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8|回复: 10

小迪的《学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9 15: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8-31 11:44 编辑

第一周第一天

一、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sǒu]闻,不足以动众;

二、查字并正音
1、发——“癹”是“發”的本字;“発”是“癹”的异体字;“㢭”、“��”、“彂”是“發”的异体字。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械打击。癹,甲骨文=(攴,手执标枪)+(步,助跑),表示在行猎或战斗中,手持标枪,双足飞奔,借助惯性力量投掷标枪,提高标枪对猎物或敌人的杀伤力。造字本义:动词,在奔跑追击中投掷标枪或射箭。
2、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
3、宪——金文(即“害”的省略,即“割”的本字,割舌酷刑)+(目,眼睛),表示施行抉目极刑,惩戒不法之徒。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时代对违犯国家最高法令者施以抉目剖心的极刑,以震慑万民。
4、求——“求”是“裘”和“俅”的本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求,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
5、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
6、良——“良”是“琅”的本字;“瑯”、“郎”、“廊”都是“琅”的异体字。良,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宫殿两侧迂回曲折的游廊。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精美的玉砌廷廊,是古代帝王侍卫、侍从、顾问、医师等听候召唤的所在。
7、謏——“謏”是“��”的异体字。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叟”的异体字,表示老年男子。��,篆文=(言,劝说)+(叜,即“叟”的异体字,老年男子),表示老人劝说后生。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对后生唠叨劝诫。象形网将“謏”的主音标注为sǒu。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追击射中人们对安全的忧患和以惩戒不法之徒的极刑,把安祥亲和与迂回曲折的心术当成抵御风寒的毛皮外衣一样穿在身上而吉祥,这样足以成为有智慧的人向后生唠叨劝诫,让后生耳闻,但不足以撼动广大百姓。

五、阅读心得
个人与集体对立又统一,所以要合在第三方上: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30 18: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第二天

一、原文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二、查字并正音
1、就——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表示手在屋顶忙碌,意即高层建筑封顶完工。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
2、贤——“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
3、体——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身,身子)+(“豊”的简写,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
4、远——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
5、化——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头朝下的“人”,入土、入葬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
6、成——成,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
7、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欲”的省略。俗,金文=(人,世人)+(谷,即“欲”的省略),表示世人的日常欲求。造字本义:名词,有七情六欲的市井凡人。
8、学——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是“六”的简写,即“庐”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成就德才超群的管理人才,把德才装进身体里长途出行,足以撼动广大百姓,但不足以化掉百姓的蒙昧。君子如果想要化掉百姓的蒙昧、武力征服世人的嗜欲,必须专注地经由学(像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那样)才能引导百姓领悟道理。

五、阅读心得
养志积德不仅为了自己吉祥,还为了我们的共同体吉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必须散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31 11: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9-2 12:53 编辑

第一周第三天

一、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二、查字并正音
1、琢——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啄”的省略,表示鸟类用尖利的喙敲、剔食。琢,篆文=(王,玉)+(豖,即“啄”的省略,用利喙剔食),比喻用利器剔刻玉石。造字本义:动词,用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玉石。
2、器——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犬”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3、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4、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
5、建——建,甲骨文=(凵,柱洞)+(三点,代表泥沙)+(才,房柱与横梁,借代房架)+(丮,即“执”的本字,抓持)+(止,即“趾”的本字,脚板),表示众人七手八脚地合力将房柱立于柱洞后,为柱洞填土加固,在房柱上架上横梁,搭起新房的骨架。金文=(“爪”的变形,抓持)+(午,即“杵”的本字)+(廾,双手持握)+(土,土墙或地板)+(丮,即“执”的本字,抓持),表示众人参与的筑墙夯地的造屋活动,表示双手持握杵棒夯地。造字本义:动词,立柱架梁,筑墙造房。
6、君——“尹”是“君”的本字。君,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
7、先——“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的本字,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玉不被用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就不能成为像内脏组织一样的有用之物,人不通过反复模仿和操作,就无法谈论和传授在道中行走的规律。所以,古时候的君王在建设有独立军政体系的国家、向百姓发号施令对百姓进行管理时,要抢先实现引导、启发百姓的心智。

五、阅读心得
天地君亲师,之所以把老师与天地君亲放在一起,是因为老师在做把人雕刻、打磨成有用之材的重要事情,关系着国家军政管理。


【师说】
发虑宪,求善良,跟随流行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勤政
勤政是做官的人的事
不做官的人的勤政是什么呢?
认真学习、认真生活、认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这是从流俗的角度上讲
这只是个表面现象,在现代人这里容易流于口号
落实到人的精神操作上,是什么呢?
发,主动追索;虑,对不安全不吉祥因素的心中不放;宪,最高的准则和惩罚。追索人们对安全担忧和对极刑恐惧的最终解除,以确保吉祥(发虑宪),把提供美好的服务当衣服穿在身上(求善良),
足以让年轻人听你唠叨劝诫(足以謏闻),但不能撼动更多的人(不足以动众)。
发虑宪,求善良,跟随流行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勤政
謏闻,一个在这里说(謏),一个在这里听(闻)。就像是“问答”,一问一答的组词逻辑
謏闻的输出在于謏,接收端的接受在于闻
按照乐记的架构,输出的謏,在接受者那里,是以声的形态存在的“物”,等待接受者去“感”
感物而心动
言教
好好干干得好(发虑宪,求善良),有人听你讲一下有效的工作经验 (足以謏闻)

化民成俗是一件什么事?
不光是治国平天下需要化民成俗
齐家需要,修身需要
格物需要,致知也需要
正义需要,诚心也需要
正诚格致修齐治平,每一样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系统工程,是正对系统的工程。系统都有民,这些民都需要化,都需要成俗
都需要通过办学教学来化民成俗
我们读书会是一种微型办学,也是一种化民成俗
谁化谁,化成什么样
需要考证
具有教化内容的活动很多很多,甚至像吃饭午睡之类的,都是教化
所以化民成俗,不是个神秘稀少的事儿
比如,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
是教化吧
化民成俗,即所谓教化,是治人、治事、治职、治务、治学的基本方式
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也是人的基本功能
教化,需要好好干把事干好(发虑宪,求善良);需要以身入局,亲之承之(就贤体远);需要有所生有所死,造就一个有稳定的、可以预见的输出的系统(化民成俗)
需要人能听你说(謏闻),需要人能跟你走(动众),需要人能把心跟你齐(化而成俗)
化民成俗,之常见,之普遍,之基础,犹如制器用器(比如服装鞋帽锅碗瓢盆都是器)
这是中国人,华夏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世界的态度
也是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的基本方法——化
化——让一些生让一些死,从而成器
化,教化,制器也
器与器不同,玉器要琢,人器靠学
学,这种制器方法,包含了自己先做(发虑宪求善良),包含了亲承(就贤体远),包含了有所生死(化),包含了有人听你说(謏闻),包含了有人跟你走(动众),包含了有人把心弄成跟你一样(成俗)。中国人就讲究一个学,活到老学到老
万能的学
这大概已经指出了学记的中心思想了
定义了学了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在讲家庭教养和未成年人教养,我们会提到性正志德,也就是童蒙养性、幼儿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性正志德也是学啊
就是说,怎么学啊?性正志德
这是我自己在这里想,那么学记怎么继续往后讲呢
就贤体远,我理解为,把自己当成圣贤之人(贤人就位),用共情的方式亲自把我和理解由近及远
以德怀远

吴迪星
后面半句“用共情的方式亲自把我和理解由近及远”没有太明白
陈刚 9/2 08:36:31
@吴迪星这是一个比较难搞和关键的环节
“用共情的方式亲自把握和理解由近及远
既讲方式又讲范围,还讲内容
这个信息量大了不容易把握,这是一难
有些方式不熟悉,是另一难
共情的方式,听说很多学习和练习都可能很多,不一定真正熟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31 14: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9-3 17:42 编辑

第一周第四天

一、原文
《兑[yuè]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并正音
《兑命》是《尚书·商书》中的一篇。“兑”是“说”的通假字,读作[yuè],指傅说(商朝贤相)。
1、念——“唸”是“念”的异体字。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吟”的本字,表示低吟。念,甲骨文=(倒写的“口”,表示低头言语)+(心,惦记),表示挂在嘴上,放在心上,情感难舍。造字本义:动词,因惦记怀想而自言自语。
2、终——“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系”),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
3、始——“㚸”是“始”的异体字;“媤”是“㚸”的异体字。始,金文=(即“姒”的本字,生育男婴而荣升的宠妃)+(口,发话、指令),表示发号施令的宠妃。造字本义:名词,为帝王首生男婴、获得后宫话语权的宠妃。
4、典——典,甲骨文=(册,权威古籍)+(双手,捧持),表示双手奉持权威古籍。有的甲骨文加“等号”(二者相重复,即两相等同),表示“先贤著作评判标准”,强调圣贤古籍在是非评判中的标准依据意义。造字本义:动词,主持事务的官吏双手恭敬地捧着古哲先贤的著作,以之为据进行判断和评价。
5、于——“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倒写的“口”,撮口吹奏)+(像有吹嘴的“L”形的复杂管乐器)+(有握柄的吹奏乐器),表示乐师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其中“于”表示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造字本义:动词,吹奏乐音婉转起伏的竽管。
6、命——“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朝下的“口”)+(㔾,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居高临下地对下级发话。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傅说作出权威性指示:在与学相依相处时,完成一段学习任务的时仍然要把学习挂在嘴上、放在心上,首次因学习获得话语权时仍要以古哲先贤著作为据进行判断和评价。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教学为先)吧!

五、阅读心得
学习是件非常慎重的事,不可终止,不可以己为典


【师说】
玉跟人类成为朋友,是他的重要经历。但他必须经过雕琢成器
人在天地之间和天下万类共事,也是人这个物种的根本经历
要完成这个经历必须要知道
每一个具体的环境,对加入其中的东西,都会有要求,必须要成个器
不是那个器,就会被那个地方赶走或者化育
人在成为人这个器之前,是不符合一个一个的具体环境要求的,所以肯定会被化被育被教,所谓教化,所谓学。
教化育的发起者是拿一个一个的环境要求,所谓道
所以人要知“道”
所以自古以来,但凡想在自己的环境中搞一个势力范围,就必须要组织人学道
学道的目标是:让自己这个势力范围本身不是一个单独的势力范围——同于天地,不和天地闹别扭
这样才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学,是中国人的本质,活到老学到老。以学立身、以学立家、以学立国、以学平天下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所以兑命说: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人类的一切活动,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到人类覆灭的那天为止,都只不过是一件事“学”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所以我们在家庭教育课程中运用了一组概念,叫做人事职务学
我们的学,是如此博大精深,如此包罗万象囊括一切,千万不要把他简单化的把握,以至于搞成现在目前这个样子
人类的学的起源,被区分为这样几个类型:西方主流族群的学,是1+1=2的学
日本人的学1+1=1
中国人的学1=1+1
这些源上的学,流到现在,在西方主流已经演变成了,不用学了
想怎么样怎么样,一句话的前半句都可以喝后半句不协调
这很糟糕了,已显灭绝之象了
这需要有人出来办学,而办学的直接目的肯定是建国君民
根本目的则是学以知道,学以和天下合天地
有此见到统治和建国搞小团体“分裂”的必要性
这些分裂包括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说:诚正格致修齐治平,这每一项都是建国,都是君民,也都是学
学=“分裂”=建国君民=和天下合天地

子君
@陈刚学=“分裂”,这个可以理解为像道儒法,儒家法家以道为源头开始分到各个层面,所以学习就是把源头的东西,应用到各个层面各个部分的“分裂式应用”吗?
陈刚
@子君 可以这样理解。我本来想表达的是人群和空间上的“分裂”,就是诚正格致修齐治平的对象,心意物知身家国天下,他们本身就是分裂出来的——学习主体的分裂。你把他理解成道的分类学习——学习对象的分裂,也是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9-4 19:28 编辑

第一周第五天

一、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二、查字并正音
1、嘉——甲骨文=(来,麦子,借代谷物)+(豆,即“鼓”的简写)+(力,极力),表示竭力击鼓庆丰收。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为丰收、嫁娶等重大美好事件举行祭祀庆祝时,竭力吹笙击鼓,狂欢礼赞,称颂祖先与神灵的恩典。
2、弗——弗,甲骨文=(乙,即“纪”的本字,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表示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造字本义:动词,捆绑箭支、枪矛、干戈,表示休战。
3、食——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食,甲骨文=(朝下的“口”,低头吃东西)+(皀,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表示低头吃饭。造字本义:动词,津津有味地进餐。
4、旨——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食匙。旨,甲骨文=(匕,食匙)+(口,嘴巴),表示取食品尝。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嘴巴)写成“甘”(品尝),突出“品尝”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用匙子取食放在嘴里品尝。
5、有——“又”是“有”的本字。又,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手张开,有所抓持。当“又”的“持有”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又”的字形基础上再加“夕”(肉)另造“有”代替,突出“手持肉食”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手持肉食。
6、至——“至”是“到”的本字;而“到”是“倒”的本字。至,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倒写的“交”(“交”的甲骨文像一个人叉腿而立)下面加一横表示地板或床铺的指事符号,表示与站立相反的姿态,即倒地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中,倒卧休息。
7、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祭祀、庆祝上虽有肉食,如果不虔诚地吃下食物,就不能通神延续祖先的精神;虽手持回家返道的常识,但捆绑住了学就无法谈论和传授道的安祥。

五、阅读心得
不做起来不做好,道理只会停留在头脑里,不能真正改变人的心德结构,那么输出仍然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建设性。


【师说】
“学”是贯穿一切时空的终极法则
“学”是“化民成俗”与“成器知道”的唯一途径
“学”是华夏文明特有的生存与发展模式
念终始典于学,出自《尚书·兑命》,其含义远不止于“自始至终常常想着学习。这句话是华夏文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晶。
今天任务:(第五天)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今天这点内容,好像在对比食与学,以食喻学,从而再次定义学
进一步定义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第六天

一、原文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二、查字并正音
1、然——“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月,即“肉”,借代兽肉)+(犬,猎犬,借代狩猎)+(火,火堆,烧烤),表示烧烤猎物。在远古时代,烤制熟食是生存能力突破性的一大进步,所以“然”也表示“合理、正确”。造字本义:动词,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
2、后——後,甲骨文=(糸,捆绑)+(止,即“趾”的本字,脚趾,借代脚板),表示双脚被捆绑,只能小步前行。造字本义:动词,双脚被捆绑的战俘或奴隶,缓慢而不情愿地跟着前面的押送者。
3、教——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组交叠的算筹。教,甲骨文=(爻,算筹)+(子,蒙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训导孩子学文化、做算术。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学文化、作算术。
4、困——困,甲骨文=(囗,石砌的花池)+(木,树),表示接近根部的树干被地面上石砌的池子限制,生长受阻。籀文=(止,阻止、限制)+(木,树),表示抑制树木生长。造字本义:动词,树干被砌石圈死,生长受阻。
5、自——“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
6、反——“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岩石)+(又,抓),表示手抓岩石,即攀岩、攀崖。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
7、强——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因此,领悟学习经过像肉被烤熟吃到肚子里一样慢慢消化琢磨后,就能谈论传授不能征伐不义的教训,严格训导人们学文化经过像肉被烤熟吃到肚子里一样慢慢消化琢磨后,就能谈论传授人心被圈死时的阻碍。
谈论传授不能征伐不义的教训,又能像肉被烤熟吃到肚子里一样慢慢消化琢磨而自然翻过心里的大山;谈论传授人心被圈死时的阻碍,又能像肉被烤熟吃到肚子里一样慢慢消化琢磨而自然强大得让人觉得震撼。

五、阅读心得
学的结果是自反自强。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实现自反自强,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没有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9-6 22:10 编辑

第一周第七天

一、原文
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命》曰:“斅[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查字并正音
1、相——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
2、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籀文=(头发)+(发簪)+(人),强调头发。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3、斅——“斆”是“斅”的异体字。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通过模仿训练获得知识与技能。斆,金文=(學)+(攴,持械打击),表示对学习不佳者实施体罚。造字本义:动词,体罚、教训,指导孩子学习。
4、半——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分”的本字,表示分割。半,金文=(八,即“分”的本字,分解)+(牛,耕畜),表示剖牛。造字本义:动词,将杀好的牛分解成两部分。
5、谓——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喟”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謂,金文=(言,说话)+(胃,即“喟”的省略,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不发不快的评论。
6、曰——曰,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口”的上方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嘴巴的动作。造字本义:动词,开口说话。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所以说:自己领悟学习又严格训导人们学文化,能促使自己处于预警放哨的状态而能像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一样智慧。傅说作出权威性指示:指导别人学习与自己学习是原本一体而分解成的两个部分。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教学相长)吧!

五、阅读心得
教也是学,学也是教,如果不能形成这样的通路,那就意味着其中存在着问题。


【师说】
在论述了教学的功能之后,教学这个事儿,还有很多需要关心的
比如教学这个系统有些什么构件,教学有些什么参加者,教学运行进程环节是什么等等
可能比较当务之急的,是要从操作本质上讲述教学是个什么
从本体上本质上把握教学
昨天的内容,以食喻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就像吃东西
吃东西是中国人的大礼
吃东西是要吃出个“旨”来的
不是吃个口腹之欲就算了
食得其旨,道得其善
善,合道为善
食需要消化,广义的消化,包含对全部“旨”的消受
道需要通过“学”,成为人德(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人德内容的根本之处在于,道之善,也就是按照那个过程做下来,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合着道来了
道之善:道之合,合之道
就是一个操作进程或者规程
既会做又会讲,讲的和做的一致叫知
学而知道之至善,这叫学
食而知佳肴之旨,这叫 食
这基本上就勾勒出了教学的流水线了
在这条流水线上最重要关键的是什么?
食中有旨,学中有道
食了才能得旨
学了才能得道
学才知有道未得
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缺德
缺啥呢
啥不足呢
不能謏闻,跟别人讲不出个啥;不能动众,走不进别人心中,更不能为别人安神(化)
学了,才知道自己不能做的那么多
有人教,才有人从教者的视角,感知到的你是怎么卡着的
教者也会遇到学者的不足对自己的围困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能翻越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被困在什么地方,才能够解困得强。
所以,学这件事情的进程,最基本的面向是:学得有教,教学之间是直接交互作用的
不足与困,学之枢
学与教者,各半
三段来自AI的文字,来源于三个调教,材料相同
读到现在,大家是不是开始感觉到了:学记,不简单
教学相长,教与学轮流蹲在树上望着对方“长”
为什么要蹲在树上呢
是哈,为什么要蹲在树上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第一天

一、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ì]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zhòng]年考校。

二、查字并正音
1、塾——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熟”的本字,表示悉知、完全了解。塾,篆文=(孰,即“熟”的省略,悉知)+(土,厅堂),表示悉知堂。造字本义:名词,朝庭宫门外两侧的堂屋,是臣子官僚等候朝见皇帝时在此更衣整装,提前熟悉朝见时要应对的问题。
2、庠——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祥”的省略,表示安祥。庠,金文=(宀,房屋)+(羊,即“祥”的省略),表示安祥之屋。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供朝廷官员退休后安祥怡养的地方,可谓先秦时代朝廷官员的养老院,后来演变成官方请博学尊长集中调教孩子的学校。
3、术——“术”是“遂”的假借字。《礼记》郑玄注明确解释:“‘术’当为‘遂’,声之误也。”古代“术”(音suì,与“遂”同音)与“遂”因音近而通假。
4、序——序,金文=(厂,开放型建筑)+(与“良”形似,像主屋朝向不同方向的回廊),表示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一种既可遮风蔽雨又可欣赏风景的附属建筑。造字本义:名词,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
6、比——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字形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
7、入——入,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盒盖向下,表示收存物品,加盖封藏。造字本义:动词,收存物品,加盖封藏。
8、考——攷,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巧”的本字,表示灵巧工具。攷,篆文=(丂,即“巧”的本字,巧具)+(攴,持械打击),表示手持灵巧器具敲击乐钟。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乐钟铸造匠或乐师敲打、叩击乐钟,试音调音。
9、校——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叉腿而立。校,甲骨文=(交,叉腿而立,借代双腿)+(木,桎梏),表示用桎梏连锁双脚,使双脚不能自由活动。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用来将两脚连锁的桎梏。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古代教育体系中,每家(最小单位)设有让孩子提前熟悉需要应对的问题的塾,每党(五百家为党)设有官方请博学尊长集中调教孩子的庠,每遂(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设有像侍卫、侍从、顾问、医师等听候召唤的良一样的序,国都设有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学。每年均有学生进入学校(或升学)收存,每隔一年会对学生进行敲打试验而调校纠正。

五、阅读心得
家塾→党庠→遂序→国学,德性逐渐提升,心舍逐渐扩大,“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就求到善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9-7 21:18 编辑

第二周第二天

一、原文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二、查字并正音
1、视——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告。視,甲骨文=(示,祭告)+(目,看),表示祭告而且察看。造字本义:动词,向神祭告时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
2、离——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擒”的本字,表示捕鸟。離,甲骨文=(隹,飞鸟)+(禽,即“擒”的本字,捕鸟),表示用网罩抓捕飞鸟。造字本义:动词,鸟儿落入猎人抓捕的网罩。
3、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
4、业——業,金文=(辛,刑具)+(去,出门劳作),表示在严酷监督下劳作。造字本义:动词,奴仆在严酷管理下艰辛劳作。
5、博——“博”和“搏”在金文字形中原本是一个字,从篆文开始分化。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缚”的本字,表示捆绑。博,甲骨文假借“尃”。尃,甲骨文=(像线绕在纺砖上)+(又,抓),表示抓住并捆绑。博,金文字形多样化,都强调武力拼杀、绑获对手:金文字形 =(十,盾)+(尃,即“缚”),表示武力拼杀,捆绑俘虏。造字本义:武力拼杀,捆绑俘获敌人。
6、取——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
7、小——“小”是“沙”的本字;“少”和“小”同源。小,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三(众多)颗细微的沙粒。造字本义:名词,细微的沙粒。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入学一年之后,仔细察看学生是否落入真理经典的网,有没有对心之所向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三年之后,仔细察看学生在艰辛劳作之下是否也能恭肃,是否能和上人群的节奏歌唱;五年之后,仔细察看学生是否如武力拼杀一般进行演练,如亲身率军伐战;七年之后,仔细察看学生能否正确商讨评说练习得来的知识与经验,是否能与同学协力互助取得功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

五、阅读心得
学以致用,而用的表现形式往往与现实进行战斗,学习本身就是一场内心的战斗。然而这样的学习在文中却如沙粒一般细微常见,小成而已,挺汗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第三天

一、原文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二、查字并正音
1、类——“頪”是“類”的异体字。類,金文=(米,借代谷物、植物)+(犬,借代动物、野兽)+(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
2、通——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王宫禁城周围高墙夹道、出口众多的专用道。为了确保帝王出行时可“见天光”,甬道必须保持半开放的“露天”状态;为了在“露天”状态下保证帝王的安全,甬道两边的护墙必须建到足够的高度;为了确保帝王可以畅达禁城各部,高墙甬道必须有众多的出口,与其他甬道连结。造字本义:形容词,道路纵横相连,可畅行无阻。
3、达——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
4、强——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
5、立——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的脚底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站在地上。造字本义:动词,站在地上。
6、大——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九年之后,对难以辨识的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外形相似的动物能传授相应的经验,能触类旁通而通达万物;如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站在地上而不攀岩翻山般地稳重自持,就可以称之为大成。

五、阅读心得
可以把大成理解为成人标准,认知上能触类旁通而知天下事(通达),精神上不反自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9-8 13:28 , Processed in 1.081201 second(s), 17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