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第三周第二天
【原文及注音】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均能识字,无注音)
【查字】
1、君:“尹”是“君”的本字。君,甲骨文  (手执权杖) (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 连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尹” 写成 。古人称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为“帝”;称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为“王”;称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为“君”;称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为“皇”。
2、藏:“臧”是“ ”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 ,甲骨文  (臣,即“目”的竖写,睡卧) (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用“口” (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 (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 (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 加“走” (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 综合甲骨文字形 和金文字形 ,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 ”演变成“臧”。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 再加“艸” (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草头” ,将篆文字形中的“臧” 写成 。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 ”和“ ”。
-------------------------------------------------------------------------------------------------------------------------------------------------------------------------------------------------- “藏”字合并代替了“ (zàng)”和“ (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 ,甲骨文  (宀,房屋) (爿,卧床) (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 ”  (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 (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 ”和“ ”;而“ ”字和“ ”字已被废弃。 3、修: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悠”的省略,表示小心。修,金文  (攸,即“悠”的省略,小心) (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攸”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二” 写成“彡” 。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攸” 写成 。由于“脩”字与“修”字的读音相同、且字形相近,古籍常将“修”字与“脩”字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修”字合并代替“脩”字。
4、息:“瘜”是“息”的异体字;“𦞜”是“瘜”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心脏所在的胸部。息,金文  (自,即“鼻”的本字,呼吸器官) (心,胸、腹),表示以腹为鼻进行呼吸。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腹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运气若有若无。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自”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当“息”引申出动词“在器官腔壁或管壁上额外赘生良性组织”后,篆文异体字 加“疒” (床,借代病变)另造“瘜”代替,强调赘生的病变原因。楷书异体字 用“月” (肉,机体组织)代替“疒” (病床)另造“𦞜”,强调良性组织的特性。在表达“赘生良性组织”时,古籍多以“瘜”代替“息”和“𦞜”;《汉字简化方案》则以“息”代替“瘜”和“𦞜”。古人称张口吐气为“呼”,称张口吞气为“吸”,称胎儿在娘胎里不用口鼻的寄生呼吸为“息”。
5、游:“斿”是“遊”的本字。斿,甲骨文  (㫃,旗帜) (子,学童),像飘扬的旗帜 引领一队学子 。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突出执旗 游学的学子的手和脚 。当“斿”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 再加“水” (河)另造“游”代替,表示古代学子打着族旗,过河越境,四处参观学习。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学子以族旗为护照,举旗越境参观巡学。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斿” 写成 。当“游”引申出“泅水”的稳定义项后,后人以“辵”(行进)代替“水”(河界)另造“遊”,表示陆上的巡行。古人称泅水横渡为“游”,目的是克服河流阻隔,过河;称顺流游行为“泳”,目的是利用河流的浮力与推力,长距离漂流。现代汉语中常“游泳”并用。
6、《注疏》: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注〗藏,谓怀抱之。修,习也。息,谓作劳休止于之息。游,谓閒暇无事于之游。○閒音闲。〕
[疏]○“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者,故,谓因上起下之辞。学虽积渐,故君子之人为学之法,恒使业不离身。藏,谓心常怀抱学业也。修,谓修习不能废也。息,谓作事倦息之时而亦在学也。游,谓閒暇无事游行之时亦在于学,言君子于学无时暂替也。“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者,此明亲师爱友也。然,如此也。若能藏、修、游、息、游,无时暂替,能如此者,乃能安其所学业。言安学业既深,必知此是深由本师,故至于亲爱师也。
【翻译】
所以君子来做学习这件事,把学习抱藏在怀中,默默地在“学习”这个珍宝上苦下功夫,劳作修习也是学习,间歇静息也是学习,参观巡游也是学习。
【朗读】
已上传微盘。
【阅读心得】
学习是阴阳相推的一件事,阴面下功夫才能让阳浮出水面。阴阳相推是没有间的、周行而不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