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双玉

双玉的《礼记·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5 23: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9月25日第四周第五天
【原文及注音】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无注音)

【查字】
1、失:失,金文字形是指事字,字形的下部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2、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3、 学: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的简写,即”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学字头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4、教: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组交叠的算筹。教,甲骨文爻,算筹子,蒙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训导孩子学文化、做算术。简体甲骨文省去“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爻”写成“井”。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诱导)代替“攴”(体罚),表示“者循循善诱,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学文化、作算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
5、 止:”是“”的本字。止,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形被淡化。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6、 易:“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简体甲骨文将带握柄的器皿简写成勺具形状,将倾注的液体形状简写成,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里装着锡液),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将盛器形状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并误将抓柄形状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日”形,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当“易”的本义“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锡”代替。古籍中常“贸易”并用,表示商品交换,贸,表示以货币为中介进行商品买卖交易,可以有中转,买卖行为往往不同步,交易双方承担一定程度不可控的利益风险;易,表示双方面对面交换货物,各得目标商品,期间没有中转,交易行为同步,全程简单、直接,可控、踏实;现代汉语中“贸易”偏指“贸”。
7、《注疏》: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注〗失于多,谓才少者。失于寡,谓才多者。失于易,谓好问不识者,失于止,谓好思不问者。○好,呼报反,下“好思”、“好述”同。〕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注〗救其失者,多与易则抑之,寡与止则进之。〕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疏〗“学者”至“者也”。○正义曰:此一节明教者识学者之心,而救其失也。故云“学者有四失,教者必先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者,一失也。假若有人才识浅小,而所学贪多,则终无所成,是失于多也。○“或失则寡”者,二失也。或有人才识深大,而所学务少,徒有器调,而终成狭局,是失于寡少也。○“或失则易”者,三失也。至道深远,非凡浅所能,而人不知思求,唯好泛滥外问,是失在轻易于妙道,故云“或失则易”,此是“学而不思则罔”。○“或失则止”者,四失也。人心未晓知,而不肯谘问,惟但止住而自思之,终不能达其实理,此失在于自止也。此是“思而不学则殆”。○“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者,结前四失,是由人心之异故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者,结救失四事。师既前识其四心之不同,故后乃能随失而救之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者,使学者“和易以思”,是长善,使学者无此四者之失,是救失,唯善教者能知之。〕

【翻译】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学者有四件因为手没抓牢而丢落的事情,教者一定要知晓。人修学,有的人才识浅小而所学贪多,就会把学习丢落在贪多嚼不烂上,终无所获;有的人才识深大,但学习实务少,格局狭小,就会丢落在理论一家独大这上面;有的人学而不思,只一味向外求问,就会丢落在轻松容易这上面;有的人思而不学,止步于自己的思虑而不咨问他人,就会丢落在固步自封这上面。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捡耙活做不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23: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9月26日第四周第六天
【原文及注音】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无注音)

【查字】
1、同:同,甲骨文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多柄夯具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
2、救: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力图、努力实现。救,金文求,力图、努力实现攴,持械打击),表示极力打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极力打击,力图阻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
3、失:失,金文字形是指事字,字形的下部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4、心: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带有“心字边”或“心字底”的字形,多与人意识或情绪有关。
5、《注疏》: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注〗失于多,谓才少者。失于寡,谓才多者。失于易,谓好问不识者,失于止,谓好思不问者。○好,呼报反,下“好思”、“好述”同。〕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注〗救其失者,多与易则抑之,寡与止则进之。〕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疏〗“学者”至“者也”。○正义曰:此一节明教者识学者之心,而救其失也。故云“学者有四失,教者必先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者,一失也。假若有人才识浅小,而所学贪多,则终无所成,是失于多也。○“或失则寡”者,二失也。或有人才识深大,而所学务少,徒有器调,而终成狭局,是失于寡少也。○“或失则易”者,三失也。至道深远,非凡浅所能,而人不知思求,唯好泛滥外问,是失在轻易于妙道,故云“或失则易”,此是“学而不思则罔”。○“或失则止”者,四失也。人心未晓知,而不肯谘问,惟但止住而自思之,终不能达其实理,此失在于自止也。此是“思而不学则殆”。○“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者,结前四失,是由人心之异故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者,结救失四事。师既前识其四心之不同,故后乃能随失而救之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者,使学者“和易以思”,是长善,使学者无此四者之失,是救失,唯善教者能知之。〕
【翻译】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四种人,心不与教齐(在学习时不跟着教者的号子统一用力节奏)。知道他们的心,才能力图阻止他们的学业毁坏。什么是教者?是极其善于阻止学生毁坏学业的人。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少想有的没的,和教、学之道步伐一致、节奏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7 23: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9月27日第四周第七天
【原文及注音】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无注音)

【查字】
1、继:,金文”的简写,即,被切成两段的丝线二,两截),表示将两截被切断的丝再连接起来。篆文糸,完整的丝线绝,割断丝线),表示将割断的丝线接起来。造字本义:动词,接续断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根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两个丝”简化成“米”,使“断丝”的线索完全消失。《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继”,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断”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2、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3、约: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4、臧:“臧”是“”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是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金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臧”。造字本义:动词,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谋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臧”代替“”。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5、罕: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捕猎的木杈。罕,篆文网,捕鸟的网罩干,猎兽的木杈),表示用网罩、干枪捕猎。造字本义:动词,捕获少见的奇特猎物隶化后正体楷书网”写成“;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的“四”写成“,以致字形中”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
6、《注疏》: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注〗言为之善者,则后人乐放傚。○长,丁丈反,下文及注同。教如字,一本作学,胡孝反。放,方往反。傚,胡教反。〖按〗放傚,犹仿效。〕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注〗师说之明,则弟子好述之,其言少而解。臧,善也。○臧,子即反。解,胡买反,下文注同。〕

  〔〖疏〗“善歌”至“志矣”。○正义曰:此一节论教者若善,则能使学者继其志于其师也。言学者继师之志,记者以善歌而比喻之,故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歌,谓音声和美,感动于人心,令使听者继续其声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者,设譬既毕,故述其事,而言善教者必能使后人继其志,如善歌之人能以乐继其声,如今人传继周、孔是也。○“其言也约而达”者,此释所以可继之事。言善为教者,出言寡约,而义理显达易解之。○“微而臧”者,微,谓幽微。臧,善也。谓义理微妙,而说之精善也。○“罕譬而喻”者,罕,少也。喻,晓也。其譬罕少而听者皆晓。○“可谓继志矣”者,能为教如上,则可使后人继其志意。不继声而继志者,本为志设,故不继声也。〕

【翻译】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善于歌咏的人,能让人延续他的音声之法;善于教学的人,能让人延续他的心志。他的言语,简约而通达,幽微而不着痕迹地一针见血,譬喻罕见而让人通晓,这就是延续其师心志的样子。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 学有成,就要施出去,对别人延展影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8 23: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5-9-28 23:29 编辑

2025年9月28日第五周第一天
【原文及注音】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无注音)

【查字】
1、至:“至”是“到”的本字;而“到”是“倒”的本字。至,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倒写的“交”(“交”的甲骨文像一个人叉腿而立)下面加一横表示地板或床铺的指事符号,表示与站立相反的姿态,即倒地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一横指事符号,明确了“地板”(床铺)的含义。籀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交”写成不知云的字形。当“至”的“到家”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到”代替,强调人体“倒卧”的动作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并将“刀”作为声旁。当“到”的“倒卧”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倒”代替。
2、博:”和“”在金文字形中原本是一个字,从篆文开始分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捆绑。,甲骨文假借“”。,甲骨文像线绕在纺砖上又,抓),表示抓住并捆绑。,金文字形多样化,都强调武力拼杀、绑获对手:金文字形 十,盾尃,即“缚”),表示武力拼杀,捆绑俘虏;有的金文误将表示盾形的写成“十”;有的金文“盾”形的写成;有的金文以“干”(矛)代替“盾”;有的金文则以“戈”代替“盾”。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武力的线索消失。造字本义:武力拼杀,捆绑俘获敌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尃”写成。当金文字形中的被篆文写成“博”后,篆文再加“手”另“搏”代替,表示拼杀的本义。
3、师:,甲骨文残块兵符——参见“𠂤”*虎豹等猛兽的尾巴,借代将帅手中象征军队指挥权的旌旄),表示拥有兵权的统帅,手执旌旄,指挥全军。其中顶部一横代表手柄,下部倒写的“毛”是“尾”的省略参见*表示威风凜凜的虎豹猛兽尾巴,借代统帅的旌旄令旗。简体甲骨文误将表示旌旄的“简写成似“帀”非“帀”的字形。金文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与“阜”相似的,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帀”造字本义:动词,拥兵统帅,手执旌旄,率军伐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两竖古籍有时假借“𠂤”(检验兵权的兵符)代替“师”(手握兵权的统帅)。
4、君:的本字。,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尹”写成古人称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为;称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为;称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为;称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为”。
5、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6、《注疏》: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注〗美恶,说之是非也。长,达官之长。○恶,乌路反,又如字。〕
〔〖疏〗“君子”至“谓乎”。○正义曰:此一节明为师法。君子,谓师也。教人至极之美,可以为君长之事。○“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者,三王、四代所以敬师,随器与之,是至学之易;随失而救之,是至学之难。○“而知其美恶”者,罕譬而喻,言约而达,是为美。反此则为恶也。○“然后能博喻”者,博喻,广晓也。若知四事为主,触类长之,后乃得为广有晓解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者,前能广解,后乃可为人作师也。○“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者,为师是学优,学优宜仕,故能为一官之长也。○“能为长然后能为君”者,既能治一官之长有功,能为一国之君也。

【翻译】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君子知晓到达学的难易(“三王、四代所以敬师,随器与之,是至学之易;随失而救之,是至学之难”),而知晓至学的美恶(“罕譬而喻,言约而达,是为美。反此则为恶也”),这样以后能广博通晓万类事物,能广博通晓万类事物以后才能做别人的老师,能做别人的老师才能做一官之长,一官之长治下有功才能做一国之君。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从小到大,德、能、位相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9月29日第五周第二天
【原文及注音】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无注音)

【查字】
1、师:,甲骨文残块兵符——参见“𠂤”*虎豹等猛兽的尾巴,借代将帅手中象征军队指挥权的旌旄),表示拥有兵权的统帅,手执旌旄,指挥全军。其中顶部一横代表手柄,下部倒写的“毛”是“尾”的省略参见*表示威风凜凜的虎豹猛兽尾巴,借代统帅的旌旄令旗。简体甲骨文误将表示旌旄的“简写成似“帀”非“帀”的字形。金文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与“阜”相似的,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帀”造字本义:动词,拥兵统帅,手执旌旄,率军伐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两竖古籍有时假借“𠂤”(检验兵权的兵符)代替“师”(手握兵权的统帅)。
2、君:的本字。,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尹”写成古人称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为;称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为;称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为;称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为”。
3、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观察辨别、拘捕嫌犯。,金文,观察辨别、拘捕嫌犯廾,双手),表示拘捕嫌犯。有的金文将“睪”写成,省去“廾”,加“攴”(持械击打),表示强力拘捕。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睪”写成,以“手”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廾”造字本义:动词,观察辨别、拘捕嫌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睪”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择”,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睪”简化成
4、慎: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贞人。,金文心,态度真,贞人),表示贞人贞卜时态度谨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贞人贞卜,小心翼翼,深思谨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真”写成
5、学: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的简写,即”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学字头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6、《注疏》: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注〗美恶,说之是非也。长,达官之长。○恶,乌路反,又如字。〕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注〗弟子学于师,学为君。〕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注〗师善则善。〕《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注〗四代:虞夏殷周。〕

  〔〖疏〗“君子”至“谓乎”。○正义曰:此一节明为师法。君子,谓师也。教人至极之美,可以为君长之事。○“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者,三王、四代所以敬师,随器与之,是至学之易;随失而救之,是至学之难。○“而知其美恶”者,罕譬而喻,言约而达,是为美。反此则为恶也。○“然后能博喻”者,博喻,广晓也。若知四事为主,触类长之,后乃得为广有晓解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者,前能广解,后乃可为人作师也。○“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者,为师是学优,学优宜仕,故能为一官之长也。○“能为长然后能为君”者,既能治一官之长有功,能为一国之君也。○“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师既有君德,则弟子就师可学为君之德,故前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即是学能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者,师善,则能教弟子,弟子则能为君,故弟子必宜慎择其师,不可取恶师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者,引旧《记》结此择师之重也。三王,谓夏、殷、周,四代,则加虞也。言三王、四代虽皆圣人,而无不择师为慎,故云“唯其师”。庾云:“举四代以兼包三王,所以重言者证前云“择师不可不慎”,即此“唯其师”之谓也。〕
【翻译】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所以老师有国君之德,其学生也就可以学习到为君之德,因此辨别选择老师不可不谨慎。《记》讲:“夏商殷虞这三王四代的圣人,都唯独慎重择师。”这也正是本经所讲的意思!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薪火相传,教什么就会学成什么,在上为师慎重为教,在下为学慎重择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30 22: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玉 于 2025-9-30 22:08 编辑

2025年9月30日第五周第三天【原文及注音】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无注音)

【查字】
1、学: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的简写,即”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学字头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2、严: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坚硬、难以改变。嚴,金文的变形,即”的变形,坚硬不变帚,体罚用的竹丝、竹鞭又,抓持口,训诉),表示为苛硬的标准而体罚训斥。有的金文将“岩”写成。有的金文将“岩”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岩”写成,并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强调肉体(月)体罚(殳,持械打击)的含义,“帚”形消失。造字本义:动词,体罚、训斥,用苛刻的硬标准要求。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不知所云的。楷书又误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严”,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上部的简化成,并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下部的“敢”
3、尊:尊,甲骨文酉,酒坛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捧着酒坛。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简体篆文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4、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5、难:,金文“堇”的变形,绞刑、火刑等极刑隹,是“雞”的省略,家禽,百姓常用的牺牲),表示杀鸡洒血,祭奠死者。有的金文用“爪”(“烏”的省略)代替“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鸡洒血,祭奠死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堇”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的简体楷书“难”,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堇”简化成“又”。  
6、《注疏》:凡学之道,严师为难。〔〖注〗严,尊敬也。〕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注〗尸,主也,为祭主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注〗尊师重道焉,不使处臣位也。武王践阼,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齐矣。”王齐三日,端冕,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负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师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颛音专。顼,许玉反。与音馀。齐,侧皆反,下同。奉,芳勇反。折,之设反。〕

  〔〖疏〗“凡学”至“师也”。○正义曰:此一节论师德至善,虽天子以下,必须尊师。○“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者,二,谓当其为尸及师,则不臣也。此文义在于师,并言尸者,欲见尊师与尸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者,若不当其时,则臣之。案《钩命决》云:“暂所不臣者五,谓师也,三老也,五更也,祭尸也,大将军也。”此五者,天子诸侯同之。此唯云尸与师者,此经本意据尊师为重,与尸相似,故特言之,所以唯举此二者,馀不言也。又按《钩命决》云:“天子常所不臣者三,唯二王之后、妻之父母、夷狄之君。不臣二王之后者,为观其法度,故尊其子孙也。不臣妻之父母者,亲与其妻共事先祖,欲其欢心。不臣夷狄之君者,此政教所不加,谦不臣也。诸侯无此礼。”○“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者,此证尊师之义也。此人既重,故更言大学也。诏,告也。虽天子至尊,当告授之时,天子不使师北面,所以尊师故也。○〖注〗“尊师”至“之言”。○正义曰:“武主践阼”以下,皆《大戴礼·武王践阼篇》也。云“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者,武王言黄帝、颛顼之道恒在于意,言意恒念之,但其道超忽已远,亦恍惚不可得见与。与,语辞。今检《大戴礼》唯云“帝颛顼之道”,无“黄”字,或郑见古本不与今同,或后人足“黄”字耳。云“丹书”者,师说云:“赤雀所衔丹书也。”云“端冕”者,谓衮冕也。其衣正幅与玄端同,故云“端冕”。故皇氏云“武王端冕”,谓衮冕也。《乐记》“魏文侯端冕”,谓玄冕也。云“师尚父亦端冕”者,案《大戴礼》无此文,郑所加也。云“西折而南,东面”者,案《大戴礼》唯云“折而东面”,此“西折而南”,“南”字亦郑所加。云“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者,皇氏云:“王在宾位,师尚父主位,故西面。”王庭之位,若寻常师徒之教,则师东面,弟子西面,与此异也。其“丹书”之言,案《大戴礼》云:“其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强,怠胜敬者亡。”《瑞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与《瑞书》同矣。“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倾其世。王闻书之言,惕然若惧,退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为铭”,及几、鉴、盂、盘、楹、杖、带、屦、剑、矛为铭,铭皆各有语,在《大戴礼》也。〕7、敬:“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误将“干”写成形似“草头”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敬”的本义“严重告戒,使之谨慎恭肃”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警”代替,或篆文再加“人”另造“儆”代替。
【翻译】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凡是学之道:做到以苛刻硬标准尊敬老师,是困难的。老师被恭肃地尊敬之后,道才被人手捧酒坛献礼祭拜,道被人手捧酒坛献礼祭拜之后,民众才生出智慧,谨慎、恭肃、尊重学。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尊师重道,敬重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不仅是他/她的职业身份是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 2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10月1日第五周第四天
【原文及注音】
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无注音)

【查字】
1、臣:臣”是象形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像一只眼睛向下看,表示俯首下视。有的甲骨文有所变形,突出了眼珠的球状。金文淡化了“目”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眼形写成,更深地淡化“目”形。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隶书基本继承篆文字形,“目”形基本消失。
2、尸:同源。,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坐着的人。古代的祭悼传统,让活人坐在祭位上,以代表死者,接受人们的吊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严重变形,手的形状消失。造字本义:名词,坐在祭位上、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死者亲属隶化后楷书写成“封口的字形,”形完全消失。“屍”是已经死亡的人,“尸”是静坐代屍受祭的活人;古籍常以“尸”代替“屍”。
3、礼:”是“”的本字。,甲骨文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作为单纯字件后,有的金文再加“示”(祭祀)另造“”,强调“”的“祭拜”含义;同时误将“玉串”和“建鼓”构成的金文,拆写成“曲”和“豆”,玉和鼓的形象消失。有的金文加“酉”(酒)另造“”代替,表示以美玉、美酒敬神。籀文“礼”综合将金文字形,采取金文字形中的“示”、金文字形中的“酉”(酒),并以“水”代替“酉”(酒),大大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俗体隶书承续籀文字形,将籀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水”(酒)写成“乙”
4、诏: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呼唤、号令。,金文言,说话召,即“招”的省略,号令),表示召唤,发出号令。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皇帝发布号令。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诏”,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5、尊:尊,甲骨文酉,酒坛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捧着酒坛。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简体篆文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6、《注疏》:凡学之道,严师为难。〔〖注〗严,尊敬也。〕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注〗尸,主也,为祭主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注〗尊师重道焉,不使处臣位也。武王践阼,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齐矣。”王齐三日,端冕,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负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师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颛音专。顼,许玉反。与音馀。齐,侧皆反,下同。奉,芳勇反。折,之设反。〕

  〔〖疏〗“凡学”至“师也”。○正义曰:此一节论师德至善,虽天子以下,必须尊师。○“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者,二,谓当其为尸及师,则不臣也。此文义在于师,并言尸者,欲见尊师与尸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者,若不当其时,则臣之。案《钩命决》云:“暂所不臣者五,谓师也,三老也,五更也,祭尸也,大将军也。”此五者,天子诸侯同之。此唯云尸与师者,此经本意据尊师为重,与尸相似,故特言之,所以唯举此二者,馀不言也。又按《钩命决》云:“天子常所不臣者三,唯二王之后、妻之父母、夷狄之君。不臣二王之后者,为观其法度,故尊其子孙也。不臣妻之父母者,亲与其妻共事先祖,欲其欢心。不臣夷狄之君者,此政教所不加,谦不臣也。诸侯无此礼。”○“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者,此证尊师之义也。此人既重,故更言大学也。诏,告也。虽天子至尊,当告授之时,天子不使师北面,所以尊师故也。○〖注〗“尊师”至“之言”。○正义曰:“武主践阼”以下,皆《大戴礼·武王践阼篇》也。云“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者,武王言黄帝、颛顼之道恒在于意,言意恒念之,但其道超忽已远,亦恍惚不可得见与。与,语辞。今检《大戴礼》唯云“帝颛顼之道”,无“黄”字,或郑见古本不与今同,或后人足“黄”字耳。云“丹书”者,师说云:“赤雀所衔丹书也。”云“端冕”者,谓衮冕也。其衣正幅与玄端同,故云“端冕”。故皇氏云“武王端冕”,谓衮冕也。《乐记》“魏文侯端冕”,谓玄冕也。云“师尚父亦端冕”者,案《大戴礼》无此文,郑所加也。云“西折而南,东面”者,案《大戴礼》唯云“折而东面”,此“西折而南”,“南”字亦郑所加。云“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者,皇氏云:“王在宾位,师尚父主位,故西面。”王庭之位,若寻常师徒之教,则师东面,弟子西面,与此异也。其“丹书”之言,案《大戴礼》云:“其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强,怠胜敬者亡。”《瑞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与《瑞书》同矣。“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倾其世。王闻书之言,惕然若惧,退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为铭”,及几、鉴、盂、盘、楹、杖、带、屦、剑、矛为铭,铭皆各有语,在《大戴礼》也。〕
【翻译】
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因此,君子为师,不当俯首为臣的原因有两个:当他死去、待在祭位上,就不会是臣;当他活着,是老师,也不会是臣。大学的礼节里,即使老师受天子诏见也不面北而站,这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尊师敬师,尊道重道。师者生前死后,都尊为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 20: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周
(第一天)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第二天)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第三天)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第四天)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第五天)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第六天)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第七天)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2025年10月2日第五周第五天
【原文及注音】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无注音)

【查字】
1、学: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的简写,即”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学字头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2、逸:逸,甲骨文兔,温顺的小型食草动物止,即”的本字,行进),表示追逐野兔。金文加“彳”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辵”(行进),强调猎人“追逐”的含义。在所有猎物中,温顺易捕的莫过于野兔,因此野兔逃脱会成为古人捕猎失手的深刻印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野兔逃脱猎人追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兔”写成
3、庸:“用”是“甬”和“庸”的本字;而“庸”是“墉”和“鄘”的本字。用,是两形交叉重叠的特殊会义字:甲骨文凡,夯具,借代填土筑墙凡,夯具,借代填土筑墙),表示分段、分层不断重叠累积的漫长高墙。古代王宫禁城为了满足帝王出行方便,并确保其隐私和安全,修建与高墙夹道、出口众多的漫长甬道。有的甲骨文写成参差不齐的两个“凡”交叉重叠。繁体甲骨文在右侧“凡”字上加一个“口”,写成两个“口”的“凡”,表示甬道纵横相连,出口众多。简体甲骨文写成“凡”的字形,强调甬道的出口众多。为了确保古代帝王出行时可以“见天光”,甬道必须保持半开放的“露天”状态;为了在“露天”状态下保证帝王的安全,甬道两边的护墙必须建筑到足够的高度;为了确保帝王可以畅达禁城各部,高墙甬道必须有众多的出口,与其他甬道相连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用”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在“用”字基础上再加“口”(出口)另造“甬”代替。当“甬”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用”字基础上再加“庚”(累积并延续)另造“庸”代替,强调甬道两边高而长的墙上,不同土质、不同土色、分层分段的“累筑”痕迹。有的甲骨文将“庚”写成。有的甲骨文误将“庚”字中表示绳结的“丫”写成“屰”。繁体甲骨文加“攴”(持械击打),表示持杵夯筑土墙。金文综合甲骨文两款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庚”写成,将“用”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庚”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不断累筑而成的长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庚”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用”写成。当“庸”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加“土”(墙)另造“墉”代替,表示高而长的城墙;或篆文加“邑”(城邑)另造“鄘”代替,表示郭墙围护的城邑。
4、勤: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因遭受束颈套枷的刑罚和火刑的煎熬而痛苦嗷叫。,金文堇,因受刑而痛苦力,劳役),表示受刑和劳役。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在酷刑下从事苦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堇”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力”写成。楷书异体字加“心”,表示使内心受苦。
5、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力”写成
6、《注疏》: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注〗从,随也。庸,功也。功之,受其道,有功于巳。〕
〔〖疏〗“善学”至“道也”。○正义曰:此一节明善学及善问,并善答不善答之事。○“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者,受者聪明易入,是为学之善,故师体逸豫,而弟子所解又倍于他人也。○“又从而庸之”者,庸亦功也。所得既倍于他人,故恒言我师特加功于我者,是“从而功之”也。○“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者,此明劣者也。巳既闇钝,故师体勤苦,而功裁半于他人也。○“又从而怨之”者,已既闇钝,而不自责已不明,乃反怨于师,独不尽意于我也。

【翻译】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不用步步紧跟,如野兔逃脱猎人追捕般从容闲逸,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学生也会特别尊敬老师,说都是因为老师的不断累筑才有长城。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在酷刑下从事苦役,学习的效果事倍功半,而且学生会反怨老师,唯独不好好教他。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1、符信于道-师-学,经典的学习才有成。2、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 23: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10月3日第五周第六天
【原文及注音】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无注音)

【查字】
1、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拘禁室。問,甲骨文門,借代拘禁室口,审讯),表示、拘禁并审讯。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拘禁并审讯隶书继承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问”,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
2、易:“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简体甲骨文将带握柄的器皿简写成勺具形状,将倾注的液体形状简写成,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里装着锡液),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将盛器形状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并误将抓柄形状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日”形,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当“易”的本义“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锡”代替。古籍中常“贸易”并用,表示商品交换,贸,表示以货币为中介进行商品买卖交易,可以有中转,买卖行为往往不同步,交易双方承担一定程度不可控的利益风险;易,表示双方面对面交换货物,各得目标商品,期间没有中转,交易行为同步,全程简单、直接,可控、踏实;现代汉语中“贸易”偏指“贸”。
3、解: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解,甲骨文双手,抓持角,兽头上弯曲坚硬的自卫器官牛,长角的动物),表示屠夫双手从牛的头上剖取牛角,牛角上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血滴。取牛角,是剖牛过程中技术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步骤,因此用取牛角代表剖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并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手,另加“刀”(切割),强调剖宰,字形结构有所调整。造字本义:动词,剖牛,取牛角。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和“牛”简写成汉语中常“解剖”并用,“解”表示分割动物肢体,目的是化整为零;“剖”表示切开动物的胸腹,目的是进入内部观察。
4、反: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岩石又,抓),表示手抓岩石,即攀岩、攀崖。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厂”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再加“手”(抓住)另造“扳”代替,强调手抓岩石,攀崖翻山。作为动词“攀岩翻山”时,古籍多以“扳”代替“反”。
5、《注疏》: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注〗言先易后难,以渐入。○说音悦。〕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者,此明能问者。问,谓论难也。攻,治也。言善问之人,如匠善攻治坚木,先斫治其濡易之处,然后斫其节目。其所问师之时,亦先问其易,后问其难也。○“及其久也,相说以解”者,言问者顺理,答者分明,故及其经久,师徒共相爱说,以解义理。○“不善问者反此”者,若闇劣不解问之人,则与能问者意反也。谓先问其难,心且不解,则答问之人,不相喜说,义又不通也,故云“反此”矣。


【翻译】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于提问的人就像木匠攻治坚硬的木材,先斫木材容易斫的地方,再斫木材的枝、节,长此以往,师生都愉悦地答疑解惑、通达义理。不善于提问的人恰恰与此相反。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学生以学促教,双方共解。为学者诚心提问,为教者诚心解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22: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10月4日第五周第七天
【原文及注音】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无注音)

【查字】
1、待:待,金文彳,前行寺,持),表示有所持而前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礼前往,表达敬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2、叩: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开口汇报。叩,甲骨文口,汇报卩,跪着的人),表示跪着汇报。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口,汇报言,说话),强调开口汇报或询问。造字本义:动词,磕头拜见长官,汇报实情。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卩”(人)写成“双耳旁”。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卩”写成“单耳旁”
3、鸣:鳴,甲骨文口,叫唤鳥,鸟雀),表示鸟雀叫唤。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鸟叫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鸣”,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鳥”简化成“鸟”
4、尽:”是“”的本字;“㶳”是“”的异体字;“”也是“”的异体字。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盛器、陶罐。,甲骨文保存火种的无足尖底陶罐,可安插土坑或炉洞中又,抓持毛,毛刷),表示手持毛刷清理火爟中的灰烬,字形中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火爟中火炭完全燃烧氧化后化成的粉尘状死灰。有的甲骨文将保存火种的无足尖底火罐写成“皿”。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毛刷简化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皿”写成,并加“火”(灰烬),表示火炭烧透成粉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保存火种的火爟中火炭完全烧透,化成冷灰,热量彻底消失,不可再燃,需要清理火爟后更新火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狂草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尽”则将狂草字形中的楷化成“尺”,将狂草字形中的“皿”楷化成两点。当“盡”的“火炭烧透,热量彻底消失”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再加“火”(燃烧)另造“燼”代替,强调烧透烧完、不再有复燃热量的冷灰。“盡”的篆文异体字“㶳”省去“皿”(保存火种的陶爟)。当“盡”从动词“彻底消耗完”引申出动词“穷极可能与限度”后,楷书异体字再加“人”(主观)另造“儘”代替,表示主观上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古籍多以“盡”代替“儘”。《汉字简化方案》用“盡(尽)”合并代替“儘(侭)”。
5、进:進,甲骨文隹,鸟止,脚,表示追逐),表示追鸟。金文加“彳”(行走),强化追逐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追逐鸟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进”,用“井”(陷阱)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隹”,其中“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来捕兽的陷坑。古人称急速缉捕犯人为“追”,称追捕活捉野猪为“逐”,称追地面的小鸟为“进”。
6、《注疏》: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注〗从,读如“富父舂戈”之舂。舂容,谓重撞击也,始者一声而已。学者既开其端意,进而复问,乃极说之,如撞钟之成声矣。从,或为松。○撞,丈江反。叩音口。从,依注读为舂,式容反。父音甫。重,直用反。复,扶又反。〕此皆进学之道也。〔〖注〗此皆善问善答也。〕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者,向明问,此明答也。以为设喻譬,善能答问难者,如钟之应撞,撞小则小鸣应之,撞大则大鸣应之。能答问者,亦随彼所问事之大小而答之。○“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者,又以钟为喻也。○“不善答问者反此”者,谓不善答他所问,则反此。上来之事,或问小而答大,或问大而答小,或暂问而说尽,此皆无益于所问,故云“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者,言上善问善答,此皆进益学者之道也。○〖注〗“从谓”至“之舂”。○正义曰:舂,谓击也。以为声之从容,言钟之为体,以待其击。每一舂而为一容,然后尽其声。言善答者,亦待其一问然后一答,乃后尽说义理也。按《左传》文十一年冬,叔孙得臣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以戈扌春长狄喉而杀之,是也。〕

【翻译】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善于心怀敬意、持礼提问的人就像撞击大钟,问事之小则老师以小回应,问事之大则老师以大回应,随大随小从容应对,就像钟鸣尽皆响应其撞击之力,不多余一分一毫。不善于答问的人,恰恰与此相反,可能问小答大,可能问大答小,可能暂停提问却把话说尽。双方善问善答,这就是使学进益之道。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时刻注意学生提问的大小、边限,要止步,而不是以我想答的东西为主,这样就很容易膨胀自我,无法教、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0-18 19:45 , Processed in 1.148365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