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刘丹

刘丹的《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
第4天

一、原文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正音
说:“兑”是“説”和“悦”的本字。兑,甲骨文八,表示发音,参见“只”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兑”的“为祈求而颂神许诺”动词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许诺)另造“説”代替。当“兑”引申出形容词“因祈求实现而深感快慰喜乐”之后,篆文再加“心”另造“悦”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为祈求而颂神许诺,讨好神灵。

:“”是“服”的本字。,甲骨文人,罪人又,抓捕、控制),表示抓捕罪犯。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服”代替,强调抓捕罪犯,并用刑枷加以控制。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凡”(木枷)写成“舟”。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抓捕战俘或罪犯,强制上枷,使之屈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服,用也。一曰車右騑,所以舟旋。从舟,聲。,古文服字,从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服,使用、役使。一种说法认为,“服”是马车右边的骖马,以便马车可以向右周旋。字形采用“舟”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
是古文写法的“服”字,字形采用“人”作边旁。

怀:“褱”是“懷”的本字。褱,金文衣,胸襟眔,流泪),表示将哭泣流泪的孩子抱在胸前,以示爱护与安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褱”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心”慰藉)另造“懷”代替,强调大人慰藉伤心的幼儿。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将伤心哭泣的幼儿抱在胸前加以安慰

蛾: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拟“哦”的惊喜叫声。蛾,篆文虫,昆虫我,即“哦”,惊叹),表示令人惊叹的艳丽飞虫。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令人惊叹的形状似蝶的美丽飞虫,颜色鲜艳绚丽,长有毛发状或被羽毛覆盖的触角以及短粗的躯体,还生有将前后翅膀连在一起的翅缰,并以此特征与蝴蝶相区别;一般在夜间活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我”写成

: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行进。時,甲骨文止,行进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将籀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加“寸”(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造字本义: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土”。《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时”,依据草书字形删减字件“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寺”简化成“寸”。四季为“时”;一天为“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時,四時也。从日,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时,四季。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三、翻译
一个大成的人,本身的存在就具有很大的教化影响力量,所到之处,自然能带动风气,引导大众向善成习惯。近处身边的人对他的德行和智慧感到由衷的佩服与喜悦,心甘情愿的跟随他,远处的人听闻他的教化,如同伤心哭泣的婴儿被父母抱在怀中安慰,内心充满向往与归附之情,具有巨大的社会感召力。以上就是个人修行到天下归心的大人之学之最终极目标。《记》说:这个“我”的修行过程,要像蛾子这种小虫子一样,在四季的每一天不断的在天地之道中学习实践。

四、心得
人的成人,成器与蛾子破茧成飞蛾一样,都必须根倚于大道之中,不同的是,蛾子成飞蛾不需要人为,天地之间自然造化,自然而为;人的成人在天地之间,还有人,天地人,加上人的教化,人之大显得重要。这是一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进程;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小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大成),化民成俗,近者说服远者怀之的大学之道。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师说:
昨天的内容,为了完整性,昨天实际上一起说了,但其实这个最后阶段,最后一考,有说不尽的意思。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大成,意味着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教化事业,在一个学生生上的成功,并且是大成功,往往不是一个学生单独结业,所以一个学生成功,往往是一批人成功。这会让人想到什么呢?从建国君民者看,天道事业需要的人才君子,源源不断像水一样注入建设工地,抗大每年想抗日战场输送万民军政干部,那小日本消化起来还是烫嘴。历朝历代结业应考的读书人千千万万,官员都是完成了这个过程的人。我们回头来看这些经典的内容,再想想全部官员都是用这些武装过的,估计很难再认为过去的官场会比现在差多少,我们的那些祖先先民的生活,我们也不见得能认为那是多么糟糕。另外,除了成建制的学校教育,社会还一个种方式展开对百姓的教化
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实际上都到被人教化的,包括我们现代人坚决拒绝的洗脑,都是被洗脑洗出来的思想,这是个一什么情况啊?一个巨大的背景,是不是清晰的展现了出来。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不是清晰的呈现了出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从接受教化的人的视角,如此的被教化结业所代表的“潮流”,意味着每个人总能指导自己在社会中找到位置,找到事情干。这感觉其实不错。至于正确性,那是另外一说,所以这个大成之大,第一层意思,便是大规模
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大成之大终究还是要根倚天地,如果只是人的随心所欲,这教化还是很没意思,这是大成之大的第二层题中之意吧。大成之成,是大成,不是一般的成
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9个字,描述的确实人的最高境界,各种教化游戏,都对其大成的内容有描述。佛教叫开悟,道教叫飞升,其他宗教我不清楚叫什么。我们这里的大成,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也不是一部分人的事儿。五阶段一点一点积累上来的大成,是天地人的事儿
大成的成的具体内容,昨天引诱鬼谷子等语句,描述过,大家可以去再理解理解
知类通达,强立不反,这是鬼谷子的圣人。不反的强立,强在于天地之间的“信”和“威覆”,已经把人铸造成型,不可更改,通达以后已经和天地融为一体,改不了了。就像一滴墨水已经滴进了一泓湖水。通天切地,强立不改,这是任何信仰所不能比拟的人的结构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
第5天

一、原文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二、查字正音
弁:弁,甲骨文双手持举囗,像开口的帽子),表示手举帽子戴在头上。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帽子的“囗”写成“东西”的“西”(囊袋状的东西)。篆文用有帽饰的帽子形状代替籀文字形中的“西”,用“人”代替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廾”。篆文则将籀文字形中的“西”写成“入”(套入)。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必须在宗庙中举行加冠的仪式,由父亲主持并指定贵宾为其行加冠礼,标志进入成年,从此享有成年人的社会权力与义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冠也。周曰,殷曰籲,夏曰收。从皃,象形。,籒文从廾,上象形。弁,或字。  

祭:祭,甲骨文滴血的肉块“夕”又,抓持),表示手持滴血的鲜肉。有的甲骨文加“示”(敬神),强调向神祈祷的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肉块)写成“月”(肉块),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并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牛羊等牺牲滴血的鲜肉敬供祖宗神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祭,祭祀。字形采用“示”作边旁,表示用手抓着肉献祭。

肄:造字本义:动词,古代极端酷刑,将罪犯裸体游街羞辱后当众肢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習也。从聲。,籒文。肄,篆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练习。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字。“肄”,这是篆文写法的“”字。

:“三”是特殊指事字。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二”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三,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造字本义:名词,衍生万物的天、地、人

箧:“匧”是“篋”的本字。匧,篆文匚,筐夾,挟藏),表示挟藏行李的箱子。当“匧”的“箱子”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篋”代替。造字本义:名词,用来挟藏行李的、竹或藤作制的箱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篋,藏也。匧或从竹。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箧,藏放行李的箱子。箧,这是“匧”的异体字,字形采用“竹”作边旁。

:同逊,恭敬,严肃

三、翻译
大学最开始的教化,是学生们戴着成年人的皮冠,穿着礼服,学校领导,当地行政长官,教委领导穿着礼服,备有祭菜一起祭祀先哲圣贤,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的头三篇(《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立志做官。要学生按照鼓点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

四、心得
隆重的开学仪式,备受重视,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现在很多都是校长和老师向学生训话,都不知道尊师重道的重大意义。学记里的入学礼所描绘的场景,本身就是一场成人成器的教化。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
第6天

一、原文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二、查字正音
禘: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最高地位的。諦,篆文言,辞令、话语帝,至高无上的),表示至高无上的话。造字本义:名词,最高级的话,包含真理的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谛”,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諦,審也。从言,帝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谛,审察。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帝”作声旁。

游:斿”是“遊”的本字。斿,甲骨文㫃,旗帜子,学童),像飘扬的旗帜引领一队学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突出执旗游学的学子的手和脚。当“斿”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水”(河)另造“游”代替,表示古代学子打着族旗,过河越境,四处参观学习。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学子以族旗为护照,举旗越境参观巡学

弗,甲骨文乙,即“纪”的本字,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表示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捆绑箭支、枪矛、干戈,表示休战。隶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弗,撟也。从丿,从乀,从韋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弗,矫正。字形采用“丿”、“乀”、省略式的“韋”会义。

存: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存,籀文“才”的变形,居所子,后代),表示表示定居生活,繁衍后代。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存,恤問也。从子,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存,体恤而关切。字形采用“子”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躐liè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长毛的爬行动物。躐,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足,脚巤,长毛的爬行动物),表示爬行动物在地上爬行。推测造字本义:动词,爬行动物在地上爬行。超越,逾越。


三、翻译
没有夏祭不去考查考察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先观察学生的状态,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学会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老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生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


四、心得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在之前教化的铺垫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现在倡导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这是充分的让学生自己去锚定自己的志向,坚定志向。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教学一体,一阴一阳,老师在阴,学生在阳。没有现在的急功进利,相信学生的能力,也便利了解学生情况,因才施教,有点中医的意思,因人而异,一人一方。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不懂就问,不耻下问,流俗的理解是主流,是正确,但只是问,只是把问题抛出去,并没有完全的进行自我的思考,不利于消化成自己的学问,而问的多,也成为问题。蒙卦里就有,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特别是小孩子,不能形成喜欢问的习惯,不懂注意听,听明白,听清楚,心摄九窍,让心完全的运行。这里也有尊师重道的意思。循序渐进,不能越级,孩子的成长梯度,有自然之序,不能越俎代庖,拔苗助长。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师说:
蛾子时术之,术些什么?也就是蚂蚁筑巢。搞些什么事情,巢就筑起来了。
四件事
第一,开学祭祀先圣先师,昭示对“道”学的敬畏之心。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第二件事情:诵《小雅》(《宵雅》)三篇
第一篇是鹿鸣。鹿鸣是一首宴饮诗,常用于古代贵族宴飨宾客的场合。汉代以来曾作为宴飨诗乐,唐代科举后设“鹿鸣宴”招待学子,寓意招贤纳士,好好读书,大成以后朝廷请你吃饭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第二篇是四牧、《四牡》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是一首反映公务行役、思乡怀亲的诗。诗歌以驾车奔波在外的使臣口吻,抒发旅途劳顿之苦和不能回家奉养父母的哀伤。《四牡》和《鹿鸣》一样,在古代礼仪中具有重要地位。《仪礼》中记载,它在燕飨礼中被演奏,旨在表达君主对臣下劳苦的体恤与慰劳之情,体现了古代“君使臣以礼”的思想。好好读书,大成以后朝廷为官接受朝廷奖励


第三首:皇皇者华,这首诗以光彩照人的鲜花盛开在原野起兴,象征使臣使命的光明和重要。全诗着重刻画了一位忠诚勤勉的使臣形象。后世常以“皇华”作为使臣或出使的代称,即源于此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开学典礼上《宵雅》肄三,明做官之志,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个话在字面上被普遍批判,但这个批判是不对的——仔细把握官字的意思,你也会发现,读书不做官还真没别的用处
第三件是,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在开学仪式上,击鼓召集学生,学生闻声入学,打开书箱(箧),取出书籍。在鼓声中开箱取书,这有点像战鼓中冲锋的意思哈,同时,老师将夏(榎木)和楚(荆条)两种惩戒用的教具陈列出来。使学生在鼓声中,体会到该以谦逊恭顺(孙同“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同时看到教鞭的威严收敛神威于学业。
夏楚二物,收其威,应该是第四件事情了
你看这个开学典礼,如何?开学典礼完成的四件事。看完这典礼,感叹:这教学,还得是咱祖宗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
第7天

一、原文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正音
伦: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龠”,表示音高高低有序的和音管乐器,喻等级、秩序。倫,篆文侖,秩序),表示世俗秩序。造字本义:名词,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包括君臣、父子、夫妻等。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侖”简化成“”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倫,輩也。从人,侖聲。一曰道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伦,辈份。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侖”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伦”是“道理”的意思。

事:“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士: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又”的简化,即“丮”的变形,表示用手执握。士,金文宽刃战斧十,是“又”即“丮”的变形,执握),表示手握战斧。简体金文淡化斧刃,将斧形的简化成“丄”。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隶化后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叫“王”。文治天下的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王者叫“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爲士。”凡士之屬皆从士。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士,善于办事的人。天地之数,从一开始,到十结束。字形采用“一、十”会义。孔子说:“能推十合一、从众多事物中推演归纳出一
个根本道理的人,就是高明的士。”所有与士相关的字,都采用“士”作边旁。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谓: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喟”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謂,金文言,说话胃,即喟”的省略,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不发不快的评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胃”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謂,報也。从言,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谓,报告。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胃”作声旁。

三、翻译
这七点,是施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尽职,读书人要先立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四、心得
老师作为官的官,更要有为官的能力。学生要先立志,知道为什么而读书,要知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盘


师说:
我们的大学,在开学典礼上祭过先师,诵过鹿鸣、四牡、皇华,在鼓声中开箱取书,见过师傅的夏楚之后,就进入术筑的日常。
九年日常的大规矩:第一,不是在皇帝举行禘祭(祭祀祖先的礼)的年份,就不进行大规模的、正式的学业考核;以使教学的心、志爆保持不受干扰和拘束,让教学之心在学得天地自由劳作,心专于学
第二,教者保持对学者不间断的观察和知晓,不轻易说话指导或者干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是发愤图强要研究学问,不去开导的,不是有话想说,却难以表达的人,不去启发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不重复教过的内容。如此保持一个学者的学习之心尚在活动,不让学者的心死于所学这个物,问题是心活着的依据,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第三,初入学或者后来插班没有足够基础的,不要发问。问,是进一步探究,是实际行走和尝试以后的疑或惑,不是不到现场狗多躺着叫,没事瞎呻吟、刚来的人,基础不够的人都不知道现场是什么样,根本谈不上常识、尝试、反复探索,这时候提问就是狗多躺着叫,是渎神。周易蒙卦讲: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顺利,不是我求学童,是学童求我。初次筮问时,告诉他。再三筮问就不恭敬,不恭敬则不告。有利于坚持。

如此才能去分出学业的等级,保留了等级的阶梯,学业进步才有通道。
九年不间断地“游其志”、"存其心"、“不躐等(留通道)”,大成可期。
所以,办学这件事,要点在二,其一,官在于做好该做的事,教学者在于保持和运行志心。

关于这个问,在小孩成长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他一天到晚都在问,怎么对待,今天这三个规矩的第三条是回答了这个问题的,但确实不容易理解到位。家中有三到六岁的娃的父母专用饲料来了的,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通常发生在3-6岁。这是个什么时期呢?西方人说那是俄狄浦斯期,跟同性双亲争夺配偶,要跟异性双亲发生性交行为,这种说法很像一个淫虫的思维方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蒙养性,幼儿养正,3岁后,童蒙养性的时间窗口基本到达,开始过渡到幼儿养正的新阶段,养性和养正的方法论是不一样的,表面的说,养性不以说教,不宜先学会错误的再要求改正,言教、否定性教育方式,只会起到期待的反效果,养正就不同,这个时期是用来长养孩子内心自我监察自我修正自我革命的结构的,就是在改正错误中,长养正(征伐)的心理机能。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不断的自我检视和对世界的巡视,一次一次的,不怕重复,任劳任怨,问的有的父母崩溃。怎么对待和回答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总的原则还是“学不躐等”。困难往往出现在“游其志”,我们的志游的没孩子快,以至于会把我们的边界弄崩溃。存其心,我们的心么有孩子的心大,以至于父母心散,父母的心志被涨破了,昏厥昏迷,无法指导孩子引导孩子渡过这个时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
第1天

一、原文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二、查字正音
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行进。時,甲骨文止,行进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将籀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加“寸”(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造字本义: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時,四時也。从日,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时,四季。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正:正”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囗,城邑、方国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方国的方框“囗”写成实心点的指事符号,写成指事字。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指事符号由实心点写成短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从正。㱏,古文正。从二;二,古上字。,古文正。从一、足;足亦止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正,纠正,使恰当。字形采用“止”作字根,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所有与正相关的字,都采用“正”作边旁。㱏,这是古文写法
的“正”字,采用“二、止”会义,二,表示上苍。,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正”字, 采用“一、足”会义,足,也是“止”的意思。

息:瘜”是“息”的异体字;“𦞜”是“瘜”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心脏所在的胸部。息,金文自,即“鼻”的本字,呼吸器官心,胸、腹),表示以腹为鼻进行呼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运气若有若无

缦:造字本义:名词,轻柔飘逸的纱巾、丝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縵,繒無文也。从糸,曼聲。《漢律》曰:“賜衣者,縵表白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缦,没有花纹的丝织品。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曼”作声旁。《汉律》上曾提到:“赐给的衣服,是没有花纹的面子、白色的里
子。”

依: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装。依,甲骨文衣,上装,借代前胸人,人体),表示一个人偎在他人胸上,不愿离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偎在对方胸口,表示心连心,不愿离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依,倚也。从人,衣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依,倚偎。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衣”作声旁。
博依,音律,亦比喻讲

杂:“杂”是“朹”的异体字。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数量大。朹,籀文木,树九,数量大),表示多种树木。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九”写成。楷书异体字“杂”将“朹”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并将读音由qiú变读为zá。造字本义:动词,一个林子里混合多种树木
杂服,各种礼服,亦作洒扫应对讲

: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执握。埶,甲骨文丮,双手执握木,幼苗),表示执苗种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屮”,表示种植草本花卉。有的金文加“土”、加“女”,表示女子培土种植。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当“埶”的“种植”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芸”(“耘”,锄草)另造“藝”代替,表示栽种植物、培土锄草。造字本义:动词,种植庄稼草木,培土锄草

乐: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说唱、倾诉。樂,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表示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曰“(说唱、抒情),强调伴随着丝弦的演奏歌唱抒情,同时也以“曰”为“樂”的声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告白、自白)。造字本义:动词,边弹边唱,和着琴声的节奏或说或唱

三、翻译
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课时,实际来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在家里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学习音律,课内就不能学好诗文;课外不进行洒扫应对的实践,课内就学不好礼仪。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

四、心得
退息,回到家中的日常,学杂乐,学音律,应对洒扫,这是在游其志,存其心,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具有发展性、过程性、活性、命性。现在那么多的课后兴趣班,缺乏的就是念终始典于学中的目的性、来源性、统治性、神性,学歪了,学偏了,淫了。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师说:
开学典礼上的四件事,皮弁祭菜,《宵雅》肄三,入学鼓箧,夏楚二物;日常三件事,未卜禘不视学,时观而弗语,幼者弗问。这七件事情,是教学的大规矩。以前的书上说,办学这个事儿不外乎两方面,管理者尽其职,先生和学者树立志向。
就像开学典礼祭拜仪式需要有人实际的组织行为和真金白银的付出,也需要有人真心祭拜,以身入局。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各在其位,各谋其职。会打三班鼓得有一班人。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是建国君民这个系统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同时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之大伦,是一个系统工程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职位
蛾子时术之:发展性、过程性、活性、命性
斅学半:术性、亲性、仁性、人性
念终始典于学:目的性、来源性、统治性、神性
学记读到现在,我们能见到学记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对世界的把握方式,同时也是对“学”的把握方式,华夏人对万事万物的把握纲目,也是对学的把握纲目,在不断呈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
第2天

一、原文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二、查字正音
藏:“臧”是“”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甲骨文臣,即“目”的竖写,睡卧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口”(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加“走”(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演变成“臧”。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再加“艸”(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藏,匿也。臣鉉等案:《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藏,隐匿。臣铉等案:《汉书》上“臧”字与“藏”字相通用。字形采用“艸”作边旁,这个“草头”是后人所加。

修: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悠”的省略,表示小心。修,金文攸,即“悠”的省略,小心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攸”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二”写成“彡”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修,飾也。从彡,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修,装饰美化。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攸”作声旁。

息:“瘜”是“息”的异体字;“𦞜”是“瘜”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心脏所在的胸部。息,金文自,即“鼻”的本字,呼吸器官心,胸、腹),表示以腹为鼻进行呼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运气若有若无

游:“斿”是“遊”的本字。斿,甲骨文㫃,旗帜子,学童),像飘扬的旗帜引领一队学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突出执旗游学的学子的手和脚。当“斿”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水”(河)另造“游”代替,表示古代学子打着族旗,过河越境,四处参观学习。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学子以族旗为护照,举旗越境参观巡学

焉: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雁”的省略,表示候鸟。焉,金文鳥,即大雁,候鸟正,即“征”的本字,征服),表示远征的候鸟。篆文变形较大,将金文字形中的“正”变形成“下”,将金文字形中的“鳥”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候鸟长途远征。


三、翻译
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使知识系统化,规范化,显性化;在家休息,在生活中自主做好基础的修习,消化,吸收和创新,如此如大雁这种侯鸟一样,南来北往,生成不息。

四、心得
现在的状态是教者太阳或太阴,学者阴阳不和。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微盘


师说:
从开始到现在,《学记》一直围绕着“学(教)”的各个方面展开论述:
念终始典于学:目的性、来源性、统治性、神性
斅学半:术性、亲性、仁性、人性
蛾子时术之:发展性、过程性、活性、命性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士官各职

如此展示着学记的研究和思考方法,展示着华夏思维的方法论原则。昨天的内容,继续展示这个方法论。
教学居时论:
1、“学”的时空上的阴阳结构:
时教(阳): 集中的、正式的、在特定时空(学校)内进行的最后的教学。这是“正业”,是主干,是显性的、有形的部分。它代表了传承、规范和引导。
退息(阴): 分散的、自主的、在生活时空(居家)中进行的基础的修习。这是“居学”,是根基,是隐性的、弥散的部分。它代表了消化、吸收和创新。
2、不学不能安
肉与灵:操缦安弦——生化
量与质:博依安诗——生化
知与行:杂服安礼——生化
3、不兴不能乐——克制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这是在讲述学之所以能成,教之所以能化的内在过程了。教学一阴一阳,阴阳相推则变化顺也。教学是这样阴阳过来的完整过程,作为学者,主要是阴的,结业的时候结业以后才能阳那么一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
第3天

一、原文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二、查字正音
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

亲: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見”写成。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親,至也。从見,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亲,关系至近至密者。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亲”作声旁。

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说唱、倾诉。樂,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表示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曰“(说唱、抒情),强调伴随着丝弦的演奏歌唱抒情,同时也以“曰”为“樂”的声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告白、自白)。造字本义:动词,边弹边唱,和着琴声的节奏或说或唱

“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

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圃”的省略,表示有栅篱保护的园子。輔,金文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甫,即“圃”的省略,有栅篱保护的园子),表示车上的护栏。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马车座位旁边的护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甫”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辅”,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輔,人頰車也。从車,甫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辅,人扶车。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甫”作声旁

三、翻译
唯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身边人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的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大道。

四、心得
安其学,亲其师,心安在学习上,上正课跟随着老师认真学习,课后操缦安弦,博依安诗,杂服安礼,老师所传授的蕴积于心,研习实践,积极主动投入,藏焉修焉,不学不安。
乐其友,信其道,息游兴乐,经受纷扰混沌中静定,让杂质沉淀,以息外求,复归清明,通过克制,不乱游,有边界,有规矩,在长期实践中对所学产生真正的擅长与喜爱,沉浸其中,深信不疑。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师说:
时教与居学是那样一阴一阳,不学不安、不兴不乐。这样便决定了学者之阴,那是一条长长的阴线啊,学者在学期间的态度,因此决定。这种态度不只是个态度,一个宣称的态度,而是在行动中的态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藏焉:蕴积于心
修焉:研习实践
息焉:沉淀
游焉:沉浸
藏修——有本有末,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就像开花,是树心里有花,是树枝头有花
不学不能安
肉与灵;操缦安弦——生化
量与质:博依安诗——生化
知与行:杂服安礼——生化
息游——真才实学真功实料泳涵于心。浊以止静之徐清(息),安以久动之徐生(游)

不兴不能乐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克制

藏修和学安组成一个两个单元串联的阴阳
息游和兴乐,也组成一个两单元串联的阴阳
没有学者藏修息游的态度,不会有学安兴乐的事生成,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啊
学之道,藏修息游,教之宗,学安兴乐。

理解那四个字(藏修息游),道德经这一章很受用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蔽不新成和 静清动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9-16 20:29 , Processed in 1.121181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