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睿涵

睿涵《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22: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9-12 22:46 编辑

第二天
一抄写原文: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二查字正音1修
xiū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小心。修,金文攸,即“悠”的省略,小心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二”写成“彡”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攸”写成。由于“脩”字与“修”字的读音相同、且字形相近,古籍常将“修”字与“脩”字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修”字合并代替“脩”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修,飾也。从彡,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修,装饰美化。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攸”作声旁。


2炼
liàn
鍊”是“煉”的异体字。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練”的省略,表示反复操作以求品质的改变。煉,篆文火,燃烧柬,即,反复操作以求品质的改变),表示烧熔金属使之质变。造字本义:动词,用烈火冶金提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炼”,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柬”简化成。《汉字简化方案》用“煉”合并“鍊”。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煉,鑠治金也。从火,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炼,烁冶金属。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柬”作声旁。


3类
lèi
”是“”的异体字。,金文米,借代谷物、植物犬,借代动物、野兽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頪”省去“犬”。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頪”写成,并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大”。《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类”,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页”。古籍多以“類”代替“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類,種類相似,唯犬爲甚。从犬,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类,同一种属的事物之间相互呈现相似,这一点在犬科动物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頪”作声旁。


4疑
”是“疑”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大,成年人),表示张嘴问话。有的甲骨文像行路人拄杖的行路人张嘴问话。繁体甲骨文加“亍”(“行”的省略,四通大道),强调行路人在十字路口询问方向。金文加“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亍”写成“辵”,加“牛”(疑为“”的误写,即“”的本义,反向迎面而来),表示向迎面而来的人问路。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口”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矢”;用“子”(儿童)代替金文字形中的“牛”,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疑”代替“”。“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5惑
huò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惑,金文或,不确定)。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惑,亂也。从心,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惑,内心迷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或”作声旁。



6舍
shè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余”的省略,表示简易茅屋。舍,甲骨文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囗,代表村邑,民众集会、祭祀的公共广场),表示村邑中的公共简易建筑,即供旅人、客人暂住。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和客人暂住的简易客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余”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舍”合并代替“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舍,市居曰舍。从亼屮,象屋也。口象築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舍,为旅客服务的商业客店叫“舍”。字形采用“亼、屮”会义。字形像房屋的样子。字形下部的“口”,像建筑物。


7衰
shuāi
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衣”的省略,借代衣领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连写成,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明确写成“衣”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有的隶书误将棕毛披垂的(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导致“衰”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当“衰”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艹”(草)另造“蓑”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衰,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古文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衰,用草纺织的雨衣。这种雨衣在秦地叫作“萆”。字形采用“衣”作边旁,,像雨衣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衰”字。


8威,金文戌,刑具女,女子),表示对女子施刑。有的金文将“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戌”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威,姑也。从女,从戌。漢律曰:“婦告威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威,丈夫的母亲。字形采用“女、戌”会义。汉朝的律法中曾提及“妇人告发丈夫的母亲。”


9势
shì
埶(艺yì),疑为“執”(执zhí)的变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拘捕罪犯。勢,篆文埶,疑为“執”的误写,拘捕力,强力),表示强力拘捕。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势”,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埶”简写成“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勢,盛力權也。从力,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势,充满权与力。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埶”作声旁。


10执
zhí
“執”是“挚”的本字。執,甲骨文幸,拷手的枷锁丮,伸出双手的人),表示一个人的双手被锁在木枷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枷“幸”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同时将金文字形中伸出双手的人“丮”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木枷锁住嫌犯双手,正式逮捕拘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丮”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执”,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幸”简化成“提手旁”当“执”的“拘押嫌犯”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手”另造“挚”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執,捕罪人也。从丮,从幸,幸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执,抓捕罪人。字形采用“丮、幸”会义,同时“幸”也作为声旁。


11施
shī
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同源,是“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金文㫃,是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㫃”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㫃”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施,旗皃。从㫃,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㫃”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12养
yǎng
“䍩”和“養”是“𢼝”的异体字。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𢼝,甲骨文羊,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攴,持械打击),表示手持鞭子在山地驱赶羊群。甲骨文异体字将“羊”写成,并用“行”(行进)代替“攴”(挥鞭驱赶),表示驱羊出门放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篆文异体字“飬”将籀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用“食”(喂饲料)代替籀文字形中的“攴”(挥鞭驱赶),表示以圈羊喂草代替户外放牧。造字本义:动词,牧羊或圈羊喂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食”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依据狂草字形中“食”字下部的“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局部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介”古籍多以“養”代替“𢼝”和“䍩”。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養,供養也。从食,羊聲。𢼝,古文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养,供养。字形采用“食”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𢼝,这是古文写法的“養”字。



三翻译
通过学习修德炼气体会出道的,就称作圣人。圣人是通过“类知”的方法来认识道的。所以人虽然与一(道)同生,内在的本性是相同的,但是却随着沾染外物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人通过九窍等外在感官来实现对同类事物的认识,如果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就需要借助心来思维,如不能感知,那么就是心与九窍之间的气不通,就会思路堵塞,无法认识事物。如果思路畅通,五气就能够得到涵养,这时要努力确保“神”气归宿于心,这就叫做“化”。五气之变化,就能产生或志、或思、或神、或德等不同效果,而神在其中居于首位。宁静平和才能养气,五气之融和德等不同效果,而神在其中居于首位。宁静平和才能养殖气,五气之融和合一,则志,思,神,德四者均旺成国,四者旺盛会便导致威势散发,威势散发便宜能无所不为。如能将此威势必存之于内心,这就叫“神化”。归之于肉体,便宜成真人。真人同于天地合于大道,坚守“一”而生产并养育万物,怀抱上天的心意,施行首先恩惠,以无为之道来指导思虑,通过这种途径来散发威势。士要能理解熟悉这一点,精神旺盛才能长养意志。
四理解联系事例
圣人以类知之。
真人同天而合道。
神为长,心为舍,静和者养殖气,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

五背诵发微盘。
六老师 提问:2段经文讲述了圣人和真人是什么。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圣人借此获得真人的能力,请你说说圣人是如何获得真人能力的?

圣人通过学习修德炼气来体会道,圣人是通过类知的方法来认识道的。真人同于在地合于大道,坚守“一”而生产并养育万物,怀抱上天的心意施行道德恩惠,以无为之道来指导思虑,通过这种途径来散发威势。
圣人通过修德炼气,即宁静平和养气,五气融和合一,则志思审德,均旺盛,四者旺盛会便宜使威势散发,便宜能无所不为。如能将此威热存之于内心,归之于肉体,便成为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23: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9-13 23:51 编辑

9月13日   14周第三天
    第三天
    一抄写原文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
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二查字正音
1灵:造字本义:动词,大旱之时,巫师念念有词地祭祀祝祷求雨。
2思:造字本义:动词,审慎细密地反复考虑。
3达: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
4散:造字本义:动词,以外力破坏物体原有结构,使之分离成若干部分。
5衰: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
6惶:造字本义:动词,步伐不坚定,慌慌张张地走。
7烦:造字本义:形容词,因思想负担而焦燥不安。
8胸:名词,体毛浓密的颈腹之间的大肌块部位。
9分: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将物体由整体切割成若干小单元。
10识:造字本义:动词,辨认、指称武器的归属或来源。
11察: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
三翻译
养志,是因为五气之一所产生的思绪论不畅达,也就是说人的思路不畅通。使思路达,思绪论畅,故须养志。人一旦有了某种欲望,反馈到心里就有了志,志受到欲望的驱使。人的欲望一多,心气就不能集中,心气不能集中那么志就衰减,志衰减就会导致思路堵塞不畅。所以,心专一,那么欲望就不会扰乱心神;欲望不会扰乱心神,那么志和其表现出来的意图就不会衰减;志意不衰,那么思维的理路就畅达了。思维的理路畅达了,那么心气就能平和通畅地运行,心气平和通畅运行,,那么就不会感到心中有烦乱。所以,一个人在内心养志,就可以通过外在表现了解他人。养殖志能做到心气畅通,了解他人就能做到人尽其用。
如果要运用养殖志之法来考察人,一定先要知道对方养气和养志的功夫,知道对方的心气是盛还是衰,反过来。通过养殖志气之法替对方培养殖气和志,来观察他的心意反应,洞察他的思路所在,来知道他的才能。
四理解联系事例
心气一,则欲不惶,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
五背诵传微盘。
六老师提问:本段经文讲述志得养的运行逻辑,欲-使者为志-多则心散志衰 -思不达-不和通-乱气烦于胸中-欲徨........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欲不徨在养志中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则思理达则乱气不烦于胸中,内可养志,外可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4 2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9-14 21:07 编辑

第四天
一抄写原文: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二查字正音1固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篆文对金文字形中的字形的误写。,金文盾甲束,缠绕、捆束),表示对盾甲进行某种加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加强型的盾写成“古”;也就是说“古”中的“十”其实是“甲”,“古”中的“口”,其实是捆束造字本义:动词,给盾甲捆扎或加层,使之牢不可破。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固,四塞也。从囗,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固,四周阻塞不易进出。字形采用“囗”作边旁,“古”作声旁。


2达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
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3实
shí
,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4猛
měng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第一。猛,篆文犬,狗孟,第一),表示最好的狗造字本义:名词,最高大健壮的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孟”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猛,健犬也。从犬,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猛,健壮的狗。字形采用“犬”作边旁,“孟”作声旁。


5失
shī
失,金文在手上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失,縱也。从手,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失,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乙”作声旁。


6虚
”是“”的本字。,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7丧sā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养蚕的树。丧,甲骨文桑,养蚕的树众多“口”),表示桑树上众多蚕虫蚕食桑叶。造字本义:动词,满树蚕虫将桑树的叶子吃光金文有所变形,将甲骨文字形中形写成,同时加,强调消失的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形消失。隶书进一步变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衣字底”。《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丧”,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两个“口”简化成两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喪,亾也。从哭从亾。會意。亾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丧,失去亲人。字形采用“哭、亡”会义。“亡”也是声旁。


8仿
fǎng
仿”是“彷”的异体字。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朝向。彷,甲骨文行,四通大道四个“止”,即四个“趾”,借代四双脚),表示在十字路口的四个相似路口来回踱步,无法确定正确的方向。简体甲骨文将“行”简化成“亍”,将四只脚简化成一只脚,并且加“方”,强调方向的迷惑。有的简体甲骨“彷”将四个“止”都省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当“彷”引申出“相似、近似”的含义后,篆文异体字“仿”用“人”代替“彳”,表示两人的形象相似或言行举止相似。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的形象或言行举止相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彷”表示十字路口的四个路口相似;“仿”表示两人的言行举止相似;“髣”表示两人发型、容貌相似。古籍多以“仿”代替“彷”和“髣”。古籍也多以“仿佛”代替“彷彿”和“髣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仿,相似也。从人,方聲。,籀文仿从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仿,相似。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方”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仿”字,字形采用“丙”作声旁。


9佛
“佛”和“髴”是“彿”的异体字。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否定、不确定。彿,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彳,即“行”的省略,十字路口弗,不确定),表示叉路口与曾经的印象迥异不同,难以判断。“彿”的异体字篆文写作“佛”,用“人”(言行举止)代替“彳”(路口),表示言行举止之迥异不同。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的言行举止迥异不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弗”写成。“佛”的异体字隶书写作“髴”,用“髟”(头发,借代容貌)代替“人”(言行举止),强调发型、容貌之迥异不同(古人留长发,因此发型成为容貌的重要特征之一)。“彿”表示叉路口与曾经的印象迥异不同;“佛”表示两人言行举止之迥异不同;“髴”表示两人发型、容貌之迥异不同。古籍多以“佛”代替“彿”和“髴”。古籍也多以“仿佛”代替“彷彿”和“髣髴”。汉语中常“仿佛”并用,“仿”强调二者之相似;“佛”强调二者之不同;“仿佛”一词偏指二者之相似。
    
附注: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了一种觉悟真理的和平宗教,信徒们将创始者释迦牟尼尊称为“圆满觉悟真理者”(现代梵语为Buddha),汉代中原人将古梵语中的“圆满觉悟真理者”音译为“佛陀”、“佛驮”、“浮陀”、或“复豆”,并根据古梵语的读音将“佛(fú)”异读为f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佛,見不審也。从人,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佛,看到却看不清楚。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弗”作声旁。


10参
cān
”是“”的异体字。,金文晶,三颗星,即叁宿星座㐱,须发飘逸的老人星相师),表示用仪器观测天象,用叁宿星座作导航坐标指南,是“㐱”(须发飘逸的老人)的变形。有的金文将“晶”写成。简体金文将“㐱”省略成“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晶”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㐱”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博学的老者仰观星天,辨别方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晶”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㐱”写成。楷书异体字“參”将篆文字形中的“晶”简写成“厽”古籍多以“參”代替“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曑,商星也。从晶,㐱聲。,参或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参,曑和商,都是星名。字形采用“晶”作边旁,采用“㐱”作声旁。,这是“参”的异体字,将三个“日”的“晶”省略成三个“口”。


11安
ān
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安,靜也。从女在宀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义,表示女在屋下。


12坚
jiān
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賢”的本字,表示善于管理、组织。堅,古鈢字形臤,管理、组织土,壁垒、护墙),表示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固壁垒或城墙。篆文调整局部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臣”简化成两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简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堅,剛也。从臤,从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坚,刚硬。字形采用“臤、土”会义。


三翻译‘
志不养,那么心气就不安定;心气不安定,思虑就不畅达;思虑不畅达,那么反应在心理上就会造成志和意不充实;心理上的志和意不充实,那么在对事还必须的反应以及给出的对策上就不迅捷而灵敏;人的外部反应不迅捷灵敏反过来也折射到心里,造成志失和心气虚;志失和心气虚,就会导致志、心、神不能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养殖志的开始,务必要使自己安静下来。只有自己安静了,志和意才能充实坚定;志和意充实坚定,威势就会凝聚不散,人的精神就常常固守在体内,于是才能分散他人的威势。

四理解联系事例:
志不养---心气不固----思虑不达---志意不实----应对不猛--志失而心气虚---丧其神---仿佛---参会不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
己安----志意实坚----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五背诵发微盘
六老师提问:今天的经文讲志不养的发展逻辑,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志不得养,最终导致的后果是神丧,最后导致参会不一,也就是不能正确认识所见所闻。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养志之始,务在安己,而不是从别的地方开始?只有自己安静---内心踏实)才能使志意实坚,威势不分散,精神内守,寻他人的间。散别人的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5 10: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9-15 13:48 编辑

十四周第五天
   
一抄写原文: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之也。
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起。
二查字正音

静深远神明荣,计谋成间遂错凝识寄,奸邪倚诈谋枢机审。
三翻译

实意,就是充实提高心的思虑,也就是充实提高警惕思维能力。心在思虑的时候要安静,心安静了虑才能深远。心安静,神奇的策略就产生了;思虑深远,计谋就能成熟了。神奇的策略产生了,那么志就不会乱;计谋成竹在胸了,那么成功就会完满。意虑定了,心于是就安定了,心安定了,那么行动就不会出差错了,行动不出差错,精神就会饱满,精力就会集中。心有所惦记,就不能专心一意,奸邪就有了依托的地主主,就可能被对方,诈谋划所迷惑,往往就会言不由衷了。要相信净心的方法,守住真气而不使之外流,安神静心,待人精力高度集中,“意”与“虑”之间产生了相互交感的“实意”状态,到了这一步就可以听任等待事物的任何变化了。
计谋,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如果心里的虑与意不交会,那么表现在外在的听言就不审慎,期望从他人处得到信息就不可能。计谋一旦失败就会意虚,意虚就没有实意。所以在计谋的开始,务必要做到实意,实意必须从静心之术开始。
四理解联系事例
五背诵发微盘。
六老师提问:今天的经文定义了思的操作,指出所谓思,其关键在于实意,而实意则是气之虑。指出意虑定则心遂安的根本运行逻辑。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实意必从心术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6 23: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9-16 23:36 编辑

十四周第六天
   
一抄写原文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二查字正音
1脏
zàng
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隐匿。臟,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印刷体楷书月,即“肉”,借代生理组织藏,隐匿),表示内藏于胸腔、腹腔的生理组织。简化字以字形简单的声旁“庄”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字形复杂的“藏”。推测造字本义:名词,隐藏在胸腔、腹腔内部的组织器官,古人将它们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器官。古籍多以“脏”代替“臟”。由于读音与含义相近,《汉字简化方案》中用“臟”()代替“髒”。
2腑
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国库。腑,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月,“肉”,代组织器官府,国库),表示身体的器官库。推测造字本义:名词,中医思想中储存安放胃、胆、膀胱、三焦、大小肠等诸多器官的体腔,也常泛指内脏器官。
3魂
hún
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空中流动、变幻的气流。魂,篆文云,气流,处于流动、变幻状态鬼,指支配心灵的神秘能量),表示如云气般神秘的能量。造字本义:名词,人体内的神秘能量,为生命最重要的元素,统领精神;但这种能量如云气般流动而不可捉摸,一旦失守则飘散于人体之外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鬼”写成。俗体楷书鬼”简写成古人认为,肉体是“的泊处,当肉体死亡,便不复存在;但可以在肉体死后云游。在古代中医观念中,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魂,陽气也。从鬼,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魂,人的天生阳气。字形采用“鬼”作边旁,采用“云”作声旁。


4魄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停靠。,篆文白,即的省略,停靠鬼,指支配肉体的神秘能量),表示泊魂所在。造字本义:名词,支配肉体、并依附肉体而存在的神秘性静态能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鬼”写成古人认为,肉体是“魄”的泊处,当肉体死亡,“魄”便不复存在;但“魂”可以在肉体死后“云游”。在古代中医观念中,“神”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魄,陰神也。从鬼,白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魄,阴神,即人的天生阴气。字形采用“鬼”作边旁,采用“白”作声旁。


5固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篆文对金文字形中的字形的误写。,金文盾甲束,缠绕、捆束),表示对盾甲进行某种加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加强型的盾写成“古”;也就是说“古”中的“十”其实是“甲”,“古”中的“口”,其实是捆束造字本义:动词,给盾甲捆扎或加层,使之牢不可破。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固,四塞也。从囗,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固,四周阻塞不易进出。字形采用“囗”作边旁,“古”作声旁。


6内
nèi
内,甲骨文冂,门框入,由外而里),表示进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门框“冂”写成屋形。有的金文将屋形简写成“宀”。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宀”与“入”连写成混合结构,字形严重变形。造字本义:动词,进门,回到家中。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古人称平安栖身的家室为“内”;称风险重重的山野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内,进入。字形采用“冂”作边旁,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


7反
fǎn
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石崖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彳”(行进),强调攀岩登山的含义。籀文、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反,覆也。从又,厂反形。,古文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8定
dìng
定,甲骨文宀,房屋足,结束征战归邑),表示结束征战,消除暴乱,归家安生。远古男子为了觅食和战争,总是常常外出远行奔波,回归家园是身心踏实的歇息。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足”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结束征战,安居度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定,安也。从宀,从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定,安生度日。字形采用“宀、正”会义。


9虚
”是“”的本字。,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10辟
”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具。,甲骨文人,跪着人口,宣读判决辛,刑具),表示宣读官方的死亡判决,并行刑斩首。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辛”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和“口”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宣读官方的死亡判决,行刑砍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辛”写成。当“辟”的“砍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加“刀”另造“劈”代替。古籍常假借“辟”代替“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辟,法也。从卩,从辛,節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屬皆从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辟,刑法。字形采用“卩、辛”作边旁,表示节制人们的犯罪意念;用“口”作边旁,表示执法者。所有与辟相关的字,都采用“辟”作
边旁。        


11政
zhèng
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出兵讨伐不义之地。,甲骨文正,征伐不义之地攴,持械攻击),表示武力征服。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并用暴力统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政,以强力施行正义。字形采用“攴、正”会义,“正”也是声旁。


12窥[kuī]1.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管中~豹。 2.暗中察看:~探。~测。
13牖[yǒu]窗户。
14宿
宿,甲骨文人,休息者席子),表示人睡在席子上。有的甲骨文再加“宀”(房屋),强调在家睡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卧席形象写成形象不明的造字本义:动词,在屋里卧席过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由于宿”与“夙”音相同、义相近,古籍中常将“夙敌”、“夙根”、“夙愿”等词语写成“宿敌”、“宿根”、“宿愿”等词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宿,止也。从宀,聲。,古文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宿,停下住歇。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夙”字。


三翻译
追逮动物要无为而为,安静贮藏精气的五脏,和通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安于心舍,就能用神看、用神听,把有准信的确定的东西存入心里,而立志。于是,谋划就能接通太虚鸿蒙之境,人就能与神明相会相合。而能洞观天地运行之规律,知晓万物怎么被造化出来的,了解阴阳变化的终始状态和过程,还原人事政理的真实情况。不出户而能知天下的事,不窥看窗外而能知道天道;没有看见过而能命名,不行走却能到达目的地,这就是以神而通的道知。做到了道知万物,就接通了神明,没有固定的方向、处所、范围都能作出相应的回应,无所不通,神就可以归宿于心中。

四理解联系事例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这样的情况下,通神接物,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应于无方。
五背诵发微盘。
六老师提问:今天的经文讲了心术通道的情况,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心术?这条通道上有些什么环节?心术就是志思神心德这个系统。这条通道上有的环节是: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7 23: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9-17 23:33 编辑

第七天

一本周三章,圣神法五龙讲述人的精神结构的总图,指出人的精神要素是志思神心德五“龙"。养志法灵龟讲述志,实意法腾蛇讲述思。今天任务:整理本周的树形图和每一章内部的逻辑图,说说自己的心得。树形图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
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静和者养气,五气得养,务在舍神。神盛乃能养志。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志意实坚---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实意者,气之虑---心欲安静虑欲深远----神明荣,计谋成。
心得:养神归于道,神盛志坚意实。

二朗读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20: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9-18 20:47 编辑

第十五周第一天
一抄写原文
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意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观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二查字正音:1分:用刀将物体由整体切割成若干小单元。
2.威: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
3.覆: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
4伏:猎手带着猎狗,趴卧隐蔽,伺机出击猎物。
5固:给盾甲捆扎或加层,使之牢不可破。
6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7唱:高呼倡议,反复说服他人推行某项主张。
8和: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
9余:单柱、无壁的尖顶茅屋,一种最简易的建筑,用于存放一般农资、杂物。
10次:身体欠安,打喷嚏。
11动:使用体力,负重劳作。
12养:牧羊或圈羊喂草。
三翻译
散发己方威势,就是先要积蓄威势,让神伏于其中。自己要意静志固,使意志薄弱专一,神归于心中,这样威势才能壮盛。威势壮盛,就使得自己内心充实而安定;内心充实安不定期,就没有什么人或东西能够阻挡;己方做到没有什么不能阻挡,就能分散他人的威力,动摇对方的势力,万物敬畏,如同天神。用己方之实来攻取对方之虚,以己方之优势去攻对方之劣势必,就像用镒去称铢一样容易。
所以一旦己方有行动,对方也必须跟随,己方有倡导,对方必然会应和;只要触碰对方一个局部,从对方的反应中,就能知晓对方的全部情况;对方的浍和应变统统会显现出来,没有一个能逃得掉的。懂得倡导与应和的道理,通过蛛丝马迹去寻找对方的缺陷,街对方的举动和应变的局势明晰之后就可以分散他的威势了。己方在将要做出举动和应变之前,必定要先固气养志,隐藏意图,等待机会。懂得使自己思想意识坚定而充实的人,是懂得提高自我修养的人;懂得把自己所扔胡的给予别人的人,是为了以德威服他人。所以只要神存就可达到威势自分,使用武力自然就不用上了,然后根据形势用神去驾驭对方。
四理解联系事例
以德服人。
五背诵发微盘。
六老师提问:本章讲述五龙之神龙,定义神即可以分威者,并讲述如何使神盛,即神盛之功能状态。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你是怎么理解的?

知其固实者,自己的神盛,养志,志坚,意实,威势猛,所以是自养。当自己神有些散时,让对方见间,养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22: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
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
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提问:今天的经文讲述五龙之心龙,定义心为神之使,其功能在于散势以间。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这两句话放在本章,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22: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9-19 23:45 编辑

第二天
一抄写原文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
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二查字正音
1散
sǎn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麻”的本字,表示麻林。,甲骨文林,麻林攴,持械打击),表示持械打、扯麻皮,使麻缕与麻青分离。金文将甲骨文写成;同时加“夕”(肉),表示从骨头上剔析分离的零碎杂肉。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外力破坏物体原有结构,使之分离成若干部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麻林的写成似“脊”非“脊”的、似“林”非“林”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雜肉也。从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散,杂肉。字形采用“肉”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2使
shǐ
”是“使”的本字;“”、“”与“”同源。,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的动词本义“出使”消失后,篆文加“人”(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强调外交官员的职责。造字本义:动词,外交官手持旌节护照,奉命与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文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吏”写成作为动词“外交官出国谈判”时,古籍多以“使”代替“史”。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使,伶也。从人,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3循
xún
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士兵的护身甲牌。,篆文彳,行进盾,士兵的护身牌),表示士兵持盾而进。造字本义:动词,依照既定布署,士兵持盾向敌阵前进。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战场上持盾而进叫“”,曳兵而逃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循,行順也。从彳,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循,顺路而行。字形采用“彳”作边旁,“盾”作声旁。


4肃
,金文聿,即的省略,限制、约束”的变形,古代聚落祭祀等公共活动区),表示依照严格礼仪进行祭祀。有的金文误将“亚”写成“心”形的“亚”。籀文“𦘛”将金文字形中“心”形的“亚”写成“心”(态度),并再加“人”,强调祭祀仪式的严格、恭敬。篆文略有变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亚”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严格依照礼仪虔敬祭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聿”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肃”,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肅,持事振敬也。从上,戰戰兢兢也。𦘛,古文肅从心从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肃,办事勤奋,态度恭敬。字形采用“”作边旁,像是上,战战兢兢。𦘛,这是古文写法的“肃”,字形采用“心、卪”会义。


5溢
益,甲骨文像水从器皿上溢出。当益”的“满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水从器皿满出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益”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溢,器滿也。从水,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溢,器皿装满液体。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益”作声旁。


6衰
shuāi
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衣”的省略,借代衣领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连写成,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明确写成“衣”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有的隶书误将棕毛披垂的(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导致“衰”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当“衰”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艹”(草)另造“蓑”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衰,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古文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衰,用草纺织的雨衣。这种雨衣在秦地叫作“萆”。字形采用“衣”作边旁,,像雨衣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衰”字。


7揣
chuǎi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缓慢、小心地行走。揣,篆文小心拄杖),造字本义:动词,用手仔细地度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揣,量也。从手,耑聲。度高曰揣。一曰捶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揣,度量。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耑”作声旁。揣度高度叫“揣”。一种说法认为,“揣”是“捶打”的意思。



8虚
”是“”的本字。,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9志
zhì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10利
利,甲骨文禾,庄稼刀,带锋刃的切割工具),表示用刀收割庄稼,镰刀与庄稼之间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简体甲骨文省去两点。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和的结
果。”


11察
chá
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祭”作声旁。


12变
biàn
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金文䜌,即“戀”的本字,誓言相爱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中断恋情。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抛弃初心,更改意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䜌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简化成“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變,更也。从攴,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变,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䜌”作声旁。


三翻译
分散对方的威势,是自己的神经过积蓄以后外出的结果。用“散势”之术,一定要寻找到对方的空隙然后采取行动,经过内心的蓄积自己的威势在内心积聚已经很盛了,找到对方的是间隙而发出,那么,对方的威势势必必就会失去。对方的威势一旦散失,他就会心虚,内在的志也会溢出。志出就会导致意衰,意衰就会失去威势,精神不专一,这样对方的言辞就会将内心的真实情况泄露于外,如果他想故意在言辞上掩饰,那么往往就会闪烁其词,词不达意。对对方的这种情况进行观察,以得到对方真实的志和意为标准,一旺得到对方真实的志意,就可以进行揣摩游说、策划计谋了,或说一些投合对方的话,或说一些按规矩应该说的话。
对方如果没有间隙可用,那么,己方就不散势,散势,一定要等到对方有空可钻的时候才能行动,一旦行动就不会失去散发威势的实效。他的行动就能紧紧跟随对方的意图,知道对方的计谋。势,是处理利害关系的决定因素,也是灵活运用权术的威慑力量;势被分散,是不能运用神去认真考察的结果。
四理解联系事例
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五背诵发微盘。
六老师提问:今天的经文讲述五龙之心龙,定义心为神之使,其功能在于散势以间。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这两句话放在本章,对你的启发是什么?势太重要了,势,神之使也。神盛方可散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3: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9-20 23:15 编辑

第三天
一抄写原文  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二查字正音
1、转:让轮子飞旋、滚动。
2、圆:鼎口流畅的弧圈。
3、猛:最高大健壮的狗。
4、兽:带着猎犬,以石弹干器为武器,埋伏狩猎。
5、原: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
6、混:多条溪河会流在一起。
7、沌:原始洪荒的时代,大水淹积住地,世界水茫茫一片,不分天地南北。
8、论:商讨准则,评说是非。
9、怀:父母将伤心哭泣的幼儿抱在胸前加以安慰。
10、域:武力守卫的一方疆土,城邦、国度。
11、极:名词,绑在马背或驴背上的木架子,方便载物或插、挂物件。
12、进
jìn
:追逐鸟雀。
三翻译
转圆效法高大健壮的狗狩猎,能快速地追捕猎物,并且带回猎物,形成一个圆。转圆者,会有无穷尽的计谋。能计谋无穷的人,必有圣人的知类之心,得一合德,就能连接着原初的像洪水一样无法测量的智慧;凭借不测之智而通达心术,而能接神归道回到原始混沌为一的状态。圣人能针对不同的变化,商讨不同类别的事物,根据其具体情况,能产生无穷的思意计谋。智(心智上的洞察)、略(根据形势作出的战略决断)、计(计算所图之事)、谋(谋划落实,最终达成目标),各有不同的显示和依据,或圆(无之以为用)或方(有之以为利),或阴(静)或阳(动),或吉(势成)或凶(势败),职责类别不同。因此,对人心怀转圆之术,运用转圆之术,让万物复相通相合为一。所以,回归大道成为造化者之初始状态,动作应对便为无不包大道,应之入神化,如同神明亲莅现场。
天地阴阳二气的周流变化无穷尽,于是有形之物的生成也无穷,人应对万物而立事,事也就无穷无尽。无穷的事根据其所秉受形势,可分为不同的类别。针对具体的不同事物,就可以设计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所以就能知道这个计谋策略最终结果的吉凶成败。转圆之结果或吉或凶,圣人同天合道,先知事物的存亡,而能见形施宜转圆措事。圆者,通而合之,所以神入而合语;方者,以形克形,所以举而措事。圣人转圆化物,以洞察形势所得决定相应的计谋;接物者,以计谋结果的凶吉来决定进退。将知道的形势和判断的结果整合,是为关键要结之处,来承接其形势要求,而能控制事情的走向。

四理解联系事例
转圆之结果或吉或凶,圣人同天合道,先知事物的存亡,而能见形施宜转圆措事。
五背诵传微盘
六老师提问

提问:
今天的经文讲述五龙之德龙,定义德即转圆之功,转圆者,无穷之计,并讲述了无穷之计的运行过程。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请你说说转圆(无穷之计)用来做什么?转圆求其合,使万物合道而生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10 12:21 , Processed in 1.157320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