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藜芭乐

黎力的《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1 16: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12 22:11 编辑

第二周第五天
一、原文
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è),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二、查字并正音
皮: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时代的残忍酷刑,剥去人体表面的软组织。在远古时代,“皮”是剥去人的体表软组织;“革”是剥去野兽的皮。中医方面,称身体表面与外界直接接触的薄软组织为“皮”,称皮下的脂肪层为“肤”。
皮弁:谓穿皮弁服。皮弁服是士的祭服
弁(biàn):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必须在宗庙中举行加冠的仪式,由父亲主持并指定贵宾为其行加冠礼,标志进入成年,从此享有成年人的社会权力与义务。
祭:造字本义:动词,用牛羊等牺牲滴血的鲜肉敬供祖宗神灵。
菜: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采摘。造字本义:名词,采集时代古人采摘来当作食物的植物。
敬:“敬”是“警”和“儆”的本字。
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
肄:造字本义:动词,古代极端酷刑,将罪犯裸体游街羞辱后当众肢解。
鼓:造字本义:动词,众人以手掌拍击圆柱状的打击乐器。
箧(qiè):造字本义:名词,用来挟藏行李的、竹或藤作制的箱子。
夏:表示太阳当头,阳光直射,农人考虑生计。对于远古时代靠天吃饭的中原先祖来说,在秋冬季节农耕难有作为,因而一年一度太阳回归北方的季节,显得特别宝贵,值得高度重视,抓紧时间耕种生产。
造字本义:名词,中原农人抓紧耕种生产的太阳回归季节。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或开创性的文明功绩来敬称他们的首领——最早推广焚山造田的首领为“炎帝”;最早推广射箭习武的首领为“黄帝”;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为“华”;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为“夏”;最早推广制陶的首领为“尧”;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为“舜”;最早推广渔业的首领为“鲧”;最早推广治蛇治水的首领为“禹”。“夏、商、周”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朝代,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始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夏楚:夏,通“榎”,木名,即楸树。可制教鞭,用以体罚学生。楚,荆条。
楚: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林莽覆盖、自然资源富足的、多涧多川的中国西南地区。
威:造字本义:动词,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

孙:通“逊”,恭顺
三:指《诗经·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大学开学时,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分别为《诗经·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为的是从开头就培养他们做官的兴趣。学生要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为的是使他们重视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
五、阅读心得
就像我们小时候上学时的开学典礼,奏国歌升国旗行礼,以前觉得形式主义,但今年九三阅兵时突然明白中国人的骨子里的家国大义。
蛾子时术之,术些什么?
也就是蚂蚁筑巢。搞些什么动作巢就筑起来了
也就是蚂蚁筑巢。搞些什么事情,巢就筑起来了。
七件事
第一,开学祭祀先圣先师,昭示对学的敬畏之心。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第二件事情:诵《小雅》(《宵雅》)三篇
第一篇是鹿鸣
鹿鸣是一首宴饮诗,常用于古代贵族宴飨宾客的场合。
汉代以来曾作为宴飨诗乐,唐代科举后设鹿鸣宴招待学子,寓意招贤纳士
好好读书,大成以后朝廷请你吃饭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第二篇是四牧
《四牡》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是一首反映公务行役、思乡怀亲的诗。诗歌以驾车奔波在外的使臣口吻,抒发旅途劳顿之苦和不能回家奉养父母的哀伤。
《四牡》和《鹿鸣》一样,在古代礼仪中具有重要地位。《仪礼》中记载,它在燕飨礼中被演奏,旨在表达君主对臣下劳苦的体恤与慰劳之情,体现了古代君使臣以礼的思想。
好好读书,大成以后朝廷为官接受朝廷奖励
第三首:皇皇者华,这首诗以光彩照人的鲜花盛开在原野起兴,象征使臣使命的光明和重要。全诗着重刻画了一位忠诚勤勉的使臣形象。
后世常以皇华作为使臣或出使的代称,即源于此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开学典礼上《宵雅》肄三,明做官之志
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这个话在字面上被普遍批判,但这个批判是不对的——仔细把握官字的意思,你也会发现,读书不做官还真没别的用处
第三件是,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在开学仪式上,击鼓召集学生,学生闻声入学,打开书箱(箧),取出书籍。
在鼓声中开箱取书,这有点像战鼓中冲锋的意思哈
同时,老师将夏(榎木)和楚(荆条)两种惩戒用的教具陈列出来。
使学生在鼓声中,体会到该以谦逊恭顺(孙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同时看到教鞭的威严收敛神威于学业。
夏楚二物,收其威,应该是第四件事情了
你看这个开学典礼如何?
看完这典礼,感叹:这教学,还得是咱祖宗才行!
开学典礼完成的四件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2 22: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14 14:36 编辑

第二周第六天
一、原文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二、查字并正音
未:造字本义:动词,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结果。
卜:名词,巫师作为降神道具的“神杖”。
禘(dì):造字本义:动词,特别用心地祭祀敬拜,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
游: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学子以族旗为护照,举旗越境参观巡学。
幼:造字本义:形容词,年纪小而手脚细嫩无力。
躐(liè):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长毛的爬行动物。推测造字本义:动词,爬行动物在地上爬行。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老师不要告诉他们什么,应该在一旁留心观察,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向老师请教,年龄小的学生要认真听讲,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
五、阅读心得
学习要有自主性


我们的大学,在开学典礼上祭过先师,诵过鹿鸣、四牡、皇华,在鼓声中开箱取书,见过师傅的夏楚之后,就进入术筑的日常。
九年日常的大规矩:第一,不是在皇帝举行禘祭(祭祀祖先的礼)的年份,就不进行大规模的、正式的学业考核,以使教学的心、志爆保持不受干扰和拘束
让教学之心在学得天地自由劳作
专心于学
心专于学
第二,教者保持对学者不间断的观察和知晓,不轻易说话指导或者干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是发愤图强要研究学问,不去开导的,不是有话想说,却难以表达的人,不去启发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不重复教过的内容。
如此保持一个学者的学习之心尚在活动
不让学者的心死于所学这个物
问题是心活着的依据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第三,初入学或者后来插班没有足够基础的,不要发问
第四,问,是进一步探究,是实际行走和尝试以后的疑或惑
不是不到现场狗多躺着叫,没事瞎呻吟
刚来的人,基础不够的人都不知道现场是什么样,根本谈不上常识、尝试、反复探索
这时候提问就是狗多躺着叫
是渎神
周易蒙卦讲: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顺利,不是我求学童,是学童求我。初次筮问时,告诉他。再三筮问就不恭敬,不恭敬则不告。有利于坚持。
如此才能去分出学业的等级,保留了等级的阶梯,学业进步才有通道。
九年不间断地游其志"存其心"不躐等(留通道),大成可期。
所以,办学这件事,要点在二,其一,官在于做好该做的事,教学者在于保持和运行志心。


最后这个是在家庭教育的课程主题中的梳理
李影:
"陈刚
顺利,不是我求学童,是学童求我。初次筮问时,告诉他。再三筮问就不恭敬,不恭敬则不告。有利于坚持。"
------
@陈刚 确实是,我也体会到了问了些混乱的问题,老师也会不回答,正是这个不回答让我更想去坚持找到答案的动力
关于这个问,在小孩成长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他一天到晚都在问,怎么对待
今天这三个规矩的第三条是回答了这个问题的
但确实不容易理解到位
李影:
"陈刚
关于这个问,在小孩成长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他一天到晚都在问,怎么对待 "
------
@陈刚 就让他自己找答案,懂也不说给他听
家中有三到六岁的娃的父母专用饲料来了的
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通常发生在3-6
这是个什么时期呢?西方人说那是俄狄浦斯期,跟同性双亲争夺配偶,要跟异性双亲发生性交行为
这种说法很像一个淫虫的思维方式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童蒙养性,幼儿养正
3岁后,童蒙养性的时间窗口基本到达
开始过渡到幼儿养正的新阶段
养性和养正的方法论是不一样的
表面的说,养性不以说教,不宜先学会错误的再要求改正
言教、否定性教育方式,只会起到期待的反效果
养正就不同了
这个时期是用来长养孩子内心自我监察自我修正自我革命的结构的
就是在改正错误中,长养正(征伐)的心理机能
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不断的自我检视和对世界的巡视
一次一次的,不怕重复,任劳任怨
问的有的父母崩溃
怎么对待和回答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总的原则还是学不躐等
困哪一般处
困难往往出现在游其志,我们的志游的没孩子快
以至于会把我们的边界弄崩溃
存其心,我们的心么有孩子的心大,以至于父母心散
父母的心志被涨破了,昏厥昏迷
无法指导孩子引导孩子渡过这个时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3 22: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16 22:05 编辑

第二周第七天
一、原文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并正音
大: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伦: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龠”,表示音高高低有序的和音管乐器,喻等级、秩序。倫,篆文(人)+(侖,秩序);表示世俗秩序。造字本义:名词,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包括君臣、父子、夫妻等。
凡:造字本义:名词,多人共同使用的四柄夯地桩。
官:甲骨文=(宀,房屋)+(兵符、权印),造字本义:名词,藏有朝廷所授权印的军政要地,政府。
汉语中常“官宦”、“官僚”并称。古人称拥有大权的军政要员为“官”;称辅佐大臣或帝王的家臣为“宦”;称辅佐一般官吏的私人高参为“僚”
事: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
士:造字本义:名词,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叫“王”。文治天下的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王者叫“皇”。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
金文(之,前往)+(心,思想),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施教顺序的大纲就是以上所说的这七点。《记》说:“凡是学习,为官者先考察做事能力,为士者先观察其内心志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
五、阅读心得
一直对西方的“俄狄浦斯期”、“弑父”等等说法很奇怪的感觉,具体有说不上哪,今天第一次听到“长养正(征发、修正)”这个说法,豁然开朗的感觉。

开学典礼上的四件事,皮弁祭菜,《宵雅》肄三,入学鼓箧,夏楚二物;日常三件事,未卜禘不视学,时观而弗语,幼者弗问。这七件事情,是教学的大规矩
以前的书上说,办学这个事儿不外乎两方面,管理者尽其职,先生和学者树立志向
就像开学典礼祭拜仪式需要有人实际的组织行为和真金白银的付出,也需要有人真心祭拜,以身入局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各在其位,各谋其职。会打三班鼓得有一班人。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之大伦,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是建国君民这个系统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同时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之大伦,是一个系统工程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职位
蛾子时术之:发展性、过程性、活性、命性
斅学半:术性、亲性、仁性、人性
念终始典于学:目的性、来源性、统治性、神性
学记读到现在,我们能见到学记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对世界的把握方式
同时也是对的把握方式
华夏人对万事万物的把握纲目,也是对学的把握纲目,在不断呈现。
看看今天的内容,会怎么样继续开启新的的把握条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4 16: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16 22:08 编辑

第三周第一天
一、原文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二、查字并正音
1、正的本字。表示征伐不义之邑。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
2、业:業,金文(辛,刑具)(去,出门劳作),表示在严酷监督下劳作。字本义:动词,奴仆在严酷管理下艰辛劳作。
3、操: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栖集在树上的鸟群喧闹鸣叫。造字本义动词,集体喊着口令训练或演习。
4、缦:的本字。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套头、遮脸。造字本义:名词,轻柔飘逸的纱巾、丝品。
5、安: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
6、弦:造字本义:名词,紧绷在弓子的两端、以其弹力射箭的牛筋。
7、博:“博”和“搏”在金文字形中原本是一个字,从篆文开始分化。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缚”的本字,表示捆绑。博,甲骨文假借“尃”。表示抓住并捆绑。造字本义:武力拼杀,捆绑俘获敌人。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大学教学的核心方法,在正式的课堂时间内,必须研修正典主业(如诗、书、礼、乐);在课余的休息时间必须有对应的居家修习与之配套;不先在课余练习指法,课堂就无法好好琴瑟;不先在平时博通比喻、修辞,课上就无法深刻理解《诗经》;不先在生活中练习处理各种琐事、服饰仪容,课上就无法真正践行礼仪。如果不能在课余培养起对这些的兴趣和练习,就无法真正享受并精通这些学问,学习就变更成了痛苦的折磨。
五、阅读心得
结合前面的“游其志”,这样看来课后的练习显得不是那么枯燥又刻板,反而有融入生活的踏实感。

解析:
从开始到现在,《学记》一直围绕着“学(教)”的各个方面展开论述:
念终始典于学:目的性、来源性、统治性、神性
斅学半:术性、亲性、仁性、人性
蛾子时术之:发展性、过程性、活性、命性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士官各职
如此展示着学记的研究和思考方法,展示着华夏思维的方法论原则。昨天的内容,继续展示这个方法论。
教学居时论:
1、“学”的时空上的阴阳结构:
时教(阳): 集中的、正式的、在特定时空(学校)内进行的最后的教学。这是“正业”,是主干,是显性的、有形的部分。它代表了传承、规范和引导。
退息(阴): 分散的、自主的、在生活时空(居家)中进行的基础的修习。这是“居学”
是根基,是隐性的、弥散的部分。它代表了消化、吸收和创新。
不学不能安
  肉与灵:操缦安弦——生化
  量与质:博依安诗——生化
  知与行:杂服安礼——生化
不兴不能乐——克制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这是在讲述学之所以能成,交之所以能化的内在过程了
教学一阴一阳,阴阳相推则变化顺也
教学是这样阴阳过来的完整过程,作为学者,主要是阴的,结业的时候结业以后才能阳那么一回吧

不兴不能乐,AI的理解非常浅薄
乐,应该从乐记的背景去理解
作乐述乐,需要深入体验生活。要下里巴人不要阳春白雪
兴,生动的历史事实是全民练兵、六亿人民六亿兵
民兵战士带枪下地,拥枪入眠
还有识字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行军途中,每个兵都背着一个字工后面的战士复习、学习
这些将死之人都能乐学识字
兴,有多厉害
能使人把学当“药”吃
那样理解,把学当成了兴趣的函数,这是极端错误的
彻底否决了学的全部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5 17: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16 22:31 编辑

第三周第二天
一、原文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二、查字并正音
1、藏:“臧”是“藏”的本字。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
2、焉:焉,金文(鳥,即大雁,候鸟)+(正,即“征”的本字,征服),表示远征的候鸟。造字本义:动词,候鸟长途远征。远古祖先受限地理阻隔交通落后,无法全景观察候鸟迁徙的完整轨迹,每见头顶高空中飞过的候鸟群,他们只能感叹候鸟归宿的不可知,因此“焉”引申出常用疑问代词“哪里”的含义。
3、修: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悠”的省略,表示小心。修,金文(攸,即“悠”的省略,小心)+(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
4、息:“瘜”是“息”的异体字;“��”是“瘜”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心脏所在的胸部。息,金文(自,即“鼻”的本字,呼吸器官)+(心,胸、腹),表示以腹为鼻进行呼吸。造字本义:动词,以腹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运气若有若无。古人称张口吐气为“呼”,称张口吞气为“吸”,称胎儿在娘胎里不用口鼻的寄生呼吸为“息”。
5、游“斿”是“遊”的本字。斿,甲骨文(㫃,旗帜)+(子,学童),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学子以族旗为护照,举旗越境参观巡学。
三、朗读见微盘翻译
四、翻译
所以君子在学习时要注意,在基础阶段要广泛涉猎大量积累,对已积累的知识要深入专研,学习的过程中沉静安定,不急不躁,要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思维自由,不拘俗。
五、阅读心得
读了两周了,我就是老师所说的“不能謏闻”,纵心有千千,但不知如何表达,更感觉自己学少了,没文化。
   

解析:
时教与居学是那样一阴一阳,不学不安、不兴不乐。这样便决定了学者之阴,那是一条长长的阴线啊
学者在学期间的态度,因此决定
这种态度不只是个态度,一个宣称的态度,而是在行动中的态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藏焉:蕴积于心
修焉:研习实践
息焉:沉淀
游焉:沉浸
藏修——有本有末,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就像开花,是树心里有花,是树枝头有花
息游——真才实学真功实料泳涵于心。浊以止静之徐清(息),安以久动之徐生(游)
不学不能安
肉与灵;操缦安弦——生化
量与质:博依安诗——生化
知与行:杂服安礼——生化
息游——真才实学真功实料泳涵于心。浊以止静之徐清(息),安以久动之徐生(游
不兴不能乐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克制
藏修和学安组成一个两个单元的阴阳
息游和兴乐,也组成一个两单元串联的阴阳
藏修和学安组成一个两个单元串联的阴阳
息游和兴乐,也组成一个两单元串联的阴阳
没有学者藏修息游的态度,不会有学安兴乐的事生成,
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啊
学之道,藏修息游,教之宗,学安兴乐。

AI藏修息游的解释非常肤浅
我们自己要注意,不应该像他那样外边解释
并且搞得那么分裂割裂:
理解那四个字,道德经这一章很受用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蔽不新成和 静清动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6 23: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第三天
一、原文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二、查字并正音
1、夫:造字本义:名词,系束头发、并用发簪固定头发的成年男子。古人以束发、加冠为男子的成年仪式:男子1516岁束发,标志着告别童少时期,成为合法公民,国家可以征用;男子20岁加冠,表示成年,可以婚配。
2、安: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
3、亲: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古籍和现代汉语常“亲戚”并用,由动词引申为名词,表示社会关系中给予生死关切的至近至密者:“亲”表示家人入狱或遭刑时,承受压力或甘当危险前往探监;“戚”表示对旁系血亲的病痛或亡故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地悲伤哀叹。
4、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
5、辅: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圃”的省略,表示有栅篱保护的园子。輔,金文(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甫,即“圃”的省略,有栅篱保护的园子),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马车座位旁边的护栏。
6、乐:……为乐乐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和认同。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乐是一种天地之和的秩序体现,是内在秩序与外在秩序高度统一的体现。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所以,能静下心来沉浸的学习才能深刻理解并共鸣老师的思想,与老师志同道合;发自内心的去结交对自己有益的朋友,才能相信他所学之道,这样就算离开了老师的辅导,也可以能坚定不移地践行所学之道,永不背离动摇。
五、阅读心得
对自己坚持的道,要不断主动“靠近”。(跟读对我越来越有难度了,今天难到了光看老师的解析都云里雾里的程度了,是不是阴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7 23: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20 14:31 编辑

第三周第四天
一、原文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并正音
1、敬:“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人),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
2、孙:孫,甲骨文(子,儿子)+(幺,极小),造字本义:名词,比儿子更小的后代,即儿子的儿子。
3、务:“敄”是“務”的本字。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械打击。敄,金文(矛,武器)+(攴,持械打击),造字本义:动词,手持矛盾戈戟,进行你死我活的竭力搏杀。
4、敏:“敏”是“慜”的本字。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女子生育。敏,甲骨文(每,女子生育)+(又,抓,用手触摸),造字本义:动词,孕妇对来自外部的身体接触保持天然警觉。
5、厥:“欮”是“厥”的本字;“厥”是“瘚”的本字。欮,金文(屰,即“逆”的本字)+(欠,叹息,借代呼吸),表示逆呼吸,即反呼吸、无呼吸、呼吸停止。造字本义:形容词,昏晕,中医认为是突然气闭昏晕或四肢僵直;西医称之为休克,认为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兑命》篇说:“对所学之道要保持尊重谦逊的心态,对所学的内容既要有“较真”入骨的的态度同时又保持敏锐,循序渐进沉下心来不急不躁地学习,将会学到所想求得的道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五、阅读心得

   字各个拆开查了意思,拼在一起不听老师解析,我自己是不知道啥意思的。中文真是博大精深,短短一句,甚至就可以衍生出一个体系的解析。先跟着学吧。

解析:
陈刚:
"申熙宇:
“苗苗(李京桦)
这一段,时教,正业,退息居学,时敏,想到教育小孩经常说,学就是学,玩就是玩,好像还觉得有道理,从这段看来有着严重问题
------
@苗苗(李京桦)  嫩个说起来的话就感觉学是贯穿始终的,无论干啥子都存在学,但此学非彼学,这个学主要是阴的,还是自己从中收敛了消化"
------
@申熙宇 所以我们可以整理一下“学”的定义了
申熙宇:
我们现在学校里面这种灌输式学习,从阴阳来划分的话,就是完全阳的;所以说也难怪自己收敛思考的部分很少,也不重视,总是想找标准答案,然后自己照着做就行了
李影:
所以感觉我自己也被训练成了一个遇到问题总想要一个真正答案的思维,但是我现在觉得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带给我的经验和体会是什么好像更重要一些呢
李影:
而且学一直贯穿发展下去,不同的场景需要学的不一样,就有那种整体性,连续性,持续性的阴阳相推的变化过程,发现,哦,原来人是这样子来学习的啊,就不会割裂开,这一块那一块的了
李影:
也会看到说哦,这场景处理起来有点棘手哦,知道自己这方面不足哦,下功夫去搞就好了
李影:
而且这个持续的阴阳相推的源头是在亲,信,乐的动力下进行的,确实很鼓舞心志
申熙宇:
我感觉学校里面的学就是一个社会阶段的需求,中国要发展工业,就全体老百姓进入学校一步步考入大学分专业,这个学就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很不一样,甚至只要是记住了就这样去干、按照这个比例做实验,是完全灌输式的,而不在乎人的;这种情况下,把学校和生活分开,学是学,玩是玩,我觉得反而还对人好点;真正的学就在生活中、在“玩”中;但是要清楚认识到学校的学的目的和背景;我觉得我就是搞混淆了,把学校的学泛化了,然后生活中也不在乎人了
申熙宇:
突然感觉中西方教育好不一样;西方教育好像就是把底层人民教出来当工具、奴隶使用的,目的是争抢自己国家的竞争力、话语权,或者说教育输出端口集团的某种利益;中国的教育好像就是人的教育,讲求大丈夫顶天立地、保家卫国;之前中西方的战争的输赢,从某种程度上好像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输赢,虽然说中国确实牺牲了很多大丈夫,但最终是赢了
申熙宇:
突然感觉生在中国好感动
对学的定义,从謏闻、动众、化民成俗,
到念终始典于学以制器成器,
到斅学半不足自反困而自强,
到蛾子时术之小成大成
到官事士志的教之大伦
到时教退息正业居学
李影:
看了今天学习的这段话的翻译,原来古时候就有厌学的现象,我还以为厌学是我们这个时期才有的呢,教育部要是能把做老师的人学习《学记》作为必修课,该多好
他们也学,只是他们读出来的学记不是我们这样的
时教与退息正业与居学,学而安兴而乐,藏修息游,安亲乐信,教学共同体就像生长在“夏三月”的“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季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敬:敬畏、恭敬。对学问、对师道抱有庄严郑重的态度,不敢轻慢。
孙(逊):谦逊、虚心。内心谦虚,能放下成见,才能容纳新知。
务:致力于、专心于。心无旁骛,专注于此。
时敏:时时、时刻敏疾而行。珍惜光阴,勤奋敏捷,毫不懈怠。
“厥修乃来”:那么,你所研修的学业(厥修)就自然会成功到来(乃来)。
只要能做到敬畏、谦逊、专注、并且时刻勤奋敏捷,那么你所追求的学问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时敏应该分开说:
时:行逢其时,事逢其时,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敏:准确及时
这就是鬼谷子本精阴符其实描述的分威法伏熊、散勢法鸷鸟嘛
这就是鬼谷子本精阴符七术描述的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勢法鸷鸟、转圆法猛兽嘛
也就是说,对待学要像灵龟稳重坚毅负书(洛书)呈瑞,要像腾蛇无足能飞避嫌远疑,要像伏熊扑食蓄势待发致命出击、要像鸷鸟目光锐利爪喙锋利一击必中,要像猛兽那样成为不可抗力本身,力量原始(神性)不接受驯化,令人敬畏的权威,杀无赦。
学要有学的气魄
由此,对学的定义,已经从:
对学的定义,从謏闻、动众、化民成俗,
到念终始典于学以制器成器,
到斅学半不足自反困而自强,
到蛾子时术之小成大成
到官事士志的教之大伦
到了时教退息正业居学多代表的“敬孙务时敏”气吞山河如虎。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想来这教与学,做到这个份上也该满意了
看看大家的反应吧?
今天内容: (第五天)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苗苗:
今天上午想到学记的学,就更能体会的是那种安,
陈静:
昨天读时第一反应是想到了黄帝的成而敦敏。老师今天联通到本经阴符七术,更加豁然开朗。
陈刚:
敦敏,就是乌龟跟猛兽的合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8 21: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20 14:27 编辑

第三周第五天
一、原文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二、查字并正音
呻: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延伸。呻,金文(口,吟)+(“申”的变形,延伸),造字本义:动词,吟叹的声音低缓延长。
毕:“畢”是“篳”的本字;“蓽”是“篳”的异体字。畢,甲骨文(带手柄的罩子)+(田,庄稼地,借代育苗或栽苗的田地),造字本义:动词,远古山区农人用竹罩保护地里的种籽或幼苗,直至幼苗长成壮苗。
讯:訊,甲骨文(审问)+(双手被反绑的人)。造字本义:动词,审问被拘捕者。
数:數,金文(双手,表示体罚)+(人,代表受罚者)+(目,代表脸)+(言,表示责骂),表示列举孩子的错误,并加以体罚、教训。造字本义:动词,列举过错,并加以惩罚。
施: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㫃,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蛇”的省略,蜿蜒蠕动),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
悖:造字本义:形容词,两惑对立纠缠,无论怎样去思考它或表述它,都会陷入自相矛盾的怪谬之中。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现如今的老师,仅仅依照朗读课文,大量灌输,只知道赶进度,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够不管不顾,导致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教人不能因材施教,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施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求。

四、阅读心得
要因材施教(今天太累了,解析都没来及看呢,脑子空空)

解析:
对学已经定义成这样了:

由此,对学的定义,已经从:
对学的定义,从謏闻、动众、化民成俗,
到念终始典于学以制器成器,
到斅学半不足自反困而自强,
到蛾子时术之小成大成
到官事士志的教之大伦
到了
时教退息正业居学多代表的“敬孙务时敏”气吞万里如虎。
以这个定义,观察时下的教育教化实践,大家的反应还是不一样: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有教者,嘴里吟诵着(呻)眼睛看到的(占)竹简上的文字(毕),喋喋不休像自言自语一样讲个不停(多其讯言),基于追赶界别、计划的进度,而不顾所教在学着心中安居(而不顾其安),使唤人不由其内心的心术通道参与(使人不由其诚),教化人不充分运用其内在资质(教人不尽其材)。如此教者对学生的输出违背教学原理(其施之也悖),对学生的要求也违背常理而被学生抵触(其求之也佛)。
教书就真的教书,而不是教人,一双眼睛一张嘴,其他啥都不带,这懒羊羊的样子!斅学半、蛾子时术、官事士志、敬孙务时敏、念终始典于学、化民成俗,一条不占
喋喋不休像自言自语一样讲个不停(多其讯言),像个精神病祥林嫂!
基于追赶界别、计划的进度,而不顾所教在学着心中安居(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像个赶写暑假作业的学生,朽木不可雕
使唤人不由其内心的心术通道参与(使人不由其诚),教化人不充分运用其内在资质(教人不尽其材),把人不当人用,把学不当事做
胸无教学之志、言无教学之职、行无教学之数,事无教学之实,理无教学之道
人、事、职、务、学,样样脱靶
“道”与“术”相分离、“人”与“器”相倒错。
活生生把教学事业,做成了一个草台班子
可恶可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9 23: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20 14:40 编辑

第三周六天
一、原文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二、查字并正音
1、隐: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
2、疾:造字本义:动词,中箭受伤,卧床休养。
3、难:造字本义:动词,杀鸡洒血,祭奠死者。
4、益:。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
5、邢:造字本义:动词,用刀砍杀披枷戴锁的罪人。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现如今的老师,仅仅依照朗读课文,大量灌输,只知道赶进度,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够不管不顾,导致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教人不能因材施教,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施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求。如此一来,学生对于学习就会产生反感,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不懂得学习有趣的地方。虽然学习结业,学的知识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教学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
五、阅读心得
学与教是需要互动


解析:
我们通过如下几项工作中心转移,完美的实现了,胸无教学之志、言无教学之职、行无教学之数,事无教学之实,理无教学之道,人、事、职、务、学,样样脱靶,“道”与“术”相分离、“人”与“器”相倒错。活生生把教学事业,做成了一个草台班子。
时教退息正业居学代表的“敬孙务时敏”气吞万里如虎,转移到,呻其占毕- “无魂之教”;
官事士志的教之大伦,转移到,教人不尽其材的“盲瞽之教”;
蛾子时术之小成大成,转移到,施之也悖,求之也佛的 “悖逆之教”;
斅学半不足自反困而自强,转移到,使人不由其诚的人“违心之教”;
念终始典于学以制器成器,转移到,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的“焦躁之教”;
謏闻、动众、化民成俗,转移到,呻其占毕的“无魂之教”。
斅学半不足自反困而自强,转移到,呻其占毕 - “无魂之教
如此一来 ,学作为既是个人生命的最高修行,也是民族复兴的最深根基,俨然成了另一副不堪的样子
“学业”从学生心中隐藏起来,找不到去了哪里(隐其学),原来心中装"学”的地方换成了装对老师的怨恨(疾其师),仇视学所带来的困难(苦其难),完全不可能到达学的好处(而不知其益)
即使勉强混完了几年学历(学习经历),所见到的被迫注意到的东西,都会很快忘掉(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学校老师之教,完全没有修改一点点人身上的佞邪之气(教之不刑)。
人之所以要学,是因为人是容易被侫邪之气污染的,必须要通过学养性养正养志养德
就跟机器需要设计制造维护保养和正确使用,才可以正常诞生于发挥作用,一个道理
对侫邪之气的基本态度,是要禁于未发
以确保人气 “当其可之”、“不陵节而施”、“相观而善”。
这是教的存在理由
也是学必须要有的根据
如此“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的嬉戏之学,彻底荒废了教学基础,使人入侫邪的大门敞开失守。
良善之人,良善之君,良善之官士,实在不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0 23: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21 11:10 编辑

第三周第七天
一、原文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二、查字并正音
禁:禁,篆文(林,林野、苑囿)(示,使看得清楚、警示),表示警告不可砍伐、狩猎。造字本义:动词,出于对皇家苑囿或特殊林园的保护,而戒阻砍伐或行猎。
发:造字本义:名词,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
谓: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不发不快的评论。
豫:予,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舒”的省略,表示安适的、徐缓的。豫,篆文(予,即“舒”的省略,安适的、徐缓的)(象,陆地上身体最庞大的动物),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
陵:造字本义:动词,拾阶而上,登上高山。
兴: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喊着号子一齐使劲,用多柄夯地桩夯地。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大学施教的方法:学生在发生错误之前就加以防止,叫作预防;在适当的时候在加以教育叫作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作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作观摩。以上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
五、阅读心得
感觉古时对教者要求很高,和现在不一样

解析:
既然教学都已经可以废掉了,就说说教学的如何兴吧: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既然都已经可以教之不刑了,就说说教学的如何兴吧: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叫做从容如大象漫步(豫);所施加的教育行为恰逢其时,叫做适时(时);不超越阶段、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叫做顺序(孙),互相观察学习,吸取对方长处,叫做观摩(摩)。豫时孙摩,教之有刑。
未雨绸缪,因时而动,因势制宜,自助学习,可以使教者的工作先产生成效,让学生有效掌握具体的知识。
实现了教学之间的智识传递,教学的职能有了最初的起点。这是很小的一步,但却是最基础的一步。万丈高楼从地起
兴教,教者由此出发。
那怎么把教的职能搞废呢?
明天内容:(第一天)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7 10:40 , Processed in 1.117241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