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迪

况智迪《鬼谷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14: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8月18日星期四  第十周第五天

一、梳理“揣摩权谋决”几篇的逻辑线索

二、背诵揣篇第七、摩托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9 16: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8月19日星期五  第十周第六天

一、梳理内揵抵巇飞钳忤合四章的逻辑线索

二、背诵内揵第三、抵巇第四、飞钳第五、忤合第六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0 22: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8月20日星期六  第十周第七天

一、以捭阖反应两章为纲,梳理已读的全部内容。

二、背诵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揵第三、抵巇第四、飞钳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1 16: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8月21日星期日  第十一周第一天

一、原文:
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二、查字正音:
1、徐——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简易建筑。徐,篆文(彳,即“行”,旅行)(余,沿途简易茅店),表示旅行中歇宿茅店。造字本义:动词,且住且行,旅程从容。
2、静——“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爭”简化成“争”。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3、被——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革。被,金文(衣,穿着保暖物)(皮,兽革),表示穿着保暖的兽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皮”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由兽皮制成、用于睡卧时遮盖保暖的床上用品。
4、肉——肉,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刀”的刀刃和刀背之间加一短竖指事符号,表示要用刀来切割的东西。有的甲骨文隐去“刀”形。金文在甲骨文字形的基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纹理。篆文将金文字形中表示纹理的一点指事符号写成平行的曲形,表示肌腱纹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两个“人”的“仌”形,使“肉”的字形明显区别于“月”。造字本义:名词,屠夫用刀切成块的禽兽软组织,主要由骨骼肌和脂肪构成的可食用的软组织。古人称背脊上少脂而富于弹性的纤维组织为“肌”,称皮、肤、肌、脂合一的动物纤维组织为“肉”。在篆文字形中“月”与“肉”几乎相同;在合体字中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月”。
5、待——待,金文(彳,前行)(寺,持),表示有所持而前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礼前往,表达敬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6、倾——“頃”是“傾”的本字。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頸”的省略。頃 ,金文(人,当事人)(頁,是“頸”的省略,颈脖),表示向前倾斜着脖子,以便耳目接近关注目标。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匕”,将金文字形中的“頁”写成。当“頃”的“向前倾斜颈脖”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傾”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前仰脖子,以便让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尽可能接近所关注的目标对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倾”,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简化成“页”。古籍多以“傾”代替“頃”。
7、右——“又”即“”,是右手的简写,也是“右”的本字,而“右”是“佑”的本字;“”是左手的简写,也是“左”的本字,而“左”是“佐”的本字。又,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只五指朝左的手(以三指代表五指),即右手,亦即正面朝南时身体东侧的手。由本义名词“右手”,引申出方位名词“右边、右侧、右方”等含义。当“又”引申出动词“抓持、伸出援手、支持、庇护”等含义后,金文加“口”(说话)表示行动上的支持或口头上的声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正面朝南时位于身体东侧的那只手,与左手相对。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右”被经常当作方位名词使用时,后人加“人”另造“佑”代替,强调“支持、庇护”的人际关系含义。古籍中“左”和“右”、“佐”和“佑”,四个字都有“伸出援手、支持、配合”的含义。“左右”作为方位名词时,表示东西方向,借代所有方向,常引申为动词,表示根本性地掌控人事发展方向和进程。
8、位——“立”是“位”的本字。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大”(人)的下面加一横代表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一个人规矩地站在地上。当“立”的“规规矩矩地站着”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位”,用以区别一般的站立。造字本义:动词,上朝时臣相们依官阶高低肃立。
9、辐——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副”的省略,表示辅助。輻,篆文(車,借代轮子)(畐,即“副”的省略,辅助),表示车轮的辅助配件。造字本义:名词,副轮,即轮毂与轮圈之间放射状排列的支柱圈,连接轮毂和轮圈,起辅助、支撑轮圈的作用。
10、辏[còu]——车轮的辐集中到毂上。
11、并——“并”是“併”本字。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人站在一起。并,甲骨文(比,两人站在一起)(二,相等、相同),在两人的腿部位置加“等号”二,表示两人的站位相同、或步伐一致。简体甲骨文将“等号”简化成一横,表示两人的腿部动作一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的混合结构,分拆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两人比肩而立或齐步平行。隶化后楷书把篆文字形变成两点加“开”的结构,导致篆文字形中的“人”形消失、“等号”消失。当“并”主要用作虚词之后,篆文在“并”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併”代替,强调人的并列、并行动作。古籍多以“并”代替“併”。“从”是两人一前一后相随;“并”是两人平行。《汉字简化方案》用“并”合并代替“併”、“竝”、“並”。
12、进——進,甲骨文(隹,鸟)(止,脚,表示追逐),表示追鸟。金文加“彳”(行走),强化追逐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进”,用“井”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隹”,其中“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来捕兽的陷坑。古人称急速寻捕犯人为“追”,称追兽为“逐”,称追鸟为“进”。

三、背诵: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四、翻译:
在执行阶段,要先做到心安;有条不紊;把事情全都做正确;心不乱、事不乱,保持平静。时刻都能把事情所有的环节和细节都能在心里理顺,对事情的驾驭能动态平衡,对事情的变化应对自如,专注安静地保持在正确的路线上,直到出现新的变化再给出新的应对。这段话的意思指贵在守位。
眼睛贵在洞明世事,耳朵贵在敏锐警觉,心灵贵在充满智慧。如果用天下人的眼光去看,就没有什么看不清;如果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就没有什么听不到;如果用天下人的心去思考,就没有什么不能知晓。像辐条集中于车毂一样,天下人的眼睛、耳朵和心智,都集于国君,这样君主对天下的明察就不可能被阻塞。这段话的意思指贵在守明。

五、理解联想事例:
今天恰好遇到一件事能与经文结合着理解。
领导突然在工作群给我安排了一个工作,要我明天主持会议让老师们商讨一个宣布工作,我的工作职责不包含宣传工作,也不知道这项宣传工作是怎么回事,方式是什么,分工怎样,大家进行到哪一步等。再问领导时,领导就有些急了。想了想,按我需要了解的内容问了机构涉及到此项工作的所有人,根据不同的回答,终于明白领导希望我做的事是什么,确实可以和我的工作职责相关联,就对明天的工作有了安排。再反馈给领导,又给领导提建议,有什么事小窗给我说,我搞清楚领导的意图后,再在工作群里发布通知,这样大家都很清楚而不乱。领导采纳建议。
生活中需要不断地守位和守明,因为事情一直在动态发展着,守着成事这个目标,守位和守明就守得住。

六、今日问题
提问:上一章讲述了决策的操作。本章讲述如何执行。今天的经文讲守位和守明,这是执行决策的两个起点。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做才是守位?聪明智(慧)是什么意思?
——————————————
如果动机在满足情绪上,就会失位,如果动机在成事上,随事情变化给出正确的应对,不在情绪上较劲,就是守位守志。
聪明智(慧)是让世界撞进来,内紧外松,格物致知而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11: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8-22 13:08 编辑

2022年8月22日星期一  第十一周第二天

一、原文:
听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二、查字正音:
1、坚——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賢”的本字,表示善于管理、组织。堅,古鈢字形(臤,管理、组织)(土,壁垒、护墙),表示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固壁垒或城墙。篆文调整局部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
2、拒——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距”的省略,表示制造相隔空间。拒,篆文(手,抵抗)(巨,即“距”的省略),表示抵抗以保持距离。造字本义:动词,抗击对方,抵制于安全距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提手旁”
3、许——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杵”的本字,表示向下舂插。許,金文(言,说话)(午,即“杵”,向下舂插),表示且说且杵,比喻说话时不断地点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点头答应,允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午”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许”,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现代汉语中常“许诺”并用,“许”表示同意、赞成,给予对方做某事的权力;“诺”表示接受、顺从,愿意按照对方的诉求去做某事。
4、防——“埅”是“防”的异体字。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边塞、边境。防,金文(阜,高山石阶,借代高山)(方,边塞、边境),表示边塞高山,借代赖以戍守边关的高山城障。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方”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在边塞的高山险地设置的抵御外敌入侵的关隘城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双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方”写成。篆文异体字“埅”加“土”(墙),强调垒筑在边境上的城墙。古籍多以“防”代替“埅”。
5、极——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住。极,篆文(木,械具)(及,抓住),表示起控制作用的器械。造字本义:名词,绑在马背或驴背上的木架子,方便载物或插、挂物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及”写成。古籍有时假借“极”代替同音的“極”。《汉字简化方案》用“极”合并简化“極”。
6、赏——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尊崇、追求。賞,金文(尚,尊崇、追求)(貝,钱财),表示赐予钱财,以激励对方崇尚某种价值。有的金文把“尚”简化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奖赐财物,以激励对方崇尚某种价值。
7、验——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檢”的省略,表示查对、核实。驗,篆文(馬,力畜)(即“檢”,核查),表示相马师检测马匹。造字本义:动词,相马师检查、测试马匹。隶书将篆文“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僉”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验”,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简化成“佥”
8、闻——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聞,甲骨文(像一个人举起一只手在耳边)(夸张的大耳朵),表示举掌在耳边,以增强对声音信号的捕捉。金文有所变形,突出了耳朵形象。篆文“聞”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双户)(耳,耳朵),表示竖起耳朵在门里听门外的动静。造字本义:动词,竖起耳朵,用心注意地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写成“门”
9、谙[ān]——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暗”的省略,表示不公开的、悄悄的。諳,篆文(言,诵读)(音,即“暗”的省略,不公开的、悄悄的),表示暗诵,即背诵。造字本义:动词,因熟知于心而默念背诵。
10、况——“况”是“況”的异体字。況,甲骨文(水,小水)(兄,即“祝”的本字,祷告),表示为河川枯水而祭祀祷告。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祭祀祷告,祈求缓解冬季枯水势态。

三、背诵: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四、翻译:
听之术的要点:不能听说了什么未经考察就当场否定,也不能未经考察就当场认可。如果预先认可了未经考察的事情,后面就需要防守情况不实的风险;如果预先否定了未经考察的情况,就可能会失去一些有价值的信息。高山再高也都能了解它有多高,深渊再深也都能了解到它有多深。君主如同神明一样,包容万物,洞悉万物,无论听到什么,都能还原出真相。这是德术的正静。
奖赏臣子必须诚信,惩罚臣子必须公正。奖赏和惩罚做到诚信和公正,要使身边的臣民能够亲眼听到、看到,即使看不到和听不到的,也会幡然改悟。君主对法度的诚信,畅于天下神明,可以正万物,更何况是用来杜绝奸邪干政这种事呢。这是讲赏罚。

五、理解联想事例:
第一段经文强调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个词听了很多遍了,但一到执行阶段,就会忘记,以人为目标,信那个人,那个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信那个人,那个人说什么都拒绝。书上说,正,原万物之因,静,知万物之情。正确做法就是不管信不信这个人,我都要知道这个人说话的因和情。再扩大一点,能知道事情发展每个阶段的因和情,就是大耳朵的圣人,德性足。
第二段经文强调赏罚。近几年赏罚被人们谈起的次数被实事求是多很多倍,因为当了父母都要行使赏罚。但在这里会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自己处于赏罚中时总是不服气,于是,自己当父母了,就会把赏罚搞得奇奇怪怪,失去信正。正确实做法是,安徐而归位,正静而原因知情,原因知情而服气,服气而赏信刑正,赏信刑正而正万物,守位守明。

六、今日问题
昨天的经文讲,好的执行力需要首先守位,然后是耳聪目明心智。今天讲要听得好必须要具有德术的正静(因情),要有德术。而德术正静,需要赏罚保障。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德术的操作要点是啥?赏术的原理是啥?
————————————
德术的操作要点是正(原万物之因)、静(知万物之情),实事求是。
赏术的原理是:赏信刑正而正万物,正万物就推进了德性的社会面的发展,共同守位守明。赏术促进德性从个体发展到社会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3 13: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8月23日星期二  第十一周第三天

一、原文: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右主因。

二、查字正音:
1、天——天,甲骨文(口,即“日”的简写,太阳)(大,成年人),表示人的头顶上方、日月星辰所在的太空。有的甲骨文将“大”写成“夫”。有的甲骨文用“上”代替“日”:(上,与地相对的空间)(大,成年人),强调太空在人的头顶之上。有的甲骨文将“上”和“大”混写。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上”简写成“一”。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类头顶上方的太空苍穹。
2、地——“隊”是“队”的异体字;“隊”是“墜”的本字;“墬”是“墜”的异体字;“”是“墬”的异体字;“地”是“”的异体字;“埊”是“地”的异体字;而“坔”是“埊”的异体字。队,甲骨文(阜,石阶,借代山崖)(倒写的“子”,早夭的儿童),表示将早夭的儿童从山崖抛葬。有的甲骨文用倒写的“人”(亡故的成年人)代替倒写的“子”(早夭的儿童),表示将亡故的成年人从山崖抛葬。远古时代人们将死者从山崖上抛坠而下,自然简葬。金文将甲骨文字形“队”写成(即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人”写成),并再加“人”、加“又”(抓持、托举),表示托举死者从高崖抛葬。当“隊”的“抛葬”本义消失时,繁体金文加“女”(女尸)、加“土”(深坑)另造“墜”代替,表示抛葬于深坑,表明远古葬史由抛葬发展成土葬。篆文误将繁体金文字形中倒写的“人”当作猛兽的血盆大口,进而将繁体金文中表示抛葬动作的字形写成表示猛兽的“㒸”,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隊”写成,导致本义线索消失。篆文异体字“墬”误将“㒸”写成“彖”。俗体隶书用“它”(虫蛇)代替篆文字形“墬”中的“彖”(猛兽),将“墬”的字形变成“”,表示虫蛇赖以栖身之地。简体篆文省去“左耳旁”阝,将“”字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字中的“它”写成“也”,将“”的字形大幅简化成“地”。客家方言称“扫墓祭祖”为“告地”,表示“在祖先墓前祝祷。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抛葬尸体的人造土坑,即最原始简陋的填埋式坟堆。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当“地”由“人造的抛葬土坑”引申出“天下广土”之后,籀文异体字“埊”另造“山、水、土”三形会义的新结构,表示由大山、大河组成的广野沃土。楷书异体字“坔”省去“山”。古籍多以“地”代替“墬”、“”、“埊”、“坔”。古人称抛尸深谷的天葬为“坠”,称抛葬尸体的深谷为“壑”,称人造的抛葬尸体土坑为“地”。
3、人——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概括了古人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常见姿态。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4、荧——“”是“熒”的本字。,金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片交叉丛生的茂密花丛,每根花柱上都闪烁着花蕊和花粉色彩眩目的亮光。有的金文把花柱写成。有的金文把花柱写成“屮”(植物),明确其植物的属性,表示闪烁荧亮花粉的植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发光的密集花粉形象写成“炏”,强调花蕊和花粉“发光”的特性,同时将金文字形中表示花柱密集交叉的写成“下框”形的,导致字形费解。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火”(光亮)另造“熒”代替,强调花蕊和花粉眩人眼目。造字本义:形容词,花丛密集的花蕊和花粉色彩明亮,眩人眼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炏”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荧”,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炏”简化成“草头”。古籍多以“熒”代替“”。
5、惑——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惑,金文(或,不确定)(心)。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6、问——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拘禁室。問,甲骨文(門,借代拘禁室)(口,审讯),表示、拘禁并审讯。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拘禁并审讯。
7、九——九,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由“厷”(即“肱”,大臂)与“又”(抓、掏)混合组成,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淡化了金文字形中的手形“又”。造字本义:动词,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以求确定情况。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九”的“掏摸、力求确定情况”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穴”(未知空间)另造“究”代替。
8、窍——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徼”的省略,表示循行。竅,篆文(穴,洞)(敫,即“徼”的省略,循行),表示洞穴可循行。造字本义:动词,洞穴贯通可循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敫”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窍”,用既表音也表义的“巧”(灵活)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敫”,强调“窍”的灵活奇妙。
9、因——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xí)的省略;甲骨文“”是“𠩛”的本字,而“𠩛”是“席”的本字。因,甲骨文(“”的省略,是“𠩛”即“席”的本字)(大,成人,休息者),表示人在席上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坐或躺在席子上,以阻隔或减缓地面湿气对身体健康的损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
10、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人),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与“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11、久——“镹”是“久”的异体字。久,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人”的腿部位置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驻足等待。驻足等待容易感受时间的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停止行进,驻足等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久”从动词“驻足等待”引申出形容词“持续时间长”后,籀文再加“長”(时间长)另造“镹”代替,强调等待的时间长。古籍多以“久”代替“镹”。长途迁移为“千”,驻足等待为“久”。

三、背诵: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四、翻译:
问天,研究时局;问地,研究形势;问人,研究社会。天地四方上下,社会左右前后的人都研究透彻了,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心里自然有答案了。以上所讲指要不停地调查。
心灵是九窍的统帅,君主是百官的首长。做了正确的事,君主要给予赏赐;做了错误的事,君主就会施加惩罚。君主要根据臣民都想做事成事的所求,给他们相应的机会,臣子就会效忠君王,君王也不用过度辛劳了。因为人都有所追求,圣人通过这样的方法,故能以赏功来激励官员把国家。遵循事物之间的规律,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以上是说要遵循规律。

五、理解联想事例:
记得小时候,要去某个地方找不到路时,爸爸常说,你眼睛多看看,看远点嘛;妈妈常说,你有嘴巴可以问人呀。所以没做过事的人,就容易忽略调查,遇到岔路只会在头脑里想,而生妄想。
人人都有所追求的常情,是赏罚的基础,赏罚就倒逼着去调查,实事求是。

六、今日问题
提问:德立明位,昨天经文讲赏罚立德,今天讲述赏罚问谁,和能问对人要知因。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对于自己做得对不对,该向谁请教?对了错了的,谁来赏罚?
——————————
做得对不对,向天地人请教,内紧外松,九窍要通,是请教的基本姿态。对了错了,事情效果来进行赏罚,天地人都会有回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11: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8月24日星期三  第十一周第四天

一、原文: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右主恭。

二、查字正音:
1、周——周,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定领域的空间内,进行反复的纵横切割划分,形成众多相对独立的、封闭的较小区域。有的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字形在纵横划分的若干区域内加上几点指事符号,表示在划分的封地内耕种生产(参考“画”即“劃”*)。远古时代的天子取得天下之后,划分出若干领地,由众多宗亲诸侯封而建之,以期巩固政权。简体甲骨文将纵横划分的封地简写成“田”。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闭的圈)写成会义结构:(封地而建)(口,封闭的圈,围墙),表示封地而建的界墙。有的金文省去四点指事符号。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封建”的字形写成“用”。造字本义:名词,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田”形若隐若现。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2、群——“群”是“羣”的异体字。君,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主宰、统治。羣,甲骨文(众多羊只)(攴,鞭策、驱赶)(口,呟喝),表示牧羊者吆喝着将四处散落的羊只驱赶到一起。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呟喝)和“攴”(驱赶)合写成“君”;并同时将“君”(主宰、统治)作为声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俗体隶书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牧羊者呟喝、驱赶,将众多羊只聚集在一起。古籍多以“羣”代替“群”。《汉字简化方案》用“群”代替“羣”。
3、臣——“臣”是象形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像一只眼睛向下看,表示俯首下视。有的甲骨文有所变形,突出了眼珠的球状。金文淡化了“目”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眼形写成,更深地淡化“目”形。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隶书基本继承篆文字形,“目”形基本消失。
4、家——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生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生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另外,对古代农户来说,生猪意味着一笔重要财产,将生猪养在居所范围内,也是对这笔肥胖财产的必要保护。有的甲骨文将猪形的“豕”简化成。金文突出了“豕”的尾巴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豕”写成
5、开——開,金文(門,户)(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连写成“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6、闭——閉,金文是指事字,在门栓“闩”上加上一竖指事符号,表示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一根木棍,构成牢固的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撞。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十”写成“才”。造字本义:动词,在门栓和地面之间斜支木棍,构成三角支撑,防止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才”写成“下”。《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闭”,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關”(关)表示拉上门栓,拒绝出入;“閉”(闭)表示不仅栓门,而且在门栓上增加三角支撑,以防暴力从门外强行撞门,“閉”(闭)是更彻底的“關”(关)。   
7、原——“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加“下”(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厂”(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泉”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泉”写成。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再加“水”再造“源”代替。在古籍中,“元”和“原”都有时空上起始、最初的意思:“元”侧重于抽象的、时间性的、整体性的起始;“原”侧重于个体的、空间性的、具象性的起始;因此表达“蒙昧太古”时,“元始”比“原始”更准确,但现代汉语以“原始”代替“元始”。古籍有时将“元”与“原”相互假借。
8、树——“尌”是“樹”的本字。尌,甲骨文(木,小树)(豆,盛器)(又,抓、手持),表示手持木苗栽种在盆子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屮”(草)。当“尌”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樹”代替,强调种植对象为木本植物。造字本义:动词,盆栽木本或草本植物的小苗。《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树”,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中笔画复杂的“壴”简化为“又”。在甲骨文字形中,“树”是动词,表示植树;“木”是名词,表示一棵树。“树”的本义与“植”的引申义,都有“栽种木本幼苗”的意思,不同之处在于:“树”表示一系列动作,包含“栽种木本幼苗”、并“对木苗的成长加以管理和塑形”,系列动作指向追求幼苗的最终生长结果;“植”的“栽种”引申义,表示一个简单动作,只有“栽种草木幼苗”的意思,强调“竖立”的动作,并不强调动作的结果与影响。
9、洞——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一致。洞,籀文(同,相一致)(水,水流),表示有水流、说话有回音的岩穴。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同”写成,将籀文字形中表示积水的“水”写成,将籀文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名词,有水流、会发出回音的巨大岩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同”写成
10、更——更,甲骨文(穴,洞穴,比喻石钟)(丁形木锤)(又,抓、持),表示手持木锤敲击石钟。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石钟形象写成“丙”(有柄穿过的石器)。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木锤在整点时刻敲撞钟向公众报时。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丙”、“攴”连写成“更”,石钟形象消失。
11、恭——甲骨文中“龚”与“恭”通用。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供”的本字,表示敬奉。恭,甲骨文(龙)(共,即“供”,供奉),表示敬奉神龙。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兄”(祝祷),突出崇拜主题。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廿”,省去“龙”,同时加“心”,突出诚心。造字本义:动词,虔敬地供奉神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

三、背诵: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四、翻译:
君主一定要有全局性和全面性。如果人主对政事不周,群臣就会生乱,各有各的主意各成一家一言,没有常法可依。人主与群臣不能对话,君主怎么能和外界相通呢?领导无法实时掌握外界的信息,就无法见原,自然就无法对外面的事情进行有效指挥。以上是说君主要行事周密。
作为君主,一要眼睛看得远,二要耳朵听得远,三要确保对信息的及时和准确掌握。弄清千里之外的事物,在隐微中看出事情的端倪,辨明天下奸邪,使其不得不暗自改变。以上是说君主要树立威势,才能使臣子恭顺。

五、理解联想事例:
对于家庭来说,能看到两种极端的特殊现象:一种是孩子太有自己的想法,家长不周,野马就会脱缰,威失;一种是孩子启动速度慢,动静小,家长不能了解孩子隐蔽细微的情况,而使孩子变更,孩子就缺乏社会性,不敬不顺。
从前面的经文到现在,拉通了理解,位明是对家长整体性的指导,德赏是对家长功能性的指导,问因是对家长进程性的指导,周恭是对结构性(亲子关系)的指导。

六、今日问题
提问:位明德赏,昨天的经文讲赏罚善问,荧惑不再;问之以因循理,故能长久,自位明德赏至问因,执行的事情本身似乎已经构成一个单元闭环,闭环之外,还需要有其他闭环或者要点协同运行,“执行”,这件事才可以完善运行。今天经文讲述的是周与恭。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君与心为什么一定要“周”?经文中的“恭”与“洞天下奸”、“谙变更”是什么关系?
————————————
君与心周了才能内外相通而不偏,以能见原,见原则明。
恭,虔敬地供奉神龙,神龙显威而无处不在,天下奸无洞可躲,只能变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5 11: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8月25日星期四  第十一周第五天

一、原文: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二、查字正音:
1、循——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士兵的护身甲牌。循,篆文(彳,行进)(盾,士兵的护身牌),表示士兵持盾而进。造字本义:动词,依照既定布署,士兵持盾向敌阵前进。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战场上持盾而进叫“循”,曳兵而逃叫“遁”。 
2、名——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牙形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字”。
3、为——“爲”是“撝”和“僞”的本字;“為”是“爲”的异体字。爲,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4、实——實,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5、安——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6、完——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玩”的省略,表示珍宝。完,篆文(宀,房屋)(元,即“玩”的省略,珍宝),表示将珍宝秘藏在家中。造字本义:动词,将珍宝秘藏家中,使之免遭损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篆文字形中的“元”写成
7、相——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目”在“木”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
8、当——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遮阳挡雨的屋顶。當,金文(尚,屋顶,遮挡)(土,土墩),表示被土墩遮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田”。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当”,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为三点加“彐”。当“當”的“遮挡”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擋”代替。
9、理——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裏”的省略,表示内部。理,篆文(王,玉)(里,即“裏”的省略,内部),表示玉石内部的纹路。造字本义:名词,玉石内部奇妙天成的绚丽纹案。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10、和——“咊”是“龢”的简化异体字;“和”是“咊”的异体字;“訸”也是“和”的异体字。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龢,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写成“龠”,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简体金文“和”省去“龠”的中下部分,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写成,或将金文字形写成,或将篆文字形写成。篆文“和”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金文异体字“訸”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咊”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三、背诵: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四、翻译:
臣民根据任务(岗位职责)去做事,按时按质量完成了工作,则任务(岗位职责)与臣民的才能互相促生而相应,符合万物之情理。所以说:任务(岗位职责)合理来自于臣民的才能实力,臣民的才能实力来自于万物之情理,万物之情理来自于名实相符(这个人做这个事再适合不过了),才与事,官与职,完全相符合。以上说的是名实相符。

五、理解联想事例: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领任务的人,那“保证完成任务”这个心理活动过各,就是一方面要求把任务搞清楚,搞明白,名;另一方面就是要把自己的能力搞清楚弄全实,实。两者相和相生,就能按时按质量完成任务,就有了德。

六、今日问题
位明德赏问因,还需要配合其他要点,才能把“执行”这件事情干好。昨天的经文讲人主周而群臣常而不乱,而周必以洞天下奸、谙变更而恭。今天的经文讲述,名实相符的岗位责任制度是“执行”的出发之处。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好的岗位责任制是什么样的?
————————
好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在符合大家的根本所求(君求贤,臣求功)的根本原则之上,所以因人设岗或是因岗任人,都是一个动态的进程。要检验这个岗位责任设置得好不好,就看事情做得好不好,事情效果不好,就要反回来修改岗位责任,促进人实安完,最终实现名实相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6 11: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8月26日星期五  第十一周第六天

一、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心得:为什么劳动能改造人,是因为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就能让人的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劳动结果:产量高不高,质量好不好,目标有没有实现。在劳动中生活中修正、成人,把学问做在身上,不能纸上谈兵,行动与心声(言)相符,内外相通,问题的根本就能得到解决。

二、全文背诵: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17: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8月27日星期六  第十一周第七天

一、把本章纳入先前整理的《鬼谷子》篇章结构中,说说本章在全文的地位。

符言篇处于《鬼谷子》最末的一篇,而且梳理下来,在结构上也是最末的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是所有术的集中展现,就像进行竞技比赛,赛时也需要不断捭阖以保证把赛前的所有准备合理、灵活地进行输出,以取得名实相符的结果。也就是说,符言是一个综合运用的环节,是把内部的心声(言)不多不少进行输出,使行为与言相符,构成一个完整的捭阖的闭环。

二、符言十二全文背诵: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7-5 23:51 , Processed in 1.110376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