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星期三 第三周第四天
一、抄写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二、查字正音: 1、曰,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口”  的上方加一短横指事符号  ,表示嘴巴的动作。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突出了表示说话动作的指事符号。造字本义:动词,开口说话。隶化后楷书  写成与“日”相似的字形,细微不同之处在于,“曰”为矮胖形,中间短横不连接右边的竖笔;“日”为瘦高形,中间短横连接右边的竖笔。
2、逆——“屰”是“逆”的本字。屰,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是“大”  (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  再加“止”  另造“逆”代替,或  加“彳”  (行进),或甲骨文  加“辵”  (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  写成“大”  字加一横  的  。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
3、情——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漂亮。情,金文    (心,意愿)   (青,即“倩”的省略,漂亮),表示美意。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丽水为“清”,丽日为“晴”,美言为“请”,美意为“情”。
4、非——“非”是“排”的本字。非,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相北的两个人  (背)头上各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两人思想相背、观念冲突、行为排斥。有的甲骨文  变形,指事特征消失。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有所变形。造字本义:动词,思想相背者之间互相抵制、排挤,相互攻击、责难。隶书  继承篆文字形。当“非”的“排斥”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在“非”字  基础上再加双手  另造“排”代替,强调“排”的手部行为特征。从本义上看,时日恰当为“是”;相互抵制为“非”。
5、乃——“乃”是“奶”的本字。乃,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女性胸部侧视时突出的乳峰。繁体甲骨文  写成双乳形状。金文  、篆文  承续双乳形的繁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女子的乳房。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俗体隶书  有所变形,写成双乳  加一撇  。当“乃”的“乳房”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女”另造“奶”代替。
6、制——制,甲骨文    (木,树)   (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  字形中的  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  表示刀剪  之间的枝叶碎屑  。有的金文  用“未”  代替  ,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  在繁茂的枝叶“未”  与修剪工具“刀”  之间加“彡”  (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
7、此——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    (人)   (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  写成左右结构。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8、入——入,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写成屋形的“宀”。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存物品,加盖封藏。
9、故——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旧的、已逝的。故,金文    (古,即“作古”的省略,老朽而自然死亡)   (攴,持械攻击),表示持械击杀老人,有意结束垂死老人的生命。暴殄是远古时代的野蛮传统之一:当遇到族群生存危机时,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新生代的生长,而杀死无法独立生活的老人。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结束老人垂死而痛苦的生命。
10、立——立,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  的脚底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表示站在地上。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站着的人  写成“介”形的  。造字本义:动词,站在地上。
11、 揵 [url=]播报[/url] [url=]编辑[/url] [url=]上传视频[/url] 拼音jiàn,qián,jiǎn,古同“楗”,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竹木等材料:“塞瓠子决河,……而下淇园之竹以为~。”
12、“类”的字源解说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頪”是“類”的异体字。類,金文  (米,借代谷物、植物) (犬,借代动物、野兽) (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頪” 省去“犬”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頪” 写成 ,并将篆文字形中的“犬” 写成“大”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类”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页” 。古籍多以“類”代替“頪”。
三、翻译: 所以说,并没有看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就试图建立连接,对方一定会排斥;在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就贸然进说辞,必然会让对方疏远自己。了解清楚对方的志意和需求之后,该做什么也就了然于心了。把握住这个关键点,可以行动,也可以守住不动。可以进入对方的内心建立连接,也可以打开对方的心门。所以,圣人立事,先看清楚心知肚明,和万物建立连接,主宰万物。
四、理解联想事例: 今天园长找我谈话,我心里很反感,他说了一堆,主要是想让我承认我错了,可是我越是不承认,他就找出各种别人说的话之类的来证明他说的对。这就成了敌对模式。到中间的时候我就直接想说我不干了,你这样来说我的话,我真的觉得没必要在干了。 园长的目的,想让我知道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要知道现在这个环境下,我的这种不及时关注和处理信息,是很严重的,让我改正。 可是他并不了解我为什么总是不及时回信息。于是他说的都会被我反驳。 当我诚心的听他说的时候,我听明白了他的意图,自己的内心也通了。诚心正意,把所学用在身上,没有敌人,我们都是天地的打工仔。 五、今日问题: 昨天的经文讲述了外合和内结的不同情况,今天的经文与前文为同一段落,在昨天内容的基础上,得出如何“结合”的行动原则是“得其情,乃制其术”。提出思考的问题是:这里的“情”是什么,“术”是什么? 情:心得亲近,知道对方的意图,志向,心中所谋之事,就是对对方全面的了解。 术:术是在全面了解对方的基础之上,己方对事情的谋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