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7-3 19:42 编辑
2022年7月3日星期日 第四周第一天
一、原文: 抵巇第四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芽蘖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隙,为道术用。
二、查字正音: 2、巇[xī]——古汉字,意思是险恶;险峻 。 3、自——“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  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  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  。简体金文  将两侧鼻翼  连写成封闭的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 4、然——“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    (月,兽肉)   (犬,代表狩猎)   (火,烧烤),表示烧烤猎物。在远古时代,烤食是生存能力突破性的一大进步,所以“然”也表示“合理、正确”。有的金文  将“火”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 7、塞[sài]——塞,甲骨文    (宀,房屋)   (两个“工”,表示大量器械、材料)   (双手操持),表示借用工具修补房屋。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  加“土”  (泥巴),强调胶泥的补砌作用。造字本义:动词,借助工具、材料,用泥土填堵房墙的漏洞。 8、息——“瘜”是“息”的异体字;“𦞜”是“瘜”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心脏所在的胸部。息,金文    (自,即“鼻”的本字,呼吸器官)   (心,胸、腹),表示以腹为鼻进行呼吸。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腹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运气若有若无。 9、匿——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喏”的本字,表示答应。金文    (匚,是“匸”的变形,围墙,表示躲藏)   (若,即“喏”的本字,表示应答),表示藏而不应。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若”  写成  ,明确“应答”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藏身躲避,不回应。 10、经——“巠”是“經”的本字。巠,金文  是  的变形,表示在织机上精心布置众多纵线,以便横线穿织;三条纵线  上的三点指事符号  表示用功所在,“壬”  (任)表示布置纵线是纺织中的重要能力。当“巠”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再加“糸”  (丝)另造“經”代替,强调“布线”的工序。齐侯钟上的字形  明确了“壬”  的字形。有的金文字形  将  写成  :将“壬”  的上面一横与织机形象  的下面一横重叠,导致“壬”  的字形模糊。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壬”  字形因此消失。造字本义:动词,精心布置织机上的纵线,以便横线穿织有所依据。 11、起——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婴孩。起,金文    (走,步行)   (巳,幼儿),表示幼儿行走。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走”  写成“辵”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婴儿学习站立、行走。 12、秋——“龝”和“秌”是“𥤚”的异体字;而“秋”是“秌”的异体字。𥤚,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侧视的昆虫,侧影突出了蟋蟀的两根长须  、椎头尖嘴  、轻捷长足  、宽大腹部  、透明薄翼  。有的甲骨文加“火”而写成会义字:    (像蟋蟀的昆虫)   (火,借代烧火做饭的灶台),表示天气转凉之后,喜欢藏身于灶台带有余温的缝隙中的蟋蟀。籀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须  写成“禾”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蟋蟀躯干  写成“龟”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  。至此,字形由甲骨文的  演变成籀文的  ,面目全非。篆文异体字“秌”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龟”  ,将籀文字形中上下结构的  写成左“火”  、右“禾”  的“秌”。隶化后楷书异体字“秋”  将篆文字形的左“火”  右“禾”  结构,调整成左“禾”  右“火”  。造字本义:名词,天气转凉、蟋蟀啁鸣的季节。 13、毫——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豪”的省略,表示箭猪。毫,甲骨文    (  ,是“豪”的省略,箭猪)   (即  ,是“毛”的省略),表示箭猪的毛发。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毛”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箭猪等野兽身上的尖锐长毛。 14、末——末,金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木”  (树)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树梢。篆文  将短横写成长横。造字本义:名词,树梢部位。 16、太——太,金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大”字  下面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大”的最高程度,极大、无限大。造字本义:形容词,“大”的最高程度,特大,超大。 17、本——本,金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树  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籀文  在树  的下方加倒三角  ,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篆文  将根部的三点简写成一横。造字本义:名词,树的根部。 18、兆[zhào]——兆,甲骨文    (八,一撇一捺)   (八,一撇一捺),表示一组笔画符号。古代巫师在祭祀占卜的现场获得“通神”能力后,写下旁人看不懂的神秘“天书”符号,传达“神意”,预示吉凶。有的甲骨文  将一组笔画符号写成左右结构。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最外边的两组画符  写成“人”  和“匕”  。籀文  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有所变形。篆文  加“卜”  ,强调卜问。造字本义:动词,通神巫师写下天书,预示吉凶。 19、蘖[niè]——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泛指植物由茎的基部长出的分枝。
三、背诵: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四、翻译: 万物都具备自己的特殊性和唯一性,每个事物都按自己的禀赋而存续;事就有合离,合则成,离则败。有时彼此距离很近却难以看透;有的远在天边却了如指掌。彼此距离很近却因和自己合不来而不想考察言辞了解对方;远在天边却因了解对方过去的情况而了解这个人内心的实情。微隙不管,就会发展成小缝;小缝不治,就会发展成中缝;中缝不堵,就会发展成大裂缝。微缝刚刚出现时,会有征兆可寻,可以治理、堵塞它,可以慢慢击退它,可以使之平息,可以让其逐渐泯灭,甚至可以去旧用新、趁机用适当的途径取而代之。这就是抵巇之术的基本原理。 当事物出现危机之初,只有圣人才能够察觉,对整个即将失控的局面洞若观火。圣人从纷乱的千头万绪中正确地理解复杂变化,查找出背后的深层本质和动力。用系统性的思维给整个系统做诊断,从细节着手,察看哪个部分出了问题、出现了漏洞,修复漏洞,从而修复好整个系统。当社会出了乱子,圣人制定出可行的修复方案,漏洞一萌芽,就将漏洞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分歧,漏洞和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以防出现分崩离析的结果,如果已经出现了裂隙,则进行补救,这是抵巇术的用法。
五、理解联想事例: 我家有背叛这个主题,所以一旦被我认定是背叛,我会毫不犹豫地断绝关系,不会再去揵合,甚至我都能知道对方的需求,我仍避而远之。其实也伤心,但我更怕背叛,认为自己干的是舍车保帅的事。然而读完这一章,发现自己是放弃了“独保其身”的能力。为什么说是放弃这个能力?因为这一章一读心里就明白了,心里没这个本领,怎么能明白?那为什么要放弃呢?是因为自己坚决不承认“物有自然,事有合离”,要合就合下去,合不了就离,非此即彼,绝不可妥协柔顺。这是我总是“忘记”系统性的根本原因,也就使用不了抵巇。
六、今日问题: 前一章内揵讲事物合离之根本在于内结,功用在于外合,所谓结合。本篇以“物有自然,事有离合”开篇转承,指出结合的事实中,存在“近而不可见”和“远而可知”的情况,进而阐述了离合进程及其应对之道术——抵巇。指出,抵巇之术使用在“事之危之”的场景,技术基本环节是“独保其身、因化说事以识其微、经其秋毫之末挥之太山之本”。 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你如何理解独保其身,在整个抵巇操作中的作用? ———— 独保其身是在内部系统的巇罅已经出现,外部事情也出现危机的情况下,与情绪、私心不合群,在情绪、私心的纷乱干扰下,深入了解肚子里的孩子,查找出系统深层本质和动力。是整个抵巇操作中的核心技术,最简单有效的网络结构。想到了《我的上高》里的县长,带领下属第一次上阵地,被吓跑但又把人全部召回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