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眉长舒 于 2022-7-25 19:10 编辑
一、原文抄写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 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 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 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 ,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 ,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二、查字、正音 1、如、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女性,人类的雌性。如,甲骨文    ( 口,应答)   ( 女,女性),表示女子应答。包容、顺从的“随性”是女性突出的性格特征之一,在男权时代被视为女性的美德。有的甲骨文  以“每”  代“女”  ,表示“如”的“母性”特征。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传统妇女唯唯诺诺,包容顺随。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如”由“包容顺随”引申出“往、到”含义,古人称可以到达无限将来的永恒之神为“如来”。 2、操、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群小鸟在树上呱叫。操,篆文    ( 手,挥动拳脚)   ( 噪,集体呐喊), 造字本义:动词,集体喊着口令训练或演习。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3、钩、“勾”是“鉤”和“鈎”的本字;“鈎”是“鉤”的异体字。勾,籀文  是象形字,像中部弯曲呈∪形、两端尖利的工具,中部可提抓、挂吊,两端可用于刺戳。篆文  假借“句”代替“勾”。籀文字形  与“厷”极为相似,篆文  则与“句”重复,为避免混淆,隶书  另造“丩、厶”会义的“勾”代替。当“勾”的名词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金”  (金属)另造“鉤”代替,表示金属勾连工具。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楷书异体字“鈎”  用“勾”  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句”  。 造字本义:名词,可刺戳、可提挂的弯曲金属勾连工具。《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钩”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  简化成“钅”  。古籍多以“鈎”代替“鉤”。 4、临、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篆文  对金文字形  中的  (零)的误写;零,表示雨水自上而下降落。臨,金文    ( 像一个人在俯视)   ( 零,雨水自上而下降落),比喻目光自上而下打量。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零”  误写成“品”  。 造字本义:动词, 俯首察看。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临”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临、摹、描、拓 ,是中国书画研习或复制的技法,“临”指现场对照着原作原本进行写、画,目的是训练观察与理解,“临写”与“背写、默写”相对;“摹”指凭借手对实体的触摸和实际感知,目的是精确判断形体,并以复制或仿造手段,塑造或雕刻出原样的实体(传统书论或和画论中常将平面制作的“描”,等同于立体造型的“摹”);“描”指看准底图或底字,在透明的纸上照样画写,目的是精准地重现底图原形;“拓”指将纸平铺在阴刻凹陷图文的金石上,用墨袋扑打或抹擦出白显的图文,目的是复制金石上的阴刻图文。“临摹”是偏义复词,词义偏指“临”;“描摹”是偏义复词,词义偏指“描”。 5、深、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探”的本字,表示伸手探穴。深,金文    ( 水,潭)   ( 罙,即“探”,伸手探洞),表示探测潭底。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伸手或用工具探测潭底。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木”  。 6、渊、“𣶒”是“囦”的异体字;“𣶒”又是“淵”的本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圈”的省略,表示圆圈形状。囦,甲骨文    ( 囗,即“圈”,圆圈)   ( 川,河水),表示圈状的河水,即河心的漩涡。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圆圈状的“囗”  写成半开放的  ,表示河道,并在河道中间增加表示洄流的形状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川”  写成四横  。籀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𣶒”  将金文字形中的河道  写成“八”  ,将金文字形中表示漩涡的  写成  。当“囦”和“𣶒”偏废后,繁体甲骨文  加“水”  ,明确“河心漩涡”的含义。繁体金文“淵”  在简体金文“𣶒”  基础上加“水”  (河川),并用“沈”  代替漩涡形状  ,横写的“工”  是“方”  (披枷的犯人)的省略,表示古人在河川最深的地方施行“沉潭”死刑。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𣶒”  写成  。 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执行淹毙死刑的深潭。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𣶒”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渊”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𣶒”  简写成  ,即将正体楷书字形中表示川流和方枷的  写成“米”  。抛尸山崖的天葬叫“坠”,抛尸的深谷叫“壑”;沉潭的死刑叫“沈”,执行死刑的深潭叫“渊”。 7、饵、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朵状物。餌,侯马盟书    ( 食,面食)   ( 耳,朵状物),表示捏成耳朵状的面食品。篆文  承续侯马盟书字形。篆文异体字    ( 蒸汽)   ( 耳,朵状物)   ( 鬲,煮锅),表示将捏成耳状的面食放在鬲锅干蒸。 造字本义:名词,用面皮包裹内馅的饺子,北方著名面食之一。因多用水煮,俗称“水饺”; 因制作时将面皮的两边扭绞在一起,捏成耳朵状,又叫“饵”,或“饺饵”。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食”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耳”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饵”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  简化成“饣”  。 8、投、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长柄锤击杀武器。投,篆文  ( 手,扔、掷)  ( 殳,长柄锤击杀武器),表示掷出击杀武器。 造字本义:动词,动词,手执击杀利器,掷向野兽或敌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提手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殳”  写成  。 9、鱼、魚,甲骨文  、  、金文  、  、  、  像头、鳍、尾俱全的水中脊椎动物。甲骨文字形中  (现汉中没有对应字形)像张着凶猛虎口  的大鱼  ;有的甲骨文字形  (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字形)表示将鱼  吊挂  起来风干。金文中的简体字形  将金文字形  中的鱼头  简化成“人”形  ,将鱼尾  简化成“人”形  。篆文  则将鱼尾形状  简化成“火”形  。 造字本义:名词,有鳍、鳃和流线体型的冷血水生脊椎动物。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火”  简写成“四点底”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鱼”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四点底”  简化成一横  。 10、焉、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雁”的省略,表示候鸟。焉,金文    ( 鳥,即大雁,候鸟)   ( 正,即“征”的本字,征服),表示远征的候鸟。篆文  变形较大,将金文字形中的“正”  变形成“下”  ,将金文字形中的“鳥”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候鸟长途远征。隶化后楷书  继续变形,将篆文字形中的“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鳥”  写成  。远古祖先受限地理阻隔交通落后,无法全景观察候鸟迁徙的完整轨迹,每见头顶高空中飞过的候鸟群,他们只能感叹候鸟归宿的不可知,因此“焉”引申出常用疑问代词“哪里”的含义。 11、胜、“胜”是“鮏”的异体字;而“腥”是“胜”的异体字。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性”的省略或假借,表示事物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鮏,甲骨文    ( 自,鼻,嗅、闻)   ( 鱼,水生动物),表示从生鱼嗅到的难闻气味。有的甲骨文  简化字形,用“生”  (“性”的省略)代替“自”  (鼻子、嗅觉),表示鱼类难闻的骚臊特性。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异体字“胜”  用“肉”  (动物的有机组织)代替“鱼”  ,强调野生动物发臊的普遍特性。有的篆文异体字“腥”  用近音的“星”  (xīng)代替“生”  (性 xìng )。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造字本义:形容词,鱼等野生动物发出的气味,粗浊呛鼻,恶臊难闻。“胜”被异体字“腥”代替之后,“胜”字中本该读“性”( xìng )的“生”,被误读成 shēng 。而《汉字简化方案》则用字形简单、字音相近的“胜”合并代替字义毫不相关的“勝”。 12、畏、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巫师扮演的邪魔妖怪。畏,甲骨文    ( 爪,抓持)   ( 田,是“鬼”的省略,鬼面具),表示巫师手持面具化装。有的甲骨文    ( 卜,神杖)   ( 头戴鬼面具的巫师),表示戴鬼面具的巫师手持神杖表演降神仪式。有的甲骨文  将神杖“卜”  写成  。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诅楚文  将“人”  写成  ,将“卜”  写成“爪”  。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巫师头戴鬼面具,手执魔杖,表演逐鬼驱邪的舞蹈。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鬼头”的“由”  写成“田”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导致“爪”形消失,“人”形淡化。 13、神、“申”与“电”同源,后分化;“申”是“神”的本字。申,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示”另造“神”代替:    ( 示,祭祀)   ( 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申”  写成由两个“爪”和一竖指事符号组成的  。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示”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申”  写成“申”  。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14、明、“朙”是“明”的异体字;“眀”是“朙”的异体字。明,甲骨文    ( 日,太阳)   ( 月,月亮),表示太阳和月亮发光照耀。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日”  写成  。籀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隶化后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日”  写成  ,将籀文字形中的“月”  写成  。甲骨文异体字“朙”    ( 月,月亮)   ( 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黑暗房间的角落。“朙”的隶书异体字“眀”  误将“囧”  写成“目”  。古籍多以“明”代替“朙”和“眀”。“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15、然、“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    ( 月,即“肉”,借代兽肉)   ( 犬,猎犬,借代狩猎)   ( 火,火堆,烧烤),表示烧烤猎物。在远古时代,烤制熟食是生存能力突破性的一大进步,所以“然”也表示“合理、正确”。有的金文  将“火堆”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肰”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四点底”  。当“然”的“烧烤兽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燃”代替,强调“烧火”含义。古籍中表示动词“烧火”时,“然”与“燃”相通用。 16、战、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彈”的本字,表示弹弓。戰,金文    ( 單,即“彈”的本字,射击工具)   ( 戈,刺杀工具),表示射击、刺杀。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远古士兵以弓箭、干戈为武器打斗拼杀。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單”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戈”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战”  ,用“占”  代替正体楷书的“單”  。 在合并字“战”的字形中,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佔”的省略,表示侵占、占领,因此“战”具有武力侵占、武力占有的意思。 17、争、爭,金文    ( 爪,上面一只手)   ( 又,中间一只手)   ( 又,下面一只手),表示众人伸手抢夺同一物品。篆文  将金文字形下部的两只手  混合成  。 造字本义:动词,竞相抢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爪”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俗体楷书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的“爪”  简化成  。 18、费、費,金文    ( 弗,捆绑)   ( 钱贝)   ( 刀,割、解)。篆文  省去“刀”  。 造字本义:动词,解开系扎的贝壳,购物开销。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费”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19、服、“  ”是“服”的本字。  ,甲骨文    ( 人,罪人)   ( 又,抓捕、控制),表示抓捕罪犯。当“  ”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  再加“凡”  ( 方形木枷)另造“服”代替,强调抓捕罪犯,并用刑枷加以控制。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误将“凡”  (木枷)写成“舟”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隶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月”  ,将篆文字形的“人  ”写成“卪”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以致字形面目全非。 造字本义:动词,抓捕战俘或罪犯,强制上枷,使之屈从。古籍多以“服”代替“  ”。 20、敬、“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    ( 口,说话)   ( 干,武器)   ( 人),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  加“攴”  (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  误将“干”  写成形似“草头”的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草头”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敬”的本义“严重告戒,使之谨慎恭肃”消失后,篆文  再加“言”  另造“警”代替,或篆文  再加“人”  另造“儆”代替。
三、翻译 古代的那些善于使用“摩”的人,就好像拿着钓竿蹲在深渊旁边垂钓一样,装上钓饵,投到水中,就一定能够钓到鱼。所以说,圣人主持政事日渐有成绩但别人并不知道,指挥战争愈来愈能打胜仗,士兵相信统帅的谋略而不惧怕敌人。圣人便是这样在隐秘中谋划,所以被称为“神妙”;他的成绩人人都能看到,所以叫作“圣明”。所谓主持政事日渐成功,是因为他积累德政,人民安居乐业,却不知道谁给了他们利益;他积累善政,人人都遵循着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天下的人都把他比作“神明”。所谓指挥战争总是能打胜仗的,是说他经常不用攻伐的手段进行战斗,也没有耗费人力和物力就结束了战争,因而老百姓不知道他是怎样使敌人顺服的,也不知道他是怎样使敌人害怕的。所以,天下的人都把他比作“神明”。 四、理解联想事例 谋之无形,胜之有形,出奇制胜。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五、今日提问 昨天的经文定义了摩术的基本操作,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今天的经文讲述善摩者“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 胜,而人不畏也”,提给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神,什么是明,什么是神明? 神:谋之于阴。 明:成之于阳。 神明:朝夕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