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藜芭乐 于 2025-9-3 21:25 编辑
第一周第三天 | 一、原文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二、查字并正音 | 1、玉:造字本义:名词,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 | 2、不: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动词:对简陋寒碜缺乏敬意,轻视,蔑视,无所谓。副词:表示否认、拒绝、虚无。 | 3、琢: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啄”的省略,表示鸟类用尖利的喙敲、剔食。造字本义:动词,用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玉石。 | 4、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 5、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抓持)、“又”(抓持)、“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 6、王:造字本义:名词,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威猛将帅叫“王”。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叫“帝”;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叫“皇”。 | 7、器: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 8、先: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 | 三、朗读 | 见微盘 | 四、翻译 | 玉石不经过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不通过反复模仿和操作以获得经验、知识、技能,就不能做到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因此古代的君王想要建立疆域独立的军政主权社会,执政管理百姓,要先开化引导百姓,并让百姓不断学习,才能建立一个安定的国家。 | 五、阅读心得 | 社会的每个人都要形成一种向上向好学习的氛并践行的氛围,国家才能安定。 |
玉跟人类成为朋友,是他的重要经历。但他必须经过雕琢成器 人在天地之间和天下万类共事,也是人这个物种的根本经历 要完成这个经历必须要知道 每一个具体的环境,对加入其中的东西,都会有要求,必须要成个器 不是那个器,就会被那个地方赶走或者化育 人在成为人这个器之前,是不符合一个一个的具体环境要求的,所以肯定会被化被育被教,所谓教化,所谓学。 教化育的发起者是拿一个一个的环境要求,所谓道 所以人要知“道” 所以自古以来,但凡想在自己的环境中搞一个势力范围,就必须要组织人学道 学道的目标是:让自己这个势力范围本身不是一个单独的势力范围——同于天地,不和天地闹别扭 这样才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学,是中国人的本质,活到老学到老。以学立身、以学立家、以学立国、以学平天下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所以兑命说: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人类的一切活动,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到人类覆灭的那天为止,都只不过是一件事“学”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所以我们在家庭教育课程中运用了一组概念,叫做人事职务学 我们的学,是如此博大精深,如此包罗万象囊括一切,千万不要把他简单化的把握,以至于搞成现在目前这个样子 人类的学的起源,被区分为这样几个类型:西方主流族群的学,是1+1=2的学 日本人的学1+1=1 中国人的学1=1+1 这些源上的学,流到现在,在西方主流已经演变成了,不用学了 想怎么样怎么样,一句话的前半句都可以喝后半句不协调 这很糟糕了,已显灭绝之象了 这需要有人出来办学,而办学的直接目的肯定是建国君民 根本目的则是学以知道,学以和天下合天地 有此见到统治和建国搞小团体“分裂”的必要性 这些分裂包括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说:诚正格致修齐治平,这每一项都是建国,都是君民,也都是学 学=“分裂”=建国君民=和天下合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