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2-6-18 23:12 编辑
第一周任务
查字(每天不少于10字)、正音、背诵、翻译、理解联想事例。
第一天
捭阖第一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一、查字正音
粤:[yuè] “粤”与“雩”同源,后分化。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竽”的本字,表示吹管乐器。粤,金文  (雨,代天象) (于,即“竽”本字,乐器),表示奏乐祈雨。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雨”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于” 写成“亏” 。造字本义:动词,祭祀奏乐,祈天降雨。俗体楷书 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与“于”的第一横 合写成 ,同时也误将正体楷书的“于” 写成 。
《説文解字》:粤,于也。审慎之词也。从于,从寀,会意。《周書》曰:“粤三日丁亥。”
若:“ ”是“若”的本字;“若”是“喏”的本字;而“诺”是“喏”的异体字。 ,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长发柔顺的人 ,一手持梳 (匕)、一手扶发 (又),梳理头发,显示女子特有的柔顺形象特征。有的甲骨文 将柔顺飘扬的头发形象 写成“屮”状的 ,省去表示梳子的“匕”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若”加“口” 写成会义字:  ( ,整理长发的柔顺女子) (口,应答),表示女子顺从应答。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长发的“屮” 写成“艸” ,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廾” 简化一只手“又” ,字形面目全非。造字本义:动词,女子顺从答应。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草字头“艹”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当“若”的“顺从答应”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喏”代替;或再加“言”另造“诺”代替。当“若”从动词“像、有如、与……一致”引申出代词“如此,这样,这么,那么”后,俗体隶书 加“人” 另造“偌”代替。
稽: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品尝美食。稽,金文  (旨,品尝美食) (頁,头脑,省思、审察),表示代尝并审查食物的安全性。籀文 在“旨” 的中间误加一横 ,并将金文字形中的“頁” 省略成“首 ”。篆文 省去“頁” ,加“禾” (稻米,代粮食),强调代尝食物;同时在“旨” (品尝、试吃)上加“尤” (特别),表示有安全针对性地品尝试吃。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忠臣为帝王的日常食品代尝检查,以身试毒,排除帝王饮食的安全隐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粤若稽古:意在强调捭阖是历史经验的遗留,借托古以自重。粤若,发语词,无义。稽,考。若,顺。
阖: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上盖子。闔,籀文  (双手) (宀,房屋,借代房门) (盍,合上盖子),表示手拉两扇门板,把敞开的门合上。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双手 ,将籀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门”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拉合两扇门板,关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阖”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简化成“门” 。
《説文解字》:闔,門扇也。一曰:閉也。从門、盍聲。
名:名,甲骨文  (口,叫喊) (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 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 写成月牙形的 ;有的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夕” 写成 。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 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字”。
《説文解字》: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命:“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  (朝下的“口”) (㔾,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居高临下地对下级发话。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 再加“口” 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㔾” 写成“单耳旁” 。
《説文解字》:命,使也。从口,从令。
筹:壽,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生生不息,年高、岁数大。籌,篆文  (竹,签条) (壽,数量多),表示大量竹签。造字本义:名词,用来计数的大量的竹签。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筹”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壽” 简化成“寿” 。在汉字结构中,“寿”多有“大、多、广”的意思:聚签为“筹”;广田为“畴”;大浪为“涛”;大帐为“帱”。
《説文解字》:籌,壺矢也。从竹,壽聲。
策: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刺”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  (“竹”的变形) (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説文解字》:策,馬箠也。从竹,朿聲。
朕:甲骨文  (双手掌舵) (舟,船只),表示船夫双手把持的船舵。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双手掌舵的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船舵的 写成“火” 。造字本义:名词,船舵。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月”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关” 。由此,金文字形中表示双手掌舵的 ,演变成楷书字形中的“关” ,字形面目全非。
《説文解字》:朕,我也。闕。
司:“司”与“后”同源,后分化。司,甲骨文  (卜,权杖) (口,问审),表示问审判案。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继承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掌权执法,判案施刑。隶化后楷书 继承篆文字形。有的金文 加“爪” (即手)、 (打结的乱丝)、 (十,“又” 的变形,表示用手抓),用双手解开乱丝,比喻庭审理清案情。当“司”的“掌权执法”本义消失后,篆文将“司”反写成“后”,表示母系时代掌握第一权力的女王。
《説文解字》:司,臣司事於外者。从反后。凡司之屬皆从司。
能:“能”是“熊”的本字。能,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突出了大型猛兽的大嘴 和利爪 。繁体甲骨文 将兽嘴“口” 写成 ,将兽爪 写成三个“爪”和一个“止”构成的 。金文 将猛兽的头写成 ,将猛兽的大嘴 写成“月” (长满利齿的大嘴)。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 写成“以” 和“月” 构成的 ,将金文字形的熊爪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熊,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游泳的食肉猛兽。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熊爪 写成 。俗体楷书 将由两个“匕”构成的熊爪 写成“长” 。在远古中原没有狮子称霸的丛林中,既可上树,亦可下水的熊,堪称所向无敌的食肉猛兽,于是“能”由“食肉猛兽”的名词本义,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不可阻挡的、有行动力的”。当“能”的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火” (烧山)另造“熊”代替,表示凶猛可怖、常常不得不火攻捕猎的猛兽。
《説文解字》:能,熊屬。足似鹿。从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
伎: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技”的本字,表示巧能。伎,籀文  (人) (支,即“技”,巧能),表示有一技之长的人。造字本义:名词,古代表演百戏杂技的艺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常假借“伎”代替“技”。
《説文解字》:伎,與也。从人,支聲。《詩》曰:  人伎忒。
巧: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 像有握柄的吹管或号角。金文 有所变形。古籍中有时以“丂”代“巧”。巧,篆文  (工,灵便多用的匠具) (丂,报警、传令的吹管或号角),表示富于智慧的匠具和号角。造字本义:名词,高度智慧所创造的劳动、通讯工具。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説文解字》:巧,技也。从工,丂聲。
二、翻译
考察古代的历史,圣人是天地间芸芸众生的主宰。圣人能够根据阴阳开合的变化来创造万物,并给万物命名,圣人知道万物生死存亡的关键,谋划自然万物从产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并能深入到人的内心,看见人内心的细微变化,掌握背离死亡趋向生存的规律。所以,圣人在天下,从古至今,他的道是恒一不变的。
万事万物的变化虽然是无穷无尽的,但是都以避亡趋存作为它们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表现为柔,有的表现为刚;有的表现为开,有的表现为闭;有的表现为弛,有的表现为张。因此,圣人掌握了阴阳两种枢纽,就能审察万事万物的先后,度量万物的才能,比较万物各自的短长。
三、理解联想事例
或许圣人并非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他们或许就在我们中间;他们不仅凡事为人先,而且替众人谋划,深入人心。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一个圣人,不要把他封闭,不要无视他,他自然会合天道。
第二天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一、查字正音捭阖 bǎi hé,意思是开阖。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并且运用在其游说术中。
捭:两手横向对外旁击
阖,本义为门扇,理解为动词时,解释为关闭。通常与其反义词“捭”联系在一起。理解为形容词时,是总共的意思,如《汉书·武帝纪》记载“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
1、贤:“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  (臣,官吏) (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再加“貝” (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臤”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 简化成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古籍多以“贤”代替“臤”。古人称大臣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説文解字》:賢,多才也。从貝,臤聲。
2、智:“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  (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 (口,谈论、传授) (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省去“干” ,简化字形。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 再加“曰” (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曰” 写成“白” (说明),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干” 写成“亏” 。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 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亏”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白” 写成“曰” 。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説文解字》:智,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
3、愚: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面具。愚,金文  (禺,像手持面具) (心,困惑),表示戴上面具装神弄鬼,使人困惑。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戴上面具装神弄鬼,使人难以判断共真实面目,故意欺弄不知情者。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禺”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未见世面为“蒙”;内心黑暗为“昧”;缺乏心智为“愚”;无知且钝为“蠢”。
《説文解字》:愚,戇也。从心,从禺。禺,猴屬,獸之愚者。
4、勇: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使、操作。勇,金文  (用,使,操作) (戈,武器),表示英武之士,敢打敢拼,无所畏惧。有的金文  (甬,“用”的误写) (力),表示农业时代在家庭里起关键作用的大力壮丁,敢做敢担。篆文字形有的从“心” ,强调胆大无惧;有的从“力” ,强调力大敢为;有的从“戈” ,强调英武无敌。造字本义:形容词,力大胆大,敢做敢担,无所畏惧。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
《説文解字》:勇,气也。从力,甬聲。  ,勇或从戈用。恿,古文勇从心。
5、怯: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离开、逃离。怯,篆文  (犬,恶狗) (去,逃离),表示躲狗而逃。造字古人发现,“怕狗”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经典的“胆怯”场面。篆文异体字  (心,怕) (去,逃离),突出因心理恐惧逃避。造字本义:动词,因惧怕而想逃避、畏缩。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説文解字》:㹤,多畏也。从犬,去聲。怯,杜林說,㹤从心。
6、差:“差”是“搓”的本字。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麦”的本字,表示麦穗。差,金文  (来,即“麦”的本字,麦穗) (又,抓持) (工,巧具),表示手持麦穗在脱粒器上搓转。籀文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庄稼谷穗在脱粒器具上拍打或搓转,使谷子脱粒;脱粒器上有众多高低长短、错落不齐的尖齿。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麦穗状“来”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左” 写成 。当“差”的“搓穗脱粒”本义消失后,隶书 再加“提手旁” 另造“搓”代替。
《説文解字》:差,貳也。差不相值也。从左,从  。  ,籀文差从二。
7、贱: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戈相加。賤,篆文  (貝,贝壳) (戔,刀戈相加),表示用刀、戈破坏贝壳。远古时代完整的贝壳曾经是可流通的货币,而贝壳的碎块没有货币功能。造字本义:动词,毁坏贝壳,使其失去货币价值。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戔”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贱”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戔” 简化成“戋” 。
《説文解字》:賤,賈少也。从貝,戔聲。
8、贵:貴,甲骨文  (双手,抓、捧) (土,故土),像双手 捧着泥土 。有的甲骨文 增加“宁” (即“贮”,存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性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土的崇敬与珍爱。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宁” 写成不知所云的“人 ”,并用“貝” (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 ,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的神圣“价值”。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臾”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
《説文解字》:貴,物不賤也。从貝,臾聲。臾,古文蕢。
9、牧:牧,甲骨文  (持械打击) (牛,力畜),表示鞭打驱赶牛羊。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调整了结构顺序。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牛”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攴”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放养牛群。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牛” 写成 ,牛角形象消失,将篆文字形中的“攴” 写成“反文旁” 。古人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
《説文解字》: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
10、异: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  (巳,胎儿) (双手抱持),表示手抱婴儿。造字本义:动词,送养或遗弃不正常的婴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由于“异”和“異”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古籍常常将“异”和“異”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异”合并代替“異”。“尤”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是不正常的婴儿。
《説文解字》:异,舉也。从廾,㠯聲。《虞書》曰:“岳曰:异哉!”
11、周:周,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定领域的空间 内,进行反复的纵横切割划分 ,形成众多相对独立的、封闭的较小区域 。有的甲骨文 写成指事字,字形在纵横划分的若干区域 内加上几点指事符号 ,表示在划分的封地内耕种生产(参考“画”即“劃”*)。远古时代的天子取得天下之后,划分出若干领地,由众多宗亲诸侯封而建之,以期巩固政权。简体甲骨文 将纵横划分的封地 简写成“田” 。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加“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闭的圈)写成会义结构:  (封地而建) (口,封闭的圈,围墙),表示封地而建的界墙。有的金文 省去四点指事符号。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封建”的字形 写成“用” 。造字本义:名词,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用” 写成 ,“田”形若隐若现。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説文解字》:周,密也。从用、口。
12、密: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密,金文  (宓,无战争动荡的、太平安定的) (山,深岰),表示没有战乱之忧的、太平安定的山岰。远古时代追求和平的人们,为逃避战乱而避隐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岰。有的金文 将戈戟堆 写成“二” 和“戈” 组成的“二戈” 。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二戈” 写成“必” ,导致本义线索消失。造字本义:名词,与外界俗世隔绝、无战乱之忧的大山深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宓”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山” 写成 。
《説文解字》:密,山如堂者。从山,宓聲。
二、翻译:
人的禀性是有差等的,有的是德才兼备的贤人,有的是无德无才的不肖之人;有的人智慧,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怯懦。根据每个人禀性,分别采用或捭或阖、或进或退、或贱或贵的方法和手段,顺应每个人的特点来驾驭他。如果要弄清对方是有还是无,搞清对方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方法是顺着他的爱好和欲望来推测出对方心里的真实意图。可以暗暗排查对方言辞,然后依据已知情况反问过去,以得其实情,了解到他的旨意;先“阖”后“捭”,从中得到利益。
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不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而将它隐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当己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等与对方完全相同的时候,就可以公开显示给对方看;当己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等与对方不同的时候,就不能公开。上述方法可用还是不可用,首先是要搞清楚对方的考虑和谋划,来探究己方与对方是同还是异。是离是合须等待时机,先从对方的意愿来尽量满足他,然后适时而动。如果要用“捭”的方式,一定要做到周到;如果要用“阖”的方式,一定要做到严密。周到、严密还要注意隐蔽,隐蔽的最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三、理解联想事例
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与其所追求的目标,可审定其志意,与此人之交是进是退是捭是阖,也要结合自己的目的及与之关联的方向。
从家庭教育方向上说,与孩子的交流,亦要审定其实其虚实,随其嗜欲见其志意,扬其志、抑其痔,虚其心,实其意。写着写着,感觉就是在说自己,养孩子的过程也是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
今天的提问:
本节讲牧人,就是像放牛一样牧人,而人分三六九等,三教九流。问题是,贤、不肖、智、愚、勇、怯之人,怎么牧?
道者,变化无穷,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故有贤、不肖、智、愚、勇、怯之人,他们各从阴阳。是捭是阖,重点在审定其虚实,做法就是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以其欲来判断其利。是捭是阖,是进是退,是贱是贵,同样也要跟自己的目的想比对。
第三天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一、查字正音
料:料,金文  (米,谷物、粮食) (斗,量器),表示用斗量米。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用斗测量米的体积,量米而炊。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斗” 写成 。《説文解字》: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讀若遼。
结: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結,篆文  (糸,绸带) (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红绸带。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结”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 《説文解字》:結,締也。从糸,吉聲。
度: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庶”省略,即为“庶”的上半部,表示石块。度,甲骨文  (石,即“庶”的省略,石块、石料) (又,抓持、测量),表示建筑施工时设计师或石匠测量、评估石料。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庶”的省略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测量、评估石料。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説文解字》:度,法制也。从又,庶省聲。
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  (吕,代表伴侣) (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  (虍,代表虎豹猛兽) (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 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楷书 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 省略成“心” 。《説文解字》: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权: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勸”的省略,表示上级勉励下级。權,金文  (木,杖) (雚,即“勸”的省略,上级勉励下级),表示手杖所代表的上对下的支配资格。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勸” 省去“爪” ,简化为“雚” 。造字本义:名词,手杖所代表的决策、支配的资格,影响环境的势力。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雚”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权” ,依据类推简化原则将正体楷书的“雚” 简化为“又” 。《説文解字》:權,黃華木。从木,雚聲。一曰反常。
衡:行(há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借代古代的路口集市。衡,金文  (行,路口集市) (西,装盛货物的囊袋) (大,人),表示用囊袋装盛货物到集市交易。籀文 省去“行” ,改成由“西” (囊袋)、“大” (成人)会义。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西” 写成“鱼”形 。造字本义:动词,在路口集市估量货物,议价交易。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行”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鱼” 写成 。《説文解字》:衡,牛觸,橫大木其角。从角,从大,行聲。《詩》曰:“設其楅衡。” ,古文衡如此。
纳:“衲”是“納”的异体字。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里面。納,金文  (糸,缝) (内,里面),表示缝在里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布料缝在里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纳”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古籍多以“納”代替“衲”。《説文解字》:納,絲溼納納也。从糸,内聲。
纵: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听从、听任。纵,籀文  (糸,绳索) (从,听任),表示解绳听任被缚者自由。篆文 以“從” 代替籀文的“从” 。造字本义:动词,解开绳索,听任被俘被捕者逃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糹 ,将篆文字形中的“從”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纵”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的“從” 简化成“从” 。《説文解字》:縱,緩也。一曰舍也。从糸,從聲。
横:“黄”与“寅”同源后分化,表示练习射箭。横,篆文  (木,架子) (黄,即“寅”,练习射箭),表示架弓射箭。造字本义:动词,把弓身平放在弓架上。弓子竖挂时弓身与地面垂直,弓子平放时弓身与地面平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黄” 写成 。《説文解字》:横,闌木也。从木,黃聲。
覆: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覆,金文  (像罩盖) (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篆文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罩盖状的 写成“西”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説文解字》:覆,覂也。一曰蓋也。从襾,復聲。
忤: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纵横交错。忤,金文  (午,交错) (心),表示不顺心。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内心违逆,内心有抵触。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二、翻译:
用捭使对方开,而对其虚实进行辨别;辨别清楚之后用阖,确定下来对方的实情。圣人都是根据对方的实际需要的轻重来揣度对方的所想,然后再顺其所想而为对方作出谋划。圣人即因势考虑,如果不合对方的心意或其实际所需,就替自己作谋划,留好退路。
所以用捭或能使对方开而真实情况暴露出来,或能让对方开而使己方的观点被接纳;用阖或能使己方有所获取,或能使己方顺利地躲过祸患。捭阖,就是天地间的道。捭阖,能够使阴阳发生变动,阴阳变动产生四季,四季的更替化育万物。纵或横、返与出、翻与覆、反与背,都是由捭阖而生的。
三、理解联想事例结合前两天的内容,捭阖之法,适合所有场合,所有事情,在对人打交道时,都需“捭之,料其情;阖之,结其诚”,进而权衡轻重。
捭阖需有一个前提就是虚心静神,才能探他们志意。
一旦陷入到自己的情绪与欲望中,一切方法都成了空谈。
今天跟大家提个这样的问题。
经文中说:“……圣人
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为之虑是虑什么,自为之虑是虑什么?两虑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为之虑,是因对方之情之诚,虑对方之虚实;自为之虑,是无法度对方轻重时,虑自己的虚实,筹谋以求自保。
第四天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言恶以终其谋。
一、查字正音化:化,甲骨文  (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 (一个头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 写成“匕”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匕” 写成 。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说:“兑”是“説”和“悦”的本字。兑,甲骨文  (八,表示发音,参见“只”) (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造字本义:动词,为祈求而颂神许诺,讨好神灵。古籍常假借“説”代替字形相似的“悦”,表示因祈求兑现而深感愉快满足。
豫:予,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舒”的省略,表示安适的、徐缓的。豫,篆文  (予,即“舒”的省略,安适的、徐缓的) (象,陆地上身体最庞大的动物),表示大象通过。籀文 将篆文字形中的“予”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象”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
吉:造字本义:动词,天子与诸侯手持玉圭礼器向上苍和禇神赞颂、祝祷,祈求国泰民安,百业呈祥。
凶:凶,篆文  (凵,像凹陷的坑) (乂,像交错的利刺),表示在陷阱里布满尖刺,以刺杀坠落的猎物。造字本义:名词,致命的陷阱。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凶”是客观环境险恶;“兇”是人为的凶恶;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多以“凶”合并“兇”。
制:制,甲骨文  (木,树) (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 字形中的 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 表示刀剪 之间的枝叶碎屑 。有的金文 用“未” 代替 ,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 在繁茂的枝叶“未” 与修剪工具“刀” 之间加“彡” (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
默: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墨”的省略,表示深黑色。默,金文  (黑,即“墨”的省略,深黑色) (犬,狗),表示狗毛墨黑一团。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夜色中,犬黑不吠,则无声无形,悄然靠近也无法发觉。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黑”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犬” 写成 。
尊:尊,甲骨文  (酉,酒坛) (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捧着酒坛。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误将“酉” 写成“酋”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简体篆文 以“寸” 代替“廾” 。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寸” 写成 。
显: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看到。顯,金文  (日,光亮) (丝,细线) (見,看到),表示光线亮到连细丝细线都看得清。有的金文 误将“見” 写成“頁”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光线充足,细丝可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㬎”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頁”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显”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 ,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显”。在道家处世观念中,“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利: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
喜:“喜”是“嘻”的本字。喜,甲骨文  (壴,鼓,代庆典) (口,欢笑),表示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欢笑。有的甲骨文 以“彭” (嘭)代“壴” ,强调庆典中的鼓乐声。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在庆祝中欢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当“喜”的“欢笑”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嘻”代替。
亡:造字本义:动词,战败的士兵手举盾甲逃命。
忧: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特别多。忧,篆文  (心,思虑) (尤,特别多),表示思虑特别多。造字本义:动词,多思多虑, 放心不下。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竖心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尤” 写成 。“忧”与“憂”同义,《汉字简化方案》用“忧”字合并“憂”字。
患: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从内部连贯在一起。患,金文  (宀,房屋) (像疼痛皱眉的病人) (双手),表示为家中的病人按摩、抚慰。籀文  (门,代表室内) (卄,皱眉的形象) (心,忧虑),表示古人因某种可怕的疾病躺在家里痛苦皱眉。篆文 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  (串,从内部连贯在一起) (心,忧虑),表示家人生病,亲人同感忧虑。造字本义:动词,生病卧床,居家疗养,亲人忧虑。
苦:造字本义:名词,远古采集时代发现的味似黄连的荼草,捣烂涂抹病痛部位,可以清热解毒,是远古中药系统中的重要消炎药。
弃: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箕”的本字,表示箕筐,农用盛具。棄,甲骨文  (子,幼婴) (其,即“箕”,竹筐) (双手),表示双手持箕,将箕筐中的幼婴送出家门。远古时代有些先民出于生存环境的压力,被迫将病婴、女婴、或无力养育的婴儿装在箕筐里,送到确信有人经过的地方,让善心人收养。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 写成倒写的形状 ,表示初生的婴儿。篆文 则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其” 写成 。籀文 简化字形,省去篆文字形中的“其” 。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婴装在箕筐里送出门外等人收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子”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双手持箕的形状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弃” ,承续简体的篆文字形 。
损: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钟鼎的圆口。損,金文  (手,捣毁) (钟鼎的圆口),表示捣毁钟鼎器物。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 。造字本义:动词,捣毁、破坏钟鼎等贵重器皿。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 ,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损”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 简化成“员” 。
诛: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硃”的省略,表示红色。誅,金文  (朱,即“硃”,红笔) (戈,刑具),表示用红笔写受刑者的名字,寓意让名字的主人流血见红。有的金文  (言,话语、词句) (朱,红),表示用红笔写仇者名字或咒骂仇者的话语,以示消灭对方的决心。造字本义:动词,在罪犯背上披挂红笔写的名字,执行死刑。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诛”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始: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始,金文  (司,掌管) (女,妇女),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金文 又加 (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  (台,即“胎”的省略,怀胎) (女,妇女),表示怀胎妇女。篆文承 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台” 写成 。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终:“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 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 的两端打结 (参见“系” ),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 将实心的绳结 写成空心的小圈 ,突出“终结”形象。金文 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 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  (终结) (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 将金文字形 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 承续金文字形 。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 ,同时加“仌” (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冬”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纟” (结绳)另造“终”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二、翻译:
捭阖是阴阳之道的无限变化,是游说时应变的关键。游说前一定要对各种变化事先有所准备,吉凶死亡的关键全系于捭阖。口是心意出入的门户、心是精神的所居。心所产生的志意、喜欲 、思虑、智谋等,皆由口说出来。所以用捭阖来控制讲话,控制言语的出入。
捭就是开,就是开口言说,就是阳;阖就是闭,就是默而不说,就是阴。阴阳相互调和,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符合捭阖之理。所以说,把凡是有关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的,都视作“阳”,称为“始”。把凡是有关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的,都视作“阴”,称为“终”。那些在言谈时采用“阳”一类的事情来立说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始”,因为他们是从事情好的一面来进行游说,劝诱对方开始行动,促成游说提到成功;那些在言谈时采用“阴”一类的事情来立说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终”,因为他们是从事情恶的一面来进行游说,阻止对方的谋略策划实施,使它终止行动。
三、理解联想事例
查了说字,我的理解是通过语言让对方开心喜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通神的,否则怎么能让对方悦呢。口是心的门户,门户乃是机关之地,而心又是神之主。我就想到了跟自家孩子的对话,我说出的话她们爱听,说明打开了心之门户,她们也愿意跟我说,这时我就听,以探得她们真正的意图,这样以来,事情就比较好解决了。
捭者,阳也;阳,曰始。捭之,以开启其门户。而,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也就可以通神了。
四、今日问题
昨天的经文说,天地对万物的谓“化”,就是对万物的生与杀,来实现万物的存与废;生杀的办法是通过变动阴阳来开闭四时,春夏为阳宜生,秋冬为阴宜死。开启阳而益生者叫捭,开启阴而宜死叫做阖(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今天的经文讲述圣人怎么替天捭阖,以言语开闭人神。
针对今天的经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言语为什么能够控制另一个人的“神”,怎么做的?
答:“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用今天的经文解释,捭者,阳也;阳,曰始。捭之,以开启心之门户,便可以己之神接他人之神。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想看:人为什么怕死怕失败?怎么才能不怕?
答:想死的其实都怕死,能想到死,说明知道死是最后的也是最坏的路;无路可走的时候,才会想到死。不怕死的,都是有路走的。怎么才能有路走: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
第五天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一、查字正音
阳: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暘”的本字,表示日光照耀。陽,甲骨文  (阜,山地) (昜,即“暘”,日光照射),表示受光的山坡。金文 在甲骨文中“昜” (日光照射)的字形上加“彡” (光影),表示日光照射物体产生的投影。造字本义:名词,山地受光的南坡。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阜” 写成“左耳旁”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阳” ,以“日” 代正体楷书的“易” 。《説文解字》:陽,高、明也。从  ,昜聲。
依: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装。依,甲骨文  (衣,上装,借代前胸) (人,人体),表示一个人偎在他人胸上,不愿离开。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偎在对方胸口,表示心连心,不愿离开。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衣” 写成 。
崇: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祖源。崇,篆文  (山,山脉) (宗,祖),比喻万山之宗,表示最高大的山脉。造字本义:名词,山之宗,比喻山系中最高耸巍峨的山脉。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山”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宗” 写成 。
卑:卑,金文  (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 (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简化成“十” 。俗体楷书 误加一撇,将隶书字形中的 扇形写成 。
下:丅”是“下”的异体字。下,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 较长,底端的一横 较短。古人用一横 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两横 (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 ,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天”的顶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地”的底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 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 ,以显示纵的方向。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异体字“丄” 综合两款金文字形 、 ,将金文字形顶端 的短横的短横 写成竖线 。古籍多以“下”代替“丅”。“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小:“小”是“沙”的本字;“少”和“小”同源。小,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三(众多)颗细微的沙粒。金文 突出沙粒形状 。有的金文 将中间的点 写成长竖 ,将左边的点 写成撇画 ,将右边的点 写成捺画 ,沙粒形象消失。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细微的沙粒。隶书 略有变形。当“小”的“沙粒”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水”另造“沙”代替,表示水边的细沙。
高:高,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建在环形城墙 上的多层塔楼 ,下方的“口” 像城墙的门拱。古人在城门的城墙上建筑多层塔楼,目的是在垂直方向远远超越地面的位置,让守城卫兵获得俯看和瞭望城门周围的宽广视野,以便在城门面临危险时发出预警。简体甲骨文 、 、 把多层的尖顶塔楼 简化成 、或 、或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多层塔楼 简化成 。造字本义:名词,城墙上瞭望预警的多层楼台。楷书 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 承续篆文字形。甲骨文的“京” 、金文的“亭” 、甲骨文的“高” ,字形相似,含义相关:“京”是环护都邑的城墙,多引申为都城;“亭”都城内供王亲贵族祭祀的楼台,尖顶无墙,但可遮阳蔽雨,多引申为供行人或游客歇脚的简易建筑;“高”是城墙上的多层楼台,多引申为由上往下大距离的俯瞰状态。
大:大,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隶书 失去手形。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 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 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益:“益”是“溢”的本字。益,甲骨文  (盛器) (水),字形像水 从盛器 的开口处溢出。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四点的“水” 简写成三点的 。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横写的“水” ,强调“水横溢”。造字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皿” 写成 。有的隶书 将横写的“水” 写成 。当“益”的“横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
就: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  (又,用手抓持、托举) (京,高层建筑),手在屋顶忙碌,表示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京” 写成 ,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尤” 。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京”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尤” 写成 。
御:御,甲骨文  (人,驯马者) (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 加“攴” (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 加“彳” (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丝” (缰绳)写成“午” 。有的金文 将“人” 形写成“卩” ,“人”形模糊;同时加“辵” (行进),强调驾马骑行。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禦”是对“御”的比喻,含义全然不同,但古籍中多假借“御”代替“禦”,或将“禦”与“御”相混用。
二、翻译:
捭阖之道,就是反复地使用阴阳进行试探。所以与品行高尚的人言说,就要说“阳”类的事;与品行卑劣的人言说,就要说“阴”类的事,下与小,均为阴,故可以用低下的去求合志向渺小的人;高与大,均为阳,故可以用高尚的去求合无忧志趣高远的人。照这样去言说,可出可入,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可以的。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他人,可以游说大夫,可以游说诸侯国的国君,可以游说周天子。不论内部有多小,也不论外部有多大,均不能局限于本身,而须辩证地对待。益损、去就、背反,都是用阴阳开合之道来驾驭。
三、理解联想事例今日经文像极了领导找下属谈话,也像极了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更像是孩子聆听家长的教诲;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这几天跟孩子讲话,心里也在想着怎么能用到捭阖,但还总是会卡住;每每卡住了,我就住嘴让孩子说,时常会出现我会被孩子的话慢慢地引上道的感觉。所以,很多时候孩子是在道的,作为家长的我却常常没有坐入道中。
四、今日提问今天的经文讲述不同目的说不同的话。针对今天的经文,提一个这样的问题:“以下求小,以高求大”是什么意思?
就是讲出来的话应跟对方同频。对方阳,则言善以始其事;对方阴,则言恶以终其谋。
第六天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一、查字正音
藏:“臧”是“ ”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 ,甲骨文  (臣,即“目”的竖写,睡卧) (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用“口” (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 (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 (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 加“走” (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 综合甲骨文字形 和金文字形 ,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 ”演变成“臧”。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 再加“艸” (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草头” ,将篆文字形中的“臧” 写成 。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 ”和“ ”。
随: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墮”的省略,表示坠崖。隨,篆文  (辵,行进) (隋,是“坠”的异体字,抛崖天葬),表示跟进入葬,即活体陪葬。造字本义:动词,生者跟着死者陪葬。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随”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
极: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住。极,篆文  (木,械具) (及,抓住),表示起控制作用的器械。造字本义:名词,绑在马背或驴背上的木架子,方便载物或插、挂物件。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木”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及” 写成 。古籍有时假借“极”代替同音的“極”。《汉字简化方案》用“极”合并简化“極”。
成:成,甲骨文  (戊,大钺,战具) (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 将城邑“囗” 写成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征战结束。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戌”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 的“戌”形淡化。
苞: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裹着的圆球状物。苞,甲骨文  (林,丛林) (乃,即“奶”的本字),表示丛林中吃奶的草木幼蕊,比喻草木芽包。有的甲骨文 用“艸” (植物)代替“林” ,将“乃” 写成 。金文 用“包” (圆球状物)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乃” ,强调草木芽包的圆球状。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植物欲开而未开、被叶子裹着的花骨朵。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简写成“艹”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施: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  (㫃,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 (也,即“蛇”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㫃” 写成 ,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 写成“方”形的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 写成“人”形的 。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㫃”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也” 写成 。
力:“力”与“又”同源。力,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向下伸展的手臂,是右手 (即“又”)的变形。古人的手臂,由于大量的日常手工劳动而强壮有劲,造字者遂以强壮有劲的手臂代表无形的力量。在甲骨文中,有力的男子为 ,有力的女子为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突出了手指的形象。篆文 将甲骨文、金文的横写字形,写成竖写字形,淡化了手形。造字本义:名词,强壮有劲的手臂。隶化后楷书 有所变形,手臂形象消失。
万:“万”是民间代替笔画繁复字形“萬”的俗体字。“万”是特殊指事字,是特殊指事字“千”的孪生字。千,甲骨文 在“人” 的小腿部位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不停地行走位移,当“千”引申出数词“一百的十倍数”后,字形由“迁”字代替。万,甲骨文 在“人” 的头顶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超越“千”(迁)的极限,即在造字时代的中原祖先眼里,向东有海涯,向西却有无尽的路途,西域之西,还有遥远的西域。据古籍记载,“万”姓为周代天子对进贡匈奴的赐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永远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楷书 承续金文字形。大约秦汉时期民间用“万”引申出数词含义,代替“萬”表示一千的十倍数。“十”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百”是不断地说(白);“千”是不断地走(迁);“万”是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億”是无限地憧憬(亿)。《汉字简化方案》用“万”合并代替笔画繁复的“萬”。
圆:“員”是“圓”的本字。員,甲骨文  (口,圆形开口) (鼎,有脚的鼎),表示鼎的圆口。金文 将“鼎”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误写成“貝” 。当“員”的“鼎的圆口”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圈形的“囗” 另造“圓”代替。造字本义:名词,鼎口流畅的弧圈。《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圆”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 简化成“员” 。
方:“方”是“放”、“旁”的本字。方,甲骨文  (像剔发刺字的犯人) (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 将指事字 简化成 。有的简体甲骨文 将枷形 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 简化成 。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隶书 变形,导致“人”形 消失,枷形 消失。当“方”的“流放犯人”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旁”代替;或加“攴”(打击)另造“放”代替,表示刑罚驱逐。
二、翻译:
阳就是行动前进,阴就是静止潜藏,阳活动外出,阴隐藏入内。阳返还停止于阴,阴走到极点又还回为阳。阳动,道德就生成了;阴静,形体就产生了。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阴阳之间相互依赖,这是由捭阖之道决定的。这是天地阴阳的大道,是游说他人的根本法则。捭阖是处理万事之本,是天地的门户。
三、理解联想事例今天的经文主要讲的是阴阳的此生彼长、互生互根;好比一个孩子,爱动就要给他运动的空间;而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就该让他休养生息。
四、今日提问
提问:今天的文字,是捭阖章的结语,概述对阴和阳的各种运用方式和情形,以及阴阳之道“圆方之门户”的地位。提一个问题是:对阴和阳有些什么运用情形?
对阴阳的运用,就是要结合阴阳此消彼长、互根互生的原则,在阳气上升的阶段给他成长的空间,这时也可以抑制阴的过分生长;而在阳气过盛时,及时的给予压制,同时注意阴的升长。
第七天
文义理解与心得综述
一、文义理解
第一章以圣人开篇,我感觉像是一个目标,一个标准,一个学习的方向。圣人,合道、守职而不废。像是天地大道的管家一般,以名命万物。道变化无穷,人也千差万别。圣人以捭阖之法,无为以牧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之术,以阴阳之道为主旨。变动阴阳,以构成四季轮回,使万物化生、万事兴亡交替。对于人来说,口,是表达内心思想的门户;而心的主人是神。
而口说只事都是阴阳的表现:阳以动为特征,故主要表现为进取;阴以静止为特征,故主要表现为闭藏。阳动必然显现出来,阴止必然潜藏进去。阳发展到极致就成为阴晴,阴超过了极限就变为阳。用阳去拨动事物,是为了让它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用阴去安定事物,是为了让它巩固自己的形态。阴阳互根,互为其用;这应该是万事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律。
二、心得体会
捭阖的前提是阴阳分明,就是说你的知道你要游说的对方的阴阳属性以及你自己掌握的情况,以及想要达到的目标,所谓胸有乾坤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吧,这样一来,阴阳变化,尽在掌握,捭阖知道游刃有余,便是“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了。以上是我想象中圣人的状态;而对于我来说当然也想要达到哪怕十分之一的这个状态可能也可以纵横于我这个小家庭里了。学习一周之后,以我个人吸收到的知识,我觉得应该这样做:1、先要放低姿态去了解对方的一切,ta的过去未来,ta的状态,ta的目标,以及在我的状态下ta的阴阳属性。2、我期待达到的一个目标,以及在对方的状态下其阴阳属性。3、捭阖的过程中应该不限次数的重复第一第二步。
写完这个步骤,我脑子里就冒出一句话:这才是一个做事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