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 符言第十二 一、抄写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提问:上一章讲述了决策的操作。本章讲述如何执行。今天的经文讲守位和守明,这是执行决策的两个起点。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做才是守位?聪明智(慧)是什么意思?
二、查字正音 1符: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府”的省略,表示官署。符,篆文    ( 竹,借代竹片,轻便、易于直劈二分的材料)   ( 付,即“府”的省略,官署),表示有官署标记的竹片。造字本义:名词,一种竹制的核验信物,即,古人将刻有特殊图文的竹片剖成两半,一半留在上级,一半留在下级,作为朝廷或官署封爵、置官、命使和调遣兵将时双方核验的凭证,以双方所持竹片图文是否相吻合来检验持符者的身份真假。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竹”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付”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符,朝庭授权的信物。朝中信物,汉代的制式是以竹为材,长六寸,切分后可以准确相合。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付”作声旁。
2言:言,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舌”  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鼓舌说话。有的甲骨文  在“言”  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横指事符号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舌”  写成  。俗体隶书  变化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舌”  简写成  。有的俗体隶书  则将篆文字形中的“舌”  大幅简化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大幅简化成三横  ,字形遂面目全非。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言,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䇂”作声旁。所有与言相关的字,都采用“言”作边旁。
3安:安,繁体甲骨文    ( 宀,新房)   ( 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  ,忧伤落泪  。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  省去“三点水”  (眼泪),将  写成“女”  。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安,靜也。从女在宀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义,表示女在屋下。
4徐: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简易建筑。徐,篆文    ( 彳,即“行”,旅行)   ( 余,沿途简易茅店),表示旅行中歇宿茅店。造字本义:动词,且住且行,旅程从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余”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徐,安行也。从彳,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徐,安稳缓行。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余”作声旁。
5肉:肉,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刀”  的刀刃和刀背之间加一短竖指事符号  ,表示要用刀来切割的东西。有的甲骨文  隐去“刀”  形。金文  在甲骨文字形  的基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纹理。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表示纹理的一点指事符号  写成平行的曲形  ,表示肌腱纹路。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两个“人”  的“仌”形  ,使“肉”的字形明显区别于“月”。造字本义:名词,屠夫用刀切成块的禽兽软组织,主要由骨骼肌和脂肪构成的可食用的软组织。古人称背脊上少脂而富于弹性的纤维组织为“肌”,称皮、肤、肌、脂合一的动物纤维组织为“肉”。在篆文字形中“月”与“肉”几乎相同;在合体字中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肉,胾肉。象形。凡肉之屬皆从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肉,大块肉。字形像宰切下的大块兽肉。所有与肉相关的字,都采用“肉”作边旁。
6静:“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    ( 清,纯洁、无污染)   ( 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  省去“水”  。有的金文异体字  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  写成  ,将“爭”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青”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爭”  写成  。俗体楷书“静”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爭”  简化成“争”  。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7倾:“頃”是“傾”的本字。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頸”的省略。頃 ,金文    ( 人,当事人)   ( 頁,是“頸”的省略,颈脖),表示向前倾斜着脖子,以便耳目接近关注目标。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匕”  ,将金文字形中的“頁”  写成  。当“頃”的“向前倾斜颈脖”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另造“傾”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前仰脖子,以便让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尽可能接近所关注的目标对象。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頃”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倾”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  简化成“页”  。古籍多以“傾”代替“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傾,仄也。从人,从頃,頃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倾,歪着头。字形采用“人、顷”会义,“顷”也作声旁。
8右:“又”即“  ”,是右手  的简写,也是“右”的本字,而“右”是“佑”的本字;“  ”是左手  的简写,也是“左”的本字,而“左”是“佐”的本字。又,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只五指朝左的手(以三指代表五指),即右手,亦即正面朝南时身体东侧的手。由本义名词“右手”,引申出方位名词“右边、右侧、右方”等含义。当“又”引申出动词“抓持、伸出援手、支持、庇护”等含义后,金文  加“口”  (说话)表示行动上的支持或口头上的声援。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正面朝南时位于身体东侧的那只手,与左手相对。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当“右”被经常当作方位名词使用时,后人加“人”另造“佑”代替,强调“支持、庇护”的人际关系含义。古籍中“左”和“右”、“佐”和“佑”,四个字都有“伸出援手、支持、配合”的含义。“左右”作为方位名词时,表示东西方向,借代所有方向,常引申为动词,表示根本性地掌控人事发展方向和进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右,助也。从口,从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右,用口声援、用手相助。字形采用“口、又”会义。
9主:“主”是“柱”的本字。主,甲骨文    ( 较小的方榫插在较大的方孔中)   ( 木,房柱),表示凿出了方孔、可以榫接横梁的房柱。有的甲骨文  将方孔方榫的  简化成  。有的甲骨文  则将“木”  省略成  。金文  误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表示“木”的  写成“土”  ,导致“木”形消失。金文异体字  另造会义字,表示造屋  (“宀”)的柱梁  (“才”)。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支撑屋架的核心房柱,即顶梁柱。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顶端开口的柱形  简写成“王”  ,导致“柱”形消失。当“主”的“房柱”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柱”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主,鐙中火主也。从 ,象形。从丶,丶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主,像灯中的火炷。字形采用“ ”作基本造型,像灯盏、灯架的形状。字形同时采用“丶”表义,“丶”也作声旁。
10位:“立”是“位”的本字。立,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大”  (人)的下面加一横代表地面的指事符号  ,表示一个人规矩地站在地上。当“立”的“规规矩矩地站着”的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另造“位”,用以区别一般的站立。造字本义:动词,上朝时臣相们依官阶高低肃立。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立”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位,列中庭之左右謂之位。从人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位,宫中群臣排列在朝庭的左右两边叫作“位”。字形采用“人、立”会义。
11聪:“悤”是“聰”的本字。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窗”的本字,表示采光通风、使住所明亮的设施。悤,金文    ( 囱,即“窗”)   ( 心,心思),表示内心有窗,比喻心地明亮,洞悉真相。当“悤”变体为“怱”、并被假借代替“  ”(内心急切)之后,金文  加“耳”  (听力器官)另造“聰”代替,强调耳朵灵敏,善于通过辨听声响来洞察环境。远古祖先没有望远的能力,因此依靠灵敏的耳朵辨听声响、判断异动,成为丛林生存竞争的关键技能。造字本义:形容词,耳灵心亮,直觉敏锐,善于捕捉真相。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俗体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用“公”  代替近音的“囱”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楷书“聪”  ,依据草书字形  将俗体楷书字形中的  写成“总”  。古籍多以“聰”代替“悤”。古人称听觉敏锐为“聪”;称耳背迟听为“聩”;称完全失去听力为“聋”。汉语中常“聪明”并用,耳灵为“聪”;目清为为“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聰,察也。从耳,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聪,洞察。字形采用“耳”作边旁,采用“怱”作声旁。
12塞:塞,甲骨文    ( 宀,房屋)   ( 两个“工”,表示大量器械、材料)   ( 双手操持),表示借用工具修补房屋。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  加“土”  ( 泥巴),强调胶泥的补砌作用。造字本义:动词,借助工具、材料,用泥土填堵房墙的漏洞。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塞,隔也。从土,从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塞,筑在边区的隔障。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13明:“朙”是“明”的异体字;“眀”是“朙”的异体字。明,甲骨文    ( 日,太阳)   ( 月,月亮),表示太阳和月亮发光照耀。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日”  写成  。籀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隶化后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日”  写成  ,将籀文字形中的“月”  写成  。甲骨文异体字“朙”    ( 月,月亮)   ( 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黑暗房间的角落。“朙”的隶书异体字“眀”  误将“囧”  写成“目”  。古籍多以“明”代替“朙”和“眀”。“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朙,月光透过窗户照亮房间。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三、翻译 在位者须安稳平徐公正沉静,就像骨节必须有肉附着于其上一样,才能活动,发挥作用。在位者要善于给予或放纵对方,使之不能安静,自己则平心静意坐观其变,以待其倾覆毁损。以上是讲在君主的位置上应该如何去做。 眼睛贵在清晰明亮,耳朵贵在灵敏机警,心灵贵在富有智慧。如果用天下人的眼睛来观察,就没有什么东西是看不到的;如果用天下人的耳朵来倾听,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听不到的;如果用天下人的智慧来思维,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被认知的。做到了遍视、广闻、全虑,就像车轮之辐集中于车轴一样,那么君主的英明就会不可阻挡。以上是讲君主如何做才能英明。 四、理解联想事例 君主就是大耳朵善听之人,所有的事情都在君主心里,就是坐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 五、今天的提问: 提问:上一章讲述了决策的操作。本章讲述如何执行。今天的经文讲守位和守明,这是执行决策的两个起点。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做才是守位?聪明智(慧)是什么意思? 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做到虚心,平意,就守住了君主的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眼睛能看到事情的本质。耳朵能听清楚周围的各种声音。心安静,神明荣。世界都在自己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