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7-8 23:38 编辑
第四周 第6天
今日任务:
将欲用之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
昨天的经文,完整的定义了飞钳术的操作是:以天道使命为出发点,然后度权量能、征远来近、最后立事制事,并讲述了每个环节的细节。今天的经文讲述把飞箝术用于社会和用于人的情况。
给大家提出思考的问题是:对于你来说,将飞钳术用于人的最基本障碍是什么?一抄写原文
将欲用之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二查字正音
1盛shèng 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  (益,即“溢”的本字,满溢) (“成”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表示“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 写成“皿” 。有的金文 将“成”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盛,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黍稷。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2衰shuāi “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  (“衣”的省略,借代衣领) (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 连写成 ,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 明确写成“衣” 。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有的隶书 误将棕毛披垂的 (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 ,导致“衰”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 ;有的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 。当“衰”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艹”(草)另造“蓑”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衰,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 ,古文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衰,用草纺织的雨衣。这种雨衣在秦地叫作“萆”。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像雨衣的样子。 ,这是古文写法的“衰”字。
3狭xiá 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相合力相持。狭,甲金篆字形暂缺,隶书  (犬,兽) (夹,两相合力相持),形容通道极为窄小,以致两壁夹兽。推测造字本义:形容词,山间的缝隙通道,极为窄促,以致夹兽。俗体楷书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
4岨jū带土的石山。
5憎zēng 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增”的省略,表示无以复加。憎,金文  (心,恨) (曾,即“增”的省略),表示……。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曾”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无以复加地恨,极端地恨。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竖心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曾”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憎,惡也。从心,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憎,恨恶。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曾”作声旁。
6枢shū 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周围有护墙保护的聚居地。樞,篆文  (木,门轴) (區,比喻确保门轴运转的凹槽),表示门轴之槽。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建筑中扣住木板门轴两端的臼槽。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枢”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 简化成“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樞,戶樞也。从木,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枢,门轴的槽。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区”作声旁。
7缀zhuì “叕”是“缀”的本字;而“裰”是“缀”的异体字。叕,篆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衣”字 两边各加一条连接线 ,表示在衣服的几个开口处添加连接 、 ,即将零碎的布块连缀成衣。当“叕”作为单纯的字件后,篆文 再加“糸” (丝)另造“缀”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针针一线线,通过大量手工劳动将碎布缝缀成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叕”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缀”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古籍多以“缀”代替“叕”和“裰”。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綴,合箸也。从叕,从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缀,用丝线将两块以上的布帛缝在一起。字形采用“叕、糸”会义。
8横héng “黄”与“寅”同源后分化,表示练习射箭。横,篆文  (木,架子) (黄,即“寅”,练习射箭),表示架弓射箭。造字本义:动词,把弓身平放在弓架上。弓子竖挂时弓身与地面垂直,弓子平放时弓身与地面平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横,闌木也。从木,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横,栏杆。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黄”是声旁。
9失shī 失,金文 在手“手” 上加一捺指事符号 ,表示手未抓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失,縱也。从手,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失,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乙”作声旁。
10虑lǜ 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  (吕,代表伴侣) (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  (虍,代表虎豹猛兽) (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 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楷书 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 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11险xiǎn 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劍”的省略,表示利剑。險,金文  (山,峰顶) (僉,即“劍”,利剑),表示峰峭如剑。篆文 用“阜” (石阶,代高山)代“山” 。造字本义:名词,比喻陡峭如剑的山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阜”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僉”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险”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 简化成“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險,阻,難也。从 ,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险,阻碍、难以通行的山崖。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僉”作声旁。
12易yì 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  (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 (像正在灌液体的器皿),字形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 中的液体,倒入 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 中。简体甲骨文 将带握柄的器皿 简写成勺具形状 ,将倾注的液体形状 简写成 ,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金文 像一个有手把的盛器 里装着锡液 (水),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 将盛器形状 简化成了不知所云的 ,并误将抓柄形状 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 。篆文 则将金文字形 中模糊不清的 写成明确的“日”形 ,至此“易”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 、隶书 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当“易”的本义“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锡”代替。古籍中常“贸易”并用,表示商品交换,贸,表示以货币为中介进行商品买卖交易,可以有中转,买卖行为往往不同步,交易双方承担一定程度不可控的利益风险;易,表示双方面对面交换货物,各得目标商品,期间没有中转,交易行为同步,全程简单、直接,可控、踏实;现代汉语中“贸易”偏指“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陰陽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屬皆从易。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易,蜥易,又叫蝘蜒、守宫。字形像蜥易之形。《祕书》上说,日、月二字合成“易”,象征阴阳的变易。另一种说法认为,“易”采用 “旗勿”的“勿”作边旁。所有与易相关的字,都采用“易”作边旁。
三翻译
1将飞箝之术推广应用到诸侯国之间的斗争中去,在游说君主时,必须审时度势,能够看到天时是否助其盛或者使其衰,准确判断该国的地理形势,疆域是广大或狭小,地势险要是否易于攻战或据守,知悉其国人口多少、经济实力如何,了解这个国家与各诸侯国之间 的关系是亲近或者我,国君比较亲近哪个国家,比较憎恨哪个国家,国君个人的骨鲠在怀的心意是什么。仔细观察国君的意图,知道他的喜好和憎恶,然后去游说国君最关心的事情,并用“飞箝”的言辞,钩住他的喜好,然后再来控制他,使他能够随着己方的意愿而行事。
2将飞箝之术推广应用到与人打交道,则必须先考量对方的智慧、衡量对方的才干、佰他的气势。把对对方的充分了解作为与之相处的关键。先迎合他、附和他,然后再用飞箝之术控制他,使对方与己方相合,这些用对方之意以达到显示己方目的的手法,都是飞箝的方法。飞箝之术用在与人打交道上,己方往往没有付出却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使对方与自己坚密连结而不会失去控制,然后再在其言辞上探索究实情。做到这些,就能钳制对方,或者使他向纵的方向,或者使他向横的方向,或者使他向东,或者使他向西;或者使他向南,或者使他向北;或者使他从起点返回,或者使他返回后再翻过来。反反复复,都始终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四理解联想事例把飞箝术施用于天下 一把飞箝术施用于天下,必须要了解社会上存在的各方势力,并对他们的实力大小进行调查。了解天时。 顺大势,在大势中创造和策动形势,来顺应大势,顺应时代的召唤。 二了解地利,制地形之广狭,岨嶮之难易。 三人和。调查分析,作为生产部门的人民的经济生产情况,这是天下的经济基础,是大根大本。 四了解和掌握诸侯们的情况。-----孰亲孰疏,孰爱孰憎, 五为了建立外合连接,针对对方的弱点,进行突破和攻关,要钩其所好。 六把天下诸侯都钩钳住,和他们建立起外合关系,征为己用, 把飞箝术用之于人,和用之于天下原理一样。 1不管他与我们是否志同道合,我们都可以用飞箝术钳住他建立外合连接。 2要建立外合关系,首先得了解他。第一了解他的智能。(智力栗受于天,天是第一位的。)第二了解权力(权力栗受于地,地是排第二)第三了解财力。(财力对应的是人)最后考察他的志向、魄力和气势。 3关键在于钩住征用有才能的人,才能一起成就大事。具体看自己要做多大的事,再去钩住征用对应量级的人。 4开始施行飞箝术。以对方的智力,能力,权力,财力,心力与气势为枢机,也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几方面来做文章,针对性的迎之,随之,他是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量身打造的计谋钩住他。 5以飞箝术和他建立外合连接,通过顺应对方的志意牵着他引导他,按照我方的意图和预期,来完成我方设计好的事。想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6飞箝术的要领:空往而实来,对方要什么,我方与什么,这就是空往实来。 对方不管怎么变化,只要我方对他新动向新变化了如指掌,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基于新的条件,建立起新的连接。 7要长期箝和对方,需要我方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做到深究其辞,能及时发现对方的变化,并迅速完成庆对策略的调整,建立新连接。 8飞箝术的三部曲,先钳住弱的,对抗会威胁到自己生存的强者。第二步等强者被我方聪明削弱了,在钳住强者,以驾驭众弱。第三步等我方的力量超过最强者进,取而代之。 8最最强者有道,能够稳定天下秩序,我们可以协助他,这叫引而反,共同维护既定秩序。如果最强者无道,我方可以颠覆它,为世界建立新秩序,这叫可引而覆。如果我方试探了一下,发现一下子还无法摧毀它,那么还可以继续恢复和维持结盟关系,关键看双方实 力的此消彼长,我方有没有必胜的把握。这叫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理解联想事例:
要长期箝和对方,需要我方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做到深究其辞,能及时发现对方的变化,并迅速完成庆对策略的调整,建立新连接。在家庭关系中挺关键,必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即能不断罩场,觉知。夫妻关系,与孩子的关系都是一样。要知道对方心里面在发生什么。
五背诵发微盘
六老师提问:昨天的经文,完整的定义了飞钳术的操作是:以天道使命为出发点,然后度权量能、征远来近、最后立事制事,并讲述了每个环节的细节。今天的经文讲述把飞箝术用于社会和用于人的情况。
给大家提出思考的问题是:对于你来说,将飞钳术用于人的最基本障碍是什么?不能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不能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