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第二天回答问题:
学记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请问什么是喻?学记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请问什么是善喻?
答:准确把握教之所由兴——豫、时、逊、摩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叫做从容如大象漫步(豫);所施加的教育行为恰逢其时,叫做适时(时);不超越阶段、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叫做顺序(孙),互相观察学习,吸取对方长处,叫做观摩(摩)。
把握此四者,便能教学相和,教者带领学者共同泛舟于知识海洋,互相迎合,一切都在刚刚好的时候,不快不慢。
【师说】
教之性,可以由不豫、不时、不逊、不摩、燕朋、燕辟而废 如此重要和美好的教化事业,奠定一个良好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 失去了一个好的基础,已经养成了一些成珂烂政之后,在寻求补救,其实会遭到已经坏掉的“教育共同体”的强烈的抵触和抗拒,难以奏效。 这是不可不豫 错过了修补抢救已经烂掉的“教育共同体”的时机,即使举全社会之力非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 这是不可不时 杂乱无章而不循序渐进,支离破碎而无系统完整的修补,混乱的措施使得败坏的“共同体”无法得到有效的修缮和整理。这是不可不孙。 一个学生独学无友,不与同学“相观而善”,便会因为孤与独而使自己的学识结构变得简陋鄙陋,会因为少了同学切磋而一个人瞎琢磨,使得自己的学识内容的范围视野变得见识狭隘稀少。这是不摩。 学生交酒肉朋友,不学损友,会抵触师长的教导,背离学习正道。这是燕朋逆师。 学生做邪僻、不正当的言行,做不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会丧失求学的目标与动力,荒废学业。这叫做燕辟废学。 不豫、不时、不孙、不摩、燕朋逆师(人)、燕辟废学(事),可以废掉所有的事情,学当然也会废得掉 自己要做个事儿,自己用有效的方法去败坏它 这是荒唐的 所以要把握住教之兴废之法,不自己挖自己的墙角 干些滑稽事,做成了滑稽人 只有这样不做滑稽事,不做滑稽人,知道教怎么做好的,又知道怎么就做坏了,才可以打算去做教师。
教之所由兴,豫(远见与格局),时(智慧与艺术),孙(效能与系统),摩(生态与活力)。 教之所由废,不豫(战略懒惰),不时(时机麻木),不孙(系统混乱),不摩(生态孤立),燕朋(关系污染),燕辟(内容腐蚀)。 有能力做教师的人(君子),能够把握的住这两者,才拥有了做教师的资格。 什么叫既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道教之所由废呢? 首先要做到豫,禁于未发 。对学生的性状有完善的认识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有完美的引导发展的策略和方案; 然后要做到时,当其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学生所施加的任何教化行动,都不前不后刚刚在学生的发动之时。时间(进程)上的舒爽。 第三要做到孙,不陵节而施,对学生所施加的教化行动,都不多不少刚刚在学生的发动之处。空间(结构)上的舒爽。 第四要做到摩,相观而善。将学习从一个孤立的个体行为,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共生的社会过程。它要求教育者是一位出色的“社群建筑师”,打造一个“敬业乐群”、“论学取友”的学习共同体。 通过“豫” 创造了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态(防御)。 通过“时” 抓住了高效转化的关键节点(攻击)。 通过“孙” 确保了前进路径的有序扎实(根基)。 通过“摩” 激发了学习共同体的内在活力(氛围)。 四者协同并用,教育便走上正轨,“教之有刑”。 如此的教学过程,把他当成一个有生命的任务体,他会是一个什么生存体验呢?其中的教者会是什么体验,其中的学者会是什么体验? 合作、超越、快意 有个字,非常能表达这个复杂的体验 这个过程明显不是划船,而是主要用语言完成的 所以不是俞 而是喻 所以,这种君子所为的掌握好了兴与废的教,是什么呢? 喻 喻的意思,君子之教,即知道教之所有兴,又知道教之所由废,所以完美的运用了豫时孙摩,而使教学共同体,共同超越书山学海而浅浅的开心。 美吧?!
【师说】 什么叫做既知兴又知废?这是一个换了频道的思维 既知又知,已经不是通常说的知了 既知又知,不是两个知,而是从两个知中挤出水来,做成第三个知 生成了第三个活体的知 这边是昨天说的喻。 喻,有效运行中的浇花共同体 及其所散发出来的声响气息 合作、超越、快意 淡而深刻的“高峰体验” 故君子之教,喻也。 如此之喻,运行出来的结果是个什么呢?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 道弗牵,道上有神,神能入心,入心则能自动。领其上道,然后交给神威自带。教者不宜渎神以引。 强弗抑,大声疾呼其上道行动,唤其行心声音要响亮,但不要把人给吓住了。 开弗达,替他砸烂锁链开启心智之门,让世界撞到他的心里去,但不要提他生活在世界,让他自己去活。 道强开,都是要在心上做工的,不在他的面对上做功 启动机器,开动脑筋,然后让脑筋自己去运转任务 道而弗牵则和, 道弗牵能怎么样呢?和 把人领到“道”上丢了,人和道的不同就会在那里碰撞发酵,发热脓肿,最后涅盘生根开花结果 这一切都是人与道的自然作用,就像狗见羊,只要他们在一起就会自己开打 然后就能怀孕生崽 和,和合的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强弗抑会怎么样? 易 大声地把人从另一个状态频道喊出来,进入另一个状态,不把他吓到不让他对新频道抵触,你说会怎么样呢? 他肯定就会自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推动事情的变化 所以易 开而弗达则思, 开弗达会怎么样 开启新世界,把它扔掉世界面前,让他自己去面对世界要求,他的神道身位已经没有了牵绊而坐进此道(道弗牵),他的活力命力气力已经被唤醒(强弗抑),并乐对世界场景(开弗达)。这一路下来,到了开弗达这里,是不是相当于一个走对了道,攒足了力的战士,正与对手四目相对。 和对手四目相对的时候干什么? 思 开弗达则思 如此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思都齐活了,这“喻”的事业,教这个事业,也就算是到了至善之境了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要把教、喻这件事做到至善,得和易以思——让学生与教学共同体“和”,让学生在任务现场不打瞌睡,让学生注意力正对学习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