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眉长舒 于 2022-8-4 19:39 编辑
一、原文抄写 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二、查字、正音 1、五、“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  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  在字形  ( 万物交汇)基础上加  ( 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交汇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隶化后楷书“五”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 五,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 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据“二”为字根,“二”表示天地两极,“乂”代表阴气和阳气交错,“五”表示阴阳两气在天地间交错。所有与五相关的字,都采用“五”作边旁。 3、怨、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宛”、亦即“婉”的省略,表示弯曲、回转。怨,金文  (夗,即“宛”、亦即“婉”的省略,弯曲回转) (心,情绪),表示委婉、迂回表达的负面情绪。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夗” 写成“命” ,将籀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表示对强令的不满。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委婉、迂回、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夗”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怨,恚也。从心,夗聲。,古文怨。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怨,藏恨于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夗”作声旁。,这古文写法的“怨”字。 4、忧、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特别多。忧,篆文  (心,思虑) (尤,特别多),表示思虑特别多。造字本义:动词,多思多虑, 放心不下。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竖心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尤” 写成 。“忧”与“憂”同义,《汉字简化方案》用“忧”字合并“憂”字。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忧,心動也。从心,尤聲。讀若祐。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忧,心动。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尤”作声旁。诗音像读“祐”。 5、感、感,金文  (咸,全、都) (心)。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心完全被触动。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感,動人心也。从心,咸聲。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感,使人心动。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咸”作声旁。 7、肠、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端距离大。腸,籀文    ( 月,即“肉”,借代身体的组织器官)   ( 長,两端距离大),表示长管状的器官。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長”  写成近音的“昜”  (读音为“陽”),变成单纯的形声字。 造字本义:名词,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象细长的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肠”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昜”  简化成  。 8、绝、絕,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两缕丝线  的中间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  ,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金文  则在两组丝线  之间加一把刀  ,明确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籀文  承续金文字形。篆文    ( 丝,丝线)   ( 刀,割)   ( 卩,人),表示用刀割断丝缕。 造字本义:动词,将丝线切断。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由“刀”  和“人”  构成的“色”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绝”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断”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9、泄、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卅”的异体字,表示三十,即数量巨大。泄,篆文    ( 水,积水)   ( 丗,即“卅”,三十),表示大量排水。 造字本义:动词,快速、大量地排水。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世”  写成  。 10、妄、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无”,表示缺乏、没有。妄,金文    ( 亡,即“无”,表示无知)   ( 女,妇人),表示妇人之见无理无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性普遍被剥夺教育权利,被鼓励以无知为德,也被普遍认为是无知、无理的弱者。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形容词,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对妇女的贬低,认为妇女没有见识,常常言行无理无据。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 11、宣、“亘”是“宣”的本字(注:“亘”本义读 xuān(宣);“亘”合并“亙”后转读( gèn )。亘,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收卷形状的卷册 中间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将竹简文卷展开,当众宣读由天子题写、由重臣宣读的“圣旨”。后来“亘”合并了“亙”的含义,而“宣读”的本义却消失了;当“亘”的“宣读”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在卷册 上方加“宀” (宫殿)另造“宣”代替,表示天子发布“圣旨”。金文 对甲骨文字形中的“亘” 底部加一横指事符号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亘” 写成 ,表示卷册两端的卷轴。有的篆文 将卷册形状 写成“曰” (说),强调“诵读”。造字本义:动词,朝廷重臣展开卷册,高声诵读由天子签署的诏告或任命。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宣,天子宣室也。从宀,亘聲。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宣,天子发诏的大殿。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亘”作声旁。 13、要、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晏”的本字,表示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要,甲骨文  (妟,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 (双手,表示邀请),表示邀约女伴游玩。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妟” 写成 ,强调受邀女子的美目。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妟” 写成“交” ,表示女子姿势的优美。造字本义:动词,邀女游玩,讨其欢心。隶书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有的隶书 则将 简化成“西” ,以致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要,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从,交省聲。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要,身躯的中段。像人用两手叉着腰部的样子。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声母的“交”作声旁。 14、精、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好看的、漂亮的。精,金文    ( 米,稻粟)   ( 青,“倩”,漂亮),表示特别好看的大米。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粒长而均匀、晶白而莹润、高级而漂亮。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青”  写成  。“精”是谷子舂捣加工后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粗”是谷子舂捣加工后尚未吹粉去粹、勉强可以食用的杂米;“糙”是初步舂捣加工后尚未筛去糠尘、食之难以下咽的杂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 “神 ”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 15、辩、辯,篆文  (辡,涉及刑事的双方,原告与被告) (言,诉讼),表示原先与被告诉讼争论。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庭审诉讼时原告和被告双方的论争。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辡”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辩”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16、谦、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歉”的省略,表示歉意。謙,篆文  (言,说) (兼,即“歉”,内疚),表示表达愧疚。造字本义:动词,对自身的失误或不完善表示愧歉不安,保持深刻自省。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兼”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谦”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謙,敬也。从言,兼聲。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谦,表达对他人的恭敬。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兼”作声旁。 17、敢、敢,甲骨文    ( 豕,头朝下的野猪)   ( 罩口向上的“畢”,抓捕禽兽的罩网)   ( 又,抓持),表示勇士手持毕罩,迎面抓捕野猪或其他野兽。有的甲骨文  误将 “畢 ” 写成 “中 ”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野猪形状  简写成不知所云的  。有的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 “甲 ”字形的毕罩  倒写成 “由 ”字形的  。有的金文  将 “由 ”字形的  写成  ,至此 “畢 ”形  完全消失。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 “豕 ” 和  构成的  写成 “彐 ” (又)和 “月 ” (肉)构成的  。篆文  则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 ” 。 造字本义:动词,勇士持网持械抓捕野兽。隶化后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工 ” 和 “耳 ” 混合的  ,将籀文字形中的 “殳 ” 写成 “反文旁 ” 。 18、锐、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悦”的本字,表示得意、喜悦。銳,篆文  (金,金属) (兑,兑变),强调锋刃变利。造字本义:名词,金属烧锻磨砺后的锋刃。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金”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兑”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锐”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 简化成“钅” 。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銳,芒也。从金,兌聲。㓹,籒文銳从厂剡。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锐,锋尖。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兑”作声旁。㓹,这是籒文写法的“銳”,采用“厂、剡”会义。 19、虚、“虚”是“墟”的本字。虚,金文  (“虍”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 (两个“匕”,表示虎爪) (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 和“土” 合成的 写成了“丘” 。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三、翻译 所以说,游说于人还有五种游说方法:病辞、怨辞、忧辞、怒辞、喜辞。病辞,让人听了感到气馁,而没有精神;怨辞,让人听了藏恨于心,牢骚太多以致肠断失去主见;忧辞,让人听了想得太多,不会抒发胸臆;怒辞,指行事冲动,语无伦次;喜辞,指夸夸其谈,注意力分散,抓不住要领。这五种情况,精通它才可以很好运用,对己方有利方可行之。 所以和智慧的人说话,要靠渊博的知识;和笨拙的人说话,要能言善辩;和能言善辩的人说话,要善于抓住要点。和高贵的人说话,要有宏达的气势;和富人说话,要用尊敬的态度;和穷人说话,要从利益方面入手;和卑贱者说话,要态度谦和;和勇敢者说话,要果敢有力;和愚蠢者说话,要言辞锐利。这是游说他人的原则,但是一般人在游说中常常违背了这些原则。 四、理解联想事例 范进中举 五、今日提问 昨天的经文,讲述因为“出言欲听,举事欲成”的人之常情,不肖者因此也成为天下可用之才。今天的经文进一步讲述各类人才的特征和应对原则。今天提请大家的思考的问题是:不贤者权术失败,会反被控制;请问这种控制和反控制是怎么实现的? 不贤者权术失败,会反被控制:是游说方没有在合道合数合时的情况下,使用这五种游说方法,自己反而被或病、或恐、或忧、或怒、或喜所控制,被代入或被带跑。所谓道行不深非但不能降妖除魔,反而会被妖魔所控。 不使用权术的人,却会反控制使权术的人:事物都有两面性,阳还终阴,阴极反阳。阴阳相求,由捭阖也。不使用权术的人,不会意识到对方在给其设圈套,完全不接招,反而会激惹对方或病、或恐、或忧、或怒、或喜,机关算尽反败一片赤诚。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正确的聊天方式: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