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水仙花

付燕《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1: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第五天
全面列举鬼谷子所引发的你的思想要点:
1.不要抱侥幸心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老天爷更是不会陪你演戏,老天爷最是公正,或者说甚至连公正这个词都可以省略,就是道本身。以前会觉得老天爷残酷,不知什么时候起开始觉得这才是最好的样子,不偏不倚。以前的某些时刻喜欢抱侥幸心理,没有充分的了解,盲目做决定;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却又希望拿到更好的结果。鬼谷子的学习至今,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规律,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所有事物都得顺应这个规律。
2.之前的视角都是在自身的角度,没有想象过站在组织或是更高的角度会如何思考,要如何规划,它们会如何演变,现在开始学着关注除了自身以外的事物、环境。
3.不能用忤合的方式用来处理内部关系,对夫妻之间的感触还不深,对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体会更深刻。不能因为父母让我失望、或者是所谓的创伤、或者没提供更好的环境等,就想着远离或者在内心疏离。这段关系只能想办法修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21: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自己的心得提纲
一、所有事物的演变都是有章法的。
二、最有感触的部分。
三、用所学的知识来管理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21: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昨天的提纲,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心得。
一、通过鬼谷子的学习,对世界运转的规则有了更清晰的轮廓。以前只知道冥冥中,有什么规则在运转。懂得了这种规则,更加敬畏,以前那种天真妄想也渐渐减少了。
二、整篇里让我比较有感触的有很多,列举几个:
1.己先定,我们想探寻别人的真实想法,自己要先有觉察,自己要稳稳地在那。这样我们才能不管对方呈现什么,我们都能应对自如。如果己不定,有可能自己的判断不准确,做出的反应可能是不恰当的,这样就没有办法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也没办法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从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到通过权术建立控制关系,通过谋术谋取利益,再到做出正确的决断,最后坚定地执行,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每一步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在我看来是一个大工程,很考验人。我可能连坚持做好一件事情都难,会投机取巧,会想偷懒,所以我要从小事做起,老老实实一步一步走。
3.全篇里我最有感触的章节是符言篇。它就像是所以步骤里的最后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果这一步没有执行好,前面的努力可能都会付之一炬。它就像是接力赛的最后一棒,需要有条不紊地执行和坚持。用这一部分的方法来管理组织或是公司,感觉没有管理不好的。
4.要分内外。内部关系只能修复,不能把内部关系当成外部关系一样忤合。不能把外部关系当成内部关系处理,外部关系是合作的关系,因为形势的变化,关系也会有变化,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三、用鬼谷子里的知识来管理自己:
1.做决定前先权衡利弊,分析风险和收益。
2.试着从天、地、人三方面来评估一件事物,不只看局部。
3.与人沟通时,试着使用鬼谷子里的方法。做销售时,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给对方针对性地匹配,给对方描述我们能带给他的效果,对方寻求确认时,坚定地肯定。之后对方有疑问,及时应对,消除疑虑。对一开始就有犹豫的客户,先消除疑惑再渐渐根据需求引入。
4.学会敬畏,遵循道。不切实际的妄想是不会开花结果的,没有所谓的个人意志,唯有遵循规律。
没读鬼谷子之前,觉得鬼谷子是厚黑学,读了之后,觉得鬼谷子是有大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21: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第一天

一、原文:
持枢,失传后只剩下一个自然段。今人能看见的只有这段看起来像是结论,也像是开篇的一段文字: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二、查字正音:
1、持——“寺”是“持”的本字。寺,金文(之,止,不动)(又,手,表示持握),表示持守、维护、控制。有的金文以“寸”代替“又”。有的金文加“口”(邑),表示辅政官员聚集的地方。有的金文加“邑”(都邑),表示“寺”是设在都城供官员暂住的地方。秦代前后称都城接待官员的地方为“寺”;汉代开始亦将接待西来高僧的地方称为“寺”。当“寺”的“维护、持守”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手”另造“持”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保守,维护,控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2、枢——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周围有护墙保护的聚居地。樞,篆文(木,门轴)(區,比喻确保门轴运转的凹槽),表示门轴之槽。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建筑中扣住木板门轴两端的臼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枢”,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简化成“区”。
3、谓——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喟”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謂,金文(言,说话)(胃,即“喟”的省略,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不发不快的评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胃”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4、生——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5、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人),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与“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6、收——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糾”的本字,表示绳子缠绕、打结。收,篆文(丩,即“纠”,纠结,表示用绳索梱绑)(攴,持器械打击),表示捆绑罪犯,并加以打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隶书将“攴”写成“反文旁”。造字本义:动词,打击罪犯,梱绑入监。
7、藏——“藏”字合并代替了“(zàng)”和“(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和“”;而“”字和“”字已被废弃。
8、逆——“屰”是“逆”的本字。屰,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是“大”(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止”另造“逆”代替,或加“彳”(行进),或甲骨文加“辵”(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写成“大”字加一横的。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屰”写成。古籍多以“逆”代替“屰”。
9、复——“复”是“復”的本字。复,甲骨文(南北两端各有瓮城的城邑)(夂,倒写的“止”,行走),表示往返于城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带瓮城的城邑写成,并用“人”代替“夂”。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的城邑简写成表示两个瓮城的“吕”,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一点一横的。造字本义:动词,往返于城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瓮城“吕”简化成“日”,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当“复”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彳”(行,走动)另造“復”代替,强调“行走往返”的含义。古籍多以“復”代替“复”。《汉字简化方案》用“复”代替“復”,并用“复”(復)合并代替“複”。
10、纲——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绳织的捕猎工具。綱,甲骨文(“网”的简写,捕网)(糸,绳),表示提网的总绳。籀文写成“木”(柄)、“糸”(绳)会义,表示提网的手柄。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网”写成“岡”。造字本义:名词,提网的总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岡”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纲”,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岡”简化成“冈”。
三、翻译
持枢,就是掌握行动的关键,控制事物的规律。比如春季耕种,夏季生成,秋季收割,冬季储藏,乃是天时的正常运作规律。不可悖反这一自然规律,而例行逆施,凡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即使成功一时,也终究必败。由此而知,人君也有他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他要组织百姓生产生活,教养万民,收获,储藏等。也不能违抗这些规律,如果背逆客观规律,即使表面上看似强大,也必将衰弱。这是客观规律,是人君必须遵守的大纲纪。

四、理解联想事例:
在生活中,有时候人们追寻某样事物,仿佛是追寻到了,达成了心愿,大家觉得这个努力的路径是对的。但我们很可能只看到了一时,或者是看到表面,如果违背了规则,惩罚以别的方式进行,只是人们不知道而已。然后又继续这样的追寻。比如现在盛行的成功学,这些成功从世俗看来可能是成功,但其实未必是真的成功,这个成功有可能本来就是病态的。
五、今日问题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结合自己对华夏思想的理解,说说鬼谷子讲要持的枢,可能是个什么样的枢?
鬼谷子讲的持枢可能是道,所有人事物都要遵循道的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21: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第二天
中经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一、查字正音
1.“巠”是“經”的本字。巠,金文是的变形,表示在织机上精心布置众多纵线,以便横线穿织;三条纵线上的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用功所在,“壬”(任)表示布置纵线是纺织中的重要能力。当“巠”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糸”(丝)另造“經”代替,强调“布线”的工序。齐侯钟上的字形明确了“壬”的字形。有的金文字形将写成:将“壬”的上面一横与织机形象的下面一横重叠,导致“壬”的字形模糊。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壬”字形因此消失。造字本义:动词,精心布置织机上的纵线,以便横线穿织有所依据。有的隶书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经”,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至此“壬”的字形与织机上织线的形象“巛”都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經,織也。从糸,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经,纺织。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巠”作声旁。
2.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纠结。拘,篆文(手,抓)(句,纠结、绑),表示抓捕并捆绑。籀文加“糸”(绳索),强调“用绳索捆绑”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逮捕,捆绑嫌犯,看押。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句”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拘,止也。从句,从手,句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拘,阻止。字形采用“手、句”作边旁,采用“句”也作声旁。
3.“執”是“挚”的本字。執,甲骨文(幸,拷手的枷锁)(丮,伸出双手的人),表示一个人的双手被锁在木枷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枷“幸”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同时将金文字形中伸出双手的人“丮”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木枷锁住嫌犯双手,正式逮捕拘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丮”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执”,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幸”简化成“提手旁”。当“执”的“拘押嫌犯”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手”另造“挚”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執,捕罪人也。从丮,从幸,幸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执,抓捕罪人。字形采用“丮、幸”会义,同时“幸”也作为声旁。
4.伐,甲骨文(人,受刑者)(戈,击杀武器),表示用戈戟砍杀人的颈项。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杀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多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多中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伐,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伐,击杀。字形采用“人、戈”会义,像人手持戈。一种说法认为,“伐”是“毁坏”的意思。
5.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器械治理兽革。破,篆文(岩石)(皮,剥皮),表示将大的石块切开。造字本义:动词,将开采的石块切开,加工成有用石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段”是开采石材,“破”是加工石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破,石碎也。从石,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破,石头碎裂。字形采用“石”作边旁,采用“皮”作声旁。
6.“印”是“抑”的本字。印,甲骨文(爪,抓住)(蹲跪着的人),表示将对象制服跪地,并强制在其额头烙戳记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印”的“强制烙印”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抑”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官府强制性在发配边疆的罪犯额头上烙戳发配记号。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按也。从反“印”。,俗从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按压。采用反写“印”的方式造字。,俗体字采用“手”作边旁
7.“尗”是“叔”和“戚”的本字。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叹息。尗,金文(干,武器)(八,即“兮”的省略,叹息),表示执干而舞,哀号叹息。当“尗”成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加“又”(抓持)另造“叔”代替,强调手执干器;或者金文加“戈”(另造“戚”代替,表示手执干戈,表演悲伤的祭亡舞蹈。篆文将金文字形的左右结构调整成包围结构,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戈”写成“戊”,弱化了金文字形中的“兮”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尊长手执干戈表演悲伤的祭亡舞蹈,一边舞蹈一边哀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尗”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戚,戉也。从戉,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戚,钺一类的战斧。字形采用“戉”作边旁,采用“尗”作声旁。
8.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财宝。敗,甲骨文(貝,财宝)(攴,持械敲打),表示毁坏宝贝。有的甲骨文用“鼎”(至尊的象征)代替“貝”(财宝),表示毁坏尊鼎。金文用“賏”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强调毁坏大量钱财。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敲破尊鼎或宝贝,损毁家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敗,毀也。从攴、貝。敗賊皆从貝,會意。贁,籒文敗从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败,毁坏。字形采用“攴、贝”会义。“败”、“贼”都采用“贝”作边旁会义。贁,这是籀文的“败”,采用“賏”作边旁。
9.“叕”是“缀”的本字;而“裰”是“缀”的异体字。叕,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衣”字两边各加一条连接线,表示在衣服的几个开口处添加连接、,即将零碎的布块连缀成衣。当“叕”作为单纯的字件后,篆文再加“糸”(丝)另造“缀”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针针一线线,通过大量手工劳动将碎布缝缀成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叕”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缀”,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籍多以“缀”代替“叕”和“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綴,合箸也。从叕,从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缀,用丝线将两块以上的布帛缝在一起。字形采用“叕、糸”会义。
10.“去”是“却”的本字;“卻”是“却”的异体字。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凵”(厶)。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再加“卩”(人)另造“却”代替。造字本义:动词,迫使眼前的人向后撤,迫使对方退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去”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卩”写成“单耳旁”。篆文异体字“卻”误将“去”写成“谷”。古籍多以“却”代替“卻”。《汉字简化方案》用“却”合并代替“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卻,節欲也。从卪,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却,节制他人提出的要求。字形采用“卪”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二、翻译

“中经”所论述的是那些救人危难,给人教诲和施以大恩大德的人。如果他们救助了那些拘捕在牢房的人,那些被救者,是不会忘记其恩德的。能言之士,能行善而广施恩惠,有德之人,按照一定的道义准则去救助那些被拘押的人,被拘押的人一旦被救,就会感恩而听命了。一些士人,生不逢时,在乱世里侥幸免遭兵乱;有的因善辩而受残害;有的起义成为英雄,更遭受陷害;有的恪守善道;有的虽遭失败,却自强自立。因此,恪守“中经”之道的人,推重以“中经”之道施于人,而不要被他人控制。控制他人者掌握主动权,而一旦被他人控制,就会失掉许多机遇。“中经”之道就是关于“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的原则探讨。《本经》中记载的理论,权变的要旨,均在《持枢》、《中经》两篇中。

二、理解联想事例
这一篇的内容没有完全理解,却有着某种小小的共鸣,就好像内心比头脑更能读懂似的。我联想到保持正义,不管在什么样的处境里内心都有一盏明灯在指引方向,所以不会迷失,始终遵循道。

今日提问
 今天的经文讲,中经的意思大概是说,有道之人固守道义于天下的道术,可以称之为中经之道。中经之道在于“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中经之要在于“贵制人,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制人而不是制于人的道术有: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并指出这些道术有其基本原理和运用中的变化规律。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在鬼谷子的论述体系中,持枢、中经、本经及本经阴符七术之间是什么关系?
本经阴符七术是根,本经是本,持枢和中经是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21: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第三天任务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微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下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一、查字正音

1.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井”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研”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研)写成“开”。“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2.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窗洞,代居所。容,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窗洞,居所),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寄居栖身。古鈢字形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写成“宀”、“谷”会义的结构,表示“山谷中的居所”。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容,盛也。从宀、谷。㝐,古文容从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容,装盛。字形采用“宀、谷”会义。㝐,这是古文写法的“容”字,字形采用“公”作声旁。
3.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身,身子)(“豊”的简写,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篆文用“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以“人”、“ 本”会义的结构,另造简单字形“体”,表示“體”为人之本、躯之干。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體,緫十二屬也。从骨,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体,总括人身十二(所有)部分。字形采用“骨”作边旁,采用“豊”作声旁。
4.“伯”与“皃”同源;“皃”是“貌”的本字;而“䫉”是“貌”的异体字。皃,甲骨文(白,雪色的)(人,人体),表示老人的头发雪白。古人秉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蓄须蓄发,老人的须发长而白,头部形象特征突出,因此古人以老人头部长而白的须发,借代人体的外貌特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皃”的“头部形象”本义消失后,籀文在“皃”字基础上加“豸”(猛兽)另造“貌”代替,表示人与动物头部发型、发色千姿百态、风采各异的形象特征。造字本义:名词,人与动物丰富而各异的头部发型、发色特征。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豸”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皃”写成。篆文异体字“䫉”则用“頁”(头部)代替“皃”,强调“头部形象”的含义。“皃”的同源字“伯”,甲骨文将“皃”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表示头发发白的老人。古籍多以“貌”代替“皃”和“䫉”。
5.爻,甲骨文(两根算筹相交错、组合)(两根算筹相交错、组合),表示用众多算筹组合、计算、推算。金文由三(多)个(组合)会义,强调多次的、复杂的算筹组合。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效法天地之变的规律,用阴阳的组合(八卦)变化,推测、计算世事的变化。楷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爻,交也。象《易》六爻頭交也。凡爻之屬皆从爻。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爻,交错。象《易》卦中六爻相交。所有与爻相关的字,都采用“爻”作边旁。
5.“琊”和“邪”是“玡”的异体字。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讶”的省略,表示惊诧无语。玡,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王,玉,即“琅”,玉砌回廊)(牙,即“讶”),表示美得令人惊讶的玉砌回廊。楷书异体字“琊”加“双耳旁”(邑,借代宫殿),强调宫殿区内的玉砌廷廊。楷书异体字“邪”(篆文)省去“琊”字中的“王”(玉)。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古籍多以“琊”代替“玡”。“琅”和“瑯”(郎)是宫殿区内用冰清玉洁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廷廊;“玡”和“琊”(邪)是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因此古籍中“琅玡”也写作“琅琊”,或写作“琅邪”,或写作“瑯琊”,或写作“瑯邪”。
7.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庙宇,祭祀场所。詩,篆文(言,说)(寺,庙宇,祭祀场所),表示祭祀主持者祝祷赞颂。造字本义:动词,祭祀时赞颂神灵和先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诗”,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汉语中常“诗歌”并称,词义偏指“诗”——“诗”将浪漫、神秘的心与灵外化为文字,但阅读欣赏者限于知识阶层少数精英分子;“歌”将诗句咏叹为便于传播的曲子,任何不识字的百姓都可以听可以唱;“诗”有韵,是文字层面的歌;“歌”有腔,是有声的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詩,志也。从言,寺聲。訨,古文詩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诗,是心志的流露。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訨,这是古文是“诗”的省略写法。
8.“書”与“晝”同源,后分化。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竹管,借代毛笔。晝,甲骨文(又,抓持、执握)(半个“竹”,借代毛笔)(囗,圆圈,太阳),表示手握毛笔画太阳,记录日起日落的一天。有的甲骨文把“囗”写成“日”,明确“画日”含义。历学发明之前,古人在每天天亮时画圈记录,以累计所经历的时日。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金文用“╳”代替“日”,表示记录不见太阳的阴暗日子。繁体金文综合记录日出的、记录阴天的两款金文字形:(聿,手握毛笔)(“两点水”,墨汁)(╳,不见太阳)(囗,圆圈,太阳),表示记录所经历的每一天,无论阴晴。有的金文将“聿”简写成“丑”(扭),将“两点水”写成“四点水”,将“╳”写成。当“晝”引申为名词“白天”后,篆文分化,分化字形基本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承续“晝”的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执毛笔,写写画画,用象形字纪时、纪事。《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书”,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书”的草书字形,截取“書”草书字形中的“聿”的上半段进行整体简化。同源字“書”与“晝”,分化后“晝”主要作为名词,表示“白天,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段”;“書”主要作为动词,表示“手执毛笔,画画写字”。汉语中“文”和“書”都表示字体类型,但含义有所区别:“文”是用刀具刻划出来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具备较强的形象感;“書”是用软笔写出来的表义符号,通常规则而抽象。因此,有“甲骨文”、“金文”之名,没有“甲骨书”、“金书”之称;有“隶书”、“楷书”之说,没有“隶文”、“楷文”之谓;而篆体符号,既有用刀刻画的也有用笔描写的,所以既可称之“篆文”,也可称之“篆书”。
9“”的是“溫”的本字;“昷”是“”的异体字;“温”是“溫”的异体字。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盆”的省略,表示宽敞的盛器。,甲骨文(像一个人站在水中)(皿,即“盆”的省略,浴盆),表示站在浴盆里洗澡。简体甲骨文省去“止”,将简化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站在水中的人写成“囚”(“泅”的省略,浮游),表示漂浮在浴盆中。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囚”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皿”写成。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溫”代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隶书将“”简写成“昷”。造字本义:动词,将浴盆里的水加热到不冷不热的宜人温度,以便浸泡洗浴。古籍多以“温”代替“”和“溫”。古籍常“温暖”并用,“温”的本义是加热浴盆;“暖”的本义是烤火或晒太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溫,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从水,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温,河川名。源出犍时为涪河,向南汇入黔水。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昷”作声旁。
10“”是“微”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和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微”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微,隱行也。从彳,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春秋传》上说:“白公的门徒将他的尸体隐匿在山上。”


二、翻译

所谓见形为容、象体为貌,就是根据卦爻和卦象来推测事物的吉凶征兆,这就是爻所起到的作用。依据卦爻可以推断吉凶,依据一个人的外形、容貌、行为、体态等信息,可以推断出他的内心世界。
有保守自己内心的人,眼睛和耳朵不视听奸邪之事,说话必定称引《诗经》和《尚书》中的文句,行为不过分不越轨,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容貌庄重、表情温和,这种人不能通过外在相貌来推测他的内心。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隐藏好自己的实情,弥补好自己言行的漏洞,离他而去。
所谓闻声知音,就是处理双方意气不合,彼此之间恩惠和友爱不能相同的方法。
因为商与角不相合,徵与羽不相配,能作为四声之主的,只有宫声了。
所以音调不和谐,人听起来就会感到难受,因为话语中有散、伤、丑、害的问题,人听起来就会不舒服。即使有美好的品行、受人赞誉,也不能像比目鱼、比翼鸟那样亲密无间。这就是意气不合、言语不协调的缘故。

三、理解联想事例
通过一个人外在的相貌、体形、言行举止、言语可以了解一个人。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会影响他的外在,比如一个人总是很焦虑,他可能是会老是皱眉,久而久之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以前听过一句话,一个人脸上的每一道褶子都写着他的故事。而一个人的语言也很容易呈现他的真实状态,语言是内心的媒介,从他说话的状态、内容、语气等信息里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
提问:昨天的经文列举了中经制人而不制于人之法,今天的经文讲述其中的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为什么能够制人而不制于人
形容体貌和声音之法能够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避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可以把握主动权,能够制人而不制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7 2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第四天任务
“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一、查字正音
1.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解,甲骨文(双手,抓持)(角,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牛,长角的动物),表示屠夫双手从牛的头上剖取牛角,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并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另加“刀”(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和“牛”简写成。汉语中常“解剖”并用,“解”表示分割动物肢体,目的是化整为零;“剖”表示切开动物的胸腹,目的是进入内部观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一曰解廌,獸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解,分开,剖开。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表示用刀判牛角。一种说法认为,是解廌,剖解兽体。

2.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挥臂攻击。仇,篆文(人)(九,“究”的省略,追究),表示追究对方。造字本义:动词,追究伤害,攻击报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注:“仇”合并“雠”之后,“仇”只在作为姓氏或地名时读它原有的读音 qiú ;作动词时转读被合并字“雠”的读音 chóu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发生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仇,讎也。从人,九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仇,配偶。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九”作声旁。
3.負,金文(人)(貝),表示人驮贝。貝是远古货币,拾贝者驮贝而归,远行者驮贝而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肩驮贝而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负”,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負,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貸不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负,自恃。字形采用“人”作边旁,像一人持守钱贝、有所依仗的样子。一种说法认为,“负”是取货而不付钱。
4.宗,简体甲骨文(宀,屋宇)(示,祭拜祝祷),表示专供祭祀的屋宇。繁体甲骨文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示”写成。有的繁体甲骨文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示”写成。金文、篆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同姓子孙献祭崇拜祖先的祠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古籍常“祖宗”并称,泛指有血缘关系的先人,“祖”指后代所崇拜的最初血缘先人,中华始祖只存在于历史文化记忆之中;“宗”指同祖后代的分支,同一宗族的人往往具有现实的地理范围和具体的同一祭祀祠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宗,尊祖廟也。从宀,从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宗,尊祖祭祀的庙堂。字形采用“宀、示”会义。
5.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核心。盅,金文(中,核心)(皿,器皿),表示置中的器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中”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皿”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用于司酒或司茶的小圆壶,常置于茶盘或酒盘的中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盅,器虛也。从皿,中聲。《老子》曰:“道盅而用之(象形网注:‘盅’应为‘’之误——参见‘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盅:器皿中空。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老子》上说,“道虚而使用它(‘盅’为‘’之误——参见‘冲’)。”
6.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麻服,孝服。哀,金文(衣,孝服)(口,哭),穿着孝服哭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披麻戴孝哭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衣”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哀,閔也。从口,衣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哀,怜悯。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衣”作声旁。
7.“并”是“併”本字。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人站在一起。并,甲骨文(比,两人站在一起)(二,相等、相同),在两人的腿部位置加“等号”二,表示两人的站位相同、或步伐一致。简体甲骨文将“等号”简化成一横,表示两人的腿部动作一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的混合结构,分拆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两人比肩而立或齐步平行。隶化后楷书把篆文字形变成两点加“开”的结构,导致篆文字形中的“人”形消失、“等号”消失。当“并”主要用作虚词之后,篆文在“并”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併”代替,强调人的并列、并行动作。古籍多以“并”代替“併”。“从”是两人一前一后相随;“并”是两人平行。《汉字简化方案》用“并”合并代替“併”、“竝”、“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并,相从也。从从,幵聲。一曰从持二为并。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并,相跟随。字形采用“从”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并”是由“从”字带着两个“干”字而构成的。
8.卑,金文(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十”。俗体楷书误加一撇,将隶书字形中的扇形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卑,賤也。執事也。从、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卑,地位低贱。被迫劳作。字形采用“、甲”会义。

9.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勾”同源,表示勾连。苟,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人头发上沾满了带刺芒的蒺藜。有的甲骨文将蒺藜形状的简化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由“人”形和表示植物的“艹”所构成的简化成,并加“口”,写成会义字。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句”(勾),并以“勾”为声旁;同时加“艸”,强调其植物属性。造字本义:名词,中国特有的伞形科藁本植物,果实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皱纹,体轻质硬,果柄易折断,果球表面的芒刺容易粘附人或家畜的毛发,以便四处传播。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卄”,将篆文字形中的“句”写成。
10.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益,即“溢”的本字,满溢)(“成”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表示“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写成“皿”。有的金文将“成”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皿”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盛,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黍稷。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二、翻译
所谓解仇斗郄,就是团结弱者,使强者互相争斗。斗郄,就是使强者互相争斗。强者争斗之后,对于胜利的一方,就高扬他的功劳,壮大他的声势。对于弱者失败的一方,就为他的失败感到悲哀,为他的衰落感到伤心,侮辱他的名声,羞辱他的祖宗,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对方奋起。

所以胜者听到自己的功劳和威势,就会一味进攻不知道退让;弱者听到己方失败,见到自己的损伤,反而会强大实力、倍增力量,拼死抵抗。无论对方的威势有多强大,己方的防御会更强大,都可以胁迫吞并他。


三、理解联想事例
如果对方的力量比我们大,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使他们发生争斗,对胜利的一方高度赞扬,使他们被胜利冲昏头脑,一味地激进;刺激失败的一方,使他们殊死搏斗,直到双方实力消耗,低到能控制的范围,再为我们所用。

四、提问 
振穷趋急是指当一个团队或组织陷入困境时,能使团队成员振作起来,当团队出现危机时,能立马赶过去解决危机,目的是“养使小人”;解仇斗郄的目标是让对方为自己所用,只是方法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8 21: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天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
“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外,议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因以怀惧,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尽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一、查字正音
1.“叕”是“缀”的本字;而“裰”是“缀”的异体字。叕,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衣”字两边各加一条连接线,表示在衣服的几个开口处添加连接、,即将零碎的布块连缀成衣。当“叕”作为单纯的字件后,篆文再加“糸”(丝)另造“缀”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针针一线线,通过大量手工劳动将碎布缝缀成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叕”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缀”,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籍多以“缀”代替“叕”和“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綴,合箸也。从叕,从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缀,用丝线将两块以上的布帛缝在一起。字形采用“叕、糸”会义。
2.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细”的本字,表示细致、讲究。思,金文(囟,即“细”的本字)(心,考虑),表示心虑审慎细密。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审慎细密地反复考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囟”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自虑为“思”;他念为“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思,容也。从心,囟聲。凡思之屬皆从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思,把人事放在头脑、心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囟”作声旁。所有与思相关的字,都采用“思”作边旁。
3.“貞”是“偵”的本字。貞,甲骨文(卜,神杖)(鼎,祭祀的神器),表示用神鼎占卜。有的甲骨文假借“鼎”代替“貞”。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造字本义:动词,在神鼎上祭拜占卜,察看神迹。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贞”,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当“貞”的“察看神迹”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偵”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貞,卜問也。从卜,貝以爲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贞,卜问神灵。字形采用“卜”作边旁,“贝”表示用来拜请占卜的钱财礼品。一种说法认为,“贞”字是用有所省笔的“鼎”作声旁,这是
京房氏说的。
4.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5.厲,金文(厂,石崖)(萬,两螯多足的毒蝎),表示石间毒蝎。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两螯多足的蜘蛛类节肢动物,一种大量分布在山涧石崖的巨毒蝎子。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两螯的形象写成“草头”。《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厉”,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萬”简化成“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厲,旱石也。从厂,蠆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厉,粗悍的磨刀石。字形采用“厂”作边旁,用有所省略的“蠆”作声旁。
6.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7.“复”是“復”的本字。复,甲骨文(南北两端各有瓮城的城邑)(夂,倒写的“止”,行走),表示往返于城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带瓮城的城邑写成,并用“人”代替“夂”。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的城邑简写成表示两个瓮城的“吕”,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一点一横的。造字本义:动词,往返于城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瓮城“吕”简化成“日”,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当“复”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彳”(行,走动)另造“復”代替,强调“行走往返”的含义。古籍多以“復”代替“复”。《汉字简化方案》用“复”代替“復”,并用“复”(復)合并代替“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复,行故道也。从夊,畗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复,走回头的老路。字形采用“夊”作边旁,采用省略“田”的“畗”字作声旁。
8.“期”是“”的异体字;而“朞”和“稘”是“期”的异体字。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箕”的本字,建筑时装沙运土的竹制盛具。,金文(日,时间、时日)(其,即“箕”的本字,借代建筑时装沙运土的工具,借代建筑劳动),表示建筑所需工时。有的金文将“日上其下”的结构,调整成“其上日下”的结构。当“”引申出“周而复始的循环时段”后,金文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用“月”(三十天一轮的计时循环)代替“日”(时间),将“”写成“期”,表示以一定时间长度为一轮的循环。繁体金文省去“月”,加“丮”(“执”的本字,操持工具)、加“止”(“趾”的本字,借代脚板、借代下地)、加“人”(农夫),表示农人以季节为令、一年一轮种植各种农作物。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完成建筑预估所需的一轮工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其”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月”写成。楷书异体字“朞”将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篆文异体字“稘”用“禾”(稻谷)代替“月”(三十天一轮的计时循环),表示稻谷一年一熟的种植周期。古籍多以“期”代替“”、“朞”和“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期,會也。从月,其聲。,古文期从日、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期,两个时间点相重合。字形采用“月”作边旁,采用“其”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期”字,字形采用“日、丌”会义。
9.庶,甲骨文(宀,房屋)(石,指石垒的灶)(火,炊火),表示在家炊煮。有的甲骨文省去房屋“宀”。有的甲骨文将“石”写成,将“火”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火”简化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石”写成,导致“石”形消失,本义线索隐晦。造字本义:动词,在家里开灶煮饭。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底”。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庶,屋下眾也。从广、炗。炗,古文光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庶,聚集在屋下的群众。字形采用“广、炗”会义。炗,是古文的“光”字。
10.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道理。議,金文(言,说)(義,道义、真理),表示论辩是非。造字本义:动词,论辩是非、道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议”,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義”简化成“义”。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議,語也。从言,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议,讨论。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义”作声旁。

二、翻译
“缀去”的方法是,对那些离去的人,用套近乎的言语联络,使他们不忘自己,旧情仍存。对于忠贞信义的人,要称颂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说他们将来可以大有作为,也可以回来和自己共事,对方领会意思必然满怀期望和喜悦。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检验自己的经历,表达依依不舍的心意,和要走的人联络感情。那么,此人虽已离去,必定把“我”的情谊铭记于心。
“却语”的方法是,伺机观察对方的短处。所以,人话多了必然会有过失,要议论他的失误并加以验证。要用那些触犯禁令的言谈来吓唬他,使他畏惧。然后,真诚地安抚他恐惧的心向他表明自己没有恶意,让他安心,收起话语为其保密并离开。还要叮嘱他不要再把这些过失暴露给有见识的人。

三、理解联想事例
缀去,在生活中大家也在这么做,只不过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往往有同事离开时,大家会一起吃顿饭,联络感情,增进彼此的链接。却语会让我联想到伺候见涧以箝之的方法,两者有相似之处,都是瞄准机会加以利用采取行动。


四、提问
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两术的共同性在哪里?
共同性:都是笼络人心的方法,与对方保持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9 21: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第六天任务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敬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已。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于诚已。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辱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一、查字正音
1.攝,籀文(手,表示抓持、控制)(双手捏耳),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双耳,(手,表示抓持、控制)(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摄”,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双耳简化成“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攝,引持也。从手,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摄,引入并操持。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聶”作声旁。

2.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带有“心字边”或“心字底”的字形,多与人意识或情绪有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也有博学之士说,心是属火的臟器。所有与心相关的
字,都采用“心”作边旁。
2.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技”的本字,表示巧能。伎,籀文(人)(支,即“技”的本字,巧能),表示有一技之长的人。造字本义:名词,古代表演百戏杂技的艺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支”写成。古籍常假借“伎”代替“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伎,與也。从人,支聲。《詩》曰:人伎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伎,党与。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支”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穷究他人,伤害他人而手段多端。”
3.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檢”的省略,表示查对、核实。驗,篆文(馬,力畜)(即“檢”,核查),表示相马师检测马匹。造字本义:动词,相马师检查、测试马匹。隶书将篆文“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僉”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验”,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简化成“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驗,馬名。从馬,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验,一种马的名称。字形采用“马”作边旁,“佥”作声旁。
4.“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人),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误将“干”写成形似“草头”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敬”的本义“严重告戒,使之谨慎恭肃”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警”代替,或篆文再加“人”另造“儆”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敬,肅也。从攴、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敬,态度恭肃。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茍”作声旁。
5.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为篆文对甲骨文字形中“矢”(箭只)的误写。效,甲骨文(矢,借代射箭)(攴,持械攻击),表示士兵在战斗中射箭或持械攻击。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箭形“矢”写成“交”。造字本义:动词,在战斗中射击拼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交”写成,将篆文的“攴”写成俗称“条头”的“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效,象也。从攴,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效,模仿。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交”作声旁。


6.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7.“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的本字,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的本字,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
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8.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探”的本字。罙,金文(穴,洞穴)(口,洞口)(分,拨开)(人,探穴者),表示勇敢者进入洞穴探索。篆文的“罙”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口”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分”与“人”合成的写成“火”,其中像“又”,表示伸手掏摸。当“罙”作为单纯的字件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探”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把手伸进看不见的洞穴里摸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简写成“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探,遠取之也。从手,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探,伸长手臂够取较远的东西。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罙”作声旁。
9.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欄”(栏)的省略,表示小栅门。澜,篆文(水,波)(阑,门栏,栅门),表示如栅大波。造字本义:名词,高大如栅的水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澜”,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闌”简化成“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瀾,大波爲瀾。从水,闌聲。漣,瀾或从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澜,大波为澜。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阑”作声旁。涟,这是“澜”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连”作边旁。
10.“淫”是“霪”的本字。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婬”的本字,表示帝王在宫廷中与众多宫女放纵性爱,寻欢无度。淫,篆文(水,雨水)(㸒,即“婬”,放纵性欲),表示降雨放纵,即雨天连绵不断。造字本义:动词,降雨过度,雨天连绵不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㸒”写成。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字音相同,古籍常假借“淫”(降雨过度)代替“婬”(纵欲过度)。当“淫”被习惯性假借代替“婬”后,俗体楷书再加“雨”另造“霪”代替,强调久雨不停。古籍多假借“淫”代替“婬”和“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淫,侵淫隨理也。从水,㸒聲。一曰久雨爲淫。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淫,隨其脉理慢慢浸渍。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㸒”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久雨不停为“淫”。


二、翻译
“摄心”的方法是,见到好学而技艺高超的人,就四处宣扬他的名声;他的才能一旦得到证明,就真心惊叹他的名声,这样对方就会在心里和自己拉近关系。把他的成就显示给众人,用过去的经验证明他的成就,并表示自己真心为他高兴。碰到贪酒好色的人,要想办法打动他,用音乐感动他,说明沉迷酒色必然会加速灭亡,表达人生苦短的忧愁。这样他会因为学到了技艺和音乐而欢喜,同时也因戒绝酒色而延长生命,最终明白自己对他的心意,并相约后会有期。
“守义”的方法是,与人交往要坚守仁义,并且用仁义来打动对方的内心,使其心意相通。既然是探知对方内心,就应该明白对方的心意所在。通过仁义之道,从外在到内里控制他的内心,由此就能无往而不胜,使其跟随。所以,小人和对方勾结,用旁门左道就会败坏国家,夺取政权。不是贤明智慧的人,不可能用道义来保家卫国。圣人崇尚道义的精微玄妙,确实是因为“道”可以转危为安,救亡图存。



三、理解联想事例

摄心跟深度共情有相似之处,对技艺高超的人,是欣赏他,宣扬他的名声,让对方觉得我们是发自内心地支持他;对贪酒好色的人,用音乐感动他,让他有替代的行为,明白沉迷酒色的害处。守义,用仁义打动对方的内心,使其心意相通,贤明智慧的人,才能做到不偏不倚,用道义来保家卫国。


四、
今天经文讲述中经最后两术摄心和守义,提请思考的问题是,对“好学伎术者”和“淫色酒者”如何摄心?守义之术的核心环节在哪儿?
对“好学伎术者”和“淫色酒者”在顺应对方的基础上,支持和教化对方,发自内心地为对方考虑,以达到摄心的目的。守义的核心环节在于遵循道义,守好自己才能牧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0 22: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得:在各种形势里,要掌握主动权,不然就会受制于人。中经讲述了掌握主动权的方法,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10 09:47 , Processed in 1.097076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