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回复: 5

刘丹的《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一周
第1天

一、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二、查字正音
发:“髪”是“”的异体字;“发”是“髪”的简化字。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跋”的本字,表示狗突然拔腿奔跑。,金文犮,即”的本字,狗拔腿奔跑首,顶部长有长毛的人的头部),表示人拔腿奔跑时头上飞扬的长毛。有的金文将“犮”写成“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首”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犬的奔跑形象明确写成“犮”(跋),强调“”与“跋”的关系。篆文异体字“髪”误将“犮”写成“犬”,并用“髟”(动物头上飞扬的长毛)代替“首”,强调人急奔时头上飞扬的“长毛”。造字本义:名词,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髟”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误写的“犬”恢复成“犮”(跋)。简体草书将楷书字形中的“髟”省略成“彡”,并将楷书字形中的“彡”简化成一点,将楷书字形中的“犮”写成“友”字形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发”,依据草书字形大幅简化,导致“长毛”的本义线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髪,根也。从髟,犮聲。,髪或从首。,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发,根部。字形采用“髟”作边旁,采用“犮”作声旁。,这是“髪”的异体字,字形采用“首”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髪”。

: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是“憲”的本字。(ji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害”的省略,即“割”的本字,表示割舌酷刑。,金文,即“害”的省略,即“割”的本字,割舌酷刑目,眼睛),表示施行抉目极刑,惩戒不法之徒,其中是金文“害”的省略。繁体金文在“的字形基础上加“心”(心脏),表示剖心极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时代对违犯国家最高法令者施以抉目剖心的极刑,以震慑万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另造会义兼形声的简单字形“宪”,用“先”(先贤)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表示“先贤”制定的国家法令。

:“謏”是“𧩮”的异体字。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叟”的异体字,表示老年男子。𧩮,篆文言,劝说叜,即“叟”的异体字,老年男子),表示老人劝说后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叜”写成。楷书异体字“謏”将“叜”写成“叟”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对后生唠叨劝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𧩮,小也。誘也。从言叜聲。《禮記》曰:“足以𧩮聞。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𧩮,小意思,不值一提。诱导。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叜作声旁。《礼记》上提到:“足以𧩮闻。

“足”与“正”同源,后被转注成两个字。古籍习惯假借“足”代替字形相似的“疋”*。正,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及脚板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动词,征伐不义,安邦定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足,人的脚,在人体的下部。字形采用“止、口”会义。所有与足相关的字,都采用“足”作边旁。

”是“姒”的本字;“以”是“”的异体字;“佀”是“以”的异体字;“以”也是“似”的本字。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临产胎儿。,金文(厶,即母胎中头朝下出生的临产胎儿女,母亲),表示胎儿与母亲似。远古造字者认识到,胎儿与母体存在某种“命中注定”的神奇关联,使得胎儿出生后在形神方面与母亲高度相似。隶书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厶”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隶书字形中的“厶”写成。当“”字消失后,楷书加“人”(父亲)另造“姒”代替,将“厶”(临产胎儿)写成“以”(“似”的本字),表示胎儿与亲生父母相似的遗传关系。“”的甲骨文异体字“以”用“人”(父亲)代替“女”(母亲),强调胎儿与生父存在的相似遗传关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厶”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简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厶”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新生儿与其生父形神相似

三、翻译
  以忧患安全,担忧为根部,制定以抉目剖心的极刑法令,震慑万民,征伐不义,安邦定国以求得国家的吉祥,能够如老人对后生唠叨劝戒要与生父形神相似,听者竖起耳朵,用心注意的听,但不足以如云推云般,使广大百姓混为一体使用体力,负重劳作。


四、心得
发虑宪,求善良。以外求内,外在的社会标准,法律法规,家规家训规范人的行为,划定红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国家社会家庭处于吉祥的运行当中。外在的规条规范行为要求,使人心的行为输出有锚定,有关卡,所谓的义也,赏善罚恶,以为人伦之序。
虑有所动而成宪。此虑为人虑,此宪为人为的宪,虑有正邪,发出来所制定的宪亦有正邪,如此不能单独的说发虑宪,义与道德仁义礼一体,独立的义亦不是正义,就象人脱于天,人道不亦足治家治国。可以如身受世事的老人教化晚辈,苦口婆心,也会因自身的不完备,可以入耳,但不足以入心动心。因为在重法的环境下,道德也亦破碎。
如此,虑为何,为何虑,发虑为何宪?志思神心德。使人恐惧不敢为,但总有胆大妄为者,或大家都心甘情愿求吉祥。
立宪者为上,教化者为上,如何上下自然的和合,向同一目标,是对人心的教化,也是对自我的教化。

五、朗读
已上传微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2天


一、原文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二、查字正音
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表示手在屋顶忙碌,意即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将金文字中的“京”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就,高也。从京,从尤。尤,異於凡也。,籒文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就,特别高。字形采用“京、尤”会义。尤,表示异于一般。,这是籀文写法的“就”。

“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臤”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古籍多以“贤”代替“臤”。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賢,多才也。从貝,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贤,多才多能。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臤”作声旁。

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身,身子“豊”的简写,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篆文用“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以“人”“ 本”会义的结构,另造简单字形“体”,表示“體”为人之本、躯之干。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體,緫十二屬也。从骨,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体,总括人身十二(所有)部分。字形采用“骨”作边旁,采用“豊”作声旁。

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一个头朝下的“人”,入土、入葬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古籍常“造化”并用,表示创造和改变一切的神奇大自然:“造”表示从无到有作出某物或现象;“化”表示由此到彼作出改变或消灭。中医古籍中也常“消化”并用,表示胃、肠加工食物和吸收食物营养的过程:“消”表示胃壁将食物(尤指固体食物)磨碎磨细、变成流质;“化”表示肠道将流质食物转变为适应身体的养分能量并加以吸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欲”的省略。俗,金文人,世人谷,即“欲”的省略),表示世人的日常欲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有七情六欲的市井凡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汉语中常“习俗”并称,词义偏指“俗”:“习”指个体后天养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俗”指群体在一定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即“俗”是大众化、历史化的“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俗,習也。从人,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俗,地方流行的生活习惯。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由:“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的简写,即”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学字头”。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覺悟也。从教,从冖。冖,尚矇也,臼聲。學,篆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觉悟。字形采用“教、冖”会义。其中“冖”表示尚处于蒙昧状态。采用“臼”作声旁。“學”,这是篆文写法的“”字,字形
省略了“攴”字。

三、翻译
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把国家建成超高建筑物,可以撼动更多的人,但不足以对人民做到由此到彼改变的教化施行。君子如果欲求教化人民成为流行的生活习惯,必须完成引导其领悟道理的校舍成为教化的容器。

四、心得
动众-化民。动众是个人的才能,化民则是把民放在教化的容器内,潜移默化,动其心,自化。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3天

一、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二、查字正音
玉:玉,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根丝绳串着四片宝石的薄片,丝绳上端为绳结。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三片宝石和一根串绳,字形与“丰”字相似。金文、篆文省去上下两端的线头,字形与“君王”的“王”字相似。造字本义:名词,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隶书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变成指事字,以区别于“王”。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教: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组交叠的算筹。教,甲骨文爻,算筹子,蒙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训导孩子学文化、做算术。简体甲骨文省去“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爻”写成“井”。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用“言”(诱导)代替“攴”(体罚),表示“教”者循循善诱,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学文化、作算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敎,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凡教之屬皆从教。,古文教。,亦古文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教,在上的操作,在下的效仿。字形采用“攴、”会义。所有与教相关的字,都采用“教”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教”字。
,这 也是古文写法的“教”字
:“爲”是“撝”和“僞”的本字;“為”是“爲”的异体字。爲,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

先:“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的本字,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先,在他人之前行进,提早出发。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三、翻译
玉不雕琢,不能成为用绳子串起来的精美玉器,人不进入教学的容器,不能谈论和明白在不知方向的时候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古时候天下归附的和向往的英杰,建设国家的立柱大梁,教化臣民,教学要抢在他人之前到达。

四、心得
制人为器必由教学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4天

一、原文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正音
兑:“兑”是“說”和“悦”的本字。兑,甲骨文八,表示发音,参见“只”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祝祷颂神,为祈求而许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兑”写成。当“兑”的“为祈求而颂神许诺”动词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许诺)另造“說”代替。当“兑”引申出形容词“因祈求实现而深感快慰喜乐”之后,篆文再加“心”另造“悦”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兌,說也。从儿,㕣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兌,说服。字形采用“儿”作边旁,采用“㕣”作声旁。

命:“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朝下的“口”㔾,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居高临下地对下级发话。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再加“口”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㔾”写成“单耳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命,使也。从口,从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命,使令下级。字形采用“口、令”会义。

念:“唸”是“念”的异体字。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吟”的本字,表示低吟。念,甲骨文倒写的“口”,表示低头言语心,惦记),表示挂在嘴上,放在心上,情感难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写成“今”,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唸”加“口”,强调自言自语。造字本义:动词,因惦记怀想而自言自语。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念”代替“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念,常思也。从心,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念,经常惦记。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今”作声旁。

终:“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系”),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同时加“仌”(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纟”(结绳)另造“终”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終,絿絲也。从糸,冬聲。,古文终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终,将丝线缠紧。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冬”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

始:“㚸”是“始”的异体字;“媤”是“㚸”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姒”的本字,表示生育与帝王形神相似的男婴、而受宠荣升的宠妃。始,金文即“姒”的本字,生育男婴而荣升的宠妃口,发话、指令),表示发号施令的宠妃。篆文误将金文的“、口”结构,写成“女、台”的结构。造字本义:名词,为帝王首生男婴、获得后宫话语权的宠妃。隶化后楷书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台”写成。“始”的金文异体字用“卜”(权杖)代替“口”(发话、指令),强调有权之姒。有的金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金文繁体异体字写成“,即“姒”的本字,生育男婴而荣升的宠妃司,发号施令、管理)”的会义结构,强调“发号施令”的特殊女性角色。简体金文异体字省去“厶”,写成“女、司”会义的“㚸”。楷书异体字“媤”用“思”(有想法、有头脑)代替“司”(管理),表示有头脑、能力出众的女子。古籍多以“司”代替“㚸”,以“思”代替“媤”。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始,最初的女人。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典:典,甲骨文册,权威古籍双手,捧持),表示双手奉持权威古籍。有的甲骨文加“等号”(二者相重复,即两相等同),表示“先贤著作评判标准”,强调圣贤古籍在是非评判中的标准依据意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略“等号”,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廾”简写成“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主持事务的官吏双手恭敬地捧着古哲先贤的著作,以之为据进行判断和评价。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册”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典,五帝之書也。从冊在丌上,尊閣之也。莊都說,典,大冊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典,三皇五帝赖以成功治国的书籍。字形采用“冊、丌”作边旁,表示“册”在“丌”架上,尊敬地搁置重要册子。庄都说,典,就是大册。

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喟”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謂,金文言,说话胃,即喟”的省略,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不发不快的评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胃”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三、翻译
《兑命》说:“人一生的活动,从出生到死亡,经常惦记,恭敬并进行判断与评价的就是‘学’”

四、心得
感到学的世界,在天道自然的统摄下,有层次,人处于不同的位置,行使教化或被教化,这本身就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自然容器。无穷大,又很细小,很长很长,又是一瞬间的一瞬间,人类的生命生活就由此川流不息的运行。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5天

一、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二、查字正音
嘉:”是“”的省略,是“”的本字。,甲骨文来,麦子,借代谷物豆,即“鼓”的简写力,极力),表示竭力击鼓庆丰收。金文“嘉”用“(吹奏多管多孔的排笛)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来”和“鼓”,表示竭力吹笙欢庆。当“”被简化为“加”后,金文再加“壴”(鼓)另造“”代替,表示竭力吹笙击鼓,狂欢庆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为丰收、嫁娶等重大美好事件举行祭祀庆祝时,竭力吹笙击鼓,狂欢礼赞,称颂祖先与神灵的恩典。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加”写成。“嘉”与“佳”近义,但有所不同,比如“嘉偶”强调配偶美好幸福的内在气质;“佳偶”则强调配偶美丽动人的外在形象。可以说“嘉偶”较“佳偶”含义更深,用语更古典。古籍中“嘉偶”与“佳偶”并用,但现代汉语中“佳偶”流行,“嘉偶”偏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嘉,美也。从壴,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嘉,击鼓奏乐以赞美。字形采用“壴”作边旁,采用“加”作声旁。

肴: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叉组合。肴,篆文爻,交叉组合肉,肉食),表示多样丰富的肉食。造字本义:动词,摆放各种野味香肉,盛情款待客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爻”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肴,啖也。从肉,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肴,吃肉。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爻”作声旁。

弗:弗,甲骨文乙,即“纪”的本字,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表示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捆绑箭支、枪矛、干戈,表示休战。隶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弗,撟也。从丿,从乀,从韋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弗,矫正。字形采用“丿”、“乀”、省略式的“韋”会义。

旨: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食匙。旨,甲骨文匕,食匙口,嘴巴),表示取食品尝。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嘴巴)写成“甘”(品尝),突出“品尝”的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匙子取食放在嘴里品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甘”写成“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旨,美也。从甘,匕聲。凡旨之屬皆从旨。,古文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旨,味道甘美。字形采用“甘”作边旁,采用“匕”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旨”字。

至:“至”是“到”的本字;而“到”是“倒”的本字。至,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倒写的“交”(“交”的甲骨文像一个人叉腿而立)下面加一横表示地板或床铺的指事符号,表示与站立相反的姿态,即倒地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一横指事符号,明确了“地板”(床铺)的含义。籀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交”写成不知云的字形。当“至”的“到家”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到”代替,强调人体“倒卧”的动作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并将“刀”作为声旁。当“到”的“倒卧”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倒”代替。


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写成“艹”加“口”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善,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善,吉祥。字形采用“誩、羊”会义。“善”这个字,与“義”(义)、“美”同义。

三、翻译
虽然有佳肴,不亲自吃进身体里,也不会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在家中倒卧休息就能知道的自然规律,不学也不会知道其吉祥的目标如何到达。

四、心得
佳肴吃进身体里,就贤明远,身体成为器具,亲自去做,去教化。至道是在家里不出门,人在其中学,得到引导,受其教化。

五、朗读
已上传企业微信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6天

一、原文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二、查字正音
困:困,甲骨文囗,石砌的花池木,树),表示接近根部的树干被地面上石砌的池子限制,生长受阻。籀文止,阻止、限制木,树),表示抑制树木生长。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树干被砌石圈死,生长受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贫穷”、“贫困”并称——“貧”是缺乏钱财,没有支点,经济不自由;“穷”是没有出路,失去希望,身心不自由;“困”是环境不利,行为被动,人身不自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困,故廬也。从木在囗中。,古文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困,旧庐。字形采用“木”作边旁,像“木”在“囗”中。,是古文写法的“困”。

反:“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岩石又,抓),表示手抓岩石,即攀岩、攀崖。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厂”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俗体隶书再加“手”(抓住)另造“扳”代替,强调手抓岩石,攀崖翻山。作为动词“攀岩翻山”时,古籍多以“扳”代替“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反,覆也。从又,厂反形。,古文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弘”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強,蚚也。从虫,弘聲。,籒文强,从䖵,从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強,蚚类昆虫。字形采用“虫”作边旁,采用“弘”作声旁。,这是籀文的“强”,采用“䖵”作边旁,“彊”作声旁。

“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简体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封闭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隶书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自”(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借武器代称人,也体现了相同的自我中心意识: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自,鼻子。字形像鼻骨与鼻弯的形状。所有与自相关的字,都采用“自”作边旁。

“能”是“熊”的本字。能,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突出了大型猛兽的大嘴和利爪。繁体甲骨文将兽嘴“口”写成,将兽爪写成三个“爪”和一个“止”构成的。金文将猛兽的头写成,将猛兽的大嘴写成“月”(长满利齿的大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写成“以”和“月”构成的,将金文字形的熊爪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熊,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游泳的食肉猛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熊爪写成。俗体楷书将由两个“匕”构成的熊爪写成“长”。在远古中原没有狮子称霸的丛林中,既可上树,亦可下水的熊,堪称所向无敌的食肉猛兽,于是“能”由“食肉猛兽”的名词本义,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不可阻挡的、有行动力的”。当“能”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火”(烧山)另造“熊”代替,表示凶猛可怖、常常不得不火攻捕猎的猛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fxl.com.cn ( 渝ICP备16002156号 )

GMT+8, 2025-9-5 05:14 , Processed in 1.109943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