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敏妈

郝娟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23: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分享:这一章就开始了德经,道经部分在将什么是道,道天人的关系,万物自然而然是最好的秩序,如何用道则是德。这一章讲了上德,乃天德,下德是人德,人德中也分仁,义,礼。要去人德,下德,去仁义礼,去伪巧,存天德,才能去人复天,才能安定天下。这一章刚开始读简直晕,好多的”德“完全搅晕,看白云先生的文字,更是看到后面不晓得前面说的是啥,那种茫然不知的感觉很强,然后索性不管白云先生的文字,就放空的读,不停的读,渐渐的有了些清晰的感觉。那个上德,下德,以及下德里的仁义礼,好像慢慢有了点眉目,但是心里有个惊讶的声音,仁义礼不好呀,啊,要去呢,在仔细体会,是儒家的思想原本就在人上,而”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之中有万物,万物皆刍狗,看上去没有任何”表示“则是大爱,而仁义礼则在人道的”偏颇“小爱。在上德中,不会经常告诉人,规劝人,应该如何如何,因为天地行不言之教,这是有德。但很多时候”你应该“来教导别人按照自己的私人之德去生活,则是无德。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警示,参照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在道中是否有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23: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月总结:
到三十七章,道经读完了,这几个月的道德经读下来,有了一个整体的感受那个看不到摸不着的道,在无中,那个道似渊。那个道生万物,万物皆为刍狗,万物皆自然。对我来说最大的体会是那个天地之间生万物,那个长于天地之间的那种感觉很强烈,根扎泥土,向上而生,就是那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下“。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觉察自己是不是在道中。不足的是,过去当泡泡精太久,要回到”土“上去还真的需要好好的觉察,一不小心那个”习惯“就会上来,那个泡泡就会想来表演,在整体的把握道经,对我来说这个紧箍咒不仅仅是约束也是一个很好的字符。时刻提醒我,慢慢的更土,然后在道中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meng160824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8-6-17 08: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00:0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猴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猴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猴王自谓孤,寡,不毂。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分享:上一章开始进入德经,那个“应该”来说别人是无德…我被这个无德打中了!这一棒打得不轻,我吓到了缩成一团。为了让自己更合情合理的不沾染这德,我把自己搅来搅去,缩成一个球还搅来搅去,这简直就是只是晕了而是很晕很困。那个被打到,有些羞愧,羞愧自己无德。这个晕昏是不愿意面对自己发现的“”无德“”简直羞愧难当!我简直不能做作业。好着急的哭起来,这个着急是“”我居然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我的身上!但是有个声音说“”不怕“”走带着你面对!我好像不这么痛苦了。那个“一“到底是什么?万物得一以生!一不就是在道上的那个天德吗?得一也就是寻道吧!所以不是无德有啥子好回避的,而“”发现“”本身就是很好的,由此可以发现自己不再道。这不就是一个“”觉“”吗?所以“”一“”不是整体的一个而是觉到了回于道。再道便有德!不是在“德“”上惊妖火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00:11: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万物。分享这两句对我来说真的像是告诫,去人道之物贩天道,天道的自然无为之用。天下万物生于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00:1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如同一个生命的长成。所以反道才能知有守无,这便有德。再大道便得玄德。所以是不是无徳是一个看到的有,在反道之便有德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21: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理解;上士,在道中行,无论任何事都是尊崇道的,中士,知道道,但却有时候忘记的一干二净,下士,听闻道而大笑,因为道之反,之虚是他们完全不信额,他们会觉得这就不是道,而笑。不这样笑,怎么能是道呢。
明道则恍惚兮,行道则退,向物的方向而反,道庞大,却如丝结浑然一体。
上德如川谷之于江海,广德,自然之教,建德则是偷质真,一直往回反,返璞归真。
分享:进入德经,就被打了一棒,后来才发现那个“反”不得了,那个私我是不想反的,打yu忸怩者,任性得张狂,好吗你想反,那就把你打一闷棒,我就这样被我自己打晕了,然后就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不看书了。但在那个一闷棒里是不知道的,直到体会到那个“反”看到这个反,明白了,也就一下子可以继续看了。给出了一个在日程生活里的对照表,大道的无形,不自生而长生,如川谷若溪,他就在哪里,但怎么能在道上呢,这一章就是一个言行举止对照表。那几个“大”真是大呀,道就这样隐于无名,对照自己的言行好像开始对德经有了点说不明白的感觉,但心里明白。那个“返璞归真”有了认识,越来越朴素,一直往回反,到婴孩之态。“回家的路”我看到那天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22: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分享:这一章在讲道生万物,阴阳之气,冲气之和。我觉得这好像是一个警醒,如何养育子女,如何做好儿女。这个家庭结构结合这一章显得是那么的贴切,对我来说也是一剂“预防针”那个损益,让我有点惶恐,我如何对待我的父亲,这个天,在哪里,我又如何面对他,这个让我爱到骨子里却又反抗着的:“一家之主”成了我需要好好面对的。守中,在道,才能知道“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20: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分享:这一章讲道之至柔以及不言之教之好。那个柔满有意思的,就是那种负阴抱阳的感觉,说起来不就是水的那感觉吗?这让我想到了在水位的母亲。哇塞,这个妈就是要这么当的哟,说说废话多做事,成水样,莫成天的女汉子,女就是女,就是水,柔也。不是金就不要跑金那里去,干不了,也不合的,那样就是在以人助天了,那就是益之而损了。所以是个女人就要成水。好吧成水,不邀功,能功成名遂身退,才能把一个家的这个场搞的畅,这个“畅”就是那种柔的感觉,写到这里我觉得很对头的感觉,咬咬牙,点点头,嗯努力的时刻警觉,做到至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21: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四章
名与贵孰亲?
身与货孰多?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分享:这一章在讲圣人如何治天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一章读下来,对我是一个告诫,也是作为一个“家,天下”治理的锦囊妙计。不能说是锦囊妙计,这样说,有点侮辱了道,德,这就是宝贝。在告诫我应该如何做好母。做好天道交于我的事儿,而不邀功。要想这个家,不仅仅就是现在我和老公,孩子这个小家,而是从我们现在到未来的绵绵若存,当用之不勤呀。那个传承就是绵绵若存,怎么做到,就是在道上干事儿,做好母之水位的事。从那个“私我”中出来,在母中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10 10:37 , Processed in 1.087813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