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byssLiu

刘佳珺的《管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6 16: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时第四十

四时第四十

查字:
1.视顺:取法。
2.甃qiū:修理、整治
3.四守:修德、修刑、修和、修生。

翻译:
管子说:发布政令要讲时节。不得时,就必须视察天时的由来。对日、星、岁、辰、月茫然无知,对阴、阳、春、夏、秋、冬糊里糊涂,谁能了解天时?只有圣人才能了解四时。不了解四时,就将失掉立国的根本。不知道五谷的生长规律,国家就会败坏。天叫作明,地叫作圣,一年四季叫作正。国君真的英明圣智,臣下才会守正。怎样知道一个君王真正英明圣能叫作英明,善于听取实情叫作圣智,真正英明圣智的人,都能得到上天的赏赐。使用无能的臣下就是昏庸,昏庸而虚妄的人,都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因此,人君看到臣民有成就就赏赐他,那么臣民做事迅捷而不顾虑。人君轻视臣下的功劳,臣下就不听指挥。在上位者也会骄肆。因此,阴阳是天地的根本道理,四时是阴阳的基本规则,刑政和德政与四时配套。刑德适应四时就降生福祉,违背四时就会产生祸害。
那么,春夏秋冬四时各自应做些什么呢?东方是星,它的时令是春;它的气是风,风产生木和骨。它的德性是喜欢生长盈满,而万物按时节生发。春日职事是:发布命令修理、清扫神位,谨慎地用币祷祭,消除不祥,以正阳为宗,修治堤防,耕田植树,修筑桥梁渡口,修治沟渠,整修屋顶以便排水,调解仇怨,赦免罪犯,沟通四方邻国。这样和风甘雨就会到来,人民就会长寿,动物就会繁殖,这叫做星德。星掌管发生,发生属于风。因此春天如果实行冬天的政令,就将草木凋零;实行秋天的政令,就将出现霜杀;实行夏天的政令,就会出现溽热。因此,春季三月中选择甲乙之日来发布五项政令:第一项为照顾幼孤,赦免罪人;第二项为授予官爵位;第三项为解冻冰雪,修治沟渠,掩埋死人;第四项为修整险道,整理国土边界,修治阡陌田埂;第五项禁杀幼鹿,不准折花断萼。五项政令如能按时实行,春雨就会降下。
南方为日,它的时令为夏,它的气是阳,阳生火和气。它的德性是施惠与修乐。夏日职事是:命令进行赏赐、授爵、授禄,巡视各乡劝农,谨慎做好祭神之事,根据功劳赏赐贤能,以帮助阳气发展。于是大暑就将到来,时雨就将下降,五谷百果也将丰收,这就作日德。中央是土,土的德性是辅佐四时运行,以使风雨适时,地力增长。土地生长表皮肌肤。它的德性表现为和平而均匀,中正而无私,实实在在辅助着四时:春天生育,夏天长养,秋天聚集收成,冬天积储闭藏。最后大寒达到极致,国家昌盛,四方顺从,这叫作“岁德”。日掌管赏赐,赏赐就是“暑”。岁掌管阴阳调和,阴阳调和就是雨。如果夏天实行春天的政令,则起大风;实行秋天的政令,则多水;实行冬天的政令,则草木凋落。所以,夏季三个月用丙丁的日子来发布五项政令:第一项政令是调查有功和为国出力的人们,把他们提拔起来;第二项政令是开用长期储备,打开老仓、老窖,把粮食贷给人民;第三项政令是禁止不闭门户,不准掖起衣襟、不戴帽子的不敬行为,清除地沟与田舍;第四项政令是访求曾经布德施惠于民者,对他们进行奖赏;第五项政令是下令禁止设网捕捉禽兽,不准杀害飞鸟。这五项政令如果按时节颁行,夏雨就会到来。
西方是辰,它的时令为秋,它的气是阴,阴生金和甲。它的德性是忧虑哀伤、平静公正、严肃谨慎,平时里不许做淫佚之事。秋日职事是:命令人民不准有淫暴行为,勤慎督促旅舍在田野的农民进行秋收,计量民财以进行征集储备,赏赐那些有才干的人,收集那些材料,使万物都得以收获,使人民不敢怠惰。所厌恶的事情当察明,要求的事情必须做到,保持信义则诸事可成。这就叫作辰德。辰主管收敛,收敛就是阴。秋天如实行春天的政令则草木反而出现生机;如实行夏天的政令,则将多水;如实行冬天的政令,那么国家就有损耗。所以,秋季三个月有庚辛的日子发布五项政令:第一项政令是禁赌博,防止小事之争,禁止因言语忌戒争斗;第二项政令是不得显露出武器锋刃;第三项政令是重视安排旅居在野的农民,督促秋收;第四项政令是修补仓房的缺漏;第五项政令是修理墙垣,还要加固门户。五项政令若能按时进行,五谷就会丰收。
北方是月,它的时令称为冬,它的气是寒,寒产生水和血。它的德性是淳厚而清扬,宽恕而周密。冬日职事是:命令禁止迁居,尽量让人们安静稳定,地气才不会流泄。判刑定罚,不要宽赦罪人,以符合阴气要求。于是大寒来到,甲兵强劲,五谷成熟,国家昌盛,四方臣服。这叫作月德。月掌管刑罚,刑罚就是寒。冬天如实行春天的政令,则地气流泄;如实行夏天的政令,则天空有雷;如实行秋天的政令,则发生干旱。所以,春日草木凋零,秋日草木发荣,冬日有雷,夏日有霜有雪,这都是“气之贼”。刑罚和德政变易了常规,失去了次序,“贼气”就迅速来到;“贼气”迅速来到,国家就多灾多祸。所以,圣王总是按照时节来推行政令,制作教令来推行武事,设置祭祀来显示德行。这三项都是圣王为着配合天地的运行而采取的行动。日主阳,月主阴,星主和调。阳是德惠,阴是刑罚,调和是政事。所以,遇到日食,德惠失修的国家就厌恶它;遇到月食,刑罚失当的国家就厌恶它;遇到彗星出现,政事失和的国家就厌恶它;风与日争明,百姓无生计的国家就厌恶它。所以,圣明君主遇到日食,就注意施德;遇到月食,就改进刑罚;遇到彗星出现,就注重调和政事;遇到风与日争明的现象,就整顿民生。这四者,都是圣明君主能够避免天地责罚的原因。真正能够实行这些,五谷就将繁茂,六畜就将繁殖,而军备也能增强。治绩积累多了,国家就能昌盛;暴虐积累多了,国家就会灭亡。所以,冬季三个月用壬癸的日子来发布五项政令:第一项政令是关照孤寡,抚恤老人;第二项政令是小心适应阴气,做好祭神之事,颁赐爵禄,授予并配备官员;第三项政令是考核会计收支,不要开发山川的宝藏;第四项政令是拘捕逃犯,抓获盗贼者有赏;第五项政令是禁止迁移,防止流民,限制分居。五项下令若能按时而行,冬天应做的事情就没有失误,那么,所要求的一定可以得到,所厌恶的一定可以清除。
道产生天地,德化育贤人。道产生德,德产生政治,政治产生事功。所以,圣明君主治天下,事情到了极端就反过头来,走到终了就重新开始。施德开始在春天,增长在夏天;刑罚开始在秋天,延续至冬日。只要刑罚德政没有失误,四时就能如一地发展。若是刑与德偏离正确的方向,四时便要逆行。行事不成,就一定会遭遇大祸。国家每月都有三种政事,国事必须遵照时令来治理,这才可以真正起到为政治民的作用。不按时令的话就会遭到死亡,不治理的话就会遭到败亡。国家有四时的不同政令,坚决执行着圣王的政事,那么,春夏秋冬四时应做的事情就要安排得各得其所,还要同时以上述三政作为必要的辅助。


心得:日星岁辰月,阴阳春夏秋冬,天地四时以立国行政,才是圣人为君。政事与四时阴阳相和合,合适的日子做合适的事才不会遭受天谴,天的变化便预示着国的治理状态,应跟随此来调整。天地人三者合和,循道运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6 16: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第四十一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8-27 08:58 编辑

查字:
1.前:通“翦”。齐。2.李:同“理”,古代法官。
3.日至:冬至。
4.御:,甲骨文人,驯马者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丝”(缰绳)写成“。有的金文形写成形模糊;同时加(行进),强调驾马骑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是对的比喻,含义全然不同,但古籍中多假借代替,或将”相混用。
5.鷇(kòu):幼鸟。

翻译:
第一是农事,第二是器用,第三是人力与生产相称,治理是第四件事,教化是第五件事,守成是第六件事,建立事业为第七,修剪整齐为第八,圆满结束为第九,到第十才是配备五官于六府之中,配五声于六律之中。每年经六个月为夏至或冬至,因此,人有禀纯阳纯阴而生者,是可以通乎天地的。天道以九数为制,地道以八数为制,人道以六数为制。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借此以开发万物,总于一统。能通晓九功、六府、三充的人,就可以成为英明的天子。要修平水土,以应对严谨不爽的上天之道;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去对待那些不亲近自己的人。祭祀神灵,由此向民众显示大地上神灵的权位。提升自己,升入神庐圣域,达到合于精气的要求。合乎精气要求,又能保持恒常的原则,有了恒常的原则,也就有了规范。要审合音声,研究十二钟的音律,以疏导人情。人情已经舒畅,万物也各尽其性,就可以称为有德之君了。所以,通晓阳气,是为服事上天,即掌握日月运行规律,以用于人民。通晓阴气,是为了服事大地,即掌握星历节气,以明确其运行次序。通晓这些学问然后付诸实践,那么,神筮就不必显灵,神龟不必卜卦,黄帝择而参之,治理就能到达很好的水平。
从前,黄帝有蚩尤的帮助而明察天道,得大常的帮助而明察地利,得奢龙的帮助而明察东方,得祝融的帮助而明察南方,得大封的帮助而明察西方,得后土的帮助而明察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下大治,神明降临。蚩尤通晓天道,所以黄帝任命他为“当时”;大常通晓地利,所以黄帝任命他为“廪者”;奢龙明察东方,所以黄帝任命他为“土师”;祝融明察南方,所以黄帝任命他为“司徒”;大封明察西方,所以黄帝任命他为“司马”;后土明察北方,所以黄帝任命他为“李”(理官)。因此,春官是土师,夏官是司徒,秋官是司马,冬官是理官。从前,黄帝根据缓急差别制定五声,用五声来规正五钟的音调。命名这五种音调的名称,第一叫作青钟大音,第二叫作赤钟重心,第三叫作黄钟洒光,第四叫作景钟昧其明,第五叫作黑钟隐其常。五声调整好了,就开始确定五行来规正天时季节,确定五官来规正人们地位。人事与天道相协调,则天地之间的美好事物就产生了。
冬至后从遇到甲子日开始,要按照木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发出命令,命左右士师内待,汇合区分各级官爵,评定贤与不肖的官吏,慰劳赏赐百官,恩赏全国各地,按农家种田地之数,把国家的陈粮发放给他们。出动管理山泽的官员,认真巡视山林,禁止百姓砍伐树木,这是为了爱护草木。如此一来,冰冻化开,草木就能顺利萌生。此时购买一些有用的蛰虫,春天生长的菜蔬要多种植,不可拖延时间,春苗的根部要培土充足。不残害雏鸟,不使麋鹿夭折,不沿着足迹追踪迫近鹿群,也不伤害在襁褓的婴儿。按时这样做则草木繁茂而不凋零。这些措施要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从遇到丙子之日开始,要按照火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发出命令,下令给行人内侍,令其挖掘疏通田间排水的沟渠,在旧道上修筑津梁,发放国家积藏,作为国君赏赐之用。君子游乐驰马,以发泄地气。还要拿出皮币礼品,命使臣在天下诸侯那奉行春秋之礼,通好天下各国,若偶遇其他邦国使臣,可临时与之相会。这样就能使天无暴风,草木生长奋发,郁蒸之气生发出来,百姓没有疾病而富贵多子。这些措施要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从遇到戊子之日开始,要按照土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发出命令,下令给左右司徒内侍,这时不要诛杀不正的人,要敬慎对待农事。要大力弘扬仁惠的言论,宽赦死刑,缓处罪人。走出城外,司徒要下令巡视农民种田用工、出力的情况,来蓄育五谷。君子宜安静而居,而农民则需极力务求耕作。这样,上天也会发散其蕴积的生气,令草木发育生长,五谷颗粒饱满壮实,用于祭祀的六畜牺牲也都刘备,百姓财用丰足,国家富有,君臣上下相亲,各国诸侯也都和睦。这些措施要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从遇到庚子之日开始,要接照金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发出命令,要求司祝之官选择圈养中合用的禽兽,以及秋日里先熟的五谷,到祖庙及五祀之神那祭祀,使鬼神享用它的香气,让君子品尝它的滋味。这时,凉风已至,白露已下,天子还要下达命令,让左右司马演练军事,筹措铠甲兵器,组织军人队伍,在全国各地加强备战,告诫百姓小心警惕有作战之事,以应对天地秋时所行的杀戮。这时,白天太阳甚热,夜间凉露已降,土田毕治,五谷逐次成熟,草木丰实,不仅农业增产,各业都同庆丰年。这些措施要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从遇到壬子之日开始,要按照水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发出命令,命左右派人到内宫侍奉,此时冬寒之气若足,则发奸捕盗之事可以停止,若是冬寒之气不足,则可以抓捕贪污犯及盗贼。还要多多砍削竹类以制造箭支,代取檀柘之木以制弓,命令百姓出猎野生禽兽,不论大小一律捕杀,以适应天地闭藏的要求。这样,卵生的鸟类没有孵化不成的,胎生的兽类没有中途流产的,怀孕的妇女没有胎儿不足月的,也没有被弃的初生婴儿,草木的根本也都是闭藏完好的。这样的措施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从遇到甲子之日开始,须按照木的德性应时治事。如果天子无所布施,无所赏赐,反而大开杀戒,这样的国君就会危险;不然,则是太子危险,或者是家人、夫人死亡,不然,则长子死亡。这种灾祸将持续七十二日才结束。从遇到丙子之日开始,须按照火的德性应时行事。如果天子屡行急政,则有旱灾疫病,禾苗枯死,人遭瘟疫。这种灾祸将持续七十二日才结束。从遇到戊子之日开始,须按照土的德性应时治事。如果天子修筑宫室台榭,那么国君就危险;如在外修筑城郭,那么就是大臣死亡。这种灾祸将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从遇到庚子之日开始,须按照金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如果开山动石,那么将战争失败,士兵战死,而执政者丧亡。这种灾祸将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从遇到壬子之日开始,须按照水的德性应时治事。如果天子决开或堵塞大河,启动大的治水工程,那么王后夫人就会死亡,不然,则国中卵生的鸟类孵化不成,胎生的兽类中途流产,怀孕的妇女胎儿夭死,草木的根本也不完好。这种灾祸也将持续七十二日才能结束。

心得:五行运转,赋予不同的日以不同的属性,不同的属性当行与之相匹配的事,不然则要遭受天谴灾祸。此谓天地人三者合和。君为通晓阴阳服事于天地的使者,实施天地规律于人,便可国泰民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7 09: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势第四十二

查字:1.澹:给。澹灭即自取灭亡。
2.濆(pēn)动乱。


翻译:

两军交战之时惧怕涉水,这叫作自取灭亡。小事不顺从,大事不吉利。交战时惧怕险碍,这叫作心中迷惑。如此就会分裂军队,士兵迷惑畏惧不知所从,必然是要失败灭亡的做法。军队从事行动,静时应如死尸一样、动时应如发怒一样,进攻展开时应如跳跃一样,收缩时应如避险一样。静与动,时而放在主要位置,时而放在次要位置,重要的是运用恰当。懂得静止时不敢疏忽的事,则居处之间自可获利;深知行动应遵从的规律,每次行动都会有所成功。所以说:无为而治可以成就帝王之业,就是这个意思。
悖逆之事还处于萌芽状态,天地还没有表现征兆,就先行征计,必然致使事败而误受处罚。上天依从于人,圣人依从于上天。上天没有显示征兆时,不要轻易征伐敌国。人事没有成形,不宜贸然开始行动。必须勉励团结众人,以遵循天地的法则。人应先有和睦之心,天地表现出征兆,圣人促成其事,可谓是与上天的准则一致。适当地守静而不争,动作专一无二,心地淳朴而不杂,可谓是与地的准则一致。未能符合天道,就要退居修德;既已符合天道,就应充分发挥能力。既已获得成功,就应顺从而把握成功之道,没有人能够代而立之。成功之道,以
与时进退伸屈为宝。不要背离上天的法则,尽天数之后则停止而不为。事情没有成功,不要变更常法,不要放弃开始的作为,静休民力谨候时机,等待天命而后行动。所以说;要顺从阴阳的轨道,而遵循天地的常法。进退必须顺从时机才能得当。隐显必须依照天地的征兆来行动。天地显示出征兆,圣人因循天地的征兆行动而后成功。小有所取则有小利,大取则有大利,全面效法天地的人能获有天下。
所以贤人待民诚信而仁义,慈惠而博爱,把要发布的政令展示出来,不敢在没有征求意见之前颁布。心中安静没有杂念,道德饶裕无求于人,安静的形态犹如处女。他隐居自处时,常能柔和安静逸乐,行德时常谦让不争,以待天下动乱。所以贤人常安定镇静,柔和守节,不敢妄行,立足于不与人争能,保持柔弱谦和之操守而坚定不移。因此而不违背天时,不扰乱农功,按照时节以养育民人。先施恩德,后用刑罚,颇应天道,暗合民心。办事周密的人,明察的人也不能尽察其事。明察万物的人,办事再周密也不能隐蔽。高度的明察胜过高度的周密,则百姓中就没有高度周密可言。高度的周密胜过高度的明察,则百姓中就没有高度的明察可言。事先能做到高度周密的,行动中就可以迅速的伸展;事先能做到高度明察的,可以代替上天的预示。若二者皆求之不得,则可以求于招摇星之下。禽兽极力奔跑,唯恐前面有埋伏的网晋,持网罟的人必须时而停止时而埋伏,不然就不能获得成功。乘车之会三次,于是天下崇尚德义;兵车之会三次,于是平息暴力征伐。


心得:万事俱备,只待东风。东风为天时,为行人事所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关键开关。尽人事者,需虚心以待天命到来,在这个等待过程中,虚心守静,无为而待。不可乱了位置,妄图以人力来改天运。心虚,以待神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22: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周

正第四十三翻译:
制定五种刑罚,应各自能与罪名相符合。受刑罚的人服罪而不怨恨,不犯法的善人不担惊受怕,如此才叫作正确的刑罚。以德行规正人民,以刑威制服人民,以武事控制人民,以文治修饬人民,出令严格使人民遵守,这叫作正确的政。立法应如四时更替一样没有差错,如星辰一样没有变更,如昼夜阴阳一样皆有常道循环不止,如日月一样恒久明亮,这叫作正确的法度。爱护百姓,生养百姓,成就百姓,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洋洋自得,天下的百姓都亲近他,这叫作德。无私德私怨,无私好私恶,万事万物都一视同仁,阴阳法度相同,这叫作道。用刑法来断案,用政治推行命令,用法度来遏制百姓,用德化来教养百姓,又要用道理使百姓明白是非。用刑要裁断合理,不要错伤人命。施行政令以断绝百姓的贪欲,不使他们走上邪路。用法度遏制百姓以正百姓的志意,不使他们存有侥幸心理。用德化教养百姓以改变其恶习,必须从本身作起。启发人民明白是非,明察其品性,一定要遵循正理。施之以刑,人民就会用心而且畏惧自防不为恶事。施之以政,人民就会诚信而且顺从。施之以德,人民就会平和而且安静。施之以道,人民就会亲附而不争斗。判罪与罪名相当叫作刑,发布政令合乎时序叫作政,固定不改的成规成法叫作法,爱民而无私心叫作德,合乎民心所向叫作道。
制定法度履行政令能使百姓信服吗?中正和平、谨慎庄敬,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增进吗?政治形势平静,能保持谨慎吗?废弃私心立于公正,能如此以荐举人才吗?治理政事及人民,能先人后己吗?能施行诚实无欺的政令,这叫作公正的纲纪。能做到日新其德,这叫作遵循正理。保持谨慎辨正名分,奸诈虚伪之事自然停止。举荐人才没有私心,其臣道都为人称赞。能做到后己而先公事,就能辅佐天子了。


查字:
咸:甲骨文(戌,大戈,杀戮武器)(囗,聚邑),表示对城邑进行毁灭性杀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戌”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毁邑屠城,全部消灭。古人称军队守城为“或”,称毁邑屠城为“咸”。《说文解字》:咸,全,都,详,尽。


心得:道德法度,道为根本纲领性文件,以定是非。德,公正无私,以养民。法以制民,需正如四时星辰日月。法度,则需接天道,民众才可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22: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周

九变第四十四
翻译:
大凡人民守土奋战至死而不自认为对君主有德的,是因为有几个达至于此的原因。可以说,最大的因素是父母的坟墓在此地,也可能是此地田宅富裕殷实值得安居。不然就是州县乡里及宗族值得怀念。不然就是国君对百姓施行的教化、习俗、悠爱很深厚,其他地方都得不到这种待遇。不然就是这里的山林泽谷出产丰厚足以维持生计。不然就是此处的地势险阻易守难攻。不然就是刑罚严峻而使人畏惧。不然就是赏赐分明而足以劝勉人民。不然就是与敌人有很深的仇怨。不然就是对君主有重大功劳。这就是人民能守土奋战至死也不自认为对君主有德的原因。假如依靠不讲信用的人,而想要利用其谋略;使用不能坚守的人,而希望可以固守;率领不能作战的士兵,而想侥幸取胜。这是用兵昏昧的三种表现。


正音查字:
足:值得。


心得:知己知彼,须知内在深层动机,才可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23: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周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9-4 23:26 编辑

任法第四十五

翻译:
圣明的君主依靠法度而不依靠智谋,依靠理数而不依靠议论,依靠公心而不依靠私心,依靠大道而不依靠小事,这样之后君主自身安闲而天下得治。失国的国君就不是这样,舍弃法度而依靠智谋,因此百姓也就丢开生产而追逐虚名;舍弃理数而依靠议论,因此百姓也就丢开实际而好说空话;舍弃公心而依靠私心,因此百姓就背离法度而胡作妄为;舍弃大道而依靠小事,所以君主劳烦忙乱,百姓迷惑不解,而国家不得安定。圣明的君主就不这样,他只掌握国家的主要原则,过着安闲快乐的生活,纵马游猎,鸣钟击鼓,吹竽奏瑟,宫中的娱乐没有禁忌拘束。君主不用思考不用忧虑,不用担心不用筹划,有利于其身体,方便其形躯,保养其寿命,垂衣拱手安坐而天下得治。所以,君主能够以道治国,就不费心,不劳神,不耗费体力,而土地自然就开拓了,粮仓府库自然就充实了,积蓄自然就增加了,兵力自然就强大了,群臣不诈伪,百官无奸邪,有奇技淫巧的人也都不敢用浮夸的语言、孟浪的行动来过度夸大自我,以求获得君主的赏识。
从前尧治理天下,像是黏土已经和好一样,任凭陶工去随意制作,就像金属在炼炉里一样,任凭冶工去随意铸造。因此人民招之就来,推之即去,役使他们就能够成事,禁戒他们就能够及时制止。因此尧的治理方法,不过是善于明确地发布施行与禁止的法令罢了。黄帝治理天下,人民不用招引就来,不用推动就去,不用役使就能够自成其事,不用禁戒就能够自行停止。因此黄帝的治理方法,就是定好律令而不改变,让人民习惯于依法行事。所谓仁义礼乐,都是从法里派生的。法就是先圣用来统一人民行动的。《周书》上说:“国家必有法;法不统一,那么国君就会不吉祥;人民不守法,也不吉祥;国家变更法度来管理人民,就吉祥。群臣不用礼仪道义来教育百姓,就不祥;大小百官与管理国事的人脱离法度治国,就不祥。”所以说;法令不可以恒定不变,但它是存亡治乱的根源,是圣明君主用来作为天下最高标准的。君主与群臣、居上位者与居下位者,地位尊贵之人与地位卑贱之人,都必须依法行事。所以说,要效法古时的法洽。使社会上没有私下请托保举的人,也没有那种博学多识、能言善辩的人,没有奇装异服,没有不合法度的行为,所有的人都遵守法律为君主服务。
所以圣明君主必须始终坚持以下两条;一是明确法令并坚定执行,二是禁止权贵盗用国法役使民众。这两条是君主应当始终坚持的。法,是君主用来统一百姓行动役使下民的;私,是下民用来侵犯法度扰乱君主的。所以圣明君主设定法度并坚定执行,这样那些能干、懂法而博学多识的人,就不能扰乱法度了;人多势强、富贵而有私勇的人们,就不能侵犯法度了;君主的亲信、近臣、亲属和宠爱的人们,就不能违背法度了;珍奇宝物就不能惑乱君主了;万事万物不在法度之中就不能施行。所以,法是天下的最高准则,是圣明君主的法宝。
现在天下的情况就不是如此,都是有良好的法度却不能坚持。因此,那些能干,懂法而博学多识的人就运用他们的智谋来扰乱法度,迷惑君主;人多势强、富贵而有私勇的人就运用他们的威势来破坏法度,侵害君主;邻国诸侯能够运用他们的权力干预废置太子,任用辅相;国内大臣能够施以私恩使百姓归附,并克扣国家财产豢养私党。在这种情况下,希求法度通行,国家得治,就不可能实现。圣明君主就不是这样,国家卿相不能够克扣公财豢养私党,群臣不能任用自己亲昵的人。圣明的君主明确法度并坚定地执行,这样,群臣协力同心,来侍奉君主;百姓也团结和睦,听令守法,做他们应做的事情。所以说:有创制法度的,有执行法度的,有遵照法度行事的。创制法度的是君主,执行法度的是大臣官吏,遵照法度行事的是人民。君臣、上下、贵贱都遵从法律,这就叫作大治。
所以君主有三种不同的做法:喜爱某人却不私自行赏,厌恶某人却不私自加罚,确立仪法制度,以法律断事的,是上等的君主。喜爱某人就私自行赏,厌恶某人就私自加罚,背离大臣与左右下属,专凭个人之心断事的,是中等的君主。大臣喜爱某人,就替他私自行赏,大臣憎恶某人就替他私自加罚,违背公法,丧失正心,一味听信大臣摆布,是危险的君主。所以做君主的,不可注重私爱于人,也不可注重私恶于人。注重私爱,叫作错用恩德;注重私恶,叫作错用刑威。刑威和恩德都用错,君主就危险了。
因此英明君主所掌握的权柄有六项:使人活,使人死,使人富,使人贫,使人贵,使人贱。这六种权柄,是君主所要掌握的。君主所要占据的领域有四:一是文治,二是武事,三是刑威,四是施德。这四个领域,是君主所要占据住的。把君主自己掌握的权力交给别人,叫作“失权”,把君主自己占据的领域交给别人,叫作“失位”。君主失权失位,还希望法令能够推行,是办不到的。法度不公平,政令不完备,也是导致失权失位的原因。所以,有些歪曲法度,有些毁弃政令的事情,都是圣明君主自己禁止去做的。因此,权贵之臣不能威胁君主,富贵之人不能贿赂君主,贫贱之人不能讨好君主,近臣不能亲昵君主,美色不能迷惑君主。坚定地坚持法令不动摇,乖异邪僻的人就自然恐惧,乖异邪僻的人们都有了改变,法令一颁布下去,民众就跟着行动了。
所以,圣明君主陈布制度仪法,像天地那样的坚定,像列星那样的稳固,像日月那样的光明,像四时运行那样准确,这样,那么法令颁出人民就会听从。失国之君就不是这样,法度立下旋即就被废除,命令发出以后被收回,歪曲公法以迁就私意,毁坏政令而使之残缺不全。于是权贵就能威胁君主,富人就能贿赂君主,贱者就能讨好君主,近臣就能亲昵君主,美色也就能迷惑君主。这五方面,君主不能禁止自身,那么群臣百姓就人人怀着私意来讨好君主。他们讨好达到了目的,君主的权力就天天受到侵害。他们讨好达不到目的,就天天产生对君主的怨恨。君主的权力天天被侵害,对君主的怨恨也天天产生着,这就是失国之君所遵循的道路。
凡是身为君主却不能施行法令,也不能任意施行自己的心意,而是看着贵臣行事,离开法度而听从贵臣摆布,这种状况,就称作贵臣能够威胁君主。富人用金珠宝玉侍奉君主而提出要求,君主由此背离法度而听从这些要求,这种状况,就称作富人能够贿赂君主。贱者以驯服卑贱而恭敬悲伤的神色来哀告君主,君主就背离法度听从了他们的哀告,这种状况,就称作贱者能够讨好君主。近臣利用其靠近君主的亲密关系恳求于君主,君主就背离法度听从了他们的恳求,这种状况,就称作近臣能够亲昵君主。美人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之态请托于君主,君主就背离法度听从了她的请托,这种状况,就称作美色能够迷惑君主。
国家得治的情况就不是这样,君主不分亲疏、远近、贵贱和美丑,一切都用法度来判断。定罪杀人而受罚者心无怨恨,按功行赏而受赏者不会感恩戴德。依靠法制办事,就如同天地那样没有私心。所以官吏没有私人的政见,士人没有私人的议论,民间没有私人的主张,大家都虚心听从君主的政令。君主凭公正原则来考论政事,凭法制来裁断是非,所以担负治理天下的大任而不感到沉重。但现在的乱政之君就不是如此,乱君用私心来看事物,所以就有看不见的地方;用私心来听情况,所以就有听不见的地方;用私心来考虑问题,所以就有认识不到的地方。这私心正是乱君遭受蒙蔽、造成失位的原因。君主废弃公法而听信私说,那么群臣和百姓都将创立私说在国内宣扬,人们还将勾结党徒来建立私人势力,通过请托保举来扰乱国家公法,人人费尽心机以求得到君主宠幸。君主若没有法度来禁止这些现象,于是私说一天比一天增多,公法一天比一天削弱,国家的不安定,就从此产生了。
君与臣的关系,就好比天和地的位置。百姓,就好比万物的样子。百姓应该各自按其职分听候君主的命令,群臣百姓怎么可以各自用心谋取私利呢?所以,遵从执行君主的命令,即便有伤损失败,也不应处罚;不遵从执行君主的命令,即便有功业建立,也要处死罪。这样下位者侍奉上位者,就像回响响应声音一样;大臣侍奉君主,就像影子跟着形体一样。所以上面发令,下面就回应;君主行事,臣民就遵从,这是天下得治的办法。如果不按君主命令行事,取得了功利便进行赏赐,就是教导人妄自行事;按照君主命令行事,有伤损失败,就加以处罚,就是使人们考虑利害关系而背离法度。群臣百姓若是人人都考虑利害关系而按其私意行事,法制也就归于毁灭,命令也就不能推行了。



正音查字:
1.谌杵:chén chǔ,意思谓奸诈之人伪托真诚。

心得:以道治国则君主可无为。反过来依靠法度、政策、公心、大道,便也是个人的无为而守着天道。无为灭私则可无为。为君者要守权去私,制定正确的法度是观天道,坚定谨守法度以治民,是执天行。君臣百姓,守住天地万物该有的位置,国便可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2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周

明法第四十六
查字:
1.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

翻译:
所谓国家得到治理,就是国君明于为君之道,以公法治国。所谓国家混乱不治,就是群臣的私术过盛,以私事乱国。君尊臣卑,并非因为群臣亲爱君主,而是由于国君掌握的权力强大。百官须各尽其职,并非由于国君对臣子有恩惠,而是刑罚分明,不尽职就会遭受处罚。所以君道与臣道不分则国家混乱,大臣专权则君主失国。国家危亡有四种情况,命令积压而不能向下传达叫作“灭”,发出而中途被留止叫作“拥”,下情堆积不能上达叫作“塞”,下情上通而中途被留止叫作“侵”。所以灭、拥、塞、侵的发生,都是由于国家法度未能确立的缘故。所以先王治理国家,不在法度之外枉费心机,也不枉屈法度而在其内施行恩惠。行动没有不合乎法度的,所以能禁止臣民犯错而摒弃私心。
威势权力不可由君臣二者共有,政令不可由君臣二者发布。以法治国,就好像拿起放下那么容易。所以有法度来裁断,臣民就不得以伪诈取巧。有量轻重的权衡来称重,就无人敢以轻重来欺骗他人。有寻丈来度量长短,长短就不会有差错了。若国君舍弃法度而以人的声誉进贤用人,那么群臣就会远离国君而相互勾结。若是根据结党得誉而举用官员,那么臣民就会专务结交而不求对国家有用了。所以官吏治理不好,是因为君主根据虚誉行赏,根据毁谤处罚。这样喜好行赏而厌恶惩罚的人,就会背离公道而大行私术。他们朋比为奸相互掩盖作伪,拼命结交而忘弃君主,以增加他的声誉。所以结交广泛的人声誉也盛,内外朋比勾结,即使有大奸之人,多半也能蒙蔽住国君。于是忠臣死于非罪,而奸邪之人也并非因有功而受到任用。被处死的人不是因为有罪,被起用的人不是因为有功,那么为人臣的就会重私而轻公。十次奔走于私人的家门,也不到朝廷一次;多次考虑自家的得失,也不为国家考虑一次。百官之数虽已众多,但均不尊君而只顾其家;百官虽然很齐备、但专务私事而不治理国事。这就叫作国中无人。国中无人并不是说朝廷缺乏大臣,而是士大夫的私家之间互惠互助,而不致力于尊君。大臣之间务求互相吹捧拾举,而不肯承担国事;小臣拿着俸禄去结交,而不肯做好本职工作,所以官吏也就失去了他的功能。因此先王治理国家,依照法度选择人才,而不许自己举荐;用法度衡量功劳,而不许自己衡量。所以即使互相掩护也不能蒙蔽君主,罪行败露的人也无法掩饰。如此则虚誉者不可能进用,有功而遭受毁谤的人也不可能被黜退。由此,君臣之间分工明确,君臣的职责界限明确就容易治理了。君主不必亲身去做臣下的事,只需依照法度去做就可以了。

心得:这篇倒是明白了为何西方民主国家内部是乱象,君主集权而散权于人民,便是国家君道臣道不分,国家混乱。如此能够体会专政治国的必要性。集权思想是治国的根本,最大的权力应有国君掌握,如此国家才能守住道不偏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23: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周

正世第四十七
正音查字:
罢:同疲。罷,篆文网,抓捕能,有才的人,指官吏),表示抓捕官吏。造字本义:动词,抓捕位高权大的官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四,即法网去,除官革职的简化字在古代,网是广泛使用的捕具,可以用来捕鸟,捕猪,捕熊,捕鹿,捕童,捕妇,捕民,捕壮丁,捕百姓,捕异议人士,捕犯人,捕贪官污吏

翻译:
古代想要匡扶乱世、调和天下的人,必定会先审察国政,清查国务,考察民俗,探究治乱产生的根源,明确得失之所在,然后才开始工作。因此法度得以建立,政令能够施行。民众不和谐,国家不安定,过失如果不在君主,就在下面。假使君主倒行逆施而不循正道,不依法理诛杀百姓,加重征收赋税,搜刮民财,劳役使令急迫,导致民力疲困。这样一来,民财枯竭就难免互相侵夺,民力疲困就不免怠惰轻慢。民众已经到了互相侵夺、怠惰轻慢的地步,再用刑法来惩戒,那样只会刑法越重而祸乱越起。民众陷于劳苦穷困,就会怠慢禁令轻视犯罪,像这种情况,就是过错在君主。过在君主而君主却不改正,民众就无法生存下去。假如君主本来就轻刑简政,宽待百姓,减轻赋税,缓于使令,而民众却放纵行私,不听从节制,偷奸耍诈,暴力相争,那么过失就在下面了。过在下面而君主不能明察纠正,那么强暴之人就无法控制,邪乱也不会停息。强暴之人得不到控制,邪乱不停息,那么统治民众的君主之权势就会受到伤害,其威望也会一天天衰减。
因此作为君主,最宝贵的莫过于胜。所谓胜,就是法度确立,政令通行,这就叫做“胜”。法度确立,政令通行,因而群臣守法尽职,百官办事也就有规则秩序。法度不轻易变更,民众就会敦厚朴实,安心农事而俭朴勤劳。所以行赏一定要足以激励人,立威一定要足以制服人,这样下面才会服从统治。古代的所谓明君,并非只有一人。他们设定赏赐的时候,有薄有厚,确立禁令的时候,也有轻有重,事迹行为都不尽相同,并非他们故意相反,而是他们都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化,顺着民众的习俗而行动。如果民性躁动,行为险僻,那么行赏不可以不厚,立禁不可以不重。因此圣人设置重赏,并非奢侈;立下重禁,也并非残暴。赏赐太微薄则人们都不以为利,禁令太轻微则奸邪的人无所畏惧。设置人们不以为利的奖赏,却想要使唤人,人们自然不会尽力;立下人们并不畏惧的刑罚,却想禁止人作恶,奸邪之人自然不会停止作恶。因此公布了法令,民众也不会听从。所以,行赏不足以激励人,士民就不会为君主所用;刑罚不足以使人畏惧,坏人就会轻易地违犯禁令。民众总是畏惧威杀然后才服从,得到实利然后才听用,被统治然后才归于正道,安居乐业然后才平静无事。
盗贼得不到镇压,邪乱就不会停止。强者欺负弱者,多数压迫少数,这是社会所忧虑、民众所担心的事情。这种忧患得不到消除,民众就不能安居。民众不能安居,那么他们对君主就绝望了。对国家而言,没有比安定更大的利益,没有比动乱更大的祸害。五帝三王之所以成功扬名,显耀于后世,就是因为他们能为天下兴利除害。他们的事迹做法不一定相同,但努力的目标是一致的。民众贪婪而行为险躁,而刑罚又太轻,罪过不被举报,就会助长淫乱而鼓励邪僻。这样做貌似有爱人之心,实际上却正好伤害了民众。这两方面是不能不了解的。盗贼不被镇压,良民就不安,法度禁令不能确立,奸邪就众多。所以做事没有比解决当前急务更紧急的,治国没有比轻重缓急安排适度更宝贵的。管制过于紧急,民众就会觉得紧迫,民众紧迫,就会出现困窘,民众困窘,生活就失去保障;管制过于宽缓,民众就会放纵,放纵则会产生淫僻,淫僻则会行私,行私则背公,背公就难以为用。因此国家之所以不能大治,是因为管理力度没有适中。如果管理力度不适中,管理就难以进行。所以统治天下如何做到政策适中,是不可不认真体察的。所谓圣人,就是懂得治乱规律、熟悉人事终始的人。他治理人民,只是期待对人民有利罢了。所以他设定的政策恰如其分,不盲从古人,也不拘泥于今人,而是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习俗的更移而更移。因此治理民众的原则,没有比令人服从更重要的。令人服从,君道才能确立;君道确立,然后下面才会跟从;下面跟从,教化才能进行而又取得成效。如果民众不是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服从,就不能用礼义来教化他们。这些统治者都不可不体察。

心得:这一篇真正感觉到“以明示下”和“以明照下”的区别。为君者需真正做到太阳照耀万物的状态,随着节律地域经纬度的不同,同一个太阳,给予大地万物的光芒也随之变化,但绝不是凭太阳自己的喜好来随意调整,而是遵循着天地宇宙的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20: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治国 第四十八
查字:
1.末作:生活必须事物为本,其他无用的为末。
翻译:
大凡治国之道,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起来。民众富裕就容易治理,民众穷困就难以治理。怎么知道是这样呢?民众富裕就安于乡里,不愿意离开家园,安于乡里就会尊敬长上而害怕犯罪,尊敬长上而害怕犯罪也就容易治理了。民众贫困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就敢于侵凌长上而违法乱纪了,侵凌长上而违法乱纪就难以治理了。所以太平国家往往是富裕的,混乱国家往往是贫穷的。所以善于处理国政的君主,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从前,七十九代的君主,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而都能一统天下,这是为什么呢?一定是因为国富而粮多。而国富粮多都来源于农业,所以历代圣王都重视农业。大凡治国的当务之急,一定要先禁止工商末业和奢侈品制作。工商末业和奢侈品制作得到禁止,那么民众就无法游居求食,民众无法游居求食,就必然从事农业生产。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土地就得到开垦;土地得到开垦,粮食就增多;粮食增多,国家就富裕;国家富裕,兵力就强盛;兵力强盛,战斗就可以取胜;战斗取胜,土地就可得到扩大。所以,先王知道增加人口、增强兵力、扩大上地、富裕国家,必须依赖粮食,所以他们禁止发展非生活必须,禁止生产奢侈品,以求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现在从事工商业、制作奢侈品的人,干一天可以吃五天。而农民终年劳作,却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样,人们就会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业。民众放弃农业而经营工商业,土地就会抛荒,国家就会贫穷。大凡从事农业的人,按月计算则收入不足,按年计算才会有余,而上面征税紧急,又不根据农时,农民只好靠借加倍的高利贷来满足国家税收。耕田种地都有季节性,而届时雨水不一定充足,农民又只好借加倍的高利贷来雇人浇地。秋天从农民手中买粮的价钱是“五”,春天卖粮给农民的价钱却是“十”,这又是一种加倍的高利贷。因此,如果把上面的征税算起来,成倍索取农民的款项就有四项,因为关市的租税、府库的征收、十分之一的征粮、各种劳役,这些一年四季加起来,又等于一项加倍的高利贷了。一个农民要养四个债主,所以即使对外逃者处以刑罚也无法制止农民外逃,这都是因为农民粮食少而没有积蓄啊。
常山以东,黄河、汝水之间,作物生长得早而凋落得晚,是粮食生长成熟的好地方。一年四时都可以种植而五谷都可丰收,中等年成,每亩产两石粮食,一个劳力就可以生产粮食两百石。如今粮仓空虚而民众没有存粮,农民不得不卖儿卖女,原因在于君主没有想方设法均衡他们的收入。所以先圣总是让农、士、商、工轮换其工作,这样一年的收入,就无法互相超越。因此民众劳作一致而收入均等。民众同样劳作,田地就会得到开垦,奸巧之事就不会产生。田地开垦了粮食就多,粮食多了国家就富裕,奸巧之事没有了,人民就安定。富裕而又安定,这正是王者之道。不生产粮食的国家将会灭亡,生产粮食却消费光的仅能称霸,粮食生产充足又用不完的国家才能称王。粮食,能吸引人口;粮食,能招致财富;粮食,能开拓疆土。粮食多,天下的物产就都来了。因此舜第一次率民迁徙的时候,发展农耕而建成小邑,第二次迁徙的时候,就建成了大都,到第三次迁徙的时候,就建成了国家。舜并没有采用严厉的刑罚、严酷的禁令,但民众都归向他。这是因为离开他必定受害,跟着他必然得利。
古代的圣王,往往善于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百姓都归顺他。所谓兴利,就是有利于农业生产。所谓除害,就是防止妨碍农业生产。农业发展,粮食收入就多;粮食收入多,国家就富裕;国家富裕,民众就安居家乡爱惜家园;民众安居家乡爱惜家园,那么即使对之移风易俗,驱使调遣,甚至有所杀戮,民众也不会反感。这都是致力于粮食生产的功效。君主不发展农业生产,粮食就少;粮食少,民众就穷;民众贫穷,就轻视家园;轻视家园,就容易外流;轻易外流,君主的政令就不能得到坚决执行;君主的政令不能坚决执行,那么禁令也就不能坚决落实;禁令不能坚决落实,打仗就不能必胜,防守也不能稳固了。政令不能必行,禁令不能落实,战争不能必胜,防守不能稳固,这就叫寄生之君。这便是不致力于发展粮食生产而缺少粮食的危害。粮食生产,是君主的根本大事,是国君的重要任务,是拥有民众的途径,是治理国家的大道。

心得:治国之道,重农抑商以粮食丰富,粮食富足,则民富安生,则民众爱国而顺君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21: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内业 第四十九
正音查字
冱(hù):冻,闭塞。

翻译:
凡物,都是得禀天地的精气而生。在下生成五谷,在上化为群星。流动在天地之间的,叫作鬼神;藏在人们胸中的,就叫作圣人。因此,人含此气,其高明有如登于青天,其幽深有如入于深渊,其湿润有如在大海,其凝聚有如在自身。因此这种气,不可用强力使它停驻,却可以用德来使它安宁;不可用声音呼唤它,却可以用意念迎接它。恭敬地守护它,不让它丧失掉,这就叫作“成德”。修德有成就会生出智慧,对万事万物都能理解到位。心的形体,本身就能自我充实、自然生长。它之所以失去常态,必定是由于忧、乐、喜、怒、欲、利的作用。能消除忧、乐、喜、怒、欲、利的干扰,心才会返回安定状态。心的特性,需要安定与宁静。不烦不乱,和谐的状态就自然形成。这个和谐安宁的心,有时好像明明就在身边,有时却又好像恍恍惚惚难以寻觅,有时又好像渺茫得没有尽头。实际考察起来,这个心并不遥远,我们每天都在用它。
道,充实形体,但人们往往不能固守。它走了就不再回来,来了又不肯安居常住。寂寂然听不到它的声音,其实却萃聚在人的心中;冥冥中看不到它的形状,却又潜滋暗长,与我身同在。人们不见其形,不闻其声,它却有步骤地生成,这就是道。道,没有固定的场所,心地良善,则潜隐其中,心静气顺,就停留下来。道并不遥远,人们都靠它而生活成长;道不可离,人们都因它而获得知识。所以道萃聚在心中,好像人人可以求索;道又幽幽渺渺,好像追寻不到它究竟何在。道的本性,厌恶有意的作为和说道,只有修心静意,才能得道。道这个东西,口不可言说,目不能察看,耳不能听闻,它是用来修养内心端正形体的;人们失掉它就会死、得到它就能生;失掉它就将失败,得到它就能成功。
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花,万物都因它而萌生,靠它而长成,所以称之为道。天贵公正,地贵平易,人贵在安静。春夏秋冬,是天的时节;山陵川谷,是大地的肢体;喜、怒、取、予,是人心的思虑。因而圣人总是随时变通而不为时所化,顺应事物变迁而不为物所移。惟其能正,所以能静,能静则心有定见。定见在心,所以耳聪目明,四肢强健,身体就可以成为精气的住所。所谓精气,就是气中最精纯的东西。气,通达之才能生,气生才有思想,有思想才有知识,有知识就是最终阶段了。大凡心的形体,过度地用知觉,就妨碍生机了。找到驾取事物的最高最简便的准则,能顺应万物之化,这就叫作神;找到万物最高最简便的准则,能顺万物之变,这就叫作智。与物变迁而不改变气的常态,与物变化而不改静定之智,这只有掌握了最高最简易的“一”的君子才能做到!掌握了简易之“一”而不失去它,就能统率万物。君子役使万物,而不受外物支配,就因为掌握了“一”的道理。身体内的心调治好了,能调理事务的言语就从口里说出来了,能调治事务的政策就落实到民众身上了,这样的话,天下就会大治了。“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就说的是内心平静、公正的效力。
身不正,德不会来,体内不静,心不得治。端正身形,修饰德行,像天一样仁慈,像地一样正义,精气就渐渐来到,达到神明的最高境界,就能明澈地察知万物。内心谨守虚静而不生差错,五官不为外物所乱,内心不为五官所乱,这叫作内心有所得。有神明存在于身,它的往来,本不可测思。失去了它,内心就纷乱;得到了它,内心就安定。惟有恭敬地扫除其内心的宅舍,精气才会自己住进来。聚精会神去想着保养它,宁息杂念来调理它,端正仪容敬畏它,精气就会达至安定。得之而不舍弃,则耳目都聪明不做过分之事。心中别无他图,则平正的心常在,用以应对万物,就各得其宜。道布满天下,普遍存在于人世之中,一般人却不能认识到。对道这一个字有了解,就能上通于天,下至于地,满布于九州的事情都可以察知。怎样才能了解道呢?关键在于心安。我的心能调理,五官就能调理;我的心能安静,五官就能安静。需要调理的是心,需要安静的是心。心可以藏心(精气),心里面又有心(精气)。那心里面的心(精气),先产生心意,心意再用语言表达。有了心意,然后有形态,心意有了形态,然后成为言论。言出然后布之为令,令出然后治世。心不治就必定会乱,乱就一定死亡。
精气存身,自然生长,发于体外,就是安适和光彩。藏在内部的精气是性命的泉源,它浩大而和平,深默如渊。渊源不枯竭,四肢才强健,泉源不干涸,九窍才通畅。进而才能与天地为一,涵盖四海。心中没有迷惑,体外没有邪灾。内心保持完满,外在身形就能保持健全,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这就是圣人。人能做到形正心静,就能肉体丰满,耳聪目明,筋骨舒展而强健,就能头顶上天,脚踏实地,鉴别力如清天,观察力如日月。恭敬谨慎没有差错,德行与日俱新,遍知天下事物,远达四方穷尽之处。恭敬地生发内在的精气,这叫作内有所得。如果不能回归这种境界,是养生上的过失造成的。道,必定是周密的,必定是宽舒的,必定是坚固的。能守善而不弃,驱逐过分的,避免不足的,充分认识道的最高准则,就会返归道德。健全的心在内部,是不能掩蔽的,它会反映在形体容貌上,表现在肌肤颜色上。以善气迎人,相亲胜于弟兄;以恶气迎人,相害过于刀兵。无言的声音,比打雷击鼓还响。心和气的形体,比太阳和月亮还明,比父母了解子女更加明察。奖赏不足以劝人向善,刑罚不足以惩治过错。得到精气生的意,天下都会顺服;心意安定,天下都会听从。专心于气,就会像神明一样,把万物都收藏在心中。能专心么?能一意么?能不需占卜就预知凶吉么吗?能要止就止么?能要完就完么?能不求于人而只靠自己么?思考思考,反复思考吧。思考不通,鬼神将帮你想通。其实这不是鬼神的力量,而是精气的极至状态。四体已正,血气已静,一意专心,耳目不受外物的迷惑,这样即使是遥远的事情,也会像附近的事情一样容易了解。思索产生智慧,懈怠疏忽产生忧患,暴虐骄傲产生怨恨,忧郁产生疾病,疾病困迫就会致死。忧思过度而过于执着,身心就内有困苦外有压迫,如不早想办法,生命之气将会离开躯体。吃饭最好不要过饱,思考最好不要绞尽脑汁。调节得当,生气自然旺盛。
人的生命,天给他精气,地给他形体,两者结合才成为人。两者调和就形成生命,不和就无法形成生命。考察“和”的规律,很难见到它的实质,很难见到它相应的征兆。胸中平和中正,安心定神,便能长寿。忿怒失了节制,就加以调节。节制五官的欲求,除去喜怒两种凶事,不喜不怒,胸中就可以保持中正平和。人的生命,一定要依赖平和中正。生命之所以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由于喜怒忧患的失当。因此,制止忿怒莫过于诗歌,消除忧闷莫过于音乐,节制享乐莫过于守礼,遵守礼仪莫过于保持恭敬,保持恭敬莫过于内心虚静。内心虚静而外表恭敬,就能回归生命本性,这样生性就会充足稳定。关于饮食的道理,吃得太多,就伤身而体形不佳;吃得太少,就骨枯而血液凝滞。饥饱适中,就是实现了中和之道。于是精气有所寄托,智慧得以产生。如果饥饱失度,就要设法解决。太饱就赶快活动,大饿就放宽心思,人老了要勤用脑。吃饱而不赶快活动,血气不能通达四肢。饥饿却不放宽心思,吃饱却不赶快运动,老了而不勤用脑,都会导致困顿而加速生命枯竭。放宽心思,故能勇敢;舒展意气,故能胸怀旷达。形体安然而德性不移,心性专一而消除万种烦忧。见利不被引诱,见害不生畏惧,心态宽和仁慈,自然独得其乐。这样气行如云,心意就像在天空中飞行。人的生命有活力,必是源于情绪的欢乐。忧愁会使生命失常,恼怒会使生命无序。心里充满忧悲喜怒,“道”就无处可容。有了爱欲,应该平息它;遇到混乱的念头,应该纠正它。不让杂念引来推去,幸福自将降临。道自然到来时,人们可借助它思考。虚静就能得道,急躁就会失道。灵气在人的心中,来来往往,既小得无比,又大到无限。人们之所以失掉它,是因急躁作怪。内心能够平静,道自会安定下来。得道之人,邪气能从腠理毛孔中蒸发排泄出去,使胸中没有污物。实行节欲之道,就不会受到万事万物的伤害了。

心得:正欲,养德,抱道潜居,待神往来。大道至简,无为而治。诚心、正意、格物、致知。虚心以待神往来。乱气不烦于胸中,可通神接物,通达天地。守善不弃,则可得心安静,心安静则神明荣。欲多则心散,正欲以静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4 18:23 , Processed in 1.122522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