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byssLiu

子君的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9 19: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31 10: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五十二课德化与好恶的评课:
1.通过回顾与反馈让大家明确并体会到心德的对象性。
2.同学分享.老师在分享中的操作让我很惊叹的就是能安静的道知,没去过现场反馈的却是现场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持续内紧外松,保持着管子姿态在等待世界撞进来。这种持续性的定力,是需要自己提升的。
3.讲述德化过程分四个方面 a.德化的对象—欲,明确欲是什么,形势在人上的显化
b.德化的成果—志
c.德化进程—天欲化人欲,其中还有德的反馈调节
d.德化的基本困难—好恶

老师这里对德化过程进行了操作性分解,德化的过程变得清晰可见可操作,拆分之后,操作感很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2 22: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课:清明停课,提示大家把清明过出清明该有的样子,去祭祀,去认祖宗。带着心去积德。
我的不同:
清明恰逢孩子出疹子高烧,所以没有参加该有的扫墓,只能委托其他家人代劳,自己就守着孩子,这感觉也挺磨命的,这是守着活生生的生命在磨,不像往日的心不在焉,甚至真切的感受到了恐惧,对生命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知着。也是一个清明。清心明德。

第五十三课课文
  德是人之本,确保人能通神接物;德化是德的基本实现形式,是具体的通神接物,使人的每一次内部运转所指导的对外输出,都符合形势要求;德化的基本障碍是个人好恶,好恶使人的内聚性“一次性”地脱离神威的覆盖区域,转投个人好恶的“天外之天”而被拐带而成就了主体;主体性受好恶进一步异化,导致人感受到的主体存在变异为情绪而不再是主体感。

  人的主体性,是人心的功能输出。
   
当人把相互作用的一方当作输出控制端,而把对方当作输入被控端,并自居于输出控制端的时候,对输出控制端的身份判定便是主体,相应地,对对方的身份判定便是客体。这种主体身份的倾向性特质,便是主体性。作为人和动物的个体,围绕这种主体身份的感受性体验则被称之为主体感。当人获得了主体性之后,会进一步退化到对主体状态的评估和维护之中,这样便会把主体不良的“责任”归咎到对象上,从而在事实上放弃了主体意识(主观上又不承认所谓客体的主体性),从而产生情绪。

  课后练习 说说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感,好恶是怎么推动主体、主体感的产生的?

课堂进程:
1、总结放假周的感受,梳理德与好恶的要点。
2、在总结这个场景中,找到主体。
3、同学分享
4、讲课:定义主体性;主体感及其本质;指出情绪与主体感之间的演化关系。
5、布置课后作业


编后感:读了老师的之后,觉得自己对这个的感觉停留在面上。细节很匮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03: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检讨:
上周在孩子高烧的过程中,停滞了所有事情,包括作业,异常慌乱。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慌乱着,很难做到把事情当做一件事来做,好像总是顾一头就顾不上另一头,这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总是弥散着某种崩溃性体验,当我去顾学习,就会懈怠照顾孩子,对孩子缺少感觉认而发酵成孩子某些问题的出现,然后我崩溃;或者照顾孩子,然后完全顾不上学习,读书作业持续拖延,时间久了,我又会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一样,崩溃于内部的焦灼与匮乏。应该呆在玄位,而我一直在“勤”,两头跑,忙忙碌碌,眼盲心忙,这种感觉之下,人对外在现实的把握就变得很差,经常听不懂别人再说什么,也不知道外在发生的真实是什么,而是下意识按照自己心里的反应反馈。缺德,痔痣坚不可摧。
上周体会了一会在玄位的感觉和那种操作质感,也就是在那种质感之下,读书学习是可以在生活中运转的,书读到生活里,阻挡自己的是对于那种不稳定的动荡感的恐惧和排斥,极力要跑,呆在一段以求安稳,把世界割裂成碎片,自居在其中一个碎片上,享受暂时的安稳,而不愿意把破碎的世界整体把握,好恶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该总结深刻体会玄,来修正这个不勤,振穷趋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9 22: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课
1、对振穷趋急做一个总结。教化和治疗,找到了穷急,振穷趋急的工作对象是心和德。心要去养他的体。德化进程的模型包括好恶,糨是我们在破坏我们德化进程的一个绕不开的要素。
2、主体性和主体感,主体性与主体性特征的区别。主体性:局部系统的总指挥,别人往往管不了。主体感:是对我们自己的主体性特征的感受。
3、同学分享:从同学想生三胎而深入,引导同学体会到主体性和主体感。
4、主体性是假的想出来的,是鬼占神位有神威。主体感是对主体性的感知。主体性是有限制的,是不通的,当官就要为民做主。


对《第五十三课心与行为》的课程编写
一、课文编写:
心是主体性与主体感的聚合体,人行为输出的统领者

二、课程进程
1、总结主体性与主体感,梳理好恶是怎么推动主体、主体感的产生的。
2、引入本节课主体:心与行为。
3、同学分享
4、讲课,心与行为。
5、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练习
说说心散势的过程


编后感:比较晕,有感觉却说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26 00: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四课《心与行为》评课
一、提问
1、什么是主体性?
2、为什么我们要把主体性叫主观主体性,并且跟客观功能性相对应,是想表达什么?
3、主体性可能有偏差,但不影响来源,最原始的推动结构是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决定我们人必然会出现主体性?
4、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后,现在你想说什么?
5、如果没有偏差的主体性是什么样子呢?存不存在没有偏差的主体性?
没有偏差的主体性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今天晚上的主题。
二、同学分享
提示了主观主体性的主观性,来源于边界这个主题的德缺。德生志,志化德。
三、讲课
1、资格感就是对主体特征的认定,资格感差指“我”的主体性就是差一点。
上一次课的的两个内容:天定的主体性和我定的主体性。
2、天定的主体性叫心——用心学习用心生活——怀天心,施德养
我定的主体性也叫心,这个心基本上就不是心
形势显化为人欲,人欲被德所德化,成了志思。德化之后就获得主体性,志是主体性的具体表达。振穷趋急就是积德养心,就到心这里来了。
德化生主体性,客观主体性就是心。
3、心有什么用?
第一个功能:把九窍十二舍保持凝结不走样
第二个功能:心自身就是检验自己的标准
真理是实践的标准
(四)课后练习 尝试用自己建立的心模型,描述自己。
首先要建个心的模型,凝结的指标显示凝结的状况、怎么是人的标准

第五十五课 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  的课程编写


一、课文编写:
  心是志思神德的合体,统摄着人的九窍十二舍,从而控制着人的输入输出,这样,心就成为人的行为的控制机关,把人的内部的势散发出来到外部来。心有何用?一统摄九窍十二舍,凝结成一个整体,成人的样子。
   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怎么样凝结,是心的内部行为。怎么样与外部相接,是心的外部行为(接物)。

  内部的行为。心是神之使,神是总动力,人神寻间的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则势散。
              德化过程与心的关系。
人心的功能,也就是人的行为任务应该是:“观其志意,尽圆方,齐短长(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需要九窍十二舍。
在人的行动中的散出来的势,便是动势: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势也需要输入输出(内部行为,外部行为)。

二、课程进程
1、回顾上一周在对心进行建模,什么是心?心与德的关系?
2、知道了德化生心。心是客观的主体性。那么心作为一个通神接物的结构,它是通过什么去实现接物的?这是这节课的内容,心的输出,行为。
3、学员分享。
4、本课:心统摄九窍十二舍(外视虚实),通过九窍十二舍实现心的输入输出。通过内精五气,凝结成人,这是内部行为。这个行为输出的过程也就是散势的过程。

三、课后练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 22: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五十五课《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的评课
一、第一部分
1、提出两个问题
(1)通过与德相联接来定义心,那什么是心?
(2)关于心的振穷趋急,最核心的操作要点在那里?
2、引出本课——心接物,产生行为。
二、同学分享:推责任的风筝
很有意思也非常清晰展示了心的主观性的分享。
三、第三部分
用本和末来理解和定义内部外部行为,有本有末,定义行为的时候要注意建构这样一个模型,带着本和末。行为的本是心的运动,是我们的主体性,不管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心在做工。末是功能样子状态现象。
2、内外部行为分类
(1)内部行为。一类是我的行为,内紧起来造人,紧成人样子,比如警觉;另外一类,造出来一个人形成一个具体的志,是我造出来的这个人干的,是志思。我的内部行为和人的内部行为。通过去分析我的行为就能理解主体性是主观主体性还是客观主体性。人的行为,志思的分析不对头提示前面的我的行为有问题,互相支持,互相提示。这两个环节是两个环节,但不在这里分开的时候就是糊的,滑的,这里有一个合位,在这里安一个和合,可以进行和合分析,弄出来一个工位。
(2)外部行为。所有的行为输出一定在同时发生着内部的体验性的能量性质的内部活动有输出,通过行为的这种体,能够倒着摸回去,摸到德(能量);输出的行为构成对别人形势的压迫,形成力的作用,形势是力(能力)
(3)不管内部还是外部,行为都在发生同一个行为,只能分析同一个行为,同一性,整体性,不能跨行为类别分析。
四、布置课后练习
尝试用自己设计的行为描述模型,描述自己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


对五一劳动节放假课程的编写
反馈群里同学们的分享,提示五一劳动的内部外部行为是如何运转的
编后感:感觉累,没啥特别想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1: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六课 建设行为与交换行为的课程编写

一、课文
人类的行为的功能类型是建设行为和交换行为,人以建设自身行为立功积德,将所建设的行为德化向外输出,与目标发生作用,目标对此反馈就是交换行为,所谓立事
立功立事是人在世上运行的根本核心,建设行为分为两大类型:积德和养心
交换行为的交换情形则分为以下:人对外物,人与人,人与自身


二、课堂进程
1.回顾五一假期,收心;对行为做出说明,明确行为的功能
2.同学分享
3.建设行为和交换行为,讲述这两者及其关系
3.布置作业

三、课后作业
建立自己对于建设行为和交换行为的模型


编后感:对这课很模棱两可,模糊,有感觉却不确定,很犹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22: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七课 教化不良

第56课 建设行为与交换行为


评课
一、课前串讲
1、两种形式下的,把行为区分为内外部行为的分类方法,有什么不同?是不是玄位上的内外的不同。
2、玄与玄晕的区别
3、振穷趋急的描述框架。形势 ——德——主体性——心 ——行为
4、主体性这个主观体验,作为客观的精神事实,是客观的主观现象。
5、怎么样把握一个人?懂什么,不懂什么,因为不明白什么就只能这样做,心就是那样的,可以推断人的习性和特点,适合干什么,怎么样去打交道。尝试用这个框架去生活,去把握人。
6、通过把握人,运用智略计谋,不通过情绪的通道来进行建设。
7、利用模型,一个人出现穷急的关键点在哪里?在德与心的连接部位,在于主体性是主观的主体性还是客观的主体性。主观主体性最终会成为情绪,是由好恶导致主观主体性。一个人出现穷急的关键在好恶,从好恶入手。
8、概括这一段的感觉。
9、引入本课。框架是一个人,用根本末的方式,我的行为是末,从德的启动是接受形势,终点是输出行为,成为别人的形势。关注自己输出的行为在别人那里是怎么回事,自己的行为作为别人的根,对别人有什么功能,这个功能概括成建设性和交换性。
二、学员分享
两个主体有默契的对立,还自生一个主体后悔。

三、本课内容
1、为什么要从功能上去理解人的行为?我作为一个人的行为的功能是对我的外部起作用的(物理要素),心理要素在内部。行为总是输出来的,改变我之外的物理环境的。关心行为对我之外的作用,计较的不是内部,计较的是外部的结果。
2、从系统的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末是别人的根的一部分,同样,别人的行为输过来成为我的根,行为使人跟人之间联起来。
3、人的行为有两种功能,建设和交换。
(1)建设是要达到目的,就目的而言是建设的,包含破坏性的行为(直接目的是破坏,间接是要建设)。行为的建设性从内部来讲,已经在内部的资源条件加工重组建成一个什么东西,从内部来讲,人类的全部行为都是建设。
(2)从外部来讲就是交换。
4、行为的建设与交换的功能意味着什么?内部建个什么,怎么建?外部想换个什么?怎么换?
不同:
1、内外部行为两种不同方式,是玄晕的感觉,清晰一秒,糊涂一秒,内部外部进进出出,只看到一扇自以为的门,听了老师的讲解,原来是个圈,自己进出进晕了,门里搞个三室一厅,门外搞个空地,还是在自己的内部转。
2、主体性是客观的主观现象,咋一听也犯晕,总结不出这样合一性的概念。
3、行为的内部都是建设性的,第一感觉还有破坏性呢,在建设与破坏横跳,反正有好坏,只能占一头。老师的讲解就不是一头,合在建设上。

第五十七课
一、课堂进程
1、对上节课内容进行提问,确定大家对行为内部建设性与外部交换性的理解与操作。
2、回应回复,在回复中引导体会。
3、学员分享。
5、对分享中呈现出的情况, 接着内部建设性和外部交换性,看到这个教化中教化不良的情况和现象。
6、本课内容。
7、布置课后作业:说说什么是教化不良?
二、课文:
振穷趋急的对象是心与德,在对心与德进行教化,养心,积德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贤愚不肖是基本问题,使教化不良。

编后感:
没有头绪。心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22: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八课  教化不良
评课
一、总结串讲。。
1、对于人一天到晚都在做临床工作,就是要所谓实践,要拿成绩说话,安身立命,要有所表现,这一点大家是否同意?承认这个事实的当下,会对我们振穷趋急这个临床工作想说什么和愿意说什么?
2、为什么教化治疗就是振穷趋急?
3、振穷趋急的对象,为什么只抽出了心和德?
4、对心德模型你的建模思路是什么样子的?
5、你的模型当中是不是包含我提到的那几个要点?好恶、主体性,内部行为、外部行为,建设行为和交换行为?
6、你这个模型的初稿什么时候完成?
7、同学分享
(1)主体性主体感是处在德与心的连接部位的,一个区域,那么主体性和主体感,前面是德,后面是心,心有主体性,德也会生主体性,这是一个连接部,这个部位大概是个什么情况?
(2)内部行为外部行为,建设行为和交换行为,这两个分类出来的行为呢,他们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没有交叉对应的关系,就是互相都可以颠倒进来代表另外一方,那么内部行为外部行为是什么意思?

一、课文
  完成了振穷趋急的模型,就要开启模型的运用了。在建立模型上,有几个主要的枢纽,德化(好恶),主体性(主观或客观主体性),内部与外部行为(建设与交换行为)。从线路运行的顺序上来讲,德化是第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一方面德化成志,进而在志中不断产生思,形成对心的结构的建造;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的行动输出(心的工作)的反馈,反过来进入德的内容积累,所谓积德。于是人的德的内容和心的结构,在持续不断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生长,这便是人的成长。也就是说,人在生活中积德和养心。
  人本来都是老天爷的儿女,由老天爷自动写入了人的根程序,但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往往会脱离根程序的运行,自己写入一些程序,导致人所积的德,在数量质量和种类上严重不同,这也是所谓的教化不良造成的。修改这些自己写入的程序,就是治疗。

二、课程进程
1、说说建振穷趋急模型后的想法。
2、模型建立出来就是要用的,怎么用?人为什么会生病?引入本课。
3、学员分享
4、利用你建的模型,说说分享内容当中的治疗点。
5、本课内容。什么是教化不良,什么是治疗。
6、布置课后作用,说说什么是教化不良?怎么对待?

三、编后感
  好好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9 12:42 , Processed in 1.096664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