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敏妈

郝娟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8 23: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8-18 23:53 编辑
敏妈 发表于 2018-8-18 23:46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博。

继续等你的第二章和两章整体概况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23: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故为天下贵。
辨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因德道而贵贱,亲疏,利害之分。这些都是人道的分辨。而贵则为天下。圣人不积人德,天下何贵何贱呢?以道观之,得天德厚而贵,积人德者贱。
体会:这一章在告诉我如何分贵贱,利害。这个道就像一把尺,多觉多观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9 00: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章理解:这两章连起来看,让我有心安的“受”,五十五章在给说如何复归于婴孩呢。你看那个婴儿的样子,浑然天成,这也是养生养家的法子呀,就是返道。只有复归,才能真的知道什么是贵贱。结合起来看,我就是有那个“受”嗯嗯,复归于婴孩,积德,好好做安分之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6: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有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解析:合于天伦为正,以正治国,乃德常足。人伦为奇,以无事取天下。一方面以天养德,治国治民。同时要看到所有的民,小心翼翼,时刻提防和消灭邪僻之理蛊惑天下,这就需要用兵,禁暴除乱。百姓依天伦自生自化。我怎么知道,这样才是治理天下的呢?以此可见。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以我不以人道为政,百姓自化,我虚静守道,百姓自正,我不勤于人道之事,百姓自富。我去奇欲,百姓天德足而朴。
分享:这一章对我来说,有点“自然之教'的进一步详细解说。在对待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有了很多的思考,是否合道是养育和传承最为重要的。自然之教不是不管,而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呀。做父母的需要谨慎,小心,观之,守之。然后自己归道,积德,儿孙自然繁荣,富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7: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解析;任百姓合乎天伦而自化,其民自然而然,天真纯朴。不用人为之力规范百姓,看上去“闷闷”然在道,而观之。那么其政以人道治国,建立礼仪,法度,来规范百姓的生活,这样的复杂程度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天下的事情,总会不断的冒出一些新的样子,新的花样来,而具体事务的产生,都需要一个符合的框框去规范,那么怎么都是会有漏洞的,这样下去,其政察察,其民也就缺缺。因为如此,民就缺德。在这样的人德治理之中,祸福相依,祸后跟着福,福后连着祸,这样君王陷入迷惑,怎样才能不会如此交替,祸福相依呢?以奇治国,人道无正,故祸福相依,只有复道积德,福常在。所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分享:写完解析,我吐了一口气。这是给君王治理国家的话语何尝不是给一家父母的话语。这个家不是现在的三口之家,而是一个大家,这里有传承,这里有接棒。所以这一章就是给做这个家的家长和接棒做家长的忠告,要做到“闷闷”家才淳淳。常积德,不妄自居功才能不“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怎么才能做到“闷闷”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哎惭愧!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7: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章理解:这两章对我来说在告诉如何成为一名家长。“闷闷”而自然,归其道,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则家富,家风朴。要如此则要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虽道路漫漫,其修远兮,然常觉,常观,常德,复归则于道,而德积也。
一条明路,修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5 22: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之教感觉比人道之教更难,无人道妄为而闷,闷闷才淳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 09: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难,但也要归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 11: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蔷。
夫为蔷,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解析:以天道正天下之民。守天之常德而不离。禁绝人之下德。只有禁绝人德,才能天德来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天德,去人德。要积德则无不克。以正为道,以奇归道。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在道积德,才有资格做天下之王。国有母则长久。所以深根固柢,才是长生久视之道。
分享:这一章里有两个地方对我来说思考很多,一个是“正”和“奇”,一个是“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那个“正”和”奇“在我看到有点如阴阳,正在道,奇,用兵归道。这让我想到我自己身体的调理上,”拍打“则排淤,痛而难忍。这就是用”奇"归到常去。但不可只依赖于此,在应有“正”合理饮食,早睡早起,若无只用奇,则在人道,积人德,这样的结果与身体改善并无好大的改变。从母亲的角度来说,“正”而在道。“奇”归道。是不可分割的此非二,乃合一也。故平衡。这里有些忏愧,那个衡观的不够,常因个人而模糊,不再道呀。
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是治家,治身的法宝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 23: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解析:治理天下,就如同烹饪。要观火候,不可勤翻炒,做好者两方面,得烹饪清静无为。以道莅于天下,则鬼不神。人道无显。非人道不显,且君王以道胜人,而不伤人。君王以天胜人而能不伤人,君王也能不伤人,知其白守其黑。道,人不相伤,如德交归焉。
分享:这一章老子在用烹饪小鲜的比喻,进一步的阐述天,人不相伤。这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家不也正是吗?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10 12:55 , Processed in 1.078946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