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15999336089

韩志华的《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1: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28日
审视阅读过程中完成的树形图,对照原文,说说树形图不合理的、需要调整的地方是哪些?
初步分析了图形,发现捭阖和符言还没有完全对应根和末,没有形成一种闭环的螺旋式上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1: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第一天
审视阅读过程中完成的树形图,对照原文,说说树形图不合理的、需要调整的地方是哪些?
我感觉做的还是粗糙,不明就里,今日再看反应篇,认为还是要把反应放在根处与捭阖同为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1: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第一天
审视阅读过程中完成的树形图,对照原文,说说树形图不合理的、需要调整的地方是哪些?
我感觉做的还是粗糙,不明就里,今日再看决篇篇,认为还是要把决篇与符言同为末,因为他们都是开出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21: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8.30
重新体会整张树形图,用文字概述鬼谷子要点
通过本张图形,进一步认识到捭阖反应为根,捭贵为周,阖贵为密,捭阖之术也是阴阳之术,掌握了捭阖之术便是掌握了阴阳通古知今之术(根),打开捭阖大门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建立内在关系的内揵,出现裂缝及时补救的抵巇,扩大外围关系的飞钳,确定是离是合的忤合,量权和揣情的揣篇,极其隐秘的摩篇,实现权力控制的权篇,建立利益体系的谋篇等大戏(本),进而演化出利益风险不可控则不做的决篇和安徐正静持守奖罚分明的符言(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22: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写鬼谷子全篇思想的提纲
捭阖反应(根)进出随意左右意志,观察对方捕捉实情
内揵抵巇(本),内合之术,建立关系驾驭对方,分歧裂隙及时补救
飞钳忤合(本),外合之术,成立联盟强大力量,根据形势敌友转化
揣摩权谋(本),量权揣情隐秘摩术实现权力控制和建立利益体系
决篇符言(末),经以上操作,可实现决断之术和对正确的坚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16: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自己的心得提纲
一、概述鬼谷子是一本怎样的书,本次跟老师学习精读是出于怎样的动机,学了这么长时间有什么收获与触动
二、按照自己制作的根本末图形,针对捭阖、反应、内揵、抵巇、飞钳、忤合、揣摩、权谋、决篇、符言逐一讲述自己的心得
三、继续将此书的学习作为常态化进行及后续的打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16: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第五天  全面列举,鬼谷子所引发的你的思想要点
1.阳动而行,阴隐而止,辩证阴阳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势与能,春天是生长,秋天是杀伐,是老天的事要顺势而为,保持虚静状态,利用捭阖之术,言善以始其事,言恶以终其谋。
2.欲与对方建立关系必须是要掌握其所有真实情况,这是要做大量工作比较难达到
3.经营关系确实是要摩而恐之,能发现相互之间的问题随时提醒自己,相益则亲,相损则疏,此话不假
4.主事日成,主兵日胜,期待通过学习渐渐能向此目标靠拢,最近学习2N11课程,如果能让主体感做主,对于个人来说,就向这个目标迈近了一步,
4.安徐正静很有感觉,下午的学习本来事情很多,想到这几个字居然就静了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22: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昨天的提纲,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心得。
通过三个月对鬼谷子一书的深入学习,本书成书于公元前,鬼谷子师从老子,老子又师从于三皇五帝,对之前的一些偏见和误解也有了较为正确的思想,立势而制事,抵而塞之或抵而得之,圣人以天地立心,为苍生谋福,存公心无私心,是在本着这个原则的基础之上开展的一系列道和权谋之术。
捭阖阴阳之道,变化无穷各有所归,将人分类管理便可进可出,捭阖贵周密,言善以始其事,言恶以终其谋。反应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比,复以知己,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不能一次了解对方就需多次进入对方心里。内揵根据反应进入对方心里搞清楚其志意,使用合纵或连横之术驾驭对方,使对方为自己谋利得起情,制其术可揵可开。抵巇是要主动进行全程的内合关系管理,所有关系都会自然老化,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不断呈螺旋式上升管理关系,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飞钳是对外合关系的管理,也就是联盟,组织必个人力量大,联盟比组织力量大,团结一切可团结的人为我们所用。忤合是在新形势的转化下,朋友可能转化为敌人,敌人也可能转化为朋友,忠实无真,不能知人,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思维看待今天的人和事。揣篇中重点表达了量权和揣情,说到国事必要量权,说到人主定当揣情,谋虑情欲莫不如此。摩篇是揣篇的术,如何做到主事日成,主兵日胜,利用内外互动探测对方内心实情,情合者听,成而不拘,久而化成。权篇是怎样和更多的人建立关系,让更多的人都为我所用,进而支配更多的资源,掌握更多的权力,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谋篇是在权术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让对方最大程度的为我方利益服务,决篇讲述的是执行,利益不可控风险不可控都不能贸然行事,否则将会功亏一篑,符言讲述了安徐正静的持守天道,时刻进行关系管理,兼听则明,赏罚分明,处事周全,其结果自然会好。
能够督促自己坚持参加本轮学习,感到受益匪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看问题的两面性,学会了辩证的看待和处理问题,书中一些经典名句读来朗朗上口,字字句句含有深刻哲理,自身在实践中还是没有融会贯通,并希望能够把学问做在自己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18: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4日持枢
持枢, 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一、查字正音
1. “持”的字源解说
“寺”是“持”的本字。寺,金文   (之,止,不动)  (又,手,表示持握),表示持守、维护、控制。有的金文 以“寸” 代替“又” 。有的金文 加“口” (邑),表示辅政官员聚集的地方。有的金文 加“邑” (都邑),表示“寺”是设在都城供官员暂住的地方。秦代前后称都城接待官员的地方为“寺”;汉代开始亦将接待西来高僧的地方称为“寺”。当“寺”的“维护、持守”本义消失后,篆文 加“手” 另造“持”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保守,维护,控制。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2. “枢”的字源解说
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周围有护墙保护的聚居地。樞,篆文   (木,门轴)  (區,比喻确保门轴运转的凹槽),表示门轴之槽。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建筑中扣住木板门轴两端的臼槽。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枢”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 简化成“区” 。
3. “生”的字源解说
生,甲骨文 是指事字,在草叶 (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 用“土” 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成为会义字:   (屮,新芽)  (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 将篆文上部的“屮” 简化成 ,失去植物嫩叶萌发 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4. “长”的字源解说
長,甲骨文 是象形字,像一个人 头发飘散 的样子。有的甲骨文 像头发飘散 、拄着拐杖 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 在头发飘散形象 的基础上加“又” (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 突出了人 的头上飘飘的头发 和拄杖的手 。籀文   (头发)  (发簪)  (人),强调头发。篆文 在籀文的“人” 里面加“手” 。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与“手”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
5. “收”的字源解说
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糾”的本字,表示绳子缠绕、打结。收,篆文   (丩,即“纠”,纠结,表示用绳索梱绑)  (攴,持器械打击),表示捆绑罪犯,并加以打击。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俗体隶书 将“攴” 写成“反文旁” 。造字本义:动词,打击罪犯,梱绑入监。
6. “藏”的字源解说
“臧”是“ ”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 ,甲骨文   (臣,即“目”的竖写,睡卧)  (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用“口” (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 (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 (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 加“走” (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 综合甲骨文字形 和金文字形 ,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 ”演变成“臧”。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 再加“艸” (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草头” ,将篆文字形中的“臧” 写成 。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 ”和“ ”。“藏”字合并代替了“ (zàng)”和“ (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 ,甲骨文   (宀,房屋)  (爿,卧床)  (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 ”   (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  (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 ”和“ ”;而“ ”字和“ ”字已被废弃。
7. “逆”的字源解说
“屰”是“逆”的本字。屰,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是“大” (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 再加“止” 另造“逆”代替,或 加“彳” (行进),或甲骨文 加“辵” (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 写成“大” 字加一横 的 。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屰” 写成 。古籍多以“逆”代替“屰”。
8. “盛”的字源解说
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   (益,即“溢”的本字,满溢)  (“成”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表示“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 写成“皿” 。有的金文 将“成”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
9. “衰”的字源解说
“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   (“衣”的省略,借代衣领)  (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 连写成 ,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 明确写成“衣” 。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有的隶书 误将棕毛披垂的 (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 ,导致“衰”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 ;有的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 。当“衰”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艹”(草)另造“蓑”代替。
10. “纲”的字源解说
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绳织的捕猎工具。綱,甲骨文   (“网”的简写,捕网)  (糸,绳),表示提网的总绳。籀文 写成“木” (柄)、“糸” (绳)会义,表示提网的手柄。篆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网” 写成“岡” 。造字本义:名词,提网的总绳。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岡”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纲”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岡” 简化成“冈” 。
翻译:
持枢, 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持枢就是始终持守住道的规律,比如春天禾苗破土而出,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藏物,这是老天的运行规律,千万不可背道而行之。如果背道而驰,虽然有可能获得短暂成功其实注定也要失败。所以作为君主也要遵行老天运行规律,春夏秋冬,也一定要遵守千万不要逆之而行,破坏规律也有可能国力强大事业达到顶峰终必走向衰败的下坡路。这是天地运行的大道、人君的总纲。
三、理解联想事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该什么时令就干什么事,春天拔苗助长,希望禾苗长得高高的,这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最后的结果是颗粒无收,保养身体也是按照季节进补锻炼最有效果,我家门口的菜店,平日里人来人往生意不错,此次疫情店主突发奇想涨价颇多,引起居民投诉,结果疫情期间没挣到什么钱,这也是不按照规律办事,妄想投机取巧,头几天挣的很多,之后连老本也赔进去,这就是虽成必败。
四:提问结合自己对华夏思想的理解,说说鬼谷子讲要持的枢,可能是个什么样的枢?
答:枢是古代建筑中扣住木板门轴两端的臼槽。作用可以使门可前可后,可进可出,应该是和捭阖的意思一致,只要保持住枢的功用,枢就是天道运行规律,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21: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5日中经
第十三周 第二天任务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一、查字正音
1. “振”的字源解说
“辰”是“ ”的异体字;而“辰”是“䢅”、“振”和“辱”的本字。 ,甲骨文   ( ,是“石”的简写,借代石器)  (是“丮”的简写,即“执”的本字,双手持握),表示手执石器,进行原始的劳作生产;其中“ ” 是“石” 的简写、 是“丮” (执,双手抓持)的简写。简体甲骨文 将“石” 简写成 ,将“丮” 简写成 。甲骨文异体字 用“又” (单手抓持)代替“丮” (执,双手抓持)。当“辰”的“手持石器、砍斫挖凿”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再加“又” (抓持)另造“辱”代替、或甲骨文 加双手“廾” 另造“䢅”代替、或金文 再加“手” 另造“振”代替,强调手持石器的劳作的含义。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辰”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石器时代的先民手持石器,伐木锄草,垦田耕作,辛勤忙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写成“提手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辰” 写成 。作为动词,古籍多以“辱”或“振”代替“䢅”;作为名词,古籍多以“晨”代替“䢅”。
2. “恩”的字源解说
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依靠。恩,金文   (因,依靠)  (心,感激),表示感激依靠。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内心所感激的借以渡过难关的外来帮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因”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
3. “惠”的字源解说
惠,金文   (叀,纺纱的转轮,借代纺织)  (心,表示善良温柔),表示女子纺纱织布,操持家务。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女子心灵手巧,善良温柔,且心地美好,与人为善。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古人称大臣善于组织管理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4. “拘”的字源解说
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纠结。拘,篆文   (手,抓)  (句,纠结、绑),表示抓捕并捆绑。籀文 加“糸” (绳索),强调“用绳索捆绑”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逮捕,捆绑嫌犯,看押。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句” 写成 。
5. “阗”的字源解说
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填”的省略,表示充塞。闐,篆文   (門,借代家园)  (真,即“填”),表示塞满家园。造字本义:动词,各路宾朋与热闹喧声遍布家园。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阗”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简化成“门” 。
6. “缀”的字源解说
“叕”是“缀”的本字;而“裰”是“缀”的异体字。叕,篆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衣”字 两边各加一条连接线 ,表示在衣服的几个开口处添加连接 、 ,即将零碎的布块连缀成衣。当“叕”作为单纯的字件后,篆文 再加“糸” (丝)另造“缀”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针针一线线,通过大量手工劳动将碎布缝缀成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叕”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缀”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古籍多以“缀”代替“叕”和“裰”。
7. “摄”的字源解说
攝,籀文   (手,表示抓持、控制)  (双手 捏耳 ),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 写成双耳 ,   (手,表示抓持、控制)  (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摄”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双耳 简化成“双” 。
8. “戚”的字源解说
“尗”是“叔”和“戚”的本字。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叹息。尗,金文   (干,武器)  (八,即“兮”的省略,叹息),表示执干而舞,哀号叹息。当“尗”成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加“又” (抓持)另造“叔”代替,强调手执干器;或者金文 加“戈” (另造“戚”代替,表示手执干戈,表演悲伤的祭亡舞蹈。篆文 将金文字形的左右结构 调整成包围结构,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戈” 写成“戊” ,弱化了金文字形中的“兮”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尊长手执干戈表演悲伤的祭亡舞蹈,一边舞蹈一边哀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戊”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尗” 写成
9. “依”的字源解说
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装。依,甲骨文   (衣,上装,借代前胸)  (人,人体),表示一个人偎在他人胸上,不愿离开。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偎在对方胸口,表示心连心,不愿离开。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衣” 写成 。
10. “施”的字源解说
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   (㫃,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  (也,即“蛇”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㫃” 写成 ,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 写成“方”形的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 写成“人”形的 。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㫃”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也” 写成 。
二、翻译
《中经》,说的是能救助陷入困境或有急难的人。要对善于辞令的人和品德淳厚的人施行恩惠;要救助处于困境的人,使他们永远不忘恩惠。能言善辩之士,多行善事,广施恩惠。施行厚德的人,行事都依据于道。救助处于困境的人,目的是豢养他们,使他们听从使唤。士人在乱世之中往往会处于危险境地:有的在困境中挣扎,有的因能言善辩而遭谗害,有的放弃仁德而成为一世雄主,有的被拘成为罪人,有的明哲保身,有的处于危败的境况中而能够自立。所以为人处世之道,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控制。控制别人就掌握着主动权,被别人控制就会丢掉性命。所以,看见外形要能判断面容,估量身材要能推知相貌,听到声音要能随声唱和,要善于解除仇恨和与敌斗争,要善于挽留想要离去的人和对付前来游说的人,要善于摄取真情和恪守正义。《本经》是记录如何做到这些方法的根本道理的,其运用时变通的要点在《持枢》和《中经》。
三、理解联想事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帮助,陷入困境品德纯厚懂得感恩等人都可帮,为人处世一定要牢牢掌握话语权,所以要学会控人的本事、
四、今日提问
今天的经文讲,中经的意思大概是说,有道之人固守道义于天下的道术,可以称之为中经之道。中经之道在于“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中经之要在于“贵制人,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制人而不是制于人的道术有: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并指出这些道术有其基本原理和运用中的变化规律。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在鬼谷子的论述体系中,持枢、中经、本经及本经阴符七术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本经为根,持枢为本,中经为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10 07:20 , Processed in 1.095295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