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8

申熙宇的《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1 17: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一般认为是中国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文章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其文言简意赅,喻辞生动,文势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同时提出了严格的为师条件。如要“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能够善喻等等。这些深刻而丰富的论述,为后世许多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对于中国教育学、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其所述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原则,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学记》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人认真地研究、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31 1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务:  每天对指定内容中不少于5个字完成查字,全文正音并朗读;完成对指定内容的翻译;写出当天的阅读心得。
第一周:
    (第一天)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一、查字
1、发:1.发布。2.“髪”是“”的异体字;“发”是“髪”的简化字。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跋”的本字,表示狗突然拔腿奔跑。金文(犮,即“跋”的本字,狗拔腿奔跑)(首,顶部长有长毛的人的头部),表示人拔腿奔跑时头上飞扬的长毛。有的金文将“犮”写成“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首”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犬的奔跑形象明确写成“犮”(跋),强调“”与“跋”的关系。篆文异体字“髪”误将“犮”写成“犬”,并用“髟”(动物头上飞扬的长毛)代替“首”,强调人急奔时头上飞扬的“长毛”。造字本义:名词,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髟”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误写的“犬”恢复成“犮”(跋)。简体草书将楷书字形中的“髟”省略成“彡”,并将楷书字形中的“彡”简化成一点,将楷书字形中的“犮”写成“友”字形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发”,依据草书字形大幅简化,导致“长毛”的本义线索消失。古籍多以“髪”代替“”。
2、虑:1.谋划。2.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3、宪:1.法令。2.“”是“憲”的本字。(ji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害”的省略,即“割”的本字,表示割舌酷刑。,金文(,即“害”的省略,即“割”的本字,割舌酷刑)(目,眼睛),表示施行抉目极刑,惩戒不法之徒,其中是金文“害”的省略。繁体金文在“”的字形基础上加“心”(心脏),表示剖心极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时代对违犯国家最高法令者施以抉目剖心的极刑,以震慑万民。
4、謏(xiǎo/sǒu):1.小,有声音。2.“謏”是“𧩮”的异体字。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叟”的异体字,表示老年男子。𧩮,篆文(言,劝说)(叜,即“叟”的异体字,老年男子),表示老人劝说后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叜”写成。楷书异体字“謏”将“叜”写成“叟”。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对后生唠叨劝诫。     
5、动:触动,感动。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君主发布思虑、制定法令,有明确的制度设计和深思熟虑的政策,又求举贤才,选拔贤德之人;这样的人足以小有声誉,在小范围内取得成效,但不足以真正感化、动员广大民众。
四、deepseek:
1.即使有良好的制度和人才,若忽视对普通百姓的教化,则难以凝聚人心,治国仍会受限
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主张通过教育化民众,形成社会风尚
3.组织管理中,规则和精英团队可维持运转,但真正激发集体力量徐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培养
4.政策推行需配套宣传教育,否则可能脱离群众,难以落地
5.仁政与教化相济,软硬兼施、上下贯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一、查字:
1、就: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表示手在屋顶忙碌,意即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尤”写成。
2.贤:“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11jia01(臣,官吏)(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臤”41zh00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古籍多以“贤”代替“臤”。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3.体: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身,身子)(“豊”的简写,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篆文用“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以“人”、“ 本”会义的结构,另造简单字形“体”,表示“體”为人之本、躯之干。
4.远: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简体甲骨文将“袁”简写成“衣”。金文加“止”(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远”,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袁”简化成“元”。
5.动: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6.众:“乑”、“众”、“眾”和“衆”,都是“㐺”的异体字。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从,相随)(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从”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第一个“人”写成,将第二个“人”写成,将第三个“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众”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加“口”、或加“日”,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目”;楷书异体字“衆”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血”。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
7.化: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头朝下的“人”,入土、入葬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古籍常“造化”并用,表示创造和改变一切的神奇大自然:“造”表示从无到有作出某物或现象;“化”表示由此到彼作出改变或消灭。中医古籍中也常“消化”并用,表示胃、肠加工食物和吸收食物营养的过程:“消”表示胃壁将食物(尤指固体食物)磨碎磨细、变成流质;“化”表示肠道将流质食物转变为适应身体的养分能量并加以吸收。
8.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欲”的省略。俗,金文(人,世人)(谷,即“欲”的省略),表示世人的日常欲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有七情六欲的市井凡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汉语中常“习俗”并称,词义偏指“俗”:“习”指个体后天养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俗”指群体在一定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即“俗”是大众化、历史化的“习”。
9.学: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是“六”的简写,即“庐”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学字头”。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推崇、重视德才,又重视、不疏忽地理位置远的人,这样就足以感动广大百姓,但是却不能化广大百姓。君子如果想要化为广大百姓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引导广大百姓明辨是非,懂得道理。
四、阅读心得:
做人做事做成做好靠的是真心实意,想要有更大范围的影响,还需在真心实意的基础上去引导、教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天)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一、查字:
1.玉,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根丝绳串着四片宝石的薄片,丝绳上端为绳结。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三片宝石和一根串绳,字形与丰”字相似。金文、篆文省去上下两端的线头,字形与“君王”的“王”字相似。造字本义:名词,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隶书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变成指事字,以区别于“王”。
2.,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鸟类用尖利的喙敲、剔食。琢,篆文王,玉豖,即“啄”的省略,用利喙剔食),比喻用利器剔刻玉石。造字本义:动词,用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玉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豖”写成
3.,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
4.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5.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6.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抓持)、“又”(抓持)、“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常“道理”并称,词义偏指“理”:“道”指宇宙规律、自然生灭之源,道是至理、大理、公理,也就是说,道有宏阔永恒的抽象一面,须心胸开阔、谦卑至诚方可领悟;“理”指从生活经验中整理总结出来的秩序,原则性处世方案,理是小道,是符合环境、具体而微的有形之道,也可以说,理有场景化的具体性,只要积累一定世俗常识便可遵行。
7.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旧的、已逝的。故,金文古,即“作古”的省略,老朽而自然死亡攴,持械攻击),表示持械击杀老人,有意结束垂死老人的生命(参见“殄”的本义解说)。暴殄是远古时代的野蛮传统之一:当遇到族群生存危机时,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新生代的生长,而杀死无法独立生活的老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结束老人垂死而痛苦的生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夂”
8.甲骨文中“同源,后分化。士”的金文字形与“王”的甲骨文字形一致。王,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繁体甲骨文在战斧(士)的基础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王”是超级的“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斧形的简化成“土”形,淡去了斧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的“玉”与篆文的“王”字形相似,区别在于:“玉”的三横疏密均匀,而“王”的三横上密下疏。造字本义:名词,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隶化后楷书与篆文字形中的“玉”无异。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威猛将帅叫“王”。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叫“帝”;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叫“皇”。
9.建,甲骨文凵,柱洞三点,代表泥沙才,房柱与横梁,借代房架丮,即“执”的本字,抓持止,即“趾”的本字,脚板),表示众人七手八脚地合力将房柱立于柱洞后,为柱洞填土加固,在房柱上架上横梁,搭起新房的骨架。金文“爪”的变形,抓持午,即“杵”的本字廾,双手持握(土,土墙或地板丮,即“执”的本字,抓持),表示众人参与的筑墙夯地的造屋活动,表示双手持握杵棒夯地简体金文省去“爪”、“丮”,并用代替繁体金文字形中的“土”,“阜”表示山地,一横表示地面墙基,将“午”的写成,并误将表示双手执杵的字形写成“聿”。有的简体金文则误将山地开凿的地面墙基写成“辵”。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由“彳”变形的造字本义:动词,立柱架梁,筑墙造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聿”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建字底”写成
10.”是“”和“”的本字;“”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
11.的本字。,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尹”写成
12.”是“”的本字。民,甲骨文目,眼睛十,是“又”的变形,表示带手柄的利刃),表示用利刃刺瞎眼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带手柄的利刃成锐器形状,同时省去了甲骨文字形中眼睛的瞳孔,写成,强调”是无瞳的瞎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导致形难辨。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隶书进一步变形。当“民”的“刺眼为奴”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攴”(持械打击)另造“敃”代替,强调以利器刺瞎眼睛。古籍多以“民”代替“敃”。
13.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组交叠的算筹。教,甲骨文爻,算筹子,蒙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训导孩子学文化、做算术。简体甲骨文省去“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爻”写成“井”。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诱导)代替“攴”(体罚),表示“者循循善诱,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学文化、作算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
14.”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汉字简化方案》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15.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的本字,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玉石不加以雕刻,不能成为重要,人不加以引导,不能走在正确的路上;古时候的“一家之主”构建国家治理平民百姓,是以教学平民百姓为首要的。
四、心得:
人是一定要在道上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天)《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一、查字:
1.“兑”是“說”和“悦”的本字。兑,甲骨文八,表示发音,参见“只”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祝祷颂神,为祈求而许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兑”写成。当“兑”的“为祈求而颂神许诺”动词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许诺)另造“說”代替。当“”引申出形容词“因祈求实现而深感快慰喜乐”之后,篆文再加“心”另造“悦”代替。
2.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朝下的“口”㔾,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居高临下地对下级发话。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再加“口”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㔾”写成“单耳旁”
3.”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低吟。,甲骨文倒写的“口”,表示低头言语心,惦记),表示挂在嘴上,放在心上,情感难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写成“今”,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唸”加“口”,强调自言自语。造字本义:动词,因惦记怀想而自言自语。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代替“”。
4.的本字。,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同时加(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结绳)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生,长,收,藏。
5.“㚸”是“始”的异体字;“媤”是“㚸”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姒”的本字,表示生育与帝王形神相似的男婴、而受宠荣升的宠妃。始,金文即“姒”的本字,生育男婴而荣升的宠妃口,发话、指令),表示发号施令的宠妃。篆文误将金文的“、口”结构,写成“女、台”的结构。造字本义:名词,为帝王首生男婴、获得后宫话语权的宠妃隶化后楷书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台”写成“始”的金文异体字用“卜”(权杖)代替“口”(发话、指令),强调有权之姒。有的金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金文繁体异体字写成“,即“姒”的本字,生育男婴而荣升的宠妃司,发号施令、管理)”的会义结构,强调“发号施令”的特殊女性角色。简体金文异体字省去“厶”,写成“女、司”会义的“㚸”。楷书异体字“媤”用“思”(有想法、有头脑)代替“司”(管理),表示有头脑、能力出众的女子。古籍多以“司”代替“㚸”,以“思”代替“媤”。
6.典,甲骨文册,权威古籍双手,捧持),表示双手奉持权威古籍。有的甲骨文等号(二者相重复,即两相等同),表示“先贤著作评判标准”,强调圣贤古籍在是非评判中的标准依据意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略“等号”,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廾”简写成“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主持事务的官吏双手恭敬地捧着古哲先贤的著作,以之为据进行判断和评价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7.,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金文言,说话胃,即喟”的省略,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不发不快的评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胃”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由衷虔诚祈祷的宿命中说:“系于始终的古圣先贤的著作都在学”。确实是如此的啊...
四、心得体会:
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的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天)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一、查字:
1.,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答应。雖,金文唯,答应虫,泛指动物),表示会应答人的呼声的动物。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传说中一种会应答人的呼唤的动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省略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虽”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成虫”与局部“唯”的合体字。
2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手张开,有所抓持。当又”的“持有”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又”的字形基础上再加“夕”(肉)另造“”代替,突出“手持肉食”的含义。繁体金文将肉块写成“肉”。远古时代肉食是生存资料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因此将“持肉”借代为“持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肉”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手持肉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简写成“𠂇,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
3.”是“”的省略,是“”的本字。,甲骨文来,麦子,借代谷物豆,即“鼓”的简写力,极力),表示竭力击鼓庆丰收。金文“嘉”用“(吹奏多管多孔的排笛)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来”和“鼓”,表示竭力吹笙欢庆。当“”被简化为“加”后,金文再加“壴”(鼓)另造“”代替,表示竭力吹笙击鼓,狂欢庆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为丰收、嫁娶等重大美好事件举行祭祀庆祝时,竭力吹笙击鼓,狂欢礼赞,称颂祖先与神灵的恩典。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加”写成。“嘉”与“佳”近义,但有所不同,比如“嘉偶”强调配偶美好幸福的内在气质;“佳偶”则强调配偶美丽动人的外在形象。可以说“嘉偶”较“佳偶”含义更深,用语更古典。古籍中“嘉偶”与“佳偶”并用,但现代汉语中“佳偶”流行,“嘉偶”偏废。
4.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叉组合。,篆文爻,交叉组合肉,肉食),表示多样丰富的肉食。造字本义:动词,摆放各种野味香肉,盛情款待客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爻”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
5.弗,甲骨文乙,即“纪”的本字,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表示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捆绑箭支、枪矛、干戈,表示休战。隶书继承篆文字形。
6.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食,甲骨文朝下的,低头吃东西皀,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表示低头吃饭。有的甲骨文省去表示热气的两点。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豆器中的白米饭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豆器的脚部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津津有味地进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皀”写成形似“良”的从甲骨文字形看,“即”是人在米饭旁边;“食”是口在米饭上面。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有吃有喝的正餐为“食”;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享”。
7.,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食匙。旨,甲骨文匕,食匙口,嘴巴),表示取食品尝。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嘴巴)写成“甘”(品尝),突出“品尝”的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匙子取食放在嘴里品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甘”写成“日”
8.“至”是“到”的本字;而“到”是“倒”的本字。至,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倒写的“交”(“交”的甲骨文像一个人叉腿而立)下面加一横表示地板或床铺的指事符号,表示与站立相反的姿态,即倒地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一横指事符号,明确了“地板”(床铺)的含义。籀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交”写成不知云的字形。当“至”的“到家”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到”代替,强调人体“倒卧”的动作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并将“刀”作为声旁。当“到”的“倒卧”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倒”代替。
9.,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写成“艹”加“口”的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虽然有好吃的饭菜,不去吃就不知道它怎么吃、什么味道;虽然有直达的大道,不去学也就不知道它的好
四、心得体会:
还是得实打实地亲身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天)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一、查字:
1.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旧的、已逝的。故,金文(古,即“作古”的省略,老朽而自然死亡)(攴,持械攻击),表示持械击杀老人,有意结束垂死老人的生命(参见“殄”的本义解说)。暴殄是远古时代的野蛮传统之一:当遇到族群生存危机时,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新生代的生长,而杀死无法独立生活的老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结束老人垂死而痛苦的生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夂”。
2. “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月,即“肉”,借代兽肉)(犬,猎犬,借代狩猎)(火,火堆,烧烤),表示烧烤猎物。在远古时代,烤制熟食是生存能力突破性的一大进步,所以“然”也表示“合理、正确”。有的金文将“火堆”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肰”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底”。当“然”的“烧烤兽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燃”代替,强调“烧火”含义。古籍中表示动词“烧火”时,“然”与“燃”相通用。
3. “司”与“后”本同源,后分化。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嘴巴,发音、说话的器官。后,甲骨文(卜,权杖)(口,嘴巴,借代号令、命令),表示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卜”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生殖崇拜的母系氏族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卜”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后”合并代替同音不同义的“後”。在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社会最高权力者为智慧而生殖力强的妇女“后”;进入父系社会后,最高权力掌握在能征善战的男性手里,“后”的地位由女王下降为第一女性。
4. “足”与“正”同源,后被转注成两个字。古籍习惯假借“足”代替字形相似的“疋”*。正,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及脚板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动词,征伐不义,安邦定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写成。
5. 困,甲骨文(囗,石砌的花池)(木,树),表示接近根部的树干被地面上石砌的池子限制,生长受阻。籀文(止,阻止、限制)(木,树),表示抑制树木生长。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树干被砌石圈死,生长受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贫穷”、“贫困”并称——“貧”是缺乏钱财,没有支点,经济不自由;“穷”是没有出路,失去希望,身心不自由;“困”是环境不利,行为被动,人身不自由。
6. “能”是“熊”的本字。能,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突出了大型猛兽的大嘴和利爪。繁体甲骨文将兽嘴“口”写成,将兽爪写成三个“爪”和一个“止”构成的。金文将猛兽的头写成,将猛兽的大嘴写成“月”(长满利齿的大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写成“以”和“月”构成的,将金文字形的熊爪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熊,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游泳的食肉猛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熊爪写成。俗体楷书将由两个“匕”构成的熊爪写成“长”。在远古中原没有狮子称霸的丛林中,既可上树,亦可下水的熊,堪称所向无敌的食肉猛兽,于是“能”由“食肉猛兽”的名词本义,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不可阻挡的、有行动力的”。当“能”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火”(烧山)另造“熊”代替,表示凶猛可怖、常常不得不火攻捕猎的猛兽。
7. “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岩石)(又,抓),表示手抓岩石,即攀岩、攀崖。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厂”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再加“手”(抓住)另造“扳”代替,强调手抓岩石,攀崖翻山。作为动词“攀岩翻山”时,古籍多以“扳”代替“反”。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学之后就能体会到不足,学之后就能体会到受阻不通的地方。体会到知晓到不足,之后就能自我改善成长,体会到受阻不通的地方,之后就能自我突破。
四、心得体会
真心实意地学,才能知不足、知困,切实地知不足、知困了之后还要勇敢地改善、自立自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天)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查字
1.相——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
2.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籀文=(头发)+(发簪)+(人),强调头发。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3.斅——“斆”是“斅”的异体字。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通过模仿训练获得知识与技能。斆,金文=(學)+(攴,持械打击),表示对学习不佳者实施体罚。造字本义:动词,体罚、教训,指导孩子学习。
4.半——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分”的本字,表示分割。半,金文=(八,即“分”的本字,分解)+(牛,耕畜),表示剖牛。造字本义:动词,将杀好的牛分解成两部分。
5.曰——曰,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口”的上方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嘴巴的动作。造字本义:动词,开口说话。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所以说:教与学像两个哨兵一样相互侦察、预警、放哨,由此教与学双方得以成长、长成。祈祷的宿命说教与学各占一半。大概就是说的这样的吧?
四、心得体会
有学有教,也有学中教、教中学;勤勤恳恳地贴紧现实,认清、把握住;所以要坚强、勇敢,还要乐观,要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第一天)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查字
1.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简体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繁体甲骨文再加一个“口”(言说),强调“古”的“口口相传”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由一竖表示的“十”写成一竖加一点的“十”。有的金文将一竖加一点的“十”写成一竖一横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言说),强调“”与“言说”的关系。繁体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籍中常“古昔”并称,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2.者”是“煮”的本字。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燃烧的干柴。者,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火,火堆),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着火的木材写成;并用“口”(言说、交谈)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火”,表示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简体金文将“口”写成“曰”,强调“者”的“交谈”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着火木材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说清楚),进一步强调“者”的“谈论”含义。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着火的木材写成不知所云的。至此“者”的字形中“木”形、与、“火星”形状完全消失。楷书则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当“者”由动词“生火煮食”引申出代词义项后,篆文再加“火”另造“煮”代替。作为动词,古籍多以“煮”代替“者”。
3.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豭”的省略,表示公猪。家,甲骨文宀,房屋、居所豕,即“豭”的省略,公猪),表示在居所饲养公猪,其中甲骨文在“豕”(猪)的下腹部加一曲笔,表示公猪的生殖器官。有的甲骨文用“豕”代替“豭”,淡化生猪的性别。有的甲骨文用猪群“豩”代替“豕”,表示在居所饲养一群生猪。猪是繁殖力旺盛的温顺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另外,对古代农户来说,生猪意味着一笔重要财产,将生猪养在居所范围内,也是对这笔肥胖财产的必要保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突出了生猪脊背上的鬃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豕”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豕”写成
4.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熟”的本字,表示悉知、完全了解。塾,篆文孰,即“熟”的省略,悉知土,厅堂),表示悉知堂。造字本义:名词,朝庭宫门外两侧的堂屋,是臣子官僚等候朝见皇帝时在此更衣整装,提前熟悉朝见时要应对的问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的写成
5.,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热衷。黨,篆文尚,热衷黑,弊端),表示热衷作弊。造字本义:动词,不光明,作弊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四点底”。《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党”,根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黑”简化成“儿”
6.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假借代替“祥”,表示良性。痒,篆文疒,病症羊,假借代替“祥”,良性),表示良性的症状。造字本义:名词,良性症状,皮肤不适,因血气不顺畅或外部刺激而产生想抓扰的感觉。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繁体楷书则将“羊”写成同音的“养”,表示需要保养、保健。
7.”的异体字;而“”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手抓持。,甲骨文又,用手抓八,分,剥离),表示一手抓茎杆,一手剥茎皮(参见)。篆文把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将剥皮的卷刃刀夹在手指上或套在手指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所构成的“简写成似。楷书异体字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以致字形面目全非。造字本义:名词,可以剥下枝茎上的青皮、用来绞绳或编篮的植物古籍多以秫”和“”代替“朮”和“术”。《汉字简化方案》用“术”合并代替“術”。
8.,金文厂,开放型建筑与“良”形似,像主屋朝向不同方向的回廊),表示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一种既可遮风蔽雨又可欣赏风景的附属建筑。有的金文误将多条走廊形状的写成“糸”和“丁”,回廊形象消失。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并以作为声旁。造字本义:名词,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9.”是“”和“”的本字;“”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國”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
10.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字形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匕”
11.”和“䄭”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迁移。,甲骨文禾,借代谷物人,农夫),表示农夫载谷而归。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人”写成形旁兼声旁的“千”(迁移),表示搬运收割好的庄稼。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千”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千”写成。楷书异体字“年”将正体楷书的上下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将“禾”字写成“午”形的,将“千”字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收成的谷物搬运回家有的楷书异体字“䄭”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古籍多以“年”代替“秊”和“䄭”。秋冬谷物收成叫“年”;秋冬谷物欠收叫“歉”。
12.入,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写成屋形的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隶书有所变形,写成“反人”的字形。
13.中,甲骨文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表示南北方向两旗相连,即表示两国南北毗邻。有的甲骨文在两旗(两国)之间的二分位置,加一个圆点指事符号,表示国家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北两国之间;并在圆点指事符号两侧各加一点,代表东西方向的两面旗或两个国家;即甲骨文字形表示南北东西四方周围与其他国家毗邻,或者说,国家位于南北东西的四面诸国之间。有的甲骨文省去表示东西方向两面旗的两点指事符号,并用“囗”(国家或疆域)代替圆点指事符号,表示两国之间的国家。简体甲骨文将字形下端的旗帜“㫃”省去。极简甲骨文“中”进一步将上端的旗帜“㫃”也省去,字形最终简化成特殊指事字:一竖指事符号表示国土相连相邻;一圈指事符号表示国土所在位置。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14.,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咳”的省略,表示咳嗽。考,甲骨文长发的老人亥,即“咳”的省略),表示呼吸紧促、经常咳嗽的老人。有的甲骨文老,长发的老人手拄棍杖),表示拄杖的长发老人。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杖写成“卜”。有的金文将“卜”写成“于”。有的金文省去手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老化,衰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老”写成,将篆文的“丂”写成。古代“考”、“老” 同源
15.,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叉腿而立。校,甲骨文交,叉腿而立,借代双腿木,桎梏),表示用桎梏连锁双脚,使双脚不能自由活动。金文将甲骨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包围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交”写成“大”。篆文则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用来将两脚连锁的桎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交”写成。 
二、朗读:
见微盘
三、翻译:

古时教学,闾中有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学校),党中有庠(党:五百户为党。庠(xiang):设在党中的学校。),遂中有序(术(sui):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京城有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
四、心得体会:
童蒙养性、幼儿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人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教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9-8 09:22 , Processed in 1.153048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