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1日星期日 第十四周第一天
一、原文: 本经阴符七术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二、查字正音: 1、本——本,金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树  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籀文  在树  的下方加倒三角  ,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篆文  将根部的三点简写成一横。造字本义:名词,树的根部。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树枝形状“屮”  简化成“十”  。“木”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  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  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  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  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  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2、经——“巠”是“經”的本字。巠,金文  是  的变形,表示在织机上精心布置众多纵线,以便横线穿织;三条纵线  上的三点指事符号  表示用功所在,“壬”  (任)表示布置纵线是纺织中的重要能力。当“巠”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再加“糸”  (丝)另造“經”代替,强调“布线”的工序。齐侯钟上的字形  明确了“壬”  的字形。有的金文字形  将  写成  :将“壬”  的上面一横与织机形象  的下面一横重叠,导致“壬”  的字形模糊。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壬”  字形因此消失。造字本义:动词,精心布置织机上的纵线,以便横线穿织有所依据。有的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  ;有的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经”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至此“壬”的字形与织机上织线的形象“巛”都消失。 3、阴——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霒”的本字,表示天空多云、没有阳光、有雨情。金文    (阜,山地)   (侌,天空多云、没有阳光),表示山地背阳、缺少阳光的北坡。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阜”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侌”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山地背阳的潮湿北坡。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阜”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侌”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用“月”  (与“日”相对,表示没有阳光)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侌”  (天空多云而没有阳光)另造会义字“阴”  。 4、符——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府”的省略,表示官署。符,篆文    (竹,借代竹片,轻便、易于直劈二分的材料)   (付,即“府”的省略,官署),表示有官署标记的竹片。造字本义:名词,一种竹制的核验信物,即,古人将刻有特殊图文的竹片剖成两半,一半留在上级,一半留在下级,作为朝廷或官署封爵、置官、命使和调遣兵将时双方核验的凭证,以双方所持竹片图文是否相吻合来检验持符者的身份真假。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竹”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付”  写成  。 5、盛——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    (益,即“溢”的本字,满溢)   (“成”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表示“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  写成“皿”  。有的金文  将“成”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成”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 6、神——“申”与“电”同源,后分化;“申”是“神”的本字。申,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示”另造“神”代替:    (示,祭祀)   (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申”  写成由两个“爪”和一竖指事符号组成的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示”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申”  写成“申”  。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7、灵——“靈”(灵)与“零”同源,后分化。“霝”是“靈”的本字。霝,甲骨文    (雨,降水)   (两个“口”,不停念叨),表示巫师念念不停地祈祷下雨。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有的加“示”  写成  ,强调祭祀求雨;有的金文加“玉”  写成  ,表示用玉器祭祀;有的金文加“心”  写成  ,表示求雨极尽虔诚。有的金文  加“龠”  (乐器),表示祈雨现场奏乐献礼,仪式隆重。有的金文  在“霝”  的基础上再加双手  、双脚  、人形  、火形  ,表示祈雨的巫师持炬手舞足蹈,向天神传达干旱缺雨的“火热”痛苦。篆文异体字  用“巫”  代替“王”  (玉),强调巫师降神求雨。造字本义:动词,大旱之时,巫师念念有词地祭祀祝祷求雨。《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灵”在金文字形  基础上省略大量字件,将双手  简化成“彐”(“又”的变形)、将  写成“火”,表示巫师持炬表演求雨祭舞。在古代中医观念中,“神”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8、包——包,甲骨文    (胎膜)   (人),像胎膜  里有个小人儿  。金文  像胎膜  里的胎儿  。有的金文  将胎儿“巳”  写成“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胎膜形象  写成“勹”  。造字本义:名词,裹着胎儿的胞衣。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包”的“胞衣”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月”  (肉)另造“胞”代替。 9、容——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  的简写,即“囧”,窗洞,代居所。容,甲骨文    (穴,岩穴)   (囗,即“囧”,窗洞,居所),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寄居栖身。古鈢字形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写成“宀”  、“谷”  会义的结构,表示“山谷中的居所”。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谷”  写成  。 10、源——“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    (穴,石洞)   (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繁体甲骨文  加“下”  (从上降落),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简体甲骨文  将表示向下的水流  省略成“下”  。金文  综合甲骨文字形。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厂”  (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泉”  写成  。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  又再加“水”  另造“源”代替。造字本义:名词,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山涧溪流河川之始。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原”  写成  。古籍中“原”和“源”通用,“原”可以表示时间、空间上的起始,而“源”特指水流的起始。 11、摄——攝,籀文    (手,表示抓持、控制)   (双手  捏耳  ),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  写成双耳  ,    (手,表示抓持、控制)   (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摄”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双耳  简化成“双”  。 12、真——“真”与“貞”同源,后分化。真,甲骨文    (人,巫师)   (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祭祀占卜的巫师。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  (巫师)写成“卜”  (神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卜”  写成“匕”  ,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写成  。篆文  则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占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匕”  写成“十”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具”  ,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三、背诵: 已上传企业微信网盘
四、翻译: 持守生命的天真魂灵达到颠峰状态时,有五气,神在其中最为年长者,有智慧,秉承天意;心为气流提供简易的旅舍,让其安稳可以休整;德为顶天立地忙着干活的成年人,顺应自然法则而大。筑屋造门圈喂神,神将归返于道,而能盛神。而道是什么呢?道是衍化宇宙万物的太母,把代表太初混沌的“一”作为道的标记。万物成形以为利用的保佑,鸿蒙分化以清扬之气上扬而成天的力量,能包容天地万物于无形,自然融合为气,比天地先生成,不见其形,不知其名,这样的东西称为神灵。 所以,道是神明的源头,是神明的始母,而使万物融合端稳而生生不息,时机恰当像脐带那样连接自然法则而圈养五气,心舍获得太初混沌之“一”,如乳房能出奶水一样因其有通道。术,是心这个气的通道,心凭借这个通道实现舍的功能,而能为神使用。身体的九个洞窍十二个旅舍,是气的门户,由心进行总的掌控发号施令。受天意而生的为真人,真人与天合一。
五、理解联想事例: 本段经文讲述了道德神心及九窍之间的关系,并定义了心术。神是长者,其源头是道,德是忙着干活的成年人,而认识神,知道怎么做可以把心舍打理好而迎接神回家,使心成为养神之所。养神的关键是,心能得一,得一的意思是能总摄九窍十二舍,从而供神使用。 前天晚上吃饭,特别观察了两对小情侣与父母的相处状态。有一对儿子与母亲特别亲密,与女朋友更像小孩子与小伙伴关系;而另一对的儿子与自己的父母很疏离,看着自己的父母、外婆在台上又跳又唱一脸“我不认识他们”的样子,和他的外公的表情差不多,而女朋友端庄大方,很有未来女主人的气质。大家的气都在交流,但明显回到心舍的不多,散失在外面被情绪困住了,德在这个地方稳不住,不认识神,心无法总摄九窍十二舍只能孤独地跳动着。所以西方心理学会说,你看无意识多么重要,把这么些形形色色的人都聚在一起了。 其实归不归于道,道都在那里,不增不减,真人与天合一,展示了道的一部分样子,而成了我们的神明。
六、今日问题 提问:本段经文讲述了道德神心及九窍之间的关系,并定义了心术。提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心是怎么形成的? 我认为心就是一团气的聚集地,也无形,但因为是聚集地而显得与其他地方不同,知道在那里工作会有效果,因而会说“用心”做事。那这块气的聚集地是怎么形成的,是由德引气通神而来的,德足则心虚,心虚而气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