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 发表于 2021-6-19 13:04:43

桃子的《素问》读书笔记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1-6-20 15:30 编辑

学习素问,每周两章。
查询生僻字,正音,抄写、熟读吟诵,用翻译的方式理通文意,每周简明心得。最后大约八周按日布置作业,梳理一些主要信息。
目录:
卷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二: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阴阳别论篇第七。
卷三: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六节脏象论篇第九;五脏生成篇第十;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卷四: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五: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卷六: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卷七: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八: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九;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九:热论篇第十三;刺热篇第三十二;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卷十:疟疾篇第三十五;刺疟篇第三十六;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咳论篇第三十八。
卷十一: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腹中论篇第十四;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十二:风论篇第四十二;痹论篇第四十三;痿论篇第四十四;厥论篇第四十五。
卷十三: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脉解篇第四十九。
卷十四

桃子 发表于 2021-6-20 13:10:41

第一周任务: 对上古天真论第一、四气调神大论第二两章,完成
1.查询生僻字,正音(依旧是象形字典用起来)
2.抄写
3.翻译理通文字
4.每周简明心得
(1,2,3,4需要上传到论坛作业本,可手写拍照上传照片和/或打字上传;4除了上传论坛外还需要在群内分享)
5.熟读吟诵(此项需要上传到群内网盘自己的文件夹,链接已共享在群内,还不清楚的同学请问我)
作业需在周六24点前全部提交完成

桃子 发表于 2021-6-20 14:44:10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1-6-26 23:53 编辑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一、原文抄写、正音与翻译: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xùn)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在远古洪荒时代,有一位黄帝,他生来就能神入世界,三岁前就善于言辞,十岁前就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十六岁后敦厚朴实又勤勉努力,成年后就成为了大家的天子。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黄帝问他的老师:“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超过了百岁,但行动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到了五十,动作就显得很衰老了。这是时代不正常了呢?还是人们自己没有做好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老师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那些懂道的人,能顺随阴阳规律,能知道具体的方法,吃饭和喝酒有节制,做事和休息的节律有理有据,不无凭无据地乱加重自己的身心负担,所以能形体与神能协调统一,享尽自然寿命,度过百岁才离开世间。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浓酒当营养汤饮,把任意妄为当作生活的常态,醉酒后接着行房事,纵欲而使自己精气衰竭,而使自己真气耗散。不懂得保持精气盈满的状态,不明白节省精神,不实时地把握自己的神,一味地追求感官享乐,违背生命的真正乐趣,起居没有规律,所以五十岁左右就衰老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自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那些上古圣人的教诲啊,上古的人们都能遵守。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虚邪贼风,能够及时回避,内心怡然甜美、不刻意追求滋味、心如安住在了无人烟的地方一样静、不追逐于有,真气相随于他,精神持守于内而不泄露,这样,疾病从哪里来呢?这样所以他们志不乱不急、欲求少,心安,从而没有恐惧焦虑,形体虽劳动但不疲倦,气相随而无郁结,每个人的希望和要求都能满足。所以自己觉得自己吃什么都甜美,穿什么都感觉到漂亮,喜欢自己的社会风俗,相互之间也不羡慕,人们日渐变得自然朴实。这样所以自己一生的口味偏向和内心的贪念不会让自己的心眼收到蒙蔽,过分的和不正的东西不能让自己的心迷惑,无论愚笨聪明有能力无能力的,都不受外物的惧摄控制,所以能合于养生之道。因而他们东欧能度过百岁而动作不衰老,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合于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的缘故。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黄帝问:人年老了,就不能再生育子女,是筋力不足呢?还是自然的生理变化规律就是这样呢?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guǐ)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岐伯回答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开始充实,牙齿更换,头发生长;到了十四岁,天癸来到,任脉通畅,冲脉旺盛,月经按时而来,所以能够孕育子女;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生长,身高长到最高点;二十八岁,筋骨坚强,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非常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开始衰微,面部开始枯槁,头发也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之气从头部开始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人脉空虚,太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不能再生育儿女。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则齿发去,形体皆极。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脏腑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男子八岁时,神奇开始充实,头发生长,牙齿更换。到了十六岁时,肾气盛满,天癸发育成熟,惊奇充满,如男女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了。到了二十四岁,肾气平和,筋骨强劲,智齿生长,身高也长到最高了。到了三十二岁,筋骨粗壮,肌肉充实。到了四十岁,神奇开始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干枯。到了四十八岁,人体上部阳明经气衰竭了,面色憔悴,发鬓颁白。到了五十六岁,肝气衰,筋脉迟滞,手足运动不灵活了。到了六十四岁,天癸枯竭,景气少,肾脏帅,牙齿头发脱落,身体昂达哦为病所苦。人体的肾脏主水,它接受五脏六腑的精华以后贮存在里面,所以脏腑旺盛,肾脏才有精气排泄。现在年龄大了,五脏皆衰,筋骨无力,天癸竭尽,所以发鬓颁白,身体沉重,走路不稳,不能再生育子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黄帝问到:有人年纪已经很大,还能生育子女,是什么道理?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先天禀赋超过了常人,气血经脉还通畅,而肾气有余。虽然能够生育,但在一般情况下,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到这个岁数男女的精气都穷尽了。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黄帝问:养生有成的人,年级都达百岁,能不能生育呢?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岐伯说:善于养生的人,能够推迟衰老,保全身体如壮年,所以即使年寿很高,仍然能生育。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真人,他能扶正和调和天地之气,驾驭阴阳。自由呼吸天地之间的精气,来让自己立住,守住自己的神,肌与肉顺从与一,所以能与天地同寿,没有终了的时候。这就是因得到而长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他德行如羊肉汤般甘美来保全道,与阴阳变化相和。适应四时气候的变迁,离开了世俗的喧闹。积累精气,凝神,神游于天地之间,所见所闻广及八方荒远之外。这袋盖是能够延长寿命,身体强健的人。这种人也属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huì,恨)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圣人,能够在天地间平和安居,顺从八风的变化规律,适应着世俗习惯的规矩来调和自己的爱好。没有往外怨恨的心。行为不脱离世俗,但举动又不仿效世俗而保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外不使身体为事物所劳,在内不使自己的思想有过重的负担。以清净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所以形体好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年兽也可以达到百岁。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其次有贤人,能效法天地的变化,取象日月的升降。分辨星辰的运行,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是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追随上古真人,以求合于养生之道,这样,也可以延长寿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寿。

二、查字:
昔,甲骨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221445284.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221609510.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221442936.png(是“川”的横写,代表波涛汹涌的洪水)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221836626.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221663113.png(日,时间),表示洪荒时代。造字本义:名词,发生千年不遇罕见大洪荒的远古时代。
黄: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箭靶上用赤碣色泥浆涂抹的醒目靶心。“黄”是古代箭靶的靶心,“廣”(广)是古代射箭场。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或开创性的文明功绩来敬称他们的首领——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035781914.png最早推广焚山造田的首领为“炎帝”;最早推广射箭习武的首领为“黄帝”;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为“华”;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为“夏”;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035781914.png最早推广制陶的首领为“尧”;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为“舜”;最早推广渔业的首领为“鲧”;最早推广治蛇治水的首领为“禹”。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035781914.png
帝:造字本义:动词,在树杈上系扎捆绑,缔枝为巢,开创巢居时代。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
弱:造字本义:形容词,强弓寿命已到,缺乏力量。二十曰弱,冠。——《礼记 • 曲礼上》
幼:幼,甲骨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01428159.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01188133.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01575994.png(力)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01173432.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01367117.png(玄,极小的),表示力量极小。造字本义:形容词,年纪小而手脚细嫩无力。人生十年曰幼。——《礼记 • 曲礼》
恚:huì ㄏㄨㄟˋ。《说文解字》:“恚,恨也。从心、圭声。”玉质法天地以守之以主其土之瑞信物是圭之方式。心、圭两范式叠加。心头有刻玉般记恨是恚之范式。
嗔: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慎”的省略,表示小心克制。嗔,篆文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2901985136.png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2901362079.png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2901448094.png(口,怒骂)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2901831384.png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2901466988.png(真,即“慎”),表示慎于怒骂,克制愤怒。造字本义:动词,心怀愤怒,但克制住不怒骂。
提: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正确。提,篆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29880691.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29154441.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29869780.png(手,扶持)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29573469.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29905870.png(是,正确,不犯错误),表示扶持、引导正确方向。造字本义:动词,扶持帮助,避免错误,使之在正道上进步。
掣: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执持。掣,篆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42174801.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42668016.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42868071.png(厂,悬崖,借喻悬吊的石乐磬)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42397338.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9/20200109115653777440.gif(挈,执持),表示手拉乐磬,以便立即骤停振动的发音。造字本义:动词,乐师敲击悬挂的乐磬后,用手拉住乐磬,使乐磬骤停振动和发音。

三、心得体会:这一周,因为读书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我想这是因为,我本身,也是有一股剧烈的反对之意的。现在读这个书,是边读边怀疑,越读越往外走了。很多心中的疑惑不解,反对声音强烈。读来味同嚼蜡。


桃子 发表于 2021-6-20 14:44:29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1-6-27 00:00 编辑

四季调神大论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农历的正、二、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生机勃发,草木欣欣向荣。适应这种环境,应当夜卧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开束发,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着生发之气而舒畅。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折旧与春生之气相应,是养生的方法。违背了这个方法,会伤肝,到了夏天就要发生寒变。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天成长的条件也就差了。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农历的四五六月,是草木繁茂秀美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上下交通,各种草木开花结果。适应这种环境,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变天太长。心中没有郁怒,使容色秀美。并使腠理宣通,如有为所爱之物吸引一样,使气得以泻。这就是与夏长之气相应,是养长的办法。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就会患疟疾。这是因为夏天长养的基础差,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也就差了。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sūn,夕食)泄,奉藏者少。
农历七八九月,是草木自然成熟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明。适应这种环境,应当夜卧早起,和鸡同时活动。保持意志安定,从而舒缓秋天劲急之气对身体的影响。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的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这就是与秋收之气相应,是养收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会损伤肺气,到了都能天就要生飧泄病。这是因为秋天的收敛的基础差。攻击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农历十、十一、十二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寒冷的天气使河水结冰,大地冻裂,不扰动阳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好像心里很充实。好像自己已经得到满足,还要避开寒冷,保持温暖。不要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这是冬天的应对,养藏之道。做得不好,则伤肾,春天会发痿厥病。这是因为冬天闭藏不足,供给春季生养的能力不足。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潜藏着清净光明的生生之德永远不尽,所以万物能长久生存而不会消亡。如果天德不藏日月就没了光辉,如同外邪乘虚进入孔窍酿成灾祸一样。流畅的阳气闭塞,沉浊地气就会遮蔽光明。云雾弥漫不晴,地气不能上应而甘露不能下降了。天地之气不能交流,万物生命不会成长,则名果珍木多死。邪气潜藏而不得散发,会风雨失节,白露不降,导致草木不荣。邪风时时侵袭,暴雨不断袭击,天地四时不相平衡,与自然规律不想违背,万物就在生长过程中灭绝了。只有圣人能够顺应自然变化,所以身体没有重病。如果万物都不失保养之道,他的生命之气就不会衰竭。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衰惫。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会得内格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心得体会:很具体的该怎么生活的方法。有理有据,不随便生活。





桃子 发表于 2021-6-29 20:37:42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1-7-3 22:59 编辑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黄帝说: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东西南北上下六合之内,无论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还是耳目口鼻二阴九窍,还是心肝脾肺肾五藏,还是手腕、手肘、肩和脚踝、膝盖、髋等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天之阴阳化生地之气五气,地之五气又上应天气之三(六气五运)。经常违背这化生之规律,就会生邪气而伤人。所以阴阳是寿命的本。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故圣人传(通专)精神,伏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苍天之气清净,能治理志意,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也不能害,因为时之序。所以圣人精神内守,而呼吸精气,而通达阴阳变化(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阳气的一种)散解,此谓自伤,阳气之削。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人体的阳气,如天和太阳。要是太阳失其所,万物就不能生存,人体的阳气不能正常运行,就会使人减损寿命或得不到成长。上天的运行,乃是借着太阳来昭示其强盛作用的。天体运行不息借着太阳的光明,人健康无病是人体阳气遵循同样的规律而向上运行并卫护于体表的。
因于寒,欲如运输,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hē),静则多言,体若燔(fán,焚烧)炭,汗出乃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ruǎn,收缩)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寒邪之下,精神运动就像转动门枢,总是遇到阻力吱吱嘎嘎的响,人的起居行动就像被惊住、卡住了,神气就会漂游。署邪之下,人汗在体内像火一样“烧”的人头脑烦躁以至于喘气喝喝,静而不动的话则话多,身体像烤肉的炭,出汗了就好了。湿邪之下,人的头像裹了头巾一样湿热得不到排出,大筋缩短小筋弛长而拘痿。风邪之下,发为气肿,四肢交替发肿不休,阳气就衰竭了。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bì,通襞bì裙褶)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gǔ)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cuó,小疮疖chuāng jiē)疿(fèi,汗疹)。高梁之变,足生大疽(jū,疮肿),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zhā,粉刺),郁乃痤。
人的阳气,烦劳则张亢盛外越,导致阴精耗竭,拖延到了夏天,会使人得煎厥病。煎厥病的症状是:眼睛昏蒙看不清东西,耳朵闭塞听不见声音,病情危急就像湖水溃决,流速迅疾不可遏止。人的阳气,大怒会使形气隔绝,血淤积于头部,使人发生暴厥。不发暴厥的便会上筋。筋受伤会弛缓不收,身体行动不自由。半身出汗的会发生偏枯病。汗出之后,感受湿邪会发生小疮和汗疹。大鱼大肉吃多了,能够使人长大毒疮,发病就像空碗装东西一样容易。劳汗当风,寒邪阻于皮肤,会生粉刺,淤积不解,会发展成为痤疮。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lóu)。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陷脉为瘘(lòu),留连肉腠。俞(shù,通腧,经络的孔穴)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shù,腧)以闭,发为风疟。
阳气这东西,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法,寒气从之,乃生大偻之病。其进程是:寒气进入经脉,营气不能顺着经脉走,阻滞在肌肉中就会发生臃肿;阻滞在肌肉纹理中时间长了就会深入到血脉,可以生成瘘疮。外邪从背部腧穴侵入脏腑,会出现善畏和惊骇的症状。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腧穴闭塞会发生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阳气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如果人能心志淡泊虚无而行为顺乎自然,肌腠就会坚实固密并能抵御外邪,即使有大风大毒,也不能侵害人体。这也是顺应四季阴阳变化的规律以保养身体的做法。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亡。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十,形乃困薄。
病邪在人体内留滞日久,就会向内发展而造成进一步的病变。如果造成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互相交通的情况,就是良医也不能治疗了。所以说,阳气蓄积过多,也会使人病重以至死亡。因为阳气蓄积过多,会造成气机壅阻,而气机壅阻,自然应当疏散并使之和顺;如果不赶快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而是粗心大意,浅薄从事,就会使阳气衰败而致人死亡。
岐伯月: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岐伯说:阴气的作用,是使精气藏守于内并且化生阳气;阳气的作用,是在外卫护人体并使肌腠得到固密。阴虚而不能平制阳气,就会使得脉流急迫。如果阳邪侵入阳分而且加重,就会造成狂病;阳虚而不能平制阴气,五脏之气就会滞乱交争,以致九窍丧失作用。因此圣人才注重调适阴阳,以使筋脉柔顺、骨髓坚固、血气全都通畅无阻。人要是能够像圣人这样,就可以使身体内外和谐,邪气不能侵害,耳朵灵敏,眼睛明亮,元气旺盛而始终不衰。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风邪自外侵入人体而逐渐伤害元气,精血就会亏耗,这是由于风邪伤害了肝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饱食,筋脉就会由于肠胃横满而受到损伤,从而发生便下脓血的病变,形成痔疮;如果饮酒过度,就会造成气逆;如果硬行打起精神去行房事,肾气就会受到损伤,脊骨也会随之残废。
反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疟疾;秋伤于湿,冬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人体阴阳的关键问题,是阴气能够藏守在内而阳气能够固护于外。如果出现偏盛而使二者不能和谐,人体就会出现像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夏天而没有冬天一样的病变。根据情况来使阴阳保持和谐,这是圣人调养身体的法度。要是阳气过于旺盛而使得阴气不能藏守在内,阴气就会衰竭;只有阴阳平衡致密,人的精神才能健旺;如果阴阳完全阻隔而不再交会,人的精气就会丧失殆尽。人体感受了风霜雨露的侵袭,必然发生或寒或热的病变。因此,人在春天被风邪所伤的话,邪气就会留滞不去而往往导致洞泄;在夏天被暑气所伤的话,到了秋天,就往往生成疟疾;在秋天被湿气所伤的话,就会使肺气上逆而导致咳嗽,进而造成痿厥之病;在冬天被寒气所伤的话,到了春天,则一定会发生温热之病。由此可知,四季的气候变化,是能够更替着侵害五脏的。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人体阴精化生的来源,主要是饮食五味;而藏纳精气的五脏,又常常被饮食五味所伤。因此过多进用酸味的饮食,由它滋养的肝气就会太盛,脾气也就会随之衰竭;过多进用咸味的饮食,大的骨骼就会受到损伤,从而使肌肉萎缩,使心气抑郁无力;过多进用甘味的饮食,就会使心跳加速、胸口满闷、面色发黑、肾气失去平衡;过多进用苦味的饮食,脾气就会受到损伤、失去健运之力而造成湿邪凝滞,胃气也就随之虚弱而使得胃部胀满;过多进用辛味的饮食,筋脉就会衰败废弛,同时精神也会受到损伤而越泄散失。因此,要审慎地合理调配饮食五味,用以使骨骼坚正、筋脉柔韧、气血通畅、肤腠固密。这样,饮食水谷就能够谐调地化生精血了。总之,只要能够谨遵养生之道,按照养生的方法去做,就能够健康长寿,享尽天年 。

心得:本篇主要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之气与天地之气的彼此往来。互相来往交流得好,人就生,否则就是死路。人就像天地之间的一个小构件,这构件得和整个大系统是一个路子的,才能被系统所兼容,才是活的。如,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就是说,对于苍天之气,不要自己私自添加点什么杂物私货进去,也不要逆着它来。最近读书的状态不对,大概就是在逆着什么来的结果吧。

桃子 发表于 2021-6-30 08:48:40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1-7-3 23:02 编辑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黄帝问道:天有八方之风,人的经脉有五脏之风,是指什么呢?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岐伯回答说:八风会产生致病的邪气,侵犯经脉的风邪,触动人的五脏,因而发病。所说的感受四时季节相克的情况是指,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就是所说的四时季节相克。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腧)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腧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腧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腧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腧在脊。
东风生于春季,病变多发生在肝经,而表现于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变常发生在心经,而表现于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变常发生在肺经,而表现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变常发生在肾经,而表现与腰股;中央属土,病变常发生在脾经,而表现于脊背。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所以春气为病,多在头部;夏气为病,多在心;秋气为病,多在肩背;冬气为病,多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qiú,鼻流清涕)衄(nǜ,鼻出血),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所以春天多生鼻流清涕和鼻出血的病,夏仲多生胸胁病,长夏多生里寒洞泄病,秋天多生风疟病,冬天多生痹病。
故冬不按蹻(qiáo,按摩导引,筋骨的过度活动),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所以冬天不做剧烈运动而扰动潜伏的阳气,春天就不会发生鼽衄,不发生颈项病,夏仲也不会发生胸胁病,长夏不会发生里寒洞泄病,秋天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痹症、飧泄、汗出过多的病。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精对于人体就如同树木的根,是生命的源泉。所以冬季善于保养精气的,春天就不易得温病。夏天暑热之时,应该出汗而不出汗,到了秋天就会得风疟病。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所以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从清晨至中午,自然界的阳气是阳中之阳;从中午至黄昏,自然界的阳气是阳中之阴;从日落到半夜,自然界的阴气是阴中之阴;从半夜到清晨,自然界的阴气是阴中之阳。所以人的阴阳之气也是如此。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就人体的阴阳来说,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单就身体部位来说,背为阳,腹为阴。就脏腑来说,脏属阴,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为什么要知道阴中有阴、阳中有阳的道理呢?这因为冬病发生在阴,夏病发生在阳;春病发生在阴,秋病发生在阳。都要根据疾病所在部位来进行针刺或砭石治疗。所以说,背部为阳,阳中之阳为心;背部为阳,阳中之阴为肺;腹部为阴,阴中之阴为肾;腹部为阴,阴中之阳为肝;腹部为阴,阴中之至阴为脾。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的相应关系。它们合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攸受乎?
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故病在头。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音角( jué),其数八,其臭臊。
黄帝说:五脏与四时相对应,都各有所用吗?
岐伯答:有。东方青色,和肝相应。肝开窍于目,精华藏于肝脏,发病多在头部。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酸味,在五行中为木,在五畜中为鸡,在五谷中为麦。在四时中上应于岁星,所以肝病多发生在筋。在五音中为角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八,在五气中为腥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 zhǐ),其数七,其臭焦。
南方赤色,和心相应。心开窍于舌,精华藏在心,发病多在五脏。比象来说,在无为中为苦味,在五行中为火,在五畜中为羊,在五谷中为黍。在四时中上应于荧惑星(火星),所以心病多发生在血脉。在无音中为徵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七,在五气中为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脊。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 jì)。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中央黄色,和脾相应。脾开窍于口,精华藏在脾脏,发病多在脊部。比象来说,在无味中为甘味,在五行中为土。在五畜中为牛,在五谷中为稷。在四时中上应于土星,所以脾病多发生在肌肉。在五音中为宫音,在五行中生成数为五,在五气中为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西方白色,与肺相应。肺开窍于鼻,精华藏在肺脏,发病多在背部。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辛味,在五行中为金,在五畜中为马,在五谷中为稻。在四时中上应金星,所以病多发生在皮毛。在五音中为商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九,在五气中为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北方黑色,与肾相应。肾开窍于二阴,精华藏在肾脏,发病多在四肢。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咸味,在五行中为水,在五畜中为猪,在五谷中为豆。在四时中上应于水星,所以肾有时会发生在骨骼。在五音中为羽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六,在五气中为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逆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所以善于诊脉的医生,小心地审察五脏六腑的气血逆顺,以及阴阳、表里、雌雄的所以然,把这些道理牢记于心中,用心精思以知常处变,灵活运用。这样的脉学是宝贵的,但不要传授给不适当的人,不是真正的医学理论也不要向人传授,这才是医学传授之道。

心得:这一篇主要讲五脏和四时之间的应。看着这些东西,感觉自己不是孤独的,和世间万物地联系是那么多。






桃子 发表于 2021-7-5 20:30:46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1-7-10 23:58 编辑

一、抄写原文与查字正音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本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音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为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盛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jiē)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布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载体为买,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怒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肝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yuě呕吐),在窍为口,在为味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生肝。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金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1646206.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1881364.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1304561.png(阜,山地)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1456004.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1821340.png(侌,天空多云、没有阳光),表示山地背阳、缺少阳光的北坡。造字本义:名词,山地背阳的潮湿北坡。
阳: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暘”的本字,表示日光照耀。陽,甲骨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2430037.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2336182.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2461873.png(阜,山地)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2510100.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2995689.png(昜,即“暘”,日光照射),表示受光的山坡。金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2207336.png在甲骨文中“昜”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2146776.png(日光照射)的字形上加“彡”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15922949386.png(光影),表示日光照射物体产生的投影。造字本义:名词,山地受光的南坡。


二、翻译:
黄帝道: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比较静止的,阳是比较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所以大自然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是地气上升之云转变而成的,云是由天气蒸发水气而成的。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清阳发泄于腠理,浊阴内注于五脏;清阳充实与四肢,浊阴内走于六腑。水分为阴阳,则水属阴,火属阳。人体的功能属阳,饮食物属阴。饮食物可以滋养形体,而形体的生成又须赖气化的功能,功能是由精所产生的,就是精可以化生功能。而精又是由气化而产生的,所以形体的滋养全靠饮食物,饮食物经过生化作用而产生精,再经过气化作用滋养形体。如果饮食不节,反能损伤形体,机能活动太过,亦可以使经气耗伤,精可以产生功能,但功能也可以因为饮食不节而受损伤。<span]味属于阴,所以趋向下窍,气属于阳,所以趋向上窍。味厚的属纯阴,味薄的属于阴中之阳;气厚的属纯阳,气薄的属于阳中之阴。味厚的有泄下的作用,味薄的有疏通的作用;气薄的能向外发泄,气厚的能助阳生热。阳气太过,能使元气衰弱,阳气正常,能使元气旺盛,因为过度亢奋的阳气,会损害元气,而元气却依赖正常的阳气,所以过度亢盛的阳气,能耗散元气,正常的阳气,能增强元气。凡气味辛甘而有发散功用的,属于阳,气味酸苦而有通泄功用的,属于阴。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气发生偏生,则阳气受损而为病阳气发生了偏生,则阴气耗损而为病。阳气发生了偏生,则阴气耗损而为病。阳偏生则表现为热性病症,阴偏生则表现为寒性病症。寒到极点,会表现热象。寒能伤形体,热能伤气分;气分受伤,可以产生疼痛形体受伤,形体可以发生肿胀。所以先痛而后肿的,]风邪太过,则能发生痉挛动摇;热邪太过,则能发生红肿;燥气太过,则能发生干枯;寒气太过,则能发生浮肿;湿气太过,则能发生濡泻。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所以冬季受了寒气的伤害,春天就容易发生温病;春天受了风气的伤害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夏季受了暑气的伤 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季受了湿气的伤害,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黄帝问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圣人,讲求人体的形态,分辨内在的脏腑,了解经脉的分布,交会、贯通有六合,各依其经之许循行路线;气穴之处,各有名称;肌肉空隙以及关节,各有其起点;分属部位的或逆或顺,各有条理;与天之四时阴阳,都有经纬纪纲;外面的环境与人体内部相关联,都有表有里。这些说法都正确吗?]歧伯回答说:东方应春,阳生而日暖风和,草木生发,木气能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气,肝气又能滋养于筋,筋膜柔和则又能生养于心,肝气关联于目。它在自然界 是深远微妙而无穷的,在人能够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在地为生化万物。大地有生化,所以能产生一切生物;人能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就能产生一切智慧;宇 宙间的深远微妙,是变化莫测的。变化在天空中为风气,在地面上为木气,在人体为筋,在五脏为肝,在五色为苍,在五音为角,在五声为呼,在病变的表现为握, 在七窍为目,在五味为酸,在情志的变动为怒。怒气能伤肝,悲能够抑制怒;风气能伤筋,燥能够抑制风;过食酸味能伤筋,辛味能抑制酸味。南方应夏,阳气盛而生热,热甚则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则又能生脾,心气关联于舌。它的变化在天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徽,在五声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为喜。喜能伤心,以恐惧]中央应长夏,长夏生湿,湿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则又能养肺,脾气关联于口。它的变化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宫,在五声为歌,在病变的表现为哕,在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虑伤脾,以怒气 抑制思虑;湿气能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能伤肌肉,酸味能抑制甘味。西方应秋,秋天天气急而生燥,燥与金气相应,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能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则又能养肾,肺气关联于鼻。它的变化在天为燥气,在地为金气,在人体为皮毛,在五脏为肺,在五色为白,在五音为商,在五声为哭,在病变的表现为咳,在窍为鼻,在无味为辛,在情致的变动为忧。忧能伤肺,以喜抑制忧;热能伤皮毛,寒能抑制热;辛味能伤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北方应冬,冬天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气,肾气能滋长骨髓,骨髓充实,则又能养肝,肾气关联于耳。它的变化在天为寒气,在地 为水气,在人体为骨髓,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在五音为羽,在五声为呻,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在窍为耳,在五味为咸,在情致的变动为恐。恐能伤肾,思能够抑制恐;寒能伤血,燥(湿)能够抑制寒;咸能伤血,甘味能抑制咸味。所以说:天地是在万物的上下;阴阳如血气与男女之相对待;左右为阴阳运行不息的道路;水性寒,火性热,是阴阳的象征;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原始能力。]黄帝道:阴阳的法则怎样运用于医学上呢?歧伯回答说:如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理紧闭,气粗喘促,呼吸困难,身体亦为之俯仰摆动,无汗发热,牙齿干燥, 烦闷,如见腹部帐满,是死症,这是属于阳性之病,所以冬天尚能支持,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盛则身发寒而汗多,或身体常觉冷而不时战栗发寒,甚至手足厥逆,如见手足厥逆而腹部胀满的,是死症,这是属于阴盛的病,所以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互相胜负变化所表现的病态。黄帝问道:调摄阴阳的办法怎样?<span]歧伯说:如果懂得了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则人身的阴阳就可以调摄,如其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现象。一般的人,年到四十,阴气已经自然的衰减一半了,其起居动作,亦渐渐衰退;到了五十岁,身体觉得沉重,耳目也不够聪明了;到了六十岁,阴气萎弱,肾气大衰,九窍不能通利,出现下虚上实的现象,会常常流着眼泪鼻涕。所以说:知道调摄的人身体就强健,不知到调摄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本来是同样的身体,结果却出现了强弱不同的两种情况。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注意共有的健康本能;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只知道强弱异形。不善于调摄的人,常感不足,而重视调摄的人,就常能有余; 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即使已经年老,亦可以身体强壮,当然本来强壮的就更好了。所以圣人不作勉强的事情,不胡思乱想,有乐观愉快的旨趣,常使心旷神怡,保持着宁静的生活,所以能够寿命无穷,尽享天年。这是圣人保养身体的方法。天气是不足与西北方的,所以西北方属阴,而人的右耳也不及左边的聪明;地气是不足于东南方的,所以东南方属阳,而人的左手足也不及右边的强。黄帝问道,这]所以天有精气,地有形体;天有八节之纲纪,地有五方的道理,因此天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无形的清阳上生于天,有形的浊阴下归于地,所以天地的运动与静止, 是由阴阳的神妙变化为纲纪,而能始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终而复始,循环不休。懂得这些道理的人,他把人体上部的头来比天,下部的足来比地,中部的五脏来比人事以调养身体。天的轻清通于肺,地的水谷之气通于嗌,风木之气通于肝,雷火之气通于心,溪谷之气通于脾,雨水之气通于肾。六经犹如河流,肠胃犹如大海,上下九窍以水津之气贯注。如以天地来比类人体的阴阳,则阳气发泄的汗,象天的下雨;人身的阳气,象天地疾风。人的暴怒之气,像天有雷霆;逆上之气,象阳热的火。所以调养身体而不取法于自然的道理,那么疾病就要发生了。所以外感致病因素伤害人体,急如疾风暴雨。善于治病的医生,于邪在皮毛的时候,就给予治疗;技术较差的,至邪在肌肤才治疗;又更差的,至邪在五脏才治疗。假如病邪传入到五脏,就非常严重,这时治疗的效果,只有半死半生了。所以自然界中的邪气,侵袭了人体就能伤害五脏;饮食之或寒或热,就会损害人的六腑;地之湿气,感受了就能损害皮肉筋脉。<span]所以善于运针法的,病在阳,从阴以诱导之,病在阴,从阳以诱导之;取右边以治疗左边的病,取左边以治疗右边的病,以自己的正常状态来比较病人的异常状态, 以在表的症状,了解里面的病变;并且判断太过或不及,就能在疾病初起的时候,便知道病邪之所在,此时进行治疗,不致使病情发展到危险的地步了。所以善于诊治的医生,通过诊察病人的色泽和脉搏,先辨别病症的属阴属阳;审察五色的浮泽或重浊,而知道病的部位;观察呼吸,听病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得知所患的病苦;诊察四时色脉的正常是否,来分析为何脏何腑的病,诊察寸口的脉,从它的浮、沉、滑、涩,来了解疾病所产生之原因。这样在诊断上就不会有差错,治 疗也没有过失了。所以说:病在初起的时候,可用刺法而愈;及其病势正盛,必须待其稍微衰退,然后刺之而愈。所以病轻的,使用发散轻扬之法治之;病重的,使用消减之法治之;其气血衰弱的,应用补益之法治之。形体虚弱的,当以温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如病在上的,可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疏导之法;病在中为胀满的,可用泻下之法;其邪在外表,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出汗;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急暴的,可用按得其状,以制伏之;实症,则用散法或泻法。观察病的在阴在阳,以辨别其刚柔,阳病应当治阴,阴病应当治阳;确定病邪在气在血,更防其血病再伤及气,气病再伤及血,所以血适宜用泻血法,气虚宜用导引法。
<span]三、简明心得:这一章给出了阴阳的概念,论述了阴阳对整个自然界万事万物发生发展消亡的重要意义等。读得不认真,只感觉说了一整片阴阳阴阳,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中。

桃子 发表于 2021-7-10 23:56:42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1-7-10 23:58 编辑

阴阳离合大论篇第六:一、原文与翻译:【原文】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译文】黄帝问道:我听说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大月和小月合起来三百六十天而成为一年,人体也与此相应。如今听说人体的三阴三阳,和天地阴阳之数不相符合,这是什么道理?歧伯回答说:天地阴阳的范围,极其广泛,在具体运用时,经过进一步推演,则可以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万,再演绎下去,甚至是数不尽的,然而其总的原则仍不外乎阴阳道理。天地之间,万物初生,未长出地面的时候,叫做居于阴处,称之为阴中之阴;若已长出地面的,就叫做阴中之阳。有阳气, 万物才能生长,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所以万物的发生,因于春气的温暖,万物的盛长,因于夏气的炎热,万物的收成,因于秋气的清凉,万物的闭藏,因于冬气 的寒冷。如果四时阴阳失序,气候无常,天地间的生长收藏的变化就要失去正常。这种阴阳变化的道理,在人来说,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可以推测而知的。【原文】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译文】黄帝说:我愿意听你讲讲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歧伯说:圣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名叫广明,后方名叫太冲,行于太冲部位的经脉,叫做少阴。在少阴经上面的经脉,名叫太阳,太阳经的下端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端结于情明穴,因太阳为少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再以人身上下而言,上半身属于阳,称为广明,广明之下称为太阴,太阴前面的经脉,名叫阳明, 阳明经的下端起于族大指侧次指之端的历兑穴,因阴阳是太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厥阴为里,少阳为表,故厥阴精之表,为少阳经,少阳经下端起于窍阴穴,因 少阳居厥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少阳。因此,三阳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阳主表为开,阴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 相互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阳。【原文】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雩重)(雩重)(chōng ),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译文】黄帝说:愿意再听你讲讲三阴的离合情况。歧伯说:在外的为阳,在内的为阴,所以在里的经脉称为阴经,行于少阴前面的称为太阴,太阴经的根起于足大指之端的隐白穴,称为阴中之阴。太阴的后面,称为少阴,少阴经的根起于足心的涌泉穴,称为阴中之少阴。少阴的前面,称为厥阴,厥隐经的根起于足大指之端的大敦穴,由于两阴相合而无阳,厥阴又位于最里,所以称之为阴之绝阴。因此,三阴经之离合,分开来说,太阴为三阴之表为开,厥阴为主阴之里为阖,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能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协调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阴。阴阳之气,运行不息,递相传注于全身,气运于里,形立于表,这就是阴阳离合、表里相成的缘故。二、查字正音:应: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迁徙飞行时能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大型候鸟天鹅。應,篆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1/1/11/20210111075207936273.gif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43801302.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1/1/11/20210111075217243904.gif(疑为“雁”的变形,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候鸟)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443791666.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1/1/11/20210111075225838318.gif(心,意念),表示像大雁一样意念相通。造字本义:动词,彼此存在息息相通的共鸣,能默契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枢: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周围有护墙保护的聚居地。樞,篆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1525165848.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1525520912.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1525112051.png(木,门轴)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1525164486.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1525228656.png(區,比喻确保门轴运转的凹槽),表示门轴之槽。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建筑中扣住木板门轴两端的臼槽。厥:造字本义:形容词,昏晕,中医认为是突然气闭昏晕或四肢僵直;西医称休克,认为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三、简明心得:这一篇论述了阴阳对待离合的规律。

桃子 发表于 2021-7-13 11:13:35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1-7-17 23:59 编辑

第四周:
一、抄写原文

阴阳别论篇第七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真脉之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疒肙),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同邪),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痛,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竖直齐腰?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氂,毫氂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
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二、查字正音
傅: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打包,用布块包扎行装。造字本义:动词,打点,帮助。
节: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于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
正: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
喜:造字本义:动词,在庆祝中欢笑。
廪:造字本义:名词,盖在偏远山间、临时存放农具和谷物的简陋茅屋。
变: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中断恋情。
化: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
盛: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
受:受,甲骨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4130709087.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4130789506.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4130347121.png(两只手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4130803673.png,表示运送与接收)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4130162689.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4130672449.png(舟,两岸间运送货物的工具),表示用船只在两岸间运送。造字本义:动词,用船只往返两岸,为隔岸的人运送物品。
作:“乍”是“作”的本字。乍,甲骨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831586363.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831729520.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831921443.png(刀,匠具)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831594481.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4831239360.png(纵横的刻纹),表示用斧削刻器物。造字本义:动词,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作器物。
强:强,篆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049265145.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049427307.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049514491.png(弘,声音大)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049175283.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049293212.png(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
伎: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技”的本字,表示巧能。伎,籀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52824620.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52196020.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52678667.png(人)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52159274.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52201237.png(支,即“技”,巧能),表示有一技之长的人。造字本义:名词,古代表演百戏杂技的艺人。
巧:巧,篆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1983545.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1655199.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1118589.png(工,灵便多用的匠具)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1452614.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1649864.png(丂,报警、传令的吹管或号角),表示富于智慧的匠具和号角。造字本义:名词,高度智慧所创造的劳动、通讯工具。
渎: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买卖、交易。瀆,篆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0447889733.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0447149442.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0447821521.png(水,阴沟)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0447585112.png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0447790421.png(賣,交易,比喻流通),表示疏通污水的水沟。造字本义:名词,住宅区的排污水沟。
州:“州”是“洲”的本字。州,甲骨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0445452906.png是指事字,在“川”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0446788713.png的中间加一个小三角或小圆圈指事符号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1/20200101020446558519.png,表示河川中央的冲积沙洲。造字本义:名词,独立于河心的冲积沙洲。
都:“都”是“&#165662;”的异体字。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煮”的本字,表示烧柴做饭。造字本义:名词,国王焚天祭祖所在的大城市。




三、翻译
阴阳别论篇第七:
黄帝说: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说:四经,是指肝心肺肾及其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月相应顺次运行的十二经脉。
脉有阴脉和阳脉,能了解什么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能了解什么是阴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就是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则为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三阳经脉的诊察部位,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三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一般在健康状态之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一致的。临证时应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致疑惑不绝而众议纷纭了。
脉象阴阳,脉去为阴脉来为阳;脉静为阴,脉动为阳;脉迟为阴,脉数为阳。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藏脉,例如:肝脉来的形象,如一线孤悬,似断似绝,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脉来时,孤悬断绝,九日当死;肺脉来时,孤悬断绝,十二日当死;肾脉来时,孤悬断绝,七日当死;脾脉来时,孤悬断绝,四日当死。说:胃肠有病,则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若病久传变,或者形体逐渐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短促,气息上逆,成为“息贲”,就不可治疗了。
说: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或者下部发生痈肿,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变为颓疝。
阳明与厥隐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
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
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做钩脉;稍无力,来势轻虚而浮,叫做毛脉;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做石脉;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流通平顺,叫做滑脉。
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
阴之所以不能生化,由于阴阳的平衡,是谓正常。如果以刚与刚,则阳气破散,阴气亦必随之消亡;倘若阴气独盛,则寒湿偏胜,亦为刚柔不和,经脉气血亦致败绝。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日就要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就会痊愈。所谓生阳、死阴:例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得其生气,叫做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消亡,叫做死阴,肺病传肾,以饮传阴,无阳之候,叫做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阴,是不治的死症。
邪气郁结于阳经,则四肢浮肿,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邪气郁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以阴络伤则血下溢,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经阳经都有邪气郁结,而偏重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生“石水”之病,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二阳(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则肠胃俱热,多为消渴之症;邪气郁结于三阳(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则多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气郁结于三阴(足太阴脾、手太阴肺),多为水肿膨胀的病;邪气郁结于一阴一阳(指厥阴和少阳)多为喉痹之病。
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区别,这是怀孕的现象;阴阳脉(尺脉、寸脉)具虚而患痢疾的,是为死症;阳脉加倍于阴脉,当有汗出,阴脉虚而阳脉搏击,火迫血行,在妇人为血崩。
三阴(指手太阴肺、足太阴脾)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二十天半夜时死亡;二阴就(指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十三天傍晚时死亡;一阴(指手厥阴心胞络、足厥阴肝)之脉俱搏击于指下,而鼓动过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阴三阳之脉俱搏,心腹胀满,阴阳之气发泄已尽,大小便不通,则五日死;三阳(指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之脉俱搏击于指下,患有温病的,无法治疗,不过十日就要死了。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黄帝问道:我想听你谈一下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器官的责任分工,高低贵贱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吧。
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
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
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
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布出来。
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
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
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
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
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
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
以上这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
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殆,用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明智顺达,那么,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各器官发挥正常作用的途径闭塞不通,形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殃,缩短寿命。同样,以君主之昏聩不明来治理天下,那政权就危险难保了,千万要警惕再警惕呀。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至深的道理是微渺难测的,其变化也没有穷尽,谁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本源。实在是困难得很呀。有学问的人勤勤恳恳地探讨研究,可是谁能知道它的要妙之处。那些道理暗昧难明,就象被遮蔽着,怎能了解到它的精华是什么。那似有若无的规律,是产生于毫蹻也是起于更小的度量,只不过把它们千万倍地积累扩大,推衍增益,才演变成了形形色色的世界。
黄帝说:好啊。我听到了精纯明彻的道理,这真是大圣人建立事业的基础,对于这宣畅明白的宏大理论,如果不专心修省而选择吉祥的日子,实在不敢接受它。把这些著作珍藏在灵台兰室,很好地保存起来,以便流传后世。
四、简明心得:阴阳别论篇第七:这一篇说,需要辨别阴脉阳脉,根据脉的阴阳状态,来辨别病症和推测生死。阴阳和合,万物才能生化。有阳无阴或者有阴无阳,则阴阳破败,万物消亡。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灵台兰室是黄帝藏书之所,秘典即宝贵的典籍,这一篇主要讲各个脏腑都是干什么用的。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相傅之官(宰相),治节出焉;肝,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化要的为己有,不要的排出)出焉;小肠,受盛之官,化物(为己有)出焉;肾,作强(雕琢而使强大)之官,伎巧出焉;三焦,决渎(排洪排污)之官,水道出焉;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以此道养生则寿。最主要的事君主(心),主明则下安。心在,各个脏腑才有养好的场所(国家)和机会,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无立足地)。此道要诚心诚意地接受和化为己有。读了这篇,感觉自己的性格弱点,似乎都显现出相应的脏腑弱点,修身修身,是要修到身上来。

桃子 发表于 2021-7-24 13:43:23

本帖最后由 桃子 于 2021-7-24 14:09 编辑

第五周 六节藏象论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第十一 一、抄写原文六节藏象论篇第九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帝曰: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五脏生成篇第十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䐢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台者死,赤如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shǐ)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稿裹朱;生于肺,如以缟(gǎo)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甘;生于脾,如以缟裹栝(guā)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藏所生之外荣也。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阳,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支鬲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藏之象,可以类推;五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月去,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岐伯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二、查字正音

六:“六”是“宀”即“庐”的本字。六,甲骨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03418583.png是象形字,字形像房屋的外形框架,有立墙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03940534.png、斜顶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03373311.png,表示房屋的空间维度:四壁加屋顶地板两面。造字本义:名词,庐,由四面墙,以及屋顶、地面两面构成的房屋。
九:九,甲骨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49674212.png是象形字,字形由“厷”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49335076.png(即“肱”,大臂)与“又”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49236920.png(抓、掏)混合组成,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金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49179866.png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49965904.png淡化了金文字形中的手形“又”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49236920.png。造字本义:动词,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以求确定情况。隶书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849635465.png承续篆文字形。当“九”的“掏摸、力求确定情况”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穴”(未知空间)另造“究”代替。
五:“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26949929.png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26565887.png在字形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26949929.png(万物交汇)基础上加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26465337.png(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交汇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
四:“一”代表混沌太初。古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混沌太初分出天地“二”极,天地间生出人;“三”,即天地人,衍化出宇宙万物。“四”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329091.png的字形,表示其为“二”的两倍。金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119028.png承续甲骨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横笔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119028.png竖写,就成了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129721.png;将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129721.png与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530821.png(二,表示4是2的倍数)合写,就成了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840436.png。有的金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897159.png在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840436.png的基础上再加“二”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530821.png,强调“四”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119028.png与“二”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530821.png的倍数关系。篆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528842.png省去金文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897159.png中的“二”https://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11119530821.png。造字本义:数词,两倍于二的正整数。


三、翻译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是以六个甲子日合成一年,地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与天地相应,这些说法,已听到很久了,但不知是什么道理?岐伯答: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请让我就此问题谈谈看法。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计算日月行程的。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之用的。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环周也有一定的道路。每一昼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大月、小月和起来三百六十五天成为一年,由于月份的不足,节气有盈余,于是产生了闰月。确定了岁首冬至并以此为开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气的时间,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黄帝说:我已经明白了天度,还想知道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岐伯说:天以六六为节制,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的准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六次而成一个周甲,周甲重复六次而一年终了,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而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地的九州,人的九窍,都与天气相通,天衍生五行,而阴阳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三气合而成天,三气合而成地,三气合而成人,三三而合成九气,在地分为九野,在人体分为九脏,形脏四,神脏五,合成九脏,以应天气。黄帝说:我已经明白了六六九九配合的道理,先生说气的盈余积累成为闰月,我想听您讲一下是什么气?请您来启发我的蒙昧,解释我的疑惑!岐伯说:这是上帝秘而不宣的理论,先师传授给我的。黄帝说:就请全部讲给我听。岐伯说:五日称为候,三候称为气,六气称为时,四时称为岁,一年四时,各随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别当旺。木、火、土、金、水五行随时间的变化而递相承袭,各有当旺之时,到一年终结时,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为四时,四时分布节气,逐步推移,如环无端,节气中再分候,也是这样的推移下去。所以说,不知当年客气加临、气的盛衰、虚实的起因等情况,就不能做个好医生。黄帝说:五行的推移,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它的太过与不及是怎样的呢?岐伯说:五行之气更迭主时,互有胜克,从而有盛衰的变化,这是正常的现象。黄帝说:平气是怎样的呢?岐伯说:这是没有太过和不及。黄帝说:太过和不及的情况怎样呢?岐伯说:这些情况在经书中已有记载。黄帝说:什么叫做所胜?岐伯说: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就是时令根据五行规律而互相胜负的情况。同时,时令又依其五行之气的属性来分别影响各脏。黄帝说:怎样知道它们之间的相胜情况呢?岐伯说:首先要推求气候到来的时间,一般从立春开始向下推算。如果时令未到而气候先期来过,称为太过,某气太过就会侵侮其所不胜之气,欺凌其所胜之气,这就叫做气淫;时令已到而气候未到,称为不及,某气不及,则其所胜之气因缺乏制约而妄行,其所生之气因缺乏资助而困弱,其所不胜则更会加以侵迫,这就叫做气迫。所谓求其至,就是要根据时令推求气候到来的早晚,要谨慎地等候时令的变化,气候的到来是可以预期的。如果搞错了时令或违反了时令与气候相合的关系,以致于分不出五行之气当旺的时间,那么,当邪气内扰,病及于人的时候,好的医生也不能控制了。黄帝说:五行之气有不相承袭的吗?岐伯说:天的五行之气,在四时中的分布不能没有常规。如果五行之气不按规律依次相承,就是反常的现象,反常就会使人发生病变。黄帝说:反常病变是什么情况?歧伯说:如在某一时令出现的反常气候,则会生病。为当旺之气之所胜者,则其病轻微,若为当旺之气之所不胜者,则其病深重。而若同时感受其他邪气,就会造成死亡。所以反常气候的出现,不在其所克制的某气当旺之时令,病就轻微,若恰在其所克制的某气当旺之时令发病,则病深重。黄帝说:好。我听说由于天地之气的和合而有万物的形体,又由于其变化多端以至万物形态差异而定有不同的名称。天地的气运,阴阳的变化,它们对于万物的生成,就其作用而言,哪个多,哪个少,可以听你讲一讲吗?岐伯说:问的实在详细呀!天及其广阔,不可测度,地极其博大,也很难计量,像您这样伟大神灵的圣主既然发问,就请让我陈述一下其中的道理吧。草木显现五色,而五色的变化,是看也看不尽的;草木产生五味,而五味的醇美,是尝也尝不完的。人们对色味的嗜欲不同,而各色味是分别与五脏相通的。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于心肺,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入于口中,贮藏于肠胃,经消化吸收,五味精微内注五脏以养五脏之气,脏气和谐而保有生化机能,津液随之生成,神气也就在此基础上自然产生了。黄帝说:脏象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肺是气的根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是阳中的太阴,与秋气相通。肾主蛰伏,是封藏经气的根本,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少阴,与冬气相通。肝,是罢极之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阳中之少阳,与春气相通。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仓廪之本,为营气所居之处,因其功能象是盛贮食物的器皿,故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为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黄,属于至阴之类,与土气相通。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气的升发。人迎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少阳;大两倍,病在太阳;大三倍,病在阳明;大四倍以上,为阳气太过,阴无以通,是为格阳。寸口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厥阴;大两倍,病在少阴;大三倍,病在太阴;大四倍以上,为阴气太过,阳无以交,是为关阴。若人迎脉与寸口脉俱大与常时四倍以上,为阴阳气俱盛,不得相荣,是为关格。关格之脉盈盛太过,标志着阴阳极亢,不再能够达于天地阴阳经气平调的胜利状态,会很快死去。
五脏生成篇第十心脏的配合者是脉,荣华表现于面部色泽,它的制约者是肾。肺脏的配合者是皮,荣华表现于毛,它的制约者是心。肝脏的配合者是筋,荣华表现于爪甲,它的制约者是肺。脾脏的配合者是肉,荣华表现于唇,它的制约者是肝。肾脏的配合者是骨,荣华表现于发,它的制约者是脾。
所以过食咸味,则使血脉凝塞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过食辛味,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过食酸味,则使肌肉粗厚皱缩而口唇掀揭。过食甘味,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五藏之气:面色出现青如死草,枯暗无华的,为死症。出现黄如枳实的,为死症;出现黑如烟灰的,为死症;出现红如凝血的,为死症;出现白如枯骨的,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主生;红如鸡冠的,主生;黄如蟹腹的,主生;白如猪脂的,主生;黑如乌鸦毛的,主生。这是五色中表现有生机而预后良好的情况。心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朱砂;肺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栝蒌实;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紫色的丝绸。这些都是五脏的生机显露于外的荣华。
色味当五藏:色、味与五脏相应:白色和辛味应于肺,赤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应于肝,黄色和甘味应于脾,黑色和咸味应于肾。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应于皮,赤色应于脉,青色应于筋,黄色应于肉,黑色应于骨。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骨节,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的运行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俞穴数目。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 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
诊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纪。想要了解疾病的要关键,必先确定病变的原因。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以此诊病,即可决断病本的所在。比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患,属于下虚上实的,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肾。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属下实上虚的,病变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肝。腹满瞋胀,支持胸膈协助,属于下部逆气上犯的,病变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咳嗽气喘,气机逆乱于胸中,病变在手阳明和手太阳经。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的,病变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
脉象的小、大、滑、涩、浮、沉等,可以通过手指诊脉加以鉴别;五脏功能表现于外,可以通过相类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测;五脏各自的声音,可以凭意会而识别,五色的微小变化,可以用眼睛来观察。诊病时,如能将色、脉两者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外现赤色,脉来急疾而坚实的,可诊为邪气积聚于中脘,常表现为妨害饮食,病名叫做心痹。这种病得之于外邪的侵袭,是由于思虑过度以至心气虚弱,邪气才随之而入的。外现白色,脉来急疾而浮,这是上虚下实,故常出现惊骇,病邪积聚于胸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气本身是虚弱的,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肺痹,它有时发寒热,常因醉后行房而诱发。青色外现,脉来长而左右搏击手指,这是病邪积聚于心下,支撑协肋,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湿而得,与疝的病理相同,它的症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外现黄色,而脉来虚大的,这是病邪积聚在腹中,有逆气产生,病名叫做厥疝,女子也有这种情况,多由四肢剧烈的活动,汗出当风所诱发。外现黑色,脉象尺上坚实而大,这是病邪积聚在小腹与前阴,病名叫做肾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卧受凉所引起。大凡观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皆为不死,因面带黄色,是尚有土气。如见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木青的,皆为死亡之征象,因面无黄色,是土气以败。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黄帝问道:我听说方士之中,有人以脑髓为脏,有人以肠胃为脏,也有的把这些都称为腑,如果向它们提出相反的意见,却又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种理论是对的,希望你谈一谈这个问题。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是禀承地气而生的,都能贮藏阴质,就象大地包藏万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是藏而不泻,叫做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禀承天气所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一样的健运周转,所以是泻而不藏的,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所以称为传化之腑。这是因为浊气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此外,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气,这样,水谷的糟粕就不会久留于体内了。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发泻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精神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六腑,它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得充实,但却不能永远保持盛满。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实了,但肠中还是空虚的,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空虚了,这样依次传递。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五脏则是持续盛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
黄帝问道:为什么气口脉可以独主五脏的病变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脾为太阴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阴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阴经脉,主朝百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的。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凡治病并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其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痴情的表现。对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谈论至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可能和他们讲什么医疗技巧。有病不许治疗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也收不到应有的功效。
四、简明心得六节脏象论篇第九:本篇讨论了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详细说明了人体的运行节律与天地的节律是如何相应的。五脏生成篇第十:本篇主要讲述了五脏(心肺肝脾肾)与五体(脉皮筋肉骨)之间的生成关系,以及五脏与五味、五色、五脉之间的对应关系。五脏别论篇第十一:本篇讨论了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六者叫奇恒之腑,感受底气而生)和五脏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魄门)的功能特点及区别。还说到,病能否治好,和病人本身的德行也是很有关系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桃子的《素问》读书笔记