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8第九周第二天
【原文及抄写】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查字正音】
1.同:同,甲骨文  (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 (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隶书 继承篆文字形。多柄夯具 叫“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 夯地叫“同” 。
2.亲: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  (辛,受刑、受监) (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辛” 写成“亲” ,将金文字形中的“見” 写成 。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亲”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見”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亲”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
3.俱:“具”是“俱”的本字。具,甲骨文  (双手,持举) (鼎,既是祭器也是高级饮食器皿),表示为招待客人拿出高级饮食器皿。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鼎” 写成“貝” 。篆文 又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目” 。造字本义:动词,拿出高贵的饮食器皿铜鼎来宴请佳宾,意即准备齐全,招待贵宾。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具”的常用动词含义引申为“持有、拥有”后,篆文 再加“人”另造“俱”代替。
4.成:成,甲骨文  (戊,大钺,战具) (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 将城邑“囗” 写成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征战结束。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戌”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 的“戌”形淡化。
5.欲;“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  (谷,高深空阔的沟壑) (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 以“人” 代“心” 。 篆文 用“欠” (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 ,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谷”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欠” 写成 。楷书异体字“慾”加“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6.疏: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足”的本字,表示行走的脚。 ,篆文  (西,包囊) (疋,行走的脚),表示带着包囊离家而行。 ,篆文异体字“ ”  (爻,希,稀少) (足,即“疋”的误写,行走的脚),表示引导出离,以减小人口密度。篆文异体字“ ”  (足,即“疋”的误写,行走的脚) ( ,即“流”的省略),表示人员行走、流动。造字本义:动词,引导人员从一个固定地点向其他地方流动,以减小现有人口密度,减轻天灾或人祸的毁灭性破坏。隶书异体字“ ” 、楷书异体字“ ” 承续篆文异体字“ ” 。楷书“疏” 综合篆文“ ”和篆文异体字“ ”,并将篆文字形中的“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
7.偏: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方、不正。偏,金文  (人) (扁,不方、不正),表示脸不正。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脸不正,侧向一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8.恶:惡,篆文  (亞,位居第二的) (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亞”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恶”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亞” 简化成“亚” 。
9.害:“害”是“割”的本字。害,甲骨文  (被系扎捆绑的舌头) (口,嘴巴),表示系扎捆绑 舌头 ,以防人之口。金文 在舌头 中间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割断舌头。有的金文 将独体形写成断开的两部分 、 ,强调“割断”。繁体金文 加“丮” (执,紧紧抓住),强调恶意致伤的强制性。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上部的舌形 分解成“宝盖头” ,同时用“丯” 突出纵横切割的创伤。造字本义:动词,古人为了消灭口供或证词,抓捕并割去当事人舌头。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丯”( jiè ) 写成“丰”( fēng ) 。当“害”的“切割”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刀” 另造“割”代替。
10.益:“益”是“溢”的本字。益,甲骨文  (皿,盛器) (水,液体),表示液体从盛器的开口处溢出。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四点的“水” 简写成三点的 。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横写的“水” ,强调“水横溢”。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有的隶书 将横写的“水” 写成 。当“益”的“横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
11.损: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钟鼎的圆口。損,金文  (手,捣毁) (钟鼎的圆口),表示捣毁钟鼎器物。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 。造字本义:动词,捣毁、破坏钟鼎等贵重器皿。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 ,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损”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 简化成“员” 。
12.数:數,金文  (双手,表示体罚) (人,代表受罚者) (目,代表脸) (言,表示责骂),表示列举孩子的错误,并加以体罚、教训。诅楚文  (双手,体罚) (人,代表受罚者) (今,即“吟”和“念”的本字,念念有词) (女,妇人) (攴,持械打击),表示对犯有过错的妇女念念有词地责骂,进行体罚。在男权占优势的社会,妇女是常常受罚的弱势群体。篆文 误将诅楚文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列举过错,并加以惩罚。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数”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的“婁” 写成“娄” 。
13.异;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  (巳,胎儿) (双手抱持),表示手抱婴儿。造字本义:动词,送养或遗弃不正常的婴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由于“异”和“異”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古籍常常将“异”和“異”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异”合并代替“異”。“尤”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是不正常的婴儿。
14.坏:“坯”(pī)是“坏”(pēi)的异体字。坏,金文  ( ,即“郭”的本字,借代城墙) (不,否定),表示不可筑墙的材料。有的金文 用“才” (即“材”,建筑用料)代替“ ” (城墙):  (不,否定) (才,即“材”,建筑用料),表示不宜使用的建筑材料,即未烧煅的、易断易碎的泥坯砖瓦。有的金文 误将略有变形的“才” 当成“土” 和折角形状的 ,误将“才” 写成了不知所云的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本该是“才” 的写成“土” 。造字本义:名词,不宜用作建筑材料的未烧煅的泥坯砖瓦。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不” 写成 。楷书异体字“坯” 用“丕” 代替“不” 。古籍多以“坏”代替“坯”。现代汉语《汉字简化方案》用“坯”合并代替“坏”。
附注1:《汉字简化方案》以类推简化的方式(如将“懷”简化为“怀”)将“壞”简化为“坏”,相当于将“褱”简化为“不”;这种类推简化,导致了在字形上“壞(huài )= 坏(pēi )”的奇怪现象,客观上造成了《汉字简化方案》用“坏”(pēi)合并“壞”(huài )的结果。 附注2:“坏”合并“壞”之后,“坏”不读它原有读音 pēi ,而转读被合并字“壞”的读音 huài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发生的“变读”现象。 附注3: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懷”的本字,表示关怀、安慰受伤流泪的孩子。壞,篆文    (土,借代墙垣)   (褱,即“懷”,关怀、安慰受伤 流泪的孩子),表示关怀、安慰墙垮屋塌的受害者。 造字本义:动词,墙垮垣断,房塌屋破,引发人道关怀。 15.毁:“燬”和“譭”是“毁”的异体字。毁,金文  (像陶器) (壬,即“任”的本字,聪明能干) (攴,持械打击),表示持械打破精工制作的陶器。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陶器形状 写成“臼” 。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壬” (聪明能干)写成“土” (土制陶器),强调打破精美而脆弱的陶器。造字本义:动词,将宝贵而脆弱的精美陶器打破,使之失去盛器作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俗体楷书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土” 写成“工” (精巧),表示打破精巧做工的陶器。古籍多以“毁”代替“燬”和“譭”。
16.节: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就餐。節,金文  (竹,竹子) (即,就餐),表示竹制餐具,带结的一截竹子。像一些陶器(如缶)作为打击乐器一样,远古时代的竹碗也被作为打击乐器。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于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有的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竹” 连写成“草头” ,表示“节”的植物属性。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竹”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即”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节”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即” 省略成“卩” 。
17.谋: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謀,金文  (言,商议) (某,不确定),表示为不确定的问题而商议。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找人商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谋”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18.计: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巨大数量。計,金文  (午,疑为对“十”的误写) (言,说话、商谈),表示大量的商谈。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午” 写成“十” 。造字本义:动词,众人七嘴八舌地商议、谋划。篆文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计”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写成“讠” 。
19.议: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道理。議,金文  (言,说) (義,道义、真理),表示论辩是非。造字本义:动词,论辩是非、道理。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议”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義” 简化成“义” 。
20.进:進,甲骨文  (隹,鸟) (止,脚,表示追逐),表示追鸟。金文 加“彳” (行走),强化追逐含义。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隹”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进” ,用“井” 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隹” ,其中“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来捕兽的陷坑。古人称急速寻捕犯人为“追”,称追兽为“逐”,称追鸟为“进”。
21.退:退,甲骨文  (豆,食器) (止,即“趾”,脚板),脚趾朝着与食器相反的方向,表示离开进食的餐桌。有的甲骨文 把食器“豆” 写成空的“皿” ,表示食物吃完。金文 加“彳” (行),强调从餐桌走开。籀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器“豆” 写成“日”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同时再加“止” 。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止” 。造字本义:动词,餐毕下桌离席。隶书 承续籀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
22.制:制,甲骨文  (木,树) (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 字形中的 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 表示刀剪 之间的枝叶碎屑 。有的金文 用“未” 代替 ,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 在繁茂的枝叶“未” 与修剪工具“刀” 之间加“彡” (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未” 写成不知所云的 ,将篆文字形中的“刀” 写成“立刀旁” 。
【翻译】
基于共同利益而合作的双方,都能够获益、成事;意图相同,而利益关系老化、退化,其中一方为个人利益而终止合作关系时,利益会偏成于这一方;不存在共同利益、互相冲突的双方硬要凑在一起合作,就是互相为害;互相冲突的双方合作在一起,其中一方提出终止合作,就是这一方遭受了更多更大的利益损害。所以互相有益的才适合亲近合作在一起,互相有损害的一定会离散,这是四种利益关系中通行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要觉察对方与我方是否利益一致的原因,同时明确双方的利益分界。所以墙毁坏于裂缝,木材折断于节,这些损害都是在分界的地方产生。所以变化产生事情,事情产生应对的谋虑,谋虑产生对利益的计算,双方对利益的计算产生议论,议论产生说辞(说服对方认同我方),说辞产生新的共识(进),新的共识意味着双方在利益边界处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退让,利益退让而形成了共同利益的关系制约,双方凭借这个关系制约做事情。所以百事成事都是这样一个道,百般度量都是谋术这样的几个步骤来管理利益关系。
【理解联想事例】
【今日问答】
提问:
昨天的经文讲权术谋事,谋术谋人。今天的经文讲,同情相亲与相恶,异情相亲与相恶四种情形下的“节”,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谋术为什么会失败?
答:
谋术失败的原因是“异情”,没有擦亮眼睛觉察异同之分,无法形成和始终维持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背诵】
已上传微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