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驴骡犊特
驴骡犊特 (lǘ luó dú tè), 骇跃超骧 (hài yuè chāo xiāng)。
诛斩贼盗 (zhū zhǎn zéi dào), 捕获叛亡 (pǔ huò pàn wáng)。
布射僚丸 (bù shè liáo wán), 嵇琴阮啸 (jī qín ruǎn xiào)。
恬笔伦纸 (tián bǐ lún zhǐ),钧巧任钓 (jūn qiǎo rén diào)。
释纷利俗 (shì fēn lì sú), 并皆佳妙 (bìng jiē jiā miào)。
毛施淑姿 (máo shī shū zī), 工颦妍笑 (gōng pín yán xiào)。
需要查询的语句:
驴骡犊特 , 骇跃超骧
家里有了灾祸,连驴子、骡子,大小牲口受惊,跑得比马还快。。
小牛为犊,父牛为特,“驴骡犊特”就泛指家中的大小牲畜。骇是惊骇,受到惊吓;跃是跳起来了;超是一个跳到另一个前面去。骧是腾跃不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家中的驴子、骡子,大小牲口,惊奔欢跃,东奔西跑。但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要我们居家谨慎小心,要注意安全。每每自然灾害发生以前,人的反应远远不及动物灵敏。如果家中的动物忽然骇跃超骧,象受到惊吓一般,蹦跳不已,你就要小心了,是不是有火山、地震之类的灾害要发生。总之,要你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驴是驢的简化,从马从盧(房屋),家中役使的似马的牲畜。骡,从马从(驘,不是累,是楷书归并为累)。犊,从牛从卖,可以买卖的小牛。特,从牛从寺,用于祭祀的小公牛。骇,从马从亥(喉咙发出声响),受惊嘶鸣。跃是躍的简化,从足从翟(di,鸟,姓氏读zhai),像鸟展翅。超,从走从召(招手呼喊),呼叫追赶。骧,从马从襄(襄,甲骨文为人头顶容器撒种,金文变为脱衣播种),马四处奔腾。
诛斩贼盗 , 捕获叛亡 。
诛杀盗贼,捕获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秦汉以前,贼指叛国作乱、危害人民的人,如有乱臣贼子,故有讨贼一称。盗是窃货曰盗,偷人家东西的叫盗。盗字的甲骨文字形是:看着别人的器皿流口水,存心不善。秦汉前,把偷窃者叫盗,抢劫财物的叫贼。“偷”字在古文里的意思是苟且、没皮没脸。比如成语“苟且偷生”,不是偷偷地活着,而是该死没死,凑合活着的意思。另外做人不厚道,刻薄也叫偷,如《论语?泰伯》一篇中“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的话。诛字的本义是声讨、谴责,所以字形从言,所谓“口诛笔伐”是也。引伸义为诛灭、剪除,但偏于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让你自己窝囊死,古人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斩是切开晾着,在六书里属于会意字,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是斧子,是斩首或腰斩的代言辞,所以诛斩二字要分清,一个诛心、一个杀身是完全不一样的。历史上的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韩非被毒死、谭嗣同被斩首,法家人物虽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身后之事如此惨烈,真是发人深省啊!有人说,为什么你总是提到秦汉以前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准确一点说,指的是先秦的文化,就是秦汉以前的文化。那时候人心纯朴、民风淳朴、文风也淳朴。我们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著述,无不感到其文字之精纯像百年佳酿一样,入口绵软,回味无穷。汉以后人为的自我复杂,特别是两晋以后,文辞越来越华美,内容越来越空洞,所以才有初唐韩愈等推崇古文的运动。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既然是寻根溯祖,就要直接汲取菁华。上古时代文字少,书写工具和刻印条件都差,不是好东西、没有价值,绝对不会费那么大劲刻在竹简上,这个常识我们要有。“叛亡”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自己家里的奴仆,古代大宅门家里都有很多下人,院工仆妇、厨子老妈、门房马夫一大堆,都是有契约关系的非自由人。一旦犯了错误、受了处罚,对主人不满、叛亡而去了,就非同小可。这些人因为没有自由身,在外面很难活下去,所以不是跑到官府去诬告主人,就是跑去做强盗,勾结匪类来捣乱破坏。古典小说里这种仆害主的故事太多了,所以说要“捕获叛亡”,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国家的叛亡分子自然由国家负责,我们读古文,一定不能脱离当时的那个时间与空间。
诛,甲骨文从朱从戈,用红笔书写受死刑者的名字。金文改为从言从朱,有红笔书写仇家名字诅咒消灭的决心。斩,从车从斤(刀斧),车裂或刀砍刑犯。贼,金文从刀从戈从贝,武装抢劫。盗,甲骨文为人看着贵重器皿流口水,偷偷据为己有。捕,从手从甫(田园),在田野捉动物。获是獲的简化,从犬从蒦(手抓鸟),猎人捕获猎物。叛,从半(分解牛)从反(违背),分裂对抗。亡,甲骨文手执盾牌逃跑。
布射僚丸 , 嵇琴阮啸 。
吕布善于射箭,宜僚善玩弹丸,嵇康善于弹琴,阮籍善于撮口长啸。
第一位是吕布,“布射”是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袁术不和,袁术就派了大将纪灵领兵三万来伐刘备,刘备不敌,只好求助于吕布。本来陶公祖三让徐州给刘备,但吕布硬是占了徐州,欠了刘备的人情。这一次刘备来求,他不能不管,于是就将纪灵请到营中,对他说:刘备是我兄弟,他的事我不能不管。但是我一向反对人无端厮杀,所以这一次希望能为你们调解。话毕派人将自己的兵器大戟远远地插在辕门,回头对众人说:“我如射中戟上的月牙支,你们双方就和解,否则就是与我吕布过不去。如果射不中,你们的事我就不管了”。话毕发箭,正中戟支,顿时喝采声雷动,纪灵虽然不情愿,也只好乖乖地领兵走了。第二位是宜僚,“僚丸”是宜僚抛丸的故事。熊宜僚是楚国人,会一手抛球的绝活儿,类似马戏团小丑扔瓶子、抛火把一类的杂耍。但熊宜僚的手艺可就高得太多了,八个球在空中,一个球在手里,一次就抛九个,还是单手。《丸经?序》里面记载:“昔者,楚庄王僵兵宋都,得市南勇士熊宜僚者,工于丸,士众称之。”楚庄王的军队包围了宋国的都城,但久攻不下。一次双方摆开阵势,又准备拼杀。千钧一发之时,熊宜僚来了。老熊露了一手,在两军阵前抛丸,宋军停战观看,都看傻了。突然楚军掩杀过来,宋军不战而败。第三位是嵇康,“嵇琴”是嵇康抚琴的故事。嵇康是西晋时的名士,善弹琴赋诗。西晋时有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嵇康是其中之一。嵇康精通音乐,著过《琴赋》,善弹奏《广陵散》,相传是一位异士传授给他的。竹林七仙看不惯司马氏的所做所为,常常借酒醉讥讽司马昭,终于把司马昭惹恼了,要杀嵇康。嵇康面不更色,只要求再弹奏一次《广陵散》,三千太学生上书要求学习这首名曲,遭到朝廷拒绝。嵇康轻抚瑶琴,最后弹了一遍《广陵散》,叹息说:“袁孝尼曾经向我请求学奏此曲,可我没有传授给他。我死之后,此曲绝矣”!后来有人盗了东汉蔡邕的墓,据说从中发现了《广陵散》的曲谱,但一经演奏起来浑然不似绝响之曲,属伪谱无疑。第四位是阮籍,“阮啸”是阮籍长啸的故事。阮籍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常与刘伶等人借酒抒情,发泄对司马昭的不满。相传阮籍曾在苏门山向一道士学得“啸法”,阮籍听说苏门山有一得道之士,就去访他。道人正在打坐,无论阮籍怎样软磨硬泡,道人也不理他,阮籍无奈只好打道回府了。刚走到半山腰,忽听山上传来长啸之声,阮籍抬头一看,正是道人引吭高啸,声震山谷。阮籍陡然间听懂了道人的啸声,他也悟道了,于是以长啸相和,这就是阮啸的故事。啸是古代道家一种吐纳练气的内功法门,要运丹田之气,长啸一声,使内气闯三关、过九窍、直冲顶门。禅宗的洞山禅师就会此啸法,郎州刺史李翱是洞山的弟子,他有两首描写洞山禅师的诗,写得很美、很有意境。其一: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其二: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洞山禅师看似松形鹤立、仙风道骨,哪知他一啸声传三十里,其内功之深可见一斑。
布,金文从父(持斧头劳作的男子)从巾(棉麻)用棉麻遮挡下身劳作。射,甲骨文箭从弓上射出,后会意为从身从矢(箭)。僚,从人从尞(从火从眘,祭祖谨慎防火点燃可燃物)。丸,篆文为仄的反写,表示小而圆的物体。嵇,说文:奚氏避难造次字。奚氏祖先是车的发明者。琴,是珡的变化,神农造珡的象形。阮,从阜(山)从元(头),本意为代县五阮关。阮国,在甘肃泾川,被殷所灭。箫,从竹从肃(金文从聿从亚,依照程序祭祖),竹管制作的用于祭祀活动的乐器或发出严肃声音的乐器。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
蒙恬制造了毛笔,蔡伦发明了造纸,马钧发明了水车,任公子善于钓鱼。、
第五位是蒙恬,“恬笔”是蒙恬造笔的故事。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说,蒙恬开始用兔毫竹管造毛笔。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将军,曾领兵驻边,督造修筑万里长城,但是毛笔在他之前就有了,说他发明毛笔似乎欠妥。蒙恬常年在塞北抗击凶奴,打猎捕狼是常有的事,他发现狼毫既柔软又挺直,更适宜用来造笔,于是发明了狼毫毛笔。第六位是蔡伦,“伦纸”是蔡伦造纸的故事。蔡伦是东汉和帝的常侍,开始时作宫中的杂役,以后负责监制宫廷用具。当时的书信或写在竹简上、或写在锦帛上,前者很不方便,后者又太昂贵了,根本用不起。其时民间已有用麻纤维造的纸,但还是成本高、原料受限制,不能普及使用。蔡伦经过深入观察、研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来造纸,公元105年蔡伦造出第一批纸,人称“蔡侯纸”,事例记载于《后汉书》。第七位是马钧,“钧巧”是名巧马均的故事。马钧是三国时期的发明家,他性巧又善于动脑筋,曾改进织绫机,使丝织效率提高了五倍。他发明了龙骨水车,可以连续提水灌溉,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他还通过想象力复原了黄帝时代的指南车,并利用水力推动齿轮制造了多种玩具,他制作的木头人能跳舞,奇妙无比,被誉为天下名巧。第八位是任公子,“任钓”是任公子钓鱼的故事。《庄子?外物》载:“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任公子钓鱼是大手笔,鱼线是粗黑绳,鱼饵是五十头牛。他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整整一年也没钓到鱼。有一天,突然大鱼吞饵,牵动钓钩,沉入水下,又突然冒起。一时间,白浪滔天,海水震荡,声如鬼神,震惊千里。任公子得到此鱼,做成腊肉,从浙江以东,苍梧以北的人无不饱餐这条大鱼。
恬,金文从心从舌(舌,甲骨文为蛇的信子),内心感知甜美。笔是筆的变化,甲骨文为手抓竹管(聿),书写工具。伦,篆文从人从侖(排列有序的乐器),人类社会的等级。纸,甲骨文的纸先于纸张,是漂洗丝线是沉底的杂丝,可以用于书写。蔡伦的发明是用植物替代贵重的丝绸造纸。钧,金文从手从二,均分之意,后加金,为金属制的砝码。巧,甲骨文为吹奏的牛角或管乐。任,今古文为人为工,能工巧匠。钓,篆文从金从勺,鱼钩的象形。
释纷利俗 , 并皆佳妙 。
他们或者善于为人解决纠纷,或者善于发明创造有利于社会,这些都非常巧妙。
这两句话是对上述八个人的技艺和发明所下的评语。“释纷”是解人纠纷,“利俗”是便利俗民,二者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他们的技艺或解人纠纷,或利益百姓,造福社会,都是高明巧妙,为人们所称道。说到世间的技艺和人类的发明创造,其目的在于解人纠纷,方便百姓,仅此而已。技术技巧、发明创造,在上古时代既不提倡,也不禁止。因为人不用教还在机谋巧算,动鬼点子,一旦正面加以提倡,人心会越来越诡诈,技术花样越来越多,于国于民都不利。四大发明,中国很早就有了,但始终没有推广应用。现代的犯罪率越来越高,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歹毒、越高超,其中影视文化起的作用很大,电视里天天在诲淫诲盗,我们的正面教育根本抵挡不住。认识到这一点,就要关心孩子们每天在看些什么、干些什么,要早早地防止孩子的心灵污染。心灵一旦被污染了,再怎么清理也恢复不到污染前的水平了,所以《千字文》前面才有“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的教诲,我们千万要注意。
释,从釆(bian,察看兽爪形迹),从睪(yi时,暗中察看,捕获罪人,读ze时,同泽,读gao时,同皋)。纷,篆文从丝从分,丝分散开。利,甲骨文从禾从刀,收割庄稼。俗,金文从人从谷(欲的省略),人的习惯及七情六欲。竝,同并,篆文并列站立的两个人。皆,金文从比(两人一起)从白(说明),本意为异口同声。佳,金文从人从圭(美玉),人美如玉。妙,这个字变化比较大,出处已无法查证。后人根据会意从女从少,取少女美好之意。
毛施淑姿 , 工颦妍笑 。
毛嫱、西施,姿容姣美,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
“毛施”是指毛嫱、西施两个人,这二位是中国成名最早的春秋时期的美人。最早赞美她们的是管子,《管子》书中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也赞叹“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可见沉鱼落雁说的就是这二位。毛嫱、西施都是越国的美女,其中西施的名气最大,传说她曾帮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雪耻,灭了吴国。以后西施与范蠡一起泛舟西子湖,双双归隐了。这都是野史小说里的戏词,不可信。实际上,西施是春秋时期人,至少与管子同时代,否则管子怎么能赞她是美人呢?但是勾践灭吴发生在战国中晚期,与管子时代差了280年,这不是“关公战秦琼”了吗?淑是美、善的意思,女子名字中用淑字的很多。姿是仪态、姿容。淑姿是姿容娇美,从音容笑貌,到体态形质无一不美。工是善于干某事,颦是皱眉头,妍是美丽,笑是笑靥。“工颦妍笑”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子说:“西施病心而颦,人见而美之”。《庄子》一书中有三次说到了西施,可见庄子也是个追星族。西施姓施,父亲是个打柴的樵夫,因家住施家村的西头,其女故名西施。西施长得很娇美,但有心口疼的毛病,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发作起来就手捂心口,皱眉咬唇,样子很俏皮,惹人爱怜。施家村东头有个丑女叫东施,她看“病西施”样子娇美也学着皱眉捂胸,结果更加难看,庄子把她叫做“东施效颦”。这两句话的意思联起来就是:毛嫱、西施,姿容姣美,皱起眉头都俏丽无比,笑起来就格外动人。
毛,金文是草与兽毛的象形,隶书定位毛。施,金文为旗杆,为蛇,旗帜飘扬。淑,篆文从水从叔(持戈而舞),本意为水清澈。姿,篆文从女从次(叹气),女子一种美好态势。工,甲骨文是工具的象形。颦,,篆文从频(河流挡路摇头)从卑(扇动),摇头皱眉,忧愁。妍,从女从幵,(研)。思考缜密的女子。笑,篆文从眉(高兴眉毛舒展)从夭(扭动身体欢呼),情感流露。
需要查询的字词
超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招”的本字,表示挥手。超,篆文超 (走,追赶) (召,招手),表示招手追赶。造字本义:动词,挥手呼叫着追赶。《说文解字》:超,跳跃。
骧
腾跃;昂首奔驰 骧,马之低昂也。从马、襄声。--《说文》 乃奋翅而腾骧。--张衡《西京赋》。注:"驰也。" 四骐龙骧。--左思《吴都赋》 千骑随风糜,万骑正龙骧。--曹丕《黎阳作》 载车奔兮马繁骧。--曹植《离友》 释
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睾声。--《说文》 释获。--《仪礼·大射仪》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 主人释服。--《仪礼》 又如:释绂(解下印绶。指致仕罢官);释褐(除去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即"作官") 纷
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散开。紛,篆文紛 (糸,丝) 分,散开),造字本义:动词,装饰旗帜的众多游丝迎风飘散。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现形。《说文解字》:纷,包藏马尾的套子。
利
利,甲骨文利 (禾,庄稼) (刀),像是用刀收割庄稼,镰刀与庄稼之间的两点,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说文解字》: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和的结果。”
俗
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欲”的省略。俗,金文俗 (人) (“欲”的省略),表示人的日常欲求。造字本义:名词,有七情六欲的凡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说文解字》:俗 ,地方流行的生活习惯。
佳
佳,金文--new/147jia/21jin00.gif)  (人) (圭,美玉),比喻美人如玉。造字本义:形容词,女子纯洁美丽温润如玉。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嘉”与“佳”近义,但有所不同,比如“嘉偶”强调配偶美好幸福的内在气质;“佳偶”则强调配偶美丽动人的外在形象。显然“嘉偶”较“佳偶”含义更深,用语正规。古籍中“嘉偶”与“佳偶”并用,但现代汉语中“佳偶”流行,“嘉偶”偏废。 《说文解字》:佳,美好。
妙
妙,miao,音庙。神妙也。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刘劭人物志》 淑
读音为shū,形声。从水,从叔,叔亦声。"叔"意为"捡拾豆子"。"水"与"叔"联合起来表示"在清水中捡拾豆子"。
淑,清湛也。--东汉·许慎《说文》 其何能淑。--《诗·大雅·桑柔》。按,清也。 又如:淑淑(清净);淑清(明朗;纯净);淑然(清纯的样子) "淑"假借为"俶"。善良;美好 《唐韵》殊六切,音孰。《说文》淸湛也。 又《尔雅·释诂》淑,善也。《诗·曹风》淑人君子。 又《集韵》昌六切,音俶。淑沑,水貌。 又与俶通。《仪礼·聘礼》俶献无常数。《注》古文俶作淑。
颦
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瀕”,表示面对挡路大河摇头皱眉。顰,篆文顰 (“瀕”,面对大河摇头皱眉) (卑,打扇子),造字本义:名词,内心失落的女子,无所事事地打着扇子,忧郁皱眉。《说文解字》:颦,涉水时紧张蹙额。
笑
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歪头扭腰,挥臂起舞。笑,籀文--new/050xiao/31zhou00.gif)  (口,嘴巴) (夭,扭着身体),表示因为快乐而身体扭动、嘴巴张大,发出呵呵声。篆文--new/050xiao/41zh00.gif)  (甲骨文“眉毛” 的变形,像张大嘴巴哈哈有声时的眼眉眯着的样子) (“夭”的变形,扭动身体),突出当嘴巴张大、发出呵呵声时的眼睛形态。有的篆文 用“颜” (脸)代替“夭” (歪头扭腰),强调“笑”的灿烂面容。有的篆文 则误将开心的眼眉形状 写成“竹” ,导致字形费解。造字本义:动词,因身理或心理受刺激,手舞足蹈并发出兴奋、快乐的声音。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夭”写成“天”。 白话版《说文解字》:笑,此字在《说文解字》中本来没有,是后来附上的。〖注〗臣铉等人案语:孙愐在《唐韵》中引用《说文》说:“笑,喜悦时发出的声音。字形采用‘竹、犬’会义。”然而孙只引用,并未阐述“笑”的会义的道理。现在俗体字都采用“竹、犬”会义。又臣铉等人又案语:李阳冰刊定的《说文》中,“笑”的字形采用“竹、夭”会义,并解释说:当竹林遇风,竹身会夭屈像人发笑的时候一样。但不知这样的解释是否合理可靠。
意译:
驴子、骡子,大小牲口受惊,能比最能跑的马还动作快;善良的人们遇到盗贼、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也会武力相向除之后快。并且办法风采异常丰富,吕布善射,宜僚善丸,嵇康善琴,阮籍善啸,蒙恬造毛笔,蔡伦造纸,马钧造水车,任公子善钓鱼。用各自的方式非常巧妙地,或为人解纷,或造福社会。这都不过是像毛嫱、西施美丽侧漏,自然而然,遮挡不住。
心得:
本周这段,连着上周最后一句。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 骇跃超骧。多么自然的事儿,条件反射,常,即为天理。是什么呢?后面讲的就是:只要你是个人,你就会惩恶扬善,你就会有勇有谋,有佳妙,有美丽帅气,你看西施,连十二指肠溃疡都那么美。没办法,成人了,就这样,挡不住啊。
这是爱人主义教育,仁心教育。
可以推知道,这些不用专门学,比如学如何把自己弄美丽。是个人就美丽,把人做好做正即可。不能本末倒置,当然也有另一层意思,这些不用专门学,比如学如何把自己弄美丽。因为是人才美,不因为美才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