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谋篇 一、抄写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正之,符而应之,雍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要以整体观来处理,两类六种人在事情演进的各个环节中异同亲恶,才能有效使用谋术。今天讲使用昨天的谋术,需要使用摩高微符拥乱的计谋,并注意正奇公私。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对人主与人臣之言,一个言奇,一个言私,是何道理?
二、查字正音 1外:外,甲骨文    ( 倒写的“人”,是“队”即“坠”的省略,从高空坠落)   ( 内,居室、家庭),表示远离居所、发生坠亡的风险环境。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内”  写成“夕”  。有的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倒写的“人”  写成“卜”  。有的金文  将“夕”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离居所、充满个人生命安全风险的山野。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夕”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卜”  写成  。古人称平安栖身的家室为“内”;称风险重重的山野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外,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外,远处。占卜的人平常喜欢在白天占卜,而今在夜晚占卜,这对于占卜之事来说就是例外了。
2内:内,甲骨文    ( 冂,门框)   ( 入,由外而里),表示进门。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门框“冂”  写成屋形  。有的金文  将屋形  简写成“宀”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宀”  与“入”  连写成混合结构,字形严重变形。造字本义:动词,进门,回到家中。隶书  继承篆文字形。古人称平安栖身的家室为“内”;称风险重重的山野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内,进入。字形采用“冂”作边旁,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
3疑:“  ”是“疑”的本字。  ,甲骨文    ( 口,嘴)   ( 大,成年人),表示张嘴问话。有的甲骨文  像行路人拄杖  的行路人张嘴问话  。繁体甲骨文  加“亍”  (“行”的省略,四通大道),强调行路人在十字路口询问方向。金文  加“止”  (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亍”  写成“辵”  ,加“牛”  (疑为“屰”的误写,即“逆”的本义,反向迎面而来),表示向迎面而来的人问路。篆文  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彳”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  ”  写成“  ”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口”  写成“匕”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矢”  ;用“子”  (儿童)代替金文字形中的“牛”  ,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多以“疑”代替“  ”。“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4然:“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    ( 月,即“肉”,借代兽肉)   ( 犬,猎犬,借代狩猎)   ( 火,火堆,烧烤),表示烧烤猎物。在远古时代,烤制熟食是生存能力突破性的一大进步,所以“然”也表示“合理、正确”。有的金文  将“火堆”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肰”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四点底”  。当“然”的“烧烤兽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燃”代替,强调“烧火”含义。古籍中表示动词“烧火”时,“然”与“燃”相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然,燒也。从火,肰聲。䕼,或从艸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然,烧烤。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肰”声旁。䕼,这是“然”的异体字,采用“艸”作边旁,采用“難”作声旁。
5要: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晏”的本字,表示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要,甲骨文    ( 妟,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   ( 双手,表示邀请),表示邀约女伴游玩。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妟”  写成  ,强调受邀女子的美目。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妟”  写成“交”  ,表示女子姿势的优美。造字本义:动词,邀女游玩,讨其欢心。隶书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有的隶书  则将  简化成“西”  ,以致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要,身中也。象人要自 之形。从 ,交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要,身躯的中段。像人用两手叉着腰部的样子。字形采用“ ”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声母的“交”作声旁。
6成:成,甲骨文    ( 戊,大钺,战具)   ( 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  将城邑“囗”  写成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征战结束。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戌”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  的“戌”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成,就也。从戊,丁聲。 ,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7斥:“斥”是“㡿”的异体字;“斥”也是“拆”的本字。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逆”的本字,表示反向、逆序。㡿,金文    ( 广,半开放建筑)   ( 倒写的“大”,即“屰”),表示实施“逆向建筑”工程,即部分拆除或完全拆除原有建筑。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广”  写成  ,将籀文字形中倒写的“大”  写成“屰”  。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屰”  写成“干”  。俗体隶书  将“广”  写成“厂”  ,将“干”  写成“丁”字加一点的  。造字本义:动词,整体拆除或部分拆除建筑,以便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建或扩建。当“斥”的“拆屋”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拆”代替。古籍多以“斥”代替“㡿”。现代汉语多以“拆”代替“斥”。 8塞:塞,甲骨文    ( 宀,房屋)   ( 两个“工”,表示大量器械、材料)   ( 双手操持),表示借用工具修补房屋。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  加“土”  ( 泥巴),强调胶泥的补砌作用。造字本义:动词,借助工具、材料,用泥土填堵房墙的漏洞。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塞,隔也。从土,从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塞,筑在边区的隔障。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9应: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迁徙飞行时能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大型候鸟天鹅。應,篆文    ( 疑为“雁”的变形,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候鸟)   ( 心,意念),表示像大雁一样意念相通。造字本义:动词,彼此存在息息相通的共鸣,能默契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雁”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应”  ,依据狂草字形  对正体楷书字形进行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雁”  简写成“广”加三点的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  简化成一横  。光影的折射为“映”,强调客观性;对某一事物的反响为“应”,强调主观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應,當也。从心, 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应,当,该。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10动:动(動),金文    ( 被刺瞎眼睛的男奴)   ( 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    ( 辵,行进)   ( 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 运输”主题。篆文    ( 重,包袱)   ( 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  简化成“云”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動,作也。从力,重聲。 ,古文动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11结: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結,篆文    ( 糸,绸带)   ( 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红绸带。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结”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結,締也。从糸,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结,丝线绞织在一起不可分解。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吉”作声旁。
12流:“㐬”是“毓”、“育”和“流”的本字。㐬,甲骨文    ( 水,产妇的羊水)   ( 倒写的“子”,胎儿降生),表示病胎伴随大量羊水排出母体。当“㐬”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  再加“女”  另造“毓”代替“㐬”,强调妇女生育的含义(有的甲骨文  用“母”  代替“女”  ,强调产子为母;有的甲骨文  用“人”  代替“女”  ,后简化成“居”);金文  再加“水”  另造“流”代替“㐬”,表示病胎在母体的羊水中排出体外。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㐬”  。繁体篆文  用“沝”  代替“水”  。造字本义:动词,胎儿伴随大量羊水移出母体。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㐬”  写成  。古人称正常生产为“毓”,称坏胎病产为“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水行也。从沝、㐬。㐬,突忽也。流,篆文从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水上旅行。字形采用“沝、㐬”会义。㐬,表示突忽意外。“流”,这是简化的篆文字形,采用“水”作边旁。
三、翻译 所以对外表亲热而内心疏远的人,要从对方的内心着手去游说;对于那些内心愿意亲近我们,但外表没有表现出来的人,要从外表着手去游说,让他表现出来。所以对方有怀疑,要顺着他的怀疑而变更策略,使他不怀疑;对方看见了,要顺着对方所看见的东西来肯定他;对方说话了,要顺着对方的观点来应和他;对方已经形成有利的态势了,要顺着对方的形势来成全他;顺着对方厌恶的东西为他谋划对付办法,顺着对方遇到的祸患设法为他排除。通过摩的手法使他感到害怕;把他不断抬高,位置高了就会不稳,这样使他处于晃动的不安之中;让他衰败然后自己来纠正他,让对方认为自己真诚可靠;为他设计一个祥瑞的征兆,然后经过操作应验了,使他相信自己;堵塞、蒙蔽他,使他处于混乱迷惑之中;使对方分不清是非,然后为我所用。这些都叫计谋。
四、理解联想事例 遇到问题,就要直面问题,不到现场,啥也干不了。 六、今天的提问: 提问:昨天的经文讲,要以整体观来处理,两类六种人在事情演进的各个环节中异同亲恶,才能有效使用谋术。今天讲使用昨天的谋术,需要使用摩高微符拥乱的计谋,并注意正奇公私。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对人主与人臣之言,一个言奇,一个言私,是何道理? 人主是要为国家做事的,要成事,出奇制胜的计谋,是人主需要的。人臣是为人主做事的,他的目标是自己做的事情能得到君主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