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周 第2天(9.19)
一、抄写原文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
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二、查字正音
1、散: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麻”的本字,表示麻林。 ,甲骨文  (林,麻林) (攴,持械打击),表示持械打、扯麻皮,使麻缕与麻青分离。金文 将甲骨文 写成 ;同时加“夕” (肉),表示从骨头上剔析分离的零碎杂肉。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以外力破坏物体原有结构,使之分离成若干部分。
2、势:埶(艺yì),疑为“執”(执zhí)的变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拘捕罪犯。勢,篆文  (埶,疑为“執”的误写,拘捕) (力,强力),表示强力拘捕。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
3、使:“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  (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 (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 将国旗“中” 简写成 ,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 则进一步将国旗“中” 简化成 。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动词本义“出使”消失后,篆文 加“人” (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强调外交官员的职责。造字本义:动词,外交官手持旌节护照,奉命与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文件。白话版《说文解字》: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4、用:“用”是“桶”的本字。用,甲骨文、金文字形极其多样丰富,绝大多数字形像某种器具。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止” (脚趾)的字形上加一竖指事符号 ,表示供人洗脚的水桶。有的甲骨文 将“止”形 写成 。有的甲骨文 将“止”形 写成 。有的甲骨文 将“止”形 写成 。有的甲骨文 写成有提手的桶形。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供人盛水洗脚的木桶。文言版《説文解字》: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衞宏說。凡用之屬皆从用。 ,古文用。
5、循: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士兵的护身甲牌。循,篆文  (彳,行进) (盾,士兵的护身牌),表示士兵持盾而进。造字本义:动词,依照既定布署,士兵持盾向敌阵前进。
6、肃:肅,金文  (聿,即“律”的省略,限制、约束) (“亚”的变形,古代聚落祭祀等公共活动区),表示依照严格礼仪进行祭祀。有的金文 误将“亚” 写成“心”形的“亚” 。籀文“𦘛” 将金文字形中“心”形的“亚” 写成“心” (态度),并再加“人” ,强调祭祀仪式的严格、恭敬。篆文 略有变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亚”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严格依照礼仪虔敬祭祀。
7、盛: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  (益,即“溢”的本字,满溢) (“成”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 写成“皿” 。有的金文 将“成”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
8、推: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锥”的省略,表示利器。推,金文  (隹,即“锥”的省略) (攴,持械击打),表示持锥击打。篆文  (手,用力) (隹,即“锥”的省略),表示在锥子上发力。造字本义:动词,用锥器向前撞击。
9、溢:益,甲骨文 像水 从器皿 上溢出。当“益”的“满溢”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 (水)另造“溢”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水从器皿满出来
10、衰:“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  (衣领) (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 连写成 ,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 明确写成“衣” 。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
11、专:“專”(专)是“轉”(转)的本字。專(专),甲骨文  (缠绕着丝线的纱锤与转轮, 表示线结) (双手,抓持),表示转动纱轮。有的甲骨文 简化纱轮形象,并将双手 简化成一只手 。有的甲骨文 在纱轮形象 上加一圆圈 ,强调纱轮的“圆圈”形状。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寸”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转纱轮纺纱。
12、失:失,金文 在手“手” 上加一捺指事符号 ,表示手未抓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 以外力破坏物体原有结构,使之分离成若干部分,强力押解犯人,是万物创造掌控者的外交吏官。这样去施行,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手持柔韧器械,依照神的布署,士兵持盾向敌阵前进在时光片断处行动。
严格依照礼仪虔敬祭祀施刑警示,内部神威达到最顶峰。用锥器向前撞击时光的片断,足履平地,徒步前往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则强力押解犯人,以外力破坏物体原有结构,使之分离成若干部分。强力押解犯人使之分离成若干部分的人,内心虚空而追求的目标从心舍里满出来。心念如雨滴在蓑衣上滴落,手未抓牢警示施刑而丢落,精与神不能如纺纱的纱轮一般转动互化,说的话被外部所影响,严重违背虔诚祭祀的神的旨意。所以睁大眼睛警觉察看内心追求的目标和心念,测量计算,与神脐带相连,祈求而颂神许诺,用手仔细地度量,研究所行之事的示意资料,手持毛刷清洁食物被完全吃完后的盛器,使所行之事呈完整封闭的弧圈状态,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使箭射得不远与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同时破土萌芽。 没有发现时光的片断前,则不强力押解犯人,以外力破坏其原有结构,分离成若干部分。强力押解犯人,以外力破 坏对方原有结构,分离成若干部分的人,持礼前往,表达对神的敬意,在神观得时光的片刻时而发动,一发动则强力押解对方,用刀将其切成几部分。所以善于在心念的片断里思考的人,将多层心念缠在一起构成戈、矛器械的柔韧手柄,抓住手柄,加工内部五气晶白而莹润、高级而漂亮,向外部行动时,先向神祭告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虚与实,对外发动一定不能手未抓牢,而丢落用刀将对方切成几部分,以外力破坏其原有结构的实。发动将内心追求的目标与心念放在簸箕里追踪,以作战经验给出谋划对策。 强力押解犯人的人,大水冲裂堤岸时,用快刀快割庄稼,抓捕并割去当事人的舌头,神权所代表的决策支配,在环境的变化形势中加以影响。敲破尊鼎宝贝,损毁家当,被人强力押解,不与神脐带相连,严格依照礼仪虔敬祭祀神以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
四、理解联想事例 散势者,神之使。神为天地之使,鬼谷子里也说,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散的不是自己的势,而是散神之势。前一章为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神气内聚覆,外散势。神覆是神使之的前提。 无间则不散势。没有发现对方的破绽时,关键点时,不可以行动。鸷鸟,尖嘴,飞翔于空中,视野开阔,所罩之场开阔,眼睛瞪的大大的,从上往下观察的人事全面,在全面中一刻也不离开要散其势的对象(志强),志气都要溢出来了,以间观间,对象在心里的态势是活的,运动的,不存在与目标不相符的杂质(心虚),在对象动见变形的那一刻,有形有间则可制,迅速精准攻击,尖嘴一击即中其间,猎物到嘴,快速有效精准,如其天。 外面动的厉害,是因为内部动的厉害,就是努力的控制外面不动的厉害,内部的力量推着也看的出来。庄子说呆若木鸡,全神贯注,精神内敛,外面看起来呆,动都不动,无形无间可察,呆不是真呆,战斗力破表。实际上外面的形,外面的间,都在于内部的翻腾,意衰威失,精神不专,不见鬼子也挂弦,对外物的刺激,乱气丛生,尽情的暴露,让己养人。
提问:今天的经文讲述五龙之心龙,定义心为神之使,其功能在于散势以间。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这两句话放在本章,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势者,利害之决,固实自养与让已养人,只有二种,没有第三种,就是这么厉害。内部神为长而肃察,在心舍里内精(德炼)五气,心舍如同八卦炉,当好神使,有神肃察则有权,有德内精则有变。
五、背诵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