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眉长舒 于 2022-9-11 21:14 编辑
盛神法五龙
一、原文抄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二、查字、正音 1、盛、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    ( 益,即“溢”的本字,满溢)   ( “成”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表示“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  写成“皿”  。有的金文  将“成”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 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 2、舍、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余”的省略,表示简易茅屋。舍,甲骨文    ( 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   ( 囗,代表村邑,民众集会、祭祀的公共广场),表示村邑中的公共简易建筑,即供旅人、客人暂住。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和客人暂住的简易客店。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余”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用“舍”合并代替“捨”。 3、养、“䍩”和“養”是“𢼝”的异体字。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𢼝,甲骨文    ( 羊,两角弯曲、性情温顺的食草动物)   ( 攴,持械打击),表示手持鞭子在山地驱赶羊群。甲骨文异体字  将“羊”  写成  ,并用“行”  (行进)代替“攴”  (挥鞭驱赶),表示驱羊出门放牧。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羊”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攴”  写成  。篆文异体字“飬”  将籀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用“食”  (喂饲料)代替籀文字形中的“攴”  (挥鞭驱赶),表示以圈羊喂草代替户外放牧。 造字本义:动词,牧羊或圈羊喂草。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羊”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食”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  ,依据狂草字形  中“食”字下部的“良”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  局部简化成两点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  简化成“介”  。古籍多以“養”代替“𢼝”和“䍩”。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4、纪、“己”是“紀”的本字。己,甲骨文  、金文  像丝绳缠绕绑扎的样子。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  在“己”  的基础上再加“丝”  另造“紀”代替,强调用丝绳打结作记号。 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纪”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远古结绳纪事,后加“言”(语言、文字)另造“記”代替,表示言传或以文字载入。穿绳打结为“系”;结绳记事为“纪”;结束纪事的绳子为“十”。 5、造、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祀祝祷,祈求顺心顺愿。艁,金文    ( 舟,代表器物、交通工具等)   ( 告,祝祷祈愿),表示为造船祈愿。有的金文  加“宀”  ,扩大“艁”的含义,表示筑屋、建船。有的金文  用“辵”  (前行)代替“舟”  。有的金文  省去金文字形  中的“宀”  。籀文  承续金文字形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 造字本义:动词,在铸器、做船时祝祷,祈愿进展顺利,器物坚固耐用。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告”  写成  。 6、包、包,甲骨文    ( 胎膜)   ( 人),像胎膜  里有个小人儿  。金文  像胎膜  里的胎儿  。有的金文  将胎儿“巳”  写成“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胎膜形象  写成“勹”  。 造字本义:名词,裹着胎儿的胞衣。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包”的“胞衣”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月”  (肉)另造“胞”代替。 7、容、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  的简写,即“囧”,窗洞,代居所。容,甲骨文    ( 穴,岩穴)   ( 囗,即“囧”,窗洞,居所),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寄居栖身。古鈢字形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写成“宀”  、“谷”  会义的结构,表示“山谷中的居所”。 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谷”  写成  。 8、形、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    ( “井”的变形,矿井)   ( 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   ( 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    ( 幵,即“研”的本字,研磨)   ( 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  承续籀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  (研)写成“开”  。 “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9、源、“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    ( 穴,石洞)   ( 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繁体甲骨文  加“下”  (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简体甲骨文  将表示向下的水流  省略成“下”  。金文  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厂”  (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泉”  写成  。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  又再加“水”  另造“源”代替。 造字本义:名词,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山涧溪流河川之始。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原”  写成  。古籍中“原”和“源”通用,“原”可以表示时间、空间上的起始,而“源”特指水流的起始。 10、窍、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徼”的省略,表示循行。竅,篆文    ( 穴,洞)   ( 敫,即“徼”的省略,循行),表示洞穴可循行。 造字本义:动词,洞穴贯通可循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穴”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敫”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窍”  ,用既表音也表义的“巧”  (灵活)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敫”  ,强调“窍 ”的灵活奇妙。 11、总、“縂”是“總”的异体字;“总”是“縂”的简化字。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聰”的省略,表示善于分辨、心思敏捷,即心智成熟。總,金文    ( 糸,系、束)   ( 恖,即“聰”,心智成熟),表示心智成熟的少年的束发仪式。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少年束发仪式,告别童年、进入少年时代的男孩将散发系扎成一束。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楷书异体字“縂”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悤”  简化成“总”  。《汉字简化方案》将楷书异体字“縂”  省略成“总”  。古籍多以“總”代替“縂”。 12、摄、攝,籀文    ( 手,表示抓持、控制)   ( 双手 捏耳 ),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  写成双耳  ,    ( 手,表示抓持、控制)   ( 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 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摄”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双耳  简化成“双”  。 三、翻译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只好叫它做"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是道术的使者。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 四、理解联想事例 无名天地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五、今日提问
本2段经文讲述了道德神心及九窍之间的关系,并定义了心术。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心是怎么形成的? 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