关系只有1分的作用,开战的主要因素不是非血缘,而是包容,你跟她儿子对她的包容不一样。要个包容,要个对待陌生人的包容。学习包容,包容家人、包容自己。
2、反馈点评:打分是一个理性操作、对象化操作、高路操作,思维层面上离感觉很远的地方叫高,低路是感性,通过带到高路上去打分,用打分的方式穿越了情绪。不能一味在低路上堵死,高低路结合。
体验环节:
1、春节很重要,一个
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全社会往家里赶的氛围,每个人的底盘都在动,年关。亲人之间的交往特别密切,在一起的感觉,能激发出我们生命底层的东西,它在我们心里引起的反应是难以想象的,用内紧外松的模式注意观察,珍惜这个机会。
2、机体觉的概念和练习方法
皮肤觉:知道皮肤是我们身上最大的感受器,能感受温度、力度、痛、动等感觉,功能完备。温度感觉练习:把自己当成一个温度计,把温度测准,测错了砍脑袋。触压觉练习:以毛发刚刚接触来感觉,感觉清楚,慢慢的内紧外松的开放的去感觉,先触后压,知道过程即时地知道。触摸觉练习:有动觉在参与,主要是手在做,象打麻将一样的。痛觉:从最痛到最不痛一个滑动的过程,讲禅修的故事。
动觉:动觉感受器遍布全身,努力地建构和保持内紧外松的状态,开放性的去接收身体内部的各种动。
平衡觉:刺激是头的状态,检测头和水平线之间的关系。上平衡木保持平衡(比如走铁轨、走马路牙子)
内脏觉:功能非常完备,但分辨率低、笼统混沌的感觉。整个人成为自己的内脏,几秒钟之后会变得清楚,有明的感觉,不是看来的是感觉来的。做到知道就好,做到内紧外松。

我的努力点
1、老师对天时的处理、对假期的处理是我没有想过的。
2、对应“你我他”,把感觉通道之间的区别,以及解决问题的着力点“我”凸显了出来。
3、对感觉练习后的感觉做了指导,立了正确的信念。
4、老师看得清楚,挑得出来,对包容和不包容而开战的逻辑我有点绕晕的感觉,没能理解得很透彻,虽然我能认同老师说的婆婆的需要是要个包容,因不包容而对抗冲突着。如果是我带导的话,打分的操作如何具体来做,我还没啥主意,这儿需要反复琢磨一下。
5、老师对内紧外松的状态不断地敲打提醒,每一种机体觉都建议了练习方法,我还想得比较笼统,不具体。


编课任务
  设计课堂进程和课后作业、编写课文


课堂进程
互动环节:

1、对春节和假期里的感觉打包:“春节和假期结束了,你有什么感觉,想说句什么话”、“过年前和过年后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对感觉板块总结打包:“我们从第一课开始,首先讲到了诚心正意的内在姿态,带领大家用情绪聚焦的技术接触心理这个对象,用听音乐的方式感受到内外同时观察的方法,对感觉板块作了总述,然后分别对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机体觉一一拜访,大家做了这么久的感觉练习,有些什么话想说”
3、抛出“感触”—第六感
分享环节:

1、邀请一位同学分享(要求真实),老师带导

2、聆听的同学们反馈(要求具体),老师点评
体验环节:

你的左手指在右手掌心上戳,你能感觉到什么?你的右手掌有什么变化?右手掌上是否出现了一个凹坑?这个凹坑有两个意义:
第一,这个凹坑会被体验为右手掌心对“触”的感,你的右手掌心作为感受器被触而动了,凹坑就是作为感受器的右手掌心对左手指刺激的反应和转换,感受器接受到了刺激,并翻译成了感受器的表达方式(所谓获得感觉了);
第二,这个凹坑会被体验为对左手指的刺激的“受”,这个凹坑是因为作为感受器的右手掌心“感知”到了左手指的刺激才产生的,是对左手指跟右手掌“触”的“感知”。个刺激的大小就是这个凹坑的大小,凹坑代表了刺激的量。凹坑不仅仅有大小,对右手掌来说,还有轻重、舒适与否等等内容。

课后作业结合所有感觉练习的经验,说说什么叫感触。

课文编写:第八课 感触
一、心
  人的感受器不只有眼耳鼻舌身,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却更加重要的感受器。我们选择的名字叫“心”。“心”这个感受器,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需要使用“体验”的方法来加以观察。在体会练习中,你要先体会到心,然后体会到活动中的心。

二、感触
  跟其他感受器产生感觉一样,心能产生“感触”。
“感”的字源解说
感,金文咸,全、都)。造字本义:动词,心完全被触动
文言版《説文解字》:感,動人心也。

“触”的字源解说
金文角,牛角蜀,瞪大眼看),表示发怒的牛瞪大眼睛,以角相撞。造字本义:动词,发怒的牛用角相互顶撞攻击
文言版《説文解字》:
觸,抵也。

   感,是一种直接反应性的“操作”,因为不“知”所以具有神秘感。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没有这么多的间接观察手段,所获的知识不多,很多现象都不“知道”,在世界中的生活感受往往是:一个什么刺激下来,人直接产生了感知,却不知道这是怎么产生的,在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中,不知道过程,只知道刺激物和结果,有时候连刺激物都不知道。这就是“感”的全部内容。随着人类进化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这种神秘体验越来越少了,所以人们也越来越不依赖这种“感性”跟世界打交道,甚至因为高度依赖“知性”而变得不信赖、怀疑“感性”操作的结果。但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依然极端有限,世界的绝大部分信息,我们还只能依靠感性系统获得。
  感的过程依靠“触”来实现。对“触”的感知,便是所有感觉操作的实质。视觉感受器系统只对光线刺激有反应,光与视觉感受器相“触”产生视觉。同理听觉系统与声音刺激相触产生听觉,嗅觉系统和味觉系统与化学刺激相触产生嗅觉和味觉,机体觉系统跟机体刺激相触产生机体觉。心这个感受器能够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整合起来形成感触,也可以接受心理活动的刺激形成感触。
    触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上了,当触有所及,必然引起感受器的动,触动。

编制课程的感受
认真回看了一阶课程“感触”的课件,老师用右手掌心代表人的心,对感和受作了细致入微的说明,我在用左手指戳右手掌心的体验活动设计中,对凹坑的两个意义说得还有点模糊,似乎自己还没有理解得很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09: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3-9 22:36 编辑

第十二周 第八课感触的上法
评课任务:
老师的课堂
互动总结:
1、对春节的感觉打包:“结合感觉练习,从这个思路出发,你觉得这个春节,你最突出的体会是什么?”对回答分类:一类是有感觉操作的特征,一类没有感觉操作的特征。
2、对内在姿态打包:“你觉得人应该怎么活着?”对回答分类:一类是在描述我们把外部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描述结果;一类是在描述你怎么做,描述操作。
人应该内紧外松的活着,体会:做一次内紧外松。它的特质一方面是不去找,我怎么知道世界的呢,它自己撞进来;另一方面是我们是那么真实、那么完整、那么一点儿不缺、一点不多的活着。评价自己一天当中有百分之几十的时间是内紧外松的。每天内紧外松的质量和数量不断地增加,就能够把我们的性状和和功能保持得最完整,能够高效率的行动。
3、“感觉练习和内紧外松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利用拖拉机的杂音,抛出注意有选择性,这是内部的谁,在身上什么地方。
做事情有三要素:行为者、行为对象、行为操作。很多情况下,我们心心念念的是在对象上,状态好的时候能感知到我们的操作,对行为人的关照可能是最少的,内部不同的行为人在做着不同的事情,在采取不同的行为,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我们其实已经走上很远了,但是我们还不知道,还在忙着操作、操作对象。内紧外松的情况下,只有一个人在做,其他人全部没动,这样就专、坚。学习、练习都有要这个良好的内在状态。
4、总结:感觉操作的总结是对行为人的总结,对行为操作内容的总结,对行为对象的总结,并且这三个总结应该统一成完整的系统的整体。我们要去琢磨一下,人在做感觉这个行为的时候,我们这个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是怎样彼此影响、彼此促进、彼此干扰的,最终让我们获得一个感觉结果的。

带导示范:
1、带导:徐桂香在老师的带导下意识到自己内部有个时刻准备者做到了内紧外松,紧着身份职责,为国为家贡献的目标,随时随地准备着,做好该做的能做的,别的不想不闹,结果就是家像个家了、人就像个人了。内部还有一个胃所代表的人,发现自己做得不好的时候,会有情绪,是紧着不松的。
2、点拨:只要紧着,你就能明白,就有输出,并且这是老天爷做的,不是我做的。人和目标、和对象之间需要有一个连接器,就是我们紧的操作。有了这个操作,我们作为人的功能就能发挥出来了,是我做的,又不是我做的。举了追着喂饭的例子,告诫我们不要认为他是故意这么干就又打骂又强灌的,这么干有他的内部规律和累积过程。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紧志,把我和志结合起来,把我和事情聚起来,把我和目标聚起来,剩下的交给老天爷,我们是老天爷的打工仔。我们第一步做什么呢?我们要从感觉当中把这个模型挑出来,把它固定起来,用一个大家能够了解的方式建立一个描述模型,就是感触。

主题讲述:
感就是心完全被触动,感包含了我紧着志,紧着就紧着,没去抓什么东西,没去追什么东西,世界闯进来,不是我闯出去。“感”是一个动词,可以代表主动行为,本质上又是被动的。主动的把自己跟一个志紧起来,被动的接收世界信息,感是一种操作,是个操作过程。
触就是两个生气的牛用牛角在那里顶。我是一头牛,世界是一头牛,两个一顶,让世界的能量和信息撞进来。
感触是感觉操作的所有模型,还有一层意思是独立于所有感觉的一种体验,第六感。群里讨论一下,感触(第六感)的刺激物、主体是什么?

课后练习:
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感觉操作的进程和关键环节。

我的努力点
1、老师对内紧外松的内在状态下了很多功夫,把注意力引到对行为者的关照上。我是没有这一块的。
2、老师对所有的问题都有仔细的点拨,确保更大程度的理解。
3、老师具有整体系统思维,小到一个“感”“触”字,都包含了劳动三要素及两面性。从感觉练习中建立了“感触”模型。
4、留个问题去琢磨和讨论。


编课任务  设计课堂进程和课后作业、编写课文
课堂进程
互动总结:
1、强调内紧外松,紧志
2、操作三要素打包
带导点拨:
1、邀请一位同学分享(要求真实),老师带导
2、聆听的同学们反馈(要求具体),老师点评
主题讲述(体验感):
1、知觉定义
2、知觉分类
3、知觉特征
4、知觉功能
5、知觉的志
课后作业:说说知觉是什么。
课文编写第9课 知觉
一、字源解说“知”
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1、战斗者有实战经验和体会,有战斗成果;
2、箭射得好(不好),还能说怎么和为什么射得好(不好)——能够准确分享战斗经验。
3、谈论交流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觉”金文學,获得经验、知识見,发现),表示发现新知。造字本义:动词,因获得内在经验而发现某种真相
1、经验(观点)
2、真相(客观事实)

二、知觉定义
  感触生受,叫感觉。受是一个内部物理现象,通过受(感觉),人奠定了内外联系的基础。从此以后,外部世界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便转化成了人的内部表征(感触)。对这个内部表征的内紧外松的“感”,便是“知”。
  知分三类——感性的知、“理性”的知和“行动性”的知。对“受”的感性的知叫“情”——心知;对“受”的“理性”的知叫做认——肚明,人的可言的知;对“受”的“行动性”的知叫“趣”——可输出的行为知。
  
心理学中,感触称之为感觉;对受的感性知和理性知合起来称为知觉(可输出行动性感受被划入意志)。感觉和知觉,都被称之为“觉”,是因为触和受的直接现实性。

  人无法做到单纯的知,总是需要“知”的目标牵引——不然心智
集聚不起来。所谓:人的知与识(识是对众多知的知),必受“志(痣痔)”的控制。志(痣痔)是内紧外松的紧的所紧。这是人与物的区别——人有主观能动性(主体性)。

  感觉,只是一次信号转换,知觉是第一次主体性加工。
  心理学定义,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所做的整体性把握。具有选择性、解释性、组织性、整体性等特征。
  知觉,把一组感觉信息,选择性地组织为背景和对象,解释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整体。
  知觉不能反映客观事实,要理解知觉的内容,需要辨明知觉的志(痣痔)。

编制课程的感受
自己创建感到吃力和困难,课堂内容干瘪瘪的,就想吸收老师的内容坐享其成,感觉自己好像要被逼到上岗时才能老老实实去干。说这话的人肯定不是紧着志的那个人,是个趴着不想动的懒人,拉扯的两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6 09: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3-16 16:28 编辑

第十三周 第九课 定义知觉
评课任务:
老师的课堂
承上启下(互动):
1、“感觉操作是我们人的精神生活的第一步操作,它实现了个啥?它最根本的功能是什么?”
“采集和收集”,我们追索的是一个主动性和被动性,我们自己换个场景这个主动和被动就被切换掉了,语词的准确性在生活中蛮重要的。语言所谓的局限性是人的局限性决定的,站在什么位置上以什么视觉向哪个方向的表达向度及立场。“转换信号”,感觉操作的功能是把世界的信息(刺激)翻译成我们人的精神生活心理机制能够加工的信号。
2、主题预告:“接下来怎么加工,这就进入到第二个单元,这个第一次加工就叫知觉,这是我们今天晚上要启动的内容”

带导示范
1、带导:老师从李培香同学的第一句话中就对主体内部的两个人(想说的和不需要说的)的僵持场面作了提取,用神入沟通让分享者放松下来,对情绪作了确认(不需要说的人不敢说,害怕会被嘲笑,期待自己气场稳。想说的人有点激动,特别想表现。两个情绪之间的对立有委屈、气愤的感觉,还有点自责,怕打扰耽误了对方),引导还能做什么解决扩大空间的困难(画卦、吟诵、练八段锦),感受身体(从胸口到肩膀到手臂都是紧的,取名胆怯。后腰巴掌长的区域都是酸的,取名疲倦。胆怯想找疲倦说是想获取一点力量。肩膀以下和腿部取名轻松。腹部取名沉静。轻松和沉静合起来叫安静。胆怯和疲倦合起来叫心酸。心酸和安静合起来叫同在),离开情绪(对想说的人说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消化一下,立足于自己。对心酸说人家那么忙,有难同担,去帮帮。对疲倦说你辛苦了,把自己的事减一减就会好很多。对安静说要去到大家那里,让大家都安静。对自己说我要把安静分配好,安静要跟大家同在。疲倦和胆怯都是找安静,是同盟),结束语。
2、点:我们平常以为的知觉是我知道了,那是个苹果呀,殊不知知觉到的苹果是一个概念,跟这一个真实的、具体的、生动活泼的苹果还真不一样。这个活泼真实具体的知觉,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就能知道怎么做。

主题讲述
定义知觉,需要定义三要素:行为者、行为对象、操作进程(把对象和成果连接起来了)。
行为主体是内紧外松的状态,如果你都没紧着那个志,那你人都不在,事情都是人做的,这事情从何谈起呢?
操作进程第一步是选择,选择之后是解释,然后把它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一个整体。选择是从收到的感觉信号当中选,我们要作选择都有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就意味着有个东西在后头,做是做的选择,是输出的具体行为,但是这个选择的内部标准是什么?第一个操作是持着一个标准从感觉信号当中选。解释是解开释放,把谁从哪里解开,把谁从哪里释放?你作了什么解释,这可能跟我们后来去做组织的时候,把它放在什么位置有关,组织就是结构化。人的知觉有一个天然的习性,对一个东西的知觉一定是整体的,假想一个东西,也要把它弄成整体,一定要拿一个部分把它弄成背景,另外一个部分拿来弄成对象。我们的知觉操作里头,没有完整化检验这个操作,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严重问题:你倒是觉得它就是全部了,这个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了,你就觉得是真的了,但是你怀疑过跟实际情况一样吗?这个不一样最基本的来源是加工错了呢,内部标准错了呢,解释错了呢。我们是通过这样一套操作,把我们的知觉加工对象,加工成了一个静态的知觉,这就是知觉的成果。我们倾向于把知觉当成一个一次性使用的概念或者是一次性名词,对“知觉”这个概念的使用,其实让我们把这个静态的知觉、作为知觉成果的知觉,是丢掉了它好多质性的东西的。知觉可以区分感性的要素,比如当你看到这个水杯的时候,其实你是有一种情感的,有一种感性的体验在活动的。理性的要素,可以说它是明了的,我可以讲,所谓的意识也好、认识也好、认知也好。还有一类要素是行为冲动,你有一个趣向,你认为好的东西,那么你就会产生一个要靠近它,要把它怎么做,它可以被怎么做。“趣”字,望文生义,就是走过去取。一个知觉完整的体验结构应该包括这三类要素,所以我们要去描述好把握好这个知觉得话,应该把这三类要素一个补漏、没有偏废地还原出来。我们要用心地去把握知觉的经验的本体,就是知觉体它是一个什么东西,那就是我们的劳动成果。

课后练习:说说什么是知觉。(几个重点:知觉作为成果的知觉,我们的偏废,还有我们对知觉操作过程的疏漏、理解不细致等)

我的努力点
1、老师用“感觉操作的功能”互动,体现出老师严谨精准的作风标准,引导我们调整随意的作风。
2、老师的主题讲述重点清晰,紧紧围绕定义知觉这个主题,呈现给我们一种整体、进程感。我的主题讲述是什么都想说,什么也说不到位,思路是割裂的,一是一,二是二,知觉概念化了。
3、关于带导我觉得自己还是纸上谈兵的阶段,一方面从日常的生活中去积累经验,一方面有时间时可以找同学一起练习。


编课任务  设计课堂进程和课后作业、编写课文
课堂目标:我们先把按静态知觉的构成要件划分出来的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展示给学员体会。如何向学员展示各种类型的知觉?
课堂进程
承上启下
1、打包分享你对知觉的理解。
2、介绍静态知觉的分类。
带导示范:如何体现出空间知觉。
主题讲述体验
空间知觉的行为人: 知觉参考系的建构
空间知觉的行为对象:感觉通道构建空间知觉的内容与特点
空间知觉的操作进程:
选择、解释:知觉参考系的建构
组织:空间知觉的位置感
整体:空间知觉印象
核查:空间知觉真实性核查
空间知觉的功能体:感性知觉、理性知觉、行动性知觉
课后作业单纯地觉知方向、边界、位置、大小、距离和深度、远近、体积。
课文编写:第十课 知觉种类(1)空间知觉
         对事物分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事物,总是依照特定的分类标准来的。这意味着,事物会因为分类标准不同而区分成不同的分类系统。依照静态知觉的构成要 素,知觉可以区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依照知觉形成所依赖的感觉通道,可以被区分成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躯体知觉等等;依照静态知觉的功能要素,可以区分为感性知觉、理性知觉和行动性知觉等等。
      任何一个具体的知觉,都是对挑选出来的感觉信息进行空间编码、时间编码,并且把他们整合起来形成运动构型。这是知觉操作的基础内容,这就是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关于事物呈现的大小、方向、位置、形状、深度等特征的知觉。空间知觉使人有了有限和无限。无限叫做自由,有限叫做束缚,这生成了人关于希望与失望的基本焦虑,产生了对无限性的追求。

      理解和体会空间知觉的建构,有两个问题是最基本的,一个是参照系,另一个是不同的感觉通道建构空间感的特点。
  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我们选择的背后是要使用一个标准来进行选择,这个标准叫做知觉的参考系。空间知觉的参考系分两类:一类以知觉者自己为中心的参考系,知觉者以自己为中心,对上下、左右、前后的判断通常是以知觉者自身为参考系而做出的;一类以知觉者以外的事物所建立的参考系,比如东西南北的方向是以太阳出没的位置和地磁场为参考系建立起来的方位。你可以选择任何参考系,所以空间知觉是随着参考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空间知觉的形成,可以依靠不同的感觉通道来形成。空间知觉的主要获得途径是视听觉,但这不是说其他感觉信息不能成为空间知觉线索。主要以视觉通道的感觉材料为资料形成的空间知觉,叫做视空间知觉。单眼主要用来判断距离和方向,双眼主要用来测量深度和距离,立体观感来源于双眼视差。 跟视空间知觉相似的原理,听觉也可以获得空间知觉:单耳线索不能判断方位,只能判断距离, 双耳可以确立声源的远近和方位。

编制课程的感受
两个人在主持,一个说太花时间了,我以后真的会去当一个讲师吗?感觉累还做不好,有点烦,空间知觉远了几步;一个说不管当不当讲师,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就当是预习,空间知觉又回近了几步。行为是找了师资班的课件和以前上课的课件综合了一下,觉得自己建框架的时候是有三要素的意识了,但是对进程的把握是含糊的,觉得没有参考资料就写不下去了。对自己编制课程的空间知觉整体是近一点了,有一点点的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08: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3-23 13:48 编辑

第十四周 第十课 知觉种类(1)空间知觉
评课任务:
老师的课堂
承上启下
1、“你现在心里头什么是知觉?知觉你怎么说?”
2、“所有对知觉的描述加在一起,我们的看法是什么?”
3、“到底什么是正确的知?”做得好说得准;心知肚明。
4、“在这个思维方向上怎么定义知觉”实事求是;天时和事是合一的,知是二合一、一和二。知觉就是“是”。
(对舒心姐姐停课的处理:和善而坚定,亲身经历的生活体验、心理经历胜过很多知识,切肤之痛可以有改造性的变化)
带导示范:(能不能从分享材料中提取什么是“知”的操作,怎么操作就“是”了)
1、带导:
睿涵开始不知道从哪儿说起,重要这个指标筛不出答案。觉得特别想说“内紧外松”,好像做不到象呼吸那么自如时时刻刻不停,对这事犯难了。“怎么做才能做得到?”“多么令人向往!有多向往?这个向往活在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描述一下尺寸大小,质性比如材质温度颜色。桃核,桃仁刚刚有、白色要发芽的豆”“桃仁的心愿是什么?”“破壳要出去干嘛?长大”“它现在在想什么?”“好像不太知道怎么长,应该长成什么样子”“材料是齐全的,还没整理好没有整理,只是在着急了”“发生了什么我们要急呢?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就要要了呀?”“心里有不舒服。克服眼前不舒服的愿望它替换了我们对整理的关注”“失去姥姥想哭。这个痛横亘在整理的路上,描述一下这个痛在身体的什么确切位置。”“先把痛照料好就不会急了”“用现在的心情来说一遍当时的问题”“怎么样才能长长久久。不想让生病的人来安慰自己”。总结结束。
2、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真知伪知全知。
主题讲述
1、“从前面的分享中关于“知”我们可以提炼一些什么出来。”做人要如临深渊。
2、总体上把握一下,我们将怎么从操作上从哪些方面对知觉的操作作更多的了解和练习。
知觉是一个行动,知觉作为一种操作,它是人的主动活动但是它是具有被动特征的。人最根本唯一的任务是内紧,紧着那个志。睿涵该紧的“志”是整理,实际紧到悲痛上去了,悲痛的人去整理的话她只会哭,哭是悲伤,悲伤的心理刺激是我们面对失败,只有整理失败我们才会悲伤,所以悲伤的人是没办法去做整理的。整理和悲伤这些事是老天爷做的。知觉是主体行动,主体是两个主体,我和天,缺一不可。主体性是主动和被动。知觉操作的过程选择、解释、组织、整体化,这几项操作不是线性的关系,是生克制化的关系。知觉操作的成果是静态知觉,格式塔学派对知觉的贡献是对静态知觉。知觉作为一个体的结构要素的功能属性,包括感性的知觉、理性的知觉、行动的知觉。知觉作为一个体的结构要素的自然属性,指空间、时间、运动三个要素。知觉的构成要素的感觉来源划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机体知觉。
3、就其中的一个板块知道一些,安排练习。
空间、时间、运动。空间和时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思维工具,大饼跟嘴的大小不匹配,把大饼切成一块一块的割裂出来的就是空间,先吃哪块后吃哪块就是时间,空间和时间放到一起就是运动,世界就叫运动。
课后练习
“怎么做空间知觉练习”理解空间要素:长度、大小、形状、方位。测量长度不是拿尺子测,不用长度单位。整体感知直接知道依靠自己感知,知道了多长、多大面积、形状、方位。

我的努力点
1、老师的总结除了对知觉总结,还引导我们往全面的、正确的这个方向走,知觉的关键“是”。
2、在带导过程中,老师给我的感觉是让分享者明确了该紧的志,用情绪聚焦的方法关照了自己的向往和着急,带导过程是真知的过程,对待知觉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小心谨慎,检验真伪。
3、老师对知觉的操作从主体、进程、结果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述。知觉主体是两个主体,我和天,缺一不可。知觉过程不是线性的关系。静态知觉作为知觉结果的分类情况。清晰明确,指出了认知上容易错误的地方。
4、怎么做练习,就是整体地知道、直接地知道。


编课任务  设计课堂进程和课后作业、编写课文
课堂进程
承上启下
带导示范
主题讲述(体验
课后作业
课文编写:第课
编制课程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17: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周 第十课 知觉种类(1)空间知觉
评课任务:
老师的课堂
承上启下
1、“你现在心里头什么是知觉?知觉你怎么说?”
2、“所有对知觉的描述加在一起,我们的看法是什么?”
3、“到底什么是正确的知?”做得好说得准;心知肚明。
4、“在这个思维方向上怎么定义知觉”实事求是;天时和事是合一的,知是二合一、一和二。知觉就是“是”。
(对舒心姐姐停课的处理:和善而坚定,亲身经历的生活体验、心理经历胜过很多知识,切肤之痛可以有改造性的变化)
带导示范:(能不能从分享材料中提取什么是“知”的操作,怎么操作就“是”了)
1、带导:
睿涵开始不知道从哪儿说起,重要这个指标筛不出答案。觉得特别想说“内紧外松”,好像做不到象呼吸那么自如时时刻刻不停,对这事犯难了。“怎么做才能做得到?”“多么令人向往!有多向往?这个向往活在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描述一下尺寸大小,质性比如材质温度颜色。桃核,桃仁刚刚有、白色要发芽的豆”“桃仁的心愿是什么?”“破壳要出去干嘛?长大”“它现在在想什么?”“好像不太知道怎么长,应该长成什么样子”“材料是齐全的,还没整理好没有整理,只是在着急了”“发生了什么我们要急呢?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就要要了呀?”“心里有不舒服。克服眼前不舒服的愿望它替换了我们对整理的关注”“失去姥姥想哭。这个痛横亘在整理的路上,描述一下这个痛在身体的什么确切位置。”“先把痛照料好就不会急了”“用现在的心情来说一遍当时的问题”“怎么样才能长长久久。不想让生病的人来安慰自己”。总结结束。
2、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真知伪知全知。
主题讲述
1、“从前面的分享中关于“知”我们可以提炼一些什么出来。”做人要如临深渊。
2、总体上把握一下,我们将怎么从操作上从哪些方面对知觉的操作作更多的了解和练习。
知觉是一个行动,知觉作为一种操作,它是人的主动活动但是它是具有被动特征的。人最根本唯一的任务是内紧,紧着那个志。睿涵该紧的“志”是整理,实际紧到悲痛上去了,悲痛的人去整理的话她只会哭,哭是悲伤,悲伤的心理刺激是我们面对失败,只有整理失败我们才会悲伤,所以悲伤的人是没办法去做整理的。整理和悲伤这些事是老天爷做的。知觉是主体行动,主体是两个主体,我和天,缺一不可。主体性是主动和被动。知觉操作的过程选择、解释、组织、整体化,这几项操作不是线性的关系,是生克制化的关系。知觉操作的成果是静态知觉,格式塔学派对知觉的贡献是对静态知觉。知觉作为一个体的结构要素的功能属性,包括感性的知觉、理性的知觉、行动的知觉。知觉作为一个体的结构要素的自然属性,指空间、时间、运动三个要素。知觉的构成要素的感觉来源划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机体知觉。
3、就其中的一个板块知道一些,安排练习。
空间、时间、运动。空间和时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思维工具,大饼跟嘴的大小不匹配,把大饼切成一块一块的割裂出来的就是空间,先吃哪块后吃哪块就是时间,空间和时间放到一起就是运动,世界就叫运动。
课后练习
“怎么做空间知觉练习”理解空间要素:长度、大小、形状、方位。测量长度不是拿尺子测,不用长度单位。整体感知直接知道依靠自己感知,知道了多长、多大面积、形状、方位。

我的努力点
1、老师的总结除了对知觉总结,还引导我们往全面的、正确的这个方向走,知觉的关键“是”。
2、在带导过程中,老师给我的感觉是让分享者明确了该紧的志,用情绪聚焦的方法关照了自己的向往和着急,带导过程是真知的过程,对待知觉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小心谨慎,检验真伪。
3、老师对知觉的操作从主体、进程、结果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述。知觉主体是两个主体,我和天,缺一不可。知觉过程不是线性的关系。静态知觉作为知觉结果的分类情况。清晰明确,指出了认知上容易错误的地方。
4、怎么做练习,就是整体地知道、直接地知道。


编课任务  课前设计教学方案(课程进程、编写课文和设计课后练习),课后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
课堂目标:要把时间定义好,并且要跟所谓时间现象的本质结合起来把握,让定义出来的时间概念,是一个可用的概念—透过人造到达真实。其要点在于操作好如下细节:1、持续性体验和相继性体验;2、知觉的当下。真的把握好一个概念,需要“行(思)”来支撑,讲述过程要注意,布置的练习作业尤其要注意。
课堂进程
承上启下
1、“练习空间知觉之后的感觉和印象是什么?”
2、“看看同学们的反馈,合在一起有什么看法?”
3、抛出时间知觉,强调时间和空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彼此很难分割。
带导示范:略
主题讲述
1、时间的体验内容:持续性体验和相继性体验
2、知觉到的现在(当下)
3、时间知觉的进程
4、怎么做练习         
课后作业体验时间知觉的两种形成机制:从瞬时体验过度到持续体验(持续性知觉),从同时性体验过渡到相继性体验(相继性知觉),以及你的持续性知觉的上限(知觉到的现在)。整体时间知觉体验。
课文编写第11课 知觉种类(2)时间知觉的上法
  
  谈到时间,人们自然会想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很多时候,时间甚至是生命的代名词(实际上生命体验还包含空间体验、运动体验)。时间的体验内容是,事物在“空间”中的呈现的顺序性和持续性,这是以观察者的需要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印象。客观上并不存在时间时间是一种主观印象,根植于人体的机能。
  时间知觉实际上是对事件和运动的知觉,是人们顺序地、持续地观察事物的结果。

  一、时间知觉的参考系
  时间是一个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的不存在,要判断时间必须使用参考系。常见参考系大约有以下三个类别,这个三类别其实提示了我们的时间观念的性质:
    1、宇宙信息: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亏变化、星座的移动、季节的变化等等。比如上午、下午等,是以太阳的变化位置为参考的。
    2、计时工具:日历和时钟是人类发明的人造计时工具,较长的时间以年、月、日计量,较短的时间以小时、分、秒计量。
    3、生物钟:科学家已经发现许多有机体内存在各个时间梯度上的周期性节律,这些生物钟作用于长时间维度和短时间维度的生命活动,还作用于毫秒级的神经活动,其作用范围从基因水平一直到行为水平都有涵盖。

  二、时点、时序
(一)知觉到的现在
  时间是瞬息即逝的,实际上作为知觉的时间是不包含过去和未来的,作为知觉的时间,便是人们通常说的“当下”、“现在”,一般只有3—5秒,超过这个长度的时间便不会被称为“现在”,而是时间记忆时间知觉即在大约几秒种的限度内,把一些相继事件知觉为相对来说是同时的,这些事件排列有序,并被知觉为一个单元,比如一个电话号码,一个简单的句子等。

(二)顺序和持续
     在弗雷斯建立的时间知觉研究框架中,一个绵延事件(时间)的基本结构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从瞬时体验过渡到持续体验,形成持续性知觉。瞬时体验,通常说的瞬间、刹那、时刻。多长的时间被体验为瞬时呢?人体内有一个30毫秒的时钟脉冲,人类能体验到的最短时间,包含了一个或者数个这样的时间量子。持续体验,是不止一个瞬间的连续体验。当你连续体验到不止一个瞬间了,你就认为你体验到的是持续的时间。持续体验的阈限是根据通道而变化的,这说明人的机体处理持续性知觉的时候,不分析所有瞬间的信息。视觉通道的持续阈限高于听觉通道的持续阈限,也就是说在知觉持续性方面,听觉系统更灵敏。
  另一个是从同时性体验过渡到相继性体验形成顺序性知觉。同时性体验,指两个或者以上的事物在同一个瞬间被知觉到,相继体验指两个或者多个事物不在同一瞬间被知觉到,而是在不同的瞬间被知觉到。当同样的几个事物,从同时体验转换到相继体验,就会被体验为顺序知觉。顺序知觉的阈限表现为每一个通道的高度一致性,但有略高于持续阈限。而人的中枢不是把每一个时间量子都纳入持续新知觉的,可以推知,顺序知觉的阈限中包含了不止一个时间量子。

  (三)知觉到的现在—持续性知觉—的最大范围
    顺序性知觉不存在最大范围的问题,因为他的任务是区分出现后即可而持续性知觉则不同,他除了需要知觉到最小的时间长度以外,还需要知觉到最大的可以被当作正在直接作用的范围(时间长度)。人对时间长度的最大知觉范围,依据感觉通道和信息内容有所差异,比如英语诗句3秒,光刺激6秒,乐音2-5秒。后来的研究发现,存在一个上限约为3秒的低频周期性震荡机制。这个3秒的震荡机制,产生了一个持续3秒的时间整合窗口。这个整合窗口,是人所能“知觉到的现在”,这个窗口决定了人所能建构的意识的基本单元(有关记忆和思维的研究结论支持这个观点)。

编制课程的感受
  复习了时间知觉的相关内容,感觉已经遗忘了。只是紧着编制课程的志,就没有了情绪的干扰,虽然还是抄袭,但少了那种空和缺的感受,预习+听课+复习的节奏,有了从来没有的努力尝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09: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3-30 16:50 编辑

第十五周 第十一课 知觉种类(2)时间知觉
评课任务
老师的课堂
承上启下
1、“不试图去找各种标准答案,完全由着我们自己心里边的体会来,你觉得什么是空间?”“回答这个问题和回答完这个问题,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从开头到结束的过程,包括此时此刻,你什么感觉?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这个人是个什么状态?”认真去知道空间,是会让我们有主心骨的,是会让我们去接纳吸收的,是会让我们的心变得大的。
2、“我们知道的谚语、警句,跟空间相关联的,大家能想起来些什么,就是你要劝导人,你要心宽一点的那些话。”
3、“通过做练习和这些问题的回答,你现在说说看什么是空间知觉?空间知觉的本体到底是个啥?”
通过以上3个问题的梳理,大家心里边对空间会有某种把握,以我的心为容器,我好像对空间、空间知觉这个词所指称的东西有特定的信息装在里头的。
4、“空间和具体的尺寸的关系是远还是近?”空间,特别是空间知觉,是我们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它的体性(本性质性)在我们心里。我们管理好自己的空间,运用好自己的空间,我们就对了。我们做好跟空间相关联的交易、斗争、竞争、合作,事情就顺了。人对了和事对了。
5、“你说的有点道理,我去说的话还是觉得缺点啥,好像不够,这显示什么?这时候你自己心里边的冲动是什么?”看起来还是要多做点空间知觉练习哦,多积累点这种经验。激发动机、激发志。
6、“我们人如果有了空间,空间这种体验、这种感觉,它给我们自身、给我们的精神状态带来的作用是什么?”底气、尊严、身份、地位、威势、体面,自尊。
有了空间,要在空间里边活动,活动带给我们一种活着的感觉,什么东西被挖掘出来是活着的感觉?引出时间知觉的主题。

带导示范
1、带导:子君分享说上知觉的课,整个人犯困,没听到心里。老师用了凸透镜聚焦的比喻,知觉的时候焦点离心有距离,或者没到心,或者过了心。子君反馈现在有感觉了,焦点在心的周围,心有一层防护层,漫反射出去了。“有部分能够透进来是因为什么?”“心的中间被切了一刀,切割出类似于钻石的一个体,左边部分可以收到,中间部分形成了一个空间,右边部分隔得更远了。中间部分在吸收光线”“中间展开的体什么样的情形它是吸收光能的,什么结构,它怎么实现的,它的原理是什么?怎么光到那里就被藏起来了?”“象水立方一样的晶体块结构,左边就会暗几个度,中间因为自带反光显得很亮,右边没啥变化但被突出了。”“那个展开体本身是发光的,强度蛮大”“感觉到右边肩膀和左手不舒服,开头分享时很紧张,现在感到更把人往后下方扯,紧张又有点沉重。”“你成为那个展开体,你在干什么”“只有想象成为那个展开体,像是要打抖激灵”“我们会无条件服从它的旨意、权威,敬畏的力量”“右边是有两个心思同时在运动的,一个要向左边靠近,一个要候着展开体的指令。展开体是一个自大的力量,最好走开,左右两边就合而谐了”“不然结束吧”“这种同时性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对这个同时性有没有什么描述”“有一瞬间的感觉很真实,瞬间之后是虚假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熟悉”“同时性说“性”需要“同”和“时”整体把握,说“性”是一个整合,真正体验性的同时性,带来的共振受不了所以用幻化让它失去、脱离”“不知道”“谁不知道,在身体的啥地方?”“左边是不知道的言语,右边是不知道的体验,合起来是在说不知道”“不知道的力量好大,能够把刚刚的知道立即抹掉50%,这里有一个相继,不容易觉察到的相继,先是知道啊,下一个瞬间是因为我在说不知道立即抹掉50%,再下一个瞬间是到底知道不知道”“退回来感觉整个的格局,你跟这个系统给个标签,起个名字,或者对自己说句话看看?”“可以在心底说吗?感觉说出来很尴尬,觉得人太多”“这些人象什么”“象外面射不进来的光。进不去的状态挺好的,进来了很不安全。”“对自己的这句话你是知道的,虽然不太记得,写在纸上吧,把我让你们进不来挺好的也记下来”“我想对展开体说,其实我们今天晚上的交谈还是蛮有进展,蛮有一种加深彼此了解和信任的实际效用。你跟我们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其实让它们漫反射不进来挺好的,一句是不准备说,记下来的一半,你思考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一种信任”“好吧,就谈到这里,你觉得怎么样”

主题讲述:人类发明了空间的概念,让我们建立了资格、底气,有了空间需要活动,发明了时间,建立了活动感。怎么练习时间知觉。
一、时间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
1、持续性,怎么获得持续感呢,一直没停体会不到,当一个刺激是稳定没有变化的刺激,我们是感知不到的。体会持续性要跟瞬间相结合,放在一起对比,有变化才能感知到。把一个东西放在你眼前或者什么地方,放一瞬间拿开,映入眼帘的就是柜子的底板,再放一次就不马上拿走,这个时候我们心里就会发生很多神奇的事情,心是停不下来,老在想,刚刚不是柜子的底板吗?为什么现在底板就不马上出现呢?你干的事情的多与少就成了持续时间。你心里边干的事情越多,你体会到的持续感就越长。我在说刚刚的时候,就已经不是我知觉的现在了,过了3-5秒就不是现在了。
2、顺序性,顺序性就是相继,就是一个走了一个又来了,一对人马从眼前走过,你就能感觉到顺序性。怎么体会到顺序性呢,同时性和相继性要同时呈现,2个球同时放在那里,看着他们,心里边清晰了之后,一个先放,一个后放,这样来体会顺序。
二、时间知觉
就是时间窗口,说“刚才”,刚才所指的那一段所谓的时间,就已经成为过去了,不然你不会说刚才,这个是时间知觉。试着去识别你心里说的刚才,这是一个节点,刚才之前的就已经叫过去了,而刚才之后,我正在说,没说刚才,也没说现在的这个时刻叫知觉的现在,知觉的现在叫时间知觉。知觉到的现在,就是当下,活在当下。
课后练习:从瞬时性到持续性的练习中定义持续性,从同时性到相继性的练习中定义顺序性;再从“知觉到的现在(当下)”经验中来定义持续性和瞬息性。

我的努力点
1、老师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提问中,提示出空间知觉的主体,我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有了更多的欣赏和认同。
2、空间的体验感原来是与自尊联系在一起的,有资格、底气,感觉到前面的课程与后面的课程的一体性。
3、老师对时间知觉的主题预告自然流畅,对时间知觉的体验感就是活着的感觉。
4、老师的带导能够从一句话去深入展开,我就进不去,睡着了。老师的带导中体现出空间知觉、时间的同时性和相继性,用思考也是一种信任来导向建设性。
5、老师把怎么练习时间知觉说得很清楚,把参考系说得也很清楚,持续性和顺序性,活在当下。我之前对时间的两个要点清楚,对操作不清楚。

编课任务  设计课堂进程和课后作业、编写课文
课堂目标
  运动知觉,可以谈三个主题,一个是运动知觉是什么?另一个是运动知觉的机制是什么?第三个是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定义运动知觉,可以先定义运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世界的存在形式。运动知觉则可以区分为运动知觉过程和运动知觉结果。运动知觉结果尤其要注意知觉中的背景。
  运动知觉的机制,涉及到运动知觉的信息来源(网动知觉、大小、背景?)、内在知觉动机(指令信号)、阈限。
  真动知觉,是真的在运动。似动知觉是真的没动,但知觉为运动。比如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

  本课重点在于,如何运用上述三个问题,促进学员获得直接的运动知觉,积累体验。

课堂进程
承上启下
1、“你觉得时间是什么?”
2、“结合我们的文化,你能想到与时间相关的什么话?”
3、“时间知觉是什么?主体、对象、进程分别是什么?”
4、“你对时间的体验感是什么?给我们的精神状态的作用是什么?”
5、主题预告:运动知觉(体验感是活、命?)
带导示范:(略)
主题讲述怎么做运动知觉练习
结构:运动的要素体验
        内:迁徙性目标、自主性选择
        外:位置变化、时间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变化
        运动知觉的要素体验
运动知觉的体性要素,至少包括作为运动本体的“对象”,作为运动参照系的“背景”。
进程:内在知觉动机
结果:真动知觉、似动知觉


课文编写第十二课 知觉种类(3)运动知觉
物理学定义运动:物体或者物体的部分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以及位置变化的方向与速度。
运动的其它含义:1、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移动的现象。2、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3、活动的过程。4、为某种目的而奔走。
运动的要素:心中的迁徙性目标和内部力的运用;外部的工具、重物和位置变化。功的运用和业的达成。所谓迁徙性,是说不带反悔;内力运用,是说运动是自主的;重物和工具,是说运动有形象;位置变化,是说运动发生在空间之中。

运动牵涉到时间和空间的交互作用,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世界的存在形式。运动知觉的本质是时间和空间的知觉联合:位置属于空间知觉,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叫做位置变化。变化着的两个位置之间所经历的持续性(时间间隔的长短)跟位置变化的量(距离或者叫做深度知觉)的比较关系,便是运动的速度。两个位置的顺序性关系则是运动的方向。

运动知觉,是人对运动的知觉——运动的诸要素,在人内部的转换表达形态。运动知觉可以区分为运动知觉过程和运动知觉结果。运动知觉的进程要素至少包括:运动的内在信息型态、内在知觉动机(指令信号)、阈限。运动知觉的体性要素,至少包括作为运动本体的“对象”,作为运动参照系的“背景”。

根据知觉的“客观”正确性,运动知觉可以区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真动知觉,是真的在运动,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发生的位移及移动速度的知觉。虽然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但并不是任何种类的运动变化都能被我们察觉到。我们刚刚可以辨认出来的最慢的运动速度,即是运动知觉的下阈限;运动速度快过一定限度,我们刚刚能看到闪烁时的速度,即是运动知觉得上阈限。似动知觉是真的没动,但知觉为运动,比如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

课后作业体会似动知觉的知觉真实性,主要依靠什么形成的?体会真动知觉并说说在运动知觉中,你是如何保持“内紧外松”姿态的?

编制课程的感受
有点在拼图的感觉,把老师之前的课件和新的课件,结合老师的上课指南,再在网上、书上找找相关资料,拼凑出一个课件来,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特别是操作上的理解。对内在的知觉动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的形成机制,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 22: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4-6 16:42 编辑

第十六周  第十二课 知觉种类(3)运动知觉
评课任务
老师的课堂
承上启下
1、“如果把我们做感知觉练习之外的生活经验全部剔除掉,不管多与少,你觉得我们过的那个日子你怎么形容啊?”“自从你进入了这课程,好像是进入了一特定的频道或者是通道,不管长短,这个通道的日子是个什么样的?”
2、“这种日子,你刚刚描述的那个频道的感觉的那种日子,现在,就现在实际上可能达到的,它能在你的生活当中,在你的总的时间当中,占据多大的百分比?”
3、“你来假设一下,让这种感觉的比例提高到80%,假设达到了80%,这个要去实现它,心里边要去做,这样我们达到了80%。此时此刻,你想说句什么话?”
4、“这时候,我们来理解一下孔老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你觉得他在说啥?你觉得他这句话,你懂了吗?”
5、“我们在来想想,如果天下皆尧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体会到刚才说的那种感觉,每个人都80%做到了那个样子,这样的社会它好不好?”“当我们说人人皆尧舜,这样的社会好!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你心里边好好练习的志,是不是又动了一下,被加固了一下呢?”
6、“我们这个频道的心理操作,这种活法它最根本的操作,最根本之处,大家怎么概括?”遇到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刻,我们最基本的观察方法、描述方法、知道的方法、思维方法,是在任何场景下区分一个内外。外部是什么?内部是什么?区分内外。用两双眼睛同时观察这个事。一双眼睛看外头,一双眼睛看里头。如果要做个记录表的话,一定是并列的两栏:一栏记外,一栏记内。
7、“我们站在这个地方,回顾我们以前,从某一个节点为止之前对心理的印象。比方我们还没学心理学的时候会觉得心理咨询师好牛呢!好神奇呢!跟那个时候的心理,在我们心里边的印象对比起来,你会对那个过去的我们、对过去的自己说什么?”

8、“其实学习心理学时满轻松、蛮愉快的一件事情。我们用这种愉快的心情,用那种能够给我们带来愉快的内部操作姿态,大家来回顾一下上周我们做的时间和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两个指标(持续性和顺序性)跟时间的知觉之间的距离是零距离还是远距离?”
9、“什么叫时间知觉?我在这里活着,所以我正在经历什么,那里正在发生什么,我正在知道什么,我对某些知道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后我正在做出某些特定的回应,我是活生生的在知、在觉、在行动,所谓活在当下嘛。世界是活的、流动的,我也是活的。”
10、“在这个时候给大家说一句这样的话,大家看看是啥感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知,知行不二,什么感觉?”就是活着的感觉对不对?知行不是合一,它本来就是一,没有分过哪里来合呢,所以叫知行不二。
11、“如果时间知觉中拥有的全部材料、全部的质性是一,在我们知觉的当下,那个所谓的时间知觉当中,时间知觉的全部成分当中,我们平常所说的是那个时间,它在我们的时间知觉当中占了多大的比例啊?”从本体上来讲,时间知觉它不是在知觉时间,它不是个时间概念。在知觉的时间当中,它是不包括持续性的,它都不包括持续性,我们怎么知道时间呢?
12、“知觉的当下里头,时间知觉里头它没有持续性和顺序性,没有我们通常说的时间,那么我问大家,概括起来说,知觉里的当下的全部内容,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它是什么?”我们知觉到的现在,在时间知觉当中,我们所获得的其实是运动。

带导示范:刘丹分享朝着圣贤的位置运动,需要穿过一些东西。人就是气,感觉自己的气的运动有些偏,它往邪的地方走。老师“人的本质是气的运动,表现为思想。我们放自己的时候放到了思想上,没有放在气上。我们不觉得我们是气,我们觉得我们是思想,这样我们就有一种离家出走的感觉。好比在屋顶烟囱上蹲着而不在屋子里生活。”“我现在就有很多股气聚集在膻中那个位置”“这烟囱不通气,没流动”“不知道被谁堵着的,感觉心就是紧着的感觉、被拧着的感觉。膻中保护心的,说懵了。”“大臣们堵在门口打架,请皇上看戏”“乱成一团的格局,打得热闹”“有种被鞭尸的感觉”

主题讲述什么是运,什么是动,什么是运动。
1、“哪些地方不用运动这个词?举个例子”邪门的动是不会用运动的,运动一定有某种正而不邪的特质。所谓的正到底是什么呢?
2、我们看“运”这个字,逃亡的人内心是什么基本姿态?全部带走,追求完整性;虽然是被迫的,但真的是我自己在干;在这个行动过程中,我的志是坚定的,绝不回头绝不后悔。”
3、“动”,人对物在发生相互作用,“动”是一个结果,它对原因的探究并不究竟并不彻底,它并不涉及到你为什么要用这么大力。
4、“我们把运动这两个字合起来,大家说说看什么是运动啊?我们还是分外来描述嘛”从内部来讲,我们有一个志,运动是有是有目标的有动机的。的作用出了力,这都是内部的。外部的是那种形状那种形态和最终产生的位置变化
5、我们定下来的运动就包括了要对这个运动的的关照就是内部的关照。那我们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运动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我们是不是要注意知觉运动的志呢?运动的是运。
怎么练习:只需要内外松的让那个的信息撞进来,其实运的信息在里头的,我们自然就知道了运。只是完了之后呢,我们好像要有意识地去关照一下它的运是什么。
6、什么叫自主运动?什么叫诱导运动自主运动就是没动,它本来就没动,只不过是什么在动啊?是我们自己的心在动旁边的车动了,我以为是我的车在动,诱导运动。
7、似动知觉与真动知觉。在知觉上是真的,在客观上是假的,似动现象。在真动知觉当中,大家留意一个东西,就是你为什么就觉得在动呢?是在,你是怎么就觉得在动的呢?这里边有一个关键的现象,有一个关键的东西,知觉的背景,知觉的背景如果没有背景,如果没有背景,你是不可能知觉到所谓的运动的。嗯,背景是什么呢?背景就是参照系呀参照系就是背景呀。所以呢,这里它反映出来的也是什么,也是我们的运呐。
8、总结:知觉运动的对象是感觉信号,主体是我们的运,进程就是势。

我的努力点
1、老师在引导、激发志的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我要如何内化用起来?
2、最基本的操作是在任何场景下区分一个内外。这个操作感很具体。
3、老师强调了对运动的运的关照,老师的带导也一直是内紧外松的,学员的信息撞进来,从学员的动就知道了学员的运。
4、老师的总结很清晰:知觉运动的对象是感觉信号,主体是我们的运,进程就是势。

编课任务  设计课堂进程和课后作业、编写课文
课堂进程
承上启下
1、对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分别打包与整体打包。
带导示范:(略)
主题讲述(体验
1、单眼线索
2、双眼线索
3、怎么练习
课后作业:辨析视知觉的空间、时间、运动要素。
课文编写知觉观察(4)视知觉
根据知觉所主要依靠的感觉材料来自何种感觉通道,知觉还可以区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机体知觉等等。而他们所获得知觉,都包含着空间、时间和运动的要素。
视知觉是什么?是主要依赖视觉信息产生的知觉,包含视空间知觉、视时间知觉、视运动知觉。
一、视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的形成,可以依靠不同的感觉通道来形成。主要以视觉通道的感觉材料为资料形成的空间知觉,叫做视空间知觉。
  探索视空间知觉的基本思路是:(1)视网膜是二维的,同时我们又没有“距离感受器”,那么在二维空间的视网膜上如何形成三维视觉的?(2)如果说视空间知觉的获得是由于双眼协调的结果,那么为什么依靠单眼也能够产生空间知觉?这两个问题的结果是——我们获得视空间知觉的基本线索——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1)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的意思是:我们怎么样依靠一只眼睛获得的视觉信息来获得空间知觉。这些线索包括:
    1、对象的相对大小——距离知觉
    2、遮挡——遮挡物更近,有时候没遮挡无法判断距离
    3、质地梯度:视野中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上的递增递减——远处多而密
    4、明亮和阴影——明近暗远
    5、线条透视——大近小远——汇聚线
    6、空气透视:空气散射——远细节少,近细节多
    7、运动视差:由于观察者的运动而产生的关系变化(位置关系、速度——坐火车)
    8、眼睛调节:人的眼睛总是不断的在动的——看近物水晶体凸起,看远物水晶体扁平——动觉的作用——几米内有效。
    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单眼主要用来判断距离和方向。
  (2)双眼线索
     双眼线索,就是由两只眼睛获得的视觉信息来获得空间知觉。主要用来测量深度和距离,比单眼精确这些线索包括:
   1、视轴覆合:依靠实现夹角来确定距离和深度。
   2、双眼视差:两只眼睛相聚65毫米,见到的视像有细微差别,这便是双眼视差。这是深度知觉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线索。——立体观感来源于视差。

二、视运动知觉
  在长期的人类生活中,人们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运动知觉经验或者叫做习惯——知觉的对象是活动的,而背景是静止的。平常我们就是按照这条经验来行事的,这个经验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下意识行为。
   这种基本的运动知觉经验表现为:
    1、出现位移的时候,往往倾向于把知觉对象看做运动的,而背景当成静止的,不管实际上怎么样;
    2、一个小物体在大背景中运动,比起一个大物体在小背景中运动看起来要慢的多;
    3、一个物体通过较为单一的背景时看起来显得慢,而通过一个多样化的背景时,由于提供了多个参考点而看起来显得快;
    4、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同时发生位移,较小的物体容易被看成运动的;
    5、明暗不同的物体,发生位移的时候,较暗的物体容易被看作运动的;
    6、被注视的物体容易被看作运动的,不被注视,模糊不清的无题容易被看成静止的背景。


编制课程的感受
心里忙和盲。忙着逃离这编课的任务,怎么高效一点,尽量少花些时间,多干些需要我干的事情。盲是表达不出的盲,怎么讲清楚、怎么练习。盲的是怎么在我的生活中快速有效的、得心应手的用好。自己的状态就是急的,内紧外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3 12: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4-13 16:31 编辑

第十七周  第十三课 知觉种类(4)视知觉
评课任务:
老师的课堂
承上启下
1、开课以来一直在强调劳动三要素,劳动者是内紧外松的体,劳动过程是格物致知,劳动对象是感觉材料,可以用劳动成果来代表。“按照我们这几个月的练习下来,你觉得你折腾来折腾去,你得到个啥?”大家的回答的核心意思是我们自己有功了。功与事是一对,功在那里就是说你已经把自己固定成了这个形态了,你只有一动你就是这样的,一动就把外头搞成这样了。功与事之间,有个决定的过程,决定用功。功与事是劳动效果。
2、“你到底每一次得到的是个什么东西,这是不是才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啊?每一个知觉具体的知觉,它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一种感,感本身就是混合体,就跟糖水盐水一样。一次一次的感它就铺成了一条路,我们就在那里进出。感象石块一样的,像我们用的其它的建筑材料一样的。你每一次知觉是你的心跟外部世界转换进来的信号合在一起的那杯盐水。所以每一次具体的知觉得到的知觉成果,是心理,是元心理,或者是得。
3、得是一个结果,你通过加工什么,怎么加工,依靠一个什么进程,在进程当中所使用的材料是什么,这不就是对象了吗?我们这两个星期的小单元要做的目标就是去琢磨一下我们的知觉活动的劳动成果。

带导示范:对陶毅说的“没什么好分享”,这个想法它其实是一个有动力的、一个活生生的子人格。这个人在腹部,想说好累,每天要面对不想做的事情,但是又必须做,还必须持续的做好,现在努力去做不愿意做的事为了老了能有尊严的活。“你好象不给现在的自己尊严,你那么在乎尊严,但是又那么践踏尊严”“我现在就没有尊严,未来怎么会有尊严。于是我拼命的让现在的我没有尊严。”

主题讲述
每一次的得都会沉淀下来,会被加入到这个结构当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下而为之”,要重视每一次的得,让每一次的得的过程成为我们的功。我们有必要了解,我们是怎样来加工我们的感觉信息,而把它变成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知觉,积成了我们的得,积成了我们的内部结构。视知觉练习就是努力的来关照这个进程跟成果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去发现我们是怎么样的把每一个感觉信息,怎么加工和组织就变成了我们每一次的知觉。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
视知觉往往不包括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知觉到的现在,不存在持续性和顺序性的所谓时间的概念。在练习当中你要注意,是不是可以通过视觉来获得空间、时间、运动的感知。
查阅单眼线索(遮挡、结构极差、空气透视、运动视差)、双眼线索(辐合),大家各挑一个两个来做练习,单眼双眼都要有。

课后练习
练习是希望大家去获得两个体验。
一个是去体验在知觉的获得过程当中,我们这个主体搞了些什么名堂,我们就把那些信号知觉成那个东西。
操作步骤:
1.获得空间知觉。
2、跟自己确认一下,我在判定那个什么东西它不就是视觉信息吗?(还原视觉信息本来面目)
3、我怎么把它加工成知觉成果的?我搞了些什么名堂?
第二个是你去尝试通过视觉获得时间知觉和获得运动知觉。你怎么知觉出知道的现在,你怎么就知道就判定这里是在运动。

对得打包

我的努力点
1、老师对知觉的劳动成果进行了梳理,把感比喻为盐水、把得比喻为石块,简单中见功力。我没有想到这个维度,我平时的生活中对这一块也很欠缺,成果结果意识不强。
2、得做为一个结果,在老师这里是活的,在我这里是固化的。
3、老师对分享提炼出了两个得,这两个得放在一起,对比效果明显,但是我理解不了这两个得之间怎么就联系到一起了。
4、对练习我是直接蒙圈的,尽管老师有介绍操作步骤,我好像对“我这个主体搞了些什么名堂,我们就把那些信号知觉成那个东西。”的反应就是我不知道呀,我怎么知道。

编课任务  设计课堂进程和课后作业、编写课文
课堂目标听知觉进程跟成果之间的关系
课堂进程
承上启下
1、对视知觉练习的感觉(得)打包。
2、对视知觉进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打包。
带导示范:(略)
怎么练习
一个是去体验在听知觉的获得过程当中,我们这个主体搞了些什么名堂,我们就把那些声音信号知觉成那个东西。
操作步骤:
1.获得听空间知觉。
2、跟自己确认一下,我在判定那个什么东西它不就是听觉信息吗?(还原听觉信息本来面目)
3、我怎么把它加工成空间知觉成果的?我搞了些什么名堂?
二是你去尝试通过听觉获得时间知觉和获得运动知觉。你怎么知觉出知道的现在,你怎么就知道就判定这里是在运动。
课后作业体会单耳和双耳深度知觉的内在过程,说说听觉信息被整合成听知觉的内部决定者,在你身上的什么地方?体会你自己是怎么样通过听觉获得时间和运动知觉的?
课文编写知觉种类(5)听知觉的上法
听知觉是什么?是主要依赖听觉信息产生的知觉,也应该包含听空间知觉、听时间知觉、听运动知觉。
视觉线索有单眼和双眼之分,听觉线索也有单耳和双耳的区别。
   (1)单耳线索
      跟单眼线索稍有不同,单耳线索不能判断方位,只能判断距离。平常我们往往以声音的强弱来判断声源的远近。
   (2)双耳线索
     双耳可以确立声源的远近和方位。
     1、双耳时间差:两只耳朵之间的距离大约15-18厘米,,一侧声源达到时差约0.5毫秒。
     2、双耳强度差:与声源同侧的耳朵获得的声音较强,声波受头颅阻挡,
强度衰减,对侧耳朵得到的声音较弱,声源就被定位于较强的一侧。
     3、两耳位相差:低频长波依靠位相差;3000赫兹以上的高音,主要依靠强度差定位。
                偏向身体左右两侧的声音声音,到达两耳强度差和时间差较大,易于辨别方向;中轴线上的难以分辨。
                在听觉方向定位时,人经常转动身体和头部的位置,使两耳的距离差不断变化,以便精确地判断声音的方位。

编制课程的感受
这次编课没了烦躁,效率也提升了,我归因于依样画葫芦容易些,直接借鉴了老师视知觉课程。也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决定:相信自己可以提高一倍的效率,直接就做了。实际的结果是达到了的,确实提高了一倍的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10: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 于 2022-4-20 15:11 编辑

第十八周  第十四课 知觉种类(5)听知觉
评课任务
老师的课堂
承上启下:
1、“试图用视觉去获得对杯子的知觉,会经历什么样的阶段和过程?自然的心态去看这个杯子和专门去知道它,我们的状态和操作会不会有变化,相不相同?”
2、“不一样说明什么?只要有了两种或以上,会有什么问题出来?”
3、“假如我并不喝水,并不使用杯子,杯子不是我当务之急,我就那么随意的知道它,用什么方式更好?为什么?”当我们随时随地都用那种状态去获得,我和世界变为一体了。我们会进入智慧状态。
4、“一个完整的静态知觉包括些什么结构元素?”“你这周的视知觉练习你有没有亲自感受过你每一次知觉的这三个要素?"接下来的练习中留意一下它们的统一性。和合,元素和一体性,做练习最重要的成果。
5、对以上所说打包贴标签。

带导示范:
桃子因为害怕被别人说不好(没有气),就自己把气放了,就真不好了。和上周陶毅的逻辑如出一辙。虽然奇怪的逻辑,但是真的好多事都是这种思维。任务完不成,就泄气了,就生气,觉得自己这个人不好。任务都领不过来,已经忘记了,被调包了。

主题讲述:

感知觉练习的过程,让人的认识机能象放大镜的识别分辨能力更强。一体化的状态让放大镜的作用最强。和:精细,合:整体性。内紧外松的状态,和合是天赋,自然就能了。

怎么练习:

只用听觉信息来建构知觉。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强度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指标。什么影响了强度的变化?听知觉的时间、空间、运动是合一的。运用单耳线索知觉距离;运用双耳线索(时间差、强度差、相位差)获取方位知觉。说说你怎么通过单耳判定远近的?说说高频音源和低频音源下获得方位知觉,你的内在操作有没有不同?
做练习的目标是调整内部的状态,安心做练习。


我的努力点
1、老师用练习的内在状态和日常的内在状态来提问,把注意力引导到核心的部分,强调了和合的练习目标和成果。
2、老师引导的过程就是点醒的过程,奇怪的逻辑呈现出来,但是真的好多事都是这种思维。任务完不成,就泄气了,就生气,觉得自己这个人不好。任务都领不过来,已经忘记了,被调包了。
3、老师布置的作业详细具体。练习的目标也很清晰。

编课任务  设计课堂进程和课后作业、编写课文
课堂目标 获得概念的印象,和概念与知觉关系的印象。
课堂进程
承上启下:1、“说说感觉是什么?知觉是什么?”
2、“你觉得感知觉的特点是什么?”
3、抛出一个实物的概念,说说与实物有什么区别?
带导示范:(略)

主题讲述:
1、概念的定义
2、概念的分类
3、概念与知觉的关系

课后作业:说说什么是概念?概念对我们的作用是什么?

课文编写:感性知性与概念
  通过感知觉的细分练习,我们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明晰。对知觉的把握要从对行为人的感知、对行为对象的感知、对行为操作内容和进程的感知,并且统一成一个整体性感知。
  感觉和知觉,最显著的,区分于其他心理现象的特征,是他们的直接性。所谓直接性,其核心在接,并且是直的接,无间的接。这样我们便体会到感知觉的具体、鲜活、真实。
  而知性的基本操作是,心理已存在一个抽象化、概括化了的记忆“本体”。用这个记忆本体,替换掉知觉本体。这个记忆本体,我们称之为概念。这个记忆本体所包含的内容,少于知觉本体的内容,但我们“愿意”用这个表征物的少,来简化本体的丰富。通过这个操作,我们成功的开启了脱离本体的旅程,从而获得间接性。一个具体的苹果知觉本体(A),我们愿意用一个记忆的简化苹果本体(B)来替换,这样我们体会到,我知道了苹果A。当我们在心中放弃了A转而用B替代之后,我们体会到“我明白了”。这种明白,我们内心是满足的,但就苹果A本身来说,却间接了、概括化了,不真实了、不具体了、非感性了。
  概念,其实质是,对无数同类知觉本体的再知觉,最终形成的一个简化的知觉本体。将它保存在记忆中,随时备用,便成了概念。概念,是对一个类别的知觉本体的抽象和概括,运用概念,可以对客观事物做出范畴划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类别认识。这是在为一种新的心理操作做材料准备。这种新的心理操作,叫做思维。

编制课程的感受
我似乎宁愿把时间花在听课上,去感悟老师讲课的内容,虽然我明白输出是能促进更好的学习的。慢慢发现自己的志回正了些,对待练习、对待编课,偷懒的痣有所收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6 15:04 , Processed in 1.088352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