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申熙宇

申熙宇的《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22: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天)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一、查字
1.官,甲骨文宀,房屋兵符、权印),表示存放兵符的房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藏有朝廷所授权印的军政要地,政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兵符“写成“。汉语中常“官宦”、“官僚”并称。古人称拥有大权的军政要员为“官”;称辅佐大臣或帝王的家臣为“宦”;称辅佐一般官吏的私人高参为“僚”。
2.治,篆文水,洪汛台,通,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
3.”是服”的本字。,甲骨文人,罪人又,抓捕、控制),表示抓捕罪犯。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服”代替,强调抓捕罪犯,并用刑枷加以控制。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凡”(木枷)写成“舟”。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抓捕战俘或罪犯,强制上枷,使之屈从。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舟”写成“月”,将篆文字形的“人”写成“卪”,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乂”,以致字形面目全非。古籍多以“服”代替“”。
4.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見”写成。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亲”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亲”,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古籍和现代汉语常“亲戚”并用,由动词引申为名词,表示社会关系中给予生死关切的至近至密者:“亲”表示家人入狱或遭刑时,承受压力或甘当危险前往探监;“戚”表示对旁系血亲的病痛或亡故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地悲伤哀叹。
5.,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字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兀”写成。“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古籍多以“無”代替“无”。《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学问本身并不确指视听言貌思,但不学则五官难以得正;老师对人伦而言,并不属于哪一服,但如没有老师教导,则人伦亲疏难以用丧服显示。
四、心得体会
学与师很重要,好好磨、用心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0 2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天)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一、查字
1.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2.“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3. 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4.亝”是“齊”的异体字。齊,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三颗(大量)种子同时发芽。有的甲骨文像三颗(大量)刚冒出地面的胚芽。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突出了胚芽下面的直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大量种子同时发芽相等、相同),强调大量种子萌芽生长节奏的“同步”性。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由会义。造字本义:动词,育苗的地面上所有种子同时破土萌芽。隶化后楷书有所变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齐”,将篆文字形中的一个“屯”写成“文”,将篆文字形中的另外两个“屯”简写成两竖,并省去篆文字形中的“等号”。当“齊”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异体字再加“田”另造“亝”代替,强调田园中育苗的土地。古籍多以“齊”代替“亝”。种子变成胚芽、生根发芽叫“屯”;大量种子同时萌芽叫“齐”。
5.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6.,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君子说:“最基本的德行不分职位高低,最高的理论不受形器限制,最大的信用不必文字约束,天地时令万物生死消长不可能整齐划一。深刻体察这些道理,就能使人努力务本,有志于学了。”
四、心得体会
务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天)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一、查字
1.甲骨文中“同源,后分化。士”的金文字形与“王”的甲骨文字形一致。王,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繁体甲骨文在战斧(士)的基础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王”是超级的“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斧形的简化成“土”形,淡去了斧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的“玉”与篆文的“王”字形相似,区别在于:“玉”的三横疏密均匀,而“王”的三横上密下疏。造字本义:名词,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隶化后楷书与篆文字形中的“玉”无异。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威猛将帅叫“王”。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叫“帝”;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叫“皇”。
2.,甲骨文滴血的肉块“夕”又,抓持),表示手持滴血的鲜肉。有的甲骨文(敬神),强调向神祈祷的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肉块)写成“月”(肉块),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并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牛羊等牺牲滴血的鲜肉敬供祖宗神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3.川,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弯弯曲曲的河道中流动的水。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流水的多点弯曲虚线简写成三点。简体甲骨文将三点构成的弯曲虚线简化成弯曲的实线。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的三道弯曲弧线,写成三道直的竖线。川是山谷间陡峭地带窄浅的湍急水流,河是开阔地带深广的舒缓水流(即,川是较小的河,是河的上游;河是较大的川,是川的下游)。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4.皆”是“谐”的本字。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相并列。皆,金文比,两相并列曰,言说),表示两人一齐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曰”改成“白”(说明)。造字本义:动词,两人或众人异口同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比”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当“皆”的“异口同声”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谐”代替。
5.,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妇女孕育后代。,金文水,河川每,即“毓”的本字,孕育),表示孕育百川的高山水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水”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每”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孕育百川的高山水体,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通常指中国西部陆地上源于高原冰川的大池大湖。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每”写成。中国古人的水体等级概念中,“池”是超大的潭;“湖”是超大的池;“海”是超大的湖;“洋”是超大的海。
6.“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繁体甲骨文加“下”(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简体甲骨文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厂”(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泉”写成。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再加“水”另造“源”代替。造字本义:名词,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山涧溪流河川之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原”写成古籍中“”和“”通用,“”可以表示时间、空间上的起始,而“源”特指水流的起始。
7.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农妇。委,甲骨文女,农妇禾,庄稼),表示农妇负禾。推测古代收割场景,男人负责重活,执镰割稻,打谷脱粒,而女人则承担轻活,拾抱稻谷,后勤配合。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不完整的“麦”(麦穗),将甲骨文字形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表示农妇负麦。篆文用“禾”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麦”造字本义:动词,农妇低头弯腰,捆束田地里刚收割稻麦,驮在背上,送到打谷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从前三王五帝祭祀名山大川,总是先祭河后祭海,因为河是海的本源,海是河的归宿。这就叫做务本。
四、心得体会
务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周回答问题第一天,学记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请问:如何才能化民成俗?
答:学(人成器的方法):自己先做,好好干把事干好(发虑宪求善良),以身入局、亲承(就贤体远,德足以怀远),有所生死,造就一个有稳定的、可以预见的输出的系统(化:让一些生让一些死,从而成器),有人听你说(謏闻),有人跟你走(动众),有人把心弄成跟你一样(成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学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请问:什么是念终始典于学?
答:玉跟人类成为朋友,是他的重要经历。但他必须经过雕琢成器,人在天地之间和天下万类共事,也是人这个物种的根本经历,每一个具体的环境,对加入其中的东西,都会有要求,必须要成个器,人在成为人这个器之前,是不符合一个一个的具体环境要求的,所以肯定会被化被育被教,所谓教化,所谓学。所以自古以来,但凡想在自己的环境中搞一个势力范围,就必须要组织人学道。学道的目标是:让自己这个势力范围本身不是一个单独的势力范围——同于天地,不和天地闹别扭。这样才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学,是中国人的本质,活到老学到老。以学立身、以学立家、以学立国、以学平天下。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兑命说: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人类的一切活动,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到人类覆灭的那天为止,都只不过是一件事“学”。
我们的学,是如此博大精深,如此包罗万象囊括一切,千万不要把他简单化的把握,以至于搞成现在目前这个样子。人类的学的起源,被区分为这样几个类型:西方主流族群的学,是1+1=2的学、日本人的学1+1=1、中国人的学1=1+1。这些源上的学,流到现在,在西方主流已经演变成了,不用学了。想怎么样怎么样,一句话的前半句都可以喝后半句不协调,这很糟糕了,已显灭绝之象了。这需要有人出来办学,而办学的直接目的肯定是建国君民,根本目的则是学以知道,学以和天下合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天,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请问:什么是斅学半?
答:食中有旨,学中有道,食了才能得旨,学了才能得道,学才知有道未得,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缺德;不能謏闻,跟别人讲不出个啥;不能动众,走不进别人心中,更不能为别人安神(化);学了,才知道自己不能做的那么多,有人教,才有人从教者的视角,感知到的你是怎么卡着的,教者也会遇到学者的不足对自己的围困,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能翻越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被困在什么地方,才能够解困得强。所以,学这件事情的进程,最基本的面向是:学得有教,教学之间是直接交互作用的。不足与困,学之枢;学与教者,各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天,学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请问:什么是蛾子时术之?

答:在生活区的“门口”设置学校,这是一件重要的社会事实,这跟我们在生活区的门口开小卖部一样重要 ,这样设置的视觉意义,让“学”像当今每日需要的柴米油盐,方便你就近购买一样,就近可以入学,到处都是学区房,从办学思想上讲,我们新进几十年变革了的社会组织,远远不如古代社会,跟其他方面一样,在社会组织上是五千看来最糟糕的。教育不是需要身份才可以获得的东西,只要是个人都该有,就像空气。这是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不像现在宣称和实际上做的——学区房现象择校现象表明教育的特权化思想。一切向钱看,教育也产业化向前看(万恶)。
从启蒙到大学,总共九年,学生的进步按照5个阶段考核
第一年离经辨志。离经,把经典、书撕得烂,完成了基础启蒙:已经超越了单纯识字阶段,具备了独立阅读经典的能力。
辨志,通过观察和教学,开始辨别每个学生的材质、兴趣和志向(辨志),为后续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学生自己也通过深入学习,开始明确经典的内涵和自己的志业所在。
实现了在两个层次上人与经典的结合,就像劳动对象跟劳动者的有效结合一样,很显然,这个阶段,怎么讨论他的重要性和基础性都不为过 。
第二个阶段:敬业乐群。
敬,专一、肃静、持重不放肆,庄严;净静敬。业,学业和技艺,即儒家经典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具体科目。敬业合起来,对自己所学的课业怀抱敬畏之心,专注、沉潜其中,心无旁骛。它描述的是一种精深、专注的学习状态。

乐,以……为乐”、“乐于”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和认同。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群,指同窗、朋辈、群体,即学习共同体。合群合起来:跟学习共同体已经产生深度镶嵌,不再游离、独立、孤立。学生和学校、班级相得益彰。
第三阶段,博习亲师。
  博,广泛、宽阔,涉猎广泛。
  习,研习、练习
  亲,亲近、亲密、感情深厚,仁,深度共青
  师,教者。
  博习亲师:尚未进入所谓专业,广泛涉猎,博闻强记,并且深刻的理解与共鸣自己的老师的思想,情感。跟自己的老师建立起来前述15个同相的关系。这是前一个阶段的升华——不光与教学共同体志同道合,跟这个共同体的核心——教者也志同道合。
第四阶段论学取友。

论:讨论、辨析、阐发。不是简单的谈论,而是有深度、有见地的研讨和论证。
学:所学之学问、道理。
论学合起来: 指能够与他人深入地讨论、辨析所学之道,形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标志着学生已将所学内化,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输出的能力。
取:选取、择取。这是一个非常主动且带有判断力的动词。
友:朋友、同窗
取友合起来: 指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朋友。这超越了“乐群”(与大家和睦相处)的层次,上升到了具有识人之明和择善而交的智慧。
论学取友,意味着已经开始见到学对任何人生的塑造作用了,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以至于敌友,都由学引导。
这是学有所成,小成
第五阶段: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知: 深知、通晓。既能做又能说。
类: 种类、事类、规律。指万事万物背后的原理、共性和区别。天下万类。
通: 贯通、畅通无阻。
达: 通达、透彻理解,并能应用自如。
之类通达合起来:这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和近乎直觉的判断力,即《中庸》所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强立: 卓然自立,坚定不移。指人格强大,立场坚定,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独立人格,不为外界风雨所动摇。
不反: 不违背、不反复。此处的“反”有两层深刻含义:不违背师道: 所学之“道”已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不会违背老师所传的正道。不动摇反复: 志向、信念、人格均已稳固,不会因外界的诱惑、压力或困境而动摇、退缩或背叛自己的原则。
“强立而不反”合起来: 指形成了强大而稳固的人格,能坚定不移地践行所学之道,永不背离动摇。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
  如此谦谦君子便挺立于前了。这是大成。
这样的学,九年便实现了从启蒙到大成,从蒙昧到君子的蜕变
完成了从离经辨志到大成,天啦,你就可以化民而改变人群的习俗了,身边的人对你心悦臣服,离得远的则会惦记着什么时候投奔你,这便是所谓大学之道,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至此得以完成 。
概括波澜壮阔的大学生涯,和日日为功的大学运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诚如过去的作品说的:蛾子时术之——就像蚂蚁筑巢终日乾乾最终修出一条通道;概括大学的教学进程和教学成果,蛾子时术之,当有如下内涵:第一诚如人类看到蚂蚁筑巢,那对于人类来说算不得什么工程,小屁孩一脚或者一泡尿的事儿。大学,在宇宙尺度,就像蚂蚁的工程,有你不多无你不少。第二从蚂蚁的视角,这个工程堪称巨大,浩大的工地上每天上演的都是壮丽和英勇,这一大一小,张力着实不小。不学,人类灭绝对宇宙何妨,学了,宇宙欢迎,说我的子孙就这样,正常,随便啦。在那一大一小的张力中随便够了,我们还得采取行动,就像成龙《国家》的歌词:“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一边感佩一边干家务。继续读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天,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请问:什么是官先事士先志?

答:蛾子时术之,术些什么?也就是蚂蚁筑巢。搞些什么事情,巢就筑起来了。七件事:
第一,开学祭祀先圣先师,昭示对“道”学的敬畏之心。
第二件事情:诵《小雅》(《宵雅》)三篇,第一篇是鹿鸣,鹿鸣是一首宴饮诗,常用于古代贵族宴飨宾客的场合。汉代以来曾作为宴飨诗乐,唐代科举后设“鹿鸣宴”招待学子,寓意招贤纳士,好好读书,大成以后朝廷请你吃饭。第二篇是四牧,《四牡》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是一首反映公务行役、思乡怀亲的诗。诗歌以驾车奔波在外的使臣口吻,抒发旅途劳顿之苦和不能回家奉养父母的哀伤。《四牡》和《鹿鸣》一样,在古代礼仪中具有重要地位。《仪礼》中记载,它在燕飨礼中被演奏,旨在表达君主对臣下劳苦的体恤与慰劳之情,体现了古代“君使臣以礼”的思想。好好读书,大成以后朝廷为官接受朝廷奖励。第三首:皇皇者华,这首诗以光彩照人的鲜花盛开在原野起兴,象征使臣使命的光明和重要。全诗着重刻画了一位忠诚勤勉的使臣形象。后世常以“皇华”作为使臣或出使的代称,即源于此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开学典礼上《宵雅》肄三,明做官之志。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个话在字面上被普遍批判,但这个批判是不对的——仔细把握官字的意思,你也会发现,读书不做官还真没别的用处 。
第三件是,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在开学仪式上,击鼓召集学生,学生闻声入学,打开书箱(箧),取出书籍。在鼓声中开箱取书,这有点像战鼓中冲锋的意思哈。同时,老师将将夏(榎木)和楚(荆条)两种惩戒用的教具陈列出来。使学生在鼓声中,体会到该以谦逊恭顺(孙同“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同时看到教鞭的威严收敛神威于学业。夏楚二物,收其威,应该是第四件事情了
我们的大学,在开学典礼上祭过先师,诵过鹿鸣、四牡、皇华,在鼓声中开箱取书,见过师傅的夏楚之后,就进入术筑的日常。九年日常的大规矩:第一,不是在皇帝举行禘祭(祭祀祖先的礼)的年份,就不进行大规模的、正式的学业考核;,以使教学的心、志爆保持不受干扰和拘束,让教学之心在学得天地自由劳作,心专于学。第二,教者保持对学者不间断的观察和知晓,不轻易说话指导或者干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是发愤图强要研究学问,不去开导的,不是有话想说,却难以表达的人,不去启发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不重复教过的内容。如此保持一个学者的学习之心尚在活动,不让学者的心死于所学这个物。问题是心活着的依据,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第三,初入学或者后来插班没有足够基础的,不要发问。问,是进一步探究,是实际行走和尝试以后的疑或惑,不是不到现场狗多躺着叫,没事瞎呻吟。刚来的人,基础不够的人都不知道现场是什么样,根本谈不上常识、尝试、反复探索。这时候提问就是狗多躺着叫,是渎神。周易蒙卦讲: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顺利,不是我求学童,是学童求我。初次筮问时,告诉他。再三筮问就不恭敬,不恭敬则不告。有利于坚持。如此才能去分出学业的等级,保留了等级的阶梯,学业进步才有通道。九年不间断地“游其志”、"存其心"、“不躐等(留通道)”,大成可期。所以,办学这件事,要点在二,其一,官在于做好该做的事,教学者在于保持和运行志心。
开学典礼上的四件事,皮弁祭菜,《宵雅》肄三,入学鼓箧,夏楚二物;日常三件事,未卜禘不视学,时观而弗语,幼者弗问。这七件事情,是教学的大规矩。以前的书上说,办学这个事儿不外乎两方面,管理者尽其职,先生和学者树立志向。就像开学典礼祭拜仪式需要有人实际的组织行为和真金白银的付出,也需要有人真心祭拜,以身入局。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各在其位,各谋其职。会打三班鼓得有一班人。众人拾柴火焰高。教,是建国君民这个系统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同时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之大伦,是一个系统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天,学记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请问:什么是敬孙务时敏?
答:教学居时论:
1、“学”的时空上的阴阳结构:
时教(阳): 集中的、正式的、在特定时空(学校)内进行的最后的教学。这是“正业”,是主干,是显性的、有形的部分。它代表了传承、规范和引导。
退息(阴): 分散的、自主的、在生活时空(居家)中进行的基础的修习。这是“居学”,是根基,是隐性的、弥散的部分。它代表了消化、吸收和创新。2、不学不能安
肉与灵:操缦安弦——生化
量与质:博依安诗——生化
知与行:杂服安礼——生化
3、不兴不能乐——克制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这是在讲述学之所以能成,交之所以能化的内在过程了,教学一阴一阳,阴阳相推则变化顺也。教学是这样阴阳过来的完整过程,作为学者,主要是阴的,结业的时候结业以后才能阳那么一回吧。
时教与居学是那样一阴一阳,不学不安、不兴不乐。这样便决定了学者之阴,那是一条长长的阴线啊。学者在学期间的态度,因此决定。这种态度不只是个态度,一个宣称的态度,而是在行动中的态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藏焉:蕴积于心
修焉:研习实践
息焉:沉淀
游焉:沉浸
藏修——有本有末,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就像开花,是树心里有花,是树枝头有花
息游——真才实学真功实料泳涵于心。浊以止静之徐清(息),安以久动之徐生(游)
藏修和学安组成一个两个单元串联的阴阳
息游和兴乐,也组成一个两单元串联的阴阳
没有学者藏修息游的态度,不会有学安兴乐的事生成,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啊。学之道,藏修息游,教之宗,学安兴乐。
通过学而安、兴而乐,藏修息游时教与退息正业与居学阴阳相推,学这颗足以参天的大树,有根有本有末,根深蒂固、本壮枝繁,叶茂花艳。如有洞天。学、学堂、学校,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这里边发生的事惊泣天地鬼神,人人都是其中的忠诚居民,安亲乐信,是这个“建筑”成为一个稳定的结构,强势运行。
安亲乐信:
安,安其学。为什么能安?念终始典于学,斅学半,蛾子时术,官事士志、时教与退息相安。
亲,亲其师,为什么亲,怎么亲?学、学堂这一方天地,因为官士都安,俨然成了教学的生存之所,特别像一个家。一个家里的人总是亲的。为什么呢?亲,同义相亲。因为安,故义同,同义相亲。怎么亲呢?有恩,恩的流动叫亲。安其学亲其师,共同致力于教学同义,大成小成的恩便流动其中。
乐,乐其友。乐应该当跟音乐有关的东西来把握,也就是多少需要跟乐记相联系,乐其友,是把友当药吃。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小成)都是把学友当药吃的
信,信其道。道是学的最顶端的存在之物,学和所学都是在贯彻道,如此身在其中并且成为这个道学系统的构件的学者,应该以自己言行学识这个阳符,主动去对接道这个阴符——学道者心要向道。
安亲乐信,每一条都是在强调,学者就是学、学校那个道学系统的构件,须臾不可以脱离。就像机器的零件不会自己从机器上掉落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如此即便没了老师,学者也能不离道学系统的宗旨,不从机器上掉下来。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里揭示的师生关系的本质,不是通常理解的教者的流俗旳淫威和不平等、压迫,不是师生之间的人身依附,而是师生共同对道的人身依附。如此的安亲乐信,长此以往,学业大成便水到渠成。
对学的定义,从謏闻、动众、化民成俗,
到念终始典于学以制器成器,
到斅学半不足自反困而自强,
到蛾子时术之小成大成
到官事士志的教之大伦
到时教退息正业居学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季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敬:敬畏、恭敬。对学问、对师道抱有庄严郑重的态度,不敢轻慢。

孙(逊):谦逊、虚心。内心谦虚,能放下成见,才能容纳新知。

务:致力于、专心于。心无旁骛,专注于此。

时:行逢其时,事逢其时,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敏:准确及时。
这就是鬼谷子本精阴符七术描述的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勢法鸷鸟、转圆法猛兽嘛。也就是说,对待学要像灵龟稳重坚毅负书(洛书)呈瑞,要像腾蛇无足能飞避嫌远疑,要像伏熊扑食蓄势待发致命出击、要像鸷鸟目光锐利爪喙锋利一击必中,要像猛兽那样成为不可抗力本身,力量原始(神性)不接受驯化,令人敬畏的权威,杀无赦。
学要有学的气魄
由此,对学的定义,已经从:
对学的定义,从謏闻、动众、化民成俗,
到念终始典于学以制器成器,
到斅学半不足自反困而自强,
到蛾子时术之小成大成
到官事士志的教之大伦
到了
时教退息正业居学多代表的“敬孙务时敏”气吞山河如虎。敦敏,就是乌龟跟猛兽的合成啊
时教与退息正业与居学,学而安兴而乐,藏修息游,安亲乐信,教学共同体就像“夏三月”的“蕃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0-18 17:51 , Processed in 1.116614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