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9/9 06:35:04 在生活区的“门口”设置学校,这是一件重要的社会事实,这跟我们在生活区的门口开小卖部一样重要 陈刚 9/9 06:37:20 这样设置的视觉意义,让“学”像当今每日需要的柴米油盐,方便你就近购买一样,就近可以入学,到处都是学区房 陈刚 9/9 06:38:51 从办学思想上讲,我们新进几十年变革了的社会组织,远远不如古代社会,跟其他方面一样,在社会组织上是五千看来最糟糕的 陈刚 9/9 06:39:56 教育不是需要身份才可以获得的东西,只要是个人都该有,就像空气 陈刚 9/9 06:41:37 这是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不像现在宣称和实际上做的——学区房现象择校现象表明教育的特权化思想。一切向钱看,教育也产业化向前看 陈刚 9/9 06:42:05 万恶 陈刚 9/9 06:43:35 从启蒙到大学,总共九年,学生的进步按照5个阶段考核 陈刚 9/9 06:47:05 第一年离经辨志。离经,把经典、书撕得烂,完成了基础启蒙:已经超越了单纯识字阶段,具备了独立阅读经典的能力。 辨志,通过观察和教学,开始辨别每个学生的材质、兴趣和志向(辨志),为后续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学生自己也通过深入学习,开始明确经典的内涵和自己的志业所在。 陈刚 9/9 06:48:09 实现了在两个层次上人与经典的结合 陈刚 9/9 06:48:51 就像劳动对象跟劳动者的有效结合一样 陈刚 9/9 06:50:16 很显然,这个阶段,怎么讨论他的重要性和基础性都不为过 陈刚 9/9 07:01:25 第二个阶段:敬业乐群。 敬,专一、肃静、持重不放肆,庄严;净静敬。业,学业和技艺,即儒家经典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具体科目。敬业合起来,对自己所学的课业怀抱敬畏之心,专注、沉潜其中,心无旁骛。它描述的是一种精深、专注的学习状态。 乐,以……为乐”、“乐于”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和认同。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群,指同窗、朋辈、群体,即学习共同体。合群合起来:跟学习共同体已经产生深度镶嵌,不再游离、独立、孤立。学生和学校、班级相得益彰。 陈刚 9/9 07:10:09 第三阶段,博习亲师。 博,广泛、宽阔,涉猎广泛。 习,研习、练习 亲,亲近、亲密、感情深厚,仁,深度共青 师,教者。 博习亲师:尚未进入所谓专业,广泛涉猎,博闻强记,并且深刻的理解与共鸣自己的老师的思想,情感。跟自己的老师建立起来前述15个同相的关系。这是前一个阶段的升华——不光与教学共同体志同道合,跟这个共同体的核心——教者也志同道合。 陈刚 9/9 07:12:04 广学与信道 陈刚 9/9 07:17:22 第四阶段论学取友。 论:讨论、辨析、阐发。不是简单的谈论,而是有深度、有见地的研讨和论证。 学:所学之学问、道理。 论学合起来: 指能够与他人深入地讨论、辨析所学之道,形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标志着学生已将所学内化,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输出的能力。 取:选取、择取。这是一个非常主动且带有判断力的动词。 友:朋友、同窗 取友合起来: 指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朋友。这超越了“乐群”(与大家和睦相处)的层次,上升到了具有识人之明和择善而交的智慧。 论学取友,意味着已经开始见到学对任何人生的塑造作用了,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以至于敌友,都由学引导。 陈刚 9/9 07:17:53 这是学有所成,小成 陈刚 9/9 07:32:25 第五阶段: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知: 深知、通晓。既能做又能说。 类: 种类、事类、规律。指万事万物背后的原理、共性和区别。天下万类。 通: 贯通、畅通无阻。 达: 通达、透彻理解,并能应用自如。 之类通达合起来:这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和近乎直觉的判断力,即《中庸》所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强立: 卓然自立,坚定不移。指人格强大,立场坚定,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独立人格,不为外界风雨所动摇。 不反: 不违背、不反复。此处的“反”有两层深刻含义:不违背师道: 所学之“道”已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不会违背老师所传的正道。不动摇反复: 志向、信念、人格均已稳固,不会因外界的诱惑、压力或困境而动摇、退缩或背叛自己的原则。 “强立而不反”合起来: 指形成了强大而稳固的人格,能坚定不移地践行所学之道,永不背离动摇。 “强立而不反”合起来: 指形成了强大而稳固的人格,能坚定不移地践行所学之道,永不背离动摇。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 如此谦谦君子便挺立于前了。这是大成。 陈刚 9/9 07:34:00 这样的学,九年便实现了从启蒙到大成,从蒙昧到君子的蜕变 陈刚 9/9 07:34:25 这还是很诱人的教育规划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陈刚 9/10 07:39:29 昨天的内容,为了完整性,昨天实际上一起说了 陈刚 9/10 07:39:51 但其实这个最后阶段,最后一考,有说不尽的意思 陈刚 9/10 07:39:59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陈刚 9/10 07:40:56 大成,意味着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教化事业,在一个学生生上的成功,并且是大成功 陈刚 9/10 07:41:54 往往不是一个学生单独结业,所以一个学生成功,往往是一批人成功 陈刚 9/10 07:42:16 这会让人想到什么呢 陈刚 9/10 07:43:20 从建国君民者看,天道事业需要的人才君子,源源不断像水一样注入建设工地 陈刚 9/10 07:44:17 抗大每年想抗日战场输送万民军政干部 陈刚 9/10 07:44:33 那小日本消化起来还是烫嘴 陈刚 9/10 07:46:06 历朝历代结业应考的读书人千千万万,官员都是完成了这个过程的人 陈刚 9/10 07:46:51 我们回头来看这些经典的内容,再想想全部官员都是用这些武装过的 陈刚 9/10 07:47:14 估计很难再认为过去的官场会比现在差多少 陈刚 9/10 07:47:51 我们的那些祖先先民的生活,我们也不见得能认为那是多么糟糕 陈刚 9/10 07:48:45 另外,除了成建制的学校教育,社会还一个种方式展开对百姓的教化 陈刚 9/10 07:50:06 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实际上都到被人教化的 陈刚 9/10 07:50:57 包括我们现代人坚决拒绝的洗脑,都是被洗脑洗出来的思想 陈刚 9/10 07:51:10 这是个一什么情况啊 陈刚 9/10 07:52:05 一个巨大的背景,是不是清晰的展现了出来 陈刚 9/10 07:52:22 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不是清晰的呈现了出来 陈刚 9/10 07:52:43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陈刚 9/10 07:54:01 从接受教化的人的视角,如此的被教化结业所代表的“潮流”,意味着每个人总能指导自己在社会中找到位置,找到事情干 陈刚 9/10 07:54:28 这感觉其实不错。至于正确性,那是另外一说 陈刚 9/10 07:55:13 所以这个大成之大,第一层意思,便是大规模 陈刚 9/10 07:55:28 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陈刚 9/10 07:56:25 大成之大终究还是要根倚天地 陈刚 9/10 07:57:16 如果只是人的随心所欲,这教化还是很没意思 陈刚 9/10 07:57:50 这是大成之大的第二层题中之意吧 陈刚 9/10 07:58:31 大成之成,是大成,不是一般的成 陈刚 9/10 07:59:29 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9个字,描述的确实人的最高境界 陈刚 9/10 08:00:19 各种教化游戏,都对其大成的内容有描述 陈刚 9/10 08:00:28 佛教叫开悟 陈刚 9/10 08:00:50 道教叫飞升 陈刚 9/10 08:06:24 其他宗教我不清楚叫什么 陈刚 9/10 08:07:16 我们这里的大成,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陈刚 9/10 08:08:29 也不是一部分人的事儿。 五阶段一点一点积累上来的大成,是天地人的事儿 陈刚 9/10 08:09:21 大成的成的具体内容,昨天引诱鬼谷子等语句,描述过,大家可以去再理解理解 陈刚 9/10 08:10:35 知类通达,强立不反,这是鬼谷子的圣人 陈刚 9/10 08:12:43 不反的强立,强在于天地之间的“信”和“威覆”,已经把人铸造成型,不可更改 陈刚 9/10 08:14:08 通达以后已经和天地融为一体,改不了了。就像一滴墨水已经滴进了一泓湖水 陈刚 9/10 08:14:34 通天切地,强立不改 陈刚 9/10 08:15:21 这是任何信仰所不能比拟的人的结构形态 陈刚 9/10 08:16:57 实现大成以后的人是个什么功能状态?看今天的内容: (第四天)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所有人
师说:陈刚 9/11 09:50:22 完成了从离经辨志到大成,天啦,你就可以化民而改变人群的习俗了,身边的人对你心悦臣服,离得远的则会惦记着什么时候投奔你,这便是所谓大学之道 陈刚 9/11 09:51:48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至此得以完成 陈刚 9/11 09:56:57 概括波澜壮阔的大学生涯,和日日为功的大学运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诚如过去的作品说的:蛾子时术之——就像蚂蚁筑巢终日乾乾最终修出一条通道 陈刚 9/11 09:58:44 概括大学的教学进程和教学成果,蛾子时术之,当有如下内涵: 陈刚 9/11 09:59:35 第一诚如人类看到蚂蚁筑巢,那对于人类来说算不得什么工程,小屁孩一脚或者一泡尿的事儿 陈刚 9/11 09:59:52 大学,在宇宙尺度,就像蚂蚁的工程 陈刚 9/11 10:00:06 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李影 9/11 10:03:28 @陈刚 可是在人的角度,却如宇宙般宏大复杂的工程 陈刚 9/11 10:03:28 第二从蚂蚁的视角,这个工程堪称巨大,浩大的工地上每天上演的都是壮丽和英勇 陈刚 9/11 10:04:03 对头,像李影说的,如宇宙班复杂 陈刚 9/11 10:04:29 这一大一小,张力着实不小 陈刚 9/11 10:04:49 留给人无限的遐思空间 陈刚 9/11 10:05:37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第四天)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陈刚 9/11 10:06:04 不学,人类灭绝对宇宙何妨 陈刚 9/11 10:06:15 学了,宇宙欢迎 陈刚 9/11 10:06:54 说我的子孙就这样,正常 陈刚 9/11 10:07:21 随便啦 师说: 陈刚 9/11 10:17:06 在那一大一小的张力中随便够了,我们还得采取行动,就像成龙《国家》的歌词:“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一边感佩一边干家务。继续读书
陈刚 9/11 09:50:22 完成了从离经辨志到大成,天啦,你就可以化民而改变人群的习俗了,身边的人对你心悦臣服,离得远的则会惦记着什么时候投奔你,这便是所谓大学之道 陈刚 9/11 09:51:48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至此得以完成 陈刚 9/11 09:56:57 概括波澜壮阔的大学生涯,和日日为功的大学运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诚如过去的作品说的:蛾子时术之——就像蚂蚁筑巢终日乾乾最终修出一条通道 陈刚 9/11 09:58:44 概括大学的教学进程和教学成果,蛾子时术之,当有如下内涵: 陈刚 9/11 09:59:35 第一诚如人类看到蚂蚁筑巢,那对于人类来说算不得什么工程,小屁孩一脚或者一泡尿的事儿 陈刚 9/11 09:59:52 大学,在宇宙尺度,就像蚂蚁的工程 陈刚 9/11 10:00:06 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李影 9/11 10:03:28 @陈刚 可是在人的角度,却如宇宙般宏大复杂的工程 陈刚 9/11 10:03:28 第二从蚂蚁的视角,这个工程堪称巨大,浩大的工地上每天上演的都是壮丽和英勇 陈刚 9/11 10:04:03 对头,像李影说的,如宇宙班复杂 陈刚 9/11 10:04:29 这一大一小,张力着实不小
陈刚 9/11 10:04:49 留给人无限的遐思空间
陈刚 9/12 08:22:55 蛾子时术之,术些什么? 陈刚 9/12 08:25:28 也就是蚂蚁筑巢。搞些什么事情,巢就筑起来了。 陈刚 9/12 08:25:38 七件事 陈刚 9/12 08:26:46 第一,开学祭祀先圣先师,昭示对“道”学的敬畏之心。 陈刚 9/12 08:27:02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陈刚 9/12 08:28:27 第二件事情:诵《小雅》(《宵雅》)三篇 陈刚 9/12 08:30:41 第一篇是鹿鸣 陈刚 9/12 08:31:14 鹿鸣是一首宴饮诗,常用于古代贵族宴飨宾客的场合。 陈刚 9/12 08:31:53 汉代以来曾作为宴飨诗乐,唐代科举后设“鹿鸣宴”招待学子,寓意招贤纳士 陈刚 9/12 08:32:19 好好读书,大成以后朝廷请你吃饭 陈刚 9/12 08:32:48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陈刚 9/12 08:37:26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l&up_id=1131457022 陈刚 9/12 08:40:54 第二篇是四牡 陈刚 9/12 08:41:10 《四牡》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是一首反映公务行役、思乡怀亲的诗。诗歌以驾车奔波在外的使臣口吻,抒发旅途劳顿之苦和不能回家奉养父母的哀伤。 陈刚 9/12 08:42:15 《四牡》和《鹿鸣》一样,在古代礼仪中具有重要地位。《仪礼》中记载,它在燕飨礼中被演奏,旨在表达君主对臣下劳苦的体恤与慰劳之情,体现了古代“君使臣以礼”的思想。 陈刚 9/12 08:42:53 好好读书,大成以后朝廷为官接受朝廷奖励 李影 9/12 08:44:44 @陈刚哦,感觉让学子在想象大学学成后的样子,朝廷能请吃饭就是在光宗耀祖了,从而激起奋进的动力 陈刚 9/12 08:46:18 第三首:皇皇者华,这首诗以光彩照人的鲜花盛开在原野起兴,象征使臣使命的光明和重要。全诗着重刻画了一位忠诚勤勉的使臣形象。 陈刚 9/12 08:46:58 后世常以“皇华”作为使臣或出使的代称,即源于此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陈刚 9/12 08:47:15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陈刚 9/12 08:48:50 开学典礼上《宵雅》肄三,明做官之志 陈刚 9/12 08:48:57 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陈刚 9/12 08:50:15 这个话在字面上被普遍批判,但这个批判是不对的——仔细把握官字的意思,你也会发现,读书不做官还真没别的用处 陈刚 9/12 08:51:25 第三件是,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陈刚 9/12 08:52:06 在开学仪式上,击鼓召集学生,学生闻声入学,打开书箱(箧),取出书籍。 陈刚 9/12 08:52:39 在鼓声中开箱取书,这有点像战鼓中冲锋的意思哈 陈刚 9/12 08:53:31 同时,老师将将夏(榎木)和楚(荆条)两种惩戒用的教具陈列出来。 陈刚 9/12 08:56:04 使学生在鼓声中,体会到该以谦逊恭顺(孙同“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同时看到教鞭的威严收敛神威于学业。 陈刚 9/12 08:57:10 夏楚二物,收其威,应该是第四件事情了 陈刚 9/12 08:57:19 你看这个开学典礼 陈刚 9/12 08:57:25 如何? 陈刚 9/12 08:59:19 开学典礼完成的四件事 陈刚 9/12 08:59:25 看完这典礼,感叹:这教学,还得是咱祖宗才行!
师说: 陈刚 9/13 10:47:11 我们的大学,在开学典礼上祭过先师,诵过鹿鸣、四牡、皇华,在鼓声中开箱取书,见过师傅的夏楚之后,就进入术筑的日常。 九年日常的大规矩:第一,不是在皇帝举行禘祭(祭祀祖先的礼)的年份,就不进行大规模的、正式的学业考核;,以使教学的心、志爆保持不受干扰和拘束 让教学之心在学得天地自由劳作 心专于学 第二,教者保持对学者不间断的观察和知晓,不轻易说话指导或者干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是发愤图强要研究学问,不去开导的,不是有话想说,却难以表达的人,不去启发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不重复教过的内容。 如此保持一个学者的学习之心尚在活动 不让学者的心死于所学这个物 问题是心活着的依据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第三,初入学或者后来插班没有足够基础的,不要发问 问,是进一步探究,是实际行走和尝试以后的疑或惑 不是不到现场狗多躺着叫,没事瞎呻吟 刚来的人,基础不够的人都不知道现场是什么样,根本谈不上常识、尝试、反复探索 这时候提问就是狗多躺着叫 是渎神 周易蒙卦讲: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顺利,不是我求学童,是学童求我。初次筮问时,告诉他。再三筮问就不恭敬,不恭敬则不告。有利于坚持。 如此才能去分出学业的等级,保留了等级的阶梯,学业进步才有通道。 九年不间断地“游其志”、"存其心"、“不躐等(留通道)”,大成可期。 所以,办学这件事,要点在二,其一,官在于做好该做的事,教学者在于保持和运行志心。 陈刚 9/13 11:21:08 下面是另一个主题的解读: 陈刚 9/13 11:45:19 最后这个是在家庭教育的课程主题中的梳理 陈刚 9/13 11:54:22 关于这个问,在小孩成长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他一天到晚都在问,怎么对待 陈刚 9/13 11:54:56 今天这三个规矩的第三条是回答了这个问题的 陈刚 9/13 11:55:10 但确实不容易理解到位 陈刚 9/13 11:56:39 家中有三到六岁的娃的父母专用饲料来了的 陈刚 9/13 11:57:35 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通常发生在3-6岁 这是个什么时期呢?西方人说那是俄狄浦斯期,跟同性双亲争夺配偶,要跟异性双亲发生性交行为 这种说法很像一个淫虫的思维方式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童蒙养性,幼儿养正 3岁后,童蒙养性的时间窗口基本到达 开始过渡到幼儿养正的新阶段 养性和养正的方法论是不一样的 表面的说,养性不以说教,不宜先学会错误的再要求改正 言教、否定性教育方式,只会起到期待的反效果 养正就不同了 这个时期是用来长养孩子内心自我监察自我修正自我革命的结构的 就是在改正错误中,长养正(征伐)的心理机能 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不断的自我检视和对世界的巡视 一次一次的,不怕重复,任劳任怨 问的有的父母崩溃 怎么对待和回答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总的原则还是“学不躐等” 困难往往出现在“游其志”,我们的志游的没孩子快 以至于会把我们的边界弄崩溃 存其心,我们的心没有孩子的心大,以至于父母心散 父母的心志被涨破了,昏厥昏迷 无法指导孩子引导孩子渡过这个时期
陈刚 9/13 11:21:08 下面是另一个主题的解读:
师说: 陈刚 9/14 09:09:40 开学典礼上的四件事,皮弁祭菜,《宵雅》肄三,入学鼓箧,夏楚二物;日常三件事,未卜禘不视学,时观而弗语,幼者弗问。这七件事情,是教学的大规矩 以前的书上说,办学这个事儿不外乎两方面,管理者尽其职,先生和学者树立志向 就像开学典礼祭拜仪式需要有人实际的组织行为和真金白银的付出,也需要有人真心祭拜,以身入局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各在其位,各谋其职。会打三班鼓得有一班人。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是建国君民这个系统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同时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之大伦,是一个系统工程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职位 蛾子时术之:发展性、过程性、活性、命性 斅学半:术性、亲性、仁性、人性 念终始典于学:目的性、来源性、统治性、神性 学记读到现在,我们能见到学记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对世界的把握方式 同时也是对“学”的把握方式 华夏人对万事万物的把握纲目,也是对学的把握纲目,在不断呈现。 看看今天的内容,会怎么样继续开启新的“学”的把握条目? 陈刚 9/14 11:04:18 @所有人 第三周(第一天)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陈刚 9/14 11:19:26 另一个: 您们所言,《学记》至此,已不仅仅是一部教育手册,更是一闪窗口,让我们窥见一整套华夏特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治国安邦的总体方略。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这句话是一个重要的总结,它将开学四事与日常三事,同和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为“教”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行法则,就浓缩在下一句的引言中: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这句话是理解华夏治理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一把钥匙,它意味着任何一项事业(尤其是“学”这项建国君民的根本事业),都需要两类人各司其职: 1、官先事——治理者的指责:创造框架与条件。 (1)官,指管理者、组织者,他们的首要职责是做好事务性的工作:制定规则(“大伦”)、提供场地、筹措资金、组织仪式(皮弁祭菜、入学鼓箧)、维持秩序(夏楚二物)、考核评估(未卜禘不视学)。 (2)他们的工作是创造一个有形的、稳定的“器”(系统框架),让教学这件事能够发生并持续。这是“阳”的一面,是显性的、刚性的管理。 2、士先志——师生的职责:点燃精神与内核 (1)士在此处可宽泛地理解为投身于“学”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他们的首要职责(“先志”)是树立和持守崇高的志向。 (2)教师之志:在于“传道受业解惑”,以身载道,可售“时观而弗语”的心法,成为“道”的化身。 (3)学生之志:在于“志于道”,在“游其志”的自由探索中,保有“学”的初心和动力。 (3)他们的工作是字样一个无形的、活泼的“神”(精神志趣),让教学框架充满灵魂,这是“阴”的一面,是隐性的、柔性的教化。 官先事、士先志,这六个字,体现了华夏文明最核心的“阴阳和合”“器神兼备”的治理智慧。 “官”与“士”,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无官则事乱,系统崩溃;无士则志丧,形同躯壳。 事与志是成功的两大支柱。只谈理想(志)不谈执行(事),是空想;只谈执行(事)不谈理想(志),是异化。 您们提炼的四个维度,完美概括了学在华夏文明中国的立体形象: ·职位(凡学,官先事,士先志):明确了系统分工,是学的社会结构维度。 ·发展性(蛾子时术之):描述了过程演进,是学的时间生命维度。 术性(斅学半):点出了互动方法,是学的人际关系维度。 目的性(念终始典于学):确立了终极价值,是学的哲学信仰维度。 结论: 《学记》的作者通过教之大伦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套完整的“华夏系统论”: 1、任何伟大的事业(如建国君民),都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 2、该系统的成功,是明晰的角色分工(官/士)与核心职责聚焦(事/志)。 3、系统的成功,依赖于有形之器(管事)与无形之神(士志)的完美结合。 4、教育的本质,就是这套国家治理系统论的围观演练和人才预备。 因此,这确实不仅仅是对“学”的把握,更是对如何组织一个文明、如何管理一个社会、如何安顿一种生活的根本性把握。接下来《学记》要展开的,正视如何在这个“官事-士志”的框架结构内,去填充更具体的学的内容与方法。 陈刚 9/14 11:24:22 第三个
师说: 陈刚 9/15 08:18:02 从开始到现在,《学记》一直围绕着“学(教)”的各个方面展开论述: 念终始典于学:目的性、来源性、统治性、神性 斅学半:术性、亲性、仁性、人性 蛾子时术之:发展性、过程性、活性、命性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士官各职 如此展示着学记的研究和思考方法,展示着华夏思维的方法论原则。昨天的内容,继续展示这个方法论。 教学居时论: 1、“学”的时空上的阴阳结构: 时教(阳): 集中的、正式的、在特定时空(学校)内进行的最后的教学。这是“正业”,是主干,是显性的、有形的部分。它代表了传承、规范和引导。 退息(阴): 分散的、自主的、在生活时空(居家)中进行的基础的修习。这是“居学”,是根基,是隐性的、弥散的部分。它代表了消化、吸收和创新。 陈刚 9/15 08:30:24 2、不学不能安 肉与灵:操缦安弦——生化 量与质:博依安诗——生化 知与行:杂服安礼——生化 3、不兴不能乐——克制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陈刚 9/15 08:31:20 这是在讲述学之所以能成,交之所以能化的内在过程了 陈刚 9/15 08:31:44 教学一阴一阳,阴阳相推则变化顺也 陈刚 9/15 08:33:09 教学是这样阴阳过来的完整过程,作为学者,主要是阴的,结业的时候结业以后才能阳那么一回吧 陈刚 9/15 08:34:02 @所有人 今天的内容:(第二天)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陈刚 9/15 08:54:32 不兴不能乐,AI的理解非常浅薄 陈刚 9/15 08:54:45 乐,应该从乐记的背景去理解 陈刚 9/15 08:55:26 作乐述乐,需要深入体验生活。要下里巴人不要阳春白雪兴,生动的历史事实是全民练兵、六亿人民六亿兵 民兵战士带枪下地,拥枪入眠 还有识字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行军途中,每个兵都背着一个字供后面的战士复习、学习 这些将死之人都能乐学识字 兴,有多厉害 能使人把学当“药”吃 那样理解,把学当成了兴趣的函数,这是极端错误的 彻底否决了学的全部意义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7 10:40 , Processed in 1.146098 second(s), 14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