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一、抄写原文——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之义,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诱。
二、查字正音——
1、择: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观察辨别、拘捕嫌犯。擇,金文  (睪,观察辨别、拘捕嫌犯) (廾,双手),表示拘捕嫌犯。有的金文 将“睪” 写成 ,省去“廾” ,加“攴” (持械击打),表示强力拘捕。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睪” 写成 ,以“手” 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廾” 。造字本义:动词,观察辨别、拘捕嫌犯。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睪”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择”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睪” 简化成 。 2、智:“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  (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 (口,谈论、传授) (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省去“干” ,简化字形。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 再加“曰” (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曰” 写成“白” (说明),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干” 写成“亏” 。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3、隐:隱,籀文  (穴,山崖、洞穴) (工,生产器具) (又,持守) (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  (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 (爪,抓) (工,生产器具) (又,持守) (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阜” 写成“左耳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 ,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 简写成“急” 。“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4、匿: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喏”的本字,表示答应。金文  (匚,是“匸”的变形,围墙,表示躲藏) (若,即“喏”的本字,表示应答),表示藏而不应。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若” 写成 ,明确“应答”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藏身躲避,不回应。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若” 写成 。 5、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  (言,说话) (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 是“心” 的竖写)。金文异体字 用“千” (数量巨大)代替“心” ,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 用“人” 代替“千” ,用“口” 代替“言” 。篆文 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 6、正:“正”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  (囗,城邑、方国) (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有的甲骨文 将表示方国的方框“囗” 写成实心点的指事符号 ,写成指事字。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指事符号由实心点 写成短横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 7、达: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  (彳,大道) (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 加“止” (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竹” ,同时加“羊” (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简体字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
8、语:“吾”是“唔”和“晤”的本字;“語”是“晤”的异体字。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汇。吾,金文  (两个“五”重叠,表示反复交叉、交替) (口,说话),表示反复交替地说话,即深入交谈。简体金文 将重叠的“五” 简化成一个“五” 。当“吾”的“长谈”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日” (疑为“曰”的变形,说话)另造“晤”代替。当“晤”强调“会面”后,金文异体字 用“言” 代替“日” (“曰”的变形)另造“語”代替,强调“长谈”含义。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吾”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正式会面并长谈。 9、谷:“谷”是“峪”的本字;“硲”是“峪”的异体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豁口、山口。谷,甲骨文  (重“八”,即多重切分) (口,山口),表示多重切分大山的系列山口。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由多重切分大山的山口所构成的U形狭长低洼地带。 10、诱:誘,籀文  (羊,美好) (人),表示将人向善引导。篆文 加“厶” (代婴幼),表示引导幼儿。有的篆文  (言,说) (秀,漂亮),表示用好话吸引和引导孩子;或  (言,说) (即“循”,渐进),表示耐心渐进地引导孩子。造字本义:动词,用好话吸引孩子,一步步开导孩子。
三、翻译 圣人像父母操心宝宝一样,花了那么多的智力来经营利益关系,把对方变成宝宝,而众人却没有人了解,圣人到底想操纵这些利益关系来做什么事情,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和利益。即便圣人操纵这些利益关系,不声不响的实现了自己的利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大家也都是毫无知觉看不出来的。圣人见可以操纵这些利益关系,就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启动这些关系,让它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如果这些利益关系还不可用,就要根据情况,选择一些事情施行谋术,让对方和自己的关系变得更牢固,具有可用性。谋术的威力这么大,它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它是从上古时期的先王那里流传下来的。微妙玄通的谋术,众人不能知、不能见,无声无息中,化转万物,扭转乾坤。天地的造化,在于至高至深的创造万物和演化万物。圣人制道,用以化转万物,在于隐和匿。圣人这样制道,并不仅仅是作为天地的使者对天地的忠信,和作为圣人对百姓的仁义。更是因为,圣人同天合道,故能立身中正而已。能理解这个道理的人,则可以教他学习谋术。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掌握谋术的人,则可以教他,怎么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判断和控制与各方之间损益亲疏的远近关系。
四、理解联想心得—— 昨天说圣人之道阴。今天说先王之道阴。如果昨天说的那个操作,我们不愿意往自己身上比划,那么今天说先王道阴,就是从血脉上又来强调了。谋的基本姿态就是隐己度人/事。
五、答问—— 昨天的经文讲述制人与制于人之间,握权与制命之间的阴阳之道。作为谋术结语,今天讲述华夏道统与谋术的关系。 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中正,如何理解和操作? 中就是通天,明白天老爷的意思,领承任务。正就是老老实实的去做,跟万物打交道,共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