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眉长舒

陆壹读《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3: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梳理总结 第二天

本帖最后由 眉长舒 于 2022-8-29 23:29 编辑

第二天,调整树形图,说说调整后的好处
十二章环环相扣,安徐正静,符言,符验,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2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梳理总结第三天

本帖最后由 眉长舒 于 2022-8-30 21:38 编辑


重新体会整张树形图,用文字概述鬼谷子要点
捭阖、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为道,揣摩权谋决为术,以天地阴阳之道,为说人之法。道术之间,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大道无形,无为以牧人,无为而贵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17: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梳理总结 第四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21: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梳理总结 第四天

整理树形图,编写鬼谷子全篇思想的提纲
1、捭阖:捭之贵周、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无为以牧之。
2、反应:知已知彼,己先审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3、内揵:素结本始。隐度和循顺。
4、抵巇:独保其身,可治抵而塞之,不可治抵而得之。圣人职责便在于“察之以捭阖”,上合,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5、飞箝:度权量能、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建立联盟。
6、忤合:无不与、无不听,计谋不两忠。天命之钳,归之不疑。
7、揣篇:揣术是为了善用天下而做的量权和揣情,量权和揣情是谋之大本,游说的根本法则。
8、摩篇: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9、权篇: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10、谋篇:权术谋事,谋术谋人。正奇公私,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11、决篇: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决情定疑,万事之基。
12、符言第十二:安徐正静,内控守位,耳聪目明心智,符言执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2: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列举,鬼谷子所引发的你的思、想要点
1、谋之有道。捭阖揣摩是光明正大的圣人道术。曾经不愿为、不能为,不屑为的一些为人处事之法,原来皆为圣人之道术,应好好学之、习之,用之,发扬光大之。
2、立身中正,中庸之道。
3、合道学术、习术,用术,内外有别,独保其身。
4、知己知彼,取长补短,不以一时论短长。
5、同心同德,好好说话,口、耳、目,参调而应。
6、控制自已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而非奴隶。
7、不能习得一点皮毛,就想给自己、家人或他人动手术,读书和修身之路任重道远,须慎终如始。
9、严重的选择障碍,在学习了决篇之后,少了一些拧巴和纠结。
10、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11、听清楚。因为最近没有听清楚父亲的心意,屡屡犯错,惹得他老人家大发雷霆之怒。
12、安-静-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20: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梳理总结 第六天


整理自己的心得提纲
1、没学习前,听说《鬼谷子》是纵横家鬼谷子的传世之作,严重怀疑自己能学得明白吗?
2、学习前段,每晚写作业时都想和老师说,我要停下来不继续学习了,学得太吃力,作业压力太大,烧脑,失眠,焦虑。第二天清晨又会劝自己再坚持一天。
3、感动于老师的辛勤,同学们的刻苦。
4、学习很苦,坚持很酷。
5、开卷有益。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听清楚。
8、希望可以: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9、慎终如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22: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梳理总结 第七天

根据读书的心得提纲,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心得。
前言:如果能象圣人一样把学问做到自已身上那该多好,那我就不用写这800字了。现在拖延了一天,不得不坐下来老老实实写。
读书心得

《鬼谷子》这本书,在老师的领读下,和全班同学一起读了近三个月,坚持读书到这第三个月,真心觉得自已很酷,原来都没敢想过,如今却连这么博大精深的经典也有模似样的读起来了。这三个月,压力很大,困惑很多,压力无形带来动力,收获更多。
一、学习的收获
1、坚持初心,压力下的为之虑。学习的初心是在2N11班上学习,课堂内容和群内分享中好多经典中的内容,听不懂,看不明,想学懂弄通,才报名学了经典。报名之后,看到那么多的作业要求,一颗心一直被来自完成作业的压力压着。每晚写作业时都想和老师说,我要停下来不学了,太累太吃力,烧脑,焦虑,以致失眠,到了第二天清晨却又劝自己再坚持一天试试,没想到就这么坚持了下来。
    2、查字正音,领略汉语言文字之美。原来老祖宗发明的汉字那么美,含义原来那么生动、蘊含丰富,经文中的每个字都想查,都想重新认识,查了一遍又一遍。在正音的时候,又发现自己原来读错了那么多字,堪称白字先生。
3、亲而不密,集体学习的榜样力量。同学们读书刻苦又认真,好多同学提交作业的时候已经深夜。有的同学工作忙,有的同学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有的同学家里有呀呀学语的幼儿,有的同学刚刚生产做了妈妈……大家的学习精神实在令人动容。
二、读书的收获
(一)、主动学习的收获。人作为天道规律的打工崽,需要并有能力秉持道德仁义礼。 要知天道、行天道、并建立符合执行天道规律的人类组织生活秩序。咱们班上的同学,都是主动学习者。
(二)、被逼读书的收获。开卷有益,《鬼谷子》这本书讲述的是光明正大的圣人道术,得以学之,习之已是莫大收获。
下面列举学习中的思、想要点:
1、改变自已,捭阖之间定乾坤,得知道从哪里着手。
2、知人始己,己先审定。听清楚,反而得复。
3、处理关系,先揆后度,定性分析,是内部关系,还是外部关系,内适抵巇,外适忤合。内外有别,独保其身。
4、好好说话的重要性。
5、做情绪的主人,自控力。
6、提高决策力和执行力。
7、安徐正静。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希望可以: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10、慎终如始。
三、改善生活质量
在家里基本不乱发脾气,家里一团和气。一旦和先生发脾气,也先抓住小辫子再动手,让他毫无还手之力。
四、未知收获
我想读书或许还有更多无形的收获,现在总结不出来,《鬼谷子》这本书,策而无形容,潜移默化,它的成效或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静观其变。
五、困难
查字需要时间,细读和粘贴都累眼睛。用手机看群内讨论和分享,也累眼睛。一坐三四个小时写作业,甚至时间更长,腰疼,背疼。熬夜写作业睡太晚,睡眠不足。我想可能是学习时脑子烧的太快,没会用心,身体跟不上了,这部结束,可能要停下来歇一歇,再跟读。
六、不足
最近总是未能听清楚老爸的指示,他不直说,我又没能听清楚,惹得他老人家大发雷霆之怒。然后过两天又让妈妈打电话来道歉,说是他老人家不对了,让我很是烦恼。要好好解读一下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目贵明,心贵智才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21: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持枢
一、原文抄写
持枢, 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二、查字、正音
1、持:“寺”是“持”的本字。寺,金文   (之,止,不动)  (又,手,表示持握),表示持守、维护、控制。有的金文 以“寸” 代替“又” 。有的金文 加“口” (邑),表示辅政官员聚集的地方。有的金文 加“邑” (都邑),表示“寺”是设在都城供官员暂住的地方。秦代前后称都城接待官员的地方为“寺”;汉代开始亦将接待西来高僧的地方称为“寺”。当“寺”的“维护、持守”本义消失后,篆文 加“手” 另造“持”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保守,维护,控制。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2、枢: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周围有护墙保护的聚居地。樞,篆文   (木,门轴)  (區,比喻确保门轴运转的凹槽),表示门轴之槽。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建筑中扣住木板门轴两端的臼槽。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枢”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 简化成“区” 。
3、春: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种籽萌芽扎根。萅,甲骨文   (林,林野)  (日,太阳)  (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有的甲骨文 将“林” 改成“艸” ,表示严冬过后,大地回温时野草重新发芽吐绿。有的甲骨文 将“艸” 写成四个“丰” ,表示春风带来漫漫丰草。金文 将字形简化成“草”、“屯”、“日”三形会义:   (艸,绿草)  (屯,生根发芽)  (日,暖阳),表示暖阳暖风催生遍地绿草。篆文 、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隶书 将“草 屯”的 连写成 ,字体严重变形,至此“艸”形消失,“屯”形消失。造字本义:动词,严冬之后,风和日暖,使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4、生:生,甲骨文 是指事字,在草叶 (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 用“土” 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成为会义字:   (屮,新芽)  (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 将篆文上部的“屮” 简化成 ,失去植物嫩叶萌发 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5、夏:夏,甲骨文   (口,圆圈,代表天体、太阳)  (頁,动脑筋思考的人),表示太阳当头,阳光直射,农人考虑生计。对于远古时代靠天吃饭的中原先祖来说,在秋冬季节农耕难有作为,因而一年一度太阳回归北方的季节,显得特别宝贵,值得高度重视,抓紧时间耕种生产。有的甲骨文 将形似“口”的圆圈 写成明确的“日” ,强调农人和太阳的依赖关系。金文 将上下结构的甲骨文 写成左右结构的 ,并加 (双手)、加“夂” (脚),表示太阳回归之季,手脚忙碌,抓紧农业生产。有的金文 省去“日” ,同时再加“卜” (观测天象)、加“耒” (翻地的农具),强调在太阳回归北方之季,先民观测天象,手持刀,脚踩耒,应季农忙。有的金文 用“刀” (砍斫拓荒)代替“卜” (观测天象)。篆文 基本承续简化的金文字形,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刀” 。造字本义:名词,中原农人抓紧耕种生产的太阳回归季节。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简体隶书 省去双手 ,简化为“夏”,以致本义线索模糊。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或开创性的文明功绩来敬称他们的首领—— 最早推广焚山造田的首领为“炎帝”;最早推广射箭习武的首领为“黄帝”;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为“华”;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为“夏”; 最早推广制陶的首领为“尧”;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为“舜”;最早推广渔业的首领为“鲧”;最早推广治蛇治水的首领为“禹”。 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始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6、长:長,甲骨文 是象形字,像一个人 头发飘散 的样子。有的甲骨文 像头发飘散 、拄着拐杖 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 在头发飘散形象 的基础上加“又” (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 突出了人 的头上飘飘的头发 和拄杖的手 。籀文   (头发)  (发簪)  (人),强调头发。篆文 在籀文的“人” 里面加“手” 。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与“手”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
7、秋: “龝”和“秌”是“𥤚”的异体字;而“秋”是“秌”的异体字。𥤚,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侧视的昆虫,侧影突出了蟋蟀的两根长须 、椎头尖嘴 、轻捷长足 、宽大腹部 、透明薄翼 。有的甲骨文加“火”而写成会义字:   (像蟋蟀的昆虫)  (火,借代烧火做饭的灶台),表示天气转凉之后,喜欢藏身于灶台带有余温的缝隙中的蟋蟀。籀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须 写成“禾”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蟋蟀躯干 写成“龟”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 。至此,字形由甲骨文的 演变成籀文的 ,面目全非。篆文异体字“秌”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龟” ,将籀文字形中上下结构的 写成左“火” 、右“禾” 的“秌”。隶化后楷书异体字“秋” 将篆文字形的左“火” 右“禾” 结构,调整成左“禾” 右“火” 。造字本义:名词,天气转凉、蟋蟀啁鸣的季节。“𥤚”的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禾” 写成 ,将籀文字形中的“龟” 写成 ,将籀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四点底” 。楷书异体字“龝”省去“四点底” 。古籍多以“秋”代替“𥤚”、“龝”和“秌”。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古籍有时假借“秋”代替“鞦”。《汉字简化方案》用“秋”合并代替“鞦”。
8、收: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糾”的本字,表示绳子缠绕、打结。收,篆文   (丩,即“纠”,纠结,表示用绳索梱绑)  (攴,持器械打击),表示捆绑罪犯,并加以打击。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俗体隶书 将“攴” 写成“反文旁” 。造字本义:动词,打击罪犯,梱绑入监。
9、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糾”的本字,表示绳子缠绕、打结。收,篆文   (丩,即“纠”,纠结,表示用绳索梱绑)  (攴,持器械打击),表示捆绑罪犯,并加以打击。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俗体隶书 将“攴” 写成“反文旁” 。造字本义:动词,打击罪犯,梱绑入监。:
10、藏:“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纪事的绳子 的两端打结各加一点指事符号 (参见“系”),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 将实心的绳结 写成空心的小圈 ,突出“终结”形象。金文 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 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   (冬,终结)  (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 将金文字形“冬” 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 承续金文字形 。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 ,同时加“仌” (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造字本义:动词,结束一个结绳记事的主题。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牢” 简写成“夂” ,并将篆文字形中的“冰” 简写成两点 。当“冬”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纟” (结绳)另造“终”代替。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三、翻译
持枢,就是人们要遵循天道,顺应自然。天道如此,人道亦是如此。君主治理天下也是如此,惠及民生,教化民众,才是为君之道。“君”与“民”之枢纽相互依存,不可违背,这样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乐富足。只有效法自然规律,才能抓住治国安民的关键枢纽。
四、理解联想事例
天人合一,顺其自然
五、今日提问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结合自己对华夏思想的理解,说说鬼谷子讲要持的枢,可能是个什么样的枢?
事物的关键,枢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20: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第二天

本帖最后由 眉长舒 于 2022-9-5 21:39 编辑


中经 第一天
一、原文抄写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二、查字、正音
1、振、“辰”是“ ”的异体字;而“辰”是“䢅”、“振”和“辱”的本字。 ,甲骨文   ( ,是“石”的简写,借代石器)  (是“丮”的简写,即“执”的本字,双手持握),表示手执石器,进行原始的劳作生产;其中“ ” 是“石” 的简写、 是“丮” (执,双手抓持)的简写。简体甲骨文 将“石” 简写成 ,将“丮” 简写成 。甲骨文异体字 用“又” (单手抓持)代替“丮” (执,双手抓持)。当“辰”的“手持石器、砍斫挖凿”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再加“又” (抓持)另造“辱”代替、或甲骨文 加双手“廾” 另造“䢅”代替、或金文 再加“手” 另造“振”代替,强调手持石器的劳作的含义。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辰”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石器时代的先民手持石器,伐木锄草,垦田耕作,辛勤忙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写成“提手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辰” 写成 。作为动词,古籍多以“辱”或“振”代替“䢅”;作为名词,古籍多以“晨”代替“䢅”。
2、趋、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割草,收割,获取。趨,篆文   (走,跑)  (芻,收割),表示跑着抢收。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庄稼成熟时迅速抢收。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趋”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芻” 的写成“刍” 。
3、厚、厚,甲骨文   (厂,岩石、山陵)  (是的倒写“享”,即倒写的享堂,借代阴间的祭殿、墓室),表示辟山为穴,凿陵为墓,建造地下的享堂;其中的 是“享” 的倒写,倒写的“享”,表示与地面上阳间享堂相反的地下阴间享堂。古代帝王在山陵的巨大岩体内开凿陵墓,以求地业千秋永恒,灵魂万世安宁。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享” 写成 。有的金文 将倒写的“享” 变形成 ,享堂的屋顶形象消失。有的金文 将倒写的“享” 变形成 。篆文 金文字形中由倒写的“享” 变形的 写成“” ,字形有似倒写的“宫”。造字本义:名词,在巨大山陵岩体里开凿的帝王陵寝,即“陵墓”,也叫“地宫”;陵墓内设计模仿帝王生前的宫殿和阳间世界,有大量大型成套的陪葬品,此即古代所谓的“厚葬”。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与倒写的“宫”相似的“” 写成“㫗” ,字形由甲骨文字形的 演变成楷书字形的 ,可谓面目全非。
4、德、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   (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  (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 用“行” 代替“彳”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 写成 。繁体金文 加“心” ,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5、拘、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纠结。拘,篆文   (手,抓)  (句,纠结、绑),表示抓捕并捆绑。籀文 加“糸” (绳索),强调“用绳索捆绑”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逮捕,捆绑嫌犯,看押。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句” 写成 。
6、执、“執”是“挚”的本字。執,甲骨文   (幸,拷手的枷锁)  (丮,伸出双手的人),表示一个人的双手被锁在木枷里。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枷“幸”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幸” 写成 ,同时将金文字形中伸出双手的人“丮”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用木枷锁住嫌犯双手,正式逮捕拘押。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幸”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丮”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执”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幸” 简化成“提手旁” 。当“执”的“拘押嫌犯”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手”另造“挚”代替。
7、恩、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依靠。恩,金文   (因,依靠)  (心,感激),表示感激依靠。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内心所感激的借以渡过难关的外来帮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因”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
8、俦、俦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chóu。形声,字从人,从寿,寿亦声。“寿”意为“长时间的”。“寿”与“人”联合起来表示“终生的伴侣”、“老友”、“世交”等。本义:终生伴侣。
9、惠、惠,金文   (叀,纺纱的转轮,借代纺织)  (心,表示善良温柔),表示女子纺纱织布,操持家务。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女子心灵手巧,善良温柔,且心地美好,与人为善。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古人称大臣善于组织管理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10、盖、盍(盇),金文字形   (像护罩)  (盒,器皿),表示器皿的护罩。当“盍”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再加 (草,茅)另造“蓋”代替,强调以茅草为材料。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用茅草遮蔽屋顶。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盍” ;有的隶书 则误将隶书字形中的 写成“羊” 。
三、翻译
中经”所说的是那些救人危难,给人教诲和施以大恩大德的人。如果他们救助了那些拘捕在牢房的人,那些被救者,是不会忘记其恩德的。能言之士,能行善而广施恩惠,有德之人,按照一定的道义准则去救助那些被拘押的人,被拘押的人一旦被救,就会感恩而听命了。一些士人,生不逢时,在乱世里侥幸免遭兵乱;有的因善辩而受残害;有的起义成为英雄,更遭受陷害;有的恪守善道;有的虽遭失败,却自强自立。
因此,恪守“中经”之道的人,推重以“中经”之道施于人,而不要被他人控制。控制他人者掌握主动权,而一旦被他人控制,就会失掉许多机遇。“中经”之道就是关于“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的原则探讨。《本经》中记载的理论,权变的要旨,均在《持枢》、《中经》两篇中。
四、理解联想事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五、今日提问
今天的经文讲,中经的意思大概是说,有道之人如何守道义于天下的道术,可以称之为中经之道。中经之道在于“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中经之要在于“贵制人,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制人而不是制于人的道术有: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并指出这些道术有其基本原理和运用中的变化规律。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在鬼谷子的论述体系中,持枢、中经、本经及本经阴符七术之间是什么关系?
本经阴符七术为术,本经为纪事者,纪道数,其权变之要在《持枢》、《中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2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周 本经阴符七术 第一天

本帖最后由 眉长舒 于 2022-9-11 21:14 编辑

盛神法五龙
  一、原文抄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二、查字、正音
1、盛、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益,即的本字,满溢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表示“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写成“皿”。有的金文将“成”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皿”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
2、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余”的省略,表示简易茅屋。舍,甲骨文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囗,代表村邑,民众集会、祭祀的公共广场),表示村邑中的公共简易建筑,即供旅人、客人暂住。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和客人暂住的简易客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余”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舍”合并代替“捨”。  
3、养、“䍩”和“養”是“𢼝”的异体字。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𢼝,甲骨文羊,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攴,持械打击),表示手持鞭子在山地驱赶羊群。甲骨文异体字将“羊”写成,并用“行”(行进)代替“攴”(挥鞭驱赶),表示驱羊出门放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篆文异体字“飬”将籀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用“食”(喂饲料)代替籀文字形中的“攴”(挥鞭驱赶),表示以圈羊喂草代替户外放牧。造字本义:动词,牧羊或圈羊喂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食”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依据狂草字形中“食”字下部的“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局部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介”。古籍多以“養”代替“𢼝”和“䍩”。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4、纪、“己”是“紀”的本字。己,甲骨文、金文像丝绳缠绕绑扎的样子。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在“己”的基础上再加“丝”另造“紀”代替,强调用丝绳打结作记号。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远古结绳纪事,后加“言”(语言、文字)另造“記”代替,表示言传或以文字载入。穿绳打结为“系”;结绳记事为“纪”;结束纪事的绳子为“十”。
5、造、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祀祝祷,祈求顺心顺愿。艁,金文舟,代表器物、交通工具等告,祝祷祈愿),表示为造船祈愿。有的金文加“宀”,扩大“艁”的含义,表示筑屋、建船。有的金文用“辵”(前行)代替“舟”。有的金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宀”。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铸器、做船时祝祷,祈愿进展顺利,器物坚固耐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告”写成
6、包、包,甲骨文胎膜),像胎膜里有个小人儿。金文像胎膜里的胎儿。有的金文将胎儿“巳”写成“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胎膜形象写成“勹”造字本义:名词,裹着胎儿的胞衣。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包”的“胞衣”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月”(肉)另造“胞”代替。
7、容、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窗洞,代居所。容,甲骨文穴,岩穴囗,即,窗洞,居所),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寄居栖身。古鈢字形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写成“宀”、“谷”会义的结构,表示“山谷中的居所”。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
8、形、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研)写成“开”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9、源、“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繁体甲骨文加“下”(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简体甲骨文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厂”(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泉”写成。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再加“水”另造“源”代替。造字本义:名词,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山涧溪流河川之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原”写成。古籍中“原”和“源”通用,“原”可以表示时间、空间上的起始,而“源”特指水流的起始。
10、窍、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徼”的省略,表示循行。竅,篆文穴,洞敫,即的省略,循行),表示洞穴可循行。造字本义:动词,洞穴贯通可循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敫”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窍”,用既表音也表义的“巧”(灵活)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敫”,强调“窍 ”的灵活奇妙。
11、总、“縂”是“總”的异体字;“总”是“縂”的简化字。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聰”的省略,表示善于分辨、心思敏捷,即心智成熟。總,金文糸,系、束恖,即,心智成熟),表示心智成熟的少年的束发仪式。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少年束发仪式,告别童年、进入少年时代的男孩将散发系扎成一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縂”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悤”简化成“总”。《汉字简化方案》将楷书异体字“縂”省略成“总”。古籍多以“總”代替“縂”。
12、摄、攝,籀文手,表示抓持、控制双手捏耳),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双耳手,表示抓持、控制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摄”,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双耳简化成“双”
三、翻译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只好叫它做"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是道术的使者。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
四、理解联想事例
无名天地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五、今日提问
本2段经文讲述了道德神心及九窍之间的关系,并定义了心术。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心是怎么形成的?
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10 07:30 , Processed in 3.155248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