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睿涵

睿涵的《学记》的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睿涵 发表于 2025-9-7 21:56
第二周第二天
二查字正音:
1视: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告。視,甲骨文(示,祭告)(目,看), ...

2经:巠”是“經”的本字。巠,金文是的变形,表示在织机上精心布置众多纵线,以便横线穿织;三条纵线上的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用功所在,“壬”(任)表示布置纵线是纺织中的重要能力。当“巠”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糸”(丝线)另造“經”代替,强调“布线”的工序。齐侯钟上的字形明确了“壬”的字形。有的金文字形将写成:将“壬”的上面一横与织机形象的下面一横重叠,导致“壬”的字形模糊。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壬”字形因此消失。造字本义:动词,精心布置织机上的纵线,以便横线穿织有所依据。有的隶书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经”,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至此“壬”的字形与织机上织线的形象“巛”都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經,織也。从糸,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经,纺织。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巠”作声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辨: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涉及诉讼的双方。辨,金文(辡,两个“辛”,表示涉及刑事的双方,原告与被告)(人,指法官),表示升堂后诉辩双方分立两侧,法官坐居中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法官中立听取原告与被告的陈述,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非判断。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辨,判也。从刀,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辨,判别。字形采用“刀”作边旁,采用“辡”作声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敬:“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人),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误将“干”写成形似“草头”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敬”的本义“严重告戒,使之谨慎恭肃”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警”代替,或篆文再加“人”另造“儆”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敬,肅也。从攴、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敬,态度恭肃。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茍”作声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睿涵 发表于 2025-9-7 22:42
4敬:“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人),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 ...

[jì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5群:“群”是“羣”的异体字。君,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主宰、统治。羣,甲骨文(众多羊只)(攴,鞭策、驱赶)(口,呟喝),表示牧羊者吆喝着将四处散落的羊只驱赶到一起。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呟喝)和“攴”(驱赶)合写成“君”;并同时将“君”(主宰、统治)作为声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俗体隶书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牧羊者呟喝、驱赶,将众多羊只聚集在一起。古籍多以“羣”代替“群”。《汉字简化方案》用“群”代替“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羣,輩也。从羊,君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群,同辈人。字形采用“羊”作边旁,采用“君”作声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6.博:博”和“搏”在金文字形中原本是一个字,从篆文开始分化。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缚”的本字,表示捆绑。博,甲骨文假借“尃”。尃,甲骨文(像线绕在纺砖上)(又,抓),表示抓住并捆绑。博,金文字形多样化,都强调武力拼杀、绑获对手:金文字形 (十,盾)(尃,即“缚”),表示武力拼杀,捆绑俘虏;有的金文误将表示盾形的写成“十”;有的金文将“盾”形的写成;有的金文以“干”(矛)代替“盾”;有的金文则以“戈”代替“盾”。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武力的线索消失。造字本义:武力拼杀,捆绑俘获敌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尃”写成。当金文字形中的被篆文写成“博”后,篆文再加“手”另“搏”代替,表示拼杀的本义。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博,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博,广大而精通。字形采用“十、尃”会义。尃,分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7取: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獲者取左耳。”《司馬法》曰:“載獻聝。”聝者,耳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取,捕杀。字形采用“又、耳”会义。《周礼》上说:“获胜者割下敌人的左耳。”《司马法》上说:“载献聝。”聝,就是耳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8成:成,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第二天
三朗读
见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翻译:入学一年之后,仔细察看学生是否落入真理经典的网,有没有对心之所向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三年之后,仔细察看学生在艰辛劳作之下是否也能恭肃,是否能和上人群的节奏歌唱;五年之后,仔细察看学生是否如武力拼杀一般进行演练,如亲身率军伐战;七年之后,仔细察看学生能否正确商讨评说练习得来的知识与经验,是否能与同学协力互助取得功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9-9 07:26 , Processed in 1.091338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