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 决篇第十一 一、抄写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未按照谋划进行,必是因为对预期的结果有所迟疑。决策好了,则会获得幸福吉祥,不能做好决策,就会带来忧患。很好的对预期不利结果加以诱导转化,就不会让结果失去控制。谋划阶段有益的事情,经过后果分析发现结果可能无法兑现就不要去做。对于不确定收益的事,如果发现可能收益,但同时存在有害可能且无法转化,就不要继续,远离风险。所以当决策事情有可能导致失利,进而导致合作双方疏远,这是这件事的害处。
二、查字正音 1决:“决”是“決”的异体字。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玦”的本字,表示中断、分别。決,篆文    ( 水,洪水)   ( 夬,即“玦”的本字,中断),表示洪水将堤岸冲出口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夬”  写成  。楷书异体字“决”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三点水”  简写成“两点水”  。造字本义:动词,大水冲裂堤岸。古籍多以两点水的“决”代替三点水的“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決,行流也。从水,从夬。廬江有決水,出於大別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决,在洪汛期打开水坝,让洪水畅通。字形采用“水、夬”会义。庐江有決水河,源出于大別山。
2托:“乇”是“托”的本字。乇,甲骨文  是象形字,是方向朝上的“力”  ,表示手向上用力托举。篆文  为了将字形区别于“七”  ,在手臂  顶端另加一撇指事符号  。当“乇”成为单纯字件后,楷书  再加“手”  另造“托”代替,强调手的动作。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掌向上用力持举物品。古籍多以“托”代替“乇”。古籍有时假借“托”代替“讬”。《汉字简化方案》以“托”合并“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乇,艸葉也。从垂穗,上貫一,下有根。象形。凡乇之屬皆从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乇,草叶。字形上部的像下垂的穗子,竖笔像上穿于表示地面的“一”,表示地下有根。“乇”是象形字。所有与“乇”相关的字,都采用 “乇”作边旁。
3福: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酉”的变形,表示酒坛。福,甲骨文    ( 示,祭祀)   ( 又,巫师的动作)   ( 酉,酒坛)   ( 双手,奉持),表示巫师手奉美酒,祭祀祈祷。有的甲骨文  省去双手  ,将“示”  写成  ,将“酉”  写成“畐”  。金文  将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示”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畐”  写成  。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酒坛形“畐”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畐”  写成  。从甲骨文字形看远古祖先的幸福观,“幸”为帝王所赐,是临死获赦而活着;“福”为上苍所赐,是神佑而富足安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福,祐也。从示,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福,神灵保祐。字形采用“示”作边旁,采用“畐”作声旁。
4患: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从内部连贯在一起。患,金文    ( 宀,房屋)   ( 像疼痛皱眉的病人)   ( 双手),表示为家中的病人按摩、抚慰。籀文    ( 门,代表室内)   ( 卄,皱眉的形象)   ( 心,忧虑),表示古人因某种可怕的疾病躺在家里痛苦皱眉。篆文  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    ( 串,从内部连贯在一起)   ( 心,忧虑),表示家人生病,亲人同感忧虑。造字本义:动词,生病卧床,居家疗养,亲人忧虑。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患,憂也。从心上貫吅,吅亦聲。 ,古文从關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患,忧虑。字形采用“心”作边旁,心上一竖贯穿“吅”,“吅”同时也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患”字,采用有所省略的 “關”作声 旁。
5诱:誘,籀文    ( 羊,美好)   ( 人),表示将人向善引导。篆文  加“厶”  (代婴幼),表示引导幼儿。有的篆文    ( 言,说)   ( 秀,漂亮),表示用好话吸引和引导孩子;或    ( 言,说)   ( 即“循”,渐进),表示耐心渐进地引导孩子。造字本义:动词,用好话吸引孩子,一步步开导孩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诱”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㕗,相訹呼也。从厶,从羑。誘,或从言、秀。䛻,或如此。羑,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㕗,诱导,招呼别人。字形采用“厶、羑”会义。诱,这是的异体,字形采用“言”作边旁,“秀”作声旁。䛻,异体字写成这样。羑,这是 古文写法的㕗。
6终:“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  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  的两端打结  (参见“系”  ),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  将实心的绳结  写成空心的小圈  ,突出“终结”形象。金文  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  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    ( 终结)   ( 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  将金文字形  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  承续金文字形  。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  ,同时加“仌”  (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冬”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纟”  (结绳)另造“终”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終,絿絲也。从糸,冬聲。 ,古文终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终,将丝线缠紧。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冬”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
7偏: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方、不正。偏,金文    ( 人)   ( 扁,不方、不正),表示脸不正。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脸不正,侧向一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偏,頗也。从人,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偏,斜侧。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扁”作声旁。
8利:利,甲骨文    ( 禾,庄稼)   ( 刀,带锋刃的切割工具),表示用刀收割庄稼,镰刀  与庄稼  之间的两点  指事符号,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简体甲骨文  省去两点。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禾”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刀”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和的结 果。”
9离: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擒”的本字,表示捕鸟。離,甲骨文    ( 隹,飞鸟)   ( 禽,即“擒”,捕鸟),表示用网罩抓捕飞鸟。简体甲骨文  将“禽”  简化为  。繁体甲骨文  再加“又”  (抓捕),强调“擒捕”的含义。金文  用“林”  (树林)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  ,表示在林中捕鸟,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禽”  写成  。篆文  用“屮”  (草丛)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林”  (树林),表示在草丛捕鸟。繁体篆文  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加“隹”  。造字本义:动词,鸟儿落入猎人抓捕的网罩。简体隶书  承续简体篆文结构,将篆文字形中的“屮”  (草丛)简写成一点一横的  ,将篆文字形中的“禽”  写成  。繁体隶书  承续繁体篆文结构。古籍多以“離”代替“离”。《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离”  ,采用简体隶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离,就是离黃,仓庚鸟。仓庚鸟鸣噪的季节,蠢虫就四处繁生了。字形采用“隹”作边旁,采用“离”作声旁。
10害:“害”是“割”的本字。害,甲骨文    ( 被系扎捆绑的舌头)   ( 口,嘴巴),表示系扎捆绑  舌头  ,以防人之口。金文  在舌头  中间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割断舌头。有的金文  将独体形写成断开的两部分  、  ,强调“割断”。繁体金文  加“丮”  (执,紧紧抓住),强调恶意致伤的强制性。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上部的舌形  分解成“宝盖头”  ,同时用“丯”  突出纵横切割的创伤。造字本义:动词,古人为了消灭口供或证词,抓捕并割去当事人舌头。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丯”( jiè )  写成“丰”( fēng )  。当“害”的“切割”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刀”  另造“割”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害,傷也。从宀,从口。宀、口,言从家起也。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害,使人受伤。字形采用“从、口”会义。“宀、口”会义,是说伤人的言语从家中而起。采用“丯”作声旁。
11事:“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    ( 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   ( 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  将国旗“中”  简写成  ,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  则进一步将国旗“中”  简化成  。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将“中”  简化成  。简体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中”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事,職也。从史,之省聲。 ,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12惑: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惑,金文    ( 或,不确定)   ( 心)。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惑,亂也。从心,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惑,内心迷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或”作声旁。
三、翻译 未按照谋划进行,必是因为对预期的结果有所迟疑。决策好了,则会获得幸福吉祥,不能做好决策,就会带来忧患。很好的对预期不利结果加以诱导转化,就不会让结果失去控制。谋划阶段有益的事情,经过后果分析发现结果可能无法兑现就不要去做。对于不确定收益的事,如果发现可能收益,但同时存在有害可能且无法转化,就不要继续,远离风险。所以当决策事情有可能导致失利,进而导致合作双方疏远,这是这件事的害处。
四、理解联想事例 两种决策不做,第一,谋划的利益经过后果分享无法达成;第二,有可能收益,但同时无法避免严重的损失,就不要去做。
五、提问 :权术权事,谋术谋人。权术指出,善权者,权个听聪智明;谋术指出,善谋人者,谋个同情相亲。因事而谋人,人事两思量,方案成。方案行,计谋不两忠,损益不两全,非祸即福,非福即祸,决策就显得弥足珍贵。今天的经文定义了决术的操作边界——“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决术操作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结果分析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并避免掉不能承受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