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摩篇第八
一、抄写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謟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 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二、查字正音: 1、平——“平”与“乎”同源。乎,    (于,号角)   (向上的“气”、或发出的响声),表示号角吹得紧急、响亮,表示危机来临,部落紧急“呼叫”。平,金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乎”  (吹号示警,招集部落)顶部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号音悠长、稳定,无起伏,以此号音代表部落安全无事,安定众民。简体金文  将“气”  和“于”  构成的“乎”  ,连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乎”  写成“兮”  。造字本义:动词,号音稳定悠长,没有起伏变化,表示警情安定。隶书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号角吹不出任何声音叫“亏”(表示完全缺乏中气);号角吹得“嘘嘘”无力叫“兮”;号角高亢并紧急叫“乎”(“呼”,部落紧急招集的号角);号吹得音调悠长、稳定、没有起伏变化叫“平”(号音平直,表示平安无事,没有警情)。
2、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并、连接。廉,金文    (广,开放式建筑)   (兼,合并、连接),表示与主体建筑相连的开放式建筑空间。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广”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兼”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将房屋主体与外部开放式空间相连接。
3、利—甲骨文    (禾,庄稼)   (刀,带锋刃的切割工具),表示用刀收割庄稼,镰刀  与庄稼  之间的两点  指事符号,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简体甲骨文  省去两点。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
4、卑—金文    (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   (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
5、静—“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    (清,纯洁、无污染)   (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  省去“水”  。有的金文异体字  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  写成  ,将“爭”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
6、宜—“宜”与“俎”同源,后分化。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俎”和“宜”的本字,表示祭祖杀牲,平分肉食。宜,甲骨文    (且,祭祖杀牲,平分肉食)   (两个“夕”,两肉块),表示祭祖仪式上平分肉食。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且”的中间一横写成“等号”  ,强调“平分”。有的金文  误将“且”  写成“宀”  。籀文  、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祭祖杀牲,平分肉食。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且”  。从甲骨文字形看,古人称平分肉食为“宜”;称独享双份或数份肉食为“多”;称堆积大量肉食为“叠”。
7、悦—“兑”是“説”和“悦”的本字。兑,甲骨文    (八,表示发音,参见“只”)   (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兑”的“为祈求而颂神许诺”动词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言”  另造“説”代替。当“兑”引申出形容词“因祈求实现而深感快慰喜乐”之后,篆文  再加“心”  另造“悦”代替。造字本义:形容词,因祈求的兑现而深感快慰、喜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竖心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兑”  写成  。俗体楷书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兑”  写成  。古籍有时假借“説”代替“悦”,表示因祈求兑现而深感愉快满足。
9、发—發,甲骨文    (两个“止”,两只脚,前行)   (攴,手持标枪),表示助跑投枪。金文  在甲骨文基础上加“弓”  ,表示用弓子射箭。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在行猎或战斗中,手持标枪,双足飞奔,借助惯性力量投掷标枪,提高标枪对野兽或敌人的杀伤力。
11、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    (言,说话)   (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  是“心”  的竖写)。金文异体字  用“千”  (数量巨大)代替“心”  ,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  用“人”  代替“千”  ,用“口”  代替“言”  。篆文  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
12、期—“期”是“𣇳”的异体字;而“朞”和“稘”是“期”的异体字。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箕”的本字,建筑时装沙运土的竹制盛具。𣇳,金文    (日,时间、时日)   (其,即“箕”的本字,借代建筑时装沙运土的工具,借代建筑劳动),表示建筑所需工时。有的金文  将“日上其下”的结构,调整成“其上日下”的结构。当“𣇳”引申出“周而复始的循环时段”后,金文  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用“月”  (三十天一轮的计时循环)代替“日”  (时间),将“𣇳”写成“期”,表示以一定时间长度为一轮的循环。繁体金文  省去“月”  ,加“丮”  (“执”的本字,操持工具)、加“止”  (“趾”的本字,借代脚板、借代下地)、加“人”  (农夫),表示农人以季节为令、一年一轮种植各种农作物。篆文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完成建筑预估所需的一轮工时。
13、謟[tāo]—指谴责、疑惑、隐瞒的意思
14、非——“非”是“排”的本字。非,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相北的两个人  (背)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两人思想相背、观念冲突、行为排斥。有的甲骨文  变形,指事特征消失。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有所变形。造字本义:动词,思想相背者之间互相抵制、排挤,相互攻击、责难。隶书  继承篆文字形。当“非”的“排斥”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在“非”字  基础上再加双手  另造“排”代替,强调“排”的手部行为特征。从本义上看,时日恰当为“是”;相互抵制为“非”。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謟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 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三、翻译: 摩的方法有很多种,有平摩,有正摩;有喜摩,有怒摩;有名摩,有行摩;有廉摩,有信摩;有利摩,有卑摩。
平摩,是我方保持保持沉默,迫使对方打破沉默暴露内心。 正摩,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对话,所以双方都很适宜就达成了目标; 喜摩,说对方喜欢听的而探听其内在 怒摩,是使对方发怒,愤怒之下有所行动; 名摩,是让求名的人名声得到传播, 行摩,促使对方做成一件事,通过行动来探听对方实情; 廉摩,是让对方觉得这样做是廉洁的。 信摩,让对方言说内心实情; 利摩,是让对方得到自己所求,进而暴露内在实情 卑摩,是故意设计暴露错误,纠正我方错误,摩对方内心真正的意图和想法。 所以圣人之所以能独自做到成功的使用这些方法,其实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但一直少有人成功做到。是因为根本没有用对方法。
四、理解联想事例: 1、各种摩的方法之后是一种必胜的“强者心态”,再厉害的人都要使用合适的方法都可以搞定。 2、使用各种摩得方法,其根本是对于对方得了解,和当下得对方状态,是人就有需求,哪怕是圣人
五、老师提问
今日提问:
昨天的经文讲述“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 ,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今天的经文讲述摩操作的种类。提给大家思考的问题是:经文中,“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这句话的准确意思是什么?
只有圣人能使用上面各种摩术并能取得成功,大众其实都有的,然而却没有人能成功,是因为其使用错误(用错人、用错情境、用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