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区的“门口”设置学校,这是一件重要的社会事实,这跟我们在生活区的门口开小卖部一样重要
这样设置的视觉意义,让“学”像当今每日需要的柴米油盐,方便你就近购买一样,就近可以入学,到处都是学区房
从办学思想上讲,我们新进几十年变革了的社会组织,远远不如古代社会,跟其他方面一样,在社会组织上是五千看来最糟糕的
教育不是需要身份才可以获得的东西,只要是个人都该有,就像空气
这是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不像现在宣称和实际上做的——学区房现象择校现象表明教育的特权化思想。一切向钱看,教育也产业化向前看
万恶
从启蒙到大学,总共九年,学生的进步按照5个阶段考核
第一年离经辨志。离经,把经典、书撕得烂,完成了基础启蒙:已经超越了单纯识字阶段,具备了独立阅读经典的能力。
辨志,通过观察和教学,开始辨别每个学生的材质、兴趣和志向(辨志),为后续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学生自己也通过深入学习,开始明确经典的内涵和自己的志业所在。
实现了在两个层次上人与经典的结合
就像劳动对象跟劳动者的有效结合一样
很显然,这个阶段,怎么讨论他的重要性和基础性都不为过 、
第二个阶段:敬业乐群。
敬,专一、肃静、持重不放肆,庄严;净静敬。业,学业和技艺,即儒家经典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具体科目。敬业合起来,对自己所学的课业怀抱敬畏之心,专注、沉潜其中,心无旁骛。它描述的是一种精深、专注的学习状态。
乐,以……为乐”、“乐于”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和认同。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群,指同窗、朋辈、群体,即学习共同体。合群合起来:跟学习共同体已经产生深度镶嵌,不再游离、独立、孤立。学生和学校、班级相得益彰。
第三阶段,博习亲师。
博,广泛、宽阔,涉猎广泛。
习,研习、练习
亲,亲近、亲密、感情深厚,仁,深度共青
师,教者。
博习亲师:尚未进入所谓专业,广泛涉猎,博闻强记,并且深刻的理解与共鸣自己的老师的思想,情感。跟自己的老师建立起来前述15个同相的关系。这是前一个阶段的升华——不光与教学共同体志同道合,跟这个共同体的核心——教者也志同道合。
广学与信道
第四阶段论学取友。
论:讨论、辨析、阐发。不是简单的谈论,而是有深度、有见地的研讨和论证。
学:所学之学问、道理。
论学合起来: 指能够与他人深入地讨论、辨析所学之道,形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标志着学生已将所学内化,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输出的能力。
取:选取、择取。这是一个非常主动且带有判断力的动词。
友:朋友、同窗
取友合起来: 指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朋友。这超越了“乐群”(与大家和睦相处)的层次,上升到了具有识人之明和择善而交的智慧。
论学取友,意味着已经开始见到学对任何人生的塑造作用了,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以至于敌友,都由学引导。
这是学有所成,小成
第五阶段: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知: 深知、通晓。既能做又能说。
类: 种类、事类、规律。指万事万物背后的原理、共性和区别。天下万类。
通: 贯通、畅通无阻。
达: 通达、透彻理解,并能应用自如。
之类通达合起来:这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和近乎直觉的判断力,即《中庸》所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强立: 卓然自立,坚定不移。指人格强大,立场坚定,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独立人格,不为外界风雨所动摇。
不反: 不违背、不反复。此处的“反”有两层深刻含义:不违背师道: 所学之“道”已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不会违背老师所传的正道。不动摇反复: 志向、信念、人格均已稳固,不会因外界的诱惑、压力或困境而动摇、退缩或背叛自己的原则。
“强立而不反”合起来: 指形成了强大而稳固的人格,能坚定不移地践行所学之道,永不背离动摇。
“强立而不反”合起来: 指形成了强大而稳固的人格,能坚定不移地践行所学之道,永不背离动摇。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
如此谦谦君子便挺立于前了。这是大成。
这样的学,九年便实现了从启蒙到大成,从蒙昧到君子的蜕变
这还是很诱人的教育规划哈
我们一直在试图探索教化教化这个化的细节,学记其实给我们补充了好多至关重要的。
比如我们目前讨论性正志德
跟这个五阶段其实也密切相关的
【师说】
昨天的内容,为了完整性,昨天实际上一起说了
但其实这个最后阶段,最后一考,有说不尽的意思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大成,意味着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教化事业,在一个学生生上的成功,并且是大成功
往往不是一个学生单独结业,所以一个学生成功,往往是一批人成功
这会让人想到什么呢
从建国君民者看,天道事业需要的人才君子,源源不断像水一样注入建设工地
抗大每年想抗日战场输送万民军政干部
那小日本消化起来还是烫嘴
历朝历代结业应考的读书人千千万万,官员都是完成了这个过程的人
我们回头来看这些经典的内容,再想想全部官员都是用这些武装过的
估计很难再认为过去的官场会比现在差多少
我们的那些祖先先民的生活,我们也不见得能认为那是多么糟糕
另外,除了成建制的学校教育,社会还一个种方式展开对百姓的教化
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实际上都到被人教化的
包括我们现代人坚决拒绝的洗脑,都是被洗脑洗出来的思想
这是个一什么情况啊
一个巨大的背景,是不是清晰的展现了出来
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不是清晰的呈现了出来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从接受教化的人的视角,如此的被教化结业所代表的“潮流”,意味着每个人总能指导自己在社会中找到位置,找到事情干
这感觉其实不错。至于正确性,那是另外一说
所以这个大成之大,第一层意思,便是大规模
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大成之大终究还是要根倚天地
如果只是人的随心所欲,这教化还是很没意思
这是大成之大的第二层题中之意吧
大成之成,是大成,不是一般的成
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9个字,描述的确实人的最高境界
各种教化游戏,都对其大成的内容有描述
佛教叫开悟
道教叫飞升
其他宗教我不清楚叫什么
我们这里的大成,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也不是一部分人的事儿。
五阶段一点一点积累上来的大成,是天地人的事儿
大成的成的具体内容,昨天引用鬼谷子等语句,描述过,大家可以去再理解理解
知类通达,强立不反,这是鬼谷子的圣人
不反的强立,强在于天地之间的“信”和“威覆”,已经把人铸造成型,不可更改
通达以后已经和天地融为一体,改不了了。就像一滴墨水已经滴进了一泓湖水
通天切地,强立不改
这是任何信仰所不能比拟的人的结构形态
实现大成以后的人是个什么功能状态?
【师说】
完成了从离经辨志到大成,天啦,你就可以化民而改变人群的习俗了,身边的人对你心悦臣服,离得远的则会惦记着什么时候投奔你,这便是所谓大学之道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至此得以完成
概括波澜壮阔的大学生涯,和日日为功的大学运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诚如过去的作品说的:蛾子时术之——就像蚂蚁筑巢终日乾乾最终修出一条通道
概括大学的教学进程和教学成果,蛾子时术之,当有如下内涵:
第一诚如人类看到蚂蚁筑巢,那对于人类来说算不得什么工程,小屁孩一脚或者一泡尿的事儿
大学,在宇宙尺度,就像蚂蚁的工程
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第二从蚂蚁的视角,这个工程堪称巨大,浩大的工地上每天上演的都是壮丽和英勇
对头,像李影说的,如宇宙般复杂
这一大一小,张力着实不小
留给人无限的遐思空间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第四天)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不学,人类灭绝对宇宙何妨
学了,宇宙欢迎
说我的子孙就这样,正常
随便啦
在那一大一小的张力中随便够了,我们还得采取行动,就像成龙《国家》的歌词:“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一边感佩一边干家务。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